三年级科学下册四单元

2023-02-23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张朝霞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以《新课标》为依据,把握教材的的重点,覆盖了所学内容。试卷分为选择填空、构建思维导图填空、实验探究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试卷包括了各单元的知识点及其运用,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二.基本情况

本次测试,共有50人参加,及格率为90% 。

三.试卷分析

第一题. 对号入座,是一个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名词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题.构建思维导图,也是一个填空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一二单元重点知识系统的掌握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题.实验探究,共分4个小题,题型多样,有读图题和画图题,在横线上填空,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

2.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本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出现偏差较多的是第

11、14小题,说明此类概念性的问题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因而造成失分。

第二题,构建思维导图。本题学生失分较多。

第三题,第1题中(1)小题,读出甲乙丙图弹簧秤上摩擦力的读数,要求会使用弹簧秤,此题失分较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明力的单位,不会查数小格子,失分较多。(2)小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3)小题问题大多数出现在表格的设计上,不少同学不会涉及表格。第2小题补充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实验数据表格,并补充画完整坐标图,此题失分较多,部分学生对坐标系不够理解。本小题学生失分情况严重。第3小题也是一个实验题,研究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学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所问的问题不理解题意,二是知识掌握不牢,三是表达能力欠缺,因而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第4小题,最后一空出题人失误,卷面没有此题。第5小题学生总体较好,没有大量丢分,最后一个空,找出错误数据并改正,学生普遍不会,老师也有异议,不怪学生,出题人设计有误。

四、改进措施

针对在分析试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钻研教材

课前要认真备课,认真地阅读教材,仔细地阅读教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每一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2、做好每一次的实验

科学教学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差别就是本学科有实验活动,实验是综合性的,它能让学生从认识器材、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等一个系统的活动,如果学生能从中学到方法,并能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完成,他的科学素养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也会比较轻松与清晰。

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积累生活经验,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第二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食物(目录)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1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2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C.脂肪组: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 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3 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矿物质组:

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4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2)小组阅读探讨:“宝塔” 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宜适量摄取量。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应适量摄取。

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故应尽量避免多食。

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

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片)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我们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2)展示交流

投影仪展示各组改进后“一天的食物”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 (3)探讨膳食搭配

过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运动量比较大,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参考示例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1. 荤素搭配。 2. 粗细粮搭配。

3. 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5 过程与方法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1入3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6 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 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7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下一课时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灵活安排】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本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二、交流活动

1、小组活动

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 各组选定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2、展示交流

(1)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表、总结,学生代表汇报 (2)相互补充,探讨交流。

师适时归纳板书。

3、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8 科学概念

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用冷冻、晒干、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

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镊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

教师准备:有关食物储存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家里的食品柜里和抽屉里常常放着一些食物,怎样能够使食物长时间保存而又不变质呢?面包发霉的实验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 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 (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

A.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 2.观察完毕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B.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记录下来。

观察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汇报交流

讨论: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它们的变质过程非常相近,都需要温度、水分、养料等条件。)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 (2)阅读55页小资料。

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

9 (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 (5)小结:

各种储存方法都是在避免或者减缓形成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以此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食品包装袋若干。

为每位学生准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记录单。

教师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无论是营养的搭配,还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关信息,从哪里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2)讨论:

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B.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C.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投影仪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1)看看食品的配料,你有什么想法?(一种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调查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10 (4)从食品包装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我们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了解食物的配料是为了有目的地选择食物。)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1)列表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A.小组活动

记录四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填写《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表。 B.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展示记录表,相互补充完善。 (2)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

A.比较两种食品的特点,看看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保质期长短的。

B.比较两种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C. 比较两种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D. 如果是同一种食品,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保质期有差别呢? (3)小结

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因而导致食品的新鲜程度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质期也会存在差异。

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食品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三、课后拓展

阅读课后《资料库》,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第三篇: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备课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

第三单元

植物与土壤 唐王二小

蒋绪勇

单元分析:

土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本单元共分为四部分《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植物与土壤》、〈保护土壤〉。 新课程目标:

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4、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5、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7.土壤里有什么 (第一课时) 唐王二小

蒋绪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新课程目标:

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4、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5、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从土壤里有什么的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 (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7.土壤里有什么 (第二课时) 唐王二小

蒋绪勇 新课程目标:

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4、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5、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1、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2、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3、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4、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5、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

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板书:

7、土壤里有什么

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等

8 . 土壤的种类 (第一课时) 唐王二小

蒋绪勇

新课程目标:

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4、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5、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

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材分析:本课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认识到自然界的土壤 是各种各种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认识一下土壤的种类,

一、导入新课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纸上涂一涂? (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 (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8 . 土壤的种类 (第二课时) 唐王二小

蒋绪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 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 观察方法 :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在纸上涂抹

放进水里搅动后

汇报观察的结果。

三、练习:

土壤分有什么性质?

三、练习:

提问:土壤分为哪三种?它们有什么性质?

四、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还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

五、评价

自评或学生之间互评。

拓展性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

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9.土壤与植物

唐王二小

蒋绪勇

新课程目标:

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4、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5、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植物与土壤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解释,能做到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活动准备:课前搜集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文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播放植物扎根于土壤中,茂盛生长的视频,或展示相关的图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你能说一说植物靠什么生长的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要探究的问题:植物与土壤有什么关系吗?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交流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1、谈话:课前,让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的资料,搜集到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各小组同学依次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老师参与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观察、思考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3、动员学生: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搜集的最多、最好,并说出搜集的途径。

4、小组代表交流自己所搜集并整理的资料,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观点与发现,并适时表扬鼓励。

5、阅读资料卡,师生总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活动二: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师:刚才,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认识到了土壤对植物生长所起的巨大作用,你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不同种类的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组织各小组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制定探究方案。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选择哪种植物与哪几种不同的土壤?

(2)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各自的探究方案,其他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各自的方案。 (因为绝对化的几种不同种类的土壤不好收集,所以可以收集一些科学家的实验视频)

教师进行演播视频:把同一种植物分别种植在三个相同的花盆中,里面装有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浇入同样多的水,放在相同的环境下。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了解不同土壤的分布及特点。也可以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三)自由活动: 组织小组同学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剪贴报,来赞美土壤的巨大作用。

师:通过交流我们认识到了土壤与植物的密切关系,土壤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就像母亲那样孕育着万千生命,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它吗?

(1)谈话:接下来,我们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制作剪贴报。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的创意新颖?设计、制作的有观赏价值?

(2)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制作剪贴报。

(3)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剪贴报。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同学们的设计与创意。

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散文,做手抄报,制作网页等方式赞美土壤。

(四)拓展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无土栽培”的资料,并谈一谈自己对无土栽培的认识。

动员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土壤与植物在新科技方面的信息,并随时带来与老师、同学交流。

10.保护土壤

唐王二小

蒋绪勇

新课程目标:

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

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4、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5、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土壤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原因。

2、 知道水流作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通过设计、观察模拟对比实验,体会到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3、 初步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进一步树立爱护绿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相关录像或图片、水槽、大烧杯、扁平托盘、适量土壤,适量带草皮的土壤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土壤污染

1. 观看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的视频。

2. 思考:土壤污染到底有哪些危害?土壤污染为什么会产生? 3.讨论:人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土壤污染? 4.交流。

5.讨论:还有哪些人类的行为也会造成土壤被污染? 6.小结。

(设计意图: 抓住土壤污染的危害,引出对造成土壤污染途径的讨论。) 活动二:水土流失 1.观看相关视频

2.交流: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3.思考:怎样才能保护土壤不被水流冲走?

4、设计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案。

(设计意图: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依然要强调可比性,控制好实验的条件。) 5.实施:模拟对比实验并记录。 6.交流: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流下的水的多少、状况和泥沙的多少的基础上,分析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7.设想: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可以删掉。

8.讨论:我们少年儿童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针对土壤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进行讨论。)

第四篇: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植物在成长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植物

在成长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植物在成长

早春的校园是美丽的。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面钻出来,淘气的摆动着小脑袋,许多晶莹透亮的露珠在绿叶上滚动。它们的花通常都是很小的那种,如小星星一般,将一点可爱的娇小的花蕊托出来,努力地伸展着、快乐着。柳树的鹅黄并不惹眼,远远望去,一团一团,轻轻的,淡淡的,似那薄薄的黄雾,虚无飘渺。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枝干坚韧挺拔,像一把把巨大的绿绒大伞,那新长出的叶儿格外嫩,格外绿。小蜜蜂飞来了,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有时停在花瓣上采蜜,有时拍着翅膀到处玩耍。有几只麻雀也飞来了,它们停在高大的树上,唱歌,跳舞,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着春天。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级目标是: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其中包括7个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5个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探究性活动。由此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用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探索规律;通过科学实践获得“事实与证据”,在长期种植植物的活动中,实验、探究、观察、证据“四位一体”,通过观察、记录植物成长的全过程,分阶段探究其生长发育的秘密,使学生发现—系列前所未闻的事实。

7个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依次是:认识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的种子→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株黄瓜苗由哪些部分组成→静静绽放的花朵→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植物的一生。

5个探究性活动分别是: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趣的运输→开放的花朵一样吗→植物的一生。

种子发芽了

【目标】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土壤、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塑料薄膜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种子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

(1)认识种子

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凤仙花、黄瓜等植物的种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数果实发放给学生。先请学生辨认、区分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然后,聚焦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尤其是果实中的瘦果和颖果极易被误认为是“种子”,应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详见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第24页呈现出了四种植物“种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属于种子的只有花生和绿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准确地说只是种子的一部分,因为谷子的果实是颖果,其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不能分离,在碾米的过程中,种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引出要进行实验的内容。

(2)种植种子

包括三个过程:

A材料和工具的准备。B简单的实验设计。教材上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把水作为变量,另一组把温度和光照作为变量,并呈现出了实验提示。c设计实验过程记录表。

种植种子,教材上给出的只是一种实验设计,允许学生把温度、空气、水分等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

保温处理。初春的北方天气窄冷还寒,不是适宜的播种时节,对播下的种子要注意保温。

对种子的要求。选用生长发育期较短的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如大豆、凤仙花、西红柿、黄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3)整理与交流

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

(4)布置课外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次课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下一步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应变参考】

.设计教材时凸现了两条线:一是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主线:认识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的种子→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株黄瓜苗由哪些部分组成→静静绽放的花朵→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植物的一生;二是探究性活动: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趣的运输→开放的花朵一样吗→植物的一生。

建议“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内容安排在课下完成,要提前安排;课堂上重点进行与此相关的探究性活动。

植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就要生长发育,而生长发育是需要时间的。黄瓜等常见的植物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最短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拿出专门的时间上好这一单元内容的。可将该单元的内容计算在整体的课时之内,实施时分散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之中,化时间的零散为探究过程和知识结构上的完整。

2.《种子发芽了》用1课时完成,这仅在课堂上做是办不到的,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为此,建议:

(1)课堂上重点认识种子,讲授种植过程。种植种子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时间允许时,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演示。

(2)及早种植。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时,布置课外活动:种植种子,并讲清楚种植种子的步骤。

茁壮成长

【目标】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茎的作用,理解空气、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观察、探究、记录并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

(1)观察、记录、分析种植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发育由学生小组或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材上的“黄瓜种植日记”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范例。

教师组织各组整理种植日记,并进行综合分析,做成不同形式的记录本或统计图,形象、具体地表示小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记录表”要表现出观察日期、小苗高度、样本序号等项目,以便于不同植物间的比较。

“统计图”可以统计叶片生长情况,也可以统计一定时间内开放的花朵、结出果实的数目,还可以较为准确地统计出一个果实的生长速度。

(2)认识一株植物的组成部分

学生经过了课余时间的观察与研究,课堂上最好能用挂图检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

(3)有趣的传输

这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学生经过了长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之后,各组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根、茎、叶、花、果实比较齐全的幼苗。植物体是怎样长大的?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何处?这些物质是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之间是怎样运输的?……这是一个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实验:《有趣的运输》,即茎的运输作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选取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用意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课前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与工具。

按照教材上的三个步骤依次进行。在温度较低时,这个实验可能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可安排其他教学活动。

注意:刀片很锋利,一定要提示学生安全使用。

(4)观察、解剖花朵,比较雌雄花的不同

指导学生认识花的形态。不同的植物,花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有的花谢之后能结出果实?而有的花则不能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很容易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解剖花的结构。

美丽的鲜花都有艳丽的花瓣,除此之外,雌雄花还有很大的差别,如黄瓜,雌花内有雌蕊,雄花内有雄蕊。更多的花朵内则是雌雄蕊的统一体,如桃花。

需要注意的是,解剖花朵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非常细心。

硕果累累

【目标】乐于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描述植物的一生。

【怎样进行】

(1)观察、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对果实的详细观察和记录,知道了果实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并记录了其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理这些变化中,明确一种果实的生长周期。

解剖果实,重在了解果实的内部结构,使学生明确果实的组成,能够区分果实和种子。

(2)植物生长的主要过程

这是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最后要给予学生的“果实”。学生可以总结实验记录进行概括归纳,可以对照一株完整的植物进行描述,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这是一个化零为整的内化过程,应包括种子发芽、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发育等几个连续的环节。

描述植物的一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表达形式,即能用文字概括上述几个环节。

(3)植物的一生

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一年生植物,什么是多年生植物,还要学会比较常见植物的六大组成部分的异同点。

(4)“种”萝卜。

这是一个趣味的制作活动,需要一定的技能,还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从萝卜的变化中,感悟到、了解到植物的一些特性。

教学参考资料

.根

维管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起固着和吸收作用,同时还有合成和贮藏有机物质以及进行营养繁殖的功能。

种子萌发后,由胚根发育的根,称为主根。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根继续生长,明显而发达。由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在生长一个短时期后,即停止生长而枯萎,并在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这些不定根也能继续发育,形成分枝,整个根系形如须状,故称须根系。

有些植物的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变态。变态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这种特性形成后,相继遗传,成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常见的变态根有:

肉质根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的变态根。它们是由主根以及胚轴的上端等部分膨大形成,在肥大的主根中,薄壁组织细胞内贮存大量养料,可供植物越冬和次年生长之用。这部分也是食用的部分。

块根植物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一株可以形成许多膨大的块根。常见的如甘薯的块根。

气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一种变态根,如榕树的枝干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此种气生根没有根毛和根冠,不能吸收养分,但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功能。由于气生根扎入土内,起了支持作用,使榕树树冠得以发展,故有“独木成林”之感。

2.茎

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着生叶、花和果实。它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茎上着生叶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茎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当叶子脱落后,节上留有的痕迹叫做叶痕。

大多数种子植物茎的外形为圆柱形,也有少数植物的茎有其他形状,如唇形科植物的茎为方柱形,有些仙人掌科植物的茎为扁圆形或多角柱形。在木本植物茎的外形上,还可以看到芽鳞痕,可以看出树苗或枝条每年的芽发展时芽鳞脱落的痕迹,从而可以计算出树苗或枝条的年龄。

不同植物的茎在适应外界环境上,有各自的生长方式,使叶能在空间开展,获得充分阳光,制造营养物质,并完成繁殖后代的作用,产生了以下4种主要的类型。

直立茎

大多数植物的茎直立向上生长,如松、柏、杨、柳等。

缠绕茎

幼小时期较为柔软,不能直立,用茎干缠绕于支持物上。各类植物有一定的缠绕方向,有的是左旋,即依反时针方向旋转,如菜豆、牵牛花、茑萝、马兜铃等;有的是右旋,即依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忍冬等。此外,有的植物的茎既可左旋,也可右旋,称为中性缠绕茎,如何首乌的茎。

攀援茎

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按攀援结构的性质,又可分为5种;以卷须攀援,如南瓜、豌豆、葡萄的茎;以气生根攀援,如常春藤、洛石、薜荔的茎;以叶柄攀援,如旱金莲、铁线莲的茎;以钩刺攀援,如白藤、猪殃殃的茎;以吸盘攀援,如爬山虎的茎。

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热带亚热带森林里藤本植物特别茂盛,形成森林内的特有景观。

匍匐茎

茎细长而又柔弱,蔓延生于地面上,如甘薯、草莓等的茎。

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的过程,由于环境变迁,引起器官形成某些特殊适应,以致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叫做变态。地下变态茎可分为根状茎(如藕)、块茎(如马铃薯)、球茎(如荸荠)、鳞茎(如洋葱)。

地上的变态茎,多是茎的分枝的变态,有卷须、茎刺、叶状茎、肉质茎4种类型。

3.叶

典型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是叶的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为薄的扁平体,这一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相适应。在叶片内分布着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营养物质的功能。叶柄位于叶片基部,并与茎相连。叶柄的功能是支持叶片,并安排叶片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以接受较多阳光和联系叶片与茎之间水分及营养物质的输导。托叶位于叶柄和茎的相连接处,通常细小,早落。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叫做完全叶。有的植物叶并不全具有这三部分,如丁香的叶没有托叶,莴苣的叶没有托叶和叶柄,叫做不完全叶。

每个叶上只有一个叶片的叫做单叶,象蓖麻、苹果、南瓜等。叶柄上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叫做复叶,例如花生叶柄上具4小叶。复叶按小叶排列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例如合欢的叶为羽状复叶。

各种植物的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着生次序叫做叶序,叶序有3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在茎上每一节只生有一叶的叫互生叶序。互生叶序的叶子成螺旋状排列在茎上。如果任意取一个节上的叶为起点,螺旋而上,追溯到与起点叶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另一叶。同一垂直线上的两叶之间的螺旋距离叫做叶周。叶周中有一定数目的螺旋圈数和一定数目的叶。

茎的每一节上有两叶相互对生叫做对生叶序,例如丁香、薄荷等。在对生叶序中,下一节的对生叶常与上一节的叶交叉成垂直方向,这样两节的叶片避免相互遮蔽。

茎的每一节上着生3个或3个以上的叶,排成轮状,叫做轮生叶序。夹竹桃、金鱼藻的叶序为轮生叶序。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一般比较一致,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所组成。

4.花

花的形状千姿百态,大约25万种被子植物中,就有25万种的花式样。但是所有的花仍有共同的结构图式,它们的组成通常为:

花托

花与茎连接的部分。

花萼

在花的最外面,对花的其他部分起保护作用。

花冠

通常可分裂成片状,称为花瓣。花瓣一般比萼片大。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花瓣的大小和形状有很大变化。有的很大,有的则相当细小,甚至退化成鳞片、刺毛或各种腺体。花冠除了具保护作用之外,花瓣的颜色和香味,对于吸引动物传粉起着重要作用。花冠之所以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有色体和细胞液中的色素,并受细胞内、外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有些风媒花的花被很不明显,或呈绿色或近乎无色。

雄蕊群

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各类植物中,雄蕊的数目及形态特征较为稳定,常可做为植物分类和鉴定的依据。

雌蕊群

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雌蕊位于花的中心,由着生胚珠的心皮所组成。心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一朵花中可能有一心皮或多个心皮组成为雌蕊群。由一个或多个心皮形成的雌蕊,常分化出基部能育、膨大的部分,称为子房,以及子房上面不育的部分,即花柱和柱头。

一朵花,如果具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4部分,称为完全花;若缺少其中一部分者,则称为不完全花。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有的,称为两性花;有些植物的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这种花称为单性花。只有雄蕊的为雄花,只有雌蕊的为雌花。如果雌花和雄花同在一株上,这种植株称为雌雄同株;如果雌花与雄花各自着生在不同的植株,则称为雌雄异株。

5.果实

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

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起传播与繁殖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也有不经传粉受精而结实的,这种果实没有种子或种子不育,故称无子果实,如无核蜜橘、香蕉等。此外,未经传粉受精的子房,由于某种刺激(如萘乙酸或赤霉素等处理)形成果实,如番茄、葡萄,也是无种子的果实。

多数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直接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叫做真果。如桃、大豆的果实;也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尚有其他部分参加,最普通的是子房和花被或花托一起形成果实。这样的果实,叫做假果,如苹果、梨、向日葵及瓜类的果实。

多数植物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形成的果实叫做单果。也有些植物,一朵花中具有许多离生雌蕊聚生在花托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叫做聚合果,如草莓。还有些植物的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发育而成的,叫做复果或称花序果、聚花果,如桑、凤梨和无花果。果实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以下是一些主要类型的果实简述:

聚合果

一朵花中有许多相互分离的雌蕊,由每一雌蕊形成一小的果实,并相聚在同一花托上形成一果实,称为聚合果,如莲、草莓、蛇莓。

聚花果

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聚花果,如桑、无花果。

单果

一朵花中只有一枚雌蕊,由该雌蕊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单果,如苹果、桃、扁豆。常见的单果有下列几种:

(1)蓇葖(tu)果

由单个心皮或数个分离的心皮形成的果实,内含一粒至数粒种子,成熟后沿着生胚珠的一侧或另一侧开裂。

(2)荚果

由单个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一室,内含2个或2个以上的种子,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自下而上裂开。荚果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3)蒴果

由结合的2个以上的心皮形成的果实。由于心皮连合的方式不同,而有一室或多室之分,每室均有多树种子。开裂的方式有多种。

(4)角果

由结合的二个心皮形成的果实。原为一室,后来由于心皮边缘合生处向中央生出一隔膜,将子房分为二室,这一隔膜称假隔膜。果实成熟后,果皮从二侧裂开,成二片脱落,只留假隔膜在果柄上,种子附在假隔膜上。角果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两种,前者的长超过宽好多倍,后者的长度近相等。角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5)瘦果

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果皮与种皮极易分离,但只有一室,内含一种子。菊科植物的果实全为瘦果。

(6)颖果

由单个心皮,一室,内含一种子形成的果实。其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果实小,常误认为种子。颖果是禾本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7)翅果

由单个或数个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果皮的一端或四周由子房壁向外延伸翅状的薄片,适于风力传播。

(8)坚果

由2个或2个以上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果实成熟后,外果皮坚硬呈木质并干燥,内含一种子。

(9)双悬果

由2个合生心皮的雌蕊形成,子房2室,每室一个种子,果实成熟时,分离成两个果瓣,并悬在中央的果柄上端,果皮干燥,但不开裂。

(10)瓠果

由三枚结合的心皮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浆果。果实的肉质部分是由子房的花托共同发育而成,内含许多种子。瓠果是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11)核果

由一心皮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较薄,肉质或革质,中果皮肥厚多肉,内果皮坚硬成核,核内着生种子。

(12)浆果

由一心皮或数枚结合的心皮形成的果实。含种子一个或数个,外果皮极薄,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浆汁很丰富,种子存于果肉内。

(13)梨果

由多枚结合的心皮与花托、花萼的基部共同形成。果实上很厚的果肉部分是由花托所形成,肉质部分以内才是果皮部分。花托和外果皮,外果皮和中果皮均无明显界限。内果皮由木质化的厚壁细胞所组成,呈皮纸状。

(14)柑果

由多枚结合的心皮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浆果。果实的外果皮为坚韧革质,有许多含芳香油的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许多维管束分布其间;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细胞,它是由内果皮内壁的毛茸发育而成,是这类果实的食用部分。柑果是芸香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6.种子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胚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发育完全的胚由胚芽、胚轴、子叶和胚根组成。胚乳中最普通的储藏物质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还有碳水化合物。一般常把成熟的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

种子成熟离开母体后仍是生活的,但各类植物种子的寿命有很大差异。其寿命的长短除与遗传特性和发育是否健壮有关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植物种子寿命很短,如巴西橡胶的种子生活仅一周左右,而莲的种子寿命很长,生活长达数百年以至千年。

第五篇: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复习资料

第一课 各种各样的岩石

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物质。

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4、岩石是天然的,大多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岩石在颜色、软硬、轻重、表面有无花纹、光滑还是粗糙等方面是各种各样的。

5、岩石我们可以按照形状分类,但一般不按照大小分类。

第二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2、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粗粒、中粒、小粒。颗粒的结构可以分为紧密和松散。 第三课 岩石的组成

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矿物在自然界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好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4、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5、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 第四课 观察、描述矿物

(一)

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征。

2、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

3、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4、不同的矿物有着自身独特的颜色,因此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

5、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瓷板上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6、矿物的条痕可以和矿物本身的颜色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7、条痕对不透明矿物的鉴别很重要,对透明矿物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它们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似白色。

8、同种矿物虽有不同的颜色,但条痕的颜色一定相同。不同的矿物的颜色虽然相同,但条痕不一定相同。

9、硬度是矿物对外界摩擦或刻画的抵抗力。

10、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常用测试矿物硬度的方法:用指甲、铜钥匙(或回形针)、小钢刀作为测试工具。

11、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第五课 观察、描述矿物

(二)

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征。

2、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3、光线能否穿透矿物取决于它的透明度,如果能透过矿物看到另外一个物体,这种矿物就是透明的;如果有光线透过,但透过这种矿物看到的另外一个物体模糊不清,它就是半透明的;如果光线完全不能透过矿物,它便是不透明的。

4、观察时由于厚度可以影响透明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

5、有些矿物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几种状态都存在。

6、当光线照射到矿物表面时,它会发生反射现象。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的情况。通常可以把矿物光泽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7、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反光很强,光耀夺目。有着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半金属光泽:弱于金属光泽,暗淡而不刺目;非金属光泽:常常是透明、半透明或是颜色较浅的矿物所具有的光泽,又可分为:玻璃光泽(像玻璃的光泽)、油脂光泽(像涂上脂肪一样)、珍珠光泽(像珍珠发出的光泽)、丝绢光泽(像丝织品发光一样)、土状光泽(表面反光暗淡像泥土)。

8、金属光泽最强,半金属较强,非金属光泽最弱,非金属光泽中玻璃光泽最强,土状光泽最弱。

9、有些矿物有着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矿物晶体的几何形状往往是鉴别矿物的重要特征。自然界的矿物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只有这几种。我们见到的矿物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块状。

第六课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1、可以通过颜色、条痕、硬度、光泽、透明度、形状等特性观察和描述矿物。 第七课 岩石、矿物和我们

1、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2、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

3、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4、矿物开采完后是不可能再生的。

5、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私自开采。 资料库

1、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化石多在沉积岩中发现

一、填空题:

1、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 电源 );另一个是要有(

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2、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 直流 )电,家里用的电是( 交流 )电,(

220 )V的电是足以引起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3、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4、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短路 )。

5、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6、蚕豆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 水分 )和(氧气),适宜的(温度 )。

7、植物的花蕊中(雄蕊)产生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种子)。

8、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9、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指甲)、(钥匙或回形针)、(小刀)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10、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11、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1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其中(石英)最硬,(云母)最软。

二、选择题:

1、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B)。

A、湿布

B、干木棒

C、铁丝

2、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B)

A、油菜花

B、南瓜花

C、凤仙花

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的种子是(B)。

A、栗子

B、蒲公英

C 、苍耳

4、电视机使用的电是( A )。

A、交流电

B、直流电

C、都不是

5、下列食物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烧熟了吃的是( A )

A、萝卜

B、猪肉

C、马铃薯

6、用碘酒的方法来检测食物的(C)含量多。

A、维生素和矿物质

B、蛋白质

C、糖类

7、某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B ) A、较软

B、较硬

C、硬

8、经过地球运动,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B)。

A、化石

B、浮石

C、页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岩石和矿物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10、图中使灯泡发亮的是( C )

A、

B、

C、

三、判断题:

1、 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错)

2、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对)

3、 家用电灯都是串联起来,连接比较方便

(错)

4、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或者只有雌蕊,没有雄蕊,这种花叫两性花(错)

5、 不能用湿抹布去擦带电的电器。

(对)

四、连线题。

1、导体

塑料

2、苍耳

水流传播

橡胶

莲蓬

弹射传播

空气

绝缘体

蒲公英

风力传播

凤仙花

动物传播

人体

五、填图题:

1、写出下图这朵花各部分的名称

六、实践题:

1、请你为家里设计一份四菜一汤的营养晚餐。

单 主食 汤 菜

2、岩石和矿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用的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请你试写出几种岩石和矿物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岩石或矿物的名称 岩石或矿物的应用

3、、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哪组接线 1——2 1——3 1——4 2——3 2——4 3——4 通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如果有多种方法可用不同笔画)

?

?

2

?

? 3

七、扩展题:

1、请你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子叶在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卷二)

一、 填空题

20%

1、人们为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通常有用的方法有冷冻法、(

)(

)、(

)等。

2、电路连接有(

)和(

)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

)方法连接的。

3、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

)通过。

4、像青蛙和鸡这样靠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

)。

5、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把2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

);把2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是(

)。

6、食物变质是(

)引起的。

7、霉菌生长需要(

)、(

)的环境。

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硬度最小的是(

)。

9、岩石一般是由一种或者几种(

)组成的,我所知道的矿物有(

)、(

)、(

)。

二、选择题

30%u无

1、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2、下列物体中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

A、橡皮

B、塑料尺

C、铅笔芯

3、植物的果实是由雌蕊的(

)发育而来的 . A、花柱

B、子房

C、柱头

4、石英、云母、长石这三种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

A、石英

B、长石

C、云母

5、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

)

A、1.5V

B、3V

C、4.5V

6、下列植物中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和果实的植物是(

) A、鬼针草和蒲公英

B、蓟和蒲公英

C、番茄和蓟

7、化石一般存在于(

)中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8、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

A、橡皮

B、湿抹布

C、纸片

D、木棒

9、下列不正确的膳食搭配原则是(

)。

A荤素搭配

B粗细粮搭配

C多种搭配

D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所以每天只吃水果

10、植物的茎和叶是由种子中的(

)发育而来的. A、子叶

B、胚芽

C、胚

三、判断题

20%

1、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

)

2、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都是长钩或者是带刺的果实和种子 …………………(

)

3、闻不认识的物体发出的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仅使少量的气味飘进鼻孔。…………………………………………………………(

)

4、我们发现绿色开花植物能结果的花都是没有雌蕊的 ………………………(

)

5、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

6、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

7、人体和大地都是会导电的……………………………………………………(

)

8、有些矿物有着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通过观察他们的形状也很容易区分它们……………………………………………………………………………………(

)

9、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

10、凤仙花一般是通过动物来传播种子的 …………………………………… (

)

四、填图题

24%

1、 有一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4%

哪组接线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 √

断路

√ √

请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2、填写种子的内部构造

7%

3、填写一朵完全花的结构

4%

五、连线题

5%

六、实践题

10%

1、我们观察过油菜花,推测花蕾的将会发生的变化,按照顺序把花蕾到开花的过程画出来。

4%

2、请你为自己配制一份既好吃又营养均衡的食谱

6% 试卷答案

一、 填空题

1、晒干法、腌制法、罐头法,

2、并联 、串联、并联

3、电流

4、卵生、卵生动物

5、3V、1.5V

6、微生物

7、高温 、潮湿

9、矿物、石英、长石、云母

二、选择题

B

C

B

C

A

B

C

B

D

B

三、 判断题

×

×

×

四、 填图题 1

五、连线题

六、实践题(略,合理即得分)

(卷三)

一、填空题

1、一朵油菜花包括

四个部分。

2、

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3、蚕豆种子的构造分

等部分。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

;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

;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的是

;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的是

4、用碘酒的方法可知道该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

5、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

等。

二、判断题

1、鱼肉含有我们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

2、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

3、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我们不能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如肥肉

(

)

4、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

)

5、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三、选择题

1、将某一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2、下列事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

A黄瓜

B萝卜

C猪肉

D梨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

A羊肉

B牛奶

C胡萝卜

D香肠

4、下列各项中,不是蚕豆种子的构造的是(

)

A种皮

B胚根

C胚茎

D胚芽

5、下列植物中是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

A椰子

B蒲公英

C凤仙花

D苍耳

6、许多蔬菜中含有丰富的(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矿物质

四、填图题

1、写出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称。

五、设计题

请你设计一份营养晚餐

六、实验题。

1、有一个4个接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哪组连接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 √

断路

√ √

请你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在下图中画出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shti/xxkx/78647.htm

上一篇:什么是消防验收意见书下一篇:四年级班主任期末评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