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成长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蓝天下成长范文

同在蓝天下,快乐齐成长 国旗下讲话

››改变自己,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第十一周国旗下讲...››祝同学们快乐成长 第一学期开学致词››《考试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国旗下讲话››2012年 春季期第二学期4月份国旗下讲话››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十一周国旗下讲话››节能减排,你我齐行动 春第十六周国旗下讲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同在蓝天下,快乐齐成长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有钱,怎样花才能让它最有价值呢?答案可能很多。

“把它捐了!”

这是我的回答,如果我们把它捐给有需要的人,那么,钱的意义就从那一刹升华。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范文网【】

这是发生在爱心捐款活动上的感人一幕:在醒目的捐款箱旁边站着一位衣裳褴褛的中年妇女,手中紧紧的拽着什么?只听得“嗵,嗵。”几声,几个硬币落进捐款箱,她低着头匆匆离开,当时在场的所有爱心人士都投以敬佩的目光。

可能有人对那几块钱不屑一顾,但对那位妇女而言,可能就是她的全部,她捐的钱是微不足道。可她的爱心却是无价的。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街头尽情地欣赏那繁华景象时;当我们满足的吃着零食聊着天时……你可曾想到,在同一片蓝天下,在我们的城市中,有一些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同学,他们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他们需要帮助。对此,我们怎能无动于衷呢?为什么我们不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让他们跟我们一样,走进美丽整洁的教室,汲取知识的养份呢?

也许你捐出的你并不在乎,可他们在乎,不管是多是少,对于他们——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同学们而言,可能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今日种下一棵树苗,明日长成参天大树。让我们为那些品学兼优、渴望读书而又家境贫困的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用我们的爱心和微薄的力量,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用真诚的友谊和爱心,架起一座结实的桥梁;请不要忘记爱心需要我们共同付出和分享。伸出您的友谊之手吧,让泰顺八中的同学和我们共同幸福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去寻找、放飞理想和希望。 在明天的同样晴朗的蓝天里,我们会有新的收获和展望,并将爱的旋律继续唱响。让爱心之花开满二十中的校园吧。>>《同在蓝天下,快乐齐成长 国旗下讲话》

第二篇:“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志愿服务计划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今天,“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80后、90后、00后要勇于担当”等等口号也正鞭策着我们的耳根。

怀着这份责任和使命,2011年10月,我们来到三亚儋州社区,看望了住在那里的30多名西岛社区的留守儿童。据了解,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在外打工,有的以做小本生意为生,们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加上西岛与外界来往不便,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学生学习环境不好。因此他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不得不借宿在市里,儋州社区也就成了他们第二个家。在那里我们也看到,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一部分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也努力,但是基础较差。因而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势在必行,正确引导青少年改变现状,帮助他们从学习的困境中走出来显得日益重要。为此,我们将携手三亚市各界爱心人士和有关单位,结合我们学生专业特设,对西岛留守儿童开展“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爱心帮扶活动。具体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当地青少年的需求,为这些当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号召社会各界爱心加入到关注青少年成长的行列中来。从而激励青少年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刻苦学习。让他们学会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二、活动主题及口号

这一活动我们将以“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为主题,以“关爱青少年成长,共建人文魅力海南”为口号,号召我校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注儿童成长这一行动中来。

三、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从2011年11月至今,每周星期六上午9:00---11:00我们一直在对住在儋州社区的西岛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辅导。如果一切条件顺利,我们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增加活动项目。

四、活动地点安排

儋州社区:为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将在儋州社区的学生宿舍对学生开展生活自理教育、一对一学习辅导、心灵沟通等活动

三亚市第三中学:为更好的进行支教活动,我们希望取得三亚市第三中学的支持,赞助教室,以便开展教学活动。

四、活动主办方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五、关于活动合作方的计划

为保证活动顺利长期开展,我们将联系三亚市团市委、三亚市志愿者协会、三亚人民医院、三亚市第三中学、三亚市妇联和一些赞助企业并争取他们在物质和资金上的支持。

六、活动内容与形式

在活动正式启动后,我们将开张以下活动,对西岛留守儿童进行爱心帮扶:

1、慈善捐赠活动: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慈善捐赠活动,倡导并动员全

校师生为留守青少年奉献爱心,捐物(书籍、报刊、文具用品)等;

2、基地建设挂牌仪式:人文社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应该把儋州社区西

岛留守青少年的关爱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长期进行,在本次活动期间举行“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挂牌仪式。

3、爱心辅导:安排志愿者在每周的周六早上9:00—11:00和周日下午15:00

—17:00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此活动在2011年11月已开始启动)。

4、进行心理咨询活动:让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心理咨询和

开导活动。

5、进行儿童体检活动:让活动合作单位的医院医生对留守青少年进行常

规体检。

6、爱心速递:在节日里给父母邮寄孩子们的生活照片以及孩子给父母亲

手制作的小礼品。

7、建立学生档案:在教学过程中关心留意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心里状

况并把学生们的信息制成档案卡:学生学情档案卡、学生学习反馈卡、心理辅导(谈心)记录卡。

七、活动前期准备:

1、实地调查关于三亚西岛学生在儋州社区的情况,征募志愿者,联系相

关的心理咨询人员,学校教室,指定医院医生,动员爱心企业参与。

2、在学校内开展募捐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发动青协理事向各班进行物资和资金的募捐。

(2)、在学校内通过微博、张贴海报、展览照片、播放相关视频视频和

横幅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

(3)、在食堂门口设点,面向全校展开横幅签字活动,并募集物资。

3、向各爱心企业联系赞助。

4、联系媒体单位。

八、活动及注意事项要求:

1、活动过程中,参与者统一安排,团结合作、协调一致,安排工作及时

到位,避免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2、活动中的所有志愿者手机必须是静音或震动,不得打电话和发短信,

听音乐和其他与活动无关的事宜。

3、活动参与者统一佩戴志愿者徽章、服装,不得穿拖鞋出现在活动中。

4、参与的志愿者身体要求健康,不得有病毒携带者,如感冒和其他的传

染病。

5、参与的志愿者必须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拍脏,积极乐观的投入活动。

九、活动详细流程:

1、“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宣传:在学校内通过微博、张贴海报、

展览照片、播放相关视频和横幅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

2、签名活动:开展“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签名活动,对全校师生

发出倡议,引导全校师生加入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行列中来。

3、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慈善捐赠活动,倡导并动员全校师生为留守青

少年奉献爱心,捐物(书籍、报刊、文具用品)等;

4、组织队伍:组织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按秩序集合,在规定时间达到达活

动地点。

5、联系儋州社区和三亚市第三中学相关人员:到达活动现场后,在相关

人员的协助下进入活动现场并取得支持,同时青协干部组织所有人员按秩序进入活动地点。

6、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整理现场,给相关负责人做简练活动总结报告,

然后集体离开。

十、前期活动经费预算

1、制作基地牌扁(含红绸布):1个×300元=300元;

2、横幅:1条×200元=200元;

3、车费:

A、前期联系车费:200元

B、每次活动车费:人数单价 次数总计

5 × 2 ×2=20

C、每年活动车费;20×12=240

4、矿泉水:10箱×30元=300元

5、海报:10×30=300元

总共约:1540元。

共青团琼州学院委员会

人文社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三篇: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

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及镇教委关于《小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利用城市教育、科技、人力、物质等丰富资源,切实帮助农村少年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引导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发掘自我,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感受真情,在关心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情感,塑造优良品格;促进城乡少年儿童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使之和谐相处、共同成长进步。

二、活动原则

1、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2、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订方案,自找朋友;

3、教育性原则:一切都是为了教育学生;

4、创造性原则:从活动方式到活动内容,都讲究创造性;

5、安全性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护,讲求安全。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开展“手拉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参与性强,把此项活动与日常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主要内容。

1、开展“我们都是小雏鹰,手拉手共成长”活动。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六个一”活动:交一个好朋友,由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我们是好朋友”主题大队会举行结队仪式通过结队仪式认识朋友;互写一封信,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在学校、家庭、少先队组织和社区中学习生活的情况;互赠一个友谊卡,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的友谊卡表达祝福和友谊;互送一本书,将自己看过的好书赠送给小伙伴;共同学习一种新知识,共同确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做一件好事,开动脑筋想办法,共同为班级、学校、社区、双方家庭做一件好事,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结对,让城里孩子走近农村、关注农村,让农村孩子认识城市、了解城市,在互访、互助的实践中使城乡少年体验到团结友爱、友好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增强相互之间的友谊。互相在进城或下乡的实践过程中,接受锻炼,改变观念,更新思想。

2、组织开展“和谐的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以“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4、开展走进“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体验活动。

5、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

6、征文比赛。举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活动。

四、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阶段

由学校德育处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学生相互结对,制定活动计划。

2、全面展开阶段

举行启动仪式,活动全面展开。

3、汇报总结阶段

总结活动的成果,上报成果。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把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最大限度地把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2、把握主题,加强领导。借本次活动的东风,并结合课堂教学,将“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纳入到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活动开展要有实效有意义。

3、贴近实际,务求实效。本次活动的开展要坚持贴近小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所组织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努力满足当代小学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尽可能多的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4、强化责任,确保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学生的安全问题摆在首位。既要积极组织活动,又要确保安全。学生外出活动,要提前制定安全预案,明确责任人,严谨、周密、细致地做好每个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

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第四篇:同享一片蓝天 爱心关注成长

邓足泉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日益扩大,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等,将子女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学生,到校后就成为留守学生。他们的教育方面的“四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

1、隔代监护偏重物质生活。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2、上代监护顾虑心理作茧。“留守学生”由其叔、伯、姑、姨、舅等亲戚监护,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愿严格管教。

3、自我监护助长放任自由。 “留守子女”自我监护,其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

(二)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留守学生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缺乏与孩子沟通,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爷爷、奶奶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留守学生”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学校教育存在“困区”。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可由学校a或老师管理,但是一到双休日,老师就鞭长莫及。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和“问题儿”。而且许多“留守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有的学校对“留守学生”由指定老师管理或实行“托管”,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家庭住址、亲属关系、联系电话、文化程度、辅导能力等),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三溪小学学校“留守生”情况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即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多与留守学生谈心沟通,多参与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托管人、教师联系沟通。并尽力使留守学生不辍学、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在学校能快乐学习。

三、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三溪小学“留守学生”管理制度》。2006年学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首先在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校训、校风、领导班子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重视校歌、校服等物质化形象的确立,注重学校精神、母校意识、学校风气等人文形象的培养。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上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增加、补充和完善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学校每个部门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本部门的规则,用制度更好地规范师生的行为。校园文化园地的建设方面积极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理念。目前我校图书室建设进一步发展,2006年在原有图书基础上新增图书5000册,并坚持在业余时间对学生们开放。我校的校园网络自开设以来,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览科学知识。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多的

让留守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增强信心,交流情感,健全人格。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学校合理安排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在2006年12月30日,在镇团委组织下,三溪小学承办了“同享一片蓝天,爱心关注成长”的活动,并进行了“留守学生之家”的授牌仪式,标志着三溪小学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正式启动,自此之后,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学生·共建和谐东兴”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一助一”结对行动,在高桥政府开展了以高桥镇党委书记刘宏同志为代表的十名党委委员现场为十名留守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现金帮扶活动。组织留守学生代表参加市团委组织的“结对家庭”活动。学校方面除了在课本费方面对贫困留守学生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他们:班队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庆国庆游园活动”、“才艺大比拼”以及参加全镇春节联欢会等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自建立“留守学生之家”以来,我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诱导:

1、“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学生”。

3、对家长“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月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一年来,我校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欠缺的地方还很多,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第五篇:用“爱与责任”擎起留守学生的成长蓝天

射阳县八大家中学 仇恒宝

【关键词】爱与责任 留守学生 成长

【摘要】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真审视传统学校德育教育的弊端,如观念滞后,目标过高;重灌输,轻实践;重教条,轻体验;重教育,轻感化。率先提出了用“儒学文化”立校育人的方案,以爱为原点,以责任为基石,号召全校教职工主动担任学生的“校内家长”,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帮助学生,用爱与责任擎起留守学生的成长蓝天。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多次强调: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我校是一所地处苏北农村的乡镇中心初中,有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所有学生都24小时在校,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指导,更需要心理上的关爱和思想上的引导。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真审视传统学校德育教育的弊端,如观念滞后,目标过高;重灌输,轻实践;重教条,轻体验;重教育,轻感化。率先提出了用“儒学文化”立校育人的方案,以爱为原点,以责任为基石,号召全校教职工主动担任学生的“校内家长”,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帮助学生,用爱与责任擎起留守学生的成长蓝天。

一、把“爱与责任”教育的内涵细化到具体目标中

“爱与责任”教育的具体内涵到底有哪些?我校通过对社会、家长、学生进行的多次调查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细节抓起。我校以“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为切入点,努力抓好“八好”教育,即“扫好地、走好路、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上好课、考好试”为主题的各项教育活动。从学生的不文明习惯抓起,抓反复,反复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为了把“以儒学润校、用儒学育人”的理念落实到实处,我校专门开设了“儒学讲学堂”,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的“二十四孝”、“三字经”、“弟子规”等儒学熏陶。

“八好”教育与“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的“五爱”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五爱”教育的升华,我们把它作为“爱与责任”教育的具体内涵。

基于上述背景,我校提出了《“爱与责任”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我们把“爱与责任”教育的内涵细化到具体目标中,给“爱与责任”教育的内涵找到一个原点。

1、爱自己。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人生没有返程票,爱自己,才能珍视自己,才能鞭策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长成一座高山,而非缩成一粒沙子,因为自爱,学生扬鞭奋进,壮志才可酬;因为自爱,学生才能懂得尊重他人,以积极行动回报精心哺育他的家庭社会。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来爱国心!“爱自己”是“爱与责任”教育的核心。

2、爱父母。对亲人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亲情是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础,一个人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呕心沥血,儿女对父母报得三春晖理所当然。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爱家的人才会爱国!”让孩子爱大“家”的心先在小“家”孵育吧!

3、爱同学。“合作”是当代人应有的品质之一,由于生活空间的狭窄,学生的合作对象很多时候限于自己的同学,所以,我们倡导“爱同学”,对同窗情谊,我们大力倡导用赤诚播种,用热情灌溉,用原则培养,用谅解护理,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团结互助、坦诚合作精神。

4、爱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的任务,也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一个腹瘪胸空的人如何来推动民族前进的巨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教育学生: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注:此处“学习”绝不等同于分数。)

5、爱生活。正视挫折,笑看风云,珍爱生命,关注生活,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诗意的,宽容的,智慧的,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我们的孩子才能悟得国歌的尊严,才能燃起爱国的烈焰!

二、把“爱与责任”教育的形式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爱与责任”教育有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形式?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为数不多的几次主题班会?或者课堂偶尔的蜻蜒点水?是否构成了“爱与责任”教育的全部形式?

一位教育家说:“一个人人格的塑造,毫无疑问是人生的根基。教育应有三化,即人性化——用人性化的方式培养人,教育人,把人变成人性化的人;人文化——使人越来

越趋于文明和理性;人法化——使人具有现代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那么,仅凭上述几种途径显然不能达到“三化”的目的。除此之外,能否再给“爱与责任”教育的形式找一个崭新的原点呢?

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学生“不能爱,不会爱”的原因,不仅仅与其性格特点、认识偏差有关,其背后可能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感人莫过于先动心;以身体之,必以心验之。心灵是港湾,整顿好了才能顺利出发,才能平安返航。因此,我们把“爱与责任”教育放置到心理学背景下,引进心理辅导相关策略,以给“爱与责任”教育的形式一个崭新的原点。

1、给这个原点几个“支点”。

①爱心书签。给每个学生一张爱心书签。如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苦恼,在爱心书签上写下求助内容,投入爱心信箱,辅导老师收到后与该同学用书信或面谈等方式对同学作相关心理、思想辅导。辅导结束后,重新发放一张书签。

②温心小屋。外置“心灵加油站”——爱心信箱,这是辅导老师与求助学生交流的有效渠道之一,挂置在“温心小屋”前。“温心小屋”是疏导老师与学生个别交流的重要场所,内置一棵“爱心树”,上挂疏导结束后学生写下的爱心卡(主要内容为学生对爱的个人认识),疏导结束后,教师还写给每个求助学生一份“爱心寄语”。

③成长日记。我校学生作文练笔的又一手段。让学生撰写自己“爱”的故事,动笔抒发对“爱与责任”的认识,反思自己“爱”的能力,不仅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爱”的品格生成,而且给我校作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渠道。

2、建设这个原点的几项策略。

①生活策略:挖掘生活资源,以生活为中心。我们以“八好”作为培育“爱与责任”精神的原点和平台,就是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就是以生活为中心。从“爱与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编写伊始,我们就非常重视生活资源的整合利用,我们教材所选用的文章、图片、格言,大部分由学生和教师参与撰写、推荐,我们还向师生征集了“爱与责任”100问。我们思品、语文、心理咨询课的“爱与责任”活动部分及班会的主题取材,都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我们关注并重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②对话策略:对话是师生沟通的有效手段,是心灵疏导的常用策略。

一是学生与学生、教师对话。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三是学生与群体对话。四是学生与家长对话。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和家长对话,进行沟通,加强交流,消除隔阂,增进理解。五是学生辅导前后的自我对话。每一次爱心辅导结束前,我们都会引导学生将辅导前的自己和辅导后的自己进行比较,以砥砺思想,强化认识。我们还要求学生在“爱心卡”留下片言只语来升华情感,自勉自励。

③情境构建策略:利用橱窗、板报等宣传窗口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让学生感受;在相关课上,在“爱与责任”教育周,以演唱、朗诵、辨论等形式,以正反案例对比、想象模拟、冲突选择等手段,以自办小报、参与爱心辅导等途径,让学生感染感动感化。

④情感激发策略: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爱与责任”教育以发展情商来深化道德认知,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⑤群体功能挖掘策略:温暖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成员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态度,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⑥交往策略:“爱与责任”使教育变成随机行为。有人说:我可以接受任何人的建议,但不能接受任何人的教育。“爱与责任”认为,教育是溶于生活的交往,润物无声,没有刻意的痕迹。

三、把“爱与责任”教育的培养贯穿到各种活动中

1、学生敬礼、宣誓活动。每逢重大集会,全体师生都要面向国旗敬礼、唱国歌,每周班会开始时,学生都要唱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都要宣誓:“我们是八九钟的太阳,承载着父母和国家的希望。我们大脑聪明,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潜能无量。我们牢记“八好”,拒绝诱惑,专心学习,天天向上。我们决心在老师的教导下奋力拼搏,实现人生的梦想,创造明天的辉煌!”

2、坚持老师“包生”制度。师生相互自愿与学校协调相结合,由教师担任学生“校内家长”,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帮助学生。政教处建立健全“教师包生工作档案”,并定期考核奖励。

3、坚持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竞选制度。学生干部就职时,要公开承诺自己履行

的岗位职责。

4、推行学校重大活动、重要岗位“竞选制”。学校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重大活动的承办,广播站、文学社等重要岗位的主持,全部由学生“竞选”产生,择优的标准就是看谁最肯负责,最有能力,最有爱心,最有责任感。

5、广泛开展“自愿者行动”活动。发动学生志愿组成行动小组,如“敬老小组”、“助残小组”、“环保小组”、“护绿小组”等等。倡导“志愿者接力”活动,由学部毕业生传递给学部新生。

6、正常开展“师生”征文活动。每学期组织教师撰写“我的教育故事”,学生撰写“我最敬佩的老师”,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激励学生学会感恩。

7、开展“八好之星”评选活动。政教处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评选出一批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典型学生予以表彰。

用“爱与责任”塑造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用“爱与责任”营造天底下最温馨的家园。我们做我们能做的实事。让我们和留守学生在“爱与责任”教育中搭建感情的桥梁,让我们和留守学生在“爱与责任”教育中一同成长,让我们和留守学生在“爱与责任”教育中一起飞翔!

上一篇:立论申请书范文下一篇:论科教强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