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动物防疫员职责

2022-08-04

第一篇:村级动物防疫员职责

村级动物防疫员岗位职责

一、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防疫知识宣传工作。

二、负责搞好分工区域内的畜禽养殖情况调查、动物户口登记和档案管理,随时掌握分工区域内动物的存栏、出栏、购入、卖出、出生、死亡等情况。

三、在乡镇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做好分工区域内动物的计划免疫和强制性免疫工作,做好免疫预防注射、免疫登记及档案管理、免疫标识的卡戴以及出具免疫证明等。

四、做好分工区域内动物出栏、出售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报检工作,并协调检疫人员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

五、对分工区域内动物养殖场(户)进行定期巡查和动物疫病普查,及时准确地向县畜牧兽医局报告动物疫情情况。协助做好畜禽养殖场(户)的疫病监测工作。

六、参与政府和畜牧兽医局组织实施的动物疫情扑灭和消毒灭源工作。

七、做好分工区域内动物饲养场(户)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畜牧兽医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

八、做好分工区域内动物疾病诊疗工作,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检查。

第二篇: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

人和乡村级动物防疫员 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规范动物防疫人员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提高应对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的长效防控机制, 特制定村级防疫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

一、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职责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由乡、村推荐经县畜牧局考试考核聘用持证上岗,即县聘、乡管、村用,承担着行政村动物防疫职责的工作人员。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和畜产品安全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其工作职责是:

(一)做好动物防疫法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防疫知识宣传工作;

(二)做好疫苗及生物制品的运输、保存、领取及发放记录;

(三)负责本区域的动物免疫工作,并建立动物养殖和免疫档案;协助养殖户做好动物用药记录工作。

(四)负责对本区域的动物饲养及发病情况进行巡查,做好疫情观察和报告工作,协助开展疫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等防疫活动;

(五)掌握本村动物存栏、出栏、补栏情况,熟知本村饲养环境,了解本地动物多发病、常见病,协助做好本区域的动物产地检疫及其他监管工作;

(六)参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和扑灭等应急工作;

(七)做好当地政府和动物防疫机构安排的其他动物防疫工作任务。

二、考核办法

-1-

(一)考核范围

本县区域内所有经考试、考核后聘用的村级动物防疫员 。

(二)考核原则

采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及随时抽查相结合的办法。

(三)考核组织

半年和考核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实施。

(四)考核程序

1、由村级动物防疫员个人写出书面工作总结。

2、由各乡农业服务中心对辖区内所有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实施考核。

3、县疫控中心对动物防疫全过程实施监督。主要以采血检验结果为依据。

4、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雇及奖惩的依据。

(五)考核内容

1、参加会议、考试、培训情况(10分)

按时参加会议、考试、培训的,得10分。每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每缺席一次,扣2分。

2、畜禽免疫档案管理及其他报表(10分)

及时准确上报畜禽户口档案及其它报表,得10分。每缺一项,扣1分;每发现谎报、缺报一次,扣2分。

3、强制免疫、常规免疫工作情况(30分)

按照县、乡动物防疫工作安排,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免疫户卡、免疫档案建档率、牲畜耳标佩戴率均达到100%。

集中免疫结束后,县、乡考核组随机抽查各村各类养殖户20个,计算免疫率(以免疫档案和加施耳标为准,每缺一项认定为没有免疫),并核对

-2- 免疫档案填写是否属实、齐全。免疫密度低于100%的(或有死角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每发现一户免疫证填写不规范的,扣1分;每发现一处免疫档案记录与实际不符的,扣1分;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每拖延一天扣1分;在免疫抗体检测中,各村必须完成采血、采样监测任务,并且抗体合格率符合规定标准,低于规定标准的扣10分。

4、产地检疫工作(10分)

按照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对于应戴耳标的畜禽及时佩戴耳标,发现一次违规行为不得分。

5、动物疫情普查、规模场监管和采样(10分)

经常观察所辖区域内的畜禽健康状况,按规定要求搞好动物疫情普查并将普查情况及时上报上级防疫主管部门,对责任区域内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监管,发现异常要按规定逐级上报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严格遵守疫情报告制度,同时按要求做好样品的采集工作,得10分。

疫情普查工作不力,每缺报或迟报一次的,扣1分;出现疫情上报不及时或故意虚报、瞒报、漏报一次扣2分;导致严重后果的,追究其相应责任;对畜禽规模场监管不到位的,每发现一次,扣1分;每发现一次采样样品不符合要求或不按规定时间上交样品的扣2分。

6、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动物疫情扑灭和消毒灭源(5分) 积极参加动物防疫部门组织实施的动物疫情扑灭工作,认真发放消毒药品,同时按要求督促养殖场(户)落实消毒制度、建立消毒档案,对防疫重点区域做好消毒灭源及染疫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对于不积极参加上级动物防疫部门组织实施的动物疫情扑灭工作的,该项不得分;每发现一次不能按时完成分管区域消毒灭源任务的,每拖延一天,扣2分;没有督促养殖场(户)落实消毒制度和做好消毒记录的,每发现一

-3- 次,扣2分。

7、新技术和法律法规宣传(5分)

按照要求积极配合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作好本辖区的畜牧示范点建设、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的,得10分。

每发现一次不能按照要求,无故拒不积极参加活动的,扣1分。

8、突发疫情报告工作(10分)

对于辖区内突发的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畜禽的情况,村级防疫员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或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随意向社会上散布相关消息的得10分。对于不报告或未能及时发现造成损失的不得分。造成重大危害的,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9、畜产品安全工作(10分)

把好畜产品安全质量关,正确引导和宣传法律法规。对所在村的养殖户存在有饲喂违禁药品的,防疫员负有连带责任。

(六)评分办法

1、根据考核内容一次一记分,当场统计入档,事后不补。

2、防疫密度的计算以省、市、县、乡(镇)检查的要求为准。

3、第5项考核内容允许出现负分,其它项考核分数扣完为止。

4、第

5、8项考核达不到标准的为一票否决项目。

(七)奖惩办法

1、工作成绩突出,被市、县、乡(镇)评为先进的一次分别加

5、

3、1分,并计入总分参加考评。

2、凡不按技术规程操作,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工作报酬同时下浮10%。

3、因个人工作失误给县、乡(镇)整体工作造成损失的一次扣5分,工作报酬同时下浮5%。

-4-

4、防疫密度连续不合格又不及时补防的和被一票否决的工作报酬下浮50%。

5、防疫工作补贴(劳动报酬按国家和村转移支付工资合计2000元计)以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为单位。具体标准为:95分以上的为“优秀”,工作报酬上浮20%;85分—94分为“合格”,发标准补贴;80分—84分的为“差”,下浮20%,低于80分以下为不合格,发50%补贴。

(八)续聘和解聘办法

1、考核被评为“优秀、合格”的下继续聘用。

2、考核被评为“差”档次的,下试用半年,试用期间劳动报酬按50%发,经考核升级后续聘。

3、考核被评为“不合格”的,下予以解聘。

4、村防疫员解聘后的空岗,原则上从本村(屯)居住、具有资格的人员中再统一选聘。

5、被聘用的村防疫员每年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不少于10个课时,培训考试不合格、身体健康问题或其它原因不适宜继续工作的应劝其退出。

6、村级动物防疫员可自行申请退出,履行相应解聘手续。

7、凡在本乡(镇)连续两次考核占最后名次的应予以解聘。

人和乡农业服务中心 2015年3月17日

-5-

第三篇: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讲义

主讲:高能华

动物防疫员(包括村级)是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专门人员,其工作行为均应受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当前适用动物防疫工作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以及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配套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活动”。

《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的饲养、生产、加工、经营以及其他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这二部法律,从根本上界定了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动物防疫行为准则。学习、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是对我们全体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人员,同样应该无条件接受法律约束,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结合动物防疫的有关法律规定,探讨交流村级动物防疫员应该掌握的有关法律规定内容和承担的动物防疫几方面工

作任务,怎样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去开展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一、加强学习,深刻了解有关法律的精神实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动物防疫工作的法律,是动物防疫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无论是各级畜牧兽医专业工作人员,还是村级动物防疫员都应该熟知法律的有关规定,并且要认真实践。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应该掌握有关的条款。主要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为主线,《动物防疫法》共分为七章,五十八条。重点学习了解以下章节: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动物疫病的预防和第三章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其中有关规定内容为重点。总则部分主要了解掌握:明确立法宗旨:《动物防疫法》的立法宗旨有四个:第一,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第二,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第三,促进养殖业生产;第四,保护人体健康。了解适用范围:适用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也就是我国行使主权的领域。适用的行为活动——主要是指:动物的饲养、经营活动;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科研、教学有关的活动;动物疫病诊疗活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活动。适用的主体——主要包括:从事动物饲养、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管理、服务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从事动物诊疗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有关科研、教学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掌握调整对象:从动物、动物产品、动物疫病、动物防疫四个方面做出规定。其中,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而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这一条中对动物防疫的内容及对象界定的很清楚,凡属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都是我们管理范畴。动物的普通病如内、外科病、中毒病、营养代谢病等因不具有传染性,应该不是重要的防疫管理范围)、明确了解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的基本制度。赋予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有:

第一,草拟、制定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并组织实施。第二,制定、实施动物防疫方针、政策、措施规划和计划。第三,制定、颁布动物防疫技术规范、规程和行业标准。第四,制定动物防疫条件和要求。第五,管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第六,管理动物防疫有关证章标志。第七,管理动物疫情。第八,负责有关的国际协作和交流。第九,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有三个方面:第一,承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任务。第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法定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和加盖验讫印章(加封验讫标志)。第三,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包括证章标志的订购、使用 和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按件进行查处等)。

二、明确国家对动物疫病的分类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 《动物防疫法》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扑灭部分,国家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把动物疫病分为三类进行管理。主要掌握动物疫病的具体分类情况以及采取的防制措施。

一类疫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动物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14种疫病。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规定,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病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并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易感动物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控制、扑灭措施,迅速扑灭疫病。一旦发生一类传染病的地方,除动员各级动物防疫专业骨干力量开展控制扑灭工作外,基层兽医站或防疫监督分所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应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积极协助当地主管部门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动物疫病的扑灭工作,譬如在各级的领导指挥下,认真开展疫源调查、紧急预防接种、消毒灭源、病料采集、销毁处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二类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动物疫病。包括: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结核、牛恶性卡他热、山羊关节炎脑炎、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病、马传染性贫血、禽霍乱、鸡马立克氏病、小鹅瘟、兔球虫病、蜂美洲幼虫腐臭病等61种疫病。发生二类疫病时,按照法律规定和处置程序,服从上级的安排和调度,积极协助做好易感动物的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工作。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包括:李氏杆菌病、肝片吸虫病、牛流行热、绵羊地方性流产、马腺疫、猪副伤寒、结核病、犬瘟热等41种疫病。

发生三类疫病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遵照上级的组织安排,认真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和净化工作,《动物防疫法》第四章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

三、了解和把握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要求。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管理是兽医工作的主体部分,也是职兽医人员”都包括由管部门和单位聘任的村级动物防疫 、监管、疫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疫病普查等工作。

四、负责本村的动物疫情报告工作。积极参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扑灭工作。

五、完成当地政府和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安排的它动物防疫工作。

第四篇: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村级动物防疫员(以下简称村防疫员),是指经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签订工作协议,在规定区域内从事动物强制免疫、产地检疫和协同检疫等公益性工作,领取补贴的非编制内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村防疫员的管理。

第四条 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指导我县村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

第五条 镇、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防疫员的管理。

第六条 镇、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村防疫员工作协议及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办法对村防疫员进行考核。

第七条 镇、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负责本辖区内村防疫员日常事务管理。

第二章 村防疫员的设置及应具备的条件

第八条 村防疫员的设置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照畜禽养殖量变化每年核定一次。

第九条 原则上有畜禽养殖的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村防疫员。

第十条 对于养殖量较小的村,可以统筹考虑,联村设立一名村防疫员。 第十一条 行政区域大、交通不便或畜禽散养量大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村防疫员。

第十二条

村防疫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二)热爱动物防疫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熟悉并掌握动物防疫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具有一定的动物防疫知识及防疫工作实际操作能力。

(四)身体健康,年龄在19至50周岁之间。对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男性村防疫员,年龄可放宽至55周岁。

(五)具有中专以上动物防疫专业学历或者取得农业部颁发的执业兽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或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有3年以上兽医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优先与其签订工作协议。

(六)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颁发的《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村兽医,优先与其签订工作协议。

第三章 职责和任务

第十三条 村防疫员在其所负责的区域内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一)畜牧兽医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宣传工作。

(二)具体实施动物免疫工作。按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实施计划免疫或强制免疫注射,佩戴耳标,填写、发放免疫卡,填写、报送免疫档案。

(三)做好动物免疫标识及动物防疫信息的采集和上报工作。

(四)协助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和要求,协助实施产地检疫,查验免疫情况,出具畜禽健康证明等。

(五)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协助开展疫情普查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动物疫情,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及时上报,并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调查相关情况,实施全面监管和普查等工作。

(六)具体实施消毒工作。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对畜禽饲养场(户)、畜禽及其产品运输车辆等实施消毒;对相关畜禽经营场所、仓储场所、因病死亡畜禽及其污染场所等实施消毒,按要求填写、报送消毒记录等。

(七)病死畜禽收集和统计工作。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定期实施畜禽死亡情况调查、相关资料报送,对发现的死亡畜禽及时报告、收集,按规定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八)畜禽饲养统计工作。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掌握责任区内各类动物的养殖动态,定期实施本责任区内的畜禽饲养情况调查,按场(户)分类统计报送,并对责任区内动物卫生和畜牧行业其他有关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和报送。

(九)具体实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畜禽饲养管理、良种推广、疫病防治咨询以及一般性动物疾病诊疗等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十)日常巡查工作。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镇(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的要求定期对责任区进行日常性全面巡查,发现违法行为等问题及时上报镇(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并协助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好畜禽养殖场(户)监管和疫病监测采样工作。

(十一)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培训、考核及管理

第十四条 镇、街道办事处要与村防疫员签订工作协议,明确防疫责任区域、防疫职责、任务和奖惩措施等,并做好村防疫员日常工作的督查。

第十五条 工作协议的签订:

(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居)委会初审,镇、街道办事处审查同意,报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二)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组织上岗前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由镇、街道办事处与其签订工作协议。

(三)工作协议每年签订一次。工作称职且没有超过规定年龄的可以续签;对工作不负责或不适应此项工作的,经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依据绩效考评结果进行核实后,解除工作协议。

第十六条 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对签订工作协议的村防疫员统一建档管理,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工作协议对村防疫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补贴挂钩。

第十七条 村防疫员实行每月考评制度。每月由辖区镇(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对村防疫员进行考评,并将考评情况报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对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和责任事故的村防疫员,所在镇、街道办事处应解除工作协议。

第十八条 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村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负责对签订工作协议的村防疫员进行动物防疫、畜禽养殖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培训。在岗培训每年不得少于1次。

第五章 工作补贴及管理

第十九条 村防疫员承担动物强制免疫和协助动物产地检疫等公益性职责,县、镇两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补贴。

第二十条

根据我县目前畜牧业现状和动物防疫任务的实际情况,村防疫员工作补贴暂按每人每年750元标准执行。今后,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各镇、街道办事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提高部分由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承担。

第二十一条 各镇、街道办事处要将村防疫员工作补贴发放明细表上报县畜牧局、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建立村防疫员的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

县财政部门要加强村防疫员专项工作补贴的管理,对未完成全年动物防疫任务的镇、街道办事处,视情节轻重扣减或取消工作补贴,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建立专项补贴监管机制。县级审计、财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村防疫员专项工作补贴预算及其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对违反规定截留、挪用专项工作补贴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十五条 镇、街道办事处依照本办法,制订具体的工作补贴实施细则,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 起执行。

第五篇: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简报(共)

疫控简报

第12期

卓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11月9日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卓尼县动物疫控中心举办2013年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动物防疫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11月6—8日,卓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

这次培训班,是我中心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举办的一次培训活动,也是继我中心在月初防疫督查中,发现新增的51名防疫员大多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业务能力欠缺的基础上召开的。其目的是通过此次培训,培养一批素质高、技术精、服务好的村级防疫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防控队伍,全面提升全县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主要是来自各乡(镇)2013年新聘用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同志共计60余人。在培训活动中我们还邀请了县农牧局分管动物防疫工作的副局长孙志俊同志前来参加培训活动。

通过此次培训,使参训学员基本掌握了基层动物防疫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疫情观察的相关技能,提高了村级防疫员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在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处置与防控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抄 报: 县委办 政府办 州疫控中心 县农牧局

抄 送: 县广电局 县农牧局各局长 本中心各主任 卓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11月9日 共印(12)份

上一篇:村基层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