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智慧教育工作方案

2023-02-07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智慧教育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区域智慧教育工作方案

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2012年初经省教育厅推荐、市政府批准同意,市教育局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进行了申报。教育部于2012年11月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确定十堰市为湖北省唯一的地市级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探索”,试点为期三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试点区” 要着力创新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措施、责任主体、预期成果。要立足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率先启动教育信息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云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2015年年底接受国家教育部的验收。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现状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1125所,其中市直

25、东风分局

27、 丹江口市1

17、郧县2

45、郧西县16

9、房县1

42、竹山县1

55、竹溪县18

3、张湾区

32、茅箭区

18、十堰开发区

4、武当山特区8所。“十五”期间,十堰市作为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市)两级教育城域网,开通教育门户网站。到“十一五”末,全市大部分城市中小学和全部农村初中初步建设了校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接入市、县两级教育城域网,初步形成“校校通”。通过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卫星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通过市教育技术中心搭建的城域网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湖北省数字教育资源也可直达每所地面网络“校校通”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得到普及。2010年起,我市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班班通”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市240余所中小学约2200个教学班已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班班通”。市直、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建设。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在首届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十堰教育信息网荣膺“全国五十佳网站”称号。在200

9、20

11、2012年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绩效评估中,十堰教育信息网分别以第

一、第

二、第一的成绩被省教育厅连续三次授予“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优秀网站” 称号。到“十一五”末,辖区全部高中、初中及部分中心以上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从2004年起,全市初中毕业生均通过网络参加统一的信息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列为中考考核项目。2005年以来,市、县两级教育网络中心都分别搭建了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基础教育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全市初步实现了教育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二、教育信息化试点到十二五末的工作目标

1、与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科学规划全市教育单位网络接入,实现教育网光纤线路全部覆盖到校,完成网络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工程。宽带校园网络、多用途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普及。

2、完成市直、东风分局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校园网络中心及计算机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及更新;充分利用教育部、省教育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薄弱义务教育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政策,全面落实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全市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中小学“班班通”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3、完成全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得到推广,全体教师能通过网络学习进行自主培训提高。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4、依托基于国家教育云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优质教学资源随时课堂应用。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协作教研”等教学活动试验得到深入开展。

5、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我市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应用得到落实。

三、各项工作推进安排

1、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工作基础:我市目前现有教学点308所(省教育厅2010数据库),分布情况: 丹江口市

11、郧县1

12、郧西县

37、房县

18、竹山县

42、竹溪县7

2、张湾区

8、茅箭区

6、武当山特区2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市原有585个教学点(2005年)配备过简单的DVD光盘播放设备和教学光盘,经多年使用设备基本已损耗。

工作任务:为30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本项目按省教育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模式和渠道,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

进度安排: 2013年3月启动,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全部教学点。设备建设所需经费估算每教学点约2万元,共计616万,基本硬件配置经费由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解决。项目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用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2、加快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条件下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工作基础: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从2010年开始,省教育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为6个项目县(市)安排资金12000万元(省、每县各1000万),为3个项目区安排资金700万元(武当山100、张湾400、茅箭200万)用于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其中各县市2013年前可解决75%以上班级的“班班通”。市直学校、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 的初步建设。网络接入方面,全市目前已有562所学校接入光纤358条、接入ADSL 221条,每校互联网接入带宽在2—20兆不等。全市教育系统2012年投入网络使用费用248.9万元。当前的困难和差距:市直、东风分局中小学原有信息化设施部分已老化,东风分局中小学约600个班的“班班通”需启动资金;各县(市)还有约20-30%的村级小学“班班通”未覆盖到位,教师电子备课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比例标准较低。

工作任务:全面普及互联网光纤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宽带网络接入;完成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实现中小学所有教学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备课按任课教师城镇1:

1、乡村2:1的比例配备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努力按最大班容量学生1:1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面推进校园网与“班班通”工程同步建设,为全方位信息化教育云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

进度安排:在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初步完成市直及张湾区、茅箭区、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2014年完成东风分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学校及各县(市区)遗留的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2015年完成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及更新,完成全部学校“校校通”网络带宽向光纤10兆以上接入过渡。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年需投入约600万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网络应用资金。县(市区)财政每年需制定预算,解决前期“薄改” 工程“班班通”遗留的缺口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更新经费,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网络应用资金。

3、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骨干教师2008年以来,通过“十堰市教师行动网” 建立过类似“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学习,并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挂钩,部分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有网络学习经历。

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在未来信息化领域中的普及,开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APP)。

进度安排:2013年,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订我市教育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施方案,确定部分中小学进入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进行“教师空间、在线教学”应用试验。2014年,扩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平台中的应用范围。2015年,在全体师生中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人人通”平台开发及应用推广资金10万。县(市区)财政每年需投入一定的应用推广资金(教师每年人均按100元预算)。

4、推进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试验

工作基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湖北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下传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城域网到达每所学校。经过近七年的应用实践,我市各级义务教育中小学对远程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已比较熟悉。

工作任务:在全市中小学中进一步落实现有基于城域网的国家、省教育厅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推广,全面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技能和应用水平;依托国家建设的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运用平台提供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应用模式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试验;建设我市自己的教育资源库与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结合“薄改”项目“班班通”建设应用培训,在全体中小学教师普及“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和“湖北教育网台”的市级网址链接、下载及应用知识;启动我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开发项目;了解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功能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县(市区)各确定1-3所学校进行应用试验。2014年在全市确定半数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2015年在全体学校全面推广国家教育云资源的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卫星教育资源网接收、发送设备升级维护及应用推广经费10万,市级教育资源库开发经费30万元。

5、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2005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基本实现了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在我市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教育部正在加快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实行服务。

工作任务: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积极推进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的五级应用。并积极将本级教育管理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录入及应用培训,并在全市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推广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2014年完成我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市级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2015年达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应用的目标。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培训费用5万。各县(市区)财政要参照适当预算。

6、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工作基础:按新的统计,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019所,教师20866人,规模以上中小学711所(不含教学点308所)。近5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达14101人,约占68%;近5年来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人数达9026人,约占43.3%。

工作任务:按照“全员参加、层次分明、突出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按市属和县市区行政管辖三年内完成“12221培训工程”既:规模以上中小学每校1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每校主要学科2名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每校2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全市2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以及每校主要学科1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

进度安排: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初步信息化能力培训,3000名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1500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包括308所教学点每校一名教师),1500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2014年完成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2015年,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 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2500名教师培训经费25万(每年人均100元)。各县(市区)财政要按辖区教师编制参照进行预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十堰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2、相关职能科室要步调一致各负其责:市教育局办公室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科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部署;计划财务科做好信息化试点的经费预算和落实;人事科、教师管理科组织好信息化试点工作的人员调配;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组织好中小学、中职学校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应用管理;局党办做好教育信息化与市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协调;教育督导办组织好各地和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应用的督导检查。

3、市教育技术中心设立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办公室和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并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持;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好信息化试点教师信息化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市教科院做好信息化试点中小学学科教师资源应用研究和管理。

4.各县(市区)教育局、东风分局和市直学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地本单位的试点工作。

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定具体工作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各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

6、各地相应成立县(市区)、学校两级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并组织巡回检查指导。

(二)提供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部、省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试点期间的三年内每年预算专项经费,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适度加大资源应用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建立规章制度。

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严格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并把试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各地、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以保障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附:

十堰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朱华伦 十堰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刘端文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沈培军 张西庆 姚守义 陈长全 李德才 闻富安 岑红鹰 徐凤阳 马建武 潘智勇 王稼祥 胡晓钟 乔星明 郑 毅 庹明国 肖政基 何顺平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十堰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第二篇:中学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汇报

Xx中学始建于本世纪初,为Xx县首家民营寄宿制完全中学,Xx地区第一家民办星级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在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道路上留下光辉的业绩。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并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控制流生,台帐翔实,记录清楚,办学以来学生巩固率始终高达98%以上;我校初中部各项指标均达到《Xx省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普通高中50%以上,职高、中专、技校46%左右,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资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教育体系健全,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扶危济困成为我校光荣传统,外出务工子女教育入学率高达100%。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应用课程,自觉执行“五严”、“十禁”;体卫工作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阳光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开门办学”、《家校连线》等活动形式,办人民满意教育。

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有3名高中教师达研究生学历。

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学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

我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置均衡,信息化、图书馆、专用教育设备达到或超过省II标准。

办学行为规范,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方针、政策、意见,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行为等符合规定。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安保体系完备,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安全值班台帐资料完备,专人负责。

学校设施设备全面趋于现代化,实行科学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高,为Xx县“第二升学大户”,连续多年获教育局颁发的“素质教育成果奖”、“教学管理优秀奖”,达到“省优”标准,XX年3月被评为“省三星级高中”。目前,学校正在加大教育教学硬、软件设施资金投入,广招人才,初步规划在3年内建成Xx省“四星级高中”。

第三篇:质监局乳制品区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部署,切实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我区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促进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乳制品监督管理条例》、《河北省乳制品监督管理细则》、《张家口市关于做大做强奶业的指导意见》、《张家口市整顿规范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促进乳产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察北管理区乳品行业整顿和规范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乳制品行业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和管理区关于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有关精神,深刻汲取“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惨痛教训,针对我区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整顿,严格规范,全面提升我区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区乳制品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我区全部乳制品生产企业整改到位,区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环境得到有效净化、生产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乳制品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乳制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三、进度安排

按照《张家口市整顿规范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促进乳产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的进度安排,我区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整顿规范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自查自纠阶段(3月1日—3月20日)

企业自查自纠重点:一是是否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二是是否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质量安全责任制是否健全;三是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健康的物质的违法行为,所使用的各种添加物质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四是是否具备合理的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必备的检测手段;五是生产加工的产品是否符合各项质量标准;六是是否建立健全了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产品信息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做到不合格产品全部下架、召回、销毁。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0年3月21日—4月20日)

集中整治的重点:一是对整改前和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梳理,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并付诸实施;二是立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配备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兑现向社会所作的各项承诺;三是建立健全产品信息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

通过集中整治,使全市乳制品生产企业符合以下条件:

1、企业生产经营证照齐全(在有效期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了产品质量报告和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了产品信息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

3、整改前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已逐一纠正,并消除隐患,做到逐项整改归零。

4、企业已按照良好规范(gmp)要求组织生产,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XX-XX)或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其中,生产婴幼儿乳粉企业必须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5、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了必要检测仪器和熟练掌握检测方法的检验人员,具有完善的质量检测手段,原辅材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健全并能够严格执行。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0年4月21日至10月10日)

通过一进步规范整顿工作,我区乳制品生产企业恢复到以往正常水平,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从原奶供应、企业加工、市场需求整个产业链呈现良性运转状态。

四、整治措施

(一)进一步坚持分类整治,突出重点。根据分类,我区共有3家a类生产企业,1家b类生产企业。对于a类生产企业,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整顿规范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建立针对新出现问题的质保体系动态修正机制,确保其始终科学、合理、有效;二是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局下发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细则》有关规定,尽快完善检验检测设备,增添检验项目,满足检验需要,把牢产品质量关;三是加快推进奶源基地建设,将奶源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实现乳品质量关口的前移,从而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对于b类生产企业,一是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进行环境、车间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三是尽快配齐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检验能力;四是采用托管、驻站监管等方式,加快推进奶源基地建设;五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二)进一步强化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无一不显示:食品质量出了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使国家形象和政府权威遭到质疑,更直接的后果是企业将面临灾难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三鹿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暴露了我国乳制品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奶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尖锐地呈现出乳制品企业在奶业快速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的错误倾向,因此所有乳制品企业都要认真汲取“三鹿”事件的惨痛教训,视质量安全为生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否则必将被消费者、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三)进一步完善乳制品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并严格执行。要求乳制品企业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产品信息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等长效体系和机制,同时坚决杜绝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但没有严格执行在生产过程中的现象,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恪守道德和法律底线,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

第四篇:学校及周边治安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校社会稳定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学校治安重点区域整治活动与清理排查工作,维护学校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局,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活动和清理排查活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治,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治安案件和破坏校园治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破坏民族团结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开展学校和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进一步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更有效排除学校各种安全隐患。扎实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及周边治安长效管理机制,为学校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1、排查工作目标:切实把学校治安重点区域、部位、场所摸清摸透,把影响师生安全的突出问题摸实、摸全,把导致治安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掌握清楚,逐步治理。

2、整治工作目标:学校治安重点的突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危害师生健康安全事件不发生,把出现的安全稳定事件及时解决,使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3、建设工作目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学校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根据实际调整好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根据业务和职能依法开展整治工作。

三、整治重点工作

1、加强卫生饮食安全整治。学校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防止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学校将加强食堂食品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2、化解校内外矛盾,消除不安全因素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师生思想上的问题,及时排查和分析师生对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对影响稳定苗头和事端及突出事件,要及时疏导、及时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制定了突发事件和紧急治安案件的处置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3、加强消防和校舍安全整治。学校加强学校消防和校舍安全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危及师生和国家财产安全。学校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加强师生消防知识教育。对学生宿舍和人员集中的场所消防和房屋安全进行检查,防止发生火灾和建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

四、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学校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根据实际调整好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根据业务和职能依法开展整治工作。要健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研究解决维护学校治安、稳定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了解治理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及时向当上级部门报告。切实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学校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学校年终组织力量对学校及周边治安治理进行1—2次的检查。要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好管理和整治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对负责人因不重视、责任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而造成学校和师生重大治安和安全事故的,要按规定追究相关的责任。要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反复就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切实开展好专项整治活动。

3、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我国的法令、法规办学,自觉抵制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照教育规律办学, 注重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开展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老师要起带头模范作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4、开展创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是抓好治安秩序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载体。学校将深入开展创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抓好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地维护好学校及周边的治安。认真贯彻中央综治委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落实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市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要按《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加强对活动的指导、检查和考核、验收。学校要利用各种文体设施、文化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活跃师生的精神生活,搞好与周边社区的文明共建活动,提高创建活动的实效。要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形成师生人人关心校园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治安安全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自我防御不法侵害的知识,形成人人对不法侵害及时向学校和有关部门进行举报的报警意识,从而建设好校内外的教育、教学环境,确保学校稳定、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六、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3月10日—4月30日)。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宣传动员。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将排查整治相结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第二阶段(5月1—10月30日)。对排查出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治。特别要加大对久访不决的一些疑难矛盾协调力度,促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3、第三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查找漏洞,健全长效机制,12月考核验收。

七、工作要求

1.成立学校治安重点区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并设立专人负责,真正地把学校治安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切实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以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在贯彻执行校治安重点区域整治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教育办法和措施,使学校治安重点区域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第一中学 2012年3月1日

第五篇:柳堡镇中心初中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汇报

抢抓机遇 规范管理 全面推进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

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初中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汇报 教育现代化是惠及百姓的一项民心工程,它的内涵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宝应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从2008年开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工作。下面,就我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改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优化

我校创建于1960年,学校占地34200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10924平方米,绿化面积10240平方米。 校园整体布局合理。整个校园分教学、运动和生活三个区域,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学区内建有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和图书馆;运动区内建有人工草坪足球场、田径运动场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区;生活区内建有学生宿舍楼、食堂、教工宿舍等。近三年来,在县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120多万元,新建了前后教学楼连廊,铺设了前后教学楼之间的彩砖操场,完善了学校围墙,使校园环境绿化、亮化、美化更上一层楼。

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1个;建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个;多媒体专用教室2个;多媒体小推车6

第 1 页 共 6 页

1 个,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1个,专任教师每人拥有电脑1台,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专用教室2个;图书馆藏书量达32000 册,生均达35册,阅览室拥有各种报刊杂志近30 种,学科参考书配套,工具书齐全。体育设施及活动器材基本完备。学校有校园音响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CK报警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系统。设有校医室和心理咨询室,并配有必要的设备,正常开展工作。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扬州市模范学校”、“扬州市数字化校园”、“扬州市绿色学校”、“扬州市优美校园”、“扬州市A级食堂”、“宝应县文明单位”。

二、贯彻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一是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是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三是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四是促进了考试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五是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德育工作按照“明确一条主线,建好两支队伍,坚持三个结合,突出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明确一条主线”:就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建好两支队伍”:就是建好教师队伍与班主任队伍。“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二是坚持德育教育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三是坚持德育教育与

第 2 页 共 6 页

2 活动课程相结合。“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二是以诚善教育和国防教育为重点;三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四是以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为重点。学校相继被评为镇、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市“德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一是注重教学“五认真”工作。二是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三年,我校巩固率均为98.7%,被评为“宝应县无流生学校”,初三毕业生升学率年年都在99%。学校连续17年被评为“宝应县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标准达标率达97%,优秀率8%。近三年来,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团体总分都名列前茅;在全县中小学“唱响校园”文艺会演中,我校获得团体

一、二等奖;有80多名学生在各科竞赛中分获省市县

一、

二、三等奖;有100多名学生在国省市县书法、绘画、科技制作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被评为“宝应县科普示范学校”、“ 扬州市体育卫生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

三、坚持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更臻规范

全面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学校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了校长负责制、教师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奖惩制;明确了党支部、工会的监督、保障的作用,确立了教代会对重大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实行了校务公开制度,聘请了行风监

第 3 页 共 6 页

3 督员,设立了校长信箱,公布了校务监督电话。学校执行“五严”规定,不以任何形式下达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7小时。没有组织走读生到校晚自习,没有利用节假日补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学校按规定开足开齐了规定课程,全面推行了“体育、艺术2+1项目”。没有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没有分快慢班,一直坚持均衡分班,每学期集中组织期中、期末考试,没有公布学生成绩排名。我校被评为“扬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扬州市和谐学校”、“扬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

四、加强队伍建设,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我校现有学生916人,19个班级,教职工92人,专任教师7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中级教师33人,市骨干教师2人,县学科带头人3人,县骨干教师4人,镇校级学科带头5人,镇校级教学骨干21人。在师德师风暨教育行风建设中,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深入开展“1+1手拉手帮扶”活动,对留守少年、贫困生、学困生、残疾学生和外来学生与教师、优秀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学校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还通过师生和社会捐资助学;二是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活动,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三是开展师德演讲、交流学习心得活动;四是开展“家访、谈心和征求意见”活动;五是开展公开承诺活动,自觉拒绝有偿家教;六是党员教师争创“党员示范岗”。通过上述活动,教师的师

第 4 页 共 6 页

4 德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年来,受到镇县市表彰的教师达五十多人次。 学校注重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135工程”的建设。在省市县优秀论文、课件制作优秀课、说课等业务竞赛评比中,我校教师屡屡获奖,优秀教师的群体初步形成。

五、加强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成效明显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在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优化办学条件的同时,以“科研引领、关注课堂、提高质量”为工作思路,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立足素质,着力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创建的“三级问题教学模式”被省市教育期刊推广。我校十分注重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十二五“承担了国家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和谐发展研究 》,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 3个,县级课题15 个,镇校级课题 22个。学校被评为“宝应县课改先进集体”、“扬州市教科研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六、勇于探索实践,办学特色逐步形成

我校以“诚善”为校园文化为主题,集古今文化之精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打造书香校园,使学生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沉浸在对现代科学的追求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办学特色:

1、挖掘老区革命传统教育;

2、师资队伍教育;

3、理化生实验教学;

4、艺术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6、绿色学校。学校确立了“管理呈规范,环境有品位,质量保一流,办学显特色”的办学目标,处处体现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

第 5 页 共 6 页

5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诵读经典文章的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指导学生编辑《柳韵》校报、手抄报;建造了百米德育长廊和校园宣传栏;校园内每一面墙壁布置名人名言,警策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同时加强了班级、宿舍文化建设。学校十分重视理化生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校在江苏省实验课优秀课教学竞赛评比中,化学和生物学科都获得一等奖、物理学科获得二等奖。学校被评为“宝应县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

近几年来,我校特别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做好师生的心理疏导,逐步形成了特色,目前,学校正创建“扬州市首批优秀阳光心苑”。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将朝着“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质量”的办学目标奋进,努力跻身扬州市农村窗口学校的行列。

2012-3-4

第 6 页 共 6 页 6

上一篇:企业形象公关成功案例下一篇:企业营销现状调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