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小悦悦事件

2022-08-25

第一篇:申论热点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感想

篇一:小悦悦事件感想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一位捡垃圾的大婶。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没有磨灭。

中国现在富翁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中国,是一位巨人,从外表上看。而它的内脏,所有主要器官,却已烂了,已经发臭了。

中国自从毛公砸烂四旧,多次运动,已让人性丑恶之极,道德沦丧,人间再无信任。到邓某摸着石头过河,物质第一,金钱至上,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伪命题,中国人便彻底地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毫无信仰、毫无道德约束的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笑柄。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更需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国家。

彭宇案是促使中国道德沦丧到极点的一个标志性案件。2007年,一个叫彭宇的年轻人去年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并送去医院。不想,老人及家人得知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异口同声指其撞了人,要他承担数万元医疗费。索赔未果后,老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13万多元。2007年9月5日此案一审判决,彭宇被判一次性给付原告元。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

此案判决一出,舆论大哗,本来已经毫无道德观念的中国人,更加确信,好人无好报,好事做不得。

目击者:老太自己摔的

据证人陈先生在今年7月6日第三次开庭时所做陈述,他看到的情况是:老太太手里拎着保温瓶,向第三辆公交车跑去。她跑到第二辆车的车尾时,不知为什么就跌倒了。这时,他看到从第二辆车后门下车的彭宇走了几步,上前帮忙,然后自己也上前帮忙,并打电话叫老人的儿女过来,整个过程大约半个小时。

徐老太太曾在法庭上称不认识陈先生,当时不是他帮助的自己,陈先生非常气愤,提出自己当时曾用自己的手机帮老太太打电话,手机里有通话记录可以证明。

现今的中国,正被一帮嗜血狂徒,裹胁在一辆早已失控的动车,一直往前冲,冲向万劫不复的地狱深渊!

篇二:小悦悦事件感想

从小悦悦事件中,有人说中国变成了一个缺德的国度,可是这位母亲强忍着撕心裂肺的心痛,虽然小悦悦没有能逃过死亡的厄运,为什么还要夫妻双双下跪在这位拾荒的陈贤妹阿姨脚下啊?而拾荒的陈阿姨虽然命苦,一贫如洗,为什么这第十九位过路人,却成为第一位救人者。有道是“贫贱不能移”,其实,救人与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仍然是重如泰山啊!只是为什么就有那样的中国人,满嘴仁义道德,浑身上下都是原则,还要争着一辈子在做人民的公共仆人、佣人,而这些人的良心几乎一个个比冰心还冷酷呢!又有多少人被这些“公仆”定下的游戏规则,逼得其不敢再见义勇为了,可悲啊!究竟谁是杀害小悦悦的凶手,这还用多说吗!?

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在背靠着一片灰白的,墙壁众多的人间阴影,痛定思痛的母亲陷入了沉思。这个世界实在是太残酷了。不过,我想也许小悦悦这一走并非是坏事。她也许是一位小天才,过早的嗅到了当今世道的不公,这样一走,以后她再也不用尝毒奶粉了,什么地沟油就与她彻底无缘啦,父母再也不用担心,有朝一日小悦悦到幼儿园去,会遭下毒手的危险呢。再说你爸又不是李刚,只是一对在异乡打工做父母的,在这样的社会中,能为她今后带来多少>幸福?做父母的,再认真的想一想吧:在中国,与那些多多少少被人整人,整死的冤死鬼相比,小悦悦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还算是有福的呢!与其在人间受苦一辈子,还不如趁自己在不懂人事之前,一了百了的痛快呢!祝小天使一路走好吧,但愿小悦悦的再次投胎会比现在会更加幸福呢。

篇三:小悦悦事件感想

两岁女童小悦悦的遭遇震惊了社会,也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广东省领导前往医院探望,拾荒阿婆陈贤妹捐出奖金,天南海北的人致电祈福,更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和企业竞相捐款„„人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爱的暖流唤醒小悦悦,让>人间真情挽留住悬崖边那弱小的生命!

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救赎”也在进行着。连日来,围绕小悦悦事件的网上论坛、微博跟帖数以百万,谴责挞伐如潮般指向冷血的“路人”,在原生态的民间舆论场中,虽然不乏偏激和非理性成分,但喧嚣背后清晰凸显着主流民意,映射出社会的良知和基本伦理。18名路人的冷漠撩起了现实残酷的一角,但公众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冷漠不是现代社会的必然抉择。

面对被车轧的小悦悦,漠视和救助之比为18:1,多么不堪、不齿,而又让人难以相信的一幕!面对倒于血泊中的弱小生命,18路人为何出现了“群体性”的“道德沦陷”?这看似偶然的事件,揭示出怎样的社会病症?扪心自问,假若这事让自己摊上,你是否真会与那些路人不一样?

应该说,18路人不是坏人、恶人,他们是思维健全的公民,在家庭和熟人间,他们甚至可能是有担当负责任的人。但在小悦悦事件中,他们的冷漠和对责任的逃避,不仅让小悦悦幼小的心灵受伤,也演绎出一幕触目惊心的“道德公共事件”。

善,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润滑剂,也是一种正义,一种责任。失去了善的道德护佑,社会每一个体都可能沦为受害者。毋庸讳言,18路人“冷漠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就是我国由乡村“熟人社会”向都市“陌生人社会”转化中的社会伦理困惑和价值观重塑。传统的乡村熟人社会,血缘和地缘的亲情,给人与人的>守望互助系上牢固的纽带。而到了“陌生人社会”,安全和社会信任度的降低,许多看似简单的事却让人们无所适从,戒备、过度防范,更增添社会行为的踌躇和茫然。“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是从家长到学校给孩子的忠告,又何尝不是成人及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这种社会转型中“陌生人伦理”和过度防范意识,既加大了社会运作成本,也拖累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和谐安宁。

巧合的是,数年前,美国哈特福德市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一位78岁的老人被两辆车碾过,随后,9辆车驶过其身旁,没人停下救助,诸多路人也无动于衷。此事震惊了美国社会,也引发当地“寻找灵魂”的大辩论。美国有学者还做过试验,观察从小镇到大城市,对人遇难救助的不同反应。结果显示,在小镇熟人社会,人们扶危救难的出手率,远高于城市的“陌生人社会”。这说明,环境变化确实影响着人的施善行为。

这样说,并非给对漠视小悦悦生命的行为开脱。在“陌生”条件下,同样有“拾荒阿婆”,也有杭州市“最美妈妈”徒手救起10楼坠婴的大无畏之举。但是,新社会形态下出现的传统道德滑坡、价值观紊乱、行为失范等等,我们也不能不正视。这也是当前“社会建设”宏大工程的紧迫课题。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嬗变中,公民意识、社会伦理、公共道德等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兀而昭彰。打破人性隔膜、冷漠的无形坚冰,培育公民的道德自律,构筑新的伦理秩序,让施爱施善成为每个成员的自然行为,这一切,都应列入当前“社会建设”的蓝图中。

第二篇:“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

很多人觉得“小悦悦事件”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冷漠,于是就像前文提到的,人们开始“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敢做一个个不冷漠的好心人?

2009年11月14日,重庆初二学生万鑫扶起摔倒的老太,但老人及其子女称其是肇事者,起诉并要求其父母赔偿。一审时多人证明少年清白,法院驳回老人诉讼请求,老人不服上诉。二审开庭这天,老人撤诉。事发后,该少年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下滑。这件案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使得人们在是否要帮助陌生人的问题上非常惶恐,因为没人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东郭先生,好心救人却被反咬一口。而之前发生的上海钓鱼事件更是如此。司机完全出于好心答应让自称胃疼的路人搭顺风车,岂料这竟然是我们的司法机关设下的陷阱。当一个人明明是无辜却被司法机关通过设陷阱来证明有罪时,很难想象有人还敢冒着被污蔑成恶人的风险扶起倒地的伤者。由此可见,社会冷漠并不奇怪,而做个不冷漠的人真的很难。难怪有网友调侃:路边看见一个老太倒地了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冲上去扶,让她不知道一下子该诓谁。

诬陷帮助自己的好人是可耻的,但为什么老人会做出这样丧失道德伦理的事呢?其根本还是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够完善。当我们不停指责那些恩将仇报者时,我们也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一看问题。老人被撞倒后往往是动辄几万的医药费,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老人的退休金本来就低,因此才会在找不到肇事者的情况下随便拉一个替死鬼,哪怕是自己的恩人。在这里我绝不是为这种做法开脱,但我们确实不容忽视这一点。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中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道德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只有衣食无忧了人们才会在精神层面上进步。而现今在我国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突出,一场大病可以拖垮整个家庭,面对这样的生活压力,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在那一刻有犹豫。

因此,想要杜绝“小悦悦事件”的再度发生,不仅要提高人们基本素养,也应当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此外,政府还应该树立榜样,不再出现像“上海钓鱼事件”这样的负面新闻。

第三篇:关于小悦悦事件感想

浅谈小悦悦事件的感想

摘要:轰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触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2次碾轧,18个路人的冷漠对待让我们感到心寒,小悦悦事件给我们每个人的感想以及反思、启示是永远的。

关键词:小悦悦事件、人性、道德、社会、舆论

轰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触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2次碾轧,18个路人的冷漠对待让我们感到心寒,但人间总是有爱的,拾荒阿姨的善行让我们感受到社会还存在一丝的温暖,让我们知道好人还是存在的。

对于小悦悦事件,我们的看法都不一样,在这事件中许多人都指责这18个路人的冷漠,但是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从小悦悦事件中探讨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18个路人的人性冷漠、道德沦丧。我觉得应该从几年前的彭宇案、许云鹤案以及“老人跌倒不能扶”的现象给人们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好人没好报的思想逐渐植入人们的心中,使得人们那颗善心慢慢缩到角落里,再也不敢伸出援助之手。我觉得那18个路人的见死不救固然有错,但是造成这现象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各种社会的因素,包括公众的舆论,社会教育的缺陷,法律制度的漏洞等等。作为局外人的我们都在指责这18个路人的冷漠,但是假如我们当时也是那18各路人之一,你会怎样做呢?你会像拾荒阿姨那样二话不说地抱着小悦悦到一边救她吗?我觉得很多人都不会做到像拾荒阿姨那样,他们肯定会在救人前再三考虑的。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肯定还会遇到这类似的事件,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当然不能见之则避,我们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并且我们还要学会正确地救人,一般情况下,不要随遇移动伤者,而且我们要第一时间打电话叫救护车。

通过观看视频,我更加清楚的看到了那18个人的举动。其中特别让我感到气愤的是第一个撞小悦悦的那个司机的录音,其中他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一次就撞死小悦悦的话应该赔几万块钱就可以了事的,假如小悦悦没死的话,很可能赔几十万的治疗费,这样不是亏大了吗?听到这段话后,我为小悦悦的生命受到如此的轻视和摧残而感到心痛,同时也为那司机的冷漠无情而感到气愤和心寒。当时,我真的很想当面问一下那司机:假如以后别人也这样对待的你的亲人,你能接受吗?

除了那司机外给我影响很深刻的是一个带着小孩的母亲,在视频里,我看到她带着她的小孩对小悦悦视若无睹地经过,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心寒和很诧异。我觉得,她作为一名母亲,她应该能体会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的痛苦吧,难道她就真的那么冷血滴认为只有她的小孩才是宝贝,别人的就是一文不值吗!除此以外她给她的小孩树立了一个不好的例子,他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而选择了冷漠地离去,这样的做法,给她的小孩带来错误的认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尚且如此做,小孩长大以后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的。

现在的社会中时常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今的人们对于身边发生的惨剧视若无睹呢,又是什么让原本火热的心逐渐冷漠。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冷漠呢。当下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的无知,都该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事实上,人性的冷漠并不仅仅是佛山的问题,如果小悦悦的事故发生在其他城市,相信依然会有路人畏惧绕行,所区别的可能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如今社会道德的失范,确实已到了急需转变的时刻。然而,在佛山市、广东省或以重金激励见义勇为,或推动见死不救入罪等强力方式力图扭转局面时,我们理应冷静,这是否就是扭转社会风气的终极解决方案?

首先,人心的冷血、道德的沦丧,只是公民不安全感爆棚的最终结局,由“果”用力改变“因”,难免有南辕北辙之忧。再看立法手段。的确,以法律“越俎代庖”制约道德,从德国、意大利到美国均有成例。但彭宇案、许云鹤案以及“老人跌倒不能扶”的现象,已经让热心助人未必善有善报,见义勇为却被反口诬赖的结局深入人心。如若真以法律强制救助,让仅仅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在获罪和被讹孰轻孰重的纠结中迅速作出判断,的确有些难为并非圣贤的普通市民。因此,以严刑峻法唤醒世道人心,仅仅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其实阻碍公众救死扶伤、出手相助的,还是内心中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则是社会体制、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我想如果我们的社会能给每个公民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经济、医疗保障机制,那么出于经济角度的讹诈或将大为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而见义勇为者也无需过分担忧补偿与法律责任的判定。等到全社会都来为你“撑腰”的那一天,相信将不会有人在小悦悦面前绕行。 纵观整件事情,我觉得我们真的要认识到现在的社会人性冷漠和道德沦丧的原因并且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修补法律的漏洞。我觉得在小悦悦事件上,她的父母要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他们的对孩子疏忽也导致这事件的发生,因此家长的对小孩监护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类似于小悦悦事件的事情不再会发生,也希望经过这件事后,我们不会再吝啬我们的善心,能够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始终相信好心是有好报的。

参考文献:

[1] 联合早报:“小悦悦事件”最应反思的是什么?2011-10-25 [2] 李伍真.论道德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社科纵横, 2009年1月 [3] 倪洪兰.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理论前沿, 97 第 8 期 [4] 苏继芳.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9月第22卷第5期

第四篇:小悦悦事件演讲稿

从小悦悦事件看现实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

一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带给我们的是对道德观念的思考,无法掩饰的事实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已经不如从前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脚步也随着加快,以至于出现现今社会上的很多不道德的事情。那么小悦悦的惨剧到底该怎样看待?见死不救的路人自然是让人气愤,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代表,有没有想过换作是你会像拾荒阿姨那样吗?

凭心而论,我认为我不会,我会做的是打120,并保护现场,等待救援。但是对于那18路人我只能说他们不仅没有爱心而且没有常识,我想至少有路过,又看到,打个报警电话或急救电话而已,难吗?难道真的怕人诬陷?恐怕不是吧!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吧!是他们本身没有养成中华名族自古的良好的品德吧!我知道,过多的谴责也是徒然,因为他们看不到,听不见,即使他们知道了那也只能期待他们以后能稍作改变,能更懂得爱惜生命!

第五篇:郭美美事件和小悦悦

2011年6月20日,90后女生郭美美以其在微博上的认证身份 “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炫耀其个人奢华生活,从而引爆了广大群众对中国红十字会以及中国整个慈善公益事业的潜在的不信任,虽然其后司法机关等权威部门已证实了郭美美和中国红十字会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但却无法停止人民对郭美美和红十字会的质疑。

其实郭美美炫富本身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它反映了生长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中国的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念:虚荣、物质、享乐主义……我相信这些人群在微博上并不少见,然而郭美美之所以能成为轰动全国的大事件就在于她与公众长期信赖的中国红十字会相联系在一起,让人不得不质疑她奢靡的生活与人民群众给红十字会的捐款之间微妙的关系。很多人说, 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人民群众甚至用行动来表现他们对红十字会的不满。有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6月,全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但自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红十字会总会针对网友的各种质疑,数次发表声明否认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之间的联系,并以郭美美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虽然红十字会已经对公众给出了答案,公安机关也给出了答案,然而群众仍然不买账,因为郭美美事件已不再是单单这一件事,实质上“郭美美”是一个引爆点,触发了许多人郁积的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乃至不满。有人说: “红十字会之忧岂止是红十字会一家之忧,又岂止是公益事业一业之忧”没错,我们忧虑的是,整个中国慈善公益组织被质疑的公信力。归根到底,就是中国红十字会内部的管理机制出现了问题,就是中国慈善业的制度不完善,才会让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几句戏言就揭露了潜存的信任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中国慈善界并没有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使用情况,也没有建立明确的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和制度,更别提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了,如果中国红十字会从一开始就能做到这几点,那么哪怕网络上出现十万个“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中国慈善业也不会泛一丝涟漪。

我乐观地认为,“郭美美事件”的出现,就是推进中国慈善业改革的契机,如果引导得好,它绝对是好事:在全社会强化公益慈善机构的公益属性,能促进更多人捐款行善;政府积极解决事件中暴露的历史问题,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伸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

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很想问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但我首先也要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我也在现场,看到前面经过那么多个路人,我会怎么做,我是否也可能成为默默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

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物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情况下又以外在物质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的不利。在现代社会,生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相信人不是生来就是冷漠的,这18个路人所做的举动背后一定有更值得探讨的原因。就好像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影响,人们会认为救人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不好的结果。加上社会媒体对此事的讨论,放大了做好事反过于对漠视路人的道德谴责,会加重人们的道德压力;而过于宣传社会的黑暗面,更容易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也许他们之中曾有人想过伸出援手,可是这个社会上并没有给过好人公平的待遇,就连最后那个去救小悦悦的陈阿姨也曾一度被判为“炒作”;中国的司法也逼着人见死不救,南京彭宇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一股权威的力量是逼迫这18名路人冷漠,这是一种滑稽的评判:救了被置疑,不救被谴责。混乱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由此,我不禁要问:这18位路人应该受谴责,还是应该被可怜?真正该谴责的是这18个路人,还是13亿中国人民“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亦或是冷漠无情的中国法律。

“曾有法官判决搀扶老人过马路的大学生承担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案例,当时就有人预言以后谁还会再去搀扶受伤的路人。”律师拜金良一针见血说。其实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这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过路者虽然未施援手,但也未作恶,忽略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而将重心放在无所作为的人,对道德建设毫无帮助。这种舆论导向只能让被冷落的好人寒心,让被忽略的坏人逍遥。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13亿都是路人。

任何的行为都有其执行的原因,如果光从一件事的表象做评判,这种评判绝对是不公正的,无意义的。中国人民并不冷漠,睁大眼睛看看,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那么多个年轻的失去不顾自己的姓名挽救他人;睁大眼睛看看,每年的中国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就是活生生的人格缩影。只是有一鼓力量,在逼迫18个路人做无情选择,逼迫大部分中国人做出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坦然反思自己,直面这股力量,对抗这股力量,而不是逃避性地把怒火发泄到这18个路人的身上,那么我坚信,和谐社会就是中国社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申论热点小悦悦事件】相关文章:

小悦悦事件作文05-04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04-27

小悦悦作文05-02

2022申论热点大总结+申论万能04-29

热点申论06-21

2019申论热点06-21

申论热点预测07-15

申论热点07-31

申论热点解析09-20

申论考试热点06-03

上一篇:烧烤店企业文化简介下一篇:数列不等式放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