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创新典型案例

2022-07-17

第一篇:团建创新典型案例

团建创新

“保护同一个地球,创低碳生活方式”

团建创新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4月22日是地球日,活动从美国发起,并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每年的这一天,全球140多个国家、10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呼吁改善全球整体环境。

随着中国的崛起,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换来的是环境问

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保护地球资源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

为了响应院团委的主题团建创新活动的号召,结合当今社会流行的“创低碳生活方式”,号召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同一个地球,实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活动主题:“保护同一个地球,创低碳生活方式”

三、活动时间:2010年4月10——24日

四、活动地点:学生食堂前的草坪

五、活动内容:

1、4月15日中午12点,在学生食堂的广场前,设立宣传横幅、

咨询台、发放资料。

2、4月19——25日,开展“今天你低碳了吗?”——低碳生

活周记比赛。要求人人参加,各班选送3篇作品,系里选送五篇优秀作品,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5名的。

3、在广播站开展一次“低碳生活主题周”,向同学们宣传低碳

生活方式。

4、在3月20日下午,各个班开展“一个地球,一个家”主题

班会活动。

六、活动注意事项:

1、要求有老师的鼎力配合,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2、活动信息传达速度要快

3、整个活动以环保为主题,在所准备的宣传物品要尽量要求环保

4、活动一经确定,要求各系安排负责人,并确定到班。

七、经费出处:

1、宣传横幅:40元。

2、奖品:300元

3、宣传资料费:100元

4、杂项:60元

共计500元

八、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团建创新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地球环境的紧张局势,号召“低碳生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环境知识教育,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广大青年节能减排的意识,充分展现大学青年对环境的保护与支持,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维0903团支部

2009年3月25日

一、 活动背景:

激情似火的七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大潮中锤炼自己,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

划”,延安大学研究生赴宜川县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延安大学党委、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大政法学院、宜川县委、宜川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延大学子“学以致用、立身为公”的校训,拟在2010年暑假期间,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暑期“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积极深入宜川县三个典型乡镇、村组、农户,投身到暑期大学生“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贡献。

二、活动目的:

1、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同时也为了加强大学生团结奋进的意识,培养相互沟通、理解的能力,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上进的干劲和精神。

2、调查陕北独特的文化传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说书、陕北道情、陕北秧歌、陕北腰鼓等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民俗、窑洞文化、黄土高原风情等现存的状态,同时了解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广泛的宣传,弘扬、发掘和保护、传承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中国民族文化遗产。

3、通过对乡村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和发展问题的调查,了解陕北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包括对卫生健康,生育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另外调查作为能源富裕地的陕北地区在开发开采能源、资源方面所具有潜力

和浪费、烂开采现象、资源浪费现象等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在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学生就业和当地引进人才做一些有益的调查和探索。

4、了解陕北革命老区的教育状况,在此行活动中能够给老区的孩子带去外界社会发展的信息和知识,激励老区孩子们发奋图强、努力读书,为自己的幸福,为家乡的富裕而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走向未来。同时宣传环保知识,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带的人民,更要注重对绿色的爱护,对山林的爱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生活现状的改变而付出彼此的努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5、宣传了解国家对落实西部就业的鼓励政策。鼓励我校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到陕北基层,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活动意义:

1、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

2、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让环保的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深入了解当地文化,通过宣传使更多人去了解,去行动,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使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流失。

3、提供宝贵的机会让同学们了解陕北,更深入地关注祖国,关注社会,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同学们关注西部,投身西部大开发。

4、深入学习和体会伟大的延安精神的精神实质和内涵,通过实际调查去感受延安精神,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延安精神,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升华延安精神,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

四、活动主题:关注保护革命老区民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水平、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思想意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

五、指导单位:延安大学党委、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大政法学院

六、支持单位:延安大学、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大政法学院、宜川县委、宜川县人民政府

七、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活动时间:2010年 7月10 日---- 7月15 日

(二)活动地点的选择:

宜川县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革命旧址大量存在并保存完整,但交通不便、环境有待改善、红色旅游发展并不乐观,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县,但这里近年来联系发现了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且这里陕北文化形式多样、保存丰富,有待继续发掘和传承,近年来这里,科技、文化、卫生状况都得到很大改观,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

(三)活动的具体内容

1、7月10日,在延安大学窑洞广场举行盛大的出发仪式。邀请延安大学党委、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宜川县等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出发授旗仪式。

2、在当地乡镇、村庄开展支教活动及环保宣,看望当地村组五保户和留守儿童并为其赠送慰问金和学习用具

3、了解当地文化生活情况,了解当地文化保护和继承情况,并播放其他地方相关的历史文化保护纪录片,与当地民众、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和论坛;

4、设置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卷调查,对当地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相对的调查问卷;

5、对当地居民、政府官员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积极进行多方面交流;

6、联合当地教育部门,辅助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对当地的老师进行短期的普通话、英语和计算机的培训,举办有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对当地学校进行一些读书捐助的活动

7、与当地中、小学生进行互动“一帮一”活动,与孩子们交谈,传授外面的知识及对所带物品的发放;

8、对当地工厂、企业进行采访,参观,交流,了解它们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调查它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八、活动具体流程

第一阶段: 6 月15 日-------- 7月 1 日 前期策划准备工作阶段

1)面向全校师生募捐书籍,购买学习用品作为礼物;寻求各支持单位及企业的赞助。

2) 落实住宿问题,协调活动日程安排。

3) 申请 “介绍信”等交接文书

4) 准备一定数量的宣传单、宣传海报

5) 准备一定质量的幻灯片及电影;

6)服务队旗帜、横幅、衣服、帽子;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医药物质

第二阶段: 7月10 日----- 7 月 15日 “支教调研”活动具体实施阶段

1、 到达宜川县后的工作

1) 到达宜川县,与县政府联系;告知我们确切的到达时间;

2) 和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接文书

3) 一部分同学购买食品,另一部分联系进入乡村的车辆、住宿和相关事宜

2、 到XX村寨后的工作

第三阶段: 活动总结:

1、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并撰写10份调查报告

2、返回后将成果图片展览

3、组织三下乡经验交流会

4、制作网络博客,将团队成员的随行日记向外公开

九、经费预算

序号 开支项目 所需经费 1 制作喷绘(2张)、海报(10张)、横幅(4条)等 500元 2 农村政策宣传资料及活动全过程打印复印资料 200元 3 矿泉水15箱 375元 4 困难户及留守儿童学习用品200元 200元 5 荣誉证书(10本) 50元 6 活动照相、摄影 150元 7 备用医用药品 100元 8 服装费及太阳帽 1500元 总计 3075元

十、宣传活动:

拟邀请《《华商报》《西北信息报》《三秦都市报》《延安日报》、延安电视台、延安大学校园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活动,并回报赞助企业和单位。 十

一、注意事项:

所去的都安路途较远,需多次转车,山路崎岖,自然环境较恶劣,应携带配备一些常用药。同时,各成员需保持警惕性,注意人身、财产安全,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意外事件。

第二篇:团建创新汇报材料

近年来,xx区团组织建设工作成为镇团委工作中的重点,在团区委的正确领导和镇党委的精心指引下,结合镇青年团员特点,按照“工作项目化运作、干部企业化管理、组织市场化建设”为基本模式,大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工作,促进了基层团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镇共青团工作整体水平。

一、 工作方法创新——项目化

1、工作项目的形成要 “上情下情相结合、内情外境相统一”务求实效。

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团组织和镇党委的重要文件和中心工作,充分掌握“上情”;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青年团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充分掌握“下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衡量自身实力,拟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务求实效。

xxxx年,镇团委结合全区青年就业工程的工作创刊“青年致富导读”。初以关于农业种养殖知识为主,附带一些电脑知识和家用常识。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服务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也没能发挥务实作用。

xxxx年,团委针对“青年致富导读”刊物向广大青年团员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对征求上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和汇总,并总结上工作中的经验,扩大刊物的信息承载量,更准确更快捷的服务青年。

(1)继续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种养殖专业知识,及相关农林、防虫防害信息作到及时、准确、有效,从而提高刊物的可信度和知名度。

(2)将帮助青年就业、致富,提高创刊理念和宗旨的高度,把提供就业、求职信息作为刊物的重点新栏目来建设。主要依靠镇就业服务所提供的招聘信息,配合征集上来的择业者信息,搭建企业与社会的人才交流平台;与社会青年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社会青年就业档案,将定期登载的就业培训信息及时传递给社会青年,免费提供培训,提高社会青年素质,促进社会青年就业,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3)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加载我镇青年致富经验交流专栏,定期登载我镇优秀青年致富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青年创业致富、就业增收。

(4)倡导青年志愿服务,发挥青年团员生力军作用,加载我镇青年志愿服务队活动动向,为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信息途径,为08年奥运会作出贡献。

2、工作项目的运作要“由短及长、由狭至广、由浅入深”

在已经形成的项目中,不乏短期的活动型项目,但活动的效果好、反映强烈,有向长期发展的潜力;说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每年的3月5日我镇都会开展义务服务活动,效果都非常好,但一年一次不能满足群众需求。06年我镇成立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就将义务服务工作做长做久,逐步作成日常工作(各村团支部书记兼电脑技术咨询员),不仅将团组织工作做了宣传,也将义务服务工作做到了实处。

有的活动只涉及某特定行业青年人群,有推广价值;有的活动由于时间短,只浮于表面,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这些活动的长期、广泛、深入的开展对于团组织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前几年,我镇团委在企业团组织中开展了青年联谊活动,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未婚青年牵线搭桥,活动得到了广大的企业青年的热烈响应。但活动只限于部分特定行业的青年参与,如:恒聚公司未婚男青年多,中学未婚女教师多,两个单位开展了联谊活动,虽然受到了欢迎,但凭借一两次联谊活动是很难达到活动的目的的。

今年在镇党委、镇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扩大联谊活动的规模,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联谊活动,尽我们所能为未婚青年男女创造条件,解决问题。

二、 工作机制创新——企业化

1、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实行项目责任制(目标)。

(1)岗位调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团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关键,也是基层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共青团工作力量,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06年底以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助理工作为契机,根据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兼任团支部书记的工作意见”文件要求,经镇党委研究同意,我们对全镇27个村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进行了调整和任命。

(2)岗位培训。为提高新任团干部工作能力,明确团干部(特别是团支部书记)在基层团组织中应发挥的作用,镇团委对新任团干部进行了多次培训,并成立以大学生村干部为主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了解青年需求,明确自身责任,以及学习相应的团的知识和团组织工作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迅速的成为各村青年的领头人、名副其实的团干部。

镇团委要求各村团支部书记根据实际开展工作,每半年上报一次半年工作计划,实行工作项目责任制,且每次活动必须有详细的信息反馈或活动总结,并根据信息反馈情况考核工作项目完成情况。

2、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百分考核制

为了保证上级团组织的工作精神和工作部署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基层团组织,并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我镇团委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和“基层团组织工作联络制度”。

信息报送制度,主要确保基层团组织工作及时反馈和基层青年需求信息及时上报;基层团组织工作联络制度,主要保证各基层团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经验交流,定期召开基层团干部联络组工作会,听取基层团干部对镇团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传达、部署下一步具体工作。

在团区委、镇党委指导和关注下,镇党委组织部将团组织工作列入了“各村支部书记工作百分考核制度”,极大的促进了我镇村级团组织建设和发展。镇团委根据“镇百分考核制度”的分值,制定了“各村团支部工作考核制度”,规范和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 非公经济团组织建设——市场化

1、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促发展”为方法带动规模化成熟企业中团组织发展

党政领导的支持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前提。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团组织只有在党的领导支持和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实践中,我们把团委的工作、设想、计划、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汇报,争取党委的支持与指导。镇党委对共青团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并对共青团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为我镇团委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建团工作开辟了平坦的道路。

在我镇最大企业恒聚油田化学剂有限公司建立团总支时,镇党委更加高度重视,首先在该公司建立了党支部由总经理任支部书记,再由党支部选择优秀青年成立团总支。恒聚团总支的建立大大加强了我镇基层团建工作,使180名团员青年的管理工作纳入了正轨。

“服务促发展”是我们在企业中建立团组织的初衷,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团组织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想办法、多思考,围绕企业“急、难、新、重”的生产任务围绕企业节约资金、提高知名度、树立形象等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企业领导认可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活动。

2、以“团建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兴趣促团建”工作方法引导企业青年联合建团

市场经济讲供求关系,团组织建设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有条件、有需求、有能力的企业主动开展团建工作,以企业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组织配干部;在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建团的企业,我们常识打破单位限制,以青年的共同特点、爱好、经历来建立组织。

03年我们尝试在集贸市场建立流动团支部,各个商户的青年回归团组织生活后,不仅积极参与镇团委活动,丰富了生活,也为集贸市场营造了文明经商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计划以“兴趣小组”形式建立团组织,目前已经确定以全区“和谐杯”乒乓球比赛为契机,建立镇乒乓球协会,而后成立团支部。

以上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团建创新工作是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创新”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在团区委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朝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第三篇:团建典型材料

渭源县清源镇团委材料

清源镇位于渭源县县城所在地,下辖2个居民委员会,25个村委会,共有团支部36个,团员368人,其中农村团员257人,学生团员23人。28岁以下青年8933人。近年来,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团县委的帮助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带团建,立足于全面提升团干部整体素质,焕发基层团组织活力。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材、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狠抓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使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党团共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团的基层团组织建设,基础在支部,重点在团员,核心在团干部。团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团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做好新时期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

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紧紧围绕全镇党政中心工作,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用抓党建的方法抓团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切实理顺党建与团建的关系。既听从指挥,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党对团组织领导和带动的重要性,同时也主动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牢记“永远跟党走”的使命,走出团的小天地,步入社会大环境,使团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接受。

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意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团组织的有关文件精神,配合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相关活动,并经常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听取他们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组织团员干部听取镇党委、政府开展的党的理论进乡镇系列报告会。结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创先争优、干部作风建设、三送三问三提高两密切一推动”活动的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文艺、送健康进农村,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和重点人群,得到群众的肯定和一致好评。

二、格局创新,扎实开展“桥头堡”前移工作

为了增强团的工作力量,拓宽联系青年的渠道,切实把共青团工作的“桥头堡”前移,2011年在团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了镇团委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讨论,成立了领导小组,从一开始的宣传动员、制定工作方案、推举参会代表、筛选确定候选人到最后的选举,每一步每一个过程都行进协助和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2011年8月6日上午,我镇召开了团员代表大会,经各团支部推选的63名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9名清源镇团委新一届委员会委员,这9名委员中有政府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小学教师、农村青年岗位能手和企业员工,9人均具

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女性为5人。团市委张振亚书记出席代表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指出了此次团代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对我镇开展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号召全镇青年团员坚持发扬优良传统,抢抓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全镇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三、创新理念,延伸团建工作层面

基层团支部普遍存在班子配备不齐不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活动开展不力等问题。我们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紧紧抓住农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于2009年年底开展了团支部集中换届工作。按照团县委的安排,提出了在到村任职大学生、青年岗位能手、回乡知识青年、优秀党员等人员中选任团支部书记,并且村团支部书记进村级两委班子的的建议,得到了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换届时,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乡镇党委任命或选举的方式开展选任工作。对新任团支部书记的人选,提出了明确标准和要求,切实做到了“高进、严管、优出”。通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全镇36个团支部全部配备了团支部书记,其中大学生村官2名,教师2名,企业职工3名,青年乡土人才12名,大专以上学历10人,女性11人。通过换届,团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大大激发了基层团组织活力。

几年来,我镇团委努力延伸团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先后新建协会、合作社团支部3个,非公企业团支部3个,创建青年文明号2个。

在“推优”入党工作方面,进一步完善团员推优制度,把团组织作为党培养干部的基地,近年来,向党组织推优50余名,尤其是把优秀团支部书记作为团的重点“双推”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养推荐,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增强了团员青年的政治荣誉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工作、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四、加强阵地建设,实现青年致富愿望

镇团委组织各团支部对全镇团员青年的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了现今青年的致富愿望和优秀青年的组成和分布状况,在农村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学习先进文化、学习科学技术、用好科学技术活动,以满足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需求。利用全县开展的三送三问三提高两密切一推动活动,协同镇畜牧兽医站、镇农林服务站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先后举办专业技术讲座10余次,发放科技明白纸10万余份,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团员青年学科技、用科技热情。积极协调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利用渭源青年创业贷款亿元金穗扶持计划,争取到信贷200余万元,解决了青年制约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在全县开展的“三创”活动中树立了2个创业典型,创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2个,使广大青年看到了创业的前景。同时,在团县委的组织和帮助下,把印发的劳务输出信息下发到村、社,张帖到街道,累计组织劳务输出1000多人次,为农民创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先后有7人被分别评为全县优秀青年企业家、青年致富

能手、致富带头人和优秀务工创业青年。

同时,为了丰富农村青年的文化精神需求,以县文化局创办的“农家书屋”为依托,在全镇13个村创办了文化书屋,开展了读书活动。截止目前,各村团支部协助各村委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10余场次,农村青年参加义务劳动3000多人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预防为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镇团委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在镇司法所和镇综治办的协助下,配备了7名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并多次开展青少年安全知识宣教活动,切实加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同时,在镇综治办的协助下,开展了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工作。

深入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制定经常性青少年禁毒教育制度,镇团委在“6.26”国际禁毒日利用学校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各村主要路口刷写宣传标语,形成了有效的舆论宣传氛围。

以“保护母亲河”和“六一”儿童节等为契机,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争做“四有”新人。结合镇党委、镇政府的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同时全镇各村深入农户统计留守儿童,以便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难处,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参与公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社会活动的基础上,我

们要求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当生力军,倡导文明新风,树立青年群体良好形象。特别是农村团员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2011年4月份和10月份配合镇党委、镇政府积极组织广大团员开展春季和秋季两次植树造林活动,两次活动中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积极性很高,共栽植沙棘、榆树苗木18万株,完成面山绿化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400余亩,为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出了一份力,陶冶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情操,增强了生态、环保意识。在2011年全县开展的三送三问三提高两密切一推动活动中,来自县中医院、镇计划生育服务站、镇文化站、镇农林服务站的志愿者们集中开展了健康义诊、妇幼知识培训、送文化下乡、送农业科技知识下乡等活动,弘扬了志愿精神。镇团委还积极组织广大团员干部开展为玉树、舟曲灾区,向困难职工、白血病患儿捐款、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3万余元。

总之,近年来,清源镇团委认真学习了党的各项会议精神,密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学生,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当然,我们要正视存在的弱点:一是农村的团建工作还比较薄弱,各项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少数团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二是团员发展进度缓慢,流动团员管理困难;三是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缺乏新思维、新路子;三是缺乏资金,影响了一些重要活动的开展。今后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第四篇:理念创新 活动创新 机制创新推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健康发展

共青团中山区委员会

中山区地处大连市中心繁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两新组织取得了飞快地发展,到两新组织工作的青年人数也越来越多,现在我区两新组织企业的青年人数已远远超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加强两新组织团的建设,做好两新组织团的工作,是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是团结、教育和服务青年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团区委非常重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对两新组织团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区现有两新组织3662个,从业人员6.8万人,35周岁以下青年1.1万人,两新组织建团136个,一些经验和做法受到上级团委的肯定。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创新工作理念,不断推进团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团区委深入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遇到的新问题,针对辖区两新组织规模、层次差别较大,进城务工青年较多,下岗失业青年和未就业大学生问题突出等工作实际,团区委创新团建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团建工作,统筹抓好传统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一手抓服务先导推进团建,一手抓区域联建推进团建,实现了团建工作的新突破。

1、坚持以全方位服务为社区团建“铺路搭桥”。团区委在提高服务能力上用功夫,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两新组织的支持和团员青年的信赖,为团建工作奠定良好的青年群众基础。一是从服务团员青年入手。以青年中心为平台,不断扩大同辖区青年的密切联系,积极满足团员青年的政治需求、素质需求和兴趣需求,为他们提供职业技能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交友联谊、社会实践、权益维护等多方面的服务。如青泥洼桥街道街道团工委在社区设立的“好阿姨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葵英街道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人民路街道在大厦中设立的“青年心理援助站”、“单身白领交友联谊沙龙”等,有针对性地为辖区青年提供了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服务。二是从服务“两新”组织发展入手。通过青年中心组织活动、青年企业家论坛和主动上门服务等形式,取得了“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团建工作的支持。通过开展“我与企业共发展”演讲、“学会为人处事、优化工作环境”讲座和“我为企业献一策”谏言等活动,在企业中免费设立“企业图书馆”等工作,促进了“两新”组织文化建设,增强了“两新”组织活力。三是从服务社区建设入手。引导辖区企业青年参与社区扶贫帮困、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社区大学生暑期服务实践活动,既为企业青年和大学生积累了社会经验,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服务的内容,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仅2007年春节前在10家大厦团总支开展的“大厦青年献爱心”活动,一天就为辖区居民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财物;在社区开展的“爱心加油站”和公共设施认养活动,搭建了辖区青年和两新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平台,实现了互促共赢。

2、坚持以区域联建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实现区域大团建格局。团区委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服务党建”,积极探索出了一套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以物业带动业主、以社区带动周边的区域联动建团模式,形成了区域大团建的工作格局。一是实行大厦建团模式。针对大厦中业户单位小而多,团员青年分散的情况,在重点企业中先单独建立团支部,多个重点企

业联合组建大厦团总支,全面吸纳其他企业青年员工参与总支活动,等条件成熟后再在这些企业建立团支部,隶属大厦团总支。辖区先后有万科大厦、成大大厦等12栋商务写字楼宇通过这种模式建立了团组织,其中万科大厦团总支是全市第一家大厦团总支。二是实行物业牵头建团模式。针对商住两用物业和SOHO一族的出现,采取以物业牵头组建团组织的方法,利用管理和服务上的便利条件,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如青泥洼桥街道胜利购物广场以物业牵头建团,覆盖了14万平方米的购物空间内的近千个门店;东方休斯顿酒店团总支覆盖了400多名酒店员工和600多户居民。三是实行属地化社区建团模式。针对团员人数不足3人或条件不成熟、不能单独建立团支部的“两新”组织,按属地原则纳入社区团总支管理范畴。目前,51个社区团总支已将周边近500个个体摊点的千余名团员青年纳入其管理之中。在2006全市基层团组织集中换届选举中,51个社区自主选举出由辖区青年居民、进城务工青年和“两新”组织员工组成的支部委员,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身份多元化的团支部领导班子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团组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创新开展活动,不断激发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活力

在新形势下,单纯依托单位体制来组织青年的途径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依据自身兴趣爱好组建的青年组织不断涌现,社会上各种非政府组织也在与团组织竞争青年。各街道团工委坚持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作为团组织联系青年、团结青年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手段,把区委中心工作与团委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活动形式,使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对青年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1、打造青年活动的新阵地,提升团组织的影响力。坚持以推进青年中心建设发展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把青年中心打造成为青年喜进乐留的活动载体和平台。几年来,先后在8个街道、3个社区、10座大厦建立了21个青年中心,在全市建立了第一家大厦青年中心。

2、适应新形势,传统品牌在创新中发展。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首席青年员工”评选活动。倡导文明竞争、争先创优,引导团员青年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服务社会、建功成才,营造了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几年来共有40多个团组织、200多名团员青年受到表彰;在全区企业中开展“首席青年员工”评选活动,不仅使评选出的优秀企业员工得到了更多的提拔和培训机会,同时为辖区青年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学习榜样。

(三)创新保障机制,不断推动基层团组织取得新发展

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团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确保团工作连续性、规范性的重要保证。团区委坚持抓根本、打基础,始终把健全工作机制作为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来抓。

1、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团区委定期与民政、劳动、计生、经济部门联系,及时掌握辖区常住居民、进城务工人员、青年失业、就业再就业和新增企业等数目的增减情况,使新进居民、进城务工青年、失业青年和新设立企业都能够及时进入团组织服务和管理的网络,实现动态管理。

2、完善资源整合机制。注重整合社会各界的资源,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吸纳各辖区书店、电影院、网吧、健身中心等商业网点加盟青年中心,以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和低廉的价格吸引青年;协调社区“四室一站”和各种社团组织免费向青年开放等。

3、完善“联姻共建”机制。逐步完善社区团总支与“两新”组织团支部的“联姻共建”机制,实现政治和组织优势共用,社区服务共参与,资源优势共享,和谐社区共创。

二、两新组织团建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两新组织有了飞快地发展,大量的青年涌入到这些企业中。回顾这几年的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我们深深感到两新组织团建与传统领域团建有很大区别,工作中存在了不少困难。

1、编制、人员与资金上严重缺乏。从国家“十一五” 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后两新组织必将有更快地发展空间,也将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其中,这对我们各级团组织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思考和要求。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但在全区党建工作渐有成效的情况下,团建步伐却难以有效的跟上,我们感到二者在编制、人员与资金上的差别是其中重要原因。目前我区在非公党建方面除了组织部门外还专门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各街道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协调机构,社区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络站,资金方面区委有党建基金,非公党工委有活动经费。而非公团建方面力量却非常薄弱,团区委只有三个编制,街道、社区各有一人且常常都身兼数职,无任何经费,造成很多工作难以跟上。

2、两新组织企业经营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我区两新组织分布较散,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经营发展很不稳定,团建工作时建时断,连续性较弱,严重制约团建工作。

3、两新组织经营者对团的认识不足制约着团组织的建设。两新组织尤其是一些外资、合资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老板把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放在首位,在心理上对共青团组织存在顾虑,担心员工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凝聚成为不利于企业管理的因素,因而对在本组织中建立团组织并不热心,再加上团组织不像工会那样在企业中有法定地位,所以能否在企业中建立团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同意与否,即使建立了团组织,能不能开展活动,开展什么活动,有没有活动阵地,也主要看企业主是否支持,企业主实际上成了团组织建设的制约者。

4、不少团员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对两新组织青年人的思想思维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团员青年意识淡薄、组织观念较差,也较大地影响了非公企业团建工作。

三、下一步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建议团市委联合市非公党委、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把 “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全面纳入到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整体规划。意见中最好明确规定:对有条件建立团组织的“两新”组织,要同步设置团的组织机构、同步配备团组织负责人、同步开展团的工作。

2、建议团市委与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协商,在制定我市专业特色大厦和科技孵化企业申报标准时,把团建工作纳入考核标准,给团组织一定的投票权。

3、网络是两新组织团员青年交流极为重要的手段,因此,我区将加大网站建设力度。但后期的维护管理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建议团市委建立统一的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全市青年在线交流。

第五篇:评论:坚持党建带团建 创新工作新思路

近些年,团旗委在旗委、旗政府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结合青年思想特点,多渠道、全方位地整合资源,坚持党建带团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有效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旗委的青工委工作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十大“优秀团建创新项目”奖,团旗委还连续5年被团市委评为“全市共青团系统实绩突出单位”。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决定了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团旗委大胆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方式,创新团组织格局,

建立健全了更具广泛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群众性的组织络,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增强组织活力。在乡镇,灵活设置农牧区团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建团,大力培养、挖掘青年致富带头人、种(养)业青年标兵。在社区,组织开展驻社区单位团员青年“一个身份、两个舞台”活动,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定期到社区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以强化班级团组织建设为重点,巩固和完善学校团的组织体系,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在非公有制企业,巩固“两新”团建现有成果,把“献爱心、送温暖”、“青年就业培训”等活动送进企业,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共青团品牌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机关,创造性开展青年工作委员会建设工作,引导团青组织围绕机关单位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切实加强“全团带队”工作,为少先队工作提

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积极指导青工委、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和服务工作,使团的外围组织得到有效加强。

团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共青团事业承载着党的重托和青年的期待,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必须从党的要求和时代要求出发明确目标方向。团旗委近几年大力实施团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团干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关心基层团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重视解决基层团干部的实际问题;积极主动配合各级党委做好干部协管工作,努力为团干部的成长发展、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共青团员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团旗委注重建立健全团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规范团员发展程序,加强“推优”入党工作,不断优化团员队伍结构,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团员、用团

章的要求规范团员,不断增强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使广大团员始终成为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始终成为党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团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得到完善。发展团内民主,积极探索团内民主的实现形式,建立会议列席制、团干部联系制等,使团干部、团代表真正成为团组织联系团员青年的纽带,倾听青年呼声,尊重团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团员民主权利,拓宽团员参与团内事务的渠道,广泛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积极推进团务公开,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体现团内民主。规范联系基层制度和团干部调研制度,坚持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团的工作、推广团的先进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上一篇:天津招警政审论坛下一篇:他们的故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