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俄狄浦斯王后感

2022-06-30

第一篇:观俄狄浦斯王后感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剧作中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希腊人笃信命运,这在悲剧中也有所反映。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提斯》被看作是命运剧,《俄狄浦斯王》更是命运剧的代表。但是,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展开英勇的斗争,他的品德,他那种完全不顾自己痛苦的行动,他那种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说,这是一曲人与命运作殊死斗争的悲歌。《俄狄浦斯王的》的艺术成就:

1,精妙的结构,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设置多重互为关联的铺垫,利用了巧妙的构思,按照可然和必然的原则组织情节,细致合理地使用每一个事件,匠心独运地引导观众,达到诗人的深层期望,构思的稳健与戏剧冲突并不矛盾。

2,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他用剧情的发展推动性格的塑造,让角色的个性历史服务于创作意图的实现。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作品呢里有了不同的表现,即不同的作品的不同立意决定了同一个任务的不同性格特征。

3,索福克勒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包括头韵,谐音,拟声,排比,对称和比喻等。并注意局势结构的实际,精心安排 词句的位置,成功地使用了对称修饰的各种样式。

《俄狄浦斯王》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情节的整

一、结构的严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堪称希腊悲剧的典范。故事集中写俄狄浦斯追查杀害前王凶手这一中心事件。究竟谁是凶手?形成戏剧的“悬念”。接着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发现”、“突破”,使矛盾一个个地揭开,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惊心动魄的结局,紧凑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索福克勒斯不写神而写理想化的人,而且把人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使之动作性强,性格鲜明。他把演员从两个增加到三个,这样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扮演各种人物,表现人物的多方面性格。他又以对白代替合唱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成熟为真正的戏剧艺术。由于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的卓越贡献,赢得“戏剧界的荷马”的美称。 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作者一方面表现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一方面也表现人类心智的局限和命运的强悍有力。俄狄浦斯的遭遇是悲惨的,但他的自我结构上首创倒叙式的范例,剧情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在向高潮推进的同时向前回溯,布局谨严,结构紧凑,情节起伏跌宕,发现、突转、悬念等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王国未来的君王。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在中世纪,大学是当时人文主义中心,哈姆莱特在这里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面对社会的罪恶,哈姆莱特敢于正视现实,深入思考,竭力认识世界,寻找出路,哈姆莱特的眼光锐利,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深刻,判断力也很准确。他还通过对丹麦的认识得出了对世界的认识,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对显示的反常现象和恶人当道的情况进行了概括,深富哲理性。他开始了新的哲学探讨,包括对人的价值、生存与毁灭,生命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道路„„他具有一个思想家的特色。但是,哈姆莱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优柔寡断、生性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另一特点,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却时时感到无力承担,不知如何行动。这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肯定是悲观的。在接受父亲亡魂的托付时,他的决心很大,立即想到了初步的行动是装疯。但是,在两个月后,他还在装疯,并没有完成任务,甚至在他叔父克劳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哈姆莱特还放弃了复仇的最佳机会。哈姆莱特的精力过多的花费在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结果,在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后,克劳狄斯杀机毕露,哈姆莱特从主动转到了被动。不过,由于克劳狄斯不肯亲自动手,想借英王之刀杀人。引出了哈姆莱特将计就计,粉碎敌人阴谋的情节。这又充分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勇敢。在经历了所有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哈姆莱特的内心已然渐渐成熟,内心的平静已重新恢复,他沉着应战,显出了一个成熟思想家的特点。哈姆莱特热情而深沉的性格定位也丰富圆满了。最终,哈姆莱特还是在克劳狄斯的阴谋中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目标,现实在临死的他的眼里还是“冷酷的人间”,他人文主义的理想随之终结。 哈姆莱特的悲剧深刻说明了他作为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样的时代中,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美和丑是颠倒的,人文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先进人物的斗争必然遭到厄运,他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太过于沉重。那么,精神的强力打压和个人的不公平待遇肯定是难以忍受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心造成了他精神痛苦的无比复杂。另外,哈姆莱特的局限性更突出地体现在他脱离群众,只想孤军奋战的依靠个人力量来改造社会,他自始至终只想到了“我”,虽然他具有无比的智慧和理性,但独自负担重任是不切合实际的,脱离他人、甚至可以说脱离群众面对强大的恶势力,没有不失败的。哈姆莱特还是一个明显的宿命论者,直到斗争的最后阶段,他还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决定人的生死胜负,他被旧的思想给束缚了,这样的重担使他在斗争中贻误战机,消极被动。综上,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想说明的过渡时期的人物典型,他只能提出现实世界是不合理的,但他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出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哈姆莱特的人物构筑在于他能勇敢地揭露世界上存在的种种丑恶,而不在于他如何去消灭这些罪恶。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他的精神面貌没有被拔高,胜利也没有被虚构。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人物式的悲剧英雄,这是我最后的总结。

四百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优美丰富的语言、高超娴熟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其主人翁哈姆莱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或许正如别林斯基所惊叹的那样,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年轻朝气的形象,冲动犹豫的性格,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等等。哈姆莱特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莱特的矛盾性——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二重结合。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

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1]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而作为王子,哈姆莱特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也遭到了剥夺,新国王克劳狄斯以堂皇的言辞对王位世袭进行了质疑,现实的篡改意味着对于哈姆莱特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剥夺。作为爱人,哈姆莱特怀疑奥菲利娅爱情的纯洁性,认为她是奸王派来的暗探,于是就绝然地斩断情丝。这时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一切常人都可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他不再是以前快乐的王子,而是象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各种人生苦恼。回顾后目睹的各种丑恶现象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年轻的哈姆莱特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沉思着亲缘的关系,沉思着被否定的亲情,沉思着被篡夺的王位,沉思着被轻蔑的爱情。这一系列的沉思始终伴随着哈姆莱特走向未来的成长旅途之中,促使他变得忧郁和怀疑。当哈姆莱特从父亲的亡魂那里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时,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惑,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复仇之路。 哈姆莱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

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他完成了由高高在上的王子向凡夫俗子的转变,开始了严肃、忧郁的沉思。

二、忧郁、沉思的性格

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求学时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父亲的不明猝死,母后的迅速改嫁,叔叔的篡位这三道冲击波,使一向无忧无虑的哈姆莱特变得忧郁、沉思起来。然而,忧郁、沉思并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从表层上看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父亲的死亡,来自母亲的背弃,来自爱情的失落。他从威登堡匆匆返回丹麦为父奔丧,流露忧伤的情绪是人之常情。儿子哀悼父亲的死亡,以至于产生郁结情绪,谁也不会惊异。也正体现了他作为凡夫俗子的一面,具有常人的正常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忧伤之情会逐渐淡化。然而,哈姆莱特却并没有从忧伤中解脱出来。其母亲乔特鲁特认为活着的人都要死去,从生活踏入永久的安宁,她要求哈姆莱特把“高贵的父亲”的死当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抛开“阴郁的神气”。其叔父克劳狄斯却先从表面上肯定王子的“孝思不匮”是“天性中纯笃过人之处”,随后认为哈姆莱特“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逆天悖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应有的举动”,[2]要求哈姆莱特承认既在事实。而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是由于向他女儿奥菲利娅求爱遭到拒绝。因此,他们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于父亲的死亡,爱情的失落。然而,哈姆莱特之所以忧郁不仅是因为克劳狄斯杀兄霸嫂、篡夺王位,而是他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他看到宫廷腐化堕落,阴谋重重,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腾沸,社会动荡不安,邻邦挪威蠢蠢欲动。原先代表他高贵出生的丹麦王室,现在却成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3]。在哈姆莱特看来,克劳狄斯的罪行只是世界上存在的全部罪恶中的一桩,问题在于整个时代颠倒混乱,与理想相背,“原以为美好的大自然,只是一片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原来理想的天神一般的人类,现在看来,不过是泥土塑成的生命。”[4]所以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为父报仇,杀死一个奸王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要把个人复仇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 哈姆莱特确定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却又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期望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为父复仇容易,重整乾坤却困难重重,哈姆莱特变得越来越忧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5]充分体现了他的内心沉思的思考:是干还是不干?哈姆莱特看出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他的内心矛盾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冲突着。并且,这时哈姆莱特不只是考虑自身的生存与毁灭,而是联想到人类甚至整个宇宙的生存与毁灭,哈姆莱特超越了凡夫俗子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而是作为乾坤巨人的思想而存在。

三、身不由己的行动

现实要求哈姆莱特的是行动,但他却迟疑不决。从哈姆莱特的忧郁沉思性格我们可以找出他延拖复仇行动的理由。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他父亲的亡魂那里找到答案。哈姆莱特的主动行动很少,多半是受到父亲鬼魂的启发和驱使。两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是身不由己的。在哈姆莱特反复探索的过程中,他愈加感到现实的丑恶,理想的幻灭,从而否定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他感叹“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许多是多么的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6]。从而陷入悲观厌世,郁郁寡欢的境地,导致哈姆莱特在行动之时踌躇不决,进退维谷。采取行动的倾向和逃避行动的倾向互相抗衡着。但由于有父亲鬼魂的命令,

才促使着他的复仇行动的发展。当哈姆莱特通过导演戏中戏,验明元凶,但他仍然无法证实内心对成人世界的罪恶所作出的结论。于是突然放弃了他的复仇计划,这次被自我否定的背后袭击事件,它实际上显示了哈姆莱特此时对于复仇行动的质疑。具有完美倾向的哈姆莱特,他希望他的复仇不是以暴制暴,哈姆莱特面临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复仇实践,而是他相信一种存在于天地间的公理,而此刻他必须选择等待和忍耐。哈姆莱特在为父报仇的行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父亲被害时他不在现场,所有事实的真相由其父亲鬼魂转述,缺少直接证据。至于母亲与叔父的婚礼更是仓促,根本不容他反对。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之下,哈姆莱特拿出了“装疯”的杀手锏,来侦察事件的真相。但直到后来才真相大白,是他的叔父杀兄篡位。其叔父正站在权力的颠峰,对于整个世界公正与合法制秩序作出挑战,正是他扮演了哈姆莱特的对手。可他发现家庭中的不幸只是万恶之中的一件,现实与他想象中的更为残酷,他还需要不断地去了解他身边的人和社会,不敢轻举妄动。哈姆莱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因此,此时的个人复仇任务变成了社会责任,这样的想法驱使着哈姆莱特的进一步行动,承担起艰巨而严酷的现实重负。由此,哈姆莱特在行动上体现了凡夫俗子和乾坤巨人矛盾结合。

四、对女性的误解

哈姆莱特在身不由己的行动过程中,感受到了周围世界的冷寂和孤独。母亲的改嫁使他怀疑亲情,朋友的背弃使他不信友情,情人的刺探使他远离爱情,严酷的现实遭遇让他变成了一个孤军奋战的斗士。这一切销蚀了哈姆莱特原有的对“人”的美好理想,给他以致命的打击。哈姆莱特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理想化倾向的理想主义者,他执着地把自己关于人、人生、以及善与美的理想,集中体现在女性身上。年轻的哈姆莱特本该享受到青春爱情的单纯美好,然而经过一系列的变故打击之后,却完全颠覆了他对女性的美好认识。哈姆莱特对女性的偏见主要来自于母亲对他的伤害,年轻的哈姆莱特开始时对女性带有唯美的幻想色彩,贞洁、善良、真诚。由于母亲对家庭的背离,父亲刚死了两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嫁人。因此,“哈姆莱特以激烈的言辞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无助和依恋,母亲背叛自己的这一决绝行为,让哈姆莱特在情感上极度震惊和痛苦,他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越是怀疑就越陷入困境,越是陷入困境就越以一种尖锐的方式祈望再次得到母亲的爱和关注。可是哈姆莱特却意识到,他的母亲作为女人,早已成为了生活中一种最为可疑的变数。”[7]哈姆莱特似乎绝望地洞悉了女人的全部秘密,意识到母亲是受情欲的摆布,“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衾被”,成为“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的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的那个人,他发出了至今仍被一些人赞同的话语:“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8]这对于哈姆莱特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害,“可以说哈姆莱特在一瞬间丧失了童年记忆中所有的母亲形象,而获得对女性的重新评价”。[9]此时的哈姆莱特完全按他的理想和道德标准来要求其母亲,“对母亲的矛盾心理使得哈姆莱特对于女性既鄙视又亲近,既暴戾又哀伤。”[10]可怜的奥菲莉娅,理所当然成为哈姆莱特对女性误解的祭品。别林斯基这样地评说过哈姆莱特:“他对于爱情的现实性,对于女性的尊严也不相信了;象个疯子一样,他把感情践踏在脚下,用无情的手撕毁了他和那纯洁、美丽的女子间的神圣关系,而那女子曾是全心全意地、天真地把一切交给了他,他呢,也曾深深地、温存地爱过她。他无情而粗暴地侮辱她这样一个柔顺、温和,象是稀薄的空气、光线和和谐的音乐所造成的女性,好象他要赶快抛弃世界上使他想起幸福和善良的一切。”[11]只因为奥菲利娅在王权斗争中无意之中被充当了权力之争的棋子,她轻易地被人利用了,充当了刺探。于是,奥菲利从哈姆莱特心中的女神,“那天仙化人的,我的灵魂的偶像,最艳丽的奥菲利娅”变成了另外一种可怕的形象,“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帝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帝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12]而他对女人的嘲弄更充满了真正的惨痛,“„„进尼姑庵去吧„„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会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进尼姑庵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13]哈姆莱特以偏执的立场,将纯洁女神奥菲利娅作为了嘲弄的对象,以狂暴的语言伤害她,间接导致了奥菲利娅的死亡。 哈姆莱特没有意识到她们也处在被杀戮和被损害的位置,都是权力争夺的牺牲品。他没能充分地理解他身边的女性,没有透彻地理解她们的爱和意志。哈姆莱特对女性的爱和恨,显得荒谬而又悲哀,一般女人的美质在她的观念中毁灭了。在这一点上,是哈姆莱特在乾坤巨人向凡夫俗子的倒退。

五、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

陷入忧郁、沉思的哈姆莱特戏要明确要不要复仇的问题,又要选择复仇的方式,是正大光明的复仇还是不择手段只求目的复仇?这就使得他的良心天平在善恶两极的道德法码上左右彷徨。“他既看到现实人类的天性的伟大、崇高,也看到了人的渺小,人性的恶劣、自私和狭隘。„„既把人誉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又把人贬为从‘泥土提炼出来的玩意儿’”。[14]他对叔父的篡位,母后的乱伦,情人被迫的背信弃义所表现出来的是极度的厌恶和反感,对流血复仇却又是本能的道德顾忌。因此,他犹豫,拖延复仇行动。哈姆莱特把周围发生的一切都置于他的道德显微镜之下,作为他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哈姆莱特有其善和正义的一面,立誓重整乾坤,为父报仇,杀死篡位之王叔父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行为。但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则暴露出恶的本性。他对于自己挚爱的奥菲利娅绝情的伤害和误刺其父亲波洛纽斯后的冷漠表现,以及为了给自己复仇扫清道路,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送上死路。站在

哈姆莱特的立场上,二人的确该死,因为二人是罪恶之首克劳狄斯的帮凶。但对于哈姆莱特对人性的追求以及自我求证,还有期待树立一个堂堂正正的未来的王形象而存在,就显得恶劣、自私和狭隘。哈姆莱特为父复仇,重整乾坤,愤怒的喊道:“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15]这是他道德取向善的一面,表明哈姆莱特的注意力已经从个人的不幸、家庭的问题转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罪恶,和克劳狄斯为首的统治丹麦的罪恶势力作斗争,以拯救人民大众为己任,把个人的苦难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苦难,也是哈姆莱特作为乾坤巨人的证明。他斥责政客是“偷天换日的好手”;揭露律师的手段是“玩弄刀笔,颠倒黑白”;认为地主“比牲口聪明不了多少”;嘲笑罗森格兰兹这类弄臣是“吸收君王的恩宠、利禄和官爵的海绵”;讥刺波洛涅斯这类奸臣为“鱼贩子”、“水苍蝇”;他列举活在这种世上的痛苦有:“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小人的鄙视”。 [16] 哈姆莱特对现实的批判,证明了他的美善同情及正义。 总之,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背离的亲情和无望的爱情,重整乾坤的责任与薄弱的意志等等,把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矛盾两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哈姆莱特始终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复仇,以他那好问的头脑,在与社会邪恶和自身人性弱点的斗争中,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自身人性的完美。最后,莎士比亚让他在比剑中结束他悲壮的一生,圆满的完成了他复杂而完整性格描绘的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笔。但哈姆莱特没有白白的倒下,身后留下了一个如何不与罪恶妥协的榜样。从此,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哈姆莱特,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获得新的生命!这就是悲剧,其根源就在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这就是性格的悲剧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第二篇: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

人物:

俄狄浦斯(男主)

克瑞翁(俄狄浦斯的小舅子)

王后(克瑞翁的姐姐)&(俄狄浦斯的母亲&妻子)

拉伊俄斯(俄狄浦斯的父亲)

乞丐

先知(盲人)

祭司

侍从

报信人

(一大群乞丐跪或躺在地上不时有人发出呻吟,一个老年乞丐走出人群到前台跪下。)

01

忒拜王宫前院

,白天,

英雄时代

(祭司携一群乞援人自观众右方上)

乞丐:神啊!我们做错了什么?你要如此惩罚我们?

(俄狄浦斯偕众侍从自宫中上)

王: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染上这该死的瘟疫呢?

乞丐:王啊,您来了,快救救我们吧!

王:快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乞丐:我也不知道,就好像是在一夜之间,全城就有大半的人都染上了瘟疫,难道这是上天在震怒吗?难道说我们这些人都是罪人吗?

王:别担心,老人家,我已经叫克瑞翁去神庙里请求神的指示了,等他回来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乞丐:王啊,您真是我们贤明的君主啊!

王:好了,老人家,你先歇着,——咦!那不是克瑞翁吗?他回来了。(克瑞翁上)克瑞翁,我的好兄弟,你总算是回来了,快告诉我你从神那里带回来了什么消息,神到底是怎么说的?

克:(迟疑)这„„也许算是个好消息吧。

王:什么叫也许是?

克:您要我现在就说吗?在这里?大庭广众之下?

王:为什么不?这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在第一时间知道。

克:那好吧,神告诉我说,只要我们把藏在这里的污垢清除掉就能得救了。

王:什么?

克:您没听清吗?我再说一遍,只要我们把„„

王:不不不!不是我没有听清楚,我只是不明白什么叫“把污垢清除掉”我们的城邦很卫生的啊。

克:这实际上只是个比喻。

王:好了,我现在可没有心情来跟你猜谜语,你就明白的告诉我吧。

克:你还记得你的前任国王拉伊俄斯吗?

王:当然记得了,不过他不是在出去拜神的时候被杀了吗?

克:是的,据当时同去的唯一生还的人说,他们碰到了一伙强盗。

王:我明白了,神的意思是说这凶手就是我们城邦的污垢,我们应该把他们清楚掉?

克:完全正确。

王:可是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们又上哪去找凶手呢?

克:不用担心陛下,在回来路上我已经派人请先知了,他是我们城邦里最智慧的人,他会告诉我们凶手在哪的?

王:但愿如此。

02

(王立于前台上,向天神祷告,百姓在后面跪着)

王:神啊,无比尊敬的天神啊,我,俄狄浦斯,以王者的名义向您发出请求,请您保佑我们

可怜的百姓吧。在此我向您立誓,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找到杀害老国王的凶手,并把他放逐到最边远的地方,百姓为我作证,我必将说到做到。

(先知上,百姓退到一边)

先:参见陛下!(行礼)

王:先知,您来了,您应该听说了吧,我们的城邦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神指示我们

让我们找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才能从灾难中解脱,先知,您是最智慧的,是整个城邦立最全知的人,请您帮我们吧。

先:灾难?那也许是件好事,没有听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这个人先遭点罪吗?”

王:什么?

先:哈哈,我只是开个玩笑。王啊,你就真的这么想找出那个凶手吗?

王:那还用说?

先:

其实找不找凶手都一样,要知道,一个灾难的结束也许就是另一个灾难的开始。

王:另一个灾难?哼!它要来就来吧,只是不要在降临到我的臣民身上,要来就冲我来好了。

先:也许正会如你所愿呢。

王:啊?!

先:王啊,其实这个凶手„„我看还是不用找了吧。

王:天哪,你只要吞吞吐吐的是想要急死我吗?你该不是年纪大了,头脑也不清醒了吧?

先:什么?(暴跳)你说我年纪大了?告诉你我还没有老呢,我最讨厌人家说我老了,你这个白痴我不说出来是为了你好,你还„„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

王:我看是你根本就不知道吧。

先:我不知道?哼哼„„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我就说了,那个凶手就是你!

王:什么?你再说一遍。

先:我说那个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就是你——俄狄浦斯。

王:你„„你这是诽谤,是诬蔑,我看你是疯了,才会胡言乱语,我是凶手,你们信吗?(问百姓)

(众人议论纷纷,都表示不信)

王:你这种下作的伎俩太可笑了,竟然说我是凶手,你这个老糊涂,天哪!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里听你的诽谤呢,到底是谁把你叫来的?对了是克瑞翁,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王权、财富、声望这些是多么的有诱惑力啊,为了从我这夺走这一切,克瑞翁,我最信任的朋友便传统你这个老东西来陷害我往我身上泼脏水,说我是个凶手?可笑,也许那所谓的神的指示也是你编出来的,用来作为陷害我的前奏。天哪,人心真是太可怕了。

先:你,你简直就是无药可救了,等着吧。鲁莽蒙住了你的双眼,灾难将会把你推向深渊,杀父娶母的罪人啊,你会受到神的审判的。

王:你还在这疯言疯语,滚,你给我滚!滚出我的城邦,带上你的阴谋去流浪吧。我的城邦不欢迎你。

先:我会走的,只不过你却无路可走了,你将履行你自己许下的诺言,你的良心将永远受到谴责。(下)

王:瞧瞧是谁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率众下)

第二场

(克瑞翁上,侍从拦住了他)

克:快,快去通报一声我要见国王。

王:你要见我?你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我啊?

克:为什么不?我听说你把先知赶走了,我还听说你说我想夺你的政权,抢你的王位?你让我背上了这个黑锅,我倒要来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

王:你的脸皮真厚,还敢倒打一耙来问我,你不要把我当作傻子,你的企图太蠢,就凭你也想夺取我的王位?省省吧,要不是看在我们是亲戚的份上,我早就叫人把你抓起来了。

克:不管你怎么说,我问心无愧!

王:哼!真不要脸。

克:你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王:先知是谁叫来的?

克:是我把他叫来的怎么了?我还没有问你为什么要把他赶走呢?

王:为什么把他赶走?哈哈,那个只会胡言乱语的家伙他竟然说„„

克:他说了什么?不管他说了什么冒犯你的话。你应该相信他是这个城邦里最全知的人,只是脾气大了点。

王:那个时候他显露过他的智慧吗?

克: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

王:就是我的前任拉伊俄斯死的时候他又在哪里呢?

克:他就在这里啊。

王:那他提到过我吗?

克:什么?

王:那个时候他也说我是凶手吗?

克:啊?他说你是凶手。

王:我想没有他人的授意他是不会这样说的。

克:原来如此,所以你就怀疑我和他串通起来想要推翻你,俄狄浦斯你真是太蠢了。

王:你也敢骂我?

(此时王后上)

后:克瑞翁,你来了,怎么也没有人跟我通报一声呢。

克:姐姐呀,你的丈夫想要把我抓起来治我的罪呢。

后:为什么?俄狄浦斯,难道我弟弟他犯了什么过错吗?

王:他,他要害我,他想向我下毒手。

克:天地良心!我要是这么想,就让我不得好死!

后: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弄成这样呢?你们两个不是最好的朋友吗?

克:还不是因为姐姐的前夫——拉伊俄斯啊。

后:哦?又关他的什么事?

王:先知说我是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

后:(笑)原来是为了这回事啊,那你是听他说的还是听别人说的?

王:都不是,他收买了一个无赖的先知作喉舌,他自己,哼!倒是清白的很。

后:这件事你大可放心,据我所知,拉伊俄斯活着的时候先知就告诉他,说有一天他会死在他和我生的儿子手里。为了这个预言,拉伊俄斯还让人把我们的出生不到三天的孩子丢到荒郊野外去了,结果他自己却是被一群强盗给杀死了,先知的话不过如此,你就当他是在说胡话算了,何必认真。

王:对了,夫人,我早就想问你,拉伊俄斯到底是怎么死的?

后:哦,有一次,为了城邦的修整问题,拉伊俄斯去请示神的指示,结果在一个三岔路口遇到了强盗。

王:什么?你说他是在一个三岔路口被人杀死了?

后:是的。那地方叫福喀斯,离这里其实不算太远。

王:福喀斯?天哪!

后:怎么了?

王:你先别问我,告诉我,拉伊俄斯有多大的年纪了,长什么样?

后:他个子很高,头发已经花白了模样嘛和你差不多了,你怎么脸色苍白是不是病了啊?

王:我想,也许那先知说的并不是胡话,对了,不是说有个生还者吗?

后:是啊.那是拉伊俄斯的仆人。

王:他在这里吗?

后:不,你当上了国王的时候,他就向我提出请求回叫放羊了。

王:快!你快把他找回来,越快越好。

后:这事儿倒是容易,只不果你这么着急干什么呢?

王:王后啊!我正担心也许那先知真说对了,我就是那个凶手。你还记得我告诉过你的身世吗?我的父亲是一个城邦的国王,我的母亲和蔼可亲,我们一家人过的很愉快,直到有一次一个人喝醉了酒后告诉我,说我不是我父亲的亲生儿子,我很生气,把这个人给杀了,但流言却传播起来了,我不敢问我的父母,就去向神询问,神没有给我答案,却给了我一个预言,他说我将会杀死我的亲生父亲玷污我的母亲。听了这话我吓坏了,只好逃了出来。在途中我刚好经过福喀斯的三岔路口,碰到了一个坐马车的人和他的侍从们,他们粗暴的把我赶到路口,我气愤极了,推了那个赶车的人,坐车的老者就拿起长矛刺我,但却被我一棍子打倒了,然后„„我就把他们全给杀了。

后:天啊,怎么会是这样呢?不会的,不会的。

王:不管怎样,现在只有找到那个生还的仆人回来,问个清楚。

(下场)

03

(王后和侍从站在广场上)

后: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说俄狄浦斯真的是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难道我嫁给了一个杀死我丈夫的人?天哪,这太可怕了,也许,也许这只是误会,也许作为妻子我不该怀疑自己的丈夫,可是,为什么我的心还是如此慌乱呢?

(报信人上)

报:对不起,这位夫人,我想向您大厅一下俄狄浦斯王的宫殿是在这里吗?

后:是的,这里就是,我就是俄狄浦斯王的妻子,请问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报:您好,王后陛下,我来自俄狄浦斯王的家乡伊拉莫斯。我来是想告诉俄狄浦斯王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那里的民众期盼他能够回去继承王位。

后:什么?他的父亲死了,侍从,还不快去告诉你的主人,多年来俄狄浦斯总是害怕神的预言会变成现实,他会杀死自己的父亲,现在好了,他的父亲是自然死亡的,谢天谢地他该放心了。

(俄狄浦斯上)

王:王后,你这么着急找我来有什么事吗?那个生还的仆人有消息了?

后:不是的,是你的家乡来了一个报信人,带来一个重要的消息。

王:哦!什么重要的消息啊?

报:是的,俄狄浦斯王,您的父亲已经死去了,伊拉莫斯的民众希望您回去继承王位。

王:你说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报:是的。

王:天哪,太好了,也许我不该为自己的父亲死去而感到高兴,那样实在太不孝顺了,但是我的内心真真正正的告诉我,我很开心。

后:俄狄浦斯,你打算回去吗?

王:不!

报:为什么?

王:因为我的母亲还活着。

报:天哪!也许拉伊莫斯的人都想错了如此不孝的人怎么可以做国王呢?

后:老人家,您错怪了俄狄浦斯了,他之所以不想回去,是因为他曾经得到了神的预言,说他会杀死自己的父亲玷污自己的母亲。

报:是这样吗?俄狄浦斯王?

王:是的,并非我不孝,我尊敬我的父母,也爱他们,正因为这样,我更加不希望预言变成现实。

报:原来如此,不过大可不必担心,俄狄浦斯王,因为您并非国王和王后的亲生儿子。

王:啊?那个喝醉酒的人说的是真的?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报:千真万确。

王:你怎么证明你说的话呢?

报:我本身就是证据,因为我就是那个把你拣来交给老国王的人。

王:啊?

报:你的脚是不是经常疼痛啊?

王:你怎么知道?

报:那是因为我发现你的时候,你的两只脚是钉在一起的,是我解开他们的。

王:天哪!我„„

报:其实严格说起来,你并不是我拣来的,而是一个人送给我的。

王:什么?他„„是我的„„

报:他说他是拉伊俄斯王的仆人,他来是为了完成一件残酷的使命。

后:天啊!

王:怎么啦?王后?对了,他刚才说的仆人是不是我们正在找的那个人啊?

后:俄狄浦斯我们别再查下去了好不好?管他什么凶手,管他什么仆人,我们都不要再理他们了,好吗?

王:为什么不?这关系到全城的百姓,也关系到我的身世,你放心好了,即使我发现自己真的出生卑贱那也没有关系,不是吗?

后:

你„„(跪在地上哭)

王:女人总是这样,难道你因为我出身卑贱而感到羞耻吗?无论怎样我一定要追查下去。

04

(仆人上)

王:报信人你说的那个人是他吗?

报: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他,虽然他老了很多。

王:老人家,你就是拉伊俄斯的仆人?

仆:是的,我从小就为拉伊俄斯干活,直到他死去。

王:那你认识这个人吗?(指报信人)

仆:

咦!你不是„„

报:是的,我就是那个接过你手中孩子的人。

仆:天啊!没想到还能在见到你,那个孩子还好吗?

报:他?他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他就是这个城邦的现任国王,俄狄浦斯王。

仆:什么?他„„俄狄浦斯王,是„„

王:是的,就是我,老人家快告诉我,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把握丢弃?我的身世到底是怎样的?

仆:我,什么都不知道。

王:你,你想找打吗?

仆:我,我是真的不知道,你,你是我捡来的。

王:看来你是不想说真话了。来人啊,把他给我绑起来。

仆:哎呀,慢慢,我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了这个。

王:那就快说吧。

仆:俄狄浦斯王啊,你到底想知道什么?

王:这个孩子是哪里来的?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仆:这个孩子,他是„„

王:说啊!

仆:他是拉伊俄斯的孩子。

王:一个奴隶的?

仆:不,其实他就是拉伊俄斯的儿子,在这个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三天,王后就叫我把他带到荒郊野外,把他„„

王:把他怎么样?

仆:弄死。

王:我的天哪,还有比这样的父母更狠心的人吗?

仆:实际上是因为一个不祥的预言。

王:什么预言?

仆:那是先知说的,他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杀死他的父亲玷污他的母亲。

王:啊„„啊„„天哪!

(静场)

退场

(侍从与老乞丐上)

老乞丐:听说王后死了?

侍从:是的,她是自杀死的。

老乞丐:为什么?

侍从:老人家,您难道不知道吗?她的丈夫被她的儿子给杀死了,她却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当她知道这个真相时就发疯了,当俄狄浦斯回到王宫时,看到的就只有她的尸体了。

老乞丐:多么不幸啊!俄狄浦斯王怎么样了?

侍从:他?他用王后头上的金钗戳瞎了自己的眼睛,然后大叫他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是他母亲的„„我不想说了。

老乞丐:唉!(两人沉默)

(克瑞翁扶着俄狄浦斯上)

王:谢谢你克瑞翁,当初我还那样骂你,其实我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丑陋最肮脏的人。

克:别说了,俄狄浦斯,这一切不是你的错。

王:克瑞翁,你能答应我的一个请求吗?

克:什么请求?说吧,你要我干什么呢?

王:我要你来接替我的位子,我相信你会把城邦治理的更好的。

克:那你呢?

王:我?我会实现我的诺言,把我这个不洁污垢流放到最遥远的地方去,我将在寒冷与饥饿中赎罪,如果这个最快要赎的话。

克:好吧。我不阻止你,因为我知道,也许肉体上的折磨会减轻你精神上的痛苦,让你好过

一些。

王:谢谢,克瑞翁,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克:一路走好!

(王下,克瑞翁独白)

克: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又是一个荒诞的时代,神随心所欲地掌控这凡人的命运,

每一个人的幸与不幸都只是一场闹剧,俄狄浦斯,一个绝代的王者,却最终逃不开悲剧的命运,难道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生下来就注定了吗?难道说我们只能做命运操纵的木偶吗?

(全剧终)

第三篇:读《俄狄浦斯王》有感

命运!到底什么是“命运”呢?所谓“命运”,就是先定的生命过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趋近,这种趋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变的。“命运”就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管个人怎么抗争都是无法改变这种力量的

命运这个话题已经困扰我许久,人到底是被命运所掌控,还是可以以自己的力量向命运发出对抗?总有这样一些时候,命运就像一张无边的大网,笼罩着我们,另我们无法逃离,被命运中笼罩着的我们,拼了命地想去逃脱,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如此,曾欣喜地认为自己以逃离了掌控,却失落的发现,自己只不过在命运的掌控中转了个小圈。诚然,我们也不该感到沮丧,命运其实该是让我们不断去探索的力量,就像一句恶俗的话所说:“纵使风雨兼程,我也要走向远方。”我们何尝不是需要一种像想俄狄浦斯一样,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不断抗争的精神呢

《俄狄浦斯王》主要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淫母,难以逃脱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是他却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英雄,他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

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

看到俄狄浦斯王最后的惨剧,我的心都在颤抖,为什么命运要来捉弄这样一个优秀的人,让他杀父娶母,让他后悔终生,如果真的有命运之神,我真想和他来一份较量!像俄狄浦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最终难以逃脱被命运捉弄的结局足以让我们唏嘘不已,心中不禁会产生无限的惋惜和同情,那么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中对人类必定自食恶果,难逃悲惨命运的暗喻,引发的是我们更为深沉的思考和发自内心的恐惧。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然而命运呢,却给了俄狄浦斯王这么高尚的人一张卑鄙的通行证!让他杀父娶母,让他给人民带来灾难然而悲剧的是命运,让俄狄浦斯终究逃脱不了那个预言,从众人高高捧起的神人到千夫所指的罪人。所以俄狄浦斯用金别针刺瞎了双眼,“你们再也看不见我受的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你们看够了你们不应该看的人,你们从此黑暗无光。”实现自己的惩罚放逐到边远地区。我很佩服俄狄浦斯的承担精神,他刺瞎双眼不是懦弱,是一种反抗,是对于命运的反抗,也是勇敢的承担自己错误的表现,让他从此失去双眼生活在黑暗中,然而,我想他的内心一定不黑暗!

只是征途险阻,我们需要一颗淡然的心,去勇于面对命运的安排。在以前会不明白,总以为努力了,付出了,事情就会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总会有回报。现在才知道,有时候,命中注定会怎样,它就会怎么样。这就出现了内心的不平静与嫉妒。当下,拜金主义盛行,

追究短期的成功与繁耀成为一种时尚。总有那样的姑娘,为了名牌包包,为了漂亮裙子,为了房子,车子,努力想嫁个“好人”,甚至为此不惜去改变自己的容貌,掩饰自己的性情,本以为这样就改变了命运,翻身坐了上等人,殊不知,这短期的快乐只是刚刚一个开始,那一生的命运,怎会如此就轻易改变?《俄狄浦斯王》在剧末的时候这样说道:“在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在没有的到痛苦的解脱之前。所以,最好不过是在做了最大的努力后,怀着一颗平淡的心,看云起云落。说命运大,它不过是一张网,不断与命运去较量与妥协又何尝不是人生一乐事?忘了那起起落落,享受岁月之美好,有何尝不好呢?命运怎样不公,怎样眷顾,总抵不过过程之美。虽然在剧中人物的悲惨结局是被命运所掌控的,但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并不认为命运就可以主宰一切。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可以改变生活。主宰生活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命运!

第四篇:论《俄狄浦斯王》(范文)

论《俄狄浦斯死亡》中的命运观

摘要: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念的关联在西方文学史上已经成为一个常识。而关于命运观,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殴里庇得斯既有共识,也有区别。亚里士多德曾经称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认为它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最完美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真相大白后自刺双目,自我流放涤罪的故事。在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虽然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被怀疑的。因此,在《俄狄浦斯王》人与命运的关系是对立的,人不再是神和命运的玩物,而是从命运的奴隶转化为与之抗争的英雄,即使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但这种命运观肯定了人的价值,其人本思想得到发展,因此《俄狄浦斯王》便成为了具有典范意义的一部古希腊悲剧著作。

关键词:命运,抗争,神,人,古希腊悲剧

一.命运不可抗拒——无法逃避的绝对力量

“命运”意识一直是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关键着眼点,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类宿命论”思想广泛影响着古希腊民众的生活。人们相信,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着一切,这种力量外在于现实世界,但决定着现实世界,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 希腊早期的命运观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的,且往往是先在的,并以神谕的方式呈现。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无论怎样挣扎、反抗都逃脱不了弑父娶母的残酷命运,最后不得不循着命运的固有轨道滑向“神谕”所无情宣示的命运结局之中。俄狄浦斯不相信神谕,不相信命运对人的主宰,他试图以逃避的方式来解决一切:当他从神谕中得知自己将违背伦理犯下杀父娶母大罪的可怕命运时,他远走他乡,在一个三岔路口,与一位老者争执并将老人误杀,而被杀之人正是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随后,他用智慧除掉了危害忒拜国百姓的狮身人面女妖死芬克斯,被国民拥立为国王,并取了前王的王后,却是他的亲生母亲伊俄卡斯特。可见他终究还是无法摆脱命运对他的诅咒。在无尽的痛苦中,他对自己的儿女哀嚎:“你们身上拥有多少耻辱啊,你们的亲身父亲杀了你们的祖父,把种子播撒在亲身母亲身上,由自己的亲身母亲生育了你们。你们将来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以后谁敢娶你们呢?你们的一生注定不婚、不育。”而他的父亲拉伊俄斯在得知神谕后,用铁丝穿透刚刚出生的俄狄浦斯的双脚,命仆人将这婴儿丢弃在荒山野岭之中。《俄狄浦斯王》通过这一系列的悲剧故事向我们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点,人逃脱不了自己的命运,并且这种悲惨的命运会延续到下一代,永远无法改变。作品中主人公逃避命运的一切行动, 都充分体现了命运的强大力量,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命运的存在。在这里,命运是被人格化的,他扮演着敌人的角色,使得人和神都生活在一定的法则和秩序中。在无可逃避的命运的笼罩之下,悲剧主人公就好像是一个圆周上的某一点,无论朝哪个方向走,最终都会与原来的点相遇,逃不过,躲不掉,更无法抗拒。 二.命运可以被质疑——毁灭前的挣扎,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中第一位向命运抗争的英雄,他的命运虽然早已注定,但是他并没有一味顺从,而是进行了积极的反抗,无论是离开科任托斯还是解决斯芬克斯之谜,亦或是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调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与命运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可见,希腊神谕虽然存在,却没有直接降临在人的身上,神意引导人的生活,却不直接出面干预人的行为,神祗很少现身,更绝少去干预人的行为,这就造就了命定与人的自由之间的空隙,选择权在人类自己手中。当命运不再代表正义的力量,而是第一次以敌人的角色出现时,命运则是可以被质疑的。尽管俄狄浦斯与命运的抗争实则是掩耳盗铃之举,他笃信命运所以才逃避命运的围剿,他的虽然反抗是一种逃离式的尝试,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狄浦斯的一生无疑是抗争的一生。即使是真相大白之后,确认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以后俄狄浦斯依旧做着最后的反抗,他承担自己的过错,勇敢的为自己赎罪,哪怕是彻底的毁灭也要做最后的挣扎。他自行刺瞎双眼,自我流放,将和平与安宁留给了忒拜城邦。即使在与命运的对战中败下阵来,但却彰显了人性,显示了人类的力量,与此同时,作品也就将这种命运神谕带给俄狄浦斯的悲惨转化为了对人类行为高歌的悲壮,俄狄浦斯也就从一个反道德的罪犯变成了一个受人敬仰的悲剧英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 《俄狄浦斯王》中,人不再是神和命运的玩物,而是从命运的奴隶转化为与之抗争的英雄,即使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但这种命运观却肯定了人的价值,希腊早起人本主义思想由此出现萌芽。 三.存在着抗争意识的命运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典范意义

古希腊悲剧所探讨的命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命运的最终实现则主要是人类行为作用的结果。命运不是有形的或具体的,而是一个统摄万物的存在,一种不可逾越的界限。但在整部作品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俄狄浦斯与命运间的激烈较量,他与普罗米修斯默默忍受一切命 运的摆布是不同的。俄狄浦斯并不认命,他有思考命运的自觉意识,他在命运面前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等待与忍受。 面对弑父娶母的神谕,他以远离父母的方式去躲避命运,而不是任命运摆布。当他预感自己是弑父娶母的凶手时,极力去证明神谕没有在自己身上应验,这仍是他反抗命运的表现。最后面对无疑争辩的事实,他刺瞎双眼,这是在人类文化史上第一次向命运抗挣的举动。

索福克勒斯既相信命运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 即使处于命运的掌控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的坚强性格,这种命运观念与埃斯库罗斯有所不同。 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的同时表达了个人反抗命运的思想。他的作品中对命运的抗争,表明人类已经开始不再把命运当做与生俱来,绝不可改变的东西,而是把命运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抽象化。也许我们无法在客观上改变命运的结局,但是我们却可以在主观上,进行善意的掩耳盗铃:缩小结果,放大过程,让抗争本身变得有意义。命运的大树虽无法撼动,但作为蚍蜉的我们却可以由于反抗而获得某种精神层面的高大,人与天命做着正面的冲突,即使人在这种悲剧命运中注定失败,但是人类的尊严由此而彰显,即便我们没有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很骄傲的度过此生。这也是每个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应有的觉悟。因此《俄狄浦斯王》便成为了最具典范意义的一部古希腊悲剧著作。

总结

古希腊的悲剧一直被认为是命运的悲剧。索福克勒斯的“命运”之思既昭示出他对于他对于传统的领悟和尊重,又显示了他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信心,他一方面哀叹人类的命运多舛,一方面又感叹人类的可怕力量。他创作的真正用意在于描绘俄狄浦斯明知命运无法战胜的悲剧宿命却凭借人这样一个血肉之躯在与冥冥中与不可抗拒的众神之间的对抗所迸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和伟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论《俄狄浦斯死亡》中的命运悲剧 2论《俄狄浦斯死亡》中的悲剧美学

3 尼尔之死:一个毁灭的俄狄浦斯之路——《文化艺术研究》

第五篇:俄狄浦斯命运启示

俄狄浦斯命运启示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王》,被公认为希腊悲剧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是人同命运的周旋中最撼动人心的悲剧,其间蕴含了太多的哲学意蕴。在剧中,希腊王子俄狄浦斯为了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而离家远游,却恰恰走上了杀父娶母的不归路。最后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目,并流放了自己。在离家远游的途中,集智慧勇敢慈悲于一身的俄狄浦斯曾经猜出了斯芬克斯之谜,回答出谜底是“人”,应该说他是那个时代最聪明睿智的人了,但他悲剧性的命运却在于不知道“人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终于陷入悲剧的噩运。在这里,命运以其巨大的神秘力量显示:俄狄浦斯的命运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其实是整个人类的永恒困境:人类力量的渺小以及命运的不可抗衡。

在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是自我反思的第一个例证,是阿波罗神庙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第一次实践。人究竟能否认识自己,把握命运,抗衡命运呢?俄狄浦斯其实一直在探寻命运抗衡命运的:他的离家远游就是一种抗争;他对自己身世的追查其实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探寻。因此,海德格尔说:这出戏剧的展开就是“在外表(歪曲和遮蔽)和敞开(真实和存在)之间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以俄狄浦斯刺瞎双目流放自己宣告了抗争的失败、命运的不可战胜,众神在天上微笑着欣赏着自己的恶作剧。且慢,俄狄浦斯刺瞎自己双目的瞬间,既是对神谕的顺应,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抗争?在他的这一自惩的决绝举动中,蕴含着对于命运勇敢的担当。刺瞎双目的俄狄浦斯实现了自我超越,使俄狄浦斯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如多德所言:“俄狄浦斯是伟大的,但那不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尘世地位——他的尘世地位是一个将如梦一样转瞬即逝的幻觉,而是因为他的内在力量:不惜任何个人代价去追求真实的力量,一旦发现后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这个恐怖是我的,’他喊道,‘除我之外无人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俄狄浦斯以巨大的勇气面对了真实的自我。

荷尔德林认为,对于俄狄浦斯王来说一只眼睛也许都太多了,而尼采则对俄狄浦斯那“无畏的眼睛”大加赞颂。因为,“纯粹的哲学观照是不需要环视四周的,对于自我存在的意识也不需要尘世的荣耀加以证实。于是,在女儿安提戈涅的陪伴下,失明、落魄和年迈的俄狄浦斯于自我流放的岁月中历经苦难,却仍旧保持着一种精神的高贵和思想的洞彻。”

这种精神的高贵是人性的升华,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令人联想到希腊神话

中不停滚动巨石的西西弗斯,中国神话中精卫填海的故事。人是茫茫宇宙中微若尘芥的一分子,人在自然的命运面前大抵总是渺小、无知、恐惧的,但人作为万物之灵,却有着认识自我,顺应命运的自觉,也有着超越命运的能动性。中国的先哲面对神秘的命运说:“尽人事而知天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同样一种顺应天命而不消极的态度。后来者更有苏东坡之流大呼着:“既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骤得,托遗想于悲风”的洒脱情怀。

人是什么,命运是什么,我是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一直在探寻的终极命题。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面对问题的态度,我想,这是我读俄狄浦斯故事的最大收获。

上一篇:高二数学选修课程下一篇:工服工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