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前龙标教案

2023-03-17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前龙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闻王昌龄左前龙标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

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

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

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第二篇: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微课教案

下溪中学

郑龙凤(原创)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白诗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 作者简介:(作者情况通过多媒体显示) 3. 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举例并讨论: 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上诗歌多媒体显示)

讨论并总结:根据以上的诗歌,可以总结出李白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1) 想象奇特 2)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有优美和壮美的意象。4)语言清新明快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他为“诗仙”

4. 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王昌龄,唐代诗人,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时写下这首诗。 2) 作品赏析

首句写景兼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只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惋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也就是这首诗的精华。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3) 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5. 板书(多媒体显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明月

陪伴友人

主题:离愁别绪,关怀思念。

第三篇:诗五首教案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诗五首》教案:《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登飞来峰》 一.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 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 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 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2. 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P68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情况。

二.学习《春望》

1. 听录音,自由朗读。

2. 简介背景,知人论世。

3. 指名读,思考:

哪些词句写出了当时国家兵荒马乱的形势?

题为“春望”,作者站在长安城头,到底望见了一些什么?

4. 品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妙。

5. 联想、想象:

本诗最后一句(尾联)让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哪一个动作刻画得十分传神?

6. 通过写所见,诗人到底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何得知?

7. 背诵。

三.学习《登飞来峰》

1. 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

2. 自由读诗,注意节奏。 3. 指名读,思考: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4. 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四.学习《论诗》

1. 作者简介。

2. 题解:论诗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写的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

3. 自由读诗,讨论:

①赵翼对李杜等人的诗是持什么态度?

②赵翼主张什么?

4. 迁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句现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谈诗歌创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诗,发人深思,还可如何理解?

5. 读《论诗》

二、四,加深理解。

6. 结合课后练习四,训练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论诗》。

①读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思考,用诗句填空。

初读四杰诗文____________,而嘲笑他们诗文轻薄之人______________。

②讨论:文学创作(学习)到底应该如何?

③齐读,加深理解。

第三课时

(习题课)

一.按要求默写诗句。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怀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总写望中所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8.《登飞来峰》一诗具有哲理性意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诗》中表明题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单车欲问边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各领风骚数百年 轻薄为文哂为休

三.课后练习二。

四.简答: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

2.“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这种艺术手法好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练习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长途中的暂留,这里指停泊。

归雁句:传说鸿雁可以传书。此言春天雁群北归,能将我的家书带到洛阳去吗?

(1) 颈联是全诗的警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具体阐释诗句描绘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诗笼罩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根据《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

板书设计:

诗五首

唐——王维——《使至塞上》——气势充沛,景象宏阔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唐——杜甫——《春望》——感时伤别,忧国思亲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

清——赵翼——《论诗》——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第四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二、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住地啼叫,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诗歌赏析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参考答案: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参考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5.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大诗人

参考答案:唐

李白

6.“杨花”和“子规”历来被诗人借用寄托

之感、

之意。“过五溪”点出了

参考答案:漂泊

离愁

漂泊过的地点

7.这首诗中蕴含了作者

情感。

参考答案: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运用了 拟人

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

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出自他手。

B.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官的不幸遭遇后,写诗从远道寄给他,传递同情和关切之情。

C.本诗前两句着力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寄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于无知无情的明月,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月人格化。

10、“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1、“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参考答案: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思。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2、“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杨花和子规的啼鸣

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第五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教学过程】

导语: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

闻王昌龄(绝)

二、读:

1 / 4

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2 / 4

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 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9.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于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0.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11.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12.“夜郎”:此处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的夜郎县。

诗意是:即使你在比本来就很遥远的夜郎还要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与牵挂也如明月一样千里伴君行。

1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

3 / 4

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4.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主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15.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6.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17.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4 / 4

上一篇:维修电工中级考试资料下一篇:微型党课教案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