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规定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成本控制规定范文

9、责任成本控制管理-乘坐车辆管理暂行规定

中铁十六局集团昆明“两区”第一高级中学项目部

乘坐车辆管理暂行规定

为加强乘坐车辆管理,理顺管理关系,明确责任、职责,确保安全行驶,延长乘坐车辆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规定:

一、乘坐车辆管理

1、各架子队乘坐车辆根据项目工程需要、工程大小向项目部业务部门上报乘坐车辆的需求计划,项目部按项目性质决定用车等级,统一调剂,如需购置,则由项目部报公司统一购置,任何单位不得擅自采购、租赁。

2、所有乘坐车辆全部进入项目部及公司设备台帐管理。

3、项目部对乘坐车辆进行折旧、大修费的提取,进入项目部和公司管理程序。

4、项目部综合部负责对乘坐车辆使用期间的管理,并及时办理保险费、及车辆年检等手续,各个部门使用车辆,提前签报派车单,上报到综合部审批,车辆使用完毕后及时通知办公室,并在派车单上签字确认。

二、司机管理

1、上岗司机须爱岗敬业,思想品德好,驾驶娴熟,爱护车辆,安全意识强,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2、项目部及各部室乘坐车辆司机的配备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报请项目部领导批准,并对司机进行职业考核、工作调遣。

第1页

共3页

3、项目部综合部对使用期间的司机进行日常管理,有权对司机进行经济上的奖励、处罚,如司机有严重问题的经项目部综合办公室调查核实后报项目部领导批示,按规定处理。

4、各个部室不得使用临时工驾驶乘坐车辆,如有特殊情况,报项目部业务部门,经项目部领导批准后执行。

5、实行定机定人制度,各个部室无权将车辆交于他人驾驶(本车司机休假除外),小车调动,司机随车调动。

6、车辆加油由项目部统一办理中国石化加油卡,若有特殊情况,在中国石化以外的加油站进行加油时,必须由乘车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否则,油票不予报销。

7、车辆的日常保养及维修由项目部综合部统一管理,车辆到达保养时间时,车辆司机提前报告项目部综合办公室,由办公室陪同司机对车辆进行保养及维修,车辆司机不能独自对车辆进行常规维修和保养。

8、项目部综合部和保障部对车辆每月进行单机核算制度,车辆司机在每月25号书面上报车辆的累计行驶公里数,综合部对车辆的行驶里程及用油进行统计,对车辆行驶情况进行综合成本分析。

9、司机在岗期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调离驾驶岗位,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10、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经济处理参照中铁十六局集团资产保全管理办法。

三、本规定的解释权归项目部综合部。

四、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第2页

共3页

第3页

共3页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此页无内容

中铁十六局集团昆明“两区”第一高级中学项目部

第二篇:控制施工噪声的规定

1.目的

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噪声符合要求,改善劳动作业条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路桥工程施工中对噪声的控制。

3.职责

3.1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编制控制施工噪声的规定并监督检查各单位的实施情况。

3.2分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施工中噪声的控制状况,负责审批施工现场噪声控制方案。

3.3施工项目部负责制定施工现场噪声控制方案,并付诸实施。

4.参考文献

4.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5.规定内容

5.1范围

5.1.1本规定的所称噪声是指在路桥施工现场作业中使用设备时产生的达到一定分贝、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5.1.2噪声来源

5.1.3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风枪、空压机、桩机设备、振捣器、混凝土拌和设备、电锯、

钢筋切割机、发电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拌和楼、沥青混凝土拌和楼、稳定土厂拌、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冲击钻等。

5.1.4施工活动:倾倒建筑垃圾、支拆模板、搭拆脚手架、模板修理、砼浇筑等。

5.2施工噪声控制标准

5.2.1施工噪声的控制标准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和《管理手册》执行。对施工噪声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5.2.2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考虑设备噪声标准符合规定。

5.3噪声监测、管理

5.3.1在城市或居民区附近从事搅拌、摊铺、碾压、挖掘、土石方施工运输、切割、钻孔及其它可能发生噪音的正常作业(不包括抢险作业),均应在临界点进行噪声监测,监测可由项目部/分公司采用手持声级计监测,也可以委托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监测,监测的的结果应记录在案(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作为控制噪声的依据。

5.3.2噪声的测量频率为:达到排放标准时每季度一次,未达到排放标准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频次。

5.3.3 固定作业场所(如木工作业、发电机组)必要时应搭建隔音棚。

5.3.4在居民区进行打桩机作业的噪声不应大于85分贝,各种打桩机夜间禁止施工;其它作业夜间噪声不得超过55分贝。

5.3.5各施工项目部应做好与当地居民的协商工作,减少和消除因噪声问题引起的投诉。

5.3.6各项目部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工艺、加强管理、更新设备,消除或降低施工噪声。

5.4劳动防护

5.4.1在较大噪声中工作的员工,项目部应建立制度,缩短接受者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一般连续作业不超过1小时须休息10分钟)并给予必要的个体劳动防护措施。

5.4.2从事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员工,进场后应由项目部综合室组织职业病(噪声聋)检查,退场前进行复查。

5.5检查监督

5.5.1公司每季度对在建项目进行一次重点监督、检查。

5.5.2分公司(总承包)机材部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对项目的噪音控制、制度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5.3项目部机材室负责对噪音控制的管理,完善制度;安全室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综合室负责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的检查和相关档案的管理工作。

6.程序流程图

7.记录

记录按程序文件:(QP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MP8.2-5)环金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MP8.3-1)事件、

事故、不符合控制程序、(MP8.5-1)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的表格记录。

8.附录

第三篇:粉尘排放控制管理规定

A/0版

粉尘排放控制管理规定

1.0目的

减少和降低工程施工中粉尘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路桥、隧道施工中对粉尘的控制。 3.0职责

3.1分公司质安部门负责编制控制施工现场粉尘规定及对项目部的监督检查。

3.2施工项目部负责落实粉尘控制的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的防尘技术措施,并认真实施,以减少施工粉尘。 4.0具体内容 4.1粉尘的范围

施工中的粉尘包括:拌和楼排放的粉尘和回收清理时排放的粉尘;各类运输车辆产生的粉尘;散装、包装水泥及粉煤灰、矿粉、消石灰等装卸、使用中产生的粉尘;土石方作业及隧道作业中的粉尘;碎石加工、装卸中产生的粉尘等。 4.2粉尘的控制

4.2.1项目部在产品实现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制定具体施工方案时,要考虑控制粉尘的技术措施,并付诸实施。

4.2.2分公司/项目部应根据本单位产生粉尘的作业项目,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控制粉尘的产生。

4.2.3拌和楼粉尘的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要按保养标准定期、及时清理、修补除尘布袋,防止除尘质量下降;回收粉尘排放和弃置应按制定的方案实施,应尽量采用湿法作业、水力抑尘,禁止开放式排放和弃置回收粉尘。

4.2.4散装、包装水泥及其他粉状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粉尘。

1)散装水泥向水泥罐泵送时,现场应有专人指挥,必须按规程操作,计算好打入量,泵送一定时间应暂停,以排空水泥罐中气体,防止冲尘现象。

2)袋装水泥及其它粉状材料拆包倒罐作业时,必须在现场搭建防尘棚,防止粉尘散落到周围环境中。有粉尘作业现场的工人必须有完善的个体防尘防护措施。 4.2.5各类施工车辆运输在通过村镇、地方便道、果园农田及施工人员集中的现场,必要

1 粉尘排放控制管理规定

A/0版

时采取洒水防尘的方法,洒水车的数量要保证防尘效果有效;运输车辆应限速减尘。 4.2.6土石方作业中应控制好扬尘量,发生大面积扬尘时应暂停施工,消尘后再继续作业。隧道施工要做好通风除尘、应采取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与净化、改革工艺与设备等技术组织措施,减少产尘量。

4.2.7拌和楼应安装在办公区和居民区的下风向,应尽量远离居民区。 4.2.8碎石场要设在远离居民地带,石场的办公地点要避开作业区。 4.2.9材料运输时,车辆不得超载,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覆盖措施。 4.3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

4.3.1项目部对产生粉尘作业点要随时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监控,对违反规定施工,造成粉尘污染的现象应制止。定期检查防尘设施和除尘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和改进防尘措施。加强对防尘系统的维护管理,使设备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4.3.2公司、分公司在监督检查项目部工作时,要同时检查防止污染的工作情况。 4.3.3分公司/项目部应注重加强防尘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及相关方对防尘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掌握预防粉尘危害的技术知识。 4.4个体防护

项目部应重视个体防护,要求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配戴防尘口罩、防尘面具和防尘头盔,并要教育工人认真配戴和正确使用。 4.5检查监督

公司质安部/分公司质安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技术方案的规定、落实和现场状况,发现问题要求项目部及时纠正。必要时项目部有关部门找出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第四篇: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定

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定

(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组织管理······································································································3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框架··························································································4 第四章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6 第五章内部控制实施······························································································7 第六章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披露··············································································8 第七章附则··············································································································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障业务、管理

体系安全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促 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 系列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 机制:

(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 法、合规与合理;

(二)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公司质量,增强公司风 险控制能力,增加对公司股东的回报;

(四)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以及对外信息披露的真实、 准确、完整和公平;

(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三条 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 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公司董事会、监 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 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 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三)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 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四)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 供合理保证。公司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五)制衡性原则。公司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 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 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六)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适合公司企业经营规模、业务 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

3 和完善。

(七)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 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 的控制。 第四条 公司内部控制的表现形式是: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定;

(二)与管理职能相对应的管理办法;

(三)实施细则或操作手册。

管理办法应体现内部控制规定的原则要求,实施细则或操作手册 应遵循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层次间不能冲突。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下属子 公司,参照公司各层次内部控制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公司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 施和完善,并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效果评估。 第七条 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内部

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 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第八条 公司经理层根据《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负

责组织、领导经营环节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全面推进公 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公司部门和单位制定、实施各专项内部 控制制度的情况。

第九条 公司各部门内部控制职责

公司各部室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 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制定条线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并组织 实施,对条线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并配合完成对公司各业务范围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的检查。 公司审计稽核部是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部门。在公司董事 会审计委员会和经理层的领导下,负责对各业务条线和子公司的内部 控制状况实施监督、审计和评价,负责对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进行自我评价,负责组织公司内控评审会议,经办或督办公司内 控评审会议决定事项,并向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理层报告情 况。

公司人力资源部、效能监察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的责任 追究,提出处理建议,并负责处理决定的落实。 第十条 公司监事会全面负责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

行,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责令公司整改。监事会向股东大会报

4 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 第三章 内部控制的框架

第十一条 公司内控制度应力求全面、完整,至少在以下三个 层面做出安排:

(一)公司本部层面;

(二)公司控股子公司层面;

(三)公司各业务环节层面。

第十二条 公司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时,应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一)内部环境;

(二)风险评估;

(三)控制措施;

(四)信息与沟通;

(五)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公司内部控制建 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内部环境主要包括:

(一)治理结构。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以总经 理为领导的经理层。各级决策机构的职责、权限及工作规程,按《公 司章程》及公司治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二)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公司根据需要设置职能部门、 子公司,并通过公司部门和岗位职责范围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 将权利与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

(三)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员工的聘退与培训、员工的薪酬、考 核晋升与奖惩、岗位员工的轮岗制衡要求等。公司将职业道德素养和 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培 训计划,持续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公司根据需要改进和 完善对各层次员工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责、权、利 的有机统一和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公司文化,包括公司的整体价值观,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 理念、经营风格与职业操守,员工的行为守则等。公司提倡和培育创 新进取、团队协作和诚信共赢的整体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倡导 爱岗敬业、务实本分和遵纪守法的精神;提倡和树立有利于实现公司 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风 险偏好可能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提倡和恪守以诚实守信为 核心的职业操守,不得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 的利益。

第十四条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 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

5 程。包括:风险评估应按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等程序进行。

(一)目标设定。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设定经营目标、财务绩 效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 定公司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二)风险识别。公司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识 别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加强 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三)风险分析。公司根据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 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对各种风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风险排序, 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

(四)风险应对。公司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公司 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 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 险分担等。

第十五条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 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结合公司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 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 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 分析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第十六条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 集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公 司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包括:

(一)信息收集。公司根据需要全面收集来源于公司外部及内部、 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 供信息支持。公司收集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相关。

(二)信息内部沟通。公司根据需要,分别采取互联网络、电子 邮件、电话传真、信息快报、例行会议、专题报告、调查研究、员工 手册、教育培训、内部刊物等多种方式,实现所需的内部信息、外部 信息在公司内部准确、及时传递和共享,确保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 之间有效沟通。有效的信息沟通需要合理考虑来自不同部门和岗位、 不同渠道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和相互核对。

(三)信息外部沟通。公司有责任建立良好的外部沟通渠道,对 公司股东、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供应商、客户、审计师、律师 等有关方面的建议、投诉和收到的其他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予以处 理、反馈。

第十七条 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公司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6 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 的过程。 第四章 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八条 公司内部控制应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 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涵盖贯穿于经营活动各环节之中的各项管理 职能,包括但不限于:

(一)经营控制体系。包括对子公司管理、运营分析管理等。

(二)财务控制体系。包括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对外投资管理、 筹资管理、担保管理、工程管理、物资及采购管理、成本费用管理、 会计报表管理、信息披露管理、招投标管理、外包管理等。

(三)管理控制体系。包括组织与岗位管理、信息管理、全面预 算管理、合同管理、内部审计、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办公事务管理、证券事务管理、档案管理等。 第十九条 公司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和方法,实现对具体业务与 事项的控制,合理保证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基本的控 制措施和方法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 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运营分析控制、 信息技术控制等。

第二十条 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公司目标和职能任务,按 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 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 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 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 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第二十一条 授权控制。要求公司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 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 容。公司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第二十二条 审核批准控制。要求公司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 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 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签 章,做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作其他处理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公司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 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 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 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公司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

7 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 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第二十五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公司依据会计法规的规定组织 会计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 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 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 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

第二十六条 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 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 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 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 告等。

第二十七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公司综合运用营运、采购、投 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趋势 分析等方法,定期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 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第二十八条 信息系统控制。要求公司建立和完善与本公司经营 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 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 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用。 第五章 内部控制实施

第二十九条 公司应根据《公司章程》及本规定要求,结合公司 实际,分别就不同管理控制职能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 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及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公司应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广 泛宣传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员工行为守则,促进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加 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自觉遵守公司内部控制的各项 规定。

第三十一条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层人员有责任带头执行内部 控制,为全体员工做出表率。董事、监事、经理层人员有责任为公司 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三十二条 公司应创造条件健全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 现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 效果。

第三十三条 公司应逐步建立内部控制的问责机制和科学有效的 对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及薪酬激励机制,并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 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对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范围,强化对各部门和员

8 工的激励与约束。

第三十四条 公司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针对经营管理 和内部控制中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 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和信息发布、做好善后处理和总结评估, 切实将不利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三十五条 公司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提倡员工对影响其有效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向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或上级主管人员进行 报告,并赋予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被强令的有关业务与事项的权 力。

第三十六条 公司应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 对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估,并根据检查评估结果进行整改。 第六章 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披露

第三十七条 公司应根据自身经营风险和实际需要,定期对公司 的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监督,评估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及时提出改 进建议。必要时还应不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开展专项检查监督工作。 第三十八条 公司各部门、单位应积极配合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 第三十九条 公司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审计稽核 部应将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异常事项、改进建议及解决进展 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向公司向董事会和经理层汇报。 第四十条 公司董事会应根据公司内控检查报告,对公司 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议评估,形成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内 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

(三)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情况,包括本内部控制检查 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

(四)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和处理情 况;

(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措施。

第四十一条 公司按规定应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 董事会应单独进行决议。公司应在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内 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四十二条 公司按规定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 评价的,中介机构应参照有关的规定,就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出具核实评价意见。公司应披露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实评价 意见。

第四十三条 如中介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表示异议的,公

9 司董事会应针对该审核意见涉及事项做出专项说明。 第四十四条 公司应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备和有效执行情 况,作为对公司各部门、控股子公司的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并建 立起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和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 有关责任人予以查处。

第四十五条 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检查、评估等相关资料保存,应 遵守有关档案管理规定。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 章程》有冲突时,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执 行,并及时对本规定进行修订。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由董事会负责制订、修改和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一〇年二月__

第五篇: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控制规定

1.目的:规范定量包装产品的计量准确性,确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JJF1070-2005),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各种规格的小包装产品的净含量控制。 3.职责

3.1包装操作员负责调节设备控制产品的净含量,并记录调节情况; 3.2包装领班负责对小包装产品净含量的监督及检测用计量器具的日常检查、校准及维护; 3.3质检员负责对小包装产品的净含量进行定时检测及监督。 4.工作内容 4.1计量单位的表示

4.1.1对小包装产品净含量<1000克的产品,用 g作为计量单位,对净含量≥1000克的产品,用 (kg)作为计量单位。

4. 1. 2表示净含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单位符号位于量的整个数值之后,并在其间留一适当空隙。 4. 2 计量检测

4. 2.1皮重的测定:对每班相同规格的产品,随机抽取30个空包装称其重量,平均值作为此批皮重。 4. 2.2 抽样方法:按时间等距抽样。

4. 2.3检测方法:使用检定合格有效的电子秤直接称重,由总重减去皮重。 4. 2. 4 检测频次:班组自检每1小时一次,质检员抽检每2小时一次 4.2.5.偏差:每次抽取30个进行检测,平均净含量应大于产品标注净含量,其中负偏差应小于3%并不得超过一个。

4.2.6产品批量抽样细则及判定标准应符合JJF1070-2005的有关规定。

5.电子秤的要求

5..1 5KG(包括5KG)以下的产品必须使用分度值不大于2g的电子秤。 5.2 电子秤每年有第三方的计量鉴定合格证;每周由包装工序操作员自校一次,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5.3统计与分析 质检科每周对净含量抽检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包装净含量的稳定性。

6、纠偏

6. 1 发现生产产品净含量不在规定范围内时应立即进行调整,并对生产的不合格品追溯处理直到找到不合格批,对净含量少于规定的必须返工添足重量,使其达到计量要求。

6.2 任何操作员及检验员对抽检的样品进行计算必须控制产品平均偏差为正,若发现平均偏差为负时应及时调整并做好相应记录和采取相应的追溯措施。

6. 3 任何计量工作人员、操作员及检验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设备有故障和怀疑有不确定性的误差时应及时同质检科计量人员联系,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采取必要的追溯措施。

上一篇:成功励志故事范文下一篇:本周工作简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