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与三亚的对比

2022-06-23

第一篇:北海与三亚的对比

三亚旅行的感受与建议

海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09应心 200904402144李艳丹

三亚旅行的感受与建议

三亚旅游局:

您好!鉴于我对本地旅游的既喜爱又担忧,我想把自己的建议向您说说,如果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看,将不胜感激!

三亚,是个被大自然宠坏了的地方。大自然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风情万种的少数民族、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听说三亚的海水很蓝很蓝,喜欢大海的我向往去三亚旅游已久,它在我心中是个神圣的地方。怀着满心的激动与喜悦,2010年暑假我和男友及好朋友一起去了三亚旅游。

第一天

到了三亚汽车站,一位好友的男友(三亚人)来接我们,说:“这附近房价较贵,我带你们去一个很便宜的住处去吧?”我们欣然同意(来旅游不能把钱都花在车费、住宿费上吧?)。

坐车好久后才到了住处,结果才知好友的男友所说的很便宜住处是一晚上100元,心中不免感叹一番,那么再贵点是多少呢?没办法,先预定了两个晚上的房间。

进房摆放东西后已是中午了,那位好友和其男友声称不饿就让我们自己去吃饭。我和男友以及另外三个好友出了住处去找吃的,可走了好远也没吃饭的地方,心想三亚这个旅游地怎么找个吃的地方这么

难呢?继续走,终于看到了一家肯德基店,两个好友决定不再找了去吃肯德基,我们其他三个人决定,又找了很久终于见到了一家小饭店,进去后发现里面环境还挺不错的。点饭时,才发现这里面还真是贵啊,记得当时男友点了盖浇饭十几元,我就吃了个普通的云吞八块,另一个朋友一份炒粉也是十多块。真的是一个普通的午饭都那么贵啊!吃完午饭就回了住处,也许大家都坐车太久太累了,就没有出去逛,回住处就睡觉了。

到了傍晚好友的三亚男友请我们吃海鲜,到了一个感觉挺偏僻的地方我们上了一艘小船,到水中的大船上我们享用了一顿大餐。虽然地方偏僻,但由于可口,生意还蛮好的。

吃完了晚饭我们转车去逛街,那位三亚男孩带我们逛的地方和在海口我们逛的地方差别不大,但是衣服却都是特别的贵!正因为这个原因,逛街的兴趣不是很大,因为知道自己不可能买,就也懒得去试穿了,其他好友估计也是这个意思均未试穿任何衣服,逛街逛得毫无意思······

逛了会街我们就步行回去了,走了很远才到住处,其实期间好多次好友都想坐车回去了,不过大多数人都想看看三亚的风景,最终寡不敌众均走路回去了。

第二天

早上,大家都起得挺晚的,等大家都洗漱完毕后我们一起去吃饭,仍是找了很久找了家早餐店。里面早餐很普通但却贵的很。吃完早餐开始了我们今天的旅游项目。

首先去了免费旅游区--大东海,那里就像海口的假日海滩一样,不过这里比假日海滩更大更热闹,这里的水也比假日海滩更蓝更清澈,当然这里卖的东西也更贵。好友的三亚男友想和好友一起下海游泳,但好友说如果我和男友这对情侣也去游的话呢她才去,无奈之下三亚男孩求助我们,我和男友就同意了,但是等到了买泳衣时,我发现在海口卖15元的泳衣这里卖50,我就退却了,还没怎么去玩呢,怎么舍得把为数不多的钱花在买泳衣上呢?就悻悻地和男友离开了······(由于我们的退出,好友也不游泳了,那位三亚男孩气的要死......)

玩了一会,我们就商量去哪一个收费的旅游景点呢。看了三亚男孩介绍的几个收费景区,哪个不是160以上呢?大家都在犹豫,不去吧,都已经来到三亚了;去吧,就为了,去观看观看,就花那么多钱,不舍得啊。毕竟我们还都是学生,最后决定先坐公交车前去看看吧,到了再说······

在车上三亚男孩结识了一个称自己是··酒店的经理,同意我们免费进里面,但是在里面玩什么项目的话呢,自己出钱。我们进了里面,发现好大啊,有温泉,有大海,这酒店真是太棒了。进了里面后,三亚男孩还想游泳,我们不好推辞了,就陪伴他们一起游泳

了······玩了很久,其他没下海的好友就没什么玩的了,就在沙滩上的椅子上躺着等我们。天如此的热,我们也不好让他们等太久,就游了个小尽兴,就一起上岸回去了······

晚上又是像昨天一样去逛街了,不过由于两个好友闹了矛盾,其

他人逛街的就是不是很尽兴了,早早就回住处了······

第三天

大家决定今天就返回学校了,因此每个人都睡到很晚才起床,洗漱完毕后就收拾东西一起吃了饭,就坐车返回了。

感觉很累,坐在回去的车上不知不觉睡到了目的地。

感悟

这次的三亚旅游让自己很失望,在三亚待了三日两晚,没有怎么去哪里玩,还弄的满身疲惫,我一直在思索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1552字)

1.应建立明确的行政主体,切实加强统一管理!

三亚有些地方荒废了,挺可惜的,其实可以好好开采起来的。三亚旅游区,没有规划好,太零散了,去哪里都得坐车,可是一下坐到目的地,又不能看沿途风景了。比如说:吃饭地方、住宿地方和玩的地方距离很远······

其实,三亚这个旅游城市,可以再加以利用其资源好

好进行规划一番。这就需要三亚旅游局能够与当地居民协商,处在什么位置就可以如何投资什么旅游项目。比如说:这一带地区有住房,那就需要在附近有饭馆,另外还要有些娱乐性的活动,比如小吃街、卖衣、卖特产······

这样的话,人们找住处、吃饭都很方便了,当去旅游景点回来,由于时间限制不能再去其他景点时,就可以在附近逛逛街了。那么我想很多人会很愿意来三亚旅行的。

2.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强化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

住房、吃饭、衣服以及旅游景点收费太贵了!个人觉得,三亚旅游局应该加以控制,其实没必要收费那么贵,按照一般收费就可以,少赚一点,顾客多点就赚回来了。反而太贵的话,家庭收入一般的人即使想来三亚旅游,也会望而却步了!

另外,现在还要很多消息在报道三亚宰客现象,其实真没必要,服务好的话,会赢得很多回头客,又不是宰了这一次你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润,得不偿失啊!

希望,三亚的旅游不要过多的以营利为目的,若能够大众化一点,走平民和富人均可以来此地旅游的路线,以把三亚向中国各地宣传出去从而引来各地游客来进行文化、风俗的交流为目的,会对中国,尤其是三亚的各方面发展更有利。

3.三亚旅游应多往自己特色方面发展,切忌模仿!

旅行过程中发现,在不同的购物街有雷同的产品;另外,在一些娱乐场所,也发现一些产品的趋同,旅游产品的供需错位,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自然会被市场淘汰。低水平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性价格竞争。模仿不但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区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三亚是一个热带城市,没必要模仿其他旅游城市设置一些娱乐项目,比如过山车之类的。人们来旅游时,玩的、用的、吃的、见到的全是这个城市具备的特色产物,那么对海南三亚的感受一定更逼真、更令人难忘!

4.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

旅行过程中还发现,三亚旅游景区主要旅游通道周边绿化程度低,城市生态,景区环境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连接景区的旅游的道路及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滞后,污水、垃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政府调控资源的行为。

此外,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管理者在保护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更容易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在旅游景区出现了不发展不破坏、小发展小破坏、大发展大破坏的两难局面。

总而言之, 因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人们对三亚寄予厚望。三亚是海南的三亚、全国人民的后花园。全国人民共同献计献策,一定会把三亚建设得更好。虽然短时间做不到,但只要坚持不懈,我坚信能做到。(1096字)

这是我的一些鄙见,希望三亚旅游局百忙之中能抽出些空闲来翻阅一下,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共2648字)

此致

敬礼三亚游客2011年6月6日

第二篇:海南(三亚)游艇业的现状与发展

【报告描述】

报告由本人自行收集撰写,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交通运输部、国家政府网站、游艇行业专业网站等公布的数据资料。特别申明,此报告未经深入市场调研,相关数据和政策导入都为引用对应的机关单位公布的信息。纵观世界游艇业的发展状况与大势,对中国游艇产业和海南游艇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经验性的粗略分析和判断,并对海南(三亚)游艇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估计和探讨,作为初次跨入游艇行业的外行者对游艇行业整体大概的认识与判断,附作应聘参考之用。

【报告目录】

第一节国际相关情况

一、游艇发展简史

二、国际游艇产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国内相关情况

一、国内游艇简史

二、国内游艇船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海南(三亚)现状与发展

一、宏观面(游艇产业的相关政策)

二、微观面(自然条件)

三、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整体发展趋势

五、鸿洲游艇会的现在与未来(附加)

第四节、其他资料

第一节、国际相关状况

一、游艇发展简史

游艇起源于17世纪中叶。英皇查尔斯二世登基时,荷兰送给英皇第一艘做工精细的皇家狩猎渔船,这是历史上第一艘游艇。到了18世纪,游艇逐步发展并成为欧洲海洋国家的贵族、富豪夸耀自我,显示地位的一种象征。19世纪以后,螺旋桨、蒸汽机、小功率的马达、自动导航驾驶仪器被先后运用在游艇上,直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中衍生出游艇俱乐部,解决了游艇的停泊难题后,使游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现在西方国家运用在游艇上的先进装备甚至超过了汽车,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私人飞机的行走游玩工具。

二、国际游艇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世界国际游艇产业每年的销售总额基本保持在1600-2000亿美元左右,加上游艇配件、水上运动器材等配套设施的销售收入,游艇产业的年贸易额达3000多亿美元,且每年以5%~10%的发展速度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蓬

勃发展。其全球旅游船艇年消费额约400亿美元,加上相关配套约500亿美元。在人均拥有量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每171人拥有一艘游艇;其中,挪威、新西兰等部分国家的人均游艇拥有比例高达8:1,美国为14:1,再者如内陆国家瑞士,人均拥有游艇也达到69:1,香港则是2800:1,国内平均水平是130万:1。

第二节、国内相关状况

一、游艇发展简史

中国内地最早出现的游艇可以追溯到1872年的上海游艇总会,游艇的主人都是在华的外国人。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因为社会产生变革,上海的游艇俱乐部日渐式微;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台湾、香港和澳门三地区开始大规模地引入游艇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至今;其中台湾地区的游艇生产能力目前已达到了国际水准,仅2003年台湾游艇产值就达20亿美元;香港和澳门则引入了世界各国各种各样最先进的游艇,两地现在在册的游艇合计超过了15000艘。

二、国内游艇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大陆介入现代游艇产业的历史较短,约二十多年的时间。从上世纪末的小打小闹至如今港资、台资、外资游艇厂在内地沿海的兴起,游艇业逐步发展,2003年中国大陆生产游艇的企业突破300家。跟随旅游业的介入,大连、上海、深圳等沿海十几个海滨城市更在几年之间冒出了60多家游艇俱乐部。目前,中国游艇俱乐部已进入圈岸、圈岛、圈海时期,为下一阶段的中国游艇的兴起铺就了基础。以致连新疆、西藏的湖泊都有了游艇。拒不完全统计,全国在册的游艇不过千艘,这和十三亿的人口数字相比,不过沧海一粟,中国的游艇市场无疑是一片新的“蓝海”。

此外,游艇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这决定了当前中国游艇产业集群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大连、三亚等沿海地区或旅游城市等周边地区。

第三节、海南(三亚)现状与发展

一、宏观面(游艇产业的相关政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具体规划和各项定位以及发展周期在未正式发布(预计2010年3月底发布)的情况下通过省政府的大小会议中初见雏形,尤其是海洋旅游的发展规划定位,更是当局力推的发展产业。作为世界三个奢侈运动之首的游艇休闲运动,在海南的兴起正与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定位不期而遇,不谋而合。三亚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里明确指出:积极鼓励发展私人游艇和企业会所,建设中国一流的游艇基地和会展基地。

同时,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确认国内首家游艇交易所将于3月19日至20日在海南海口成立,这标志着国内游艇产业的发展步伐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2009年1月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实施的《游艇安全管理规定》,正陆续解决游艇跨区域进出通道的畅通和跨区域停泊的问题。

二、微观面(自然条件)

全岛具有一流的游艇码头的自然条件,四季气候温和、日照充分、大面积优质沙滩、海水水质优良、沿线岛屿、岛礁自然禀赋极好以及足够长的海岸线。尤其在三亚,独有自己的城市定位——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而相对于岛内其他的沿海市县在相关的配套方面更是先行了一步。

此外,东部旅游度假区沿线海岸(亚龙湾、海棠湾、清水湾、石梅湾、神州半岛、博鳌、铜鼓岭、西海岸)都规划有游艇泊位,游艇行业的注入已经趋于常态规划。从吃、住、娱、购、行、会议、展览等配套的规划与设施更是从高端来系统定位。

三、发展面临的问题

游艇业界人才极度缺乏,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其他行业对游艇产业缺乏认识。目前大多数游艇驾驶员都是由客轮或货轮驾驶员退休后转接来担任。

游艇制造业跟不上。从国外购买的游艇,售后服务跟不上,周期过长。目前海南只有一家游艇生产厂家,但缺乏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所生产的游艇大部分将一些公务艇进行改装而成。此外,游艇的维修与汽车不同,按照国际工作流程,游艇报修到维修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国外或外地厂家如果在海南没有维修点,维修周期会加长,由此导致游艇使用成本过高,使用期受到影响,制约游艇产业的发展。

再者是航线问题。针对海南环岛游艇航线的开设计划,经勘察数据发现海南东线沿海礁石较多,开设环岛航线面临诸多困难。要开设环岛游艇旅游航线,需政府的大力支持,远非一早一夕可以达成。

四、整体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惯例,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08年国家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游艇经济的大背景与基础已经存在。如今,长三角和珠三角引发的游艇经济已经日渐扩大至全国范围,一个巨大的奢侈品市场正在中国显露端倪。在世界上,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拥有一艘游艇相比,中国游艇的人均占有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可预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游艇业将会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

综合当前的整体情况,游艇业在海南的发展和空间极其广阔。在中远期(5-8年)的规划里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问题,但就目前的短期发展来讲,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只待扬帆起航。按游艇产业对其配套经济的国际经验数据推算,1:10的经济杠杆效是最好市场内力;以恩格尔曲线来测算,即可相对降低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同时,直接和间接影响并优化当地的经济格局,也提升城市的品位,当局定会倾向于扶持的立场。

按业内的预测,三亚乃至全岛在短时期内游艇产业将会有迅速的发展和扩张,换句来讲,眼下正是游艇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五、鸿洲游艇会的现在与未来

2005年成立的鸿洲游艇会,目前已拥有高速滑航艇、帆船、海钓船、摩托艇、小快艇等海上娱乐游艇二十多条。在市场投入的成本和市场培育的时间上下足了功夫,加上天然的良港和高水准的码头建设,硬件条件已经初具规模。按三亚城市港口的规划,实行三港(渔港、货运、客运)分离,将现有的渔港码头将迁至建设中的崖州中心渔港,并将之全面改造为游艇码头;再者,根据委书记提出的水上交通倡议,现有的渔港码头将会是未来的游艇停靠码头之一。面对世界游艇产业的高端、高速发展,有世界顶级品牌游艇厂商的加盟,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海洋气候环境加上自身的发展信心,鸿洲游艇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附加

海上运动:游泳,钓鱼,摩托艇、潜水、驾驶;

经营方式:游艇销售、租赁、停泊、展示、保养、维修、驾驶培训、“产权式”租艇等。 销售范围:高端,针对国内15万具有千万(以上)个人资产的富豪及部分国外富豪;

中端,大面积、组团形式的中等消费群体。

第四节其他资料(此部分资料省略)

附件一:游艇的分类

附件二:游艇的生产、制造、配套、价格、品牌、消费条件、登记办理等

附件三:世界游艇俱乐部(会所)的分布和经营状况

附件四:中国游艇俱乐部(会所)的分布和经营状况

第三篇:台湾与海南的人口对比

何亚福

2011-02-27 08:47 2月22日人民网海南视窗报道:21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省政协会堂举行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签字仪式,18个市县主要领导与省委、省政府签订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副省长林方略在签字仪式上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提出“十二五”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和任务,到2015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940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要控制在14.8‰以内。

看了这篇报道,我想问:如果海南省到2015年,全省总人口要控制在940万人以内,按照这种标准,台湾省总人口应该控制在多少人以内?下面比较一下台湾省与海南省的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

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岛,台湾岛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因此,这两个岛的面积相差不大。然而,台湾与海南的人口数量却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差很大。计划生育理论认为,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少,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下面我们对比一下台湾与海南的人口、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看看计划生育理论是否站得住脚。

其一,人口对比。1945年台湾光复时人口约600万,当时海南岛人口约200万,台湾人口相当于海南人口的三倍。到2000年,台湾人口2228万,海南人口787万,台湾人口仍然相当于海南人口的三倍左右。由于台湾与海南的面积相差不大,因此台湾人口密度也相当于海南人口密度的三倍。

其二,地理环境对比。台湾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2/3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平原和台地占海南岛面积的一半以上。海南岛比台湾岛的地形稍微低平一些,台湾岛的山比海南岛的山更高,台湾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海南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而且台湾的地震更频繁。

其三,耕地面积对比。海南省耕地面积为77万公顷,台湾耕地面积约88万公顷。台湾耕地总面积稍多于海南,但海南的人均耕地相当于台湾的两倍。 其四,矿产资源对比。台湾的矿产资源比较缺乏,产量不能自给,目前有90%以上的矿产资源必须依赖进口,特别是铁、煤、石油等资源尤为缺乏。而海南岛是中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相对配套的省份之一,其中,石绿铁矿、钛矿和锆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

1 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整体自然条件稍微优于台湾岛,或至少不比台湾岛更差。而台湾岛人口密度相当于海南岛的三倍,因此,台湾岛的人均自然资源也比海南岛少得多。那么,按照计划生育理论,海南岛应该比台湾岛的经济发展得更快,海南人均GDP应该高于台湾才对。事实如何呢?

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而海南岛在1950年解放时,也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60年之后的2010年,海南人均GDP约3500美元,而台湾人均GDP近2万美元。

当然,台湾人均GDP比海南高,有多种复杂的因素。有人说台湾之所以能实现经济起飞,是因为蒋介石当年从大陆带走了大量黄金。然而,韩国当年没有从北朝鲜带走黄金,后来也与台湾一样实现了经济起飞。我认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经济政策,而不是靠实行计划生育。

最后看看台湾和海南现在的人口政策:海南仍然实行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甚至,为了防止超生,海南还实行多部门“围堵”超生的措施,如果没有计划生育证,《营运服务资格证》就不能通过年审。海南省民政厅在《海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中还明确规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个人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尽管海南的人口密度只相当于台湾的三分之一,然而,海南仍然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防止“超生”,而台湾却大力鼓励生育。海南与台湾人口政策的巨大反差,以及人均GDP的巨大差别,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

附:台湾鼓励本民族人民生育的措施(引自联合早报)

台湾综合学者和民间团体的意见,2008年制定了《人口政策白皮书》,拟定21项政策建议和125项措施鼓励生育。

人口学者、长庚大学陈宽政教授在回复联合早报的电邮访问时指出,“需要集中力量,打击要点。”他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补助第三胎生育与养育。例如津贴第三胎每个月每人台币一万元(约450新元)至10岁为止。如果台湾有8万个第三胎,第一年的经费津贴达台币96亿元(12万元x8万婴儿=96亿元,约4亿3300万新元)。孩子到了十岁,整笔费用就是台币960亿元(约43亿3000万新元)。

台湾奖励生育配套(部分内容)

● 产假: 8星期 ● 陪产假: 男性享有3天 ● 生育津贴:

2 依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自订。台北市、高雄市皆无 ● 教育津贴:

5岁儿童可领1万元(约450新元)教育津贴 ● 托儿津贴:

受雇家庭年收入台币150万元(约6万8000新元)以下,或因单亲工作而无法照顾小孩,每个小孩每月补贴3000元(约135新元),至满两岁

● 哺乳时间:

子女未满一岁的女性,雇主每日给哺乳时间两次,每次30分钟为限 ● 工时调整:

受雇于30人以上公司,有未满3岁子女者,可要求每天减少1小时工作(但无薪水),或调整工作时间

● 托儿设施:

雇佣250人以上之公司,应设置托儿所设施。

近几年,又有新的鼓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本民族人民生育的帮扶。 ================

附:自己人计划生育说是要节省资源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却从外国抢人口进来

多国担忧中国“吸走”低端劳动力(zt) 2011-02-21环球时报

“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这句俗语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那么理所当然。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13亿人口的中国现在处于抢人战争中”,韩国《中央日报》15日这样描述“劳工荒” 在中国各地全面出现。对于已经习惯于依赖廉价的中国“低端劳动力”的世界来说,中国经济环境的这一变化引起亚洲以及世界的种种担忧。同样存在“劳工荒”的东南亚近来出现“中国企业拟赴东南亚找工人”的报道。日本外相前原诚司16日则发出警告,“日本须放宽移民政策,避免在争取低端劳动力方面输给中国”。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吸引“高级人

3 才”,“低端劳动力”的缺乏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他们对于处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正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新兴国家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关注中国“用工荒”

“春节还没过完,在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一个村子,挂着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牌照的大巴来到这里,这是为了争夺在故乡过春节的农民工。”在中国中部这个小村落发生的事成了韩国《中央日报》观察中国变化的一个典型事例。该报道称,上海这两天不仅向安徽,还向河南、湖北、湖南等派出了400辆大巴,以使那些节后可能流失的劳动者能够回到东部的工厂。但在那些传统上一直向东部输出农民工的中西部地区,最近的氛围却大为不同。文章称,在曾经输出农民工最多的重庆,当地公务员为挽留家乡的农民工继续留在当地而熬红眼,他们“身负特别任务,为挽留农民工的作战大张旗鼓”。在车站也专门设下劳动力市场,“家乡工作好,收入也不少”的横幅随处可见。

“劳工荒”近几年在中国已经是老话题,但今年这一现象蔓延到中国内地让许多人感到一丝不安。日本NHK电视台称,“中国拥有丰富低端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很多在华日企哀叹,很难保证雇到足够中国年轻劳动力”。三洋中国公司为了确保留住年轻员工煞费苦心,厂方不仅在节前为员工提供了专用的回家专车,还开展按时回厂抽奖活动。在这些抽奖活动的宣传单上写着醒目的大字,“工厂等你按时回来”。报道称,现在中国工人的要求提高很快,而且越来越挑剔,“也许三洋中国公司也和日本一样,该考虑实现机器自动化了”。

中国“劳工荒”带来民工工资迅速提高,也被一些国家认为会对其招收廉价低端劳动力构成竞争。路透社16日援引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在贸易会议上的演讲称:“如果中国无法在国内找出足够的工人,他们可能会在其他亚洲国家寻找。出现这种情况的竞争,我们必须思考人们是否会来日本。”前原呼吁日本放宽移民政策。在日本,许多低端的制造业和护工、清洁工等服务业,每年都会引进中国、东南亚等国人当研修生,但待遇比日本人要低得多。路透社称,由于担忧移民太多可能导致犯罪事件增加,日本一直严控移民人数。现在日本更担心中国会抢走这些低端劳动力。

这几天,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也纷纷传出中国公司可能会到周边国家招人的新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4日称,中国民工工资上涨50%,但仍然招工难,特别是在广东,一些企业正准备赴东南亚找工人。日本TBS电视台也称,中国新年前后“民工荒”情况尤其严重,朝鲜计划以后每年都派出大量劳动者去中国工作,以解决国民生计问题。报道称,如果此计划能得到中国政府的应允,那么借着富裕的中国,朝鲜会在短时期内走向致富之路。

英国《金融时报》称,近来在中国广东出现了大规模的“洋黑工”现象。大批来自东南亚及非洲相对落后国家的境外黑工渐渐在佛山、东莞等地遍地开花,并大

4 有向整个珠三角扩展之势。文章称,这种“洋黑工”浪潮,与“民工荒”几乎同步,显示出中国已经告别了“少年之国”。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工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且供大于求,他们的收入被压低,权益难以获得保障。现在由于中西部的发展,这些劳动者供不应求,他们的待遇改善将变得容易。

亚洲多国出现“低端劳动力荒”

对世界来说,中国一直都有取之不尽的低端劳动力来源。德国《明镜》周刊题为“世界工厂正在耗尽工人”的文章称,中国的经济奇迹,廉价的农民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现在这些廉价劳动力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引述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 格林的话说,在过去20年,中国每年能提供大约1000万新劳工填充市场需求。而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情况将变得严峻。格林认为,今后每年中国市场上的新增劳动力只会有300多万,尤其是年龄在15到24岁的劳动力更是稀缺。

英国广播公司称,眼下的“用工荒”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工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使得很多农民工离开大城市。一些西方媒体称,这一方面带来中国劳动力工资迅速上涨,中国人开始靠内需拉动经济,但另一方面担忧这样下去,中国缺少廉价的低端劳动力,可能使中国不会像以往那样供给无限的廉价“中国制造”商品。

在日本和韩国,中国廉价劳动力还是这些国家低端制造和服务业的来源。许多来自中国内地的廉价劳动力是构成日本各地“研修生”的主力。《环球时报》记者曾经亲自采访过富山等地区的中国研修生。这里日本年轻人大都离家去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发展,当地农业、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就利用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研修生来维持。这些研修生一般要从早上6点开始工作到晚上10点,而每月工资只有五六万日元(约四五千元人民币)。一些日本雇主还故意拖欠研修生工资、不支付加班费等。许多中国研修生说,现在中国国内的工资都在涨,因此准备回国发展。 近两年来,不仅中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频频出现“劳工荒”。春节也是越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春节也让越南出口加工区企业主寝食难安。《越南经济时报》2月14日报道称,越南企业缺工比例达25%—30%,许多企业主担心春节长假后工人不能按时返回工厂或者干脆不来上班。对于中国企业准备到东南亚招工的传闻,在越南河内从事劳务输出业务的阮梅禄表示她并不感到奇怪。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关键是用工企业给出的待遇是否能吸引越南工人。”近两年来,越南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工荒”,阮梅禄说,“现在越南并不限制劳务输出名额,但缺少的是劳动力。以前在越南农村很容易招到愿意到国外务工的年轻人,但现在他们对出国务工很慎重。”

5 泰国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办公室主任奇拉蓬也说,泰国目前劳动力缺口高达10万,如果泰国公司不准备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未来5年内,劳动力短缺问题将会越发严重。

在韩国,尽管金融危机后失业率上升,但实际上韩国也面临着廉价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韩国人越来越嫌弃所谓的3D(脏、险、难)工作。韩国1988年后正式输入劳务,其中许多是来自中国的朝鲜族人。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些外国劳工主要在劳动密集程度非常高的建筑工地、家具制造以及小饭店等工作。目前在韩国从事这类工作的外国劳动者超过60万人。金融危机后,韩国曾决定限制建筑工地的中国朝鲜族人比例,以解决其国内的高失业率问题。但一方面韩国人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另一方面业主也强烈反对。韩国人认为,如果雇用韩国人,即便是杂工每天也要7万韩元,但外国人只要3万多韩元。据估计,到2013年韩国建筑工地将缺少30万低端劳动力。去年年底,韩国政府出台《2020国家雇用战略》,表示解决包括护士、建筑工在内的雇用问题。

缺少“低端劳动力”才是灾难

在一些国外媒体看来,中国目前出现“劳工荒”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善待这些农民工,只是一昧把他们视为"低端劳动力"”。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大范围出现“用工荒”,不是因为中国没有“人口红利”,中国还有5亿多农民“窝”在农村。文章称,中国20岁以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增幅是在减少,但是减少幅度对现在用工需求的影响程度并不大。招工难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给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家庭流动做好相应保障,像是住房、保险、子女上学等,企业很难把农民工再“请回来”。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同时公开表示要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一些小店小企业被“强令退出”。德国博西尔家居公司总裁克里斯蒂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留住低端劳动力和留住高端人才是相呼应的。如果低端劳动力不满意,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都无法运行,也就无法留住高端人才。

在欧洲,尽管经济复苏乏力,但各国一直尽力保证低端蓝领工人的生活水平。《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经常会碰到穿着蓝领衣服自豪走在街头的工人。这主要是当地蓝领的待遇甚至比普通白领文员的工资还高。像德国,一个全天工作的建筑工人每月收入有3000多欧元;而一个旅行社的办公室文员工资却只有约2000欧元。克里斯蒂安说,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吸引“高级人才”,但像建筑工、护士、清洁工等“低端劳动力”的缺乏,无论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处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新兴国家,都是最头疼的事。意大利垃圾工人多数是外来的,几年前那不勒斯垃圾工人罢工带来巨大损失。对一个城市甚至国家来说,吸引高端人才可以锦上添花,但如果没有“低端劳动力”是“一场灾难”。

6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表示,原来中国一直认为低端劳动力是无限供应的,太多的人口是负担,但事实上,中国低端人力资源对中国崛起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如何善待这些低端劳动力,如何在大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合理配置这些劳动力,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让劳动力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并让他们愿意从事劳动工作,也是中国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7

第四篇:台湾与海南的人口对比

何亚福

2011-02-27 08:47 2月22日人民网海南视窗报道:21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省政协会堂举行201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签字仪式,18个市县主要领导与省委、省政府签订201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副省长林方略在签字仪式上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提出“十二五”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和任务,到2015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940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要控制在14.8‰以内。

看了这篇报道,我想问:如果海南省到2015年,全省总人口要控制在940万人以内,按照这种标准,台湾省总人口应该控制在多少人以内?下面比较一下台湾省与海南省的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

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岛,台湾岛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因此,这两个岛的面积相差不大。然而,台湾与海南的人口数量却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差很大。计划生育理论认为,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少,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下面我们对比一下台湾与海南的人口、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看看计划生育理论是否站得住脚。

其一,人口对比。1945年台湾光复时人口约600万,当时海南岛人口约200万,台湾人口相当于海南人口的三倍。到2000年,台湾人口2228万,海南人口787万,台湾人口仍然相当于海南人口的三倍左右。由于台湾与海南的面积相差不大,因此台湾人口密度也相当于海南人口密度的三倍。

其二,地理环境对比。台湾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2/3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平原和台地占海南岛面积的一半以上。海南岛比台湾岛的地形稍微低平一些,台湾岛的山比海南岛的山更高,台湾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海南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而且台湾的地震更频繁。

其三,耕地面积对比。海南省耕地面积为77万公顷,台湾耕地面积约88万公顷。台湾耕地总面积稍多于海南,但海南的人均耕地相当于台湾的两倍。 其四,矿产资源对比。台湾的矿产资源比较缺乏,产量不能自给,目前有90%以上的矿产资源必须依赖进口,特别是铁、煤、石油等资源尤为缺乏。而海南岛是中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相对配套的省份之一,其中,石绿铁矿、钛矿和锆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

1 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整体自然条件稍微优于台湾岛,或至少不比台湾岛更差。而台湾岛人口密度相当于海南岛的三倍,因此,台湾岛的人均自然资源也比海南岛少得多。那么,按照计划生育理论,海南岛应该比台湾岛的经济发展得更快,海南人均GDP应该高于台湾才对。事实如何呢?

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而海南岛在1950年解放时,也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60年之后的2010年,海南人均GDP约3500美元,而台湾人均GDP近2万美元。

当然,台湾人均GDP比海南高,有多种复杂的因素。有人说台湾之所以能实现经济起飞,是因为蒋介石当年从大陆带走了大量黄金。然而,韩国当年没有从北朝鲜带走黄金,后来也与台湾一样实现了经济起飞。我认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经济政策,而不是靠实行计划生育。

最后看看台湾和海南现在的人口政策:海南仍然实行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甚至,为了防止超生,海南还实行多部门“围堵”超生的措施,如果没有计划生育证,《营运服务资格证》就不能通过年审。海南省民政厅在《海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中还明确规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个人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尽管海南的人口密度只相当于台湾的三分之一,然而,海南仍然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防止“超生”,而台湾却大力鼓励生育。海南与台湾人口政策的巨大反差,以及人均GDP的巨大差别,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

附:台湾鼓励本民族人民生育的措施(引自联合早报)

台湾综合学者和民间团体的意见,2008年制定了《人口政策白皮书》,拟定21项政策建议和125项措施鼓励生育。

人口学者、长庚大学陈宽政教授在回复联合早报的电邮访问时指出,“需要集中力量,打击要点。”他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补助第三胎生育与养育。例如津贴第三胎每个月每人台币一万元(约450新元)至10岁为止。如果台湾有8万个第三胎,第一年的经费津贴达台币96亿元(12万元x8万婴儿=96亿元,约4亿3300万新元)。孩子到了十岁,整笔费用就是台币960亿元(约43亿3000万新元)。

台湾奖励生育配套(部分内容)

● 产假: 8星期 ● 陪产假: 男性享有3天 ● 生育津贴:

2 依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自订。台北市、高雄市皆无 ● 教育津贴:

5岁儿童可领1万元(约450新元)教育津贴 ● 托儿津贴:

受雇家庭年收入台币150万元(约6万8000新元)以下,或因单亲工作而无法照顾小孩,每个小孩每月补贴3000元(约135新元),至满两岁

● 哺乳时间:

子女未满一岁的女性,雇主每日给哺乳时间两次,每次30分钟为限 ● 工时调整:

受雇于30人以上公司,有未满3岁子女者,可要求每天减少1小时工作(但无薪水),或调整工作时间

● 托儿设施:

雇佣250人以上之公司,应设置托儿所设施。

近几年,又有新的鼓励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本民族人民生育的帮扶。 ================

附:自己人计划生育说是要节省资源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却从外国抢人口进来

多国担忧中国“吸走”低端劳动力(zt) 2011-02-21环球时报

“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这句俗语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那么理所当然。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13亿人口的中国现在处于抢人战争中”,韩国《中央日报》15日这样描述“劳工荒” 在中国各地全面出现。对于已经习惯于依赖廉价的中国“低端劳动力”的世界来说,中国经济环境的这一变化引起亚洲以及世界的种种担忧。同样存在“劳工荒”的东南亚近来出现“中国企业拟赴东南亚找工人”的报道。日本外相前原诚司16日则发出警告,“日本须放宽移民政策,避免在争取低端劳动力方面输给中国”。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吸引“高级人

3 才”,“低端劳动力”的缺乏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他们对于处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正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新兴国家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关注中国“用工荒”

“春节还没过完,在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一个村子,挂着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牌照的大巴来到这里,这是为了争夺在故乡过春节的农民工。”在中国中部这个小村落发生的事成了韩国《中央日报》观察中国变化的一个典型事例。该报道称,上海这两天不仅向安徽,还向河南、湖北、湖南等派出了400辆大巴,以使那些节后可能流失的劳动者能够回到东部的工厂。但在那些传统上一直向东部输出农民工的中西部地区,最近的氛围却大为不同。文章称,在曾经输出农民工最多的重庆,当地公务员为挽留家乡的农民工继续留在当地而熬红眼,他们“身负特别任务,为挽留农民工的作战大张旗鼓”。在车站也专门设下劳动力市场,“家乡工作好,收入也不少”的横幅随处可见。

“劳工荒”近几年在中国已经是老话题,但今年这一现象蔓延到中国内地让许多人感到一丝不安。日本NHK电视台称,“中国拥有丰富低端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很多在华日企哀叹,很难保证雇到足够中国年轻劳动力”。三洋中国公司为了确保留住年轻员工煞费苦心,厂方不仅在节前为员工提供了专用的回家专车,还开展按时回厂抽奖活动。在这些抽奖活动的宣传单上写着醒目的大字,“工厂等你按时回来”。报道称,现在中国工人的要求提高很快,而且越来越挑剔,“也许三洋中国公司也和日本一样,该考虑实现机器自动化了”。

中国“劳工荒”带来民工工资迅速提高,也被一些国家认为会对其招收廉价低端劳动力构成竞争。路透社16日援引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在贸易会议上的演讲称:“如果中国无法在国内找出足够的工人,他们可能会在其他亚洲国家寻找。出现这种情况的竞争,我们必须思考人们是否会来日本。”前原呼吁日本放宽移民政策。在日本,许多低端的制造业和护工、清洁工等服务业,每年都会引进中国、东南亚等国人当研修生,但待遇比日本人要低得多。路透社称,由于担忧移民太多可能导致犯罪事件增加,日本一直严控移民人数。现在日本更担心中国会抢走这些低端劳动力。

这几天,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也纷纷传出中国公司可能会到周边国家招人的新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4日称,中国民工工资上涨50%,但仍然招工难,特别是在广东,一些企业正准备赴东南亚找工人。日本TBS电视台也称,中国新年前后“民工荒”情况尤其严重,朝鲜计划以后每年都派出大量劳动者去中国工作,以解决国民生计问题。报道称,如果此计划能得到中国政府的应允,那么借着富裕的中国,朝鲜会在短时期内走向致富之路。

英国《金融时报》称,近来在中国广东出现了大规模的“洋黑工”现象。大批来自东南亚及非洲相对落后国家的境外黑工渐渐在佛山、东莞等地遍地开花,并大

4 有向整个珠三角扩展之势。文章称,这种“洋黑工”浪潮,与“民工荒”几乎同步,显示出中国已经告别了“少年之国”。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工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且供大于求,他们的收入被压低,权益难以获得保障。现在由于中西部的发展,这些劳动者供不应求,他们的待遇改善将变得容易。

亚洲多国出现“低端劳动力荒”

对世界来说,中国一直都有取之不尽的低端劳动力来源。德国《明镜》周刊题为“世界工厂正在耗尽工人”的文章称,中国的经济奇迹,廉价的农民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现在这些廉价劳动力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引述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 格林的话说,在过去20年,中国每年能提供大约1000万新劳工填充市场需求。而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情况将变得严峻。格林认为,今后每年中国市场上的新增劳动力只会有300多万,尤其是年龄在15到24岁的劳动力更是稀缺。

英国广播公司称,眼下的“用工荒”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工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使得很多农民工离开大城市。一些西方媒体称,这一方面带来中国劳动力工资迅速上涨,中国人开始靠内需拉动经济,但另一方面担忧这样下去,中国缺少廉价的低端劳动力,可能使中国不会像以往那样供给无限的廉价“中国制造”商品。

在日本和韩国,中国廉价劳动力还是这些国家低端制造和服务业的来源。许多来自中国内地的廉价劳动力是构成日本各地“研修生”的主力。《环球时报》记者曾经亲自采访过富山等地区的中国研修生。这里日本年轻人大都离家去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发展,当地农业、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就利用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研修生来维持。这些研修生一般要从早上6点开始工作到晚上10点,而每月工资只有五六万日元(约四五千元人民币)。一些日本雇主还故意拖欠研修生工资、不支付加班费等。许多中国研修生说,现在中国国内的工资都在涨,因此准备回国发展。 近两年来,不仅中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频频出现“劳工荒”。春节也是越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春节也让越南出口加工区企业主寝食难安。《越南经济时报》2月14日报道称,越南企业缺工比例达25%—30%,许多企业主担心春节长假后工人不能按时返回工厂或者干脆不来上班。对于中国企业准备到东南亚招工的传闻,在越南河内从事劳务输出业务的阮梅禄表示她并不感到奇怪。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关键是用工企业给出的待遇是否能吸引越南工人。”近两年来,越南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工荒”,阮梅禄说,“现在越南并不限制劳务输出名额,但缺少的是劳动力。以前在越南农村很容易招到愿意到国外务工的年轻人,但现在他们对出国务工很慎重。”

5 泰国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办公室主任奇拉蓬也说,泰国目前劳动力缺口高达10万,如果泰国公司不准备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未来5年内,劳动力短缺问题将会越发严重。

在韩国,尽管金融危机后失业率上升,但实际上韩国也面临着廉价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韩国人越来越嫌弃所谓的3D(脏、险、难)工作。韩国1988年后正式输入劳务,其中许多是来自中国的朝鲜族人。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些外国劳工主要在劳动密集程度非常高的建筑工地、家具制造以及小饭店等工作。目前在韩国从事这类工作的外国劳动者超过60万人。金融危机后,韩国曾决定限制建筑工地的中国朝鲜族人比例,以解决其国内的高失业率问题。但一方面韩国人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另一方面业主也强烈反对。韩国人认为,如果雇用韩国人,即便是杂工每天也要7万韩元,但外国人只要3万多韩元。据估计,到2013年韩国建筑工地将缺少30万低端劳动力。去年年底,韩国政府出台《2020国家雇用战略》,表示解决包括护士、建筑工在内的雇用问题。

缺少“低端劳动力”才是灾难

在一些国外媒体看来,中国目前出现“劳工荒”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善待这些农民工,只是一昧把他们视为"低端劳动力"”。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大范围出现“用工荒”,不是因为中国没有“人口红利”,中国还有5亿多农民“窝”在农村。文章称,中国20岁以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增幅是在减少,但是减少幅度对现在用工需求的影响程度并不大。招工难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给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家庭流动做好相应保障,像是住房、保险、子女上学等,企业很难把农民工再“请回来”。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同时公开表示要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一些小店小企业被“强令退出”。德国博西尔家居公司总裁克里斯蒂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留住低端劳动力和留住高端人才是相呼应的。如果低端劳动力不满意,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都无法运行,也就无法留住高端人才。

在欧洲,尽管经济复苏乏力,但各国一直尽力保证低端蓝领工人的生活水平。《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经常会碰到穿着蓝领衣服自豪走在街头的工人。这主要是当地蓝领的待遇甚至比普通白领文员的工资还高。像德国,一个全天工作的建筑工人每月收入有3000多欧元;而一个旅行社的办公室文员工资却只有约2000欧元。克里斯蒂安说,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吸引“高级人才”,但像建筑工、护士、清洁工等“低端劳动力”的缺乏,无论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处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新兴国家,都是最头疼的事。意大利垃圾工人多数是外来的,几年前那不勒斯垃圾工人罢工带来巨大损失。对一个城市甚至国家来说,吸引高端人才可以锦上添花,但如果没有“低端劳动力”是“一场灾难”。

6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表示,原来中国一直认为低端劳动力是无限供应的,太多的人口是负担,但事实上,中国低端人力资源对中国崛起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如何善待这些低端劳动力,如何在大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合理配置这些劳动力,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让劳动力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并让他们愿意从事劳动工作,也是中国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7

第五篇: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

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资料)

1.历史地位 长城: 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历史: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建筑:。“因地形”,即指根据地形条件而构筑工程,和充分利用在地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据险制塞”,主要是指利用地理天险御敌。此原则有利于防守,也可以节省建筑材料。

艺术价值: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都江堰: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2.历史作用 长城:

长城是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为抵御不同时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全长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公里;壕堑长度为359.7公里;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中国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代的规模最大。《延庆州志》说:“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逦而至永宁一带遗址犹存。” 初唐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已经被平定而不再成为威胁,未修长城;五代后唐放弃燕云十六州使得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蒙元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仅仅起到盘查路人和商路驿站的作用;与蒙元类似,满清也未修长城。现代修长城,除了是对古迹的维修和保护外,也部分程度上是为了发展旅游,但在军事上已经失去意义了。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历史: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流堤、宝瓶口引流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宝瓶口: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安澜索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3.对现代的影响 长城: 现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将灌溉区域扩大到1000多万亩,范围扩展到龙泉山以东,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重新规划了灌溉沟渠,用混凝土加固河岸,并兴建了多座节制闸和外江枢纽闸,还在岷江上游建设了紫坪铺等多座大型水电站控制来水。目前都江堰的运行方式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着不小的差别。 4.留存至今的意义 长城: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它就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两千年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自然更多地象征军事、象征国防、象征国家的安全和巩固。南朝宋时大将檀道济,曾随高祖北伐,在争取统一的大业中屡立战功,威名甚重,朝廷疑畏之,诏廷尉加害了他及其诸子。檀道济被抓时,脱下头巾丢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可见万里长城作为国家统一和安全屏障的象征意义早已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目之中。唐太宗时门下奏:“筑城以备虏,未若选将为长城。”此长城当是国防的同义词,而中唐诗人韩??在诗中赞扬唐朝突厥族将官哥舒仆射是“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说明万里长城作为国家的象征,连突厥部族人也认同了。

明代是大修长城的朝代,长城的象征意义也被广泛使用,明大臣刘思唐在《筹边录序》中赞扬钦差巡抚宁夏地方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守礼说:“若假以久任,俾得究竟其设施,必能以身为西北长城,销北虏之患于未形。”《嘉靖宁夏新志》载:“总兵官潘浩,能谨烽堠,迄今人以„潘长城‟称之。”

纵观历史,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为全体中国人民所接受,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日战争时期。那时,日本作为一个海外民族,悍然入侵中国,在占领区奴役中华各民族人民,并妄想吞并整个中国。在日本侵略军的侵略标志中,还曾把侵略者脚踩长城做为胜利的象征。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1933年的长城抗战震惊中外,它揭开了抗日战争史上最初的壮烈一页,“誓与长城共存亡”成为抗日将士们的共同誓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而一首“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的《长城谣》歌曲,同样以其独特的艺术感召力,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们听到或唱起总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爱国激情,就是因为长城能唤起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共鸣。

与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人类历史遗址一样,长城在其军事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和其文化精神作用不断增强的双向历史演进中,其美学魅力日显明显,它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正是由于长城和长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美学魅力,吸引了世界。而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长城开始真正地了解中国。西方最早介绍长城的是葡萄牙历史学家巴洛斯编写的《每十年史》,该书1563年出版。书中写道:“……关于这座长城,以前就有所听闻,以为它并不连续,它是行进在中国人与鞑靼人的土地中间,依山脉而成的通路。而据这幅地图,则它是全部连接的,不由极为惊奇。”但马洛斯没有来过中国。来过中国南方并在所著书中介绍长城的有葡萄牙多明我会教土达克鲁兹及西班牙外交官马丁拉达。但没有资料表明他们见过长城。公元1792年苏格兰医师约翰•贝尔随同俄国使节团越过长城,他曾这样记叙和认识长城:“据说建造这段地区的长城,从开始到完成仅历时5年。所有中国男人中,每6个里面必有1个参加义务工作。不能参加时,就必须自行寻找别人代替。役夫们排列成好几公里。用双手传递建筑材料。在凹凸不平满?蜒沂?的路上,任何车子都无法使用,所以这种说法应该不假……依照我的意见,世界上除了中国人以外,大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因为别的国家,或许能够准备足够的劳动者来从事这项工程,但是在如此众多的工人中,能够维持秩序,坚强忍爱苛酷的劳动,大概只有聪明认真而柔顺的中国人才能办到。这种惊人的成果,即使不能说是最伟大的,也确实可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计划并完成这项事业的皇帝,应该比构筑金字塔的埃及王受到更高的评价。因为可供实际使用的目的,当然远胜于只为了虚荣的工作。”

在此之前的1780年,随朝鲜政府贺乾隆帝七十寿诞使团来中国的朝鲜文学家朴趾源在笔记中已视万里长城为中华文化之象征:“不见万里长城,不识中国之大;不见山海关,不识中国之制度;不见关外将台,不识将帅之威尊矣。”

1793年9月,英国马甘尼爵士以英王乔治三世的使节身份来中国谒见住在热河(现河北承德)夏季行宫(避暑山庄)的清乾隆皇帝,他们一行从古北口越长城,他们此行见到的长城后来上了汤玛士•阿罗姆的《中国景观》的铜版画。这幅铜版画忠实地描绘出沿着山脊蜿蜓而行的长城,前景是两个坐轿官吏,一队侍从和迎候他们的当地人,后景是长城,此画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对长城的认识。马甘尼在1793年9月5日的日记中写着:“假如整座长城都跟我看见的一样,这无疑是人类双手所曾经建造出来的最巨大建筑物。我想,即使把世界上所有石造的要塞和防砦全部集中起来,也比不上中国的长城。“修筑长城的古老中国,不只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帝国,同时也是一个既聪明而又深具道德的民族。至少,中国民族很有远见,又相当关心自己的后代,才会决定必须建造防壁以保护子孙,避免将来受到外敌的侵略;甚至愿意预先投下庞大的劳力和财富,避免后代子孙陷于不安的局面。”

马甘尼旅行的时期,是新的科学启蒙时代。他的秘书约翰•巴罗除了对长城表示敬意外,还留下了一些关于长城的计算数据,这些数据后来在世界各地被无数次的引用。巴罗说,假定长城的长度为2400公里,那么它的大小总体积,将比“英格兰和苏格兰所有住宅使用的材料总计”还要大。而在这项计算中还不包括长城上面所建造的防砦(指敌台一类的建筑物),至于光是用在建防砦方面的石头和砖块,“就相当于伦敦所有的住宅。”他还换算道:“这座宠大惊人的建造物,若换成高1.8米,宽0.6米的墙壁,将可以环绕地球足足两圈有余。”

就在马甘尼称赞长城70年后,德国大考古学家希里曼在1863年发表了《我到长城的旅行》一文,文章热烈的赞美长城:“我曾经从爪哇岛火山的高峰上,从加利福尼亚的西拉利瓦达的山顶上,从印度喜马拉雅山的顶上,从南美洲的哥地乃的高原上见到过闳丽壮伟的景象,但是永远不能和我现在眼前展开的这一幅美丽奇伟的画幅相比拟,我惊讶着,震动着,被捉住了,欢喜赞叹,我不能习惯于一眼看到这么多的奇迹!这个中国长城,我从最幼的孩儿时代每次听到人说起就感觉到一股炽烈的好奇心,现在我亲眼看到了,它的伟大是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我越长久的注视这个壮伟的防御工程和它令人惊怖的多角的堡塞,不断地向最高的山脊背上攀缘着,它对于我越象是洪水以前巨人族的神话式的创造,”“长城不可争辨地是人类的双手所创造的最奇伟的作品,它是过去的伟大所留的纪念碑。”希里曼对中国长城的建筑史不够了解,他认为他所见到的明代长城就是秦长城,但他的这篇文章给西方世界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欧洲人来到中国,总要一登长城,可以说不少人是受了他的启示。

不论是马甘尼还是希里曼,在二十世纪之前,外国人看到的只是长城的一小部分,并由此推测长城的整体。到了1909年,美国人威廉•基尔以作家的好奇心决定游历长城。最后声称除了一些支线外,他实现了愿望。他所写的《中国的长城》也成了经典作品。然而这是一个喜欢用特殊表达方式写作品的作家,他写道:“我们与长城一起吃饭,与长城一起睡觉,满脑子都是长城。在我的脑海里,砖造的长城摆动着身体,互相缠绕着。难以言喻的型态令人入迷。我们幻想巨大的拱门,从大海跨向沙漠。在这些拱门下,数不清的伟大故事形成了一部地球的历史……在我们眼中,长城总是一面改变着形状,一面跳舞。有时把身体蜷成漩?u状,有时把身体伸得长长的,接着又把身体变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最后我们甚至幻想,长城是在我们梦幻中玩着捉迷藏游戏的敏捷小鬼。在月球居民的眼中,这座伟大的建筑物,看来大概就象地球表面的一条神秘黑斑……”基尔说,两千年前建设长城的人物是“欧洲轻举莽撞的军国主义者所无法比?M的。”他又说,防卫生者的城墙,远胜于埋葬死者的地沟,“这座世界最大的城墙,长久以来不只对和平有很大贡献,也对延缓战争的突发影响深远。”他还认识到:“二千二百年来,中国人已建了一打以上的长城!”这是“血的长城”,只要想到成千成万无名工人所流的血汗和泪水,“我们就会觉得纵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清晰可闻,工人后裔诅咒秦始皇的声音从整座长城的深处?ハ殖隼础!蓖?廉•基尔还用文学语言表述了这样一种认识:“瞧那座辉映在星光与月光下的长城。瞧那座浸浴在夕照和晨曦下的长城。瞧那座浓雾迷茫里的长城、雨水冲洗中的长城、飘雪笼罩下的长城吧。无论任何时候,长城都是巨大、灰色、静寂、可怕的历史亡灵。”

然而作为政治家的艾米尔•何布琉克则在1919年写道:“一千四百年来,长城扮演着防卫中国、隔离中国与全世界的角色。它是创造中国文化并加以孕育的一种保护力量,也充分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有朝一日,它可能会倒坍破碎。不过,长久以来受到长城保护的民族,已经一步步地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内在防线,而在传统与生活中,使它结晶成为比长城花岗岩更坚牢的形式。纵使遥远的未来,任何外来的侵略,都再也无法使它崩溃。”他为了强调这一见解,又写道,在好几个世纪以前,长城的胸墙一定曾经在皇帝军队华丽而极富幻想的武器中闪发光辉,可是现在已经颓废,“除了空虚的空间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可防守的了。”“长城犹如死去了的巨龙,蜿蜒于荒漠的峰峦上。在其遗迹与难以形容的废墟中,它仍然保持着壮观雄伟。没有任何一种遗迹能象这座城墙那样引发人的想象力。以前,因为这座城墙,异族的大军如潮水般?ダ矗灰惨蛭?这座城墙,中国这个不可思议的王国,终于能够逐渐成形,永存不朽。”他认为中国真正的生命已经离开长城而生。

作为考古学家的匈牙利学者斯坦因,在为英国提供中国西域地区的绘画地图资料的同时,对中国西部的汉代长城进行了考察。他在1933年出版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一书(该书1936年译成中文出版)中也提到“我不能不惊叹古代中国工程师的技巧”,“那些军事工程专家遇到可怕的天然险阻所表现的坚忍精神及组织力量,又得到显著的证明”,“感到中国人势在必行的展延长城以及后来汉朝猛进的政策,在人力方面所受到的痛苦和牺牲,一定是很伟大的了”,“老实说,这可以视为精神胜过物质的一种胜利。”

当西方人不断加深对长城的认识时,中国本土也早有人跳出历史的影响而赋于长城更新的认识,不过他们的这种认识更多的是以诗的语言表述的。康熙

三十三年(1694)进士陈璋在《西出居庸关》一诗中对长城已失去军事作用的情况作了描述:“万里女墙连雁塞,百年兵甲流桑乾。太平气象无中外,镇朔台高立马看。”类似的长城诗作很多,可以说是一个新时代的认识,其中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潘其灿的《登河防口边城》诗对明万里长城的历史作用作了概括的总结:“山海居庸千里长,前朝于此重边防。藩篱属国亡三卫,屏蔽中原恃一墙。保塞规模传魏国(按魏国指明魏国公徐达),筑台形制说南塘(按南塘指戚继光,戚号南塘)。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而雍正元年进士魏元枢在《查勘关隘遍历大关内外记事》诗中更是明确指出:“烽烟已靖千秋色,旌旆空悬万里情。欧脱遍沾新雨露,不妨缚绔到儒生。”“连天阡陌新畴拓,卧草牛羊野性闲。王化祗今敷海外,何须亭堠出云间。”频繁接触西方人的乾隆皇帝曾专门写过《长城》一诗:“埤?悠苎艺希?徒惊建筑奇。民膏真叹竭,地险讵能持?万里东西亘,千秋鉴戒垂。胜朝事修葺,遐想动嗟咨。可识戒严日,已成失守时。金汤岂云是,在德有前规。”他的观点便是清朝一代对长城的主流认识:万里长城的建筑是神奇的,但守国还在于实施“德化”。能够历史公正地评价长城,给长城以高新认识的有清道光八年(1828)的举人马恂,他的《长城歌》是古代长城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作不仅肯定了长城的历史功绩,赞美了长城的壮丽,而且赋于长城以新的历史意义:

“长城筑怨秦不知,崇墉万古长嶷嶷。长城备边秦不及,狐鸣蛇断群雄驰。空见延延太行尾,堑山堙谷海为池。后人望之若蜃市,大笑秦皇汝痴矣。同时燕赵各筑边,毕竟覆国非北鄙。秦能灭之秦不思,效其劳民焉足恃。秦人摇首不谓然,非秦谁使长城起。自从五丁开山来,百姓乐成难虑始。捶拊刀锯严迫驱,民筑长城且缓死。亭障罗列百万兵,牧马无人七百里。英雄举事必无穷,害在一时利万纪。???褡鲜?蟠危墙,纷纷于此论边防。中原天界一线内,大地平围万里长。万乘待边诅缚马,三城设险虞亡羊。使非旌旗倚秦塞,何能再距森开张。渝关险隳勇将怯,燕云地失雄图亡。遂令后代逞豪骏,百楼万雉营修忙。敌台千里少保戚,马池再筑三目杨。詈秦者即飨秦利,今古功名归战场。始知苍昊若有意,专遣秦人治边地。不然闰运何不延,长城功毕?d?c至。卢生秦谶逢沙邱,沛公送徒起丰泗。鹑首醉秦忽复醒,长城月冷空闲弃。从来智计难胜天,但留铁壁横风烟。烽堠橹棚分向背,高高下下皆珠联。连云岌?I上瓴?S,抵谷委折穷渊泉。迤逦列戍转蜗壳,星罗棋置黄云巅。西北环抱烛龙脊,东南填压共工肩。关峻但闻通流水,势险直欲遏飞鸢。长城一筑限中外,神臬遂隔龙沙边。王公设险守其国,勇夫重闭防未然。岂知梯航通玉币,郅治八荒归控制。金瓯早画益地图,开拓唐虞古形势。天之所覆同一家,稽首皇家作仆隶。长城蜿蜒空自长,所用防秋巩带砺。古苔没址埋战骨,野花含香围埤?印9旁? 在德不在险,而今外户已不闭。岩谷桑麻安耕凿,山城诗书竟鲁卫。当年饮马冰雪窟,童叟垦辞给租税。唯见长城匹练舒,翠屏九曲迭云际。长城磊磊山峨峨,天下大同亿亿世。”马恂看来,雄伟的长城以及它所展示的文化将光照千秋,万世不灭。

对长城军事之外价值的认识方面,清康熙三年至十年(公元1664—1671年)间任山海管关通判的陈天植在《重修澄海楼记》一文中还明确提出了长城景观的旅游价值。他说万里长城入海处老龙头上的澄海楼是“若斯楼也,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嶂垒千重,又岂区区彭蠡洞庭、会稽山阴诸胜足媲其雄深哉。”文章透露他把长城作为游览胜地加以维修和保护的意识也是十分可贵的。

在现代中国,有两个人对长城的评价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其一是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万里长城是“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 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另一个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他专门写过一篇很短的短文《长城》:“伟大的长城!这工程,虽在地图上也还有它的小像,凡是世界上稍有知识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的罢。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现在不过是一种古迹了,但一时也不会灭尽,或者还要保存它。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鲁迅在肯定长城“伟大”的同时,又说长城是“可诅咒的”,这是文学的比喻,鲁迅是用长城比喻封建文化和制度。彻底根除封建文化和制度。是一件艰巨又艰难的事情。

无论历史上人们怎样评价长城,给长城以怎样的象征意义,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形成,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所接受。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中国向联合国大会赠送的礼品,是一块编织着万里长城图样的大型挂毯,这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和政府已将标志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万里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一象征意义也被全世界所认同,所接受。而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则标志着世界对长城价值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长城文化既有浓烈的民族特性,又深深植根于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共性厚土之中,具有令人向往和陶醉的魅力。1964年5月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指出:“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古迹,饱含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的活的见证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长城文化的价值已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理解和认同。自1954年至2002年底,有400余位外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游览了中国长城,纷纷发出由衷的赞叹。例如: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在24日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后讲:“我认为,你一定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他还说:“我看过卫星拍下的长城照片,这是地球的标志,应该是人类和平的标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86年10月14日在游览长城时说:“我到过许多地方,长城是最美丽的。”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1992年12月7日在游览长城时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

以色列总理拉宾1993年10月11日在长城上留言:“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马里共和国总统科纳雷1996年9月10日在长城上留言:“这个奇观是人类的杰作和人类的骄傲,这要归功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他们保存了这个象征着永恒和今日和平的杰作。”

牙买加总理珀西亚尔•帕特森1998年10月8日在长城上留言:“长城是象征人类精神的真正杰作,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忍耐力。”而同年11月1日比利时首相吕克•德阿纳的长城留言是:“长城不是边界,而是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

卡塔尔总统埃米尔•哈马德在1999年4月9日为长城留言:“我只能表达对这一独特城墙的敬佩之情。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的见证,现在又为中国的进步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来整个人类必将受益于它。”同年2月2日圣卢西亚总理安东尼的长城留言是:“一个科学精湛的工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览长城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孕育于人类文明之中的信念和信心。世界应该多关注中国,因为中国的历史是人类可能性、毅力和精神的完整叙述。”同年6月7日塞浦路斯总统格拉夫科斯•克莱里季斯在长城留言:“长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遗产。”

面对新世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尔在2000年6月24日“以真主的名义”为长城留言:“古老的长城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能够依靠这样的创造来建设较繁荣的文明,并进入到一个人民将受到尊敬,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任何国家能享受较好的文明和优越物质条件的新世界。”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多•德拉鲁阿于2000年9月13日的长城留言是:“游览人类最伟大的奇迹——长城,心情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长城是人类友谊和平的纽带。”

2002年12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游览长城后题词:“我为中华民族之勤劳,风景之秀美,历史之伟大而感到惊讶!”

来中国旅游的各国人士,几乎都要登临长城,有的还是多次登临,有的还在长城上进行各种展示人类创造力的活动。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1994年9月在给由中国长城学会主办的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贺信中讲:“万里长城不仅是中国人民修建的伟大建筑,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璀璨瑰宝。万里长城是一个从卫星也能清楚地看到的具有宇宙规模的宏伟建筑,它代表着具有悠久历史的地球的伟大形象。”他的这种认识,代表了许多登临长城者的心声。

经历了二千五百多年岁月磨洗的中国长城,由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修建,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此宏大,如此雄伟,如此气势磅礴,如此令人感动唤发激情的象征性建筑物,在世界上没有第二座,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长城所展示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日显昭彰。长城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平的象征,全人类都将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得到益处。 (选自《中国长城》孙志升著) 都江堰:

一、“永恒工程”的世界科技史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来的客人参观都江堰后,赞叹这工程是“永恒的工程”;告诉人们的是,“什么是永恒”。面对着都江堰,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这就是永恒”。这个外国人的惊叹,我想应是外国人参观都江堰后的共识。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创建的伟大工程不知多少,留存至今的又有多少 ?远古伟大工程,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希腊雅典的神殿、中国的长城等等,那些虽是辉煌的古代文明,而于今看来不过是石条和砖块垒叠起来的“死遗迹”,被定格在那远古的年代里,其本身已失去了功能;由于是胜迹,所以后世人们赋予了提供旅游参观的功能。都江却大不一样,于2260余年来,一脉相承,历史长河中春水长流,一直流进人类历史公元21世纪的农田,乡镇和城市,是“活水工程”。人类以水为生,治水兴世,迄今具有2260多年悠久历史的水利工程,而且是至今还在使用着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追溯古今,放眼世界,唯有都江堰永恒。这在科学技术史上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二、“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的世界意义

前年纪念“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盛会,中外贵宾,专家学者云集。学术研讨会和实地考察活动,大家都谈到都江堰水利工程与所居住的自然环境的相协调性、和谐性。

人类修建工程,是在改造自然环境(即使微小局部),是在索取自然资源(即使微小数量)。19世纪前,西方人脑子里想的总是分、分裂、分割,其实践行为,只顾人所得,不顾物所灭;尤其是殖民掠夺;只顾现实利益,不虑未来灾害。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生活方式的暴殄天物,作歹量的积聚,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生态环境的报复威胁下,人们醒悟了。20世纪下半期后,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认识和求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人们带着这种眼光来审视都江堰水利工程,无不为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与行为在这里得到充分而完美的体现感到惊叹。

四十年前,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处的岷江河床中,参观者看到的是江水中有一排(或向东岸,或向西岸)低矮的竹笼杩槎,鱼嘴至飞沙堰低矮的金刚堤和断崖宝瓶口。金刚堤犹如河中的沙洲。其实,李冰创建都江堰时就是利用河中沙洲“壅江作堋”,而达到引水目的。宝瓶口,虽然是远古人为,今天看来犹如天造地设的自然山崖缺口。站在伏龙观上,放眼一切,山水林木和河床中水工设施,是那样和谐一体,古朴自然。而今虽有外江电动节制闸和两岸度假村建筑物炸眼,但水利工程本身的科学原理和基本设施未变。

都江堰鱼嘴,取水于自然的岷江河床中,而非分水于拦河的长堤高坝之下。这一点,使许多第一次来都江堰参观的人出乎意料之外。人们一说到水利工程,不禁地联想到堤坝。潴水之多以灌溉,积水之势以发电,而水性即流且漫,无堤无以蓄多,不壅无以成势,这是自然之理。所以,古今世界各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多以筑堤坝为首选。翻检《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所列举的世界各国著名水利工程,绝大多数都是坝高堤长几何,库容多少,以其高、长、宽和蓄水量列出该工程的世界排名,什么“第一高坝”,“第一库容”,“灌溉第一”、“发电量第一”等等。半个世纪前,这是人们建造大型水利工程一味追求的指标,但是,近

二、三十年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呐喊下,质疑筑堤造坝成为潮流,尤其反对建造高坝大堤。反对筑坝者振振有词,建造大坝者理直气壮,言之有据。不管持哪一派主张者,在无坝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面前都心悦诚服,由衷地赞美。

都江堰无坝,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是为“避沫水之害”、行舟、溉田。防洪排涝,是那时保全川西居民性命,改造川西湿地,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出了川西平原“江村事事幽”的优美人居环境。都江堰创造出了良好的农业环境,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率。这就是日本学者所说的“水的生产效率”。都江堰的功能和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水的生产效率”。

都江堰工程主要解决农灌用水,引水、用水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农业用水,主要在春末初夏,此时是一年中雨季开始的季节,是岷江上游水源岷山积雪开始融化的季节。都江堰渠首以上,积水面积达25820平方公里,岷江每年来水量150.82亿立方米,千里岷山雪终年不化,更是天然水库,水源丰富而稳定。李冰修建都江堰,亲自考察至氐道(今松潘),了解到岷江上游的旷野和雪山有丰富的水源,考虑到岷江枯水期、洪水期与农业灌溉用水不相违,也就不须修坝潴水。这是天成和人需的统一。没有高坝,景观和谐。

当今世界上,截江栏河修建水利工程,排沙是久困人们的大难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水利工程因排沙问题未妥善解决而堙废。都江堰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是渠首枢纽工程选点的科学,最佳的地点,最佳的河段。二是工程设施的巧妙,诸设施各自发挥主要作用和辅助作用,相互有机配合,共同实现分水、溢洪、排沙、将一定量较清的水引入灌渠的总目标。三是管理规范、制度化,年年岁修落实。全部设施简单、管理易行,而功效巨大,每年1300万吨泥沙没有淤积于此,都江堰得以永恒。1980年4月,英、美、荷、澳、丹麦、加拿大等外国河流泥沙专家来这里考察,探讨其中的奥妙。

都江堰为何能解决这一难题 ?那就是李冰从客观环境出发,“因高卑之宜,驱自行之势”,“因地制宜”,“乘势利导”的指导思想和工程实施原则,这完全是遵循于自然而求我之需,让主观意图在客观条件中实现,共臻和谐。都江堰实现排沙的精妙之处,专家、学者们说是“弯道环流”也罢,说是某堤岸某岩石“挑水”也罢,总之成功地实现了排沙,一切均在自然中。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杰作。

三、综合开发水资源,全面规划工程设施科学思想的世界水利工程学意义

都江堰对水资源的开发,产生多种社会效益,古代防洪、行舟、溉田、漂木,人们还利用水能置水磨、水碾;而今,行舟、漂木的功能消退,发展了工业用水,城市用水、旅游用水,环保用水。综合开发水资源的思想,古代西方人是不具备的。公元前7世纪,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古代国家亚述、巴比伦开始兴修引水工程,公元前6世纪埃及修建尼罗河运河,公元前267年埃及国王在尼罗河与红海之间开凿运河,这些工程虽然比较早,但目的单一,为了交通运输。古希腊、古罗马的水利工程,也不过是为解决城市给排水为目的的简单沟渠。人类文明五大摇篮之地的水利工程闪耀的科学思想之光,唯中国都江堰的光辉永恒。 至于说到农田灌水,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地虽然产生较早,但大多数属于河流的自然泛滥和人工的简单渠道引水,而不像都江堰是一个在综合利用水资源思想指导下,作全面总体规划后布署,然后合理配置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包括了鱼嘴、金刚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及一些附堤、附渠、档水设施。诸设施各独具形状与功能,而又相互有机配合,共同实现着分水、溢洪、排沙,取一定量含沙较少的水入灌渠,最终实现水资源分配的地域与时空的变化。由于它的科学设计和建设均“因地制宜”,故安全(没有高坝)、经济(就地取材、竹笼杩槎、卵石灰浆),运行和管理都简单方便。而且高效,“历久不衰”。 都江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渠首枢纽工程所蕴藏的卓越科学思想,无不给中外参加者以极大的启迪。日本学者站在都江堰前,探讨自己国家灌溉工程如何实现提高“农田用水与设施的多功能作用的发挥”。

都江古堰,与时俱进。当前水资源紧缺,继承和发扬综合开发的传统,合理分配水资源,处理好农村用水与城市用水的矛盾,合理配置经济发展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用水。后者,是当前人们关注点,为了明天的发展,也应该摆在日程上,给予高度重视。

四、都江堰“水权体系”的世界文化意义

“水权体系”,是日本学者的用语。我们常说“管理体系”。但现在看来,“管理”还不能包括,明白道出“水权”。以往有许多文章考述历代封建政权对水利事业的倡导,营造和管理。包括四川省、府、州、县政权对都江堰及其灌区的管理。这类文章,多探讨其机构沿革,保护和维护的政策与措施,成效与经验总结。外国学者似乎并不看重此,而关注历代以来水资源为谁所有,有一套保证体系没有 ?

古代都江堰的水资源归谁所有 ?中国古代,“普天下莫非王土”。天下的田土草场山林都是要缴纳田粮赋税的。江河湖泊上行舟、捕鱼也要抽捐纳税,唯独农业灌溉用水,不见有计量纳赋的记载。国家田赋计算是以田土面积及其土质的肥瘠而定,没有将用水计算在内(如都江堰灌区)。历代修复和加固渠首工程,政府都有巨大的人工和资金投入,但事后并未见有收回成本之事。政府未收水费,是把它当成“安民兴农”的国家公益事业。

实际上,灌溉工程的引水,流至田土里的过程,包涵着一个水姿源的分配过程。这分配谁作主 ?

康熙元年(1661年),四川巡抚佟凤采奏疏:都江堰岁修经费,“令用水州县,照粮派夫,每年淘筑,庶民不忧旱”。雍正四年(1726年),四川田土丈量完成,四川巡抚宪德奏疏,照田块摊粮不均,改为“计亩均摊”,但考虑到距水源远近,灌县、郫县、崇庆县,每亩摊银2厘;其他县,每亩摊银1.5厘。

都江堰灌区中,通济堰和古佛堰最有名。通济堰灌新津、彭山、眉州农田;古佛堰,清乾隆年间修,灌彭山、华阳、仁寿三现田土,二堰水资源的分派,均按放水的筒口大小和距离堰头远近摊定税额高低。各筒放水时间相等,筒口大者则高,小者则低;距堰头近者高,远者低。 都江堰,通济堰,古佛堰的水费征收者和管理者不是地方政府官员,而是民间推举的堰长、沟长,水费不上缴政府,而是完全用于水利工程的维修,完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古佛堰灌溉三县田土,为了征收和管理水费,调解分水纠纷,三县协调,各出堰长、沟长在三县交界处黄龙溪设立办事机构,百姓称之为“三县衙门”(知县巡视,或许来此察看)。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水资源的分配上不作主,而是民间自己作主,政府只起协调,监督,解决争水讼案的作用。这种“水权体制”,是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落实和反映,这不同于古代西方(或古代日本)领主把持水资源的体制。在水资源的分配和享用上,“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当今极具现实意义。

上述四点,仅个人偶然所思,粗略肤浅,期待同仁匡谬指正,发掘补充。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多发掘它在世界文化上的价值,以补过去研究和宣传之不足;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都江堰学”的重要内容,这便是本人撰此拙文作“抛砖引玉”的本意。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都江堰的神奇在世界人民面前充分展示,使“都江堰学”宝库更丰富和发展。

上一篇:编辑记者综合知识下一篇:北京四中网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