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22-11-21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1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且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康德

2.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与《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谁享有机会和接受何程度的教育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4。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B.过渡性、多样性、群体性、互补性 C.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成熟性 D.多样性、互补性、群体性、不成熟性

5.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而言,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前提作用 C.主导作用 D.导向作用 6.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相对性 B.阶段性、相对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相对性 D.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7.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提法,出自于我国的(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8. 在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B.教育目的是客观的

C.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D.教育目的是抽象的

9. 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其中,对于学生而言,其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权

B.享受物质帮助权 C.隐私权 D.受教育权

10.以下的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 A.遵守法律、法规 B.尊敬师长

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D.努力学习、成绩优秀

11.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应具有的规定性是( ) A.时限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 B.灵活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 C.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灵活性 D.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12.根据教育理论的研究,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A.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 B.稳定性、灵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 C.发展性、灵活性、整体性等原则 D.迁移性、发展性、稳定性等原则

13.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并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即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杜威

14.主张在教学中应用“产婆术”,即用讨论问题的问答方式与人谈话,但不直接把结论教给人,而是指出问题并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15.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客观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B.外显性、整体性、灵活性 C.简约性、客观性、整体性 D.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16.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到了19世纪70年****始遭到批判,最早提出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的是( ) A.圣路易编制法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17.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 ) A.生活陶冶 B.同伴影响 C.启发说服 D.人格感化

18.在德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是( ) A.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B.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C.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D.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9.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 ) A.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B.学生的发展特点 C.教师的个性

D.班级的现实发展水平

20.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原始社会的教育 B.古代学校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1939年由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以____为指导,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22.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建立了____教育系统。

2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____和发展方向。

24.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主要由学校物质文化、____和精神文化等构成。

25.少年期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文化的转折期,表现出追求____的倾向。

26.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其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主要由生理、心理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7.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的质量规格,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它是____的具体化。 28.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____为重点的教育。 29.学生是发展中的人,____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

3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____。

31.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主要由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 32.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____上来。

33.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____之间的矛盾。

34.练习的种类很多,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可以把练习分为模式性练习、独立性练习、____练习等三种类型。

35.课外辅导是教师帮助和辅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上课的____。

36.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类型。其中,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____等编组。

3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____进一步深化的。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38.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道德行为的爱憎、好恶的一种内在态度体验,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____作用。 39.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____。

40.从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角度而言,一般认为独立教育学的诞生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的出现为标志。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2.简述环境对个体影响的主要表现。 43.什么是课程设计?它具有哪些意义? 44.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45.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应具有的特点。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0分)

46.请结合你的教育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的 认识。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D 3.A 4.A 5.B 6.D 7.D 8.B 9.B 10.D 11.D 12.A 13.A 14.A 15.D 16.B 17.D 18.B 19.D 20.B

二、填空题 21.马克思主义 22.公立 23.性质 24.制度文化 25.独立 26.社会 27.教育目的 28.创新精神 29.中学 30.研究能力

3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32.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33.实际水平 34.创造性 35.必要补充 36.能力或学习成绩 37.科尔伯格 38.激励和调节 39.活动节律 40.《普通教育学》

三、简答题

41.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理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2.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3.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和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课程设计的意义:

①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双边活动有其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 ②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4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具体而言: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应实现相互转化。 45.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成的。

四、论述题

46.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这种特殊性使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二篇:2010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本文由wazlh200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单项选择题: 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 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 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4.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 B.性善论 D.行为主义心理学

5.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 的生长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D.教育改造生活说

6.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 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 1 革的决定》 ,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 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心城市 D.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心城市、市县 7.2008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 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 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 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9.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 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0.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 称为 A.教学策略 C.教学目标 B.教学模式 D.教学设计

11.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教 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 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 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 既然他想改变话题, 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甲和乙 B.乙和丙 2 C.丙和丁 D.丁和戊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Ⅰ.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Ⅰ、Ⅱ C.Ⅲ、Ⅳ B.Ⅱ、Ⅲ D.Ⅰ、Ⅳ

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 ,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 D.轻视科技教育

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 C.贤良方正 16.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 C.南朝 B.东晋 D.北朝 B.达于教化 D.茂材 17.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礼乐 C.仁义 B.礼法 D.天理

18.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C.讲论讲会 B.下帷讲学 D.转相授受

19.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 《论语》和《孟子》 B. 《论语》和《中庸》 3 C. 《孟子》和《中庸》 D. 《孟子》和《大学》

20.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 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人性具有稳定性 21.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 C.发展人的个性 B.开发“民智” D.造就“完全人格”

22.1913 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 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 B.发展师范教育 D.推进社会教育

23.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 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24.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 C.基督教教育 B.阿拉伯教育 D.世俗封建主教育

25.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 ,主张“寓学习于 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D.奥古斯丁

26.15 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 C.新托马斯主义 B.昆体良主义 D.新柏拉图主义

27.被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 、18 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 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4 A.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8.18 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29.20 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A.自然后果 C.感官教育 B.作业的作用 D.游戏的作用

30.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A.自由与合作 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B.活动与主动 D.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3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 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A.完全中学 C.综合中学 B.统一中学 D.文实中学

32. “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 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 他对后代的物质财 富的关心,超 A.乌申斯基 C.凯洛夫 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 ”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B.苏霍姆林斯基 D.赞科夫 33.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A. 《经验与教育》 C. 《我的教育信条》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与社会》

34.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 C.青春期男孩变声 B.望梅止渴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35.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5 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6.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37.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 。该 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C.命题网络 B.语义网络 D.产生式系统

39.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 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经验-分析范式 C.诠释-理解范式 B.社会批判范式 D.复杂思想范式

40.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 C.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D.教育专著

41.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 C.时问取样记录法 B.日记描述记录法 D.行为检核记录法 42.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43.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 x 和选项 Y 的被选率都是 35%。研究者在分析 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x 表述为“高达 35%” ,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Y 表述 为“仅占 35%” 。 A.客观性原则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B.创新性原则 6 C.公共性原则 D.伦理原则 44.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A.标准差 C.标准分数 B.方差 D.相关系数

45.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A.前言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 B.正文部分 D.附录部分

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二、辨析题:第 46-48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辨析题: 46- 小题, 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三、简答题:第 49~5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简答题: 49~ 小题, 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5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53.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分析论述题:第 54-56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G.sandberg)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 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 1850 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 1913 年和 1970 年人均国民 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 7 55.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 ... 成绩计入总分。 8 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 5 个实 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 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 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 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 多。老师于是决定用 8 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 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 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 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 依据。 Ⅱ.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 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在日常教学 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 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 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 并就相 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 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 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 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 “扩 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 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 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9 2010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13.A 23.D 33.B 43.A 4.D 14.C 24.A 34.B 44.C 5.B 15.A 25.B 35.D 45.D 6.C 16.A 26.A 36.C 7.B 17.C 27.B 37.A 8.B 18.C 28.B 38.D 9.C 19.D 29.C 39.D 10.D 20.C 30.A 40.B 11.D 12.D 21.D 22.A 31.C 32.A 41.B 42.C

二、辨析题 46. 【答案要点】 错误。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 径。 这种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 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 美育和体 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 智力和培养能力。 47. 【答案要点】 错误。 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 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 以及学校内 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 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 而且包括对教 学进程的规范。 48. 【答案要点】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来看,高智力者, 创造力可低;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反过来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 智力可高可低。 智力是创造力的一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创造力还受到知识、人格特 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49. 【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10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50. 【答案要点】 (1)目标: “全人生的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是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 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内容:①人生观指导:以对人类作出贡献为幸福;②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 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③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 神;④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技能;⑤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 识,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⑥文化生活指导:参加科学、文艺、游历等多方面 文化活动,富有人生情趣。 51. 【答案要点】 (1)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2)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 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本质认识的发展, 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了理论基础, 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 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 (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 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 52. 【答案要点】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 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③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 53. 【答案要点】 (1)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 向性) ,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 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假设必须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必须是 可检验的;假设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四、分析论述题 54. 【答案要点】 (1)表中数据所显示的教育影响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成人识字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 11 速度越快;成人识字率越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可见,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 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1850 年,有些成人识字率超过 70%的国家(如瑞典、芬兰)收入位次很低,有些识字 率约 50%的国家(如英格兰和威尔士、比利时)收入位次颇高,甚至有些识字率低于 50%的 国家(如西班牙)的收入位次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识字率高的国家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逐渐超过识字率偏低的国家。这表明,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其经济功能具有滞 后性。 (2)教育之所以具有上述经济发展功能,是因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具 体表现为:提高劳动的自觉性,缩短掌握新技术和转换工种的必要时间,形成解决复杂生产 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发明、参与生产管理、革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教育的经济功能之所以具有上述滞后性特点,是因为:第一,一代人的教育水平影响 下一代人的素质,从而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发展;第二,教育水平起点高的国家,在国际劳动 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时间越久远这种由教育带来的经济优势就越明显;第三,随着经 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对教育发展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 教育水平起点越 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55. 【答案要点】 (1)指导思想的异同。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 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 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 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 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 (2)改革措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②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开办西式近代学 校。 不同点: ①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 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 会改革同步进行。 ②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 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 涉及各级各类教育。 ③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 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 12 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 56. Ⅰ. 【答案要点】 上述 5 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 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 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 而影 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 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 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 消退。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 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 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 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 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 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 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 教师采用严肃批评、 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 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 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 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 。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 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 退。 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 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 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Ⅱ. 【答案要点】 (1)观察法和访谈法。 (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 论研究更为适合; 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 以改 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 ②在研究过程方面, 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 控制, 难度较高; 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 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 对李老师而言, 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 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 13 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 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 做严格的变量控制, 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 而教育实验研究 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高,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 成果的推广应用。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 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 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 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 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14 1

第三篇:2015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学与教学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 )。

A.社会性 B.目的性 C.文化性 D.政治性

2.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三科四学 B.四书五经 C.六艺 D.七艺

3.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当朋友》

C.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D.柏拉图的《理想国》

4.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 C.商超 D.夏朝

5.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此观点反映教育具有( )。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B.正功能与负功能

C.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6.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 )。

A.学校的精神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正规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7.人的发展是指( )。

A.身心发展 B.身体发展 C.心理发展 D.社会发展

8.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具有( )。

A.平等性 B.阶级性 C.生产性 D.民主性

9.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人的总的要求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标

1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教导作用 B.选拔作用 C.评价作用 D.管理作用

11.桂林山水的美属于(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生活美

12.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A.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D.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3.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说明学制设立是受( )。

A.社会政治制度影响 B.人口的影响

C.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D.文化的影响

14.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是( )。

A.教育的全民化 B.教育的职业化 C.成人教育 D.终身教育

15.有利于教育普及的学制是( )。

A.双轨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16.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

A.日本学制 B.美国学制 C.德国学制 D.苏联学制

17.我国目前义务教育学段包括( )。

A.幼儿园和小学 B.中小学 C.小学和初中 D.初中和高中

18.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说明他缺乏( )。

A.条件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背景性知识

19.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时期是( )。

A.准备期 B.稳定期 C.适应期 D.创造期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21.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好老师"更多地体现了对老师( )。

A.专业技能要求 B.专业思想要求 C.专业素养要求 D.专业知识要求

22.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 )。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C.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 D.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23.当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学生个性特长在班级中得到充分发展,此时班集体处于( )。

A.组建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熟阶段

24.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班级的( )。

A.制度管理 B.教学管理 C.活动管理 D.学习管理

25.课外活动根据各学校、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或学生的个体意愿开展,说明它具有( )。

A.实践性 B.灵活性 C.自主性 D.娱乐性

26.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河水污染进行调查,这属于( )。

A.体育活动 B.经济活动 C.文艺活动 D.社会活动

27.我国中小学课外活动与现行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着( )。

A.平行关系 B.前后关系 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8. 学校通过大公报形式组织的课外活动属于( )。

A.群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人活动 D.班级活动

29.教师组织课外活动( )。

A.比课堂教学要求低 B.更强调教师的权威

C.要有明确目的 D.没有明确目的

30.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的设计和行动,属于( )。

A.文献综述 B.数据搜集 C.问题确定 D.研究设计

31.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和解释的方法是( )。

A.访谈法 B.问卷法 C.个案分析 D.叙事法

32.有目的、有计划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案例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3.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学评价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教学内容

34.布鲁姆认为认知领域六种目标要求层次最高的是( )。

A.理解 B.掌握 C.应用 D.评价

35.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师与学生 D.校长

36.对教学结果的预测必须预留一定的空间,这表明教学目标具有( )。

A.准确性 B.个体性 C.整体性 D.生成性

37.教学目标设计的首要依据是( )。

A.学生的实际 B.教师的实际 C.社会的实际 D.教学内容的实际

38.赫尔巴特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反映了(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B.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C.知识与思想品德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39.我国教学理论界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教学过程本质说是( )。

A.发展说 B.特殊认识说 C.学习说 D.实践说

40.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 )。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个人经验 D.社会经验

41.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表象的教学过程基本阶段是( )。

A.感知阶段 B.理解阶段 C.巩固阶段 D.运用阶段

42.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

43.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资料

44.课程的总体规划是( )。

A.课程设置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课程要求

4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高中以( )。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活动课程为主 D.经验课程为主

46.下列属于交互型教学媒体的是( )。

A.广播 B.图片 C.录像 D.多媒体计算机

47.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学的( )。

A.内容 B.目的 C.手段 D.结果

48.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媒体优势的是( )。

A.有利于互动

B.有利于计算机软件与媒体配件的兼容

C.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

D.有利于学生自定教学步骤

49.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有( )。

A.讲读讲述讲解报告 B.讲读讲述讲解讲演

C.讲读讲述讲演谈话 D.讲读讲述讲解讨论

50.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态包括教学对话和( )。

A.课堂讲解 B.课堂作业 C.课堂讨论 D.课堂辅导

5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和批改 D.考试

52.探究学习强调( )。

A.以书本为中心 B.以经验为中心 C.以教师为中心 D.以学生为中心

53.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是( )。

A.研究性学习 B.合作学习 C.小组学习 D.实践学习

54.课堂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教学 B.小队教学 C.单式教学 D.现场教学

55.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方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小班教学 C.复式教学 D.班级授课制

56.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学能力 D.教学知识

5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58."矮个子里挑高个"的评价是(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59."你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认真,能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行为属于( )。

A.前置评价 B.即时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化评价

60.将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评价属于( )。

A.个体内差异评价 B.个体间差异评价

C.最佳表现评价 D.典型表现评价

二、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61."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中的"教育"指的是( )。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广义的教育 D.狭义的教育

6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洛克 B.华生 C.孟子 D.格赛尔

6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包括( )。

A.人的创造性 B.人的积极性 C.人的自觉性 D.人的社会性

64.我国现行的学制改革包括( )。

A.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B.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C.继续调整中等教育 D.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65.下列各项对教师及教师职业正确认识的是( )。

A.教师是专业人员

B.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C.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职业

D.教师职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的职业

66.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来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 )。

A.职前教育 B.入职教育

C.在职教育 D.自我教育

67.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

A.确立共同目标 B.健全班级组织机构

C.形成正确班级舆论 D.明确班级工作计划

68.课外活动的全面开展,有利于( )。

A.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B.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力 D.培养学生社会化

69.下列属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有( )。

A.知识与品德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价值观

70.下列属于教学过程本质说的是( )。

A.交往说 B.传递说 C.认识实践说 D.统一说

71.直观教具的类型包括( )。

A.语言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文字直观

72.课程标准性指包括( )。

A.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行为描述

B.对全体学生的最高要求

C.服务于评价

D.作为国家管理课程的基础

73.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接受学习

74.新课改倡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 )。

A.指导者 B.合作者 C.帮助者 D.支持者

75.下列属于量化评论方法的是( )。

A.观察 B.访谈 C.测验 D.考试

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7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 )

77.教育既有社会依存性,也有自身相对立性。( )

78.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统摄作用。( )

79.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应由人的本性来决定。( )

80.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

81.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一致。( )

82.人发展的顺序要求教育根据人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以促进其发展。( )

83.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 )

84.课外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学外教育机构和家长。( )

85.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要注意其影响力及时代。( )

86.我国新课改强调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87.帮助学生认识和珍惜生命是教学过程的功能之一。( )

88.凯洛夫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理论。( )

89.我国新课改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综合课程程的出现。( )

90.进入教学过程的社会生活应该是原生态的。( )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学与教学法真题答案及解析

1.选A。

解析:对教育的四种起源学说的考查,心理起源学说是孟禄提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忽略了个体的社会属性。

2.选B。

解析:识记性知识,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

3.选B。

解析: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4.选D。

解析:在教育学中认为,我国学校最早出现于夏朝。

5.选B。

解析:对教育功能的考查,其中教育的正负功能,即对个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根据题干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正负功能。

6.选A。

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7.选A。

解析:人的发展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应选择最具有概括性的选项。

8.选B。 解析:奴隶社会具有阶级性,因此奴隶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9.选B。

解析:识记性知识,对教育目的概念的考察。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10.选C。

解析:识记性知识,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

11.选A。

解析:桂林山水属于自然环境,应是自然美。

12.选B。

解析:选C是我国教育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区分四个选项就可以选出正确的。

13.选C。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主要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题干相符。

14.选D。

解析:最主流的教育思潮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终身教育。

15.选B。

解析:美国的单轨制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16.选B。

解析:1922 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一直沿用至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17.选B。

解析: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考查。

18.选A。

解析: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

19.选B。 解析: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较多,但是综合分析在稳定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0.选B。

解析: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考查,分析时间即可得出长期性。

21.选C。

解析:选择概括性最高的概念,选项中专业素养更具有概括性。

22.选A。

解析: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3.选D。

解析: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24.选A。

解析:制度管理是班级管理基础和前提。

25.选C。 解析:课外活动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自主选择活动的参与上,课外活动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活动过程。

26.选D。 解析: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河水污染进行调查根据字面意思即可选出社会活动。

27.选C。

解析:课外活动与课程体系相比,其应包括于课程体系之中,所以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8.选A。

解析:对群体性活动概念的考察,大公报形式组织的活动是群体性活动。根据字面意思即可选出。

29.选C。

解析:理解性知识,根据题意,其他选项均是负面行为。

30.选D。

解析:研究设计过程要确定研究问题计划和行动。

31.选D。

解析:考察叙事研究的概念。

32.选A。

解析:考察观察法的概念。

33.选C。

解析:四个选项唯有教学目的具有这个功能。

34.选D。

解析:做评价是最高认知水平。

35.选B。

解析: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36. 选D。

解析:生成性意味着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37.选A。

解析:学生是教学目标设定最先考虑的对象。

38.选C。

解析:教育性教学思想的实质。

39.选D。 解析: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分析出我国教学理论界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教学过程本质说是实践说。

40.选A。

解析:间接经验即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

41.选A。

解析:感知阶段形成的是清晰的表象,比如说道苹果脑海中浮现出苹果的表象。

42.选B。 解析: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的指导性文件。

43.选C。

解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科书。

44.选A。

解析:识记性知识,课程的总体规划是课程设置。

45.选B。

解析:"分科课程为主"是原文件中内的内容。

46.选D。

解析:交互式媒体的特征是有学习者和教育者的沟通,四个选项中只有选D项符合。

47.选C。

解析: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媒体,都是教学的手段。

48.选B。

解析:有利于计算机软件与媒体配件的兼容属于软硬件方面,不是教学媒体的优势。

49.选B。

解析:讲授法的四种基本形式。

50.选C。

解析:识记性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态包括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

51.选B。

解析:识记性知识,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52.选D。

解析:识记性知识,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发现知识。

53.选A。

解析: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考察。

54.选C。

解析:课堂教学的特殊形式是单式教学。

55.选C。

解析:复式教学概念的考察。

56.选B。

解析: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是课程目标。

57.选B。

解析:考察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58.选A 解析:对相对评价概念的查考。

59.选D。

解析:质化评价和量化评价的区别在于量化是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

60.选A。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与题干相符。

二、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61.选BD。

解析:考察的知识点是教育的概念。

62.选AB。

解析:洛克的"白板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都是属于外铄论。

63.选ABC。

解析: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包括人的社会性。

64.选ACD。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与义务教育是不同的概念。

65. 选ABC。

解析:识记性知识,对教育学中教师概念和定位的考查。

66.选ABCD。

解析:识记性知识,对教育学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知识点的考查。

67.选ABCD。

解析:在教育学中认为班级体形成的标志主要包括"一个前提,六个方面"。一个前提,是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班集体的建设计划。六个方面是:班集体的核心与骨干的发展水平;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班集体的学业水平;班集体的风气;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等方面。

68.选ABCD。

解析:识记性知识,对课外活动意义和特点的考查。

69.选BCD。

解析:识记性知识,对我国学者三维教学目标观点的考查。

70.选ABCD。

解析: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的多边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是以获取间接经验为主的认知过程;加速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内容科学地艺术地再现过程;并且是统一的管理过程。

71.选BC。

解析:语言与文字直观不是直观教具,故排除。

72.选ACD。 解析:《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它是按门类制定的;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73. 选ABC。

解析:识记性知识,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等。

74.选 BCD。

解析:识记性知识,新课改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帮助、支持者。

75.选CD。

解析:正确选项为CD,AD属于质化评论方式。

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76.错误。

解析: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

77.正确。 解析:概念的描述

78错误。

解析:德育排第一位。

79.错误。

解析:这是个人本位论的思想。

80.正确。

解析:识记性知识,概念的描述。

81.错误。

解析:知识水平与专业发展水平不一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范围比知识水平更广。

82.错误。

解析: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83.正确。

解析:概念的考查。

84.错误。

解析:课外活动的组织者依旧是学校和教师。

85.正确。

解析:概念的描述。

86.正确。

解析:对新课改知识点理解的考察

87.错误。

解析:知识点:"教学过程"模块的教学过程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可具体分为如下5个基本功能:(1)知识传授的功能;(2)智力发展的功能;(3)情感培养的功能;(4)个性发展的功能;(5)社会适应的功能。

88.错误。

解析:"教学过程"模块的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即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在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有所不同。孔子将教学程分为"学、思考、习、行"等阶段,而赫尔巴特则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或联合、系统、方法"等阶段,杜威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设课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行推理、进行实验验证。

89.正确,

解析:"教学内容"模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有时也被称作"经验课程";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与互补性、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它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体系结构性的突破。

90.正确。

解析: "教学内容"模块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关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也就是要改变教学内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与生活要有一定距离。1.有用与无用。"有用"与"无用",不能仅仅看它是否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直接应用,还应当看到它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的作用。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只以实际生活和社会中是否有用作为取舍的标准,应当有更长远的眼光,不但要强调实用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更要强调它的教育功能,强调它在培养学生素质上的作用。2.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以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来说,课程既要面向生活,又要与生活保持适度的距离。面向生活,不是与生活合一,而是既要联系日常的世俗文化生活,又要与日常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当前的课程研究与改革,就是要寻找到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这个适当的距离,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或倾斜的"度"。 3.课程既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更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四篇:2011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

试试卷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布卢姆 D、夸美纽斯

2、教学过程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检查

3、教育目的观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是( )。 A、柏拉图 B、梁启超 C、孔子 D、卢梭

4、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文雅教育

5、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教学与交往 B、活动与交往 C、教学与活动 D、修养与交往

6、下列观点中,哪一个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育

C、主张因材施教 D、提倡自然教育

7、通过人工控制因子,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8、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B、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改革的方向 C、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决定作用

9、沈从文小时候特别喜欢逃学,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最终成为杰出的作家。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 )。

A、普遍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差异性

10、教师随意私拆、学生的信件、日记属于侵犯学生( )的行为。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C、隐私权 D、受教育权

11、以下对师生关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B、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C、本质上是朋友关系 D、道德是促进关系

12、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学科课程

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识,常常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情境或者设置模拟情境,这主要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 )的特点。

A、知情意的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是在( )一书中提出的。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孟子》

15、以下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

D、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

二、填空题:

16、首创“助产术”的哲学家shi_____________ 。

17、终身教育概念是以 生活 、________、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

18、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______________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

19、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20、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所谓“教育” 活动的本质区别。

2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____ 。

23、德育过程由教育者、__________、德育内容和_________ 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24、_______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以及与政治经济制度等发展的______________ 。

26、一个9岁的儿狼孩被救后,研究人员花了几年的时间也只教会了她几个单词,这个事实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这个狼孩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性 。

27、_____________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28、班级平等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的“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_、引导性、___________和简捷性 。

30、教材的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________” 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

31、美国的《2061计划》主张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只学十几门精选课程,这反映出国外课程改革的______________趋势。

32、根据_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3、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_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4、魏书生老师要求他班级的学生每天要做一定数量的仰卧起坐或者在操场跑圈,从不间断。他采取的德育方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_ 。

35、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学者瓦·根舍因首创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36、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7、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育活动观等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8、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①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

②课程综合化趋势 ③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 ④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

⑤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趋势

39、简述运用说服法的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 ④以诚待人

4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①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论述题:

41、材料分析

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以上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① 素质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素质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活动等。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②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 ③ 结合材料分析:

“应 试教育”的特点是一切教育与学习活动都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考试成为了指挥棒,导致了现实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片面发展等问题。这 是素质教育所反对的。但是素质教育并不否认考试的作用。当然,考试只是一种检查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关键在于怎么考。如材料中所示,同样的考核 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材料中美国的考试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2、案例分析 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① 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 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基于对具体的教学中多个因素的分析,包括:

第一,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第二,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第三, 学生特点

第四, 教学实践、设备、条件

第五,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案例中的老师尽管教学态度认真,也乐于学习,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正在于此。

选择题答案:

1-5 DBDAB 6-10 DADCC 11-15 CDCBD

第五篇: 1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 行分阶段教育的教育哲学家是 (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政治学》 D.《大教学论》 3.《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 ) 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 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精神 B.物质 C.组织 D.制度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 )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 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 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

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应该重视 (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2 C.培养学生个性 D.形成学生品德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开班会 D.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

8,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县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9.制订课程汁划的首要问题是 ( )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 C.课时分配 D.学生兴趣 10.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 )理论。

A.自学一辅导式 B.发现教学 C.范例教学 D.教学过程最优化 1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 ) A.京师大学堂 B.清华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蒙学院 12.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3.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发给学生相应的小红花,这种做法属于(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代币奖励法 D.系统脱敏法

14.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 和不变是测验的 ( )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3 15.班主任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称为班级 (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由___________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17.青春期里,学生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这是由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的__________。

18.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普及__________学说和发现法。 19.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______的要求。

20.__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2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__________的培养。 22.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属于迁移种类中的__________。

23.__________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 联系的过程。

24.__________既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25.教学直观包括:实物直观、__________和言语直观。

26.青少年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一般经过从他律到__________的阶段。 27.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二是寻求发展。 28.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明确的__________。

29.从__________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 课程。

30.教育中介系统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媒介和__________。 31.问题的形式主要有开放式问题和__________。

3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

33.__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34.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主的教学方法。

4 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_______为主。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我国当前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7.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38.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39.贯彻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 42.某大学化学系的高才生,分配到一中学任教高中化学,他每节课尽心讲授,渴望将其化学才智传给学生。但结果却与愿违:学生埋怨教师讲的东西他们无法理解;老师责备学生太笨,自己的苦心得不到回报。

试以教学原理分析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及名家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 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 想渊源。

2.【精析】B《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昆体良的代表作,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是 世界最早的教育论著,注意两者的区别。

3.【精析】D《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 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 不反也。”强调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4.【精析】A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5.【精析】B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识记题。

6.【精析】B“授人以渔”即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7.【精析】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8.【精析】C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 5 主要依据。

9.【精析】A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10.【精析】c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11.【精析】C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即北京大学的前身。

12.【精析】C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3.【精析】C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发给数 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

14.【精析】B信度即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程度,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性程度。

15.【精析】A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题中所述为常规管理。

二、填空题

16. 教与学 17.不平衡性 18.结构主义 19.初等教育 20.校风 21.创新能力 22.横向迁移 23.下位学习 24.课程评价 25.模象直观 26.自律 27.学会调适 28.共同目标 29.课程功能 30.教育环境 31.封闭式问题 32.示范性 33.政治经济制度 34.探究活动 35.教学

三、简答题

36.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 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7.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 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 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注意以下 几点: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③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 心。④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⑤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38.①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②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教育;③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④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 康心理。

6 39.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能不能自觉贯彻正面教育原则,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能 力、经验的体现,更是一种责任感的考验。贯彻这个教育原则,在内容和方法的结合上,应该体 现正面教育的坚定性和教育方法的民主性、灵活性的统一。它的基本要求是:①毫不动摇的向 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世界观的正面教育。②坚持救学中的民主精神,循循善诱,积 极疏导。

40.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 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 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 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 好的班风。班级是学生全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 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组织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存 在着一定的组织层次和工作分工。

四、论述题

41. 【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社会对个体的要求 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划的目 标,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 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发展的进 程。(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 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个体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 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发现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地采取教 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42.【参考答 案】这个案例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之 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关系。另外,这个教师也没有掌握好教学规律。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 都应该坚持学生为主体,备课要备学生,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1)协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在众多的教师素质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文化知识,尤其是教师要确立正确的 “学生观”。其次,必须把正确的“学生观”付诸教师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工 作关系。

(2)转换教育思想,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指导方针。主体性教学模式旨在培养 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 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上一篇:高等数学考研知识总结下一篇: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