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4-05-01

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精选6篇)

篇1: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云南昭通市2011年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B.为了镇压人民

C.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

D.为了掌握军事大权 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种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视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 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D.东南沿海的农民赋税较轻 3.下列文学作品中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是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4.清政府在多次与列强较量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利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探索。以下的探索,属于技术层面探索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国民大革命的高潮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创办黄浦军校

C.北伐战争 D.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7.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D.日本侵略者的武器装备落后,军队人数比中国少

8.“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断敌退路,长春守敌投降,继而拿下沈阳,歼灭敌军47万,解放东北全境”。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理论的论著是

A.《制碱》 B.《海国图治》 C.《水经注》 D.《天演论》 10.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攻占南京总统府

C.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完成 11.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叙述错误的是

A.1958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所以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工业化起步于“一五”计划,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良好的开端

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严重的失误和灾难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12.下列党的会议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3.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A.奥巴马 B.尼克松 C.林肯 D.克林顿 14.下列研究领域中,不在“863计划”之列的是

A.海洋新技术 B.外太空技术 C.信息技术 D.生物技术

15.倡导教义“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16.“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该语句出自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7.“……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最终,黑色“货物”被贩卖到美洲。这些黑色“货物”是

A.鸦片烟 B.煤 C.中国劳工 D.黑奴 18.美国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废除奴隶制

B.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C.维护国家统一

D.发动人民群众力量扭转战局 19.一战已经结束几十年,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们从一战中得到的启示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C.各国政府要积极进行军备竞赛 D.反对恐怖主义,关心人类命运

20.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做“文明恶棍”,他批判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他认为劳动人民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需要宗教来统治。这个人是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泰戈尔

21.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B.邮票发行的时间 C.邮票的发行者

D.周年纪念的时间 22.一战后建立了世界新秩序,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2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恐怖”的危机来临时,美国取得成功的“改变”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罗斯福新政

C.马歇尔计划 D.杜鲁门主义 24.下列年代中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的是

A.1956年 B.1960年 C.1952年 D.1959年

25.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

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二、识图填空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6.(2分)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1

图1是 ① 朝青铜器制作的想象图,该青铜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该青铜器是 ②。

27.(8分)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2 图3

图4

2、图

3、图4示意的战争分别是 ③、④、⑤。图一所示战争的指挥将领是 ⑥,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 ⑦,摧毁 ⑧。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图4所示战争发生的第二天,⑨ 国就对日本宣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了。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 ⑩ 》,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跨法西斯国家。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28.(5分)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请你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内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她出嫁吐蕃,带去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二: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材料三:清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亲自入关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顺治帝还正式赐予“**喇嘛”的封号。---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

(2)元朝对西藏实行有效管辖,在中央所设置的机构叫什么?(1分)

(3)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清朝初期还册封了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额尔德尼”的封号,册封**的皇帝是谁?(1分)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分)

29.(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所以值得纪念,是因为它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也对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时隔100年,仍然有许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摘自辛亥革命网《纪念辛亥革命,不可以忘记先驱》

(1)材料一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当时的基本情况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3分)

(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者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4分)

30.(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乔的笑》,是新中国外交成就上的一张 照片,文字说明为:该照片拍摄于1971 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

材料三:它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已成为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促进成员国互利合作的有效机制,成为实现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的什么主张?(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它”是一个什么组织?(1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0分)

31.(5分)简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列举儒家、道家、法家的创始人。

32.(3分)简答查理·马特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3.(2分)简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和起源地。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计10分)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每艘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友谊之船】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遣唐使船能够出现在上海世博园的日本馆,这将是对那些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 们最好的纪念。

材料二:自1405--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和平交流。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1分)(2)郑和下西洋和西方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在目的上有什么本质的不同?(2分)

【冲突之船】

材料三: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管带邓 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 但被日舰击沉,全舰官兵246人殉职。

(3)日本从被迫开放,发展到打败远东最大的北洋舰队,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今年3月,日本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发生后,近邻中国立即伸出援手,派出国际

救援队,提供紧急物资援助,胡锦涛主席亲自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遇难者,并表示愿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感同身受,许多在日中国公民参与抗震救灾,与日本民众同舟共济。----摘自人民网

(4)日本地震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网络上也有些不理智的观点,甚至是叫好声。你认为“历史的原因”是什么?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国人民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次日本的灾难?(3分)

【革命之船】

材料五: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会议中途,由于受敌探干扰,代表们随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材料六: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或者叫三个阶段。也就是1921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今。在90年的过程当中,我们党领导了两次革命,实现了两次飞跃。同时,我们党在这三个时期当中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领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件大事,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三件大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0年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办了三件大事。----中共党史研究室

5)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积累了哪些经验?(请各列举出一个例子)由此,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3分)

篇2: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2014·湖南怀化)1.“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D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014·湖南怀化)2.右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 “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2014·湖南怀化)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C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2014·湖南怀化)4.东汉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打开衙门坐堂行医,救治了无数湖南百姓。至今在长沙湘雅医院还立有其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医学伟人对湖南的源源遗泽。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是()B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2014·湖南怀化)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右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C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14·湖南怀化)6.《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D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014·湖南怀化)7.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A A.邓世昌 B.左宗棠 C.丁汝昌 D.关天培(2014·湖南怀化)8.胡适先生1923年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创造的“新时代”是()D

A.君主专制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2014·湖南怀化)9.“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95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B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2014·湖南怀化)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2014·湖南怀化)1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B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香港回归(2014·湖南怀化)12.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并发表重要讲话。下列模范人物中,曾经在兰考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并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B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孔繁森

(2014·湖南怀化)13.怀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城市,现有通道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当年建立这些少数民族自治县依据的是以下哪一基本国策?()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2014·湖南怀化)14.2014年1月,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等为本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这里获得提名的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是()A

A.袁隆平B.邓稼先 C.钱学森 D.侯德榜(2014·湖南怀化)15.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右图是以下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D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中国 D.古巴比伦

(2014·湖南怀化)16.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四五百年前这一进程就开始了。”标志“这一进程”开始的事件是()B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工业革命 D.“三角贸易”(2014·湖南怀化)17.2014年,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飞机这种当今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A

A.莱特兄弟 B.福特 C.史蒂芬孙 D.富尔敦

(2014·湖南怀化)18.因国内政局动荡,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后宣布重新并入俄罗斯。对此,乌克兰代总理亚采纽克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重建苏联的梦想是本世纪最大的灾难。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瓦解一共维持了多少年?()B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2014·湖南怀化)19.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该组织。中国加入该组织的时间是()C

A.1997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3年(2014·湖南怀化)20.中国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举荣获了2013年世界最著名电影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等多个奖项,这个电影奖是()D

A.威尼斯金狮奖 B.戛纳金棕榈奖 C.柏林金熊奖 D.奥斯卡金像奖

二、对号入座(每小题5分,共10分)(2014·湖南怀化)21.把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内容前面的括号里。A.曾国藩 ①()运动三大定律 B.雷锋 ②()“发明大王” C.爱迪生 ③()解放军好战士 D.牛顿 ④()荡平浙江倭寇 E.戚继光 ⑤()掀起洋务运动 21.①D;②C;③B;④E;⑤A。

(2014·湖南怀化)22.把下列时间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内容前面的括号里。A.14一16世纪 ①()郑和七下西洋 B.19世纪中后期 ②()文艺复兴运动 C.1684年 ③()纳米比亚独立 D.1405——1433年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E.1990年 ⑤()清朝设置台湾府 22.①D;②A;③E;④B;⑤C。

三、历史小诊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2014·湖南怀化)23.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2014·湖南怀化)24.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2014·湖南怀化)25.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

(2014·湖南怀化)2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2014·湖南怀化)27.《水浒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2014·湖南怀化)28.中央红军在怀化“通道转兵”后,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2014·湖南怀化)29.公元前6世纪,穆罕默德在古印度地区创立佛教。()×(2014·湖南怀化)30.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2014·湖南怀化)31.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奋力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2014·湖南怀化)3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四、填图析图(33题1分,34题1分,35题3分,共5分。)(2014·湖南怀化)33.下图人物是。

33.孙中山;

(2014·湖南怀化)34.下图作品的名称是。

34.《向日葵》;

(2014·湖南怀化)35.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晋国三分而来。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2)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3)怀化市在战国时期属于图中哪个诸侯国管辖? 35.(1)晋文公;(1分)(2)朝秦暮楚;(1分)(3)楚国。(1分)

五、材料解析题(36题5分,37题5分,共10分。)(2014·湖南怀化)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乔的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 4 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1978年《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

(1)材料一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开怀大笑?(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推算今年是中美正式建交多少周年?(1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36.(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分)(2)35周年;(1分)(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2014·湖南怀化)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对凡尔登战役的报道

材料二 1942年7月,德军向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发起猛烈的进攻。苏联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后来,苏联红军发动大规模反攻,到1943年2月,共歼灭敌军近150万人,占苏德战场德军作战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战役与历史上哪次战争有关?(1分)“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

(2)写出材料二中的战役名称,(1分)并指出这一战役的重要历史地位。(2分)37.(1)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萨拉热窝事件;(1分)(2)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分)

六、综合题(38题8分,39题9分,40题8分,共25分。)

(2014·湖南怀化)38.由于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时,哪位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开创科举制的先河?(2分)(2)唐朝时,读书人要想做高官必须参加当时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试?(2分)(3)明朝时,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请说明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2分)

(4)20世纪初,清政府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最终在哪一年废除了科举制度?(2分)38.(1)隋文帝;(2分)(2)进士科;(2分)(3)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所以八股取士限制了人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答出划线部分,或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4)1905年.(2分)

(2014·湖南怀化)39.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1分)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分)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5(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2分)

(5)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39.(1)周恩来;(1分)(2)南昌起义;(2分)(3)西安事变;(2分)(4)《双十协定》;(2分)(5)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只要答出划线部分,或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2014·湖南怀化)40.历史上,日本曾经向东、西方一些强国学习先进文化,然后进行消化进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2分)

(2)19世纪中期的日本内外交困,它通过哪一改革从而由弱变强?(1分)改革使日本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2分)(3)“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到20世纪晚期它已成为世界第几号经济强国?(1分)

篇3: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 中考政策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总复习课的设计。

从2008年开始, 我区历史与社会及思想品德课 (以下简称“思品社会课”) 的中考命题与杭州完全接轨, 考试内容较以前大量增加 (除考试初三内容外, 把初一、初二相关内容也列入考试范围) , 让处于一线教学的教师有点措手不及。如何针对杭州市的中考制订相应的总复习策略, 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虽然广大思品社会教师对复习课都有足够的认识, 但实际的复习操作设计却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思品复习过程简单等同于已学知识内容的再现过程, 用大量时间把已上过的课再“炒一遍冷饭”, 同时配以机械的重复练习, 其实质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简单重复操练, 缺乏新意, 缺乏挑战性;二是应试教育成为一些教师的思维定式, 认为复习课的惟一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中考分数, 不惜代价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 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复习课要达到的目的并无多大益处。

(二) 如何把传统意义上的的地理、历史和思想品德三门学科的知识有效整合, 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目前的中考内容涉及传统意义上的三门学科, 但是, 作为一线的教师都知道, 历史与社会学科与思品学科有不少内容和知识都存在着重复的现象, 在总复习阶段对它们进行重新整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从目前学生的认识状况来看, 不少学生忽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很多学生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学科割裂开来复习, 还不明了两个学科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在总复习设计上多下功夫。

(三) 总复习教学是初三思品社会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整个初三思品社会课期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环节。

总复习教学是初三年级思品社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总复习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新课程理念不和谐的因素:总复习教学功能的窄化;总复习教学设计策略的失当;缺乏理论指导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认知脱节, 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更新观念, 提升素质, 探索出提高总复习教学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 总复习设计是教师对总复习课程实施的设想、计划、方案, 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 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界面。教师的总复习教学设计预设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预定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为了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 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笔者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总复习教学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

二、初三思品社会总复习的设计及实践策略

(一) 总复习课堂教学的计划和程序设计策略。

1. 设计总复习计划———为总复习领航。

在总复习阶段, 制订复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既是对以后复习的宏观控制, 又是复习前对教师自身行为所作出的系统审视和反思。到了初三总复习阶段, 可以说寸时寸金, 这就牵涉到教师如何设计总复习的计划和程序问题。根据实践, 笔者依据考纲进行了总复习计划的编制设计工作。

(1) 在复习内容的年级设计上, 遵循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原则。

在制定总复习计划时, 教师应该先复习七年级的内容, 再复习八年级的内容, 最后复习九年级的内容。因为七八年级的考试内容, 学生已经搁置了一到两年, 比较生疏, 同时由于七八年级阶段思品社会学科师资力量的薄弱, 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显得尤为欠缺。所以, 教师先设计复习七八年级的内容, 能及时让学生对已经生疏的知识进行复习, 尽可能地弥补基础知识薄弱的缺陷。同时, 因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生疏, 所以更容易调动其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在复习内容的学科设计上, 遵循由历史与社会到思想品德的顺序。

多年来, 虽然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属于两门不同的学科, 但是对于我校而言, 到了初三年级的时候, 任教这两门学科的都是同一个教师。日常授课时基本上是先学习历史与社会, 内容学习完后再学习思想品德, 学生对这一授课范式已经非常熟悉。所以, 在总复习阶段, 教师在进行复习内容的设计时, 应该遵循学生最熟悉的思路, 而教师往往先复习历史与社会的内容, 复习完之后再复习思想品德的内容。

2. 设计总复习程序———为总复习护航。

经过两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 在总复习中实施“三步走”的程序效果较好。

第一步, 全面复习夯基础。

对于初中思品社会课中考复习, 教师要牢牢抓住基础训练, 即知识点复习, 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通过知识点的全面复习, 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点, 这是搞好迎考复习的前提。

由于初中思品社会课内容繁多, 要全面、系统掌握各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非易事, 因此, 教师必须在深入研究教材和考纲的基础上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 辅导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能在复习课堂教学中列出复习提纲, 形成知识系统, 而后进行复习学案的巩固训练。这里所说的复习学案, 就是教师依据考纲的要求, 以具体的考纲条目为引领, 依据教材对考纲条目的解读和细化,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思品社会课的教材进行再创造, 设计出符合校本生本的复习学案文本。

第二步, 专题复习抓重点。

所谓专题复习, 就是把历年来考试的重点内容和热点内容用小型专题学案的形式予以呈现并复习。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 都是历年考试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在思品社会课教材中重复出现, 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些考试重点进行二次整合。

在内容的编写整合上, 笔者一般是结合两科的教材, 辅之以时政内容,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编写。在编写整合过程中, 教师要翻阅大量的资料, 既要吃透教材、抓准考纲, 又要找准一年内的社会热点, 做到内容无遗漏, 逻辑形式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每一个专题复习学案的最后一块, 笔者都安排热身练习。即参照中考题型, 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 所有的题目都紧紧围绕该专题的内容展开。

第三步, 综合训练强能力。

综合训练也就是中考模拟考试, 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以及相关重点、热点专题训练的前提下, 运用已掌握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综合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专题复习完成之后。通过这项训练, 学生能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并进一步熟悉时事政治材料与基本理论的联系, 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对此, 教师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前边训练的专题进行重新组合, 设计问题, 设计的问题要新颖多样, 尽量达到中考水平;二是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练相结合, 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三是进行查漏补缺, 弥补空缺知识的不足, 纠正错误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综合训练的次数以三次为适宜, 太少达不到模拟考试的效果, 太多则容易造成学生精神的疲劳。如果综合训练次数太过, 对于出题的教师而言, 在材料的选择上, 题型的设计上也难以达成。

3. 编制总复习学案———为总复习引航。

新课程标准认为,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师生共同编写复习学案, 正是这一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当学生面对“新”的学案时, 既有一种新鲜感、满足感, 又能激发内心学习的兴趣, 为总复习教学提供可靠的抓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让学生懂得复习的方法, 喜欢复习, 醉心于复习, 那一切问题就都将迎刃而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也就是说, 传统复习的无趣关键在于“炒冷饭”, 而编制新的复习学案, 既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所以, 在总复习设计时, 教师要根据复习目标和考试纲要, 遵循新课程的理念去主动驾驭教材, 大胆改革、取舍教材中的不合理素材, 调整编制出贴近学生认知特点的新复习学案, 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问题代替作业本上的练习。这样, 不论是基础知识的复习设计, 还是专题问题的复习设计, 笔者都编制有相应的学案。

(二) 总复习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实践策略———让总复习远航。

到了期末总复习阶段, 学生对复习的知识已经失去新鲜感, 加上身心的疲劳, 教师就需要开动脑筋, 在如何调动学生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 在复习方法的选择上多下功夫。如果教师的复习设计没有新意, 还像讲新课那样按部就班, 复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基于此, 笔者在课堂复习方法策略的选择上采用了以下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重视课堂引入的设计, 旨在兴趣激发。

实践证明:学生在总复习阶段, 身心都比较疲惫, 教师如果创设出活跃的复习课氛围,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完全能使学生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复习课引入力求新颖性、趣味性, 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 从而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总复习教学设计实践中, 笔者经常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口头描述和学生活动等方式来优化课堂的引入, 以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举实例如下:

(1) 多媒体辅助。

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师要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 笔者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复习课《伟大的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为例, 在课堂引入中, 笔者播放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视频剪辑, 通过解放军战士磨破了的手、温总理在废墟前的讲话、母亲至死仍把孩子揽在怀抱里、全国人民的捐款等特写镜头的投影吸引学生的眼球, 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一幕幕真实的情境胜过教师的雄辩, 学生在心灵得到震撼的同时, 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体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复习教学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2) 教师的表演描述。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所以, 教师在总复习过程中与学生融为一体, 进行一些即兴表演, 既能调节课堂气氛, 又能很好地达成复习教学的目标。以复习《消费者权益》为例, 在课堂引入时, 笔者自编并和学生联合表演了小品《一对奶农夫妻的对白》, 如下:

妻子:孩子他爹, 咱家收的牛奶你卖了没有?

丈夫:没有!

妻子:那为啥没有卖呢?

丈夫:收牛奶的人说了, 咱家牛奶别的都好, 就是蛋白质含量不够!

妻子:咦, 你个死脑筋, 你往里面加点东西呀, 这东西一加, 那蛋白质含量立马升高!

丈夫:那是什么好东西呀, 这么有效, 俺怎么不知道啊?

妻子: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你就知道吃饱不饿, 你还知道啥?!加三聚氰胺啊,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了啊!

(3) 学生活动表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主体地位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任何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 不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是在总复习阶段, 往往却忽略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推向主体的前台。如此, “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总复习课便比比皆是。实践证明, 要提高总复习的效率, 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复习内容, 其次就是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活动表演,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专题复习课《话说“三农”———共创和谐社会》为例, 笔者和学生一起编写了一段相声, 由两个学生表演导入复习课。

学生甲:种地免税, 上学免费, 现在的农民就是好啊!

学生乙:怎么说呢, 过去的农民就不好吗?

学生甲:好不好您就听我说说看吧。

学生乙:那您今天就当着同学们的面说说看。

学生甲:好哩, 那俺今天就献丑了。比如说在周朝的时候, 有个国王叫周厉王的, 把全国的山川河流都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不准人们上山砍柴、下河捕鱼。您说那时候的人幸福吗?

学生乙:连鱼都没得吃, 那肯定不幸福!还有例子吗?

学生甲:多的是啦!比如大明王朝有个叫明神宗的皇帝, 人送外号“最贪财的皇帝”。

学生乙:怎么个贪法呢?给大伙说说看。

学生甲:他在位时为了搜刮民脂民膏, 向全国加紧征收商税, 规定除了书籍和农具免税之外, 其他一切商品交易都要向国家缴纳3%的税。

学生乙:交给国家不是很好吗?

学生甲:这个您就不知道了。这些税收上来以后不是交到国库里面, 而是都入了神宗的“内库”啦。

学生乙:还真够贪的。

……

在学生表演的相声里, 话题的内容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本专题复习的内容上来。新课程认为,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笔者与学生一起编制以相声为手段的引入内容, 既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 又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更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效促成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2. 重视复习方法的选择, 旨在综合能力培养。

(1) 整合学科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体现知识的综合性。

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阶段、分内容逐步推进的, 如果学生仅仅学好了某阶段知识, 学会了某些内容, 而缺乏不同阶段间不同知识内容的交叉、渗透、整合, 其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是很难得到健全发展的。而学生认知建构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除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学生的自悟外,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复习课来有意识地、高效地拓展和深化,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来完善。

初中思品与社会课要复习的内容多, 且因种种原因许多学生在七八年级不重视思品社会课的学习, 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知识漏洞多、能力低的现象。这要求组织复习的教师首先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学期教材的主干内容, 理清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复习应理清和呈现这样一个逻辑体系: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理想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整合不同教材不同知识板块的相关性, 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涵盖整个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知识体系和网络。在整合和构建过程中, 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 以免实际运用时张冠李戴。如:要分清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导等。

(2) 联系社会热点、辐射教材重点, 突出考试的导向性。

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这些热点知识往往又可以辐射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比如“金融危机”这一热点可以辐射初二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 可以辐射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重要知识点, 甚至可以辐射我国“四万亿投资”这一热点。

反过来, 考纲中的重要知识点, 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又可以和许多重大热点问题相连接。因为, 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 与其他学科相比, 这门学科在总复习时的一个很大特点就在于它必须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重点问题相联系。这是其学科的内在要求和生命力之体现, 也是总复习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 在总复习设计的过程中, 就其复习教学策略而言, 教师要把教材考纲重点与社会热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一些社会焦点为切口, 精心设计复习方案, 创设材料情境, 把热点材料引进课堂, 师生共同讨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复习《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三农”问题》为例, 笔者设计了以下训练题目:

案例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三农”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 差距大。

材料二:投资、消费、出口, 被称为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我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材料三: (1) “家电下乡”, 农民购买下乡家电可享受13%的政府补贴。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消费积极性, 下乡家电成为农民购买的首选。 (2) 但许多农民经济收入还不高, 还想多存钱养老看病, 也有一些农民担心下乡家电的质量性能。

问题设计:

(1) 根据材料一、三, “家电下乡”体现了哪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 根据材料二、三, “家电下乡”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有何经济意义?

(3) 为使农民乐意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购买家电, 根据材料三 (2) , 请你对政府和家电企业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教学实践一再证明, 思品社会课的复习, 如果一味地从理论到理论, 尽是知识观点的罗列与梳理, 学生容易疲劳, 复习兴趣和效果都不会好。而在梳理知识的同时, 穿插结合一两个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往往事半功倍, 尤其是在联系社会重热点问题和复习书本知识的课堂上。

上述“案例1”的设计特点在于:一是目的明确。其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一些重点知识观点, 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热点突出。材料和设问主要围绕“三农”问题展开, 以家电下乡为抓手, 突出体现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增长、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

(3) 变机械训练为灵活运用, 体现训练的针对性。

由于思品社会复习课所教学的内容, 除了时事外, 都是以前学习过的, 因此, 复习容易演变为做练习题。教师准备许多题目, 一一让学生解答, 然后逐一讲解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注意要点等。这种方式机械单一, 最后难免变成题海, 缺乏挑战性和新奇感,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为克服这种弊端, 在总复习设计时, 教师必须从机械训练向灵活运用转变。具体的实践措施是:

(1) 在选题时, 要巧创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复习旧知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复习《隋朝大运河》为例, 笔者围绕以下情境材料设计问题, 如下:

案例2:隋朝大运河

材料一: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与禹共功不较多。”

材料二:享誉海内外的京杭大运河, 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是一曲文化的乐章, 是杭州的一张世界级“名片”。杭州, 因运河而名扬四海, 因运河而贵为繁华古都, 因运河而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杭州, 要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打造东方休闲之都, 同样离不开对运河 (杭州段) 的综合保护。2002年杭州市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将“运河 (杭州段) 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列入了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 做到“还河于民”、“还景于民”。

▲材料一中提及了开凿大运河的皇帝, 请说出他是谁?

▲在一般人的眼里, 该河流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你也这样认为吗, 为什么?

▲历史上的大运河曾经是皇家巡游的私家黄金水道, 曾经一度被误认为是亡国的标志。如今的杭州却要将大运河打造成一张世界级“名片”并“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在大运河古今的对照中,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此题设计的意图就是通过巧妙的情境材料创设, 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思维的碰撞, 在固有的知识上构建新知。

(2) 在选题时, 要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注意题型的变化, 增强学生的变式思维。以复习《我国的PRED问题》为例, 我们设计如下的情境材料并做了变式训练题。

案例3:我国的PRED问题

近年来太湖蓝藻频繁爆发。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 常于夏季大量繁殖, 腐败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颜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称为“水华”。太湖蓝藻频繁爆发, 实质上是一曲唇亡齿寒的环境保护悲歌!现象在水里, 根子在岸上!

教师引导学生:仅此一个材料就可以设置不同的习题, 比如可以设置成问答题:

▲ (从地理的角度可以设问) 太湖流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该流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 (从PRED的角度可以设问) 为什么说太湖蓝藻爆发, 现象在水里, 根子在岸上?

还可以设置成选择题:

“现象在水里, 根子在岸上!”最能说明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是 (%%) 。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资源短缺%D.污染严重

▲除了运用太湖蓝藻这一情境材料考查PRED问题之外, 师生还一起进行材料的拓展。比如可以出具全球高山雪线上升迅速的材料, 可以出具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材料, 等等。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让学生学会变式思维, 学会举一反三。

(3) 在选题时, 注意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新课程强调, 课程要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根据这一目标要求, 笔者在总复习选题设计时, 一直注意贯彻这一理念。以复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例, 在复习时, 笔者提前给学生下发了调查表“喜看家乡新变化” (见下表) , 让学生分组在复习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走访。

案例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这样做之前笔者也曾一度担心, 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实践证明, 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做法既增强了其社会实践能力, 又很好地调节了他们复习阶段紧张的学习状态, 可谓一举两得。

(4) 在选题时, 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性,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以复习《全球性的震荡》为例, 在复习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时, 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题目:

案例5:全球性的震荡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从1929年始于美国, 银行、工厂纷纷倒闭, 大批工人被抛到街上。这样的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调整, 请问其改革调整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由当年罗斯福总统的新政, 请你说说对今天的我们应对2008年的这场危机有何借鉴之处?

▲请你列举我国为战胜2008年的经济危机采取的具体措施。 (至少两条)

设计这个题目, 目的是让学生由爆发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去联系罗斯福新政, 由罗斯福新政之措施引导学生去联系这些举措对应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何借鉴, 最后让学生去思考中国政府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如此一环扣一环, 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整理,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4) 变“单纯重考试分数”为“分数和三维目标兼顾”, 突出学科的人文性。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 以民族精神的铸造为核心;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 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 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卢梭认为, 教育即生长。从这个层面引申开去, 如果分数的提高是生长的话, 那么这分数只是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失却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长, 那无疑是违背教育的本意的。在很多地方,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很重。一些学校的思品社会复习课被看作是单纯巩固知识、练习考题、训练考技、应对考试的重要途径, 片面重视对知识的掌握, 对做习题能力的训练。总之一句话, 唯分数至上, 而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偏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因此,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品社会复习课不仅要追求分数, 为学生的当下负责, 而且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为学生的将来负责。为此, 在总复习教学设计中, 教师一方面要经常小组合作复习的方式, 重视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互动,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品尝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要搜集有利于人本教育的案例, 以充实到复习课中来, 这些典型的案例材料, 能对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四、对课题实施的结论分析

对初三思品社会课的总复习设计这一课题, 笔者已经实施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通过实践, 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 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应对总复习的方法。

首先, 正如课题的大标题所言的, 总复习计划的提前设计、制订, 为日后总复习的实施提供了领航系统。正如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有了导航仪, 才不至于漫无目的地航行。其次, 在复习计划设计好后, 总复习程序的设计就显得尤为必需, 因为这三步程序中的每一步骤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所以三步复习程序的设计就为总复习取得实效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最后, 也是总复习能否取得实效的最为关键一环, 就是复习方法的选择。因为再好的计划, 再扎实的程序, 如果在复习中方法不对, 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和医生给病人看病是一样的道理, 诊断计划很合理, 制订的治疗程序很科学, 但是给病人吃药的方法不对、开的药不对症, 最终是医治不好病人的。从这个层面而言, 复习方法的选择是很要紧的。因此, 笔者对复习课前的引入策略、复习过程中的具体方法策略等方面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 从这两年学生中考的成绩来看 (考生的平均成绩与我校过去几年的考生相比, 平均分高出3分多;与区平均分相比, 都高出区平均成绩) , 效果是明显的。

(二) 该复习策略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 而且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前所说, 这两年来, 我校考生与过往的考生相比, 思品社会学科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多, 与区平均相比, 都高出了区平均水平, 这是学科考试成绩提高的证明。同时, 笔者还欣喜地看到, 教师不再是唯分数论的领路人, 而是能在总复习中处处遵循、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注重养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重视学生民族精神的铸造, 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 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能十分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总之,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对于中考思品社会复习课,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做法, 但究竟什么设计策略是有效的, 是一门“永远存在遗憾的艺术”。中考总复习的设计有待于我们更好地向同仁学习借鉴, 从而在自己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斯考隆 (Skowron, J) 著.陈超, 郄海霞译.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02.——

[2][美]莫里森 (Morrison, G.R) , 罗斯 (Ross, S.M.) , 肯普 (Kemp, J.E.) 著.严玉萍译.设计有效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1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2.

[4]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 研制组编写.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5.

篇4: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文科主观性试题原则上“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方面的素养(不像解答理科试题那样死扣答案),以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好地成才。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以后,设计开放性试题和开放性答案一直是其命题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写小论文、写标语、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历史方面的宣传板报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中考历史的开放性答题在我们充分适应了以后,出现了一种误区,即在操作中出现了有“字”就给分的现象。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不认真审题、因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准确而盲目堆砌知识点的后果。事实上,有不少孩子在进入高中后,连基本的史实和常识都要靠翻书才能知道。

尽管中考试题是全省统一命制,但是阅卷是各地教育局组织进行的。由于评分细则弹性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阅卷中存在偏离参考答案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中尤其突出。譬如,一谈感悟就是“要好好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种“万金油式”的答案缺少针对性。2011年中考历史的开放性试题已开始试图扭转这种不加分析、盲目答题的趋向,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准确分析和把握问题的能力。例如2011年中考历史第23题第三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回答此问必须根据问题的提示,侧重谈先进理论的作用、理论的继承性或理论产生的方式等内容。若学生回答其他方面的内容,严格说是不能得分的。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已经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他们在平时复习时已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学科语言的总结能力和对每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

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在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第21题相当于填空形式的问答题,答案必须精准;第22、23、25题,按照问题设计和答案要求,必须“依据材料”进行总结陈述,尤其是第三问的升华部分,必须在提炼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根本无法随意胡诌瞎编;第24题沿袭了2011年中考“议会大厦”读图题的形式,给出了关键词,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把握能力,考查学生历史知识、专业术语、语言表达、情感升华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一点明显借鉴了高考开放性试题的命制特点,不过由于给了充分的提示,降低了难度。

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充分予以重视,尤其在复习阶段更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

首先,学生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在语言精准的基础上适度开放答题。平时一定要从严要求,不能模棱两可,要牢牢把握相关关键词。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他阶段性词语也要准确掌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加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等。这每一个限制性的关键词都有其内在含义。以中美关系发展为例,1972年尽管美国总统访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美关系打破坚冰,但是美国仍然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所以中美关系只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不能说完全正常化。这些关键词的内涵要求都很精确,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准确把握和记忆。

其次,及时关注高中教材的变化和高考是初中教师当前必须要做好的功课。河南省高中历史教材从2008年起开始大变动,按政治、经济、文化模块安排组织教学,传统编年史的体系完全被打破。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通史底子,就会感到很茫然,就会有“怎么正讲着秦始皇中央集权体制,突然间就蹦到了英国君主立宪”之类的感慨。高中历史教师也普遍反映初中生的历史底子是越来越差,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朝代更迭都搞不清楚,逼得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利用自习课把通史再大致串讲一遍,弄得很被动。高中历史教材体系的变化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历史的编年体系主要靠初中阶段来培养。而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误区之一是,很多学生认为一些基础知识根本不用记忆,导致学生历史学科功底欠缺。

在阅卷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评分细则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据此赋分,学生的答案必须具有精准性。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在致力于稳妥地探索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锻炼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譬如让学生根据相关画面写出历史短文,为了防止学生答题漫无边际,明确给出了“提示”,要求答案以关键词形式进行呈现。这明确给了我们一种方向性提示,要着力强化对史实的把握,学会用学科语言把历史要素叙述清楚。当然,如果答案逻辑严密、文采飞扬、字迹优美,就更能增值加分了。

篇5: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第I卷(选择题题共2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截!”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4.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 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①《本草纲目》 ②《天工开物》 ③《伤寒杂病论》 ④《九章算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5.细心研读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人地挖掘其 内在含义。阅读右边材料,从中不能提取到的 信息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

D.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有反抗外来侵 略,也有友好往来

6.《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7.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下列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A.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领导了南昌起义 D.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辨令”的布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9.图片无言,历史有声。下列对右图反映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停止了内战

B.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10.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

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洋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12.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②抗战精神③小岗精神④长征精神⑤井岗山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②③ 13.历史课上,老师出示了右边地图,据此判断本节课

要学习的主题是

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D.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14.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 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开天辟地,焕撚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15.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7.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图片中的人物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将,有关他们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①图一和图二中的人物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②三者都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 解放③都属于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④图三中的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8.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A.能源动力 B.通信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19.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 作用是

A.开辟了殖民道路 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D.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

20.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D.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问题。(共10分)【传承与发扬】

材料一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 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 光大。春秋时期,为“德治”这一理念提供来源的思想家是谁?(1分)战国时期,秦国践行“法治”思想的改革家是谁?(1分)【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右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联合完成的伟大著作及发表时间(年份)。(2分)20 世纪初的哪场革命将著作中的理论变为现实?(1分)【开拓与创新】

材料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平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地位。(2分)在新民 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1分)请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1分)

4.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无止境。从以上思想理论的实践和创新历程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

二、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修订法典】 材料一右图

5.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制历史。右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的残片,请写出修订这部法典的朝代。(1分)

【追求法治】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6.对比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 的?(1分)

材料三“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

7.材料三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美国法治建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请你帮助他补充 完整,写出①②处对应的法律文献名称。(2分)

材料四 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接马匹一样。法国 直到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8.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与“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2分)【法与时移】

材料五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中国纪检监察报》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 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1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1分)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正宪法是在哪一年?(1分)

10.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有哪些认识?(1分)

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慘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艰难探索】

材料一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 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以来,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 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请列举两例愿望及对应的实践,2分)【洗雪国耻】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 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1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

战争名称。(1分)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3分)【光辉历程】 材料三 右表 13.材料三是李会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的部分内容,你认为其中列有“北伐战争”的理由是什么?(1分)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在“光辉历程”中补充“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年月日)及标志事件。(1分)【砥砺前行】

材料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 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一一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篇6: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3.

①“溶”改为“融” “脑”改为“恼”

②省略号 句号 “等等”之后不能用省略号

③A.……,给人的感觉总是亲切的 B.去掉“归来” C.“而且”

“而是”

④第(6) 此段内容与文章的中心--“微笑的作用”无关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下一篇:在火星上与唐僧师徒踢球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