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2022-09-11

糖尿病和高血压己逐渐成为流行病, 所并发产生的后果极为严重。其中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因大血管病死亡者占到其死亡总数的75%~80%[1]。对糖尿病和高血压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Rancho Bernado随访14年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与无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相比, 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这说明, 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着共同又各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进一步讲, 这种差异还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大血管病变之间。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微血栓形成在大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导致微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被激活、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2]。大血管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的多因素、多环节的炎症过程[3]。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属重要危险因素。另有炎症学说认为炎症反应与糖尿病、高血压大血管病变之间密切相关, 探讨炎症反应在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97例, 男58例, 女39例, 年龄37~69岁, 平均年龄49.8岁。诊断为糖尿病31例, 高血压31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另选体检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 男10例, 女10例, 年龄28~65岁, 平均年龄44.6岁, 无糖尿病、高血压史, 经经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排除糖尿病, 血压测量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卧位收缩压 (SBP)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Hg。糖尿病诊断根据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 空腹血糖>7.0mmol/L;糖耐量实验空腹口服葡萄糖75g后测2h血糖>11.1mmol/L, 据此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确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病史、下肢血管病变表现或明确的心电图、头部CT或MRI、血管彩超等影像学方面大血管病变的表现确诊为大血管病变。

1.2 研究方法

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各组患者相关病史, 寻问糖尿病、高血压及大血管病变临床情况, 并进行细致的查体。测定患者血压 (SBP和DBP) , 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血糖 (FPG) 及餐后2h血糖 (P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及血脂谱测定。血脂及血糖由瑞士SUNRISE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金标定量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各组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

糖尿病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等药物治疗, 动态观察血糖改变, 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给与降压治疗, 以钙拮抗剂为主, 辅以ACE抑制剂、β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控制患者血压。

1.3 疗效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80~120mmHg为治疗显效, 血压控制在100~160mmHg为有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糖, 使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控制<6.5%。

注:*P<0.05,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1P<0.05, 与糖尿病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2P<0.05, 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1.4 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为非正态分布, 则对数化后统计。所有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正态性分布检验, 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测定各组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相比,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果见表1。

观察各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情况, 可见与高血压组比较, 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大血管发病率显著升高;与糖尿病组比较,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大血管发病率显著升高, 而高血压组患者发病率则显著降低。大血管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目前对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慢性并发症研究较多,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并发的概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5]。高血压与糖尿病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其危害远远超过高血脂、肥胖、以及家族型遗传疾病等危险因素, 而且发病年龄轻, 病程进展快。本研究对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两者并发引起的大血管并发症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糖尿病和高血压均对大血管并发症有较大的危害性, 尤其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致大血管最为突出。因此, 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稳妥的临床治疗是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预后。

糖尿病和高血压诱导的大血管并发症, 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血管壁变脆、变硬等, 均是危害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采取积极降低血糖措施, 严密监控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改善血管细胞平滑肌通透性, 增加细胞膜上膜蛋白流动性, 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血糖得以控制能使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5%左右[6]。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 而血糖监测反映即时血糖水平, 两者紧密相关, 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l%, 并发症发生率下降20%。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糖是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反映出血糖控制的结果。通过本研究结果可见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诱发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诱发大血管并发症的几率最大。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紊乱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临床治疗要注重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控制。

注:*P<0.05, 与高血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糖尿病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97例, 其中糖尿病31例, 高血压31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 测定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 检测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血管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结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及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 可预防、检测大血管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大血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邸蕴华.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J].辽宁医学杂志, 2002, 16 (4) :202.

[2] Grant RW, Cagliero E, Murphy-Shechy P, et al.Comparison of hyperglycemia, 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J].Am J Med, 2002, 112 (8) :603~609.

[3] 唐伟, 刘超, 何戎华, 等.血压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43 (9) :14~16.

[4] 宣丽萍.老年1型糖尿病80例病例分析[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7, 4 (8) :744.

[5] 丁荣蓉, 毛季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理和糖尿病治疗[J].医学与哲学, 2004, 11 (25) :41~42.

[6] 张春玲.糖尿病并发症和血糖控制[J].河南中医, 2004, 24 (4) :78~79.

上一篇:农业产值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下一篇:快递服务邮件损害赔偿调查报告——以青海省某快递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