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三位一体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结核病三位一体范文

***卫生院关于“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

理计划

以卫生部«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和«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为指导,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地区卫生局关于印发«**县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经我院院委会研究决定,特制订管理计划,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以明确职责,设立专人负责管理。

二、工作目标

1. 落实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对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每月至少访视一次,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复查,并做好访视和治疗管理记录,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

2.推荐肺结核疑似症状者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对未及时达到定点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大学的患者进行追踪,并做好追踪记录,患者的追踪率达到100%,追踪到位率达到95%以上,

3.对村卫生室肺结核患者管理进行培训、督导和检查,结核病防治人员培训率100%,督导频次每月一次,考核至少一次。

4.开展社区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5.为疑似患者免费提供痰涂片检查,疑似患者登记、报告和检查等记录完整规范。

6.发放结核病知识宣传单,对全院医务人员和各村村医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

***卫生院

2012年5月26日

第二篇: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汇报

龙昌镇卫生院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试点工作

情 况 汇 报

游世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镇的结核病防治项目定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龙昌镇概况

龙昌镇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福泉市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7°21′到107°32′,北纬26°44′到26°55′,西抵谷汪乡、仙桥乡,东和东北与地松镇、高石乡相接,南邻城厢镇,北毗牛场镇,辖5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90个村(居)小组。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1个,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海拔1000-1300米,总人口6750户24186人,其中农业人口18815人,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5个民族4242人,占总人口14.2%。镇区距福泉市区10公里,距瓮安县城41公里。

2012年,辖区耕地总面积18560亩,其中稻田面积9110亩,旱地面积9450亩,完成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968万元;人均财政总收入856元,农业总产值达8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8%,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6%。有小学6所,在校学生1933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494人,小学教师154人,中学教师为82人;有医院1所,病床15张,医务人员24人.境内有纸厂河,黑龙门河呈人字形从北向 1

南流过.并且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硅等。辖区内有贵州省福泉磷肥厂、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国家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等企业。马(场坪)遵(义)混二级公路、龙(昌)贵(定)公路成丁字形组合,贯穿全镇南北、东西方向,交通便利。

(二)、试点工作前的结核病防治概况:

1、组织机构

2002年龙昌镇成立以分管镇长为组长,卫生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龙昌镇结核病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于2002年3月24日正式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项目领导小组设在龙昌镇卫生院,由龙昌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日常事务工作。

2、人员配备

结核病防治机构情况:结核病防治办公室,有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1人,兼职督导管理资料员1人,兼职网络资料医师1人,负责全镇的结核病诊治及督导管理等相关工作。

3、防治成果

龙昌镇10年(2002年3月-2012年6月)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紧紧抓住发现病人和治愈病人两项指标、强化病人管理、控制传染源,积极开展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10年来督导管理肺结核病人病人530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25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50例,重症涂阴80例,其他涂阴肺结核病人275例。治愈肺结核病人350例,完成疗程患者180例,接受治疗管理肺结核病人转归情况逐步提高并达到国家标准。其他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指标皆达到国家标准,为我镇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工作开展情况

一、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一)、及时协调、成立组织、落实方案

充分利用和整合卫生资源,提高诊疗水平,使病人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技术,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开展结核病防治规划定点医院。龙昌镇成立了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龙昌镇结核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二)、宣传动员

按照《黔南州医防合作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方案》要求, 福泉市疾控中心于2012年4月26日(例会)向各乡镇结防人员及防保人员做好定点医院试点工作的启动前宣传工作。

龙昌镇卫生院利用例会时间于2012年4月28日(例会)召集了我镇结防人员及各村卫生人员做好定点医院试点工作的启动前宣传工作,并在当日就启动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工作。

要求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人员做好启动后的病人转诊,同时我们利用防病宣传日等向社会群众做好定点医院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二、启动阶段

经过启动会充分做好启动准备工作之后,于2012年6月10日正式启动实施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工作。

三、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

2012年6—12月,龙昌镇组建了结核病防治办公室,有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1人,兼职督导管理资料员1人,兼职网络资料医师1人,负责全镇的结

核病督导、访视、追踪等相关工作。

四、项目实施中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病人的发现(2012.6-2013.4)

试点期间登记治疗肺结核病人23例,其中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4例,复治涂阳病人0例,涂阳病人率17.4%。试点前上年同期登记治疗肺结核病人18例,其中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2例,复治涂阳病人1例,涂阳病人率16.6%。

(二)、网络报告肺结核及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情况(2012.6-2013.4) 试点期间应追踪肺结核病人2例,实追踪病人2例,追踪率100%,疾控中心反馈追踪到位2例,追踪到位率100%。试点前上年同期应追踪肺结核病人3例,实追踪病人3例,追踪率100%,追踪到位2例,追踪到位率66.6%。

(三)、新涂阳患者治疗情况

试点期间治疗转归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例,其中治愈2例,治愈率100%,试点前上年同期治疗转归新涂阳肺结核患者3例,其中治愈2例,治愈率66.6%。

(四)、患者治疗情况

试点期间治疗转归肺结核患者13例,其中治愈10例,治愈率76.9%,试点前上年同期治疗转归肺结核患者15例,其中治愈13例,治愈率86%。

(五)、新涂阳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查

试点期间登记接受治疗新涂阳肺结核患者4例,开展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18例;试点前上年同期登记接受治疗新涂阳肺结核患者3例,开展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11例,两年皆按照要求对新涂阳肺结核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并符合要求。

(六)、肺结核病人HIV筛查情况

试点期间新登记肺结核病人23例,动员肺结核病病人做HIV筛查23例,据疾控中心反馈筛查23例,筛查率100%。

五、中断治疗病人的追踪工作。

及时有效的开展追踪工作,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在试点工作开展期间,中断治疗的肺结核病人3例,追踪3例,追踪率100%,据疾控中心反到位2例,到位率66.6%。

六、病人督导管理工作

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管理,龙昌镇卫生院指定兼职网络资料人员按照要求每10天下载疾控中心发下来的《结核病病人信息名单》,管理人员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打印龙昌镇病人信息名单,能及时、有效开展病人管理工作。

七、项目实施一年的体会

行政领导是核心、医防合作是关键;转变观念,提高医防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的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是搞好试点工作的有力措施;配备项目工作必要的人力、经费投入是试点工作实施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工作人员给予经济上必要的补助,稳定防治工作队伍是做好结防工作的保证。

第三篇:新和县“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工作总结1

尤鲁都斯巴格镇卫生院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工作总结

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精神, “十二五”实施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新和县被自治区卫生厅、地区卫生局确定为首批“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试点县之一,并率先在阿克苏地区开展新型防治模式的试点工作。根据下发文件要求2012年4月我县召开结核病“三位一体”工作动员大会,2012年6月举行县疾控中心结防科与县医院进行“三位一体”交接工作。2012年7月1日县人民医院正式开展结核病“三位一体”工作。

2012年7月1日,新和县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三位一体”得到有序开展,规范了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三个关键环节,提高了疑似病人的转诊率、肺结核病人的系统管理率和管理质量,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前对结核病的确诊、检查、痰检、督导工作由质控中心负责,自从三位一体开展以来确诊、检查、痰检、提供药由县医院结核门诊负责完成。

在县委、政府、卫生局、疾控中心、县医院结合门诊的安排与指导下,镇镇府的支持下我院结核病工作的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院长担任组长,成员:防疫科人员,各行政村卫生室村医,尤鲁都斯巴格镇镇卫生院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镇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和运行,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防保组,由张大超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二、业务培训、学习

今年我院共累计召开了2次村医结核病防治工作专题培训会和2次结核病管理工作例会,对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发病趋势、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国家对结核病人采取免费治疗的相关政策进行多次,反复讲解,学习。使我镇所有医务人员都能掌握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三、宣传工作

我镇总共人数20700人口,我院的防疫工作专干由4人,为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对每个村进行摸底调查,仔细做宣传工作,让农牧民懂得结核病纳入新农合慢病管理的好政策,宣讲结核病县医院报销率80%,并宣传在县医院结核病检查确诊免费。充分利用3.24结核病宣传日上街宣传,设咨询点、发放宣传单、宣传画,组织村医下村组进行宣传。今年上街宣传两次,出刊2期,标语2条,宣传单2000多份,收到良好效果。

四、工作情况

为发现结核病并追踪结核病,先在我院进行疑似患者进行透视和痰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转诊县医院之后县医院确诊,保证结核病定期检查,药品按时发放。2012年上级对我院下发的任务是60人,发现免费治疗的结核病人有61人,痰检阳性13人,痰检阴性48人,已完成100%,这些结核患者按分类治疗、监督,确保结核病患者早日好转治愈,其中结核病患者由20人完全治愈,4人基本治愈,现在有37人进行治疗。2013年上级对我院下发的任务是64人,从1月至今已发现发现免费治疗的结核病人有22人,痰检阳性3人,痰检阴性19人,已完成37%,

五、结核病管理

1、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反复思考,作出了新的工作计划,建立了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结核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结核病督导管理工作,在今年每次冷链运转工作会上同时对结核病人的管理进行培训,增加了村医和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意识,对项目病人7天访视到位,落实培训家庭督导员,保证病员规范用药,药到病除,卫生院至少4次以上访视病人,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及时通知病人送痰取药。对每位项目病人按要求落实督导员,村医负责管理,卫生院4次进行访视了解到,病人按要求规范服药,治愈率达90%。

2、痰检工作:我镇痰检工作已按要求对所有结核病人进行痰检,按规定完善涂片、登记、存档工作。

进一步完善痰检设施的建设,提高痰检报告准确性,结核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在下半年工作中制定更完整的工作方案、新的工作方法,认真负责踏实工作,把结核病防治工作抓得更好。

尤鲁都斯巴格镇卫生院

2013年5月17

第四篇: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发布日期:2004-08-11——文成县工商局 刘健

摘 要:实施“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市场监管制度的创新。本文基于流通领域食品监管的法治化要求和当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 监管 法律 思路

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进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和创新,是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工商机关以创建 “食品安全无忧”市场为主线,积极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责,初步构建了以流通领域商品检测中心为龙头、市场检测室为基础、工商流动检测车为保障的“三位一体”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治理“餐桌污染”、强化市场动态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于开展这方面工作时间不长,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如何依法准确、到位地推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当前工作实践,就“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面临若干法律问题做肤浅的探索。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在要求

“三位一体”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作为一种工商监管工作创新,它的实施和推行必然要求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监管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实现治理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工作由“以打为主,打防结合”向“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转变。二是监管执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事后打击”向“事前管理与事后规范相结合”的转变,在强化日常监管,严查违法行为的同时,以实施上市食品抽检制度为重点,推进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加大治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力度。围绕这两个转变,近来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有的思路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但有的思路和做法与现行法律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推进“三位一体”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笔者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国经过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法治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人WTO对经济的法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只能做经济法治化的促进者,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符合法治化的要求。在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我们制定的每一项制度,采取的每一个措施都应符合法治化要求,特别是对与各方主体相关权利、义务的设定,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如现在有人提出对在市场快速检测点检出含有不安全因素的食品一律销毁,笔者认为在目前法律尚没有明确赋予快速检测结论法律效力的情况下,只能作为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倡导的一种方式,而不能强求对方一定要履行,甚至对不履行的施以处罚或以处罚相威胁,从而使我们的行为脱离了法治轨道。

(二)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既是与合法性原则相并行的原则,又是对合法性原则的进一步补充。坚持合理性原则,就是要避免在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时行政行为失当,实行有关制度、推行有关做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情理,不能要求当事人承担无法履行

或违背情理的义务。比如目前在市场中检出含有甲醛的香菇,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确定是否为其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甲醛的情况下,一味判断为不合格食品要求退市或销毁显然是不尽情理的。

(三)可行性原则。推行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可行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做到。所做的工作应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力所能及的事。二是无不良后果。比如对流通领域食品的监管,从目前的法律和行政机关设置来看,涉及卫生、质监、农业等多个部门。有人提出流通领域食品的监管就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事,如果从可行性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明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前食品品种和数量成千上万、难以计数,经营单位的规模、分布、性质等情况十分复杂,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和力量,要对情况各不相同的经营主体的纷繁复杂的食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实际上不可能;二是食品安全涉及化学、生物、物理等多方面因素,即便是只对一些重点食品进行了某一方面的检测没有发现问题,也很难判定为合格食品。经过抽检的食品在流通中,如果发生了重大质量问题,产生了重大不良后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何以自处,是否有作茧自缚之嫌。比如,有一批销售中的熟食食品,经过检测没有发现甲醛、农残问题,但消费者却因其含有大量的细菌毒素而造成食物中毒,这是否会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带来法律责任问题。

二、“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

3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系列原则,进一步明确了行政行为的法治化要求,完善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行政执法活动也提出了更严格要求。在国务院“三定”方案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划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后,各地工商机关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相继建立了“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根据上述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解和行政法治化的要求,“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下问题需要予以解决和完善。

(一)“三位一体”食品安监管体系的法律地位。按照《产品质量法》第15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也表明商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是抽查,这是我们开展流通领域食品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暂行办法》,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是指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规划和组织,委托法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各类商品交易场所经销的商品质量进行抽查。其中要求承检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其检测机构仅限于法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而目前“三位一体”的食品监管体系中至少县(市)级检测机构均未经计量认证,从检测的组织者和检测机构来看显然不属于《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暂行办法》规定的商品质量抽查检测体系的范畴。目前,“三位一体”的食品监管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誉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但其法律地位如何?也就是说何去何从问题,笔者以为应尽快从立法层面上予以解决,明确“三位一体”食品监管体系的法律地位,并赋予工商机关检测的必要职权和的执法手段。

(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工作中,产品标准是判定商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依据。按照《标准化法》规定,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诸如食品安全质量方面的标准就具有强制性,具有法律强制力。对经营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可以按照《产品质量法》第49

条规定进行处理。从我国现行相关食品标准来看,虽然包括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质量等方面,但明显留有“部门标准”的烙印。由于标准制定工作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食品安全标准有交叉、重复,又有很多的空白。如今年7月份,在文成县市场检测中,连续检出7个批次近100公斤的香菇含有甲醛。但从食品安全标准角度来看,因目前惟一的国家标准《食用菌卫生标准》(GB7096-1996)规定中的理化指标仅有砷、铅、汞、六六

六、滴滴涕含量等5项指标,尚没有甲醛项目的相关规定,也就缺乏香菇含有甲醛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判断依据,无疑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检出不合格食品的处理难问题。建立“三位一体”检测体系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将不合格的食品清除出市场,防止有毒、有害的食品对消费者的危害。然而对检测出不合格的商品的处理,我们经常觉得力不从心。根据省工商局《关于建立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治理餐桌污染的意见》和市局的有关规定,对经定性检测属农药残留超标或含有毒有害物质成份的食品,检测人员应及时填写《食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单》,并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被检食品的经营者对检测结果无异议的,由其在《食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单》上签署“同意检测结论”,由市场监管人员当场监督其自行销毁或作无害化处理;被检食品的经营者对定性检测结果有异议的,检测人员应将抽检样品送法定机构进一步作定量检测,并告知定量检测费用负担及结果处理的有关规定。这在理论上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

在实践中,对经营者同意检测结论异议并同意销毁,经签署“同意销毁”的意见后即可进行处理。然而对经营者同意检测结论,但不愿意将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销毁,或者对检测结论不认可,这就给监管工作出了一大难题。如果以检测结论不能作执法依据放任不管,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我们监管部门可能是作茧自缚,步阜阳工商人员在劣质奶粉事件中“行政不作为”的后尘。如果我们按照《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第

(四)项职权进行先行查封,或者直接予以销毁,这又给我们出一大法律难题。因为查封或销毁是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可诉行政行为和《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的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而我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惟一证据是检测结果,然而检测结论在法律上又不能作为合法的证据,就面临着的败诉和被撤销的风险。如果直接予以销毁,则问题更为严重。因为直接予以销毁目前不仅没有任何法律(包括规章)依据,也违反了法定的处罚程序,市场监管人员面临着《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行政处分的后果。因而对检测不合格商品只能用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经立案后对检测不合格食品送到具有法定检测机构复检,取得检测结论后再行处理。

这里还有一个执法成本问题。如5月份在文成县周村农贸市场检测点检出2个经营户销售的粉丝含有“吊白块”,而送检取得法定检测结论,检测成本至少要3000元。据了解,这种含有“吊白块”的粉丝总共有20公斤左右,按合格产品计算经济价值不到100元。而对违法经营者处罚,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仅仅是没收并予以销毁,处以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这与包括送检费用在内的执法成本相比可以说是违法成本低廉。过高的执法成本不利于打击违法分子,然而低廉的违法成本又容易让不法分子因此而铤而走险,这就折射出到我们国家的相关管理制度设计的合理与否的问题。目前在地方政府没有将检经费用列入财政预算的情况下,巨额的检测费用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背上沉重的包袱。这就迫切需要完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的法律制度,从制度和经费保障两方面予以解决。

(四)初级农产品的监管问题。我们开展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因而监管的对象只能是属于产品的范畴。但流通领域的食品与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是有区别的,《产品质量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这里所说的产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加工、制作;二是用于销售,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农民自己家里种的水果、蔬菜没有经过加工、制作,拿到集市上卖,也不是产品。因此,初级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未经过加工、制作的,不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的范围。对于不属于产品的食品如上面提到的初级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出现了质量问题,依据什么法来调整呢?有人认为应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来调整,对在固定摊点经营的菜贩子固然可以考虑适用。但对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显然不属于上述这两部法律所规范的经营者的范畴,工商机关对此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笔者以为在完善有关法律规定之前,也只能将其移交给卫生部门处理。

三、完善“三位一体”食品监管体系制度之建议

从目前“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运行遇到的问题来看,有必要从立法的层面上予以解决,建议列入国家立法规划,尽快制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法》。由于法律的制定讲究程序,一部法律的出台可能要花费几年的时间,为解决目前的实际困难,建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或省政府发布行政规章或者先制定地方性法规,比如制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办法》,对以下问题予以进一步规范。

(一)确认法律地位。“三位一体”食品监管体系是在有毒、有害食品层出不穷,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是工商行政监管工作的重大创新。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让政府放心、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但从目前相关法律规定来看,“三位一体”食品监管体系是不是一个合法检测体系,其法律地位如何至今尚是一具悬而未决的问题。建议结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确认 “三位一体”食品监管体系的法律地位,并赋予快速检测结论一定的法律效力,比如对价值在1000元以下的商品可以依据快速检测结论作出行政处罚等类似规定,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其实大量的送检事实已经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快速检测与法定检测机构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当然,对经济价值较大的批量食品,可仍按照现行规定处理。

(二)规范监管对象。食品既包括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也包括如水果、蔬菜之类的初级农产品与原料。目前《产品质量法》所规范的食品的范围是有限的,也是不全面的,这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肩负流通领域食品监管的职能是不相称的。建议在立法上明确监管对象包括初级农产品在内的所有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三)赋予监管职权。首先是“三位一体”食品安全检测职权,规定采样的程序和方法,市场监管人员可以向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进入生产经营场所检查,按照规定无偿采样;对拒绝采样检测的经营者,课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其次是明确对快速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可以根据检测结论直接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四)完善处罚程序。《行政处罚法》中的简易程序只适用于作出警告和小数额的罚款

的处罚,对如没收、销毁非法产品之类必须适用一般程序。从法律上讲,哪怕是没收或销毁价值1元钱的不合格食品也必须按照一般处罚程序运行,这势必影响行政执法效率。建议修改《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设置,设立有如《民事诉讼法》中“特别程序”类似的程序,对经济价值不大的含有有毒、有害因素的食品,可以直接按照“特别程序”当场作出没收并销毁的行政处罚,因为食品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有必要实行特殊的管理。

(五)共享检测结果。要确立各地、各部门对检测结果的共享制度,对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有关食品监管部门计算机要实行联网,分享各自的检测结果,不仅能及早快速识别不安全食品的源头,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执法成本,而且还可以对跨地区的进行调查,帮助有关方面采取应急行动,控制甚至阻断有毒、有害食品流通造成社会危害。

第五篇: 结核病

结核病的定义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结核病分为五类

1、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包括原发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2、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包括急性粟粒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是肺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病变可以含有增殖、浸润、干酪以及空洞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4、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5、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

结核病的症状: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

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治疗原则

结核病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结核病。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

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付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付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付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五、全程: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

要想彻底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5] 饮食指导

主要以适应肺结核患者饮食为主。指导病人增加营养,进食富含动物蛋白 的鸡、鱼、瘦肉、蛋、奶、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占进食蛋白量的 50%。合理的饮食既能保证肺结核患者康复的需要,又可避免因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增加 肝脏负担。对因抗结核药物副作用致药物性肝病患者,指导其应避免进食过高热量的食品, 如煎、炸食物、巧克力等,以防肝脏脂肪变性,妨碍肝细胞的修复。进食量少的病人则给予 静脉补充适量白蛋白、肝安、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

上一篇:纪检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结婚典礼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