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防灾自救手册

2022-07-17

第一篇:台风防灾自救手册

洪水防灾自救手册

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在都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 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5、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过河,以防止被山洪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地处河堤缺口、危房等风险地带的人群应尽快撤离现场,迅速转移到高坡地带或高层建筑物的楼顶上。对于家中的财产,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只顾家产而忘记生命安全。为了保存财产,在离开住处时,最好把房门关好,这样待洪水退后,家产尚能物归原主,不会随水漂流掉。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go-vern-ment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会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涝灾害期间容易发生哪些疾病?

洪涝灾害过后,容易发生下列疾病:

1. 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2. 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3. 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

4. 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5. 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 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go-vern-ment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go-vern-ment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

直撞,

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

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水灾自救逃生术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

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二、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三、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四、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五、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福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六、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居民怎样做好灾后防病工作?

一要管好自己的饮食,喝开水、吃熟食;

二要及时清理灾后垃圾;

三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

四要保持环境卫生,严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灾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1. 做好环境清理和消毒工作,科学处理粪便、垃圾和污水,消灭苍蝇、蟑螂和老鼠。

2. 注意饮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水源,做好饮用水的消毒。

3.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品,不生吃或半生吃小海产品;剩饭剩菜要煮透后再吃。

4.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灾后疾病防治

暴雨过后,洪涝受灾地区的防病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做好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保护水源和饮用水的消毒,特别是分散式饮用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鼠害,把各种可能发生的疫情消灭在爆发、流行之前。

■ 保护饮用水源:

1、尽可能减少污染源

(1) 将卫生防护带内有毒有害物质迁移到安全地带。

(2) 迁移水源防护带沿岸粪缸、牲畜圈,清除垃圾堆。

(3) 打捞垃圾、动物尸体及水面的漂浮物。

(4) 增设厕所、固定垃圾堆放点,专人管理、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源。

2、重点保护已有的集中式供水水源

(1)防止洪水淹没深井水,保护地下水源。

(2)保护自来水厂构筑物。

(3)抢修净水设备和管道,清洗消毒受淹的饮水蓄水池和水箱。

(4)根据水质变化,调整净水剂和消毒剂的投加量,保证自来水水质。 ■ 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工作:

对集中式供水,严格按水厂标准消毒。分散式饮水,如对水井、山溪水等混浊水须先用明矾按2两(100毫克)加入

2斤水的比例作用10分钟澄清后,然后消毒处理。

常用消毒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方法:每担水(约100市斤)加漂viper0.50克作用30分钟。

第二种方法:每担水(约100市斤)加漂viper精0.15克作用30分钟。

第三种方法:每担水(约100市斤)加优氯净0.20克作用30分钟。

第四种方法:每担水(约100市斤)加氨胺T0.50克作用30分钟。

■ 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

1、 厕所的卫生管理:灾害时要搭建临时厕所,临时厕所一定要做到: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远离水源至少30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择塑料缸、桶、陶瓷缸来代替粪池;在无条件的情况下,可挖坑,坑的周围或底部可用塑料膜衬里或水泥和砖砌成。厕坑应做到不渗不漏,粪坑满时应及时清除。厕墙、厕顶可用草席、塑料膜、编织袋布或其它材料围档。上堤的禽畜也应建临时栏饲养,栏里的禽畜粪便可随时用土垫圈,粪便做到及时清理,减少蚊蝇孳生。

2 、垃圾粪便的卫生处理:洪灾期间的垃圾、人畜粪便、淤泥和其它废弃物都要及时清理。对垃圾粪便应进行卫生处理,洪灾期间最好采用高温肥法。堆肥场应选择远离水源,地势较高、水

不到的地方。通常是将清除的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堆积,堆好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孳生。堆好的肥堆,通过发酵,堆内温度可达到50~60°。维持5~7天以上。并能达到无害化的卫生要求。

■ 洪灾期间采取的环境卫生应急措施

1 、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的临时厕所,要求做到不能排入水体。对厕所和粪便,应包段、包户有专人负责管理。

2、 尽量利用现有储粪设施来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刷。

3、 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地稍高地点,可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粪池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厘米,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4、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为保护饮用水源,可采有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宣传品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到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

5 、船上的居民粪便,应使用容器收集后送上岸集中处理,禁止倒入水中,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6、 集中治疗的传染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作特殊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应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漂viper:粪便与漂viper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 生石灰: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

7 、不要乱倒垃圾和脏物。临时灾民居住点的垃圾应设在运出方便、利于管理的地方。垃圾应及时收集、清运。有条件时,可采用泥封堆肥法处理或用兼膜覆盖。

8、 对传染性的垃圾、用黑色塑料代收集,进行焚烧或消毒处理。 ■ 杀灭蚊蝇好防病:

要及时杀灭蚊、蝇,预防由蚊、蝇传播的传染病。

1、外环境灭蚊蝇:

(1)用80%敌敌畏稀释2倍,超低容量喷雾,有效剂量20-50毫克/平方米。

(2)用5%氯氰菊酯稀释10倍,超低容量喷雾,有效剂量0.5-1毫克/平方米。

2、内环境灭蚊蝇:

(1)80%敌敌畏,10倍稀释,超低容量喷雾,0.05-0.1克/平方米。

(2)5%高效氯氰菊酯加0.5%胺菊酯混合后稀释10倍,超低容量喷雾,0.05-0.1克/平方米。

(3)3%氯菊酯加0.5%胺菊酯混合后 ,用超低容量喷雾 ,0.05-0.1克/平方米。

■ 灭鼠防病:洪涝期间和临时聚居的属于特殊环境,对各种灭鼠方法的选择顺序,和平时有所不同。

(1) 多用器械灭鼠。除防鼠措施外,多用捕鼠工具,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自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短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

(2) 慎用毒饵,确保人畜安全。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用磷化锌(0.3%-0.5%)、敌鼠钠盐灭鼠。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与死鼠同样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 ■ 预防食物中毒

1、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

2、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

3、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

4、食物生熟要分开。

5、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6、碗筷要先清洁消毒后使用。

■ 保护水源预防伤寒

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水源、食物被污引起流行或暴发流行。

2、 伤寒的表现:持续发热,体温可达到摄氏40度,呈梯形热,有脱水、酸中毒、相对缓脉脉搏(90——100次/分)、玫瑰疹 、脾脏肿大等典型症状,伴耳鸣、听力下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症状。并有白细胞减少。肠出血、肠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

3、 及时送医疗单位隔离治疗。

4、 预防:

(1)主要是对患者及早隔离治疗,体温正常后15日方可解除隔离。

(2)把好“病从口入关”。生熟食物要分开,生熟食具分开使用;生吃瓜果要洗烫;饮开水。

(3)饭前便后 、外出归来、点钞后都要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净手。

(4)管好水源、垃圾、粪便,消灭苍蝇。

(5)接种伤寒菌苗。

■ 洪灾后要防霍乱流行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水、食物受到污染引起流行。

2、 霍乱的临床表现:急剧无痛性腹泻和喷射性呕吐或米泔水样大便,无臭,微有鱼腥味,含大片状粘液,每日数十次,无里急后重。呕吐常在腹泻后出现。腓肠肌压痛明显。病人大量失水,迅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口渴、声音嘶哑、耳鸣、呼吸加快,直至引发循环衰竭、肾衰、电解质平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如抢救不及时或不得当,可在发病后数小时至十数小时内死亡。

3、 霍乱的最主要治疗就是及时补液。一旦患了霍乱,应当立即送医院或灾区医疗队隔离治疗。

4、霍乱病的预防,首先是对病人迅速隔离治疗,最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 (1)食物要煮透煮熟,生熟食物要分开;

(2)不吃生东西,生吃瓜果要洗烫;不喝生水。

(3)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归来及点钞后都要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净手; (4)管好水源、垃圾、粪便,消灭苍蝇。 ■ 灾后慎防甲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1、 甲型急性传染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甲肝)。传播途主要是粪便污染食物引起传播。

2、 甲肝的临床表现:食欲减退、腹胀、厌油、恶心、疲乏、肝肿大、并压痛及肝功能异常。眼巩膜(白眼珠)及皮肤发黄。

3、 治疗 :以护肝、休息、营养为主,给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药物。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和热量为主。本病属于中医肝胆湿热、肝气郁结,可用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等方法治疗。

4、 预防:

(1)立即隔离治疗;

(2)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食熟食,饮开水,洗净手”。

(3)做好“三管一灭”工作,管好水源、垃圾、粪便,消灭苍蝇。

(4)大搞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5) 必要是接种丙种球蛋白和甲肝疫苗。

■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1、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受感染的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

2、钩体病的表现:表现极为复杂,病情轻重有很大差异。临床特点为:骤然发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和触痛等。重型有肺大出血,黄疸、出血等。严重的可因肝坏死、肝、肾功能衰竭和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3、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地隔离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4、预防钩体病的关键是灭鼠,管理好牲畜 ,防止牲畜尿液污染水源。防涝,避免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的河沟或池塘中涉水或洗澡。合理施肥或施洒农药,用草木灰或石灰等改变农田水质,以消灭钩体。另外,注射菌苗,可增强人群免疫力。

附:美国灾后卫生健康忠告

美国FDA发布飓风后的健康忠告 在飓风过后伴随而来停电和洪水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人员健康和安全。

暴风雨过后,人们可以遵照FDA给出的如下建议,以保护自己和家人。 ●在飓风过后出现的停电或洪水期间,FDA认为消费者面对的最大的食品安全挑战将是食物保存冷藏食物于或低于华氏40度(摄氏44度)以及保存冷冻食物于或低于华氏0度(摄氏零下18度)。

●易腐食物,如肉、禽、海产品、牛奶和蛋类等,若冷藏或冷冻不当,即使完全煮熟,在食用后也可能引起疾病。 ●FDA认为如果出现洪水,消费者还须评价所储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性。 以下是消费者在家中可采取的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食物:

停电时的食品安全

尽可能保持冰箱和冰柜门的紧闭,以维持低温。假如冰箱关着,它可在4小时内使食物保持低温。装满的冰柜可保温约48小时(只装一半的冰柜可保温24小时)。假如长时间停电,购买干冰或块冰(dry or block ice)以尽可能的保持冰箱内低温。50磅干冰可使装满货物的18立方英尺大的冰柜保温2天。

●即使食用以安全温度冷藏或冷冻的肉、禽、鱼或蛋,,应确保彻底煮熟,以杀死可能存在的任何食源性细菌。 ●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使用来源安全的水进行清洗。

●至于婴儿,有条件的话,最好食用已配制的无需加水的罐装婴儿配方母乳替代食物(baby formula)。如果当地水源可能遭受污染,那么在稀释或调制浓缩或粉状的配方母乳替代食物时应使用瓶装水。

一旦电力恢复

●电力一旦恢复,你需要评价所储食物的安全性。如果冰柜内有温度计装置,那么在电力恢复时要注意查看其温度。如果冰柜内温度计的读数为华氏40度或者更低,则食物是安全的,并可被再冷冻。如果冰柜内没有温度计,则需检查每一袋包装食物以确定其安全性。切记:不能依靠外观或气味来判断食物是否安全。如果食物仍含有冰晶或温度在华氏40度或更低,则可重新冷冻或煮制食用。

●冷藏食物在停电4小时内应该是安全的,但应尽可能密闭冰箱门。在华氏40度以上存放2小时以上的任何易腐食物(如肉、禽、鱼、蛋或剩菜),应被丢弃。

飓风和洪水期间的食物及饮用水安全

●飓风,特别是伴随着涌潮(tidal surge)或洪水的飓风,可污染公共水源。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引起疾病。受飓风影响的地区的饮用水是不安全的,不能饮用。应该随时收听当地的关于饮用水供应安全性的通知。。 ●如果你没有瓶装水,并且不能肯定自来水是否安全,那么可遵照以下步骤净化自来水:

▲如果有热源,将水煮开并沸腾1-3分钟。

▲假如没有条件烧水,在每加仑水中加入8滴新买的无味的家用漂白液,充分搅拌,静止30分钟后方可饮用。注意:使用漂白液并不能杀灭寄生虫。

▲可到当地药房或体育用品商店购买净化水的片剂(water-purifying tablets)。

●不要食用任何可能接触过洪水的食物。应丢弃任何没有防水包装且可能接触过洪水的食物。未受损的罐装食物如果除去标签彻底清洗罐头,然后用每加仑水中含1/4杯漂白剂的消毒液清洗罐头表面,则可不丢弃。用记号笔重新标识罐头,包括注明保质期。含有螺帽(screw-caps)、易拉盖(snap lids)的食物容器以及自备的罐装食物如果接触到洪水则要丢弃,因为它们不能被消毒。

●清除接触过洪水的木制切割板(wooden cutting boards)、塑料制品、婴儿瓶装奶嘴和橡皮奶〈!-->头(pacifiers)。因为如果它们已经接触被污染的洪水,则没有安全的办法清洗它们。使用肥皂和热水彻底清洗金属平底锅、陶瓷器皿及其它器皿,并将器具置于干净的水中煮沸或者浸在每加仑水含1/4杯漂白剂的消毒液中15分钟。

第二篇:镇中心小学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工作总结

防灾避灾保安全自救互救提技能

——**镇中心小学2017年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号文件精神,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上半年,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按月实施,制定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镇中心小学成立于2012年,同年9月投入使用,是在原**镇东九校撤并的基础上组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7300㎡,绿化面积11083㎡,现有教师63人,设18个教学班,学生827名。学校坐落在**县**镇**街道,拥有较为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学校把“让每朵花都绽放自己的色彩”作为办学理念,在实施今年的“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中,按照“宣传先导,普及教育,打造阵地,演练延伸”的思路,明确职责,分解责任,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校长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落实的活动机制,学校按照文件要求,三月开展校园应急演练;四月开展防范拥挤踩踏事故演练; 五月开展防震避险应急演练;六月开展防溺水救护演练,取得了一定成果,学校也被评为**市平安校园,**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

二、具体做法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自接到上级有关文件和通知后,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切实把此次活动摆上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在启动今年“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时,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领导班子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如:按照每月演练主题进行一次国旗下演讲,出一期黑板报,如在5月份进行的防震演练中,学校制作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宣传栏,在六月份进行的防溺水救护演练中,学校给周边水库安装了安全警示牌,发放了防溺水告家长书,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签名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使防灾减灾教育真正的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3、开展演练,增强意识。

学校在扎实抓好主题教育宣传活动的同时,以“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并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

2 全体组织师生开展“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演练活动。2017年上半年,分别组织开展了校园应急演练、防范拥挤踩踏事故演练、防震避险应急演练和防溺水救护演练,演练过程中,全校师生积极配合,服从命令,安全有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演练活动推动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增强了全体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防范技能。

4、安全排查,及时整改

学校将“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相结合,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状况,并结合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深入查找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的薄弱环节,认真查找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把教室、宿舍、餐厅、实验室、图书室等人群集中场所作为检查的重点,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完善相关应急措施,如在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中,学校更换应急通道指示灯50余个,消防安全演练中,更换灭火器30余个,维修消防管道50米,有效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工作亮点

1、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教育。 在此次教育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在“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融入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教学之中,如将“防震避险”中有关科普知识同《科学》教材相结合,让学生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此外,学校还将每周三第七节课安排为安全教育课,进一步深化防灾减灾意

3 识,提升学生的科技人文精神。

2、打造阵地,搭建“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教育平台。 为了保证“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教育的实施,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今年5月12日,学校和**县地震局开展共建活动,**县“校园地震疏散演练”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在**县地震局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了防震减灾专题讲座,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向学生讲解地震的形成、海啸的形成、防震减灾的方法等知识,活动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长**、住建局(地震局)局长**等领导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学校也被评为**市2017年“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市平安校园。

四、存在问题

1、 师生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教育宣传及演练,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有待提升。

2、 防灾减灾活动欠缺,训练时间不足,对师生的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五、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丰富活动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2、增加防灾减灾活动数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活动,

4 增加防灾减灾技能培训次数,使师生得到切实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总之,我校开展“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实践效果。今后,学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教育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防灾避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第三篇:地震防范及自救措施完全手册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预防对策

我们已经回顾了在地震刚开始时候的情景,也分享了一下心得体会。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地震之前,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去降低地震的危险。

首先,大多数的人都是第一次遇到地震。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下引发的地质灾害,人不自觉会感到恐惧。这种恐惧会让人做出一些傻事,比如遇到地震就直接从窗口跳出去。在地震多发的国家,比如日本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政府和公益组织会组织一些活动,让人们亲自体验一下虚拟的地震,以降低人们的恐惧和紧张感,以便在地震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反应。这种有意思的玩具叫做地震体验车。

简单应急包括的物品

1、用于自救的棉线手套;

2、应急的食物和水,都是罐头装,方便安全地长时间保存;

3,用于照亮的蜡烛,火柴或者应急灯;

4、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雨衣可以有效防止身体热损失,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盛水;

5、用来装所有应急物品的高强度尼龙袋一个。其他可以选配的物品,还包括尼龙绳,高频哨子,防灾头巾,口罩,水壶,药品和收音机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淘宝上买到了。

二、地震自救措施: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三、在学校如何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四、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4、 震后自救。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5、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6、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五、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六、地震时的9条须知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2.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 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七、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

一、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

二、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三、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

四、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第四篇:台风报道手册

一、台风是什么?

台风,教科书上的专业解释: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称为台风。每年从5月至11月,热带气旋持续影响我国东部沿海一线。

将专业概念转化为有效的采访常识可关注一下几个关键点:

1、台风常规态下为逆时针旋转,这可以延伸出一个现象,台风生成的风圈,右上角的部分往往是最大风力。

(备注:由于地球的自转影响,北半球产生的气旋为逆时针方向,而南半球产生的气旋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处于北半球的中国,所见气旋均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上图,台风莫拉克生成的时候,随时间推移,福鼎、台州方向依次风力、雨量最大。

2、明白了上面的概念后,大家就会知道,为什么每次我们报道台风扑到“登陆点”和“台风中心点”的时候总是风平浪静了,因为,台风的右上角风圈风力才是最大,越是中心往往越是风平浪静。

3、台风对中国的影响:从南到北,沿海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都属于台风影响的范围,其中,对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五省最为频繁。台风威力大,破坏性强。

4、普通台风和南海土台风。

普通台风:夏秋季节一般的台风都是在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的,这类台风在未靠近陆地时移动较慢,移动方向相对比较好预测。

南海土台风:南海上生成的台风则完全相反,生成以后移动速度很快,方向难以辨别,且路线诡异。广东、广西以及海南一带的居民称之为土台风。

二、台风的分级

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最大风力分为:热带低压,最大风速<8 级;热带风暴,最大风速8~9 级;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10 ~11 级;台风,最大风速12 ~13级;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叫台风。在实际报道中,记者应关注台风的最新中心风力,洞察风力变化,而不应贸然称呼“某某台风”。

三、台风报道的流程

(一)台风生成未登陆时我们该准备什么?

台风在太平洋生成后,一般需要5-10天,最快也要2到3天才会登陆。这时,台风处于我们通常所说的48小时警戒区之外,这阶段,台风路径飘忽不定,风力也会加大或者变小。

1、设备测试

A 卫星车、海事卫星和所有摄像器材的性能一定要提前测试好。

B 车辆也要进行检测,要选用涉水性能好的越野车。在车上要准备绳索,拖钩,警戒线、安全帽等辅助设备。

C 连线用的手机,一定要准备好耳机和备用电池。现在流行的触屏手机一来费电,二来在手湿的情况下触摸屏操作不灵活。可考虑准备一台传统的按键手机。耳机一定要多准备几个,以防潮湿或进水后失灵。

2、防护装备

 卫星车锅的抗风等级一般为8级,台风为12级,所以在台风中心位置卫星车在空旷的场地上无法使用,应该寻找一个能够两面挡风的建筑物较为合适。一般在沿海有居民区的地方离海面的距离不会太远,卫星车可以选在躲在民房后面。  给话筒防风,要给每个话筒都配上防风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毛毛套”)。最好有备用的防风罩,以供替换下已经湿透的防风罩。此外,也可以准备一些保鲜膜,套在话筒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雨侵袭。  雨鞋和雨衣也是必备的装备。

台风报道中,随身装备也非常重要,鞋子应该2-3双,一双正常情况下使用的户外鞋(防水),一双可在台风中使用的凉鞋或沙滩鞋(全包式带孔的凉鞋,一定要带鞋帮)以及一双上车就能穿的拖鞋。因为夏季台风过后,有时天很快放晴,气温迅速回升。虽然可能很多地方还有积水,但穿雨鞋非常炎热憋脚,不利于开展后续报道。另外,可多准备几套换洗衣服放在车上、站里,台风要连续作战,千万不能生病。可选择速干服,外面穿的雨衣、雨裤一定要颜色鲜艳,最好带反光。  餐巾纸,这是台风必备品。一定要准备一些在车上,最好摄像随身携带。虽然有防雨罩,在风雨中,镜头很容易弄湿。在拍摄和直播的间隙,需要及时擦拭。

 吹风机,可备一个在车上,用于快速吹干潮湿的摄像机等设备和急用的衣物等,防止设备结露。

 多备干粮,水。因为追台风的过程,很难保证吃饭时间,基本都在车里。我们要保持体力。

3、气象信息

台风尚未进入48小时警戒区内,动向和风力多变,这个时候,每半天关注一次气象信息即可。

4、采访准备

A、热络各地线人,保证信息及时通达。调动各个地市台和县级台,以及通讯员的积极性,遍布的线人可以离现场最近,保证不错过每个值得放大的新闻。

B、放大沿海人和转移的故事。防抗台风,并不是简单的渔船归港和人员转移。渔船归港,渔民们有什么抗台的招数?台风到来,渔民又受什么影响?转移人员,有没有波折和故事?这些都可以放大成台风报道的符号化传播。 C、提前布局技术设备,抓住灾难到来的此时此刻。我们的灾害报道有一个通病,就是大多是灾难过后的残砖断瓦、房屋桥梁被损毁,却很少能抓到灾难袭来时的景象,因为台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判的灾难,是否可以提前布好技术摄备,为屏幕和受众多提供印象深刻的图像。

全国各地的边防系统都有沿海全球眼监控系统,在边防的指挥中心就可以看到各地的时时动态,建立联系,让这些监控系统成为监测台风最前沿的有力支撑。部分地区的电视台,如福建台、浙江台,因为常年进行台风报道,在当地防汛指挥部、海洋渔业厅都有专门的线路,将沿海的监控系统信号直接引入演播室。(目前福建台已经与海洋渔业厅达成共识,所有信号福建沿海的几百个全球眼可以直接送达北京总部。)

卫星车的最大承受风力是8级,而台风往往在

11、12级甚至以上,在卫星车“失灵”的状态下,如果能够将全球眼监控系统的画面通过光缆直接传回北京,将大大增加台风到来时的可看性,并可以时时观测沿海各地台风的走势与动态。对我们的直播大大有利。因此,在台风季到来之前,沿海各站应与当地的边防、交警、地方台等提早建立联系,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

D、摸清所在地区实际情况,有哪些容易内涝的地点,提前踩点,早作准备。 一是提前选好直播机位,测试好信号。二是提前联系相关市政部门,了解积水内涝点形成的原因。以及每当台风来临附近居民会受到哪些影响。

E、直播安全要实事求是,如果风力特别大,我们首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掩体,能保证整个直播系统的播出安全,人员安全。如果实在不行,哪怕有再好的现场,从技术角度上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能否直播。

(二)台风临近登陆 我们要怎么干?

台风进入48小时至24小时警戒区,这个时候,受外围风圈的影响,沿海开始风浪潮大作。

1、核心的“防指中心” 必须安排蹲守记者(最好是负责人) 台风进入48小时至24小时警戒区,即使人手紧张,也必须安排一组“自己人”、最好是负责人,蹲守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台风的最新动向、灾情统计以及各地的防抗台风举措。

此路记者责任重大,因为防指是所有地方信息的“第一汇总领地”,发生灾情,这里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比如最关键的登陆点也是在这里决定何时发布的,即使是中央气象台也要等到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给出具体信息后他们才会发布登陆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刚刚过去的“南玛都”台风,我们频道的新闻不仅快于所有的媒体,而且几乎与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信息的原因。)

备注:之所以建议这里安排负责人的原因还有,这里掌握的海量信息需要化为有效的“采访指挥布局”,不是负责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2、前方记者 如何布局?

 出动的时机:大动+小动,“两步走”战略。

此时台风动向还不确定,过早动身,万一风向变化,报道团队不但走冤枉路,而且对于“士气”也会有影响。所以,建议采用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大动”

在台风预计登陆前30小时左右的时候,先移动到可能登陆范围内的交通要冲。这个时候台风路径还可能变化,守住交通要冲一方面可以就地进行防范台风的前期报道,另一方面可以随时移动到其他地方。 第二步,“小动” 在台风预计登陆前

6、7个小时的时候,登陆地点基本就可以确定下来了,这个时候对卫星车所在的位置进行微调,可以比较从容地抵达预计登陆地点。

 前方记者布局两组 报道形成相互呼应。

为什么需要至少两组记者?为了扑准台风登陆点! 台风移动路径飘忽不定,登陆点更是没谱。沿海布局两组报道团队,每组辐射半径200公里左右,两组覆盖沿海一线的直径就可达到800公里,基本能够守住一个省的海防线。另一方面,每组200公里的辐射范围,一旦需要转移阵地,最多只需要3到4个小时,如此布局,扑准台风登陆点基本没问题。

这里大家还要明白一个概念,即使是登陆点,也不是小小的一个区域,他也是一个镇或者一个县,这个区域可不小,只要抵达相对确定区域即可。  接力报道 有张有弛。

两组记者,都做直播吗?还是都做特写呢?

每个省只有一辆卫星车,一般情况下,卫星车可以跟随台风登陆点的采访记者,因为这是台风采访中,最被看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有卫星车的跟随,这路记者将以直播为主;另外一路可以安排海事卫星设备跟随,这样即使台风登陆点不确定,两路记者也可以实现互补。都可以实现直播。

如何权衡直播和特写,在人力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接力进行——“你直我特”——这是因为连续的直播容易让记者疲惫,如果两组记者每半天进行交接,前半天做直播报道,后半天就可以沉下心,挖掘一些新闻细节和特写,这样屏幕呈现效果也更佳。

 前期报道突出防抗台风的地方特色。

很多防范台风报道,虽然在不同的地点报道,但内容都大同小异。其实台风登陆时的情况,各地都差不多。

反而登陆前的防范工作却是各具特色。这时的报道重点应该是各地独特的防台措施。例如,在一个渔排特别集中的地方,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渔排之上;在一个特别有名的景点,就要把目光放在景区里;在台湾轮船集中的码头,协助台轮躲避风雨就是重点。总之,要做出各地方与众不同的特色。选定重点之后,再“小”和“细”来反应“特色”。比如渔排人家防抗台风,可以通过船上的轮胎,防护网等小细节来生动直观地告诉观众,这样漂浮在海面上的小木屋是怎么防范台风带来的大风浪的。  提前选定直播地点。 直播点需考虑这些因素:

第一、安全,特别是卫星车能有一个避风的地方,不然卫星天线的大锅展开后吃着风,容易有危险。一般在沿海有居民区的地方离海面的距离不会太远,卫星车可以选择躲在民房后面。记者也不要站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堤坝、树木、广告牌下出镜;

第二、测试摄像机的微波设备在该地形环境下能否使用。 第

三、现场有一些可以介绍的新闻点,如集中回港避风的渔船,紧闭大门的渔家,转移人员安置点等,如果有救援、抢险或转移的现场那就最好不过了;

第四、能看见海。如果要描述海浪之大,最好有一个参照物可以进行对比。

第五、交通。包括从记者的暂驻地到选定的直播地点需要多少时间,通往直播地点的道路在大风大雨中是否好走等,都需要提前判断。

 在台风报道中,沿路都可见台风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摄像一定要注意做到及时拍摄,记录,可在后面的直播中,由记者回述时切出播放。

 在台风中拍摄空镜或直播时,切记应多人同行,一人负责拍摄,一人负责注意观察周边情况。直播过程中,几个机位附近一定要有人员看守,例如出镜机位边,除了记者和摄像,边上一定要有一到两个人观察周围情况,因为记者和摄像都无法看到自己背后的情况如何。

 如能避免晚上直播尽量避免。如果是晚上做直播,则应提前协调景观灯的照明设施。因为一般台风来临前,当地为了安全考虑一般会考虑关闭电力设施,给夜晚直播带来难度。  可重点记录“受灾群众转移”,台风期间往往在报道中听到这里、那里转移了多少多少受灾群众,而如此规模的受灾群众是怎么转移的?这个过程在屏幕上呈现得不多,可在这一季台风季里尝试完整记录过程,应该能以记录态手法做出很多故事。

(三)台风登陆了 我们有什么可干的?

台风进入24小时警戒区,此时登陆一触即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台风报道的攻坚时刻。

1、蹲守省防指的记者要怎么支持?

台风进入24小时警戒区,北京演播室会开始加大前方记者的直播连线。但此时,前方的报道团队处于一个点,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则是通观全局,看到的是整个面。如果把这个时候的前方记者比喻为 “手脚”,省防指就必须充当一个“智慧”的大脑。台风登陆前后,随时将最新的消息,以手机信息传送给前方报道的记者,可以为前方记者做强大的信息支撑。

台风登录过程中,省气象台都会有气象监测车一路跟随台风动向,前往台风登陆中心,如要在台风登陆点做报道,和气象监测车同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2、台风临近陆地 别被忽悠了!

台风在海上的移动速度在15-30公里左右,但当台风距离陆地只有100公里时,移动的速度会突然加快。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以传统的计算方式,按照距离除以移动速度,实际上,临近陆地,台风登陆的速度往往比你预计的快。(当然也有“幺蛾子”台风,例如南玛都,登录前四小时停止了!一切皆有可能,但大多数为常态。)

3、一组人盯登陆点,另外一组人干什么?

台风的中心眼登陆时,一般是风平浪静,此时,紧盯登陆点的这组报道团队卫星传输设备受风力影响小,可以做直播报道。而另外一组,此时恰巧应该是出于外围风圈,正是风大雨急,可以多记录现场,拍摄一些震撼的画面,同时,也可以挖掘强风骤雨下的人物特写。

4、直播中,关注人,突出细节。 台风报道中,除了报道风大雨大之外,还应该关注人,并且抓住一些“贴近生活”的小细节。例如,2010年“鲇鱼”台风登陆直播中,记者就对居民家窗户缝里塞着的布条,阳台上用绳索固定的路灯等进行了展示。不但体现了风雨,也体现了风雨中人的生活。例如:有的一家三口,小孩骑在父亲的肩膀上,妈妈打伞的细节,有积水中蹬三轮车这样的细节。

5、前后方信息接力。

直播时,前方记者比较容易了解到的是所在地的情况,但是对于整个台风的整体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和更新。此外,前方记者还需要观察现场的细节,进行直播前的各项准备,可谓非常忙碌。这时,就需要驻守在后方防汛指挥部的记者及时提供各种的信息。

比如台风整体的情况、特点、人员转移的情况、损失情况等等,通过电话或短信等形式,在直播的间隙传递给前方记者。由前方记者进行接力,随时将这些信息在直播中告诉广大观众。这种接力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直播的信息量。

6、体验式报道更加生动。

这里的体验式并不是说让记者为了报道而去体验风雨,这样太危险,并不提倡。我们说的体验式,指的是前方记者也是身处风雨中的人,记者的活动和感受其实也是普通人在风雨下的感受、经历。例如,记者在进行地点转移的时候,想给车加油,但是加油站因为台风停止营业了。记者一路跑了好几家加油站找油的过程就是很好的新闻题材,从中展现了台风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台风给加油站带来的破坏,没有油记者(也是个普通人)焦急的心情等。报道记者体验到的“麻烦”,比常规地介绍台风使加油站停业更加生动。将镜头对准自己,这是前方记者可以借鉴的一种报道方式。

在临近登陆时,要时刻紧盯“受转移群众”,如有紧急转移的情况,应抓住其中的故事和细节。

7、风和雨“考验”,卫星直播信号干扰及衰减的规避。 用卫星车做台风的直播时,尽量要找个避风的地方再架设备(卫星所在位置要相对开阔无遮挡物、高压线等),首先要观察风向,看好风向是不是正对天线的地方刮过来,避免卫星天线“兜风”,而带来不必要的晃动,从而影响信号的不稳定。

在直播前,要跟后方强调当前自己的天气情况,雨和风还有云层厚度等环境因素,来加大功率,并比照卫星车内的频谱仪下行载波的峰值高低,和下行接收机接收下行信号的db值,确定卫星信号强度(高功放和编码器的最终功率值),在不影响其它线路的情况下加到最大,但最终还是以北京监控为准。 在选择供电方式时,我们一般选择车载发电,因为外置发电机供电在此时不稳定性因素太多,比如雨水太大、积水很多,都可能导致短路或带电而损坏设备(例如SDI板卡、视分器板卡),但并不代表外置发电机就无用了,而是把外置发电机当做备用,因为在台风登陆前、风眼登陆时天气相对平静可选择使用,选择车载发电时,我们一般会把备用油桶加满,因为在做台风时遇到过加油站停电而无法加油。

8、对于车辆、设备的保护。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积水、滑坡等给报道造成了麻烦。在报道时,要注意保护好车辆和设备。

A、摄像机、话筒一定带上防雨罩,还可以在话筒的防风罩与话筒之间,裹一层保鲜膜,但不要裹得太严、太死,或者把裹好的保鲜膜扎几个洞,以避免影响音频的接收。做完台风后要及时吹干、擦干摄像机各个接头和镜头,话筒接口和防风罩。

B、拍摄风雨时摄像机镜头容易起雾,在气候条件不会对摄像机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将镜头的UC镜取下即可解决(事后要记得装回去),因为好多情况下都是UC镜与镜头之间密封性不好导致起雾。

在转移到其它地方时来不及做处理,摄像机放在车里时,不要让镜头直对车内空调吹冷风,把防雨罩取下来,避免车内外温差过大、湿度过大,导致镜头起雾,可将车窗开个缝或把车内空调调至通风状态,让自然风吹吹摄像机,防止起雾。

C、如果是夜间拍摄,使用手持新闻灯时,最好要有人给新闻灯打伞,防止雨水使高温的新闻灯爆裂,风雨太大时无法使用新闻灯可使用车辆的顶灯或大灯增加照明度。

D、车辆经过涉水路段时,不要冒然通过。应先下车到水中查看深度、或水内是否有障碍物,再判断车辆是否通过,或者看到有其它路过车辆可以正常通过时,来判断是否通过。

在选择通过时,车辆要一辆辆通过,并且要避免其它车辆与自己的车辆相对行驶,因为旁边经过的车辆若车速过快,激起的水波高度可能会超过水面平静时的高度,不慎被空滤吸进到发动机内,导致缸体被打裂。在没有相对行驶的车辆时,卫星车也要在前车的后面通过,要让前车把水淌开这样再缓缓的通过,防止排气管、空滤和发动机进水。通过涉水路段时,一定不能松油门。万一车辆进水熄火,千万不要再次打火。

如有积水很深的情况就不要再前行,考虑在积水的这边靠微波打到积水的另一端来完成直播报道,当微波距离不够或者信号不稳定时,与现场记者沟通后则考虑直传。如卫星车已经进水但要用卫星车直播,可以尽快联系拖车,将卫星车拖到直播地点,然后用发电机给直播设备供电。

9、台风来临时人的安全

在海边直播过程中,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十分注意安全! 在沙滩周边时应注意树木的威胁,树木的倒塌和树木上的果实都是危险的因素,且在沙滩上拍摄时,大风扬起的沙子对人和设备也是极大的麻烦。

在渔船码头周围时,应注意渔船的绳索、码头上堆砌的各种物品。码头内的塔吊是一定不能上的高点,异常危险,越高大的建筑受风面也越大,且在高处风速也越快。空置的集装箱周围、散装的物品周围都要引起注意。

在海边居民区时,应注意广告牌,垃圾桶,电线杆等,大风中,一块小小的铁皮也能致命。

(四)台风登陆后 我们还有什么需要做?

1、登陆后看降雨,往往比之前更可怕

台风登陆时候会带来狂风大雨,但是过程时间较短。而一旦登陆后,云团移动的速度缓慢,这个时候,大云团的水系就会带来连续几天的强降水,或者短时间的超强降水。降雨极有可能在周边地市落地。要根据专家意见做出预判。 比如2006年的台风“桑美”,登陆在福鼎、温州一带,可是台风过境的降雨让福建省会福州一下子死亡200多人,几乎整个城市被淹;2011年的“南玛都”,在登陆点福建泉州市的降雨并不多,但是,外围风圈的莆田市却降下暴雨,2010年的“凡亚比”台风也是如此,在福建登陆,却到广东的阳江和茂名下起大暴雨。

2、报道重点从抗风雨转为防次生灾害。

报道团队这个时候的重点,应从沿海转向山区,从抗风雨转为防次生灾害。特别是地质结构复杂,土质比较疏松,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关注泥石流和山洪等地质灾害。

第五篇:《儿童安全紧急自救手册》小学读后感500字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危险,它们不断地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使我们受到伤害,所以,紧急避险的技巧、安全防范的措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这本《儿童安全紧急自救手册》讲述了紧急危险情况的判断、自我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简单有效的自救措施,告诉了我身边常见的危险环境、标准科学的安全程序和准确规范的保护动作。这本书分四章介绍了安全知识:校园篇、居家篇、户外篇和游戏篇。比如有“保持正确的坐姿”、“危险窗台”、“外面雷雨天”、“校园‘火灾’演习”、“拒绝陌生人”、“马路边不是游乐场”、“危险的爆竹”、“野外郊游要当心”等等。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学到的安全知识。

我向大家推荐的是校园篇中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不交坏朋友》。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小军转校被老师安排和调皮鬼小明同桌,小明偷了小光的铅笔,却嫁祸给小军,小军被老师批评后,小明对小军说:“我本来想找另一个人替我的……”小军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可恶的“朋友”把坏事嫁祸给自己了。

读了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在生活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自然有好有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应该有原则性并有选择地去交朋友,必要的时候要请师长指导,不能因为碍于情面而不加以拒绝。

我建议大家有时间来看看这本《儿童安全紧急自救手册》,它从我们生活环境的个个方面告诉我们小朋友保护自己、远离伤害;让我们远离危险,健康成长;也让我们安全、独立、健康、自信地成长!

上一篇:特岗教师研修总结下一篇: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