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人写“活”

2022-09-10

学生经常写“记人”的作文, 但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人不是不说话, 就是不做事, 或者是没思想、没感情, 总是给人以美中不足的感觉。不说话的人实际就是哑巴, 没有感情的人就是冷血, 什么人不做事?谁又能停止思想?这不是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鲜鲜的人写成了残废, 写成死人了吗?至少可以说, 其所写之人绝不是立于作文之中, 而是卧于作文之上。那么, 怎样才能把人写活呢?要让人物鲜活起来, 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就得让人物在文章里“说话”“做事”“思想”, 即写人物的“说”“做”“想”。

“说”, 就是让人物在作品中说话, 即对其语言进行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性格, 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性格等特点。正如鲁迅所说, 好的语言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

面对杨柳发芽, 农民可能会说:“杨柳发芽了, 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在树下乘凉了。”生物学家可能会说:“杨柳发芽了, 这是气温升高的结果。”诗人面对杨柳发芽可能会吟出“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之类的诗句来。小孩可能会说:“杨柳发芽了, 爸爸为什么还不回家”。盲人可能会说:“春天来了, 听说杨柳发芽了, 可是我看不见。”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会说不同的话。写出他们的语言, 能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即便偷了别人东西, 也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麽?”接着便是难懂的话, 什么“君子固穷”, 什么“者乎”之类,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这满口“之乎者也”, 是孔乙己性格中的一个特征, 文中多次对其语言进行描写, 把一个深受封建教育毒害、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迂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活灵活现地将其性格展现在读者眼前, 让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过目难忘。

“做”, 就是让人物在作品中做事, 即对人物举止、行为、动作进行描写。“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 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 (黑格尔《美学》) 。人物离不开行动, 行动描写是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神态特征等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手段之一。成功的行动描写

鲁迅小说《药》里有这样一段“老拴还踌躇着,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 一把扯下纸罩, 裹了馒头, 塞与老拴, 一手抓过洋钱, 捏一捏, 转身去了。” (华老拴与康大叔换人血馒头的过程) 作品通过“抢、扯、裹、塞、抓、捏、转”对康大叔换人血馒头的过程的一系列的动作进行描写, 具体、生动、形象地活画出一个贪婪、蛮横、凶残的刽子手的形象。

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样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了下来。”“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 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 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写出了爸爸给我买橘子的行动的艰辛, 表现了深深的父爱。也正是看到爸爸买橘子的行动的艰辛, 感到这深深的父爱, 才令“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在读者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让读者欲忘难却。其形象是通过人物做事, 即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想”, 就是写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活动, 即对人物心理进行描绘和刻画。一个人的内心活动, 往往会在他的行动和说话中表现出来, 但有时候, 内心矛盾斗争很激烈, 当时却还没行动, 也没说话, 就得直接写他的内心活动。

沈从文的《边城》中有这样的心理描写:“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 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 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 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 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 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 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此时的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朦胧的爱情已注入她的情怀, 他希望被人爱, 也希望爱一个, 有所思而不知所以, 有所待而无由得之, 表现出一种情无所依的心态。她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 想要坐船下桃源县出洞庭湖, 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求不平凡的生活。爷爷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要想生活有变化, 最大胆的想法就是离开爷爷, 希望生命中发生点什么来打破眼前孤寂心灵的怀春思绪。

曹雪芹的《红楼梦〈诉肺腑〉》中, 当黛玉在背后听到宝玉说她从来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时, 紧接着对林黛玉的心理有如下一段细微的描写:“黛玉听了这话, 不觉又惊有喜, 又悲又叹。所喜者, 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 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 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 其亲热厚密, 竟不避嫌疑。所叹者, 你既为我之知己, 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 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 亦该你我有之, 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 父母早逝, 虽有铭心刻骨之言, 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 病已渐成, 医者更云气弱血亏, 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 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 奈我薄命何!”黛玉前思后想, 无微不至!通过一喜一叹、一悲一忧的具体描绘把人物内心深处的种种复杂情感充分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让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 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少女形象。黛玉热恋宝玉, 听到宝玉称扬自己自然欣喜万分, 反对“仕途经济”也是他们的共同思想。但是, 在贾府爱情又是排她的, “金玉”之论一直是她心头的隐忧, 她担心宝钗夺去宝玉, 所以生出悲叹。黛玉在贾府又是一个特殊身份的人, 母亲早逝, 寄人篱下, 体弱多病, 爱宝玉又怕不能终生相守。一个细腻、自尊、病态又有些嫉妒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说”, 能绘其声, 让人如闻其声;“做”, 能绘其状, 令人如见其人;“想”, 能绘其思, 使人洞悉内心。总之, 要想把人写活, 就要让人物在文章里说话、做事、思想。写人物的“说”“做”“想”, 就能使人物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文章里的人物有“说”、有“做”、有“思想”、有“感情”, 他就是一个——“活”人。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会江学校)

上一篇:“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外延伸的APP模式研究下一篇:永宁-泸沽湖地区摩梭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