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2023-01-23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宁波银行)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根 据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现就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制定相 关工作方案如下: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一、 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4 月 10 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

格的

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 年 7 月 19 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

牌上市(股票代码:002142 ;公司简称:宁波银行),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公司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组成

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良好的经营机制。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董事会下设六个专门委员会,并实质性地参与公司战略和业务决策,由此提高了公司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价值取向明确,以客户为中心,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公司组织架构图如下:

公司于 2011 年 2 月成立了宁波银行内部控制委员会,统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的有关工作。委员会主任由俞凤英行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风险条线的洪立峰副行长担任,成员由合规部史瑞祥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林文杰总经理、财务会计部孙洪波总经理和审计部卢军儿总经理组成,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合规部。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由总行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并将根2

据工作需要,列支相关费用。

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

1、制定各项内控规范的培训计划,并予以实施。

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4 月

责任人:史瑞祥

2、确定内控实施范围:包括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经营范围内所涉及的各项重要业务流程,梳理风险,编制风险清单。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4 月

责任人:史瑞祥

3、将公司现有的内控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等与风险清单进

行对比,查找内控缺陷;并制定内控缺陷整改方案,落实内控缺陷整改工作。

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6 月

责任人:史瑞祥

4、内控执行效果检查;并制定二次内控整改方案,落实内控整改工作。

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7 月-11 月

责任人:林文杰

5、按照要求披露内控实施工作情况。

计划完成时间:2012 年 4 月

责任人:史瑞祥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

1、编制内控自我评价工作计划,确定纳入自我评价范围的分支行和业务流程,确定评价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和人员分工。

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3 月

责任人:卢军儿

2、确定内控缺陷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3 月

责任人:卢军儿

3、组织实施内控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控评价工作底稿。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10-12 月

责任人:卢军儿

4、对发现的内控缺陷进行评价,编制内控缺陷评价汇总表,同时提出整改建议,编制整改任务单。

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12 月

责任人:卢军儿

5、根据内控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计划完成时间:2011 年 12 月

责任人:卢军儿

6、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计划完成时间:2012 年 4 月

责任人:卢军儿

四、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

1、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4

2、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计划完成时间:2012 年 4 月

责任人:孙洪波

第二篇:XXXXXX中学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文件精神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业务。

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设置相互监督机制

1、建立学校开支预决算制度。

每年初由财务室、总务处做好学校的总的预算。交由学校班子会研究,决定学校各项开支的具体金额,最后得出最终的年初预算报告。再由学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收支情况。

每年末进行学校开支决算制度,旨在总结每年收支情况,使用情况,总结工作得失,作为下年预决算工作的指导。

2、建立学校财务审批制度。

学校各项开支,均由处室提出方案,做好预算。然后提交给分管领导,再由分管领导提交学校班子会讨论决定是否执行。最后由学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3、建立学校采购制度

成立学校采购小组,应由六人以上组成。需采购的物资,由学校各处室做出具体方案交由分管领导审核,再由分管领导提交班子会研究,决定是否采购。最后,由分管领导具体

负责到教育局相关部门报批,批准后交采购小组具体执行。

4、建立后勤服务中心完善的采购、仓储、加工、备餐、售卖制度及后勤员工的准入制度、管理制度。

后勤服务中心的管理由校长负总责,由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管理。制定食堂、小卖部的财经制度,对后勤工作的财务支出做出明确规定。建立后勤工作制度,对食品、物品采购进行合同控制。对采购的食品、物品严格进行质量检查。对食品、物品的加工、售卖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5、建立学校工程管理及学校校舍、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制度。 学校的工程管理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具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程管理小组,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安全合格。

学校校舍的维护维修及设备维护工作:建立合同管控制度。严格执行工程审批制度,杜绝少批多建或多批少建。

6、建立完善的民生资金管理制度。

民生资金包括营养餐、寄宿生生活补助。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及时办理。建立督察制度,资金到位后及时打入学生饭卡。让学生及时享受国家惠顾政策。

7、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学校内控机制的监督。 (1)成立督查组组长:XXX 成员:各班班长

(2)成立学生会,负责学校收费监督,公布监督电话(XXXX-XXXXXXX)。

三、展开部门协调、做好工作过程的监督工作

1、学校基础建设及校舍维护维修工作:

由总务处提出方案,再由分管副校长提交学校一级班子会研究,得出最终方案。最后由所有班子签名后,按照程序及规定超过5000元的上报教育局,得到批复后由总务处具体负责实施;不超过5000元的由总务处具体开始实施。工程结束后,由总务处做出付款清单,分管副校长负责提交一级班子会研究讨论,最后签名之后,分管副校长将相关材料交由学校财务室具体做付款工作。从而整个过程得到全程监管,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采购工作:

首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采购小组,具体负责采购工作。 各处室需要采购的物品:由处室提出方案,由分管副校长提交班子会研究,决定是否采购。再由采购小组根据政策具体实施采购事宜。采购之后由采购小组具体验收合格后交由处室使用,资产由学校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具体按照规定管理。

采购时,如果是政府采购项目,严格报送教育局采购办。如果是自行采购项目,由采购小组按照询价规定具体操作。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食堂、小卖部的采购工作:由采购小组具体进行询价,然后与供货商签订供需合同,让供货商送货上门。货物到后,由学校派专人负责验货,合格后在场人员都必须签字认可。最后由学校食堂、小卖部具体负责人员入库具体管理。

3、经费管理工作:

首先,学校除财务室之外的任何部门不得收取任何资金。财务室只能收取学生教辅费;可以收取学生“一卡通”入卡资金,不收取第一次卡成本费,补卡时可收取卡成本费;可以收取其他单位或个人对学校的各类捐款。做到应收尽收。从而达到控制其他部门、班级等乱收费的问题。

经费支出工作上,做到专款专用,由财务室具体监管。做到对学校的每一分钱的开支都能有效监管。

四、工作安排

1、2016年9月1日召开XXXX中学内部控制工作启动会。全面启动洞口县第二中学内控工作。

(1)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2)安排部署具体工作,明确各处室的工作权限及职责。 (3)学习工作流程,杜绝出现越权及工作不到位情况。 (4)成立内部控制工作督查小组,负责督查相关工作的执行,对工作中的不足作出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督促。

2、2016年9月13日,召开全校教师会议,报告内部工作的执行、运行情况。

3、2016年10月13日,召开二级班子正职以上班子会,对内部控制工作作报告,对工作的不足作出检讨及批评,对下月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4、2016年11月10日,对内部控制工作作报告,对工作的不足作出检讨及批评,对下月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安排督察组对2016年度工作作出全面督查。

5、2016年12月15日,安排领导小组对内部控制工作作出年度报告,安排2017年度工作。督察组对本年度内部控制工作作出督察报告。

6、2017年1月5日,总结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

7、2017年3月9日,对本年度的预算、采购、维修、基建工程等工作作出安排。

8、2017年4月6日,报告本月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情况。督察组通报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

9、2017年5月4日,作出本月工作执行情况。

10、2017年6月8日,对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作自查,部署督察组半年督查工作。

11、2017年7月6日,领导小组对半年工作作自查报告,督察组对半年工作作出督查报告。

五、宣传报道及相关信息报送

1、宣传报道工作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具体负责对该项工作的具体报道。

2、向上级部门的信息报送由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第三篇:XX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公司拟定了《XX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公司内控领导小组负责决策、指挥,公司内控工作小组协调各相关单位及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一、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概要 公司法定名称:XX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2、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范围

3、公司组织架构 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性文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独立运作,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四个专业委员会,为董事会提供专业决策支持。 公司经营层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执行董事会决议,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对董事会负责。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且均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确保公司决策、执行、监督检查程序的顺畅运行,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

按照XX等相关部门的要求,公司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陷;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3、避免或降低风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贯彻执行。

三、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

1、内部控制实施范围及内容 内部控制实施范围包括:股份公司及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 内部控制实施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合规诊断与现状检查;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业务流程梳理及内部控制优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建设;制定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方案;落实缺陷整改工作;检查整改效果。

2、内部控制建设总体思路 本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整体设计、先行试点、全面推进”,为保证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并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计划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体设计 全面分析公司及各子公司管理现状,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对整体现有的业务流程、制度以及控制活动进行诊断,针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内部控制手册总体架构,明确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先行试点 根据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选择一家全资子公司作为试点,对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查找与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完善。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 根据内部控制试点工作成果和经验,在公司及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进行全面推进。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

公司旨在建立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功能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建设及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从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体系,查找内部控制缺陷,促进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开展,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满足信息披露要求。 公司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明确评价范围、工作任务、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公司审计法务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披露工作。

1、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汇总表,提出整改建议 根据评价资料进行汇总,确认内部控制缺陷后提出整改建议并编制整改任务单,要求各子公司在确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并于次年组织复核整改情况,结合评价结果对责任人进行考核,作为晋升或降职决定的重要参考条件。

2、编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公司将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结合内部控制评价

工作底稿和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等资料,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3、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按照规定向社会及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满足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治理水平、管理规范化程度和抵御各类风险能力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做出相关决策。

五、组织与保障

1、领导小组 为确保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顺利推进,公司成立以董事长为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为小组成员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项目的开展,进行项目的决策和指挥。

2、工作小组 以公司审计法务部为牵头部门,各职能部门及控股子公司指定专人成立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推进、实施,开展内控缺陷的建设、评估工作,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效负责。

3、时间计划安排

(1)2012年4月30日前,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前期沟通,确定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及分工,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确定纳入自我评价范围的各业务流程,确定聘请的中介机构及费用。

(2)2012年6月30日前,中介机构对工作小组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包括定性标准及定量标准,将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根据现有内控制度,完成对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现有内控设计有效性的初步评估。

(3)2012年8月31日前,进行包括访谈、复核、抽查等内控测试,编制自我评价工作底稿或内控测试表;完成对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现有内控执行情况有效性的初步评估。

(4)2012年9月30日前, 对内部控制缺陷形成报告机制,对发现的重大缺陷及时报告董事会及管理层,完成对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现有内控设计有效性及内控执行有效性情况的初步评价,提出缺陷整改意见。

(5)2012年11月30日前, 根据被审计单位整改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整改意见,同时跟进缺陷整改情况。

(6)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公司内控建设评价报告,按照要求与公司2012年报告同时披露。

4、费用预算 聘请中介机构的咨询、服务费用列入审计法务部部门预算,内控建设实施过程中涉及各部门的相关费用列入各部门费用预算。

XX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2 年X月X 日

第四篇: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为了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二.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三.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

四.单位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

五.单位应加强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六.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七.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八.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九.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十. 单位应当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实施。

第五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时间:2014-03-17

来源:

来源:中国证监会 公告日期:2008-07-10

作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

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上一篇:名侦探柯南打屁屁作文下一篇:民政局党建的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