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死亡赔偿金的城乡差别问题研究

2022-10-20

一、引言

生命健康权是自然人最重要的权利, 是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加强, 公民逐渐倾向采用法律手段解决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地位日益提高。《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一直是争议较多的一个议题。《侵权责任法》) 第十七条一定程度上修改了该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 有助于纠纷的较快解决。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 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也出现了诸多困惑, 二审改判现象异常增多。笔者以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之死亡赔偿金的城乡差别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 为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看法。

二、问题的提出

2005年12月15日的一场车祸, 让年仅14岁的重庆市江北区某中学女生何源 (化名) 和另外两个同伴离开了人世。然而, 城镇户口的何源的两名女同学家人得到20万元赔偿, 而户口在江北农村的何源家人仅得到9万元的赔偿。1由此引发了法学界关于“同命不同价”与“同命同价”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最终《侵权责任法》17条出台, 法学界对此褒贬各异。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解读, 未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导致司法实践中解读有别且判决各异。

就全国情况看, 《侵权责任法》17条的出台后, 除了少数“同命同价”的判决, “同命不同价”仍然是司法判决的主流, 致使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不统一, 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 司法实践具有复杂性, 目前已经不止存在“同命同价”的问题了。目前四川省某地区已经出现同一侵权事故中, 两名被侵权人受伤致残, 由于二者分别属于城乡户籍如何赔偿的事件。一审判决分别赔偿, 二审判决按城市标准统一赔偿。“同命同价“还是“同残同价”与否的争论, 争议的焦点就是死亡赔偿金的城乡户籍问题。笔者将在本文着重分析取消死亡赔偿金的依据, 希望能抛砖引玉, 请各位学者不吝赐教。

三、死亡赔偿金城乡差别赔偿相关法律文件评析

(一)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之评析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出台, 使被侵权人的死亡赔偿金大大增加, 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制定统一的标准能够有效维护法制的统一。2005年发生的重庆三名同学因城乡户籍之分而获得差别赔偿的事件, 成为“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之战的导火索, 法学界对该解释的争议此起彼伏, 进而影响了《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制定。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之评析

出台《侵权责任法》17条最大的出发点是便于解决纠纷, 我国借鉴其他国家采用“概括的一揽子赔偿方式”出台《侵权责任法》十七条发挥了一定的进步作用。该做法将被侵权人所有的经济、精神损害作为总损害, 立法上称为“死亡赔偿金”, 而不再区分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 赋予被侵权人同一的赔偿请求权, 有效防止当事人相互攀比而引起情绪的不满, 由此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效果。但该做法只限于特定类型化的侵权案件, 且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并未实际意义上解决“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的争议, 也并未真正触及死亡赔偿金的城乡标准问题。

四、取消死亡赔偿金的城乡差别的立法趋势

(一) 立法变化

1. 法律变化

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确立城乡异赔的定型化赔偿标准到《侵权责任法》十七条确立的城乡同一赔偿标准这一变化, 这是对城乡不同户籍确定不同赔偿标准规则进行的修改和补充。这体现了立法者完善人身损害民事赔偿制度的决心和改变死亡赔偿金“同命不同价”的态度, 这种姿态迎合了取消死亡赔偿金城乡差别的社会主流观点。同时, 伴随“同命同价”巨大争议, 各地纷纷出台相应地方性法律文件倡导尊重生命权, 让农村户籍人口获得同等城镇户籍人口的赔偿, 力求改变人身损害赔偿的身份歧视和利益失衡现象。

2. 相关地方性文件

自2004年1月1日起, 贵州省按照该省公安厅《关于交通事故赔偿执行“一个标准”的通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04年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2004年12月底,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公安厅在《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条;2005年9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条;2006年6月,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辖区各法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涉及农民工权益案件审理工作, 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十五条;2006年10月,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26条和27条……各地关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农村户籍人口按城镇标准计算的规定, 充分说明了取消死亡赔偿金的城乡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五、取消城乡差别的立法必要性

(一) 保障人身权益

生命权具有不可克减性和平等性, 生命权的救济方式具有特殊性, 只能通过对受害人事后赔偿的方法来为受害人提供救济。有学者认为人身价值不应商品化, 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生命。但现实的赔偿于受害者更有利, 彻底的赔偿更能减轻受害人的伤痛。因此, 其他社会主体不得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 一旦生命权受到侵害, 死亡赔偿金应体现对自然人人身利益的尊重, 体现国家对生命权的严格保护,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而不应存在城乡的差别赔偿。

如果按照区分城乡居民的标准分别确定死亡赔偿金违背了生命权的平等性, 也是对人身利益的轻视和生命权的蔑视。甚者, 由于农村居民获得低额赔偿, 这种赔偿标准可能诱发道德风险, 不利于保护生命权。

(二) 保证平等权利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 笔者赞同人身损害存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差别, 但是立法者确定死亡赔偿金以城乡户籍作为简单的区分标准, 显然是法律上的区别对待, 使处于弱势的农村户籍受害人遭受身心的再次创伤。

死亡赔偿金以城乡户籍分别确定的赔偿标准将公民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等级, 是对公民个人身份平等权的侵犯。当一个人的生命权受到侵犯, 受害人因为是农村户籍只能获得低于城市户籍受害人的赔偿, 这不是明显区分了地位高低, 生命贵贱吗?这种赔偿标准侵犯了受害人的人格尊严, 是对公民个人地位平等权的侵犯。

(三) 追求公平价值

公平原则在立法方面要求立法者在民事立法过程中应考虑并维持民事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均衡;在司法方面就体现为法官正确运用自有裁量权保持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均衡。以城乡确定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未能做到当事人各方利益的均衡是立法的遗憾。公平包括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两方面, 形式公平指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实质公平是当事人实际享有公平的利益。《人身赔偿司法解释》29条的规定以城乡户籍确定赔偿数额侵犯了当事人的平等权, 立法者连形式公平都无法做到, 又如何做到实质公平呢?有学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的赔偿实行填平原则, 以城乡定赔偿足够受害人获得赔偿且保证其因此获益。”笔者认为该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其一, 一个人生命都已经丧失了, 于受害人而言, 还有获益的这种说法吗?这种说法既是对生命的蔑视, 也是对亲情的亵渎。其二, 随着交通的便捷,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更不存在获益的说法。

六、取消城乡差别的司法实践性

(一) 就高不就低标准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谈纪要》[鲁高法 (2005) 201号]第三部分第五条规定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从保护受害者利益出发, 在两种标准存在交叉的情形下, 可以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对于农村人口在城镇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 可以按照城镇人口标准计算赔偿数额, 对于实行城乡户口统一登记管理的地方, 计算标准也可以统一适用城镇人口统计标准。该法律文件为“就高不就低”原则的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对实现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统一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 城乡一体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流动加快, 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生活。按户籍地, 他们是农村居民;按居住地, 他们是城镇居民, 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收入可能高出城镇居民收入。同时,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消费支出与城镇的消费支出差距甚小。以城乡户籍确定赔偿将法律简单化, 不利于保护农村居民的人身权利。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户籍制度改革, 侧面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的差别将会逐步缩小, 以城乡户籍确定死亡赔偿金就没有存在的依据。

七、死亡赔偿金的应然取向

(一) 统一城乡标准

人身损害包含致残和致死两种情况。于致残而言, 残疾损害赔偿类别繁多而相对复杂;于致死来说, 赔偿项目相对简单, 主要集中于死亡赔偿金。任何赔偿无外乎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 残疾赔偿更多的目的是积极恢复受害人的劳动能力, 而致死的情况下, 受害人已经失去了生命, 赔偿不仅应保证被抚养人的生活水平, 还应抚慰被抚养人的精神创伤, 更多应体现对生命价值的中肯, 基于每个受害人的生命价值都是一样的, 每个人对遭遇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差异, 但死亡带给个人的精神痛苦却是一样的, 何来城乡差别呢?建议未来立法取消死亡赔偿金的城乡差别, 死亡赔偿金应该以上一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基数, 实现死亡赔偿金城乡标准的统一。

(二) 相对统一与绝对统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权威解说, 对死亡赔偿金采“继承丧失说”。说明死亡赔偿金包括两部分, 一是保证被抚养人生活所需的赔偿, 二是继承人丧失的赔偿。而我国幅员辽阔, 东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生活水平有显著差异, 消除差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 死亡赔偿金统一标准是不可一蹴而就的, 笔者建议先取消死亡赔偿金城乡差别, 以上一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基数, 从而实现死亡赔偿金在全省范围内的相对统一。

摘要:人身损害赔偿作为侵权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了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对立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直接影响了人身损害赔偿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鉴于此, 笔者以死亡赔偿金的城乡差别作为研究的主题, 对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深入分析, 得出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一点看法, 着重研究取消城乡差别的依据。

关键词: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城乡差别

参考文献

[1]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关联解释[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49.

[2] 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解释与立法背景[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0:77.

上一篇:浅谈如何创新纪检监察工作下一篇:媒介融合时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