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

2022-08-03

第一篇: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一部分(1—7题,25分)

1.下面加着重号的字的读音、四字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宽恕.shù牟.moú取鹤利鸡群莫衷一是

B. 睥睨.ní鲲.kūn鹏藏污纳垢左右逢源

C. 门楣.méi颔.hàn首花团锦簇随机应变

D. 招徕.laí媲.pì美盛气凌人一视同仁

2.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水,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他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

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后,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B.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购物袋。

C.在地震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美好新家园。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3分) ①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

②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

③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紧靠崖壁下。

④那天秋雨连绵,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上下车步行。

⑤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

恰当的顺序是:

5.请从《名人传》、《海底两万里》中任选一部,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仿写句子。(2分)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叙说保尔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的成长传奇;我来到,仿佛听到;我来到老北京,仿佛听到老舍在讲述祥子由人变成鬼的悲惨遭遇。

6.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8分)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面对国家民族利益,我们应该具有文天祥“”的生死观,应该具有龚自珍“”的奉献观。

⑥由对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我们联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

7.综合性学习与口语表达(6分)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①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例:元宵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2分)

②我国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我们当地过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2分)

③部分国人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尤其是班上一些同学热衷于过外国节日,为“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你用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样说服他们过传统节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8-25题,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9.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选择该项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选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其境过清不以千里称也 ..B.乃记之而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细而或长烟一空 ..D.而或不达于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反反:.(2) 理明矣理:.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

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无 以 广 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

特点? (4分)

【甲】

【乙】

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①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据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②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④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⑤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⑥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6.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答:

17.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2分)

答:

18.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 第③段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20.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

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3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把笑脸带回家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了就哭了,我跑过来问怎么了,母亲哭着说,你爸爸下岗了。父亲傻乎乎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他下岗,无能!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笑嘻嘻的。母亲问他怎么样。他笑着说,差不多了。母亲说,天天都说差不多了,

行就行,不行就重找。父亲道,人家要研究研究嘛。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研究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见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于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母亲叹道,你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

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我们小区里回荡着他的身影,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看见不理他。

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捡到老式手表,手表的链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悉。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走过却没有看见我,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寻找。晚上父亲笑嘻嘻地进门,母亲问,中午为什么不回家吃饭啊?父亲说,有一批货等着我送:我看了父亲一眼,对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同情。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惟一礼物。

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见过父亲哭过。看见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里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的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了,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母亲问伤着哪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母亲说,别装了!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心好,要尊敬你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的可敬。

我和爸爸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不开口,父亲倒不在乎我理不理他,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时那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家的孩子是打”的”或者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当时我真的想让我的同学看到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把我送上火车,放好行李.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大声喊道:爸爸!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选自《散文选刊》2004年第五期)

21.这篇文章叙写了父亲许多感人的故事,请选择你最难忘的三件事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3分)

答:①②③22.文章以“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请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2分)

【】——不理不睬——【】——感动骄傲

2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运用的妙处。(任选一句作答)(2分)

①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 .........

②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惟一礼物。 ..

我选()句24.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找出一处并说说其作用。(3分)

答:

25.感动无处不在。文中父亲深深感动着我们,假如父亲当选为感动围场的新闻人物,请

你为父亲设计一段颁奖词。(3分)

父亲:经常把笑脸带回家

颁奖词:【链接】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颁奖词: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农人做这等事是伟人,这等农妇让九州动容。

第三部分

(26题,50分)

26.作文(50分)

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梦想是成功的试金石,梦想是生活的必需品,梦想是一种信念,梦想是一种自我生命的延伸。有了梦想,就有了为圆梦百折不挠的追求;有了梦想,就有了为圆梦奋斗百倍的坚强;有了梦想,就有了为圆梦耐得住寂寞的美丽。带着梦想上路吧,或许,你能创造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

请以“梦圆时刻”或“我有一个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选;②文体自定;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

袭;

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胡群艳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较好。考卷从整体上体现了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能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拼音、书写、成语的运用、修辞的使用、病句辨析、语段排序、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古诗阅读难度适中,认真分析得分不难;文言文阅读以课外文章周敦颐的事迹来命题,题的难度适度,对今后的教学很有指导性;古诗文积累考的基本是名句或不难背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

采用两篇都是课外阅读的形式。一篇是散文阅读《老家的梦花树》,考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课文主题,散文的写作方法等的把握。另一篇考的是议论文《拒绝浅阅读》,题目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议论文是九年级重点解析的内容。

(四) 作文:命题作文。写生活中让自己很感动的事。命题范围宽泛,学生不会偏题,而且便于写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会写得有真情实感。

二、具体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主要考查了汉字的拼音、书写、、成语的运用、修辞的使用、病句辨析、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的知识、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较为理想,病句辨析失分较多,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因为选的是课内文章,此题失分较多。仅有少数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比较扎实。 第10和11题失分的学生多些。

(三)现代文阅读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议论文答题抓不住要点,失分很多,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四)作文

对于这个作文话题,学生都不会偏题,而且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但也有许多令老师们欣慰的地方,如:有的作文题目就特别新颖,开头富有诗意,引经据典,又准确而巧妙入题,中间叙事详略得当,善用铺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的还运用了小标题、题记、后记等表现形式,较期中考试时确实有很大进步。

三、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与阅读教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一些常见的语病都要讲清楚,严格训练,这不仅对“语文知识与运用”的答题有益,对学生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机械的记忆。出题的老师也要注意多考察学生的理解性诗文默写。再提一点建议,本册课本附录中汉语知识——虚词,也应适当考查一下,比如一选择题的方式。否则有些老师就不教汉语知识,影响到与高中教材的衔接,这可是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损失呀。

2、古文阅读

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训练,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我想,课外文言文,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

3、现代文阅读

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要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还要结合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写作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学会恰到好处地对比、烘托、铺垫等。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的指导。

4、作文

平时加强训练,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间的温情。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语文老师要义无返顾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担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阅读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文化底蕴厚了,作文时才能行云流水,厚积薄发。

2017年6月30日

第三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是失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尽管平时我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十分要,过关十分的严格,然而,毕竟我们所学文言文只有课本上的四篇,一学期只学习了四篇文言文,而且有的文言文还非常的短小,即使同学们掌握得再好,其得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虽然我们也竭力向同学们推荐并鼓励他们多读多背课外文言文,然而,时间紧,材料缺乏,严重限制了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同学们的知识能力增长缓慢。这个失败,当成为我们以后教学的教训。

语文综合实践题和作文也是我们的软肋,是同学们失分很多的题目。语文实践题的失分,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说明我平时没有研究新课改的考试题型,以致学生缺乏指导,在答题上不少人出现了失误,最多的同学8分就扣掉了6分,可谓惨痛的教训。至于作文,我认为在教学上无愧于两个班的学生,但在得分上我显得很无奈,有的学生基础虽然不很好,这次作文却写得不错,得到35分以上,而个别平时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却没有发挥出好的水平,因此影响了总分,像3班的沈卉、、4班的严嘉俊都是这种情况。

三、改进的措施。

1.调整教学思路,变读背抄写型课堂教学模式为练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我知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必须强化读背抄写,而要迅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应试素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现实情况非常严峻,我必须立即调整思路,把学生的应试能力放在第一位。

2.强加语文综合实践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把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够一点点地提高。

4.继续强化课外辅导,特别是优等生的作文和书法的辅导,不能在以后的考试中再次留下严思雨和汤晓梅的遗憾。

5.课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6.作文指导课立足于学生作文的实际,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追求数量,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指导中使学生受到最大的收益。

7.自读课本、课本外必读书目等的阅读作业及检查也长期坚持进行,以保证课内学习的效果在课外得到巩固、运用和提高。

8.不把复习作为独立的环节单独进行,把“学而时习之”的规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平时的检测也力求做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与了解,在命题上力求具有前瞻性。检测过后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上册内容完后附答案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按要求默写填空。(10分)

A、日暮乡关何处是? 。 B、浮云游子意, 。 C、 ,一览众山小。 D、 ,映日荷花别样红。 E、《游山西村》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名句是: ,

F、《使至塞上》以传神笔墨刻画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诗句是: ,

G、《归园田居》中最能表现诗人田园生活情形的诗句是: ,

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3.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4.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6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①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前一条: 后一条: ②从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启示: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春望(8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国破山河在 国破: ②感时花溅泪 时:

7.“望”的内容是 。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 。(2分) 8.这首诗的主题是 。(2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末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两个词的意思(2分)

(1)念( ) (2)但( ) 10.翻译句子(2分)

怀民亦末寝,相与步于中庭。

1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2.本文写作之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三)苏州园林(15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14.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D、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15.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2分)

16.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2分)

18.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2分)

19.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

20.这两个文段采取 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 关系。(2分)

(四)寄贺年卡的人(17分)

①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②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③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④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⑤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

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⑦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B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⑧“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⑨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C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⑩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21.第①自然段中,“他没有快乐”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2分)

23.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2分)

24.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5.画线句子B中“悄悄融化”指的是什么?(2分)

26.第⑦自然段中“他的心尚未死”体现在哪里?(2分)

27.画线句子C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什么?(3分)

28.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2分)

三、写作能力(50分) 29.任选一题作文

(1)以“深深的感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2)有人说,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去做的事。生活中,每当我们做成一件事,每当我们获得成功,我们才会恍然发现,原来事在人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请你以“事在人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构思一个故事。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思想健康 ②文体不限,自拟题目 ③6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答案:(人教)

一、

1、A、烟波江上使人愁 B、落日故人情 C、会当凌绝顶 D、接天莲叶无穷碧 E、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F、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G、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B D A C 3略只要联想合理,表述清楚即可。

4、①前一条:失败了别气馁,要着眼未来 后一条:成功了别骄傲,还是要着眼未来

②启示: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只能代表过去,要胜不骄败不馁

二、

5、杜甫 “诗史”

6、(1)国都沦陷 (2)时局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忧国思家

9、(1)考虑、想到(2)只是

10、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错觉写真景,虚实结合,独具匠心,写出月夜庭中之景。

12、赏月的欣喜;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1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4、A

15、①②∥③∥④⑤

16、不能。“似乎”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这样说留有余地,令人信服;“一致”是没有分歧的意思,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相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18、说明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9、分类别 20、逻辑 总分

21、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

22、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2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4、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情节

25、冷漠

26、①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 ②他冲同事们微笑点头。

27、插叙 ①补充交待贺年卡来历 ②点题

28、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生活依然美好,充满热情,充满爱。

三、

29、略

第五篇:2007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水口中学

邱荣珍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成语的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标点符号的使用、名著的知识、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现代文阅读

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这与学业考试全部考课外的不一致,但也是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避免出现老师中“学业考试不考课内,课文可教可不教”的想法。课内的选择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外的是《峭壁上的树》,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古诗文阅读

在传统的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首古诗阅读,并且古诗的选用难度也很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与学业考试的古诗文阅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对初三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四)作文

作文形式从以前的话题作文中解脱出来,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与当下的作文考试题目类型的大致走向是一致的。出题者设置了两个文题:《

,请拥抱我一次》、《

,请你理解我》,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作文,给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富有民主性和人文关怀,但两个题目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无论选择哪一个题目作文,都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以上的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份考卷与学业考试的考试说明一致,有利于与初三年级的学习相衔接,并对初三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2、试卷抽样分析(抽样的样本容量为50)

(数据无法显示)

二、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汉字的书写”、“成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导读”、“语言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得分率只有76%,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第1小题,所填的三个字分别是“阑”、“寐”、“谛”。从答题的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平均分只有1.72。这三个字比较难写,尤其是“阑”、“寐”,比画较多,“阑”很容易和“澜”、“斓”混淆;“寐”字有很多的同学写成了“昧”,相对来说较容易的“谛”字也有不少的学生写成“帝”字。

第2题,考查几个成语的使用,分别是“不耻下问”、“天伦之乐”、“鹤立鸡群”、“骇人听闻”。很多的学生都难以选出正确的选项,正确率只有42%。

第3题,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体型,在本次考试中有三句分别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三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几乎没有出现错误。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

第4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问号、逗号、句号、分号等几个常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学生没能正确选择,平均分只有1.16,正确率只有58%。

第5题,名著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和作者的了解。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为99%。 第6题,语言表达题,题目的设计非常富有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体会母爱。题目采用续写的形式,只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学生均能完整地答题。但是从答题的情况看也突现了理解和表达。首先没有认真分析原句的特点:采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对母爱的认识,补写的句子应能与原来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就这一点而言,有不少学生续写的句子没有与原来的句子在句式上相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

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外的是《峭壁上的树》。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对问题要求没有把握准确。

第7题,你认为母亲的“严”和“慈”分别体现在那里?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情况良好,正确率达97%。

第8题,为什么母亲“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这个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的相关信息,对语句进行理解和揣摩。学生的答题不是很全面,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但这只是理解的一个层面,更深层的可以理解为“母亲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心”。很多的学生只能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作答。有部分的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问题,从“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目光,就吓住了”方面答题。

第9题,因为标准答案过于细化,要求就“不尊重姨娘”、“没有礼貌”、“说话轻薄,拿死了的爸爸说事”三个方面答对才给3分,其实,这三个方面,学生能说出两个方面已经不错了。在评卷中,本题组商量决定,放宽限制,只要答出两点就给满分,一点给2分,得分情况较好。

第10题,学生没有理解题目要求,要求举出文中“语言朴素,但感情真挚”的一个例子。我们分析要举的例子应该是文中的一个句子,但这个句子又必须符合“语言朴素,但感情真挚”的特点,但学生却理解成了概括事件。有部分学生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句子,但缺少分析,或者分析不是很恰当。

第11题,本小题学生没有认真看清题目,要求从第②③两自然段中找出表现枣树生存环境恶劣的两个方面。但有的学生,却没有注意到答题的要求,不具体,笼统地答成“生存环境的恶劣”、“生长的地点”、“自然环境的恶劣”、“天气”等,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很遗憾。 第12题,语言的品味,学生只写出了这句比喻句的表面内容:写出了枣子的形状。但没有写出整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第13题,问:划线句子能不能删去?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回答能不能,然后分析句子的作用,即为什么。在答题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回答出“对比”作用,不过有很多的同学说出了“衬托”、“突出”,也是可以的。在回答原句作用时,许多的学生又笼统地回答为“突出其高贵的品质”,没有具体到什么品质,导致失分。也有极少数的同学无从下手。

第14题,审题不清。从自然界中举例自己敬畏的生命,很多同学写“敬畏母亲”、“抗日英雄”、“敬畏水”;也有的学生笼统地写“敬畏动物”、“敬畏植物”、“敬畏绿色植物”等,没有具体写出;还有的学生直接写“敬畏枣树”,也是不符合题意。

(三)古诗文阅读

这一份考卷与学业考试进行了衔接,古诗文阅读题尤其明显,在传统的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首古诗阅读,对初三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 第15题,做得很好,得分率达98%。

第16题,这题反映出学生的文言语境不足,很多的关键词语没有翻译出来,语句也不是很通顺。“请”没有翻译出“请教”的意思,而是翻译成了“邀请”;“卒”翻译为“士兵”、“才”。

第17题,要求写出“交代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文中有原句可以借鉴,“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士名人与游”,不少学生只写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第18题,对于宋濂的品质,学生只注重他的“勤学、苦学”,而他的“诚实守信、尊师”大多数学生没有回答出来,不是很全面。

第19题,“然”错误解释为 “„„的样子”;“子”解释有误,答成“我”、“子孙”、“孔子”、“天子”。

第20题,此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是对句子中的“然”字不理解,有的译成“对”,甚至有翻译成“大自然”的。如:“不是只有书是这样,天下所有的物品都值得品味”;“除了不是自然,无人的东西会都是自然”,语句不通顺。 第24题,审题不清,“诗人描绘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的景象,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其中的“一天”看成“一年中的季节”,于是就有了“秋天”、“春末”、“暮春”、“晚春”等答案。

(四)作文

作文的设置,前面已经做了分析,这里只是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对于这两个作文题目,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三、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看看2007年的学业考试的考试说明,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与阅读教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常见的语病都要讲清楚,严格训练,这不仅对“语文知识与运用”的答题有益,对学生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机械的记忆。针对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而言,老师要就课程标准里规定的34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提前要求学生背诵。

语言表达方面,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多训练,充分利用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2、现代文阅读

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要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还要结合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写作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学会恰到好处地对比、烘托、铺垫等。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的指导。

3、古诗文阅读

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尤其是新课标规定的16篇文言文,一定要求学生背诵。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训练,不要求老师搞题海战术。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训练,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我想,课外文言文,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比如,我在教学中一直对学生强调一个“猜”字:遇到难以把握的文言词语,首先要想想,这个词在课文内有没有出现,如果有,又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就开始猜,联系上下文,根据已有知识,如“固”,除了“本来”的意思外,学生完全可以作以下猜想:坚固、巩固、固然,然后根据上下文确定一个合适的义项。

4、作文

平时加强训练,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间的温情。

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语文老师要义无返顾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担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只有阅读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文化底蕴厚了,作文时才能行云流水,厚积薄发。

(二)对命题的建议

题目是设置应该考虑全体学生的能力,成语的使用相对来较难,如果要考,应尽量考一些常见的,平时经常用到的。

名著导读题过于简单,没有体现该题的“导读”功能。这几个空,其实不用阅读《西游记》原著,只要看了电视或相关的影视作品,都能够回答。可以考虑结合相关情节考查学生,稍微增加难度。

上一篇:八年级学生先进事迹下一篇:百日誓师大会发言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