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与进取心oc

2022-07-31

第一篇:平常心与进取心oc

平常心和进取心

肖凌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30日

02 版)

平常心,是一种普通心、淡然心、平和心,拥有它,有利于平和心态的保持,有利于客观地判断,有利于冷静地处事;进取心,是一种奋发心、上进心、超越心,拥有它,有利于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事业的成就。只有平常心没有进取心,会把一切都看得无所谓而无所作为;只有进取心没有平常心,遇到挫折就难以正确对待,甚至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既要有平常心又要有进取心,并努力做到该平常时则平常、该进取时则进取,以成就人生。

以平常心对待顺境,以进取心对待逆境。顺境时,春风得意,要云得云、要雨有雨,如果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能冷静客观地看待“顺”,就会骄傲自满、妄自尊大、得意忘形,就会导致“不顺”的到来。逆境时,事与愿违,挫折丛生,如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会“逆”得每况愈下、越来越糟,如果用百折不挠的进取心来对待,积极寻求化解逆境的办法,黑暗过后就是黎明的曙光,逆境又能神奇般地转化为顺境。

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以进取心对待工作。在生活上,随遇而安,你会幸福快乐,如果总是与人攀比,就可能滑向贪婪和欲壑难填。那些贪污腐败的犯罪分子,都不是以平常心对待生活的人。在工作上,如果不与人比高低,会业绩平平;只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你才会变得不平凡、不一般,赢得他人的赞许和肯定。

以平常心对待结果,以进取心对待过程。干什么事情都希望有一个好结果,但结果与预期不吻合的事却常有。好结果当然值得高兴,坏结果也不值得纠结。纠结结果,只会影响情绪,不利于新的选择。要在投入和参与的过程中用心用力,细之又细,精益求精。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进取心用在了奋斗过程,结果也不可能坏到哪里去。

以平常心对待名利,以进取心对待事业。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却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只有以平常心对待名利,才不会为浮华所累。要以认真的态度、扎实的作风、真情的投入,多做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事业,并以事业的成就收获人生价值。

以平常心对待过去,以进取心对待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美好的回忆,不愉快的忘记,既不能为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要为过去的失意悲伤不已。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现在。现在是现实的,现在是我们的,我们该如何做主,又该干成什么事,要认真对待、奋发进取。只要拥有踏实丰富的现在,我们也就拥有了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

第二篇: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

——**同志2011工作总结

2010年7月起,我开始在****工作,担任综治专干。一年半的时间,我收获良多。思想上,我时刻不忘保持平常的心态;工作上,我勤勉努力,锐意进取;同时,不忘自己在党性修养和个人知识上的提高。在农村这一片广阔的天地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

一、坚持明己之位,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工作中,我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岗位角色,时刻不忘“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我在做什么?我该做什么?”,自觉主动地去修正自己,适应岗位角色的需要。

***镇党委安排我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前,我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对业务一无所知。有人告诉我,这项工作涉及事务繁多,承担责任大,工作辛苦,待遇也不高。不过,对这样的安排,我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我知道,不能因为自己的学历高,就要求在一个工作舒适、待遇高的岗位工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来***工作就是要为***镇的百姓服务,为党委承担责任。党委安排我来做这样的工作,是对我的工作能力的认可和信任。有了这样的心态,也就少了与其他储备生在待遇方面的攀比,我的工作

-1-

第三篇:四颗心(进取心、平常心、宽容心、感恩心)

心灵的内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来自*************公司

在这里,请允许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借着新年的新气象和好彩头,给大家拜个年!恭祝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首先,我很高兴,也非常荣幸能站在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上,跟这么多优秀的同仁一起来分享和探讨自己的心得体会。感谢公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接下来言归正传,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心灵的内涵主要阐述的有两点:第一点:四颗心,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对自己要有平常心;对公司要有感恩心;对别人要有宽容心。第二点:公司理念:即“诚信”、“务实”、“创新”、“担当”。

第一,对工作要有进取心:有句古语说得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了进取心,我们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断超越自己、成就自己。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朝气。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广,舞台就有多大。进取心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资源。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诚信”、“务实”、“创新”、“担当”为理念。诚信:“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务实:“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担当:“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创新就是: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习惯。

进取心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我们每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无不始于一种内心的状态。当我们渴望有所成就的时候才会冲破限制我们的种种束缚。如果一头牛不想喝水,你无法按下它的头。而一个不想进步的员工,即使拿鞭子抽他,他也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我们怎么能奢望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培养其他的良好习惯呢?

进取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就好像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线,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它是威力最强大的引擎,是决定我们成就的标杆,是生命的活力之源。

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公司更需要具有高度进取心的人,任何公司都喜欢那些真正想干点事情的人。这些人往往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努力,并能不屈不挠地把思想付诸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去工作。一个人如果进取心不足,在工作中抱应付态度,自然不会提出主动性建议,也不会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任何一个员工,都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并且认真规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第二,对自己要有平常心:心平常,自非凡,只有脚踏实地后,才能仰望星空。

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金。生活一定要有平常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安宁和快乐,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够怀有一颗平常心,我们的家庭、社会和国家就会更加和谐。世界是多变的,也是精彩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世界,善待自己,你将领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回头想想。其实,在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必要以太强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心理去对待。凡事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地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通过不同的经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或事,让自己始终有个好心情。这样,在工作中就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旺盛的精力。

从个人健康的意义来说,心灵健康应该是排第一位的。说服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有助于心理调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难免会产生一些争论,一些攀比,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彼此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宠辱不惊,闲着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

第三:对公司要有感恩心:对公司感恩是因为公司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了我们一个工作和学习的平台,给了我们一个相对优越的待遇,让我们

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我们能不感恩吗?我们只有努力工作,多出成绩,才能回报公司。

学会感恩,把关怀化作动力,把发展作为责任,把未来当作使命,时刻拥有一颗对公司感恩的心,我们每一个人即使只有五分能力,也能干出十分成绩,因为我们不再抱怨了,不再畏缩了,在困难面前就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自己的上司面前就不会有对立情绪,因为我明白这是为公司做事,但同时也是为自己做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彼此之间关系会更加融洽,即使在误会面前,我们也会用温暖的话语慢慢解释,从而化解误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就会在工作之中心无邪念,不会再有损公肥私,损人利已,消极怠慢之事发生。因为拥有一颗对公司感恩的心,公司便成了我们的家,荣辱与共,兴衰同在。

感恩是种境界,拥有感恩的心才会感到幸福,感谢有你!人活着就是一个感恩的过程,人要懂得知恩报恩,知福惜福。我们应用感恩的心和善良的意来回报公司和社会,并期待每一个人都能珍惜和善待目前所拥有的一切。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工作中的坎坷辛苦,无论多大的风雨,我们都可以勇敢面对,永不放弃,永不认输。

第四:对别人要有宽容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因为大海对各路山川河流的包容和接纳,才成就了大海的博大和壮阔!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还是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宽容都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宽容,是一种人类的美德,有了宽容、谦让,就有了和平、平安的环境,人类才可以享受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

学会在宽容中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关心他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这也是对于人的一种本身的尊重的表现之一。

谁都希望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总可以遇到那种心胸开阔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够懂得忍让,其实,这个稍微有点自私的想法是很正常。大家都希望在一种营造自由的环境中生存。不过要想拥有这样的环境,还是首先要宽以对人,严以律己了。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

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宽容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要想让自己活的更开心,就宽容曾经让你失望的人吧,宽容你的敌人,以退为进,也是一种生活的处世策略。学会宽容,一切矛盾和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变的海阔天空;学会宽容,遇到生活中的旋涡和大浪,也会让你控制的风平浪静。

宽容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道理很简单,宽容也是一种做人的艺术,学会了宽容,相信一定能给你的人格增添一分绚丽的色彩 ,也会为你的工作扫清很多障碍!将心比心,对别人、对同事多一点宽容和理解,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愤慨”。只要拥有进取心、平常心、感恩心、宽容心。我们应该相信,相信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战胜生活中的黑暗。走向快乐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用“进取心、平常心、服务心”做好办公室工作

刘义权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着“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用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实践着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扎实肯干、尽职尽责的优良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像我这种中青年党员干部学习。

年初,市档案局开展了“弘扬刘义权精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教育整顿活动,通过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岗位求实效,学习刘义权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忘我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本人作为机关的处室中层更要带头投入其中。

2月22日,我与孙局长一起去绍兴望秦山陵园参加了卞烽煜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我感受到了先进人物的可贵。卞局长与刘义权同志一样,也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榜样,我们学习先进,就要在工作中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摩擦,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刘义权同志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干起来也并不惊天动地,但体现了两点:一是干事,二是干净。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我在办公室工作时间不长,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协助领导做了一些工作,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办文、办会、办事等方方面面的寻常事、琐碎事。实践中,我感到要把办公室工作做好、做到位,并不容易,说到底是要付出一番心血和汗水的。对照刘义权,学习刘义权,怎样学?我认为一要以刘义权同志为榜样,同时作为一面镜子,经常对照自己。二要把刘义权同志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实际工作中,像刘义权那样工作、学习、钻研、不断创新。三要从平凡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学习刘义权,对照刘义权,立足办公室岗位,我认为就要培育进取心、平常心、服务心。

对照刘义权同志,我感到还是缺乏进取心。进取心就是要奋发进取。刘义权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扎实地把本职工作干好,“位卑未敢忘忧国”。做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身处上联下达的关键岗位,需要一颗进取心。有了进取心,就会感到本领恐慌,就会自觉地学习,才能甘受寂寞,厚积薄发,与他人在工作上争高下、在事业上比高低,才有可能变得出类拔萃。

对照刘义权同志,我感到还是缺乏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名利所牵引,洞悉事物本质,完全实事求是的心理状态。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处处长丁家栋说过,刘义权同志生前不论是对待荣誉还是对待困难都表现出了一种淡定,对待工作有股倔劲,对待同事却非常随和,人缘也极佳。办公室总有那么多干不完的事情,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奉献精神,学会忙中偷“闲”,自享甘甜,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

对照刘义权同志,我感到还是缺乏服务心。服务心就是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客人、服务同志,真心诚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同事。刘义权同志不仅自己这么做了,而且以此要求亲属。他对待同志,总是那么热忱,经常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人,从来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帮助解决同事的困难,甚至主动让出分配给自己的住房。《礼记·中庸》有云:“诚者自成也”。办公室就象是一个小社会,外迎内接的事务桩桩件件看似小事,却又总是与单位的形象与工作紧密联系着。如果不是抱着一种全心全意服务的态度去做,很难想象能把那些纷繁琐碎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使各方满意。

以上几点是我学习刘义权同志中的一点体会,要使办公室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还必须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开拓创新、总结提高;自始至终坚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努力把我局办公室工作提高到一个更新、更好的水平。

一个人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始终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始终在工作上积极进取,才不会为私利争高下,才不为眼前利益论长短,才能以平衡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组织、对待领导,才能做到不为财所迷、不为物所惑、不为名所累,做到清于己、清于家、清于人。

第五篇:找回自信与尊严oc

找回自信与尊严 告别“西方情结”

导语Lead

“西方”对中国人大概是个最感情复杂的词汇。在中国人的辞典里,这个词绝不仅仅意味着是一个方向,它代表了一堆遥远的不同世界的国度。中国人恨西方,西方对我们曾是邪恶的代名词,西方人对我们总是别有用心,所有坏事的背后都有“西方敌对势力”的身影。

中国人也爱西方,精英和成功人士以及领导子女一波波的逃奔西方,留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狂热的追捧来自西方的商品,电影和文化,为之不惜付出金钱和肾……

西方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有多少人恨西方,就有多少人爱西方。可是,纠结于爱西方还是恨西方的人能代表所有的人吗?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西方呢?

Part1 我们曾把西方视作洪水猛兽

1、西方曾经是“敌对势力”

曾几何时,“西方”成了媒体上有关政治外交类报道评论中风靡的贬义词,就跟“敌人”差不多了。大牌媒体上赫然的“西方掀反华舆论狂潮”一类标题;网络上“西媒”、“西奴”不绝于版;电视台亮丽的主播们提到“西方国家”、“西方媒体”经常都蹙着眉头。这些语汇同“西方亡我之心不死”、“西化、分化”警钟混响回荡,给人以同仇敌忾的感觉。 中国人恨西方的理由当然很正当,西方人烧了圆明园,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新中国建立后对中国封锁堵截,改革开放后还想对中国进行颜色革命,他们仇视中国的制度,乃至整个民族,想把中国变成西方一样的堕落国度。所以,中国人把西方与敌对势力结为一个新词汇。西方敌对势力。方与敌对势力结合为一个词汇,天经地义,美丽动听,它们才是完美的一对新人。反西方显得如此天经地义,正义凛然,而且百用百灵,遇到外部压力也好,内部遇到困难也好,西方敌对势力总会成为我们攻击的靶子。这个游戏玩了上百年,从未结束

2、我们曾热衷抵制西方的一切

既然西方对我们别有用心,既然西方是敌对势力,那么,反对西方,抵制西方就成了我们这个国家一切国民自然而然甚至很正当的反应。西方是经济的西方,资本力量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他们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脏污的血;西方是政治的西方,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了自己利益集团的利益,互相博弈,他们合纵连横,他们表演涕泣……

在我们眼中,西方的一切都如此肮脏,一切都应该抵制。从义和团扶清灭洋开始,我们就没停止过抵制西方的道路,从抵制西方的鞋子袜子,各种商品用品,到西方的文化,制度,思想。在文革时期,对西方的抵制达到了前所未有恐怕以后也不会有的高潮,就算家里有个在西方的亲戚,都可能会被打成“里通外国”的间谍,若是谁敢“言必称西方”,那几乎就是个铁定的“现行反革命”。对抗思维在特殊年代有生存的空间还容易理解,可直至改革开放后,仍有许少人戴着仇视的目光盯着西方,抵制仍是民间不时拎起的大棒。中国或者准确的说是中国人依然习惯于“不高兴”,喜欢各种以爱国为名的“抵制”

3、仇视西方曾是爱国的体现

仇西方情绪的产生并不意外,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是民族主义者。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中国至少曾经是文明的代表,其周围都是蛮夷,至少低一个等级。所以我们才会对韩国人抢节日表示不满,才会称呼比中国更强大的日本人是“小日本”尽管中国今日风光不再,但毫无疑问那种源自血脉的自豪感还深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另一方面,自清以来,中国人饱受西方国家的欺凌压迫,割地赔款直至二战几乎遭遇亡国灭种之灾,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被打碎。痛心于家国沦丧的知识分子甚至不惜整日抨击中国人是劣等民族,是东亚病夫,以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来刺痛中国人,激起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绪。而解放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又信奉斗争哲学,对西方采取仇恨教育。而在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后,外国也并不总以友善的面孔出现,西方人的精明算计狡猾,资本家嗜血的本性,也让许多中国人有切肤之痛。这些来自文化血脉和冷酷现实的情绪,让很多中国人几乎自然而然投身民族主义,对西方充满怀疑和仇视 Part2 也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1、精英名流纷纷投奔“西方”

中国社科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或国籍。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资产转移、安全感,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各种数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过去十年,随着各移民接收国政策的放开,中国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与财富精英大量入籍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如今,对于几乎所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而言,一个集体感受是,每个人身边都有起码一个朋友正在或已经办理了移民

2、“公知”言必称西方 以“洋范儿”为傲

而眼下正风光的“公知”界,更是外国文化的天下,英美一定都是公知们挂在嘴边的,西方经典著作,二流诗人的话必须是经常引用的。不说中国人的劣根性和骂华盛顿奥巴马是对等的“政治不正确”于是我们渐渐习惯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西方”“在发达国家”“在美国”“在欧洲”……仿佛不说西方不足以服众,不提美国不足以震人。

鲁迅说:“中国人或把外国人当成鬼,或把外国人当成神,鲜有将其视为同类者。”一句话,说透了一个对自己地位没有清醒认识的民族的自卑情结。在号称“全球第二”的中国,“言必称西方”成了十分正确的事。削尖了脑袋往国外奔,“走出去”固然是今天中国的一景,另一道“风景”则是“引进来”,具体说就是以“洋范儿”为自豪,说什么用什么都要带上点洋东西,才显得自己身份高贵。官方做什么都讲究与国际接轨,不管是弄什么质量标准,还是政策制定,不搬出个国外如何如何都不好意思推新政策。打开电视,到处都是洋人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做广告,中国人说话也要夹点洋文,英语已经有点落伍,现在必须得说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单词才够与时俱进。上上网,苍井空,加藤嘉一的话题漫天飞

3、肾可以不要 外国货不能不买

移民国外和卖弄异国文化固然流行,可与对洋货的崇拜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前者还不过是有钱人或者“公知”之类级别的人能玩儿的转的,后者可是全民不论穷富永恒的追求。从几十年前的三洋电视机到今天的苹果手机日本美国汽车,这股风潮从未消停过。为了个苹果手机,年轻人可以卖肾,可没听说过谁为买个联想电脑卖血,差点忘了,联想电脑现在其实也有美国血统。中国富人在巴黎把LV包抢的针对中国人搞限购,去不起巴黎的穷人也喜欢背个几十块的假LV。

中国人对洋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的追求搞的连人民日报这样的党报都要专文关注,搞的海外商家高呼中国人是救世主。光一个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黄金周境外消费480亿。由于钓鱼岛的问题,我们这一个黄金周仅仅去韩国的就出现了井喷的状况,超过了10万人,起码留在那儿了10亿以上这样的消费,更不要说去欧洲或者去美国了。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小店上都贴着“鹅肝酱”、“朱古力好吃”,都是用中文写的。意大利威尼斯的一家百货店门口,为了迎接中国游客,在店外头赫然写着几个大字:“钓鱼岛是中国的!

Part3 盲目排外与崇洋媚外都已成为非主流

1.国人对待西方的态度其实越来越理性

中国人如何看待外国人?这是一个几百年的老问题。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战胜的英国人禁止中国政府在官方文件中把外国人称为“蛮夷”。但这个问题早在这之前就出现了。以前,外国人要么是“洋鬼子”,成为中国人嘲笑和恐惧的对象,要么被当成现代的榜样来崇拜。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生活和工作,以及越来越多中国人出国旅行或迷上西方体育和电影明显,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看法不再那么极端。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人日益熟悉外国人,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对外国人的仇视憎恶与仰望之后,今天崛起的中国人终于意识到,国外原来和中国在很多地方也没什么两样。原来他们发展中也有过问题,老百姓曾经过得比我们还苦,失业率比我们今天更高,看起来牛气冲天的美国人不也得低三下四的找我们大笔大笔的借钱。随着对西方了解的加深,中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越来越淡了,对外国人看法越来越现实,中国人终于能够开始,平等客观的看待西方了。

2. 对西方的“爱”更多是出于实用考虑

虽然很多人对当下国人热衷国外产品不解乃至不屑,其实这大不必上纲上线到“崇洋媚外”之类的高度,大多数人在选择产品时,考虑的更多的其实还是实用性,喜欢外国货并不是因为它是美国牌子还是日本品牌,只是因为它有更好的品质。以对美国的态度为例,现在中国人对待已经美国能够分得清要什么不要什么,该留学还是留学、该旅游还是旅游,基本能从经济理性出发,这和从民族主义情绪出发是不一样的。不再是以往那种泛政治化的政策模式,中美之间的交往领域分得更细了,生意归生意,体育归体育,政治归政治。

不止是对待洋货,在很多对待洋玩意的态度上,其实我们都是在本着实用的态度,比如这么多人热衷移民国外,并非真的是有多么喜欢西方,为了更干净的空气,更放心的食品,更好的法治环境,生存环境,教育环境和良好的保障制度,有条件的人当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说白了,大家爱“西方”其实与理念无关,只是为了活的更好而已

3.盲目排外的冷战思维在今天也难成气候

前段时间,因为日本妄图侵占我钓鱼岛引发了民间强烈的抵制潮,有激烈者甚至进行了打砸抢。很多人网上疾呼,民族主义猛于虎,不应盲目抵制之类。其实,这种情绪有些过滤。今天中国的多数人,早已舍弃了一味反对的冷战思维。君不见,即使在抵制最强烈的时候也有人打出标语,呼吁大家理性表达意见。甚至有人走到游行队伍中,发表与反对者们相左的意见。这不要说在过去,即使是在几年前掀起的抵制活动中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不是因为中国人不爱国,而是今天的中国人更实在更聪明了,他们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知道应该怎样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懂得融入世界的规则,明白与西方打交道最好的方式是对话,而不是各种闭目塞听的谩骂和“不高兴”。崇洋媚外也好,仇视西方也好,这些极端情绪,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淡,成为真正的“非主流”了

4.很多时候我们对西方甚至更有优越感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成为最强大国家美国的债权人。对于中国这些年所取得的经济成功,不仅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国际社会对当今的中国也是刮目相看。今天的中国人惦记的不是什么救国图存,而是实打实的在思考“大国崛起”。与之相伴的,是民族自信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人在面对西方的时候甚至更有优越感,这一点在全球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陷入衰落之后尤为明显。

2009年,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的气候谈判中,中国官员解振华不留情面的斥责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方社会引起热议,不可一世的美国总统竟然要向中国人低头,这在过去根本无法想象。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今天的中国强大了,已经拥有了和超级大国平起平坐的力量与分量。就连许多外国政要,今天也不得不承认,西方传统强国,正在失去对华的优越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还是妄自菲薄,这不反而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吗?

Part4 有很多问题我们还需要与西方接轨

对制度我们不应该一味批判

中国在近十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种要崛起的姿态,却也因为崛起的突然和短期快速,隐含着种种危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反而更该学习西方。我们应该镜鉴西方走过的弯路,而不要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更该学习西方的先进之处,学习怎样对待失业、穷困、福利、健康、医疗、养老这些社会问题,学习如何更好的像民主社会像服务性社会转型

西方人对待事情更讲究实事求是,更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就事论事,工作中坚持原则,在中国人眼里,他们坦诚的有些傻。西方人的制度原则、法律意识的恪守,也体现了刚正的一面,做生意经商,依法纳税是天经地义的事,违反了交通规则会主动交罚金。比较之下,西方人直观的处事方式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这不正是要撤掉东方式的虚伪向西方接轨,进而向人家学习的地方么

我们更该继承西方强大起来的内在基因

在我们谈论学习西方时一定先要搞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学习西方什么?我们不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武器,也不是要学习西方人如何做生意,而是要学习西方的治国之本。西方治国之本的精髓其实并非物质甚至制度层面,而是来源于所谓价值,他们自由平等的思想,人与人之间平等和互相尊重,他们的契约精神,简而言之,我们今天和西方差距最大的是文明,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的人格更应该同世界接轨

今天的中国,接轨是个热词,仿佛所有的制度,标准和西方接轨才代表我们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是一群现代的人了。其实我们和世界差的最远的是人格,今天的中国人缺乏西方人的公平精神,不仇富不骄狂的淡定,缺乏西方人独立自信的态度,对真理对事物的专注和“轴”,西方人骨子里有着很多相同的气质和精神,这跟政治、宗教、信仰都没有关系。而这也是常被我们忽视的东西。

Part5 只有更加理性,才能找回自信

1、对西方的爱与恨都是中国发展必经之路

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崇洋媚外”都应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在人类的心理认知机制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外群体偏见,而“洋”与“外”正是外群体的显著标签。所以,“轻洋蔑外”才是最符合群体心理认知规律的,从而也是最普遍的选择。而中国却因为在近代战争史上遭遇过“百年耻辱”文化自信尽毁,当中国人穷则思变,谋求国富民强时,面对西方国家,“我们”在科技、经济、文化上表现出全面不自信,直接导致“我们”对“洋”与“外”的盲目崇拜。 所以在中国便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即正常的蔑视国外与一边倒的崇洋媚外并存。如果我们能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就会发现在“崇洋媚外”这一负面现象中也蕴藏着积极的因子,这就是中国人渴望重新站到世界民族之巅的一种强烈期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已经在经济、军事、科技上重建了自信。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当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人的心理基石后,所谓的“崇洋媚外”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2、我们更需要在外国人面前找回自信和自尊

有评论认为,崇洋媚外是中国人一种精神不自信的表现,这种不自信来自于自身生活的艰难处境,以及对未来的较低预期。只要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让民众公平共享,国人的精神自信便会悄然回归。、更大的权利保障。当然,缺乏自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崇洋媚外。我们有泱泱5000年的文明,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我们并不缺乏民族自豪感。我以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是看到“美国的月亮格外圆”,而是现实的困难让人不得不期待更多、更大的权利保障。

当然,洋人整体上的素质比较好是不争的事实。以新加坡航空公司为例,过去就曾有新加坡乘客投诉,空姐和空少们对洋人比较殷勤友善、服务也比较到位。一些空姐和空少们听了投诉后反驳,洋人一般比较热情有礼,向他们微笑,会换来同样的微笑,以及亲切的招呼,反而是新加坡人的态度傲慢,向他们微笑,很多时候换来的却是不理不睬。或许中国人也一样,对洋人服务比较好、比较尊重,也因为能换回一份尊重。当大多中国人也开始懂得相互尊重,尤其是尊重服务业的工作人员时,崇洋媚外的情况也将不再那么普遍。

3、只要我们自己做的好,国外是好是坏其实不重要

关于如何看待崇洋媚外这种现象,有网友这样总结:“不是我不爱国,可是当我生存的土地充斥着贪污腐败,权贵霸道,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信仰沦丧,道德无底线,偷蒙拐骗抢,食品有毒……让我怎么能不向往国外?”我们的国家确实强大了,但很显然,我们在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够,我们希望活的更好,更幸福。当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找不到答案时,只有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

一些人热爱西方,因为西方给他们以希望,他们从西方看到了相对完善公平的社会制度,看到了更好的生活和文化,看到了一个讲求规则的文明社会。一些人不喜欢西方,是因为西方的思想给中国以各种灾难,西方人“亡我之心不死”一直惦记着最大限度的压榨中国人。人们各自从西方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各自表述。其实最终还是希望能够学习西方让我们生活的社会能变得更好,或者通过对比和揭露西方让大家意识到我们生活的幸福之处,能够让社会和谐稳定能够激发人们团结向上。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做到公平公正,能够给每个人尊严和保障,能够让大众都有幸福的生活,国外好还是坏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一句话,不论是爱西方,还是恨西方,只要把目光放在西方身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结语Conclusion

对西方爱也好,恨也罢,其实还是没有摆脱“西方”的影响,还是把我们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我们期待着有一天,中国人能够真正从“西方情结”中走出来,做我们自己,让这个词重新成为一个问路用的寻常词汇。

上一篇:二00四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考研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