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稿要点概要

2022-08-19

第一篇:领导讲话稿要点概要

《 成本会计》复习要点概要

《 成 本 会 计 》 复 习 要 点

第一章

成本会计总论

掌握成本的概念;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

能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掌握成本计算对象的概念;成本项目的涵义;尤其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第三章

材料成本的核算

掌握材料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明确直接材料费用与间接材料费用;能熟练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对材料费用进行分配。

第四章

人工成本的核算

掌握工资总额的内容,能作工资的计算;明确直接人工费用与间接人工费用;能熟练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对工资费用进行分配。

第五章

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核算

掌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掌握外购动力费的分配、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待摊费用科目及预提费用科目的使用。

第六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尤其是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第七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掌握制造费用的组成内容及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第八章

生产损失的核算

掌握废品的含义与分类,废品损失的计算,废品损失的处理方法;掌握停工损失的涵义、分类及处理方法。

第九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掌握生产费用的汇总程序及其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重点掌握约当产量比例法与定额比例分配法。知道简化分配情况下的条件。

第十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对品种法,重在掌握其核算程序,能熟练作产品成本计算。对分批法,重在掌握简化分批法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设立及累计间接费用的分配。对分步法,重在掌握各步骤之间成本的结转,包括逐步结转与平行结转;能作成本还原。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对分类法,重点掌握产品类别的划分原则,分配标准的选择及系数分配法的运用。对定额法,重点掌握定额成本、各种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掌握联产品、副产品、等级产品的涵义及其成本计算。

第十二章

标准成本制度

掌握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制度的涵义;标准成本的制订方法;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处理方法。

第十三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熟悉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编制的种类及编制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学院远程教育会计学专业(专升本) 《 成 本 会 计 学 》 模 拟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费用中,不能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是 ______ 。

①车间生产工人福利费 ②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③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④构成产成品实体的原料费用

2.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的甲产品数量为 100件,其中合格品95件,料废产品2件,由本人过失造成的工废产品 3件。计件单价为10元/件。据此计算该工人本月计件工资为 ______ 元。

①950 ②970 ③980 ④1000

3.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各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4小时和16小时。各道工序的在产品在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工时定额的50%计算。据此计算的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累计工时定额为 ______ 。

①16小时 ②20小时 ③32小时 ④40小时

4.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第一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 100件,完工程度为20%;第二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 200件,完工程度为70%。据此计算的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______ 。

①20件 ②135件 ③140件 ④160件

5.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 ______ 。

①品种法 ②分批法 ③分步法 ④分类法

6.采用简化的分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明细帐登记的内容是 ______ 。

①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 ②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

③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 ④本月发生的费用合计

7.某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本月第一步骤交库的完工半成品成本为 5 000元;第二步骤领用的半成品成本为 4 000元,本月发生的其他生产费用为 6 000元,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分别为1 000元和800元。据此计算的该产品产成品成本为 ______ 元。

①11 200 ②10 800 ③10 200 ④ 9 800

8.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第二生产步骤的广义在产品不包括 ______ 。

①第一生产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 ②第二生产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

③第二生产步骤完工入库的半成品 ④第三生产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

9.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指 ______ 。

①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②平行结转分步法

③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分步法 ④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分步法

10.不能采用分类法及与其相类似的方法进行成本计算的产品是 ______ 。

①联产品 ②等级产品 ③主、副产品 ④零星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在辅助生产车间完工产品入库或劳务分配一列科目可能借记的有 ________ 。

①"辅助生产成本" ②"原材料" ③"低值易耗品" ④"在建工程"

2. 各生产车间分配制造费用时,下列科目可能借记的有 ________ 。

①"辅助生产成本" ②"累计折旧" ③"基本生产成本" ④"废品损失"

3. 下列费用分配表中,可以直接作为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成本明细帐登记依据的有_________ 。

①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②工资费用分配表

③折旧费用分配表 ④制造费用分配表

4. 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 ________ 。

①分步法 ②分类法 ③定额成本法 ④分批法

5.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与产品成本明细帐可以逐月核对的项目有 ________ 。

①月末在产品原材料项目余额 ②月末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项目余额

③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项目余额 ④月末在产品生产工时项目余额

6. 采用分步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可以 ________ 。

①按实际生产步骤设立 ②按几个车间合并成的一个生产步骤设立

③按生产车间设立 ④按一个车间中的几个生产步骤分别设立

7.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 ________ 提供。

①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②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资料

③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的资料 ④本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的资料

8. 采用分类法,某类产品中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可以选用 ________ 。 ①定额消耗量 ②定额费用 ③产品售价 ④相对固定的系数

9. 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 ________ 。

①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②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③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 ④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

10. 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有 ________ 。

①"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反映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

②"材料采购"科目期末无余额

③"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反映材料采购成本的节约差异

④"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正确者打√, 错误者打×) ( ) 1. "废品损失"科目月末应无余额。

( ) 2. 划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标志是成本计算对象。

( ) 3. 在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适宜采用简化的分批法。

( ) 4.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只能采用定额比例法进行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比例分配。

( ) 5. 分类法不需要分产品品种计算成本,因而产品成本明细帐可按类别设置。

( ) 6. 产品的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是以产品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价格为依据确定的目标成本。

( ) 7. 为了规范企业成本信息的对外披露,国家对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格式和编制方法均作了统一规定。

( ) 8. 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也可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 ) 9.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

( )10. 在成本核算中,应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费用,人为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

四、计算分析题 (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某季节性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82 4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A产品2 000件,B产品1 06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A产品 4小时,B产品8小时。4月份该车间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 120件,B产品90件。 要求:(1)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列出计算过程); (2)计算4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列出计算过程),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2.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该企业2000年 4月份发生的外购动力(电力)费用、产品生产工时、各车间及部门用电度数见"外购动力(电力)费用分配表"。 假定:(1)各车间及部门的动力(电力)费用按用电度数分配; (2)各产品的动力(电力)费用按生产工时分配。

要求:(1)计算电费分配率和动力费用分配率(列出计算过程); (2)计算填列"外购动力(电力)费用分配表"。

外 购 动 力 (电力) 费 用 分 配 表

━━━━━━┯━━━━━┯━━━━━━━━━┯━━━━━━━━━━

│ │ 动力费用分配 │ 电费分配

│成本或费用├────┬────┼────┬─────

应借科目 │项 目│生产工时│分配金额│用电度数│分配金额

│ │ (小时) │ (元) │ (度) │ (元) ─┬────┼─────┼────┼────┼────┼─────

基│ 甲产品 │燃料及动力│ 8 400 │ │ × │ ×

本├────┼─────┼────┼────┼────┼─────

生│ 乙产品 │燃料及动力│ 9 100 │ │ × │ ×

├────┼─────┼────┼────┼────┼─────

产│ 丙产品 │燃料及动力│ 10 500 │ │ × │ ×

成├────┼─────┼────┼────┼────┼─────

本│ 小 计 │ × │ 28 000 │ │ 26 000 │

─┴┬───┼─────┼────┼────┼────┼─────

制造│基本生│水 电 费│ × │ × │ 9 100 │

费用│产车间│ │ │ │ │

──┴┬──┼─────┼────┼────┼────┼─────

辅助生│机修│水 电 费│ × │ × │ 7 100 │

产成本│车间│ │ │ │ │

───┴──┼─────┼────┼────┼────┼─────

管 理 费 用│水 电 费│ × │ × │ 2 800 │

──────┼─────┼────┼────┼────┼─────

合 计 │ × │ × │ × │ 45 000 │ 6 300 ━━━━━━┷━━━━━┷━━━━┷━━━━┷━━━━┷━━━━━

五、综合题 (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 某工业企业下设供水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交互分配法。2000年 4月份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及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数量见"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要求:(1)计算填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2)编制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 (3)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

辅 助 生 产 费 用 分 配 表

━━━━━━━━━┯━━━━━━━━━━━┯━━━━━━━━━━━━

项 目 │ 交 互 分 配 │ 对 外 分 配

─────────┼───┬───┬───┼───┬───┬────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供 水│运 输│合 计│供 水│运 输│合 计 ─────────┼───┼───┼───┼───┼───┼────

待分配费用(元) │ 8 200│18 200│26 400│ │ │

─────────┼───┼───┼───┼───┼───┼────

产 品 或 劳 务 │41 000│ 5 200│ × │ │ │ ×

供 应 数 量 │ (吨) │(公里)│ │ │ │

─────────┼───┼───┼───┼───┼───┼────

单位成本(分配率) │ │ │ × │ │ │ ×

─┬──┬────┼───┼───┼───┼───┼───┼────

│ │耗用数量│ × │ 200│ × │ × │ × │ ×

辅│供水├────┼───┼───┼───┼───┼───┼────

助│ │分配金额│ × │ │ │ × │ × │ ×

生├──┼────┼───┼───┼───┼───┼───┼────

产│ │耗用数量│ 1 000│ × │ × │ × │ × │ ×

车│运输├────┼───┼───┼───┼───┼───┼────

间│ │分配金额│ │ × │ │ × │ × │ ×

├──┴────┼───┼───┼───┼───┼───┼────

│ 分配金额小计 │ │ │ │ × │ × │ ×

─┴──┬────┼───┼───┼───┼───┼───┼────

基本生 │耗用数量│ × │ × │ × │35 000│ 4 000│ ×

产车间 │分配金额│ × │ × │ × │ │ │

────┼────┼───┼───┼───┼───┼───┼────

企业管 │耗用数量│ × │ × │ × │ 5 000│ 1 000│ ×

理部门 │分配金额│ × │ × │ × │ │ │

────┴────┼───┼───┼───┼───┼───┼────

分 配 金 额 合 计│ × │ × │ × │ │ │

━━━━━━━━━┷━━━┷━━━┷━━━┷━━━┷━━━┷━━━━

2. 某企业A产品生产分两个生产步骤,分别由第

一、第二两个生产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所需半成品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两个车间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该企业采用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的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成本。

一、第二两个车间月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及本月生产费用资料见"产品成本明细帐";自制半成品月初余额、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交库数量及本月第二车间领用自制半成品数量见"自制半成品明细帐"。

要求:计算填列"产品成本明细帐"和"自制半成品明细帐"。 产 品 成 本 明 细 帐

车间名称: 第一车间 产品名称: 半成品A

━━━━━━━━━┯━━━━┯━━━━┯━━━━┯━━━━

项 目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合 计

─────────┼────┼────┼────┼────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6 000 │ 3 800 │ 2 900 │ 12 700 本月生产费用 │ 30 200 │ 21 500 │ 16 500 │ 68 200 生产费用合计 │ │ │ │

完工半成品成本 │ │ │ │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6 300 │ 2 800 │ 1 800 │ 10 900 ━━━━━━━━━┷━━━━┷━━━━┷━━━━┷━━━━

自 制 半 成 品 明 细 帐

半成品名称: 半成品A 单位: 件 ━┯━━━━━━┯━━━━━━┯━━━━━━━━━┯━━━━━━━ 月│月 初 余 额│本 月 增 加│ 合 计 │本 月 减 少

├──┬───┼──┬───┼──┬───┬──┼──┬────

│ 数 │实 际│ 数 │实 际│ 数 │实 际│单位│ 数 │实 际 份│ 量 │成 本│ 量 │成 本│ 量 │成 本│成本│ 量 │成 本 ─┼──┼───┼──┼───┼──┼───┼──┼──┼──── 4│ 500│11 000│2500│ │ │ │ │2600│

─┼──┼───┼──┼───┼──┼───┼──┼──┼──── 5│ │ │ × │ × │ × │ × │ × │ × │ × ━┷━━┷━━━┷━━┷━━━┷━━┷━━━┷━━┷━━┷━━━━

产 品 成 本 明 细 帐

车间名称: 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 产成品A

━━━━━━━━━┯━━━━┯━━━━┯━━━━┯━━━━

项 目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合 计

─────────┼────┼────┼────┼────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27 600 │ 2 450 │ 2 600 │ 32 650 本月生产费用 │ │ 19 600 │ 15 400 │

生产费用合计 │ │ │ │

完工半成品成本 │ │ │ │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13 800 │ 5 250 │ 4 000 │ 23 050 ━━━━━━━━━┷━━━━┷━━━━┷━━━━┷━━━━

第二篇: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要点

写领导讲话稿要弄清三个问题,给谁写、写什么、怎样写。所以要做到“三研究”,研究人、研究事、研究文。这里,谈点自己的体会。

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邓小平同志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深刻揭示了文稿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起草领导讲话稿是秘书人员服务决策和辅助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品、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夫的重要途径。

让领导满意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首要标准。只有领导点头了,才算是“大功告成”。想让领导认可,就一定得研究领导。可以说,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是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关键环节。

跟领导。把握领导意图最好能跟随领导。跟会议。领导的思想系统地“晒”在会议报告中,所以我们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时,总是说主要精神在主要领导的讲话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领导的思想还往往流露在脱稿讲的那些话里。跟调研。领导的闪光思想很多“露”在调研考察中。一如水遇石而激起浪花,领导思想与基层实际一“碰撞”,常有“金光闪烁”。跟接访。领导出访接访,常有新的思想“进进出出”。包括餐桌上、茶几上、处处留心必有所获。

需要强调的是,跟着领导跑,不能“甩手甩脚跑”。不管领导

1 安排没安排,要求没要求,相机、录音笔、笔记本都是应该带的,只要没有特殊交代,领导“开讲”就“开录”,回来后整理成文,特别是对领导脱稿发挥的内容,要进行“再消化”,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对把握领导意图很有帮助。同时,跟领导的过程中,精彩的观点要记,典型的事例要记,重要的人名地名事名要记。这是跟领导的责任。

找领导。很多写领导讲话稿的秘书尤其是一般秘书不可能总是跟着领导跑,接受的是来自领导们二传甚至三传四传过来的指示。这种情况下必须自觉主动地“找领导”。找动态新闻。领导“讲”到哪里,秘书就“追”到那里。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网络新闻,特别是领导下基层的当地媒体新闻,一定要看。找会议资料。自己不能参会,就让会务组的同志留套会议资料,会后仔细学习。找讲话文件。重要讲话肯定会发文件或者发“通报”,有的还会在网上发布,这些必须找来学习。特别是遇到新领导上任,要想熟悉人,必先熟悉文,应该主动寻找领导原来任职时的讲话材料学习研究。平时注重积累,建一个资料库,把所服务领导的资料都放进去;建一个思想库,把领导的思想整理后放进去;建一个思考库,把自己学习领导讲话的心得体会连同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思考都放进去

帮领导。秘书工作者的参谋助手作用很大程度体现在帮领导上。帮领导准备思想。有位老政研人教导我,“要把最好的粮食卖给国家,要把最好的思想贡献给领导”。准备的不一定有用,但多

2 少给领导以参考、以启发。帮领导发掘思想。领导要讲话了,稿子怎么写是给办公室的一道题。这种情况下,要积极主动地请示领导,求得更多、更明确的指示,然后按照领导指引的“大方向”前进,向领导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发掘。如果能和领导坐下来商量研究最好,当面接受领导意见,大胆提出自己想法,互相交换、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一起深化思想、细化内容、具体化提纲。帮领导扩展思想。领导有指示或者批示,其思想可能来自一个点、一件事、一个方面或者一个阶段,这种思想需要秘书进一步做好点和点的链接、事和事的整合,需要方方面面通盘考虑、短期中期甚至长远谋划。帮领导完善思想。把模糊的弄得更清晰,把零碎的弄得更完整,把片面的弄得更全面,把断层的弄得更系统。

“当”领导。我们常说一句话“关起门来当领导”,又说“平常学领导,写前问领导,写时当领导”。写领导讲话必须把自己摆在领导位臵上,千万不能把自己当秘书。给谁写就是谁,如同演戏,演主席就是主席。我理解,一把手讲话应有“五度”:宏观把握有高度;全局谋划有广度;长远考虑有跨度;理解升华有深度;措施得力有强度。

深入研究相关问题

讲什么事就要研究什么事,但也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而应以所讲事情为中心,全方位、立体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回到事情本身上来,以更好的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看上头。上情要看准。主要看什么?看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

3 作报告。从这些报告中找到大方向、大原则、大目标、大举措、大政策。看领导同志最新的讲话精神。要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地方晚间新闻、人民日报和地方党报,密切关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行踪及相关讲话,重点关注他们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看相关会议的文件材料。在不违反保密纪律的前提下,与自己研究工作相对应、相联系的上级会议材料都要尽可能搞到手,认真学习,深入分析,切实把握其重点、特点和亮点,把握其原则、举措和要求。看专家学者的理论阐述。写什么就看什么,很多现实的大问题,早就是专家学者的大课题,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专家”立上头。有针对性的看点理论著作,会增加讲稿的“高度”和“深度”,增加决策的“科学”和“理性”。

摸下头。下情要摸清。走路只朝天上看是要摔跟斗的,必须看着地面走。下情何处来?从调查研究中来。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说,“准备会议,准备文件,都应把功夫用在调研上,这是很值得吸取的一条重要经验”。围绕写好领导讲话稿开展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写好领导讲话,是我们以文辅政的必然要求。从平常资料中来。基层刊物、基层简报、基层文件、基层领导讲话、群众来信都要看,并且要分类留存,最好还作些笔记。从经常联系中来。有意识地结交一些基层的朋友,多和主职干部交朋友,多交一些有思想、讲真话的朋友,要写讲话了,提几个问题群发给大家,让基层的“源头活水”欢快的流淌进来。从专题座谈会上来。可召开专题座谈会,请基层的同志提前做好准备,有个书

4 面材料更好,会让请大家畅所欲言,放开讲,实事求是的讲,既讲成绩,也说问题,还提意见建议。如果不方便召开这样的会议,可以只让下面报材料上来,把要说的都写进去。专题座谈会也可以开成专家座谈会,请市县内外或者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专家们来聚一聚、碰一碰,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这对搞好工作、写好讲话都是极有帮助的。

观外头。外情要了解。俗话说,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写领导讲话稿,要有比较意识,要习惯“观外头”。怎么个观法?学习考察。开门写讲话,不仅要开门走下去,还要开门走出去。委托调查。不能事事去考察,可以委托调查。请外地同行就地搞调查,请基层干部外出搞调查,还可以请专门调查机构帮助搞调查,把要求说清楚,“借鸡下蛋”,一样“为我所吃”、“饱我口服”。调阅材料。这是一种很便捷的向外学习方法。想要了解什么,直接找人家要什么。媒体查找。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向外学习的途径。报刊、网络多种平台提供我们阅读学习,尤其是网络,手指轻轻一点,世界尽现眼前。农村有句话:“出门多低头,进门有柴烧”,平常多剪些粘些,分类收些储些,写的时候再查些搜些,大概可以满足一些写稿需求。

找前头。历史的情况要熟悉。毛泽东同志曾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他提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前头,就是要

5 系统地、发展地、变化地看问题,搞清问题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寻找其中的经验教训,挖掘里面的本质规律。查档案材料、看历史文章、访问老同志都是找前头的方法和途径,比这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历史,解剖过程,得出指导当前工作的有用结论。

想后头。要从长远考虑问题。我们写领导讲话既要用显微镜解剖问题,绝对不能患近视病。有时候要跳出问题想一想,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从多个方面想一想,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几步,不要随意落子。要顺着领导的目光方向,寻找领导的兴趣热点,思考领导未来讲话中的重大事情,尤其是事关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涉及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政策措施,从长远的角度,自觉地向干部群众请教,主动地向专家学者咨询,广泛地吸引各方面意见,以便写作前、写作中“有理有据”地跟领导汇报和讨论。

把握好度。度的把握是研究问题的应有之义。把握好对重大事情和敏感事情的态度。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事情不要匆忙表态,暂时没有整明白的事情不要急于亮牌,正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事情不要轻下结论。同时,又要有担当、有魄力、有胆识,不能在必要时不敢拿出鲜明态度,更不能关键时候缩手缩脚。把握好对形势与任务的分析。从整体大局上、从战略高度上、从发展方向上认清情势和态势,看到优势和强势,了解弱势和劣势,看到机遇,也看到挑战。不可高估形势,让人盲目乐观;也不可低估形势,让人看不到希望。把握好对前任工作和过去成绩问题的评价。这

6 是每位新上任领导都必须正确面对的课题,包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有一个客观准确评价问题。一概否定不会有,一味唱赞歌也不好,恰当地评价、理性地扬弃是我们应取的态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把握好讲理讲情与表扬批评的分寸。领导讲话要有理论性、思想性,要高屋建瓴,但也要有感情、有激情,切忌虚情和矫情。涉及对人和事的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准确把握分寸,不可过重或过轻。大的会议上一般不对具体的人和事作表扬批评,一般表扬只点到集体,批评,只点到现象,特别优秀和特别严重的可点到个人。大会的表扬批评要把握分寸,要注意平衡,要掌控效果。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勤奋是立足之本,研究是优秀之源,善于思考和研究的人往往容易脱颖而出。我认为,研究工作有四大主体----讲话的领导,基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还有写作者自己。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主观的抽象分析”;坚持走群众路线,反对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孤立地僵化地看问题。研究工作可以采用“三四五研究法”----在对讲话材料的研究上,去伪存真选有用的材料,去粗取精选典型的材料,去同求异选特色材料;在对讲话思想的研究上,由前到后系统地看,由内到外比较地看,由点到面全面地看,由表到里本质地看;在对讲话措施的研究上,说自己的话有思想性,解决现实问题有针对性,代表前进方向有科学性,指导全局有普

7 适性,“跳起来摘桃子”有可行性。

让领导满意 让听众满意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要点(下)

衡量领导讲话稿写得好不好应有三项标准,一是领导满意度,二是听众认同感,三是实际操作性。三项都做好确实不易,要下大功夫,关键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提升水平,力争做到让领导满意,让听众满意。

确定主题

主题如旗。写讲话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是讲话的灵魂。正确、鲜明是对主题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第一,旗帜是前进方向,必须要正确。方向正确,则走向胜利,方向错误,则走向失败。何谓主题正确?从大处说应该有“五个符合”: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怎样做到主题正确?我认为至少有“四个一致”:与中央保持一致,与上级保持一致,与班子保持一致,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保持一致。

第二,旗帜是本质特色,一定要鲜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

8 旗都“各有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区别于其他旗臶的本质特征。讲话稿亦如此,虽然“年年岁岁讲相似”,但是“岁岁年年话不同”,虽然“上上下下都在讲”,但是“上上下下话不同”。话不同首先是主题不同。比如XX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主题是,把XX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个主题就具有鲜明的特色。主题鲜明主要建立在对问题本身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上,其次建立在对问题“上下左右”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和比较分析上。

谋篇布局

写领导讲话稿需要宏观谋篇、战略布局。必须先拟出提纲,而不能随感而发、随意而写,更不能信马由缰、写到哪里是哪里。因为领导讲话常常是代表一个班子、一个集体,讲话提纲须送领导审阅同意,重要讲话的提纲还要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领导讲话提纲怎么写? 首先做到“三讲”。围绕上级精神讲。传达不能走样,贯彻不能变形,很多重要的、核心的精神要原原本本传达。结合上作实际讲。传达贯彻是过程,落实是目的,落实不能“空对空”,而要“空对地”,也就是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紧扣解决问题讲。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需开,不解决问题的讲话不必讲。写讲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其次做到“四要”。一要大处明晰。整个讲话讲哪几点、回答哪几个问题要十分明确。比如有的领导讲话稿第一点讲为什么,第二点讲是什么,第三点讲怎么做。总的要求是,层次必须分明,不能模糊甚至前后打架,逻辑必须严密,不能脱节甚至混乱。二

9 要重点突出。少数讲话需要面面俱到,更多的讲话需要重点突出。三要观点鲜明。讲话是观点的集合,观点是思想的结晶。一篇讲话,主题是最大观点,还需要有众多的分观点、小观点来支撑主题,主题如“明月当空”,观点是“众星捧月”。这些观点可以通过分级标题来体现,也可以随处“闪烁”在讲话中。观点从哪来?从实践中发现,从思想上发掘,领导那儿可得到,基层干群中可得到,专家学者中可得到,个人学习研究中可得到。四要体例统一。通常的做法是,列提纲就应“提前控制”每个部分的篇幅,以求得总体结构的基本匀称。层次基本相同,一级标题下面可列二级、三级标题,根据需要去列,但最好基本相同。同一级标题最好用一样的句式和结构,差不多的字数和语气。因为整齐的标题形式,除了表情达意的明晰外,还特别易于传达贯彻、便于干部群众掌握。

收集材料

无论写讲话还是写文章都要用到材料,如果说观点是文稿的筋骨,那么材料就是文稿的血肉。我体会,材料如粮。

一要有“丰收粮”,吃得饱。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写领导讲话要“广积粮”。只有材料收得丰富,讲话才能写得顺溜。 二要有“优质粮”,吃得好。从“丰收粮”到“优质粮”,有一个选择材料的过程,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典型材料。兵不在多而在精,材料不在多而在典型。

三要有“特色粮”,吃得够味。讲话要有特点,选材需要有特色。比如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在全省林业改革发展会上讲到湖

10 北林业的地位,用了这样一些“特色材料”:湖北素有“华中绿肺”之称,要从建设中部绿色屏障的高度认识湖北林业的重要地位;湖北是“千湖之省”,要从保护湿地、调节气候的高度来认识湖北林业的重要地位;湖北有地球上北纬31度唯一的一片原始森林神农架,要从保护地球生物种群的高度认识湖北林业的重要地位。这样的材料唯湖北独有,这样的意义唯湖北能讲,也才更有指导意义和实际作用。

量身定做

俗话说量体裁衣,写讲话稿跟做衣服一样,也要“量身定做”。 要与领导职务相适应。什么职务讲什么话,决不能写了一个讲话稿,这个领导有特殊情况不能去讲,另一个领导可以直接拿去讲。如果一个会议几个领导都要讲,一般主要领导从宏观和战略上讲,从形势和任务上讲,从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方向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上讲,可以讲得相对“虚”一些;分管领导从总结成绩与经验上讲,从工作部署与措施保障上讲,应该讲得相对“实”一些;部门领导讲得更微观、更具体、更有操作性,适宜讲得相对“硬”一些。比方说,在一次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主题的组织工作会议上,组织部长讲话,对近期任务、培养途径、选拔标准作全面具体的部署,副书记讲话,重点指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对各级党组织的明确要求;书记讲话,要求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做好培养选拔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做好此项工作的浓厚氛围。三篇讲话围绕会议主题,合理分工,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形成整体。

11 要与领导个性相适应。曾经服务过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安德列·施托希说:“给总统写发言稿时,要考虑到他的性格、特点和举止。”领导各有风格。有的喜欢讲得更实在一点,有的喜欢讲得更理论一点,有的喜欢讲得干脆一点;有的习惯引用马列著作,有的喜欢讲些古代掌故,有的注重数据和推理。如果起草讲话者对这些特点接不上头、跟不上趟,就无法写出令领导满意的讲话稿。

要与听众对象相适应。毛泽东同志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讲话是一定要看对象的。向上级领导汇报,适宜谦虚一点、低调一点;对下级作报告,应该体现权威性、指导性;跟农民群众讲话,适当用些方言土语;跟专家学者讲话,最好具备理论性、思想性;跟文艺工作者谈话,不妨加点激情和文采。

要与会议规模相适应。小范围的座谈会,语气应该更亲切一些;党代会、人代会这样规模较大的会,语言应该更规范一些。

要与讲话场合相适应。如果是祝贺词、欢迎词、答谢词、慰问词,就应热烈奔放、轻松明快一些;如果是研讨会、纪念会,就应庄重、严谨一些;如果是动员会、庆功会、表彰会,就应富于激情、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要与讲话顺序相适应。在前面讲与在后面讲是不一样的,点名发言与自由发言又是不一样的。起草讲话应充分考虑这些事情,以达到讲话效果最佳化。

要与讲话时间相连应。限时讲话,只能短,不能长。一个小时的

12 讲话,准备50分钟就够了,留点时间让领导去发挥,或者留点时间给主持人和听众,切不可写得太长而致讲得超时。

锤炼语言

写领导讲话稿,有很多的语言要求,重要的是把握三点: 一是不能错。观点不能错。必须要讲正确的话,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第一要求。领导讲话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下级要学习领会,要传达贯彻,上错一点,下错一片,上错一尺,下错百里。尤其在网络时代,一句讲错,天下皆知;寅时讲错,卯时便知。政策不能错。领导讲话经常需要引用、宣传、解释相关政策,领导讲话本身就有政策效应,所谓“言出法随”,因而必须字斟句酌,表意精准,有根有据。概念不能错。特别是有些体现中央精神的重要概念更是绝对不能错。事例不能错。事例要真实可信,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不一定要写上去.但要查得一清二楚,万不可道听途说。数据不能错。领导讲话中的数据不可有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会让领导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引文不能错。引用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等,不可“随意、大意、任意”,需要“严肃、严谨、严格”。不可“拍脑壳”引用,以为“好像”是这么讲的,“好像”在哪儿听过。

二是不能过。如同宋玉描写的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要弄清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深讲哪些浅讲,哪些可以放开讲,哪些点到为止。要注意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使其恰到好处。

三是让人愿听。讲话稿是要让人听的。不管领导讲得怎样,

13 肯定有人听。因为你是领导他是部下,他不能不听;因为你布臵工作他回去落实,他不可不听;还因为他的帽子你管着,他不敢不听。有的领导对于开会打瞌睡的干部给以现场处罚。我看一并要处罚的人是不是还有讲话的领导,包括写稿的秘书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强迫受训,比坐牢还厉害”。想要人愿听,就要在思想深刻性、事例鲜活性,语言生动性等多方面下功夫。鲜活的事例让人愿听。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什么办法使人听了不致忘记?讲存在的问题,要举事例”,“文字方面不是要反对标语口号吗?就是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没有具体形象,作品就没有生命。”身边的、最近的、鲜活的、适量的事例是能够让讲话生动起来的。有些同志写讲话稿,一味追求语言的精练干净,很少写事例,为什么不能把精彩的观点和鲜活的事例结合起来写呢?生动的语言让人愿听。要学会运用比喻、借代、排比、对仗、拟人、拟物,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和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表现手法。要学会运用领导语言、学者语言、诗词语言、网络语言、群众语言等。前段时间网络热捧大学校长“根叔”的演讲——十几分钟讲话赢得数十次掌声,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把网络热词类似“打酱油”、“蜗居”、“蚁族”、“被就业”等用上了,这些新潮语言当然引起当代大学生广泛共鸣。

精细打磨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的现象,说这叫“不负责任,到处害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

14 谓精雕细刻写文章,功夫多在修改打磨上。

要做到“三堂会审”:先从内容上审视,看思想上有没有问题,主题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再从形式上推敲,看层次是否清晰明了,看结构是否合乎逻辑,看各级标题间的联系,看主题、观点、材料的关系,看段落和层次的连接,看开头与结尾的呼应;最后从语言上斟酌,看语言生动与否、句子通畅与否、词语准确与否、文字与标点正确与否。

要做到“三步走”:第一步认真看,第二步大声念,第三步模拟讲。

要做到“三校”:眼校(看),口校(读),指校(用手指点着查)。

要做到“三把关”:先是自己把关,然后请同事把关,最后交分管领导把关。

第三篇:领导工作会议讲话写作要点

领导讲话因领导职位、讲话场所等原因,有很多写作方式,就是一个领导一个会议的讲话稿由多少个不同的人写,就会有多少个不同的版本,但这些讲话的目的不应该有太大的分歧,表达的中心意思都应该是相同的。下面,我就领导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写作谈一点体会。

一、领导工作会议讲话的结构 一般包括三部分,即: 工作回顾;

对工作成绩的肯定和工作前景的展望; 对今后工作的要求。

二、领导工作会议讲话各部分写作技巧

(一)开头部分的写作

一般工作会议的开头部分写作就是点明这次会议是什么会议,会议的目的,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xx系统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然后再写目的“对xx工作进行总结,对xx系统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旨在弘扬……,促进工作开展”,如果是表彰会,还要表示祝贺之类的。

(二)“工作回顾”写作技巧

开头过后,就要回顾过去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工作,这部分和工作总结类似,基本上就是工作总结中“取得的工作成效”(见前一篇《如何撰写工作总结》)部分,但要尽量简洁、全面,立意要高,把主要的工作点到就行,篇幅不要过长,多用数据说话。

(三)“工作成绩的肯定和工作前景的展望”写作技巧 其实这一部分就是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前一部分工作回顾表示肯定,展望工作前景,同时准备布置下一步工作,对下一步工作提要求,不至于转折太突然和唐突。

(四)“对今后工作的要求”写作技巧

前面对工作进行回顾、肯定和展望后,下一步就要点明会议的目的,提要求了。其实就是在下一步工作中,在大的工作层面要达到的目的,在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

三、领导工作会议讲话写作需注意的事项

文章要丰满。每一篇文章不管长短,都应该是文字流畅、层次分明、协调统一的,一般在工作总结、回顾、提要求的篇幅内,相应的支持内容都应在3条以上,这样才能说明问题,使文章丰满起来。

了解领导讲话习惯。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讲话习惯,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喜欢罗列数据,不一而足,所以写作领导讲话要尽量使用短句子,要符合讲话习惯。

善于取得需要的资料。写领导工作会议讲话不能闭门造车,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写作材料一是向各协同单位收集,二要征集领导和各单位意见,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作会议的目的,都应该向各方了解清楚,才能在写作中运用得当,使文章血肉丰满,目的明确。

第四篇:TS16949审核要点(仅供参考) (2)概要

TS16949审核要点 (仅供参考

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 1.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幺?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幺?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 2. 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幺?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 3. 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 4. 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幺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 5.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用的资源? 6.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幺途径什幺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 7. 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顾客满意呢? 8. 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 9.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 10.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 11.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采取的手段有效吗?

13.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 14. 组织是否制订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计划中? 15. 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 16. 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力的管理阶层? 17. 是否设置了管理代表?管理代表的职责是什幺?管理代表参加了哪些质量活动? 18. 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幺?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

二、管理代表审核要点: 1. 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 2. 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行策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3. 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 4. 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幺?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 5. 受审区域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 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计划,是否已经进行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 7. 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何? 8. 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 9. 管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那些改进的建议? 10. 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 三文控中心的审核要点

1. 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 2. 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 3.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 4. 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 5. 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 6. 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 7. 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 8. 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 9. 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 10. 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的更换?

11. 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 12. 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 13. 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 14. 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 四行政部的审核要点

1. 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的?识别的依据是什幺? 2. 员工能力不够时,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 3. 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具体有些什幺有效的措施? 4. 是否对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5. 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行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 6. 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吗? 7. 有那些公共设施与生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

要求? 8. 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

9. 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

的?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安全? 10. 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吗?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 11. 本组织的内部沟通有那些方式?这些方式沟通的有效性如何? 12. 是否有激励员工的措施?是如何去激励员工的?这些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过程评估? 13. 是否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计划?是否针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的有效性指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的方法? 14. 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时,组织书否准备了紧急应变计划?这些应变计划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时交货? 五市场部的审核要点

1. 目前有哪些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的要求是什幺?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规法律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的? 2. 在提供产品前,时否对标书,合约或定单进行了评审?评审了那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 3. 在合同评审时,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分析? 4. 有没有口头或其它书面声明的合约或定单?这类合约或定单如何处理? 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 6. 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 7. 有顾客指定的特殊性吗?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

8. 通过什幺方法来获得顾客感受(满意感受,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析过吗?是如何来处理有关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 9. 是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持续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 10. 对于在组织控制下的顾客财产是如何管理的?当发生异常时,是否第一时间报告顾客?异常报告的记录是否被维持? 11. 当接到顾客反馈的信息时,是否迅速地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客户? 12. 是否对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 13.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工装,设备进行了永久性标识? 六设计开发部的审核要点

1. 当有新产品时,是否有设计和开发计划? 2. 设计开发是否规定了设计与开发人员的权责?不同小组的组织接口是否理清? 3. 设计与开发的输入时,是否使用了以下信息,如以往成熟的设计项目,竞争对手的数据与资料,供应商反馈的信息,现场问题报告等?在设计输入评审时是否对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维护度,工时和成本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如何?是否对过程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了识别,形成文件并进行了评审? 4. 设计输入了那些内容?文件在发放前有评审吗?经过批准吗?产品设计的输出是否

包含设计FMEAS,可靠性结果,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的定义,产品设计的评审结果? 5. 过程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规格和图纸,过程流程图/配置图,过程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过程批准的能力指标?组织在进行过程设计输出时,是否考虑到产品设计输出,生产力,过程能力,质量目标,顾客要求和以往的开发经验?

6. 在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了评审?哪些人员参加了评审?评审记录是否被维持? 7. 在设计与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验证?谁参加了验证?采用了哪些验证方法?验证结

果如何?记录被维持了吗? 8. 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在什幺情况下进行?是否按照计划的安排来实施?顾客参加了设

计与开发的确认吗?在设计与开发确认时,是否跟踪了所有的性能试验活动?确认的记录是否被维持? 9. 在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是否有设计变更?有多少变更是什幺原因引起的变更?变更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有多大?是否对产品寿命期间内的变更进行控制?这些

变更的记录是否被维持? 10. 对有专利的设计变更,是否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的影响程度?如果顾客要求,任何产品实现的变更,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到顾客的同意? 11. 对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进行是如何控制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设计更改? 12. 特殊特性的开发,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控制计划的制定与评审是否经过跨功能小组采用多方论证方式来完成? 13. 是否对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参数的特殊特性进行了识别? 14. 特殊特性的符号是否在图纸,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上出现,他们的符号是否一致? 15. 是否制定了针对设计与开发阶段的测量标准与方法?

16. 顾客要求时,是否制定了原形样件计划和控制计划?原型样件的制作是否使用了正式的工装,人员,与供应商? 17. 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方论证的方法? 七生产部的审核要点

1. 是否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进行了策划?策划时输入了什幺?输出了哪些文件? 2.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是否对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是如何确认的?特殊过程控制时的记录是否被维持? 3. 当可行时,是否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有哪些标识方法?监视与测量后是否有产品状态的标识?当有追溯要求时,能否唯一的识别出来? 4.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了哪些防护措施? 5. 所有的过程操作的员工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是否在工作 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指导作业吗?效果如何? 6. 当作业开始,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时,是否进行了作业准备验证? 7. 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 8. 在进行工具和量具设计、制造和全尺寸检验时,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源,如果工装的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控制?如何控制? 11. 是否有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是否对工装进行状态标识,如生产中、修理中、处置中? 12. 是否排定每天的生产计划?如何监控生产计划的完成?生产计划完成的如何?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

13. 组织是否执行了顾客生产批准程序所批准的过程能力?当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提出了适当的反应计划,当顾客要求时,该计划是否交顾客批准? 14. 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 15. 工具变换、机器维修等重要过程事件是否摘记在控制图上? 16. 当有外观项目时,是否在外观检查时有充足的照明、标准的样件?是否对从事外观判定的人员进行了资格鉴定? 17. 生产现场的整齐与清洁是否被维持?产品所需求的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等物理环境是否能满足? 18. 如果有返工作业,是否有返工作业指导书?来指导返工作业? 19.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了一般的质量问题时,生产部是如何处理的? 20.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

八、质量部的审核重点

1.如果需要,是否有特定产品、专案或合同?如果有是否制定了质量计划? 2.是否制定了接受准则,计数值抽样计划的接受准则是“零”吗?如果不是,是否经顾客批准?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变更,对变更产品的结果是否进行了评价、验证和确认? 3.组织是否确认了需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是否提供了监视和测量的装置?这些装置是否符合产品测量的要求? 4.监控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校准或验证,这些校准能否证明追溯至国家或国际标准?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

5.当发现监控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是否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6.组织是否对控制计划规定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何? 7.测量系统分析是否采用参考手册规定的内容与方法?如果顾客要求,是否采用了顾客规定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8.是否保存在校准的记录? 9.是否有内部实验室?实验室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如实验室程序、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能力等? 10.对组织无法试验的项目,可委托外部实验室,外部实验室是否符合ISO17025或得到国家认可? 1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对产品的特性实施监控和测量?比如:来料、过程和最终产品?产品测量和监控的记录是否被维持? 12.产品是否在全部测量完成,且经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后才放行? 13.是否按控制计划规定频次进行全尺寸的检验与功能测试? 14.全尺寸检查是否进行了设计记录所有零件尺寸的完整测量? 15.是否有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规范或标准? 16.紧急放行是否有权责人员批准? 17.当出现重大事故时,质量部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利?质量部开具过《停工生产单》吗?组织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书面程序? 18.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哪些处理方式?不合格品被纠正是否进行重新验证?为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19.对于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如何控制?是否经过顾客同意? 20.当不合格品在交货或开始使用后被发现,是否根据其影响采取了适当行动? 21.返工产品有控制吗?如何控制?返工作业指导书和相关人员容易得到吗? 22.当产品或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 是否向顾客报告并取得顾 客特许或偏差许可? 23.组织是否形成纠正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 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 24.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 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 25.是否对顾客退回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如何分析?分析之后是否及时报告顾客?退回 产品分析的资料是否被保存? 26.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实施控制?是如何控制的? 27.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 28.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 29.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 30.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 31.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 32.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 33.是否有试产控制计划和量产控制计划?如果有设计责任, 是否有样件的控制计划?这 些控制计划得到很好的执行吗? 34.当出现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采用了指定的反应计划?这些采取的反应 计划效果如何? 35.当有任何的变更影响到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应来源或变更 FEMA 时,是否 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 36.当顾客要求时,更新后的控制计划是否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 37.在控制计划中规定的统计技术,组织是否在应用,是如何应用的?

九、采购的审核要点 1.组织是如何初期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初期评价的依据是什幺? 2.与供应商确定合格关系后,组织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连续评价的依据是什 幺?是如何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的? 3.初期评价与连续评价的记录被维持了吗? 4.对独占市场与顾客指定的供应商是如何控制的?控制的效果如何? 5.采购文件如何控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相关权责人员的批准? 6.采购产品验证了吗?是如何验证的?验证的准则是什幺?是否有未验证的产品而直接 投入生产线使用? 7.如果组织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或顾客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这种情况如何控制?产品 放行的方法有规定吗? 8.对一些水准差的供应商怎样处理?是否频

繁的更换供应商?组织是否定期对供应商进 行培训或采取其它方式提升供应商水准? 9.如出现合并、收购或加盟的供应商,是否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评审? 10.采购的产品或材料是否符合生产国和销售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11.是否有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的计划?是否建议所有的供应商在某一期限内必须符合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12.是否要求所有的供应商以符合本技术规范为目标? 13.对顾客批准的供应商,如何控制?控制效果如何? 14.是否对进货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如何控制?控制方法是什幺?控制效果如何? 15.是否对供应商的交货质量绩效,退货款、超额运费等进行监控? 16.是否要求供应商监控自身的过程绩效? 17.当供应商不能准时交货时, 是否要求其提出纠正措施?为确保供应商准时交货采取了 哪些措施? 18.是否有外包过程,是如何控制的? 十 仓库的审核要点 1. 是否规定了材料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 2. 是否规定了半成品,成品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 3. 是否规定了产品搬运的方法并遵守? 4. 仓库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有标识?仓库的工作环境如何? 5. 在内部过程和交货目的地期间,是否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 6. 是否建立准时交货的生产计划? 7. 仓库材料的帐物是否一致?是否定期盘点? 8. 材料的进出是否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了吗? 9. 为检测产品仓储不良,组织是否按计划周期性的评价库存状况?当发现仓储不良时, 如何处理? 10. 仓库是否制定库存优化的指标?目前库存状况如何? 十一 生产计划中心的审核要点 1. 是否制定了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是什幺?有哪类生产计划,比如:生 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 2. 是如何来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 3. 是否有经常性的临时插单?这些临时插单如何处理? 4. 有无生产库存品,为什幺有不按定单生产的情况?为什幺要生产库存品? 5. 目前生产计划的完成率是多少?造成生产计划不能完成的原因有哪些?有改进的措 施吗? 6. 有无根据产能工时来指定生产计划? 十二 各职能部门共同的审核要点 1 各职能部门主管是否明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其它部门的组织接口是否明确? 2.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是什幺?现在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 3.各部门是否定期的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采 取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有什幺

效果? 4.各部门是否规定了收集哪些数据和资料?这些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有分析吗?对分析的 结果如何应用的?是否用于持续改进? 6. 本部门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持续改进?效果如何?持续改进是否包含产品特性, 过 程参数,价格,服务等? 7. 本部门下一步打算做什幺改进?

第五篇: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书作业要点概要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簽訂學術合作協議書作業要點 九十二年七月十日行政會議通過

一、為促進學術交流,提升本校國際聲望與學術水準,特訂定此作業要點,以為本 校與國內外(含中國大陸各大學及研究機構簽訂學術合作協議書之依據。

二、合作協議書之擬定除特殊需要之合作關係者外均需符合下列原則: (一雙方平等互惠。

(二合作關係應有益雙方學術發展。

(三雙方合作事項需有專責單位或專人負責推動執行。 (四合作協議書內容應具體明確且具可行性。

三、本校各學術單位與國內外學術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書程序以下列三種方式進行: (一系(所與系(所或某特定之研究機構之合作: 由系(所與合作單位擬定合作協議書,經系(所務會議審核通過,會簽 學院、教務處、研發處,經校長核定後,由系(所主管或所屬院長簽署合 作協議書。

(二學院與學院或某特定之研究機構之合作: 由學院與合作單位擬定合作協議書,經院務會議審核通過,會簽教務處、研 發處,經校長核定後,由院長或校長簽署合作協議書。

(三學校與學校或某特定之研究機構之合作:

1、 由研發處學術交流組著手規劃並調查其他相關教學單位可與之進行合作的 項目及領域和建議。

2、 將教學單位之調查意見或建議事項彙整,會簽教務處,經校長核閱後,依 校長之核示研擬合作協議書。

3、 擬定後之學術合作協議書需會簽教務處,經校長核定後,由校長簽署合作 協議書。

四、學術合作協議書及其補充文件合作細則與合作計畫書之內容如下: 合作協議書內容應含括:

1、合作項目(如交換教師、學生、資料、合作研究、舉辦學術研討會等 。

2、合作期限及終止合作條件。

合作計畫書與合作細則為補充合作協議書之用,其內容如下: ◆合作計畫書(一至二年 :

1、 計畫名稱、主持人及聯絡人。

2、 合作內容、時間、人員及預期成效。

3、詳細預算與經費來源說明(如旅費、生活費、註冊費、住宿費及保險費等 雙方負擔經費原則 。

◆合作細則:合作協議書中未詳細規範之部分(如:合聘人員、合作成果、指導 學生、交換學生、合作計畫等 ,雙方得以合作細則的方式明訂執行辦法。

五、續約程序依下列三種方式進行: (一系(所與系(所或某特定之研究機構之續約: 合作協議期滿前三個月,由系所彙整並評估合作績效,經系(所務會議同 意續約後,系(所再與合作單位擬定新約內容,會簽學院、教務處、研發 處,經校長核定後,由系(所主管或所屬院長簽署合作協議書。

(二學院與學院或某特定之研究機構之續約:

合作協議期滿前三個月,由學院彙整並評估合作績效,經院務會議同意續約 後,學院再與合作單位擬定新約內容,會簽教務處、研發處,經校長核定後, 由院長或校長簽署合作協議書。

(三學校與學校或某特定之研究機構之續約:

1、合作協議期滿前三個月,由研發處學術交流組彙整雙方合作事蹟,並進行 校內續約意願調查。

2、將校內續約意願調查結果彙整,會簽教務處,經校長核閱後,依校長之核 示擬定新約內容。

3、擬定後之新約內容需會簽教務處 , 經校長核定後 , 由校長簽署合作協議書。

六、本校各級單位與其他學術或研究機構所簽署之學術合作協議書,各執行單位應 於簽約後一星期內將上述影本送研發處學術交流組備查 , 相關新聞稿則由秘書 室對外發布。

七、本作業要點經行政會議通過後公布施行,修正時亦同。

上一篇:立法法是基本法律吗下一篇:老公对老婆的承诺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