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汇 报 材 料

县经济和商务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不断加快

截止6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规模以上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45 %;规模以下完成4.4 亿元,同比增长3.2 %;实现工业增加值

8.23亿元,同比增长32.57%,其中:规模以上实现6.87亿元,同比增长34.9 %;规模以下完成 1.36 亿元,同比增长21.6 %。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18亿元,同比增长39.63%。生产硅铁 13647 吨,碳化硅23454吨,金属硅7648吨,碳化硅微粉11091吨,水泥332251吨,电石46736吨,洗精煤 158527吨,电解铝37054吨,电138447万度。

(二)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全县实施工业项目共23项,其中续建项目18项,新建项目5项,截止6月底,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18亿元,同比增长39.63%,完成年计划的62.49%(地区下达我县的目标任务为19.5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西部水电公司一期15万吨第二组5万吨项目已于4月底投产,第三组预计7月份投产,今年将具备年产15万吨铝基合金生产能力;云峰福利铁合金厂一台2.5万千伏安铁合金

矿热炉及兰州光大炭素公司年产5万吨电极糊项目已建成投产;汇能冶炼公司2台1.85万千伏安铁合金矿热炉、天健硅业公司2台1.85万千伏安铁合金矿热炉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10月份试生产;新宇硅业公司年产10万吨金属硅及深加工二期项目在完成基础土建工程的基础上,钢架结构和部分设备正在安装,预计年底投产运营;星言公司年货物吞吐量100万吨物流项目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国泰盐湖公司年产10万吨复合肥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工程,预计年内试生产。

(三)节能降耗日趋规范。

一是对高耗能企业下达能源消耗控制性指标,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单位产品能耗国家限额标准,合理组织生产,严控耗能超标;二是督促高耗能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深挖降耗潜力;三是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逐步实施余热发电、低压无功补偿等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四是加强企业能耗统计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规范统计方法;五是对能耗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产值上升幅度的企业实行停产检修措施。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4.32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25%(地区目标任务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5%)。

二、贯彻落实“工业十条”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六十条”政策措施情况。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十项举措”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六十条”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增长目标。我局结合全县工业发展实际,及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应对当前工业经济突出问题十项举措的实施意见》及《关于贯彻落实省地支持小型和微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并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以通知形式下发至相关单位,不折不扣地执行省地相关政策,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助推企业发展。为此,县财政设立1000万工业结构调整和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企业升级改造、延伸链条、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发展新型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局以召开会议、入户调研、上门宣传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文件精神,宣传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和“保增长、调结构”工作重点,指导企业吃透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用好政策、抢抓机遇、需求支持、转型发展。2012年,就节能技改、流动资产贴息补助、资源综合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前期等方面组织各类资金申请项目40项,大力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已落实各类企业发展项目资金1070万元(西部水电400万元,铭德集团550万元,川垣燃气公司60万元,威思顿精淀粉公司60万元);积极协调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加强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已

会同县金融办,就我县9家重点工业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反馈至地区经商委和金融办,寻求金融支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在用电、运输、用工、融资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

第二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大发展战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着力点,积极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就月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月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今年月完成工业总产值约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约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完成工业总产值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约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今年

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因去年统计不全)同比增长

%。今年

月贸易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去年同期

万美元,同比下降

%,其中进口

万美元,去年同期

万美元,同比下降

%,其中出口 月

万美元,去年同期

万美元,同比下降

%。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稀土矿冶产值税金增幅较大。充分利用今年第一季度天晴的大好时机,紧抓稀土分离和铁矿开采深加工的生产,随着稀

1 土、铁矿市场行情价格的回升,今年

月实现稀土产值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二是铁矿石瓷土开采加工产值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三是机械铸造电子产业今年

月实现工业产值约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

第三篇: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根据运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运经信运发〔2011〕25号文件安排和具体要求,现将盐湖区二○一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整变化情况、目前工业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及走势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盐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整变化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国家衡量一个地区工业经济规模水平的主要指标。自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实施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以来,随着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使用了13年的500万元的标准已经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适应gdp核算下算一级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自二〇一一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由原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提高至XX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二〇一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确保全面实现我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目标,按照国家新的统计制度,我区对二〇一〇年盐湖区统计范围内的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整,共淘汰了15家企业。其中除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方舟工贸有限公司由于企业分立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XX万元以下的有14家,具体名单为:运城市南星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运城申达塑料薄膜有限公司、山西巨龙风机有限公司、山西三通电子有限公司、山西省运城世强防盗门有限公司、山西省运城彦昂乳业有限公司、山西建华化工有限公司、山西中鑫洋麻业有限公司、山西关铝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天网安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城市麦可馨食品有限公司、运城市福同惠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天龙标志服装有限公司、运城市八星化工有限公司。

同时,根据山西省统计局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规定要求,我们初步确定的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有12家,新增企业名单如下:运城制版印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天海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运城市海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山西省运城市南洋制版彩印有限公司、山西民峰正艺印务有限公司、山西晋久品种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金博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格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运城市盐湖区晋运水泥厂、山西恒誉镁业有限公司、山西寰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海顺线缆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根据新统计标准盐湖区淘汰的15家企业中,空港新区占3家,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占2家;新增的12家企业中,空港新区没有,禹都占3家。截止目前,盐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为56家,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家,从总体上看变化不大。

二、规模工业企业统计门槛调高对我区的影响

统计标准提高后,工业统计数据较原口径出现了一些变化。因统计范围缩小,宏观上规模工业企业户数和总量都将受到必然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布局也将出现变化。同时,会对部分小企业无论是在享受政府激励政策还是社会关注度方面带来一些影响。

但从积极的角度看,统计标准提高,有利于夯实统计基础,提高统计质量。国家对规模以上企业标准进行调整,将有利于政府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倾注在大企业上,重点扶持大企业。

从盐湖区这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整情况来看,我区淘汰的15家企业,去年完成的现价工业总产值为4.44亿元,占全区现价工业总产值的4.61%;其主营业务总收入为3.39亿元,占全区主营业务总收入的3.69%;企业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为净亏损4941万元;年上缴税金756万元,占全区税金总额的3.30%。而其中的14家年主营业务收入在XX万元以下的企业,去年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为1.48亿元,占全区现价工业总产值的1.53%;其主营业务总收入为1.34亿元,占全区主营业务总收入的1.46%;企业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为净亏损5026万元;年上缴税金756万元,占全区税金总额的3.29%。

二〇一一年新增的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年主营业务收入均在XX万元以上,预计年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总收入均可达4亿元以上。

从以上情况分析,由于统计标准提高,统计范围缩小,我区的工业统计数据变化目前具体表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比上年减少了3户。但通过以大换小等企业置换调整方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虽然我区二〇一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有所减少,但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完全可以弥补企业数量减少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针对以上的变化和影响,我们积极采取以下几点应对策略:一是相应调整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十二五”规划;二是高度重视500-XX万元企业发展情况。利用这些企业目前较完善的统计网络,及时掌握这部分企业发展情况,制定专门针对这部分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上台阶,为进规模以上行列做好准备;三是高度关注规模以下工业发展。高度关注小型企业的发展,并将部分规下企业纳入成长型企业来扶持,从而使我区规模以下工业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四是督促企业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健立健全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实现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

三、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及预测

二〇一一年元月份,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年前由企业估报,数字较为保守),较上年同期的5.11亿元增长了17.8%。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完成5.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77亿元增长了17.9%。其中8家省市属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同比下降0.4%。工业销售产值完成2.53亿元,同比增长了5.4%;48家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了39.4%。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09亿元,同比增长了30.5%,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省市属企业。

从各企业来看,今年元月份现价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企业共有40家,占到全区企业总数的71.4%。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鑫洲玻璃制品、关铝碳素、英发包装印务、渝煤科安运风机、浩腾科技、今麦郎食品等公司;现价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幅度加大的企业有:飞宇建材、颐源阳光工贸、南苑化工、寰烁环保科技、银光特钢等公司。

从今年元月份和目前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我区工业经济今年仍可保持20%左右较高幅度的增长,实现我区工业首季开门红形势较为乐观。预计到二〇一一年底,全区可以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幅度均达到20%以上。

四、目前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主要规模以上企业的了解,我区56家企业中,除海升果业、盐化劳服公司两家企业因季节性生产停产以外,其他企业生产基本正常。

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今年二月份节日集中,有相当数量企业因职工放假或用工短缺不能满负荷生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进度和全区生产性指标的完成。

2、一季度正处于我市冬季居民用电高峰,用电负荷向民生倾斜,我区工业用电仍显紧张。部分连续性生产企业和新上项目扩容受到严重影响和制约。

3、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流动资金短缺限制了部分企业的发展和工业新项目投产达效。

4、如海升果业、关铝热电等一些企业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过大,导致大量生产设备等资源长期闲置,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极大的损失,造成巨额亏损。

第四篇:**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市人民政府

(2011年6月21日)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至5月份,全市列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企业216家,规模工业产值累计完成39.21亿元,现价比增32.00%;完成销售产值37.40亿元,产销率为95.40%。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开局基本稳定。规模工业产值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1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71亿元,2月份虽然受春节影响企业减产,单月仍完成产值5.05亿元,3月份完成规工产值7.52亿元,4月完成9.14亿元,5月完成10.90亿元。工业税收入库情况。1-5月规模工业实现入库税收6781.13万元,比增-4.63%。

2、支柱产业发展基本正常。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化工、水电等四大产业都保持着有序的增长。竹木产业1-5月累计完成产值17.52亿元,比增29.17%;完成税收2506.85万元,比增-13.19%(资源综合利用退税影响);食品加工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0.60亿元,比增21.45%;完成税收812.67万元,比增40.317%;机械化工产业累计完成产值9.36亿元,比增65.53%;完成税收2113.74万元,比增4.32%;水电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73亿元,比增-1.61%;完成税收1347.87万元,比增-16.64%,上半年降雨不足,是影响水电产业产值的主要原因。

3、骨干企业作用明显。1—5月份,我市29家重点工业企业

累计完成产值15.4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39.40%;入库

税收3958.79万元,比占全市规模工业入库税收的58.38%。重点

工业企业对我市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柱作用。

4、重点工业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我市当年投资2000万元以

上重点工业在建项目有11项,总投资14.77亿元,其中2011年

投资5亿元,至2011年5月已完成投资2.3815亿元,占年度计

划的47.63%,较好的完成了计划任务。

5、电力对工业发展保障有力。1—5月份我市工业企业累计

用电量14221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加用电量2411万千瓦时,

比增20.41%。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一季度发展速度低于往年,未按时完成时序进度。今年我

市确定的规模工业产值指标120亿元,其中1-5月份计划完成

43.20亿元,目前完成39.21亿元,跟目标差距4亿元,距序时

进度差3.33个百分点。

2、各乡镇(街道)之间发展不平衡。1-5月份全市只有**、

**、**等3个乡镇任务达到时序进度,其他乡镇街道都没有

按时序进度完成任务,特别是**、**两个乡镇还低于全市平

均增速的10个百分点以上。

(三)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1、资金不足,制约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受国家信贷金融政

策调整和企业资产运营状况的双重制约,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

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企业资金不足尤显突出,成为制

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由于原材

料、燃料、动力价格、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给我市的大部分工

业企业生产、销售带来影响,造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增加和经

济效益的提高带来较大压力。

3、部分工业项目进展缓慢。受国家信贷政策调整部分企业融

资困难,工业用地指标紧张等因素都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展。工业

园区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交地滞后等问题影响项目建设

进度。

4、今年1-5月我市发电行业因降雨量不足,造成发电量减

少,今年1-4月我市降雨量为263毫米,而去年同期为888毫米,

减少了625毫米,导致北津、杨墩、兴光等发电企业都出现50%

以上的负增长,是造成我市工业入库税收出现较大的负增长的重

要因素。

二、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情况。

1、狠抓民企产业项目招商。5.13投资洽谈会我市共有12

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24.1亿元,其中“**茶产业科技园”

等四个项目被列为**市重点招商项目;6.18成果交易会我市共

有7个项目在**会场签约。

2、利用民企对接平台,促进民企产业项目对接工作。目前

有三个洽谈对接项目:①用地620亩武夷根艺城二期工程项目,

投资2.95亿元,目前完成根艺加工区350亩征地工作,根艺展

示区用地的征地工作已全面启动;②**市仓储物流中心德峰物

流园项目,用地260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

元,目前德峰物流园第一期工程已启动,建设开工手续正在办理。

③国际大型超市“沃尔玛”项目,总投资2.3亿元,建设面积2.4

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合作意向已签订,正在进行土地收储工作。

3、扎实安排好下一阶段工作。我市拟邀请非**藉民营企

业利树浆纸参加上海投资恳谈会,并做好外地**商回归工作,

力争形成洼地效应,带动民营企业家踊跃到我市投资兴业。

三、抓好落实,确保工业发展“双过半”目标的实现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工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市今年规

模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19亿元,按照**市经贸委的要求,上半

年我市“双过半”要达到年目标任务的45%,我市力争达到46%,

到六月底完成产值55亿元。为实现第二季度规模工业指标“双过

半”,确保全年目标实现,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以下几项工作。

1、明确目标,树立信心,层层落实年终目标任务。我市将对

照目标任务,分析原因,找差距。结合每月召开工业运行分析会,

逐月、逐项目、逐企业落实跟踪,加强服务,促进企业加速发展。

2、加强银企对接,加大金融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投

融资担保公司和企业互保融资担保机制,大力推行动产抵押、股

权质押、商标质押等新型抵押方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

题;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争取信贷投入的最大化。

3、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做好重点

项目的问题协调和跟踪服务,抢抓生产车间基础设施建设施工,

促进项目建设早开工建设投产,推进滞后项目的各项工作,促使

新上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4、优化投资环境。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各种扶持政策,尤其要

在企业用地、用水、融资、环保、安全等方面加大政策协调力度,进一步降低行政门槛;另一方面继续强化投资软环境建设,全方位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第五篇: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8日 】 【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 【字体:大 中 小】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12年12月28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着力缓解外需萎缩和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工业经济运行整体上由缓中趋稳向企稳回升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一、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其中,一季度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速接近1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0.2%,重工业增长9.8%。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左右。

2012年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经济运行缓中企稳。尽管工业增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逐季放缓的趋势,但随着中央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陆续显现,进入下半年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工业增速逐月回升,企稳态势日益明显。8月份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下滑到2010年以来最低点8.9%后,

9、

10、11三个月分别增长9.2%、9.6%和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环比增速在7月份后逐月加快,

8、

9、

10、11月环比分别增长0.76%、0.84%、0.83%和0.86%,工业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运行态势。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的持续萎缩导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6.8%,增速同比回落10.5个百分点。其中

一、

二、三季度分别增长7.4%、6.8%和3.5%,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5.4%和12.2%,增速总体呈逐季放缓态势,11月份出口增速的回升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在外需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内需增势平稳,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尽管受到出口低速增长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仍保持了12.5%的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1-11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规划发布实施。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2761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大部分已关停,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形势进一步好转,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大于预期目标。

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02万亿元,同比增长0.5%,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上缴税金同比增长8.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46%,同比回落0.53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9017万人,同比增长1%。

东部地区运行态势向好,中西部地区拉动作用增强。1-11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7%、11.4%和12.8%。

10、11两个月,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分别为8.7%、10.8%和13%,比三季度加快0.5个、1.2个和1.3个百分点。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中,中、西部地区分别上升到25.2%和18.2%。1-10月份,东、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由前三季度下降1.5%和1.3%转为增长0.8%、0.2%,西部地区下降0.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

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工业用电增速明显回升。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1-11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4%,月度增速由9月份同比仅增长0.9%,回升至

10、11月份的5.9%和7%。家电市场形势看好,1-11月份,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493万台,实现销售额20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18.1%。一些先行指标呈现积极变化。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连续4个月下降之后,自9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出现回升,11月份达到50.6%,分项指标新订单指数升至51.2%,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先行指标的持续好转说明制造业正处在企稳回升过程中。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果断地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实现了经济运行缓中企稳,与发达经济体增长普遍乏力、新兴经济体明显减速形成鲜明对比,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企稳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工业稳定增长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外需萎缩影响短期难以根本扭转,工业品出口形势严峻。

7、8两个月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1%和2.7%,尽管

9、10月份增速回升到9.9%和11.6%,但11月份又回落至2.9%。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订单有向周边国家转移的趋势,部分高端出口产业面临发达国家打压,未来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依然很大。二是受经济下行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强度下滑,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回升的情况下,工业投资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出现连续4个月回落。1-11月份,工业投资13.9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2.7%),同比增长21.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11.3万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1.3%),同比增长22.8%,比前7个月回落2.1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经营仍较困难。近期虽然一些指标有所好转,但市场需求增长未出现明显改观,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企业利润持续减少,亏损增加。1-10月份,企业亏损面为15%,同比扩大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0.1%;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支出同比上升0.28元,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8.6%,高出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8.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0.1次/年。四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困扰着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炼钢能力超过9亿吨,产能利用率仅有72%;水泥产能接近30亿吨,超过2015年25亿吨的需求预期目标。受出口受阻影响,58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开工的不足10家。产能过剩问题已导致这些行业产品价格加速下滑,整体经营状况恶化。

二、2013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明年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将有力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但是也应该看到,明年国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向适度平稳增长过渡,总体处于阶段性调整之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8个和0.4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实际增速为13.6%,连续六个月实现12%以上的增长。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5.5%,其中消费需求为55%,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就业市场的良好形势以及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将为居民消费的持续稳步增长打下良好基础。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3%,均明显高于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全国已有18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幅度达到19.4%。商品房销售开始有所转机,销售面积下降幅度逐月收窄,11月份首度转为正增长,1-11月累计已增长2.4%,商品房销售情况的好转将带动家电、家具、建筑和装潢等商品零售增长。节能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实施也将进一步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推进尚需时日,消费能力扩大需要一个过程。要着力培育新型消费业态,特别是对于信息消费等增长迅猛和潜力巨大的消费热点,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快扩大消费能力。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1-11月份,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8.8%,并且连续七个月出现回升,反映出未来投资增长动力在持续加强。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一批重大项目将加快开工和跟进,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仍然缺乏回升的动力。受出口低迷影响以及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的制约,制造业投资快速回升动力不足。从微观层面看,在市场需求低迷和综合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部分行业还出现了严重亏损,企业投资能力下降,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意愿不足。综合来看,明年投资有望在今年增速较低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平稳增长,发挥好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

外需增长前景仍然是影响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近期,在各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1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0月份的48.8%升至49.7%,是今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值。但总体看,欧盟、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继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全球经济复苏不可能一帆风顺。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7月份预期的3.9%下调至3.6%,并警告全球经济面临再度陷入衰退的风险。另外,从我国自身的对外贸易形势看,传统工业品出口竞争优势在逐渐削弱。近年来我国用工成本快速上涨,2006-2011年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名义工资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达到15%。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转变为偏高,近期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势头加大。10月份开幕的第112届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与会人数和出口成交额较上届广交会分别下降10.3%和9.3%,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总体来看,明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相互叠加,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矛盾相互作用,长期问题与短期困难相互交织,形势仍不容乐观。

三、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在中央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原材料工业生产增势止跌回升,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缓中见稳,电子制造业企稳态势明显;装备制造业由于生产周期长、调整难度大,目前尚未摆脱下行压力。从各行业总体运行态势看,进入三季度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经济运行的一些主要指标增速有不同程度回升,如果能继续维持目前的运行态势,预计2013年多数行业运行状况将有不同程度改善。

原材料工业。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工业增速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上半年原材料工业增速放缓,但二季度以后,随着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的推进落实,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期部分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原材料工业生产呈现出现企稳回升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1月份,原材料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

一、

二、三季度分别增长11.3%、9.5%、10.2%,

10、11两个月平均增速为11.4%,呈现出趋稳回升的势头,预计全年增长10.5%左右。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扩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今年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性住房计划开工数的减少使得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回升幅度有限,原材料主要下游产业的投资需求难以大幅提升,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化”压力。同时,部分高能耗、高排放原材料产业的资源环境约束和节能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并且国外复杂经济形势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会对资源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原材料工业运行产生影响。综上分析,预计明年原材料工业增速可能与今年大体相当。

钢铁行业受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影响,将继续维持低增长、低效益状况。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钢材需求明显放缓,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凸显,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效益显著下滑,行业运行困难较大。1-11月份,全国生产粗钢6.6亿吨,同比增长2.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需求不振,6%以上产能靠出口消化。1-11月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2亿吨,同比仅增长1.7%,增幅比去年同期低8.5个百分点,比生产增幅低1.2个百分点。出口钢材5413万吨,同比增长12.7%,进口钢材1374万吨,同比下降13.5%,进出口相抵净出口折粗钢4038万吨,占粗钢产量的6.1%。在国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能过剩压力,但也引起了较多的国际贸易摩擦。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受市场需求疲软、产能集中释放、钢铁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在4月初达到年内高点后连续5个月持续下跌。据钢铁协会统计,9月第

一、二周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跌破100,9月中旬后价格出现反弹,11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2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7.01点,降幅为13.91%。利润大幅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冶金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8.3%(2011年增长28.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68%,同比回落1.57个百分点;其中,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率仅为0.99%,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25.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4倍。据钢铁协会统计,1-10月,会员钢铁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为亏损52.2亿元,全行业处于净亏损状态。产能过剩问题难解。据钢铁协会统计,我国粗钢年生产能力2009年为7.18亿吨、2010年为8亿吨、2011年为8.63亿吨,预计2012年接近或超过9亿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超过4500亿元,预计又将形成产能5000多万吨。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仅河北唐山、邯郸两地就有 10多座高炉投产,新增产能2000多万吨。国际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据世界钢铁协会(WSA)近期预测,今明两年世界钢铁消费量将分别增长2.1%和3.2%,明显低于2011年6.2%的水平。今年1-10月份,除中国大陆外的世界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5%,在世界性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再继续扩大出口的难度必然加大。国内需求增长难有明显改观。在国家“稳增长”政策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有所增加,钢材市场特别是长材需求有望恢复,产量及消费量将小幅增长。受汽车、造船等下游用钢行业需求低迷影响,板材需求难有明显改观。同时由于铁矿石等原料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影响,预计明年钢铁行业高成本、低增长、低利润的局面仍将持续。

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将呈稳定增长的态势,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但回升动力依然不足。1-11月份,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384万吨,同比增长8.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电解铜、电解铝的产量分别增长7.9%和12.3%。盈亏状况大幅下滑,铝冶炼行业整体亏损。1-10月份,实现利润1475亿元,下降16.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98%,同比回落1.39个百分点;其中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率为2.78%,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铝冶炼行业(包括氧化铝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13.5亿元;企业亏损面为19.2%,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5倍。有色行业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下降,而电力、能源等价格上涨及利息支出等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根本原因则是由于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企业拥有的自备矿山原料和自备能源的比重低,具有竞争优势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等结构性问题。投资结构有所改善。1-11月份,有色金属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7%,增幅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其中冶炼项目同比下降0.5%,矿山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7.9%和41.7%。预计明年整体运行环境可能好于今年。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出台落实,对有色金属尤其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在各国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呈现震荡格局,但年均价格可能好于今年,企业经营困难将有所缓解。但家电下乡政策退出、部分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也将对明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明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状况基本平稳,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建材行业运行已经显现出趋稳回升的态势。1-11月份,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长11.6%,增速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据建材工业联合会统计,全国水泥产量20.3亿吨,同比增长6.7%;平板玻璃6.65亿重量箱,同比下降6.1%。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低能耗制品保持较快增长。商品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排水管、压力管、电杆产量分别增长14%、59.6%、14.4%和17.6%,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产量分别增长12.8%、8.1%和41.9%,玻璃纤维纱增长10.7%,低能耗制品对建材行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一半。利润降幅收窄。1-10月份,建材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2%,降幅比1-9月缩小3个百分点。水泥、平板玻璃价格企稳回升迹象明显。11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48元/吨,比10月份上涨1.1元/吨,同比下降10%,平板玻璃月均出厂价64.3元/重量箱,比10月份上涨0.6元/重量箱,已连续4个月回升。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建材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年井喷式发展之后,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凸显,产销不畅问题较为突出,“去库存化”、“去产能化”任务依然繁重。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出现明显好转,明年建材行业生产增速可能与今年大体相当,继续保持在适度的增长区间。

石化行业总体将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但产能严重过剩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将影响行业平稳运行。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下行压力很大,进入三季度,行业经济呈现触底趋稳发展态势。1-11月份,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1月当月增速为13%,连续三个月加快增长;主要产品中,乙烯、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2.6%、4.1%和5.5%,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0个、11.4个和7.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产值在全化工行业中所占比重分别到22%和16.5%,同比提高1.7个和1.2个百分点;全钢子午胎产量达到6.4亿条,子午化率达到87.4%。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化工行业投资约增长33%左右,其中合成材料投资增幅接近60%,有化学原料投资增幅将超过60%,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增幅接近70%。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10月份,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7%,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从今年9月份的装置平均利用率看,甲醇约为55%,烧碱约为75%,纯碱约72%,聚氯乙烯约60%,一些企业陷入了装置“开工亏损、不开工更亏损”的尴尬境地。明年市场需求将有所回升,但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计明年房地产、建筑、汽车、轻工等行业的小幅回暖,将增加对成品油、合成材料、涂料等部分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但受国际需求疲软,生产成本高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难以出现大幅改观。同时节能减排压力在不断加大,而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使得高度依赖资源进口的石化行业运行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近期我国出台了对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支持政策,未来页岩气、页岩油将成为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并将带动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投资力度加大。预计明年石化行业将保持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

装备工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和出口持续下滑影响,装备工业整体运行仍未摆脱下行压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明显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

一、

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9.1%、9.1%和7.6%,10月份、11月份分别增长6.5%和7.4%。订单下滑明显。受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影响,装备制造业新增订单数量明显萎缩。从机械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订单情况看,去年全年累计新签订订单同比仅增长6%,而今年累计已呈现负增长局面,其中工程机械、船舶、机床、载重汽车、发电设备订单下滑最为明显。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1.3%,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2个百分点,其中,

一、二季度分别增长6.7%和3%,三季度下降1.9%,7月份以来已连续五个月同比负增长,11月份下降1.8%。盈利状况下滑。1-10月份,装备工业实现利润9053亿元,同比增长2.1%(2011年增长20.8%),其中汽车工业同比增长8 %,扣除汽车工业利润,其他行业利润合计下降1.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1%,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7%,亏损企业亏损额775亿元,同比增长71.7%。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仍不乐观。明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同时,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加快将拉动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发电设备中的水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中特高压输变电有一定增长空间。但总体来看,需求好转尚不明显,出口形势难有根本改善,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等问题,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也对我机电产品出口将形成一定挤压。预计明年装备工业整体运行情况要好于今年,增加值增速高于今年。

汽车行业将维持小幅增长。汽车产、销克服了去年以来市场刺激政策退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扭转了年初负增长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据汽车协会统计,今年1-11月份,全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748万辆和17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和4%,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增长7.3%和7.1%,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下降5.7%和6.8%。自主品牌乘用车增势基本平稳,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占比有所下降。1-11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80万辆,同比增长4.9%,占乘用车市场销量的41.3%,占比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0万辆,同比增长1.5%,占轿车市场销量的27.8%,占比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低排量轿车市场份额略有下降。1-11月份,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690万辆,同比增长6.1%,占轿车销售量的比重为7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单车出口金额不到进口汽车的1/3。据汽车协会统计,1-11月份出口汽车96.5万辆,同比增长27.2%,全年有望突破100万辆。另据海关统计,1-10月份,累计进口汽车97万辆,进口金额4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9%和20.3%;累计出口汽车85.1万辆,出口金额1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8.1%,出口汽车单价仅为进口汽车的31.7%。产业集中度提升。1-11月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5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6%,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整个汽车行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扩大内需政策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措施效果将逐步显现,同时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增长将持续拉动汽车需求,为汽车行业的长期稳步发展提供良好支撑。但是,在经历十年年均产销25%以上的高速发展之后,汽车行业正步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同时,北京、广州等城市出于治堵考虑采取了汽车限购措施,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也对汽车行业发展形成制约。

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全面下降,经济效益呈回落走势,运行状况日益恶化。生产大幅下滑,行业经营状况恶化。据船舶协会统计,1-11月份,全国造船完工505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1-10月份,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重点监测的船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5.6%。市场加速萎缩,手持订单大幅减少。1-11月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704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1334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49.4%和46.9%;截止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335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9385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30.3%和31.3%。考虑到订单高度集中在少数大船厂手里,绝大多数中小型船厂面临开工率不足。同时,全球订单量降到新的低点,到11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降到4721艘、2.7亿载重吨,较去年底下降25%。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交船难度日益增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15445万载重吨,其中2012年应交付船舶8962万载重吨,到11月底仅交付5055万载重吨,预计全年交付量不到6000万载重吨,约有3000万载重吨船舶撤单或延期交船。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受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以及造船业发展周期影响,明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

消费品工业。今年以来,受出口萎缩、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从总体运行态势看,受国内需求平稳增长的支撑,二季度以后呈现出缓中企稳的发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1月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4.3%,二季度增长10.2%,三季度增长10%,10月份、11月份均增长10%,增速趋于稳定。出口增速呈现止跌回升。1-11月份,消费品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8%,比去年同期回落9.1个百分点,其中,

一、

二、三季度分别增长6.3%、5.7%和7%,10月份、11月份分别增长7.2%和9.4%。内需稳定增长将支撑消费品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仍将是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在继续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和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引导下,消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但是,明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轻纺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出口状况难以出现明显改观。综合来看,预计明年消费品工业增速可能与今年大体相当。

轻工行业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今年1-11月份,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

8、

9、10和11四个月分别增长9.9%、9.7%、9.6%和10%,轻工行业运行逐渐趋于平稳。食品行业增势基本平稳,但其他行业下滑幅度较大。在轻工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饮料等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47%,同比增长13.2%,快于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2.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行业,轻工其他行业合计增长9.3%。出口增速回升。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

一、

二、三季度分别增长7.3%、8.5%和9.4%,10月份、11月份分别增长7.9%和11.1%。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效果显现。1-10月份,轻工规模以上中型、小型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2%和28.3%,比一季度均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分别回落9.3个和12.3个百分点。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轻工行业实现利润7981亿元,同比增长17.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6%,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2.1%,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1.6%。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国家实施的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大背景下,轻工行业发展面临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但同时,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大使得长期以来的低成本发展模式受到挑战,同时还面临需求不足、贸易壁垒、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缺乏等突出问题,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也是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前期刺激消费政策提前释放了消费能力,新的扩内需政策可能出现边际效应递减问题,预计明年轻工行业生产增速基本保持平稳。

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受出口萎缩影响,纺织行业生产增速逐季回落。1-11月份,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

一、

二、三季度分别增长13.1%、10%和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2%和9.6%。投资增幅回落,中部地区投资强度高于其他地区。1-11月份,我国纺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57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6.9%。利润下滑明显。1-10月份,纺织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1%,增速比1-9月加快1.7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6.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55%,同比回落0.3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5.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2.7%。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5.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4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96.5%。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棉制产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据有关市场监测数据显示,11月16日,328棉花价格为18788元/吨,与国际1%关税后的折人民币棉价(13116元/吨)差已经达5672元/吨。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严重削弱了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1-10月份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同比仅增长1.2%,低于上年同期15.1个百分点。国际市场萎缩,出口形势严峻。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情况看,前三季度,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同比下降1.1%,欧盟进口额下降6.3%,日本进口同比仅增长1%(增速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我国在欧盟和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为40.4%和72.7%,同比分别下降了0.8个和2个百分点。1-11月份,纺织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2.4%,增速同比回落13.3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1-11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30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为负增长(前10个月出口价格同比上升3.4%,扣除价格因素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同比下降0.9%)。出口需求不振、综合生产成本上升、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将继续影响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尽管目前纺织行业生产情况基本平稳,但是也存在着出口明显萎缩、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等突出问题。同时,用工等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国际贸易壁垒、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扩大等因素也将继续困扰纺织行业的发展,明年纺织行业不大可能比今年增长更快。

电子制造业。我国电子制造业对外依存度高,行业运行与国际形势紧密关联,出口不振导致今年以来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尽管四季度在出口增长回升拉动下生产增速有所加快,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1-11月份,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

8、

9、10和11四个月分别增长9.9%、10%、10.1%和12.6%,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逐月加快。出口有所恢复。1-11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

一、

二、三季度分别增长8.6%、13.6%和6.2%,8月份以后月度增速明显回升,11月份当月增长23.2%。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但利润率仍处较低水平。1-10月份,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低2.3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达24.7%。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缺乏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我国电子制造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严峻。

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将是2013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工作的主旋律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更加注重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夯实稳增长基础。在维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的同时,要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改善不利于实业发展的环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作为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通过扩大和创造国内需求,消化一批产能;通过支持企业增强跨国经营能力,加快走出去,向境外转移一批产能;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产能;通过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下决心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技术改造的长效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环境。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等投入,研究实施“强基工程”,提高基础配套能力。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吸收国际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加快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更多运用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大力支持高端装备研发。围绕重点领域发展需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更加注重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更加注重工业关键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深化原材料产品加工发展,创新消费品行业商业模式,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

(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增强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针对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通信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加强信息化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全面覆盖。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程,提升重点行业整体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

(四)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扩大企业受惠面。实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中小企业减征所得税对象和应税所得额范围。加快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研究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相关政策。调整和优化消费环节税收结构,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建议在一定期限内采取减缓政策。放宽金融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落实民间资本创办村镇银行、股份制金融机构政策。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拓展多渠道融资,营造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中广核风电场安全规程下一篇:镇关工委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