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2023-05-15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报告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两个市场增长的不易成绩。

一、内销: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2年一季度,服装内销基本延续2011年四季度趋势,增速明显放缓。至2012年

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服装内销增速逐步回升。全年来看,内销市场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1、全年服装内销增长前低后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90347亿元,同比增长14.5%。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11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明显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但比2011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

2012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1823.2亿元,同比上升12.57%,比2011年下降7.04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18.96%)、2009年(15.51%)同期水平。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2%,比2011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分季度来看,随着经济筑底企稳,2012年内销市场增速呈逐季回升的态势。

2、价格增幅回落,年末销量增幅有所上升

2011年以来,国内服装价格上升较快。价格上涨对服装内销金额增长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对服装销售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

2012年 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31%、15.19%,而销售量仅同比增长2.56%。之后的7个月,服装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一直较低,除个别月份外,基本处于2%左右。至三季度后,随着价格涨幅回落,服装销售量也出现较明显增长,至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68%、16.4%和11.2%,销售数量和金额呈现同时增长。

2012年三季度以来,价格增幅的回落,一方面是年关将近,节日来临,各地零售企业打折、满赠、抽奖等活动,促使服装零售价格实际下降;另一方面,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服装出厂价格指数处于回落走势的反映。

3、品牌服装销售及三四线市场对服装内销形成支撑

注重品牌提升、文化价值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品牌服装销售,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三四线市场的大众消费,对2012年内销市场的增长,形成支撑作用。

品牌服装销售方面,除主要进行品牌服装销售的全国亿元以上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同比上升外,服装类上市公司数据也显示,2012年1-3季度,24家主要进行品牌营销的服装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升14.9%。

三四线市场方面,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包括沈阳五爱服装城、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常熟服装

城、重庆圣名商业广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等在内的主要服装专业市场,成交额达到1346.71亿,同比增长8.79%。虽然同比增幅低于限额以上和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但考虑到体量因素,对内销支撑作用依然明显。

但是,内销市场也出现了库存增加等引起各方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看,2011-2012年服装行业部分企业所出现的库存问题,是市场表现和市场预期存在差距造成的一种短期市场现象。库存会影响下一个销售周期经销商的订货意愿和销售,但借助经济回暖、需求回升以及企业的积极调整,2012年三季度以来,库存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及产成品均同比增加。分季度来看,存货及产成品增长明显逐季回落,至11月,存货及产成品同比增幅已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

33家服装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也显示,2012年三季报,其存货总量494.73亿元,增速基本与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同步,且前三季度存货同比增速逐季下降(8.04%、6.00%和3.75%),明显低于销售收入增速。同时,其存货总量占同期销售收入64.49%,也低于2011年同期。

4、新兴渠道成内销新动力,网销增长迅速

新兴渠道,尤其是服装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成为了服装内销的新动力。根据阿里巴巴推测,2012年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950亿元,同比增长约44%,大大高于实体店服装零售的增长。

相比于实体品牌,网络品牌在销售费用、渠道成本等方面存在优势。经中国服装协会调研,对于实体品牌的加盟商来说,在商铺或商场中的费用,占服装商品售价的15-30%,而网络品牌在网络平台支出的扣点为5%-10%左右。这使得网络品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更易为市场接受。

二、出口:量跌价增,金额增速放缓

在美、欧、日需求全面萎缩、要素成本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下,2012年1-11月中国服装出口量跌、价增,出口金额增速放缓。

1、出口全年增长增幅收窄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1-11月,中国服装出口数量连续11个月下滑,1-2月累计下滑一度达到了11.4%,出口金额同比也出现了负增长。进入3季度后,在国家出台促外贸增长的措施以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出口形势好转。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4%,增幅与去年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2012年1-11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45.31亿美元,同比上升3.4%。其中服装出口11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出口数量为262.23亿件,同比下降1.69%,下降幅度比2011年增大了0.8个百分点;出口平均单价4.47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针织服装出口680.22亿美元,同比增长

8.1%,出口数量为188.68亿件,同比下降0.38%,梭织服装出口491.65亿美元,同比下降4.79%,出口数量为73.55亿件,同比下降4.88%。

2、传统市场总份额下降,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1-11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出口金额总计为874.56亿美元,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59.13%,份额同比下降3.87%。出口数量为146.30亿件,占全国服装总出口数量的55.79%,同比下降12.91%。 (1)对美出口金额、数量双增长2012年1-11月,中国对美国服装及其附件出口金额增长3.01%,服装出口数量增长为5.15%,出口单价下降

3.21%。在美国总进口略有下降的情况下(累计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了1.75%和

1.6%),中国服装在美国进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美国海关统计,1-11月中国服装在美国进口中的数量占比41.80%,数量占比增长1.04%;金额占比37.88%,与2011年同期金额占比持平。

(2)对欧盟出口持续大幅下降

2012年1-11月我国对欧盟服装出口大幅下降,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下降14.73%,服装数量下降了12.91%,出口数量向下拉动中国服装总出口3.07个百分点。欧债危机的深度影响导致欧盟零售市场持续低迷,2012年欧元区17国和欧盟27国的服装鞋帽零售仅在9月同比增长,显示消费意愿的不足。欧盟海关数据显示,欧盟从盟外进口服装同比连续下跌,同时自中国进口的总量累计下跌超过10%。需求严重萎缩导致中国服装出口欧盟一路下跌。

(3)对日出口数量下降明显

2012年1-11月,我国服装对日本出口数量下降了5.99%,出口单价提高了

7.11%,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19%。由于订单转移的影响,中国出口日本数量下降明显。

(4)对香港地区出口金额、价格增幅明显

2013年对香港地区出口金额增长了14.56%,出口数量下降了6.98%,单价大幅提升了23.71%。(5)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 中国对东盟地区服装及其附件出口金额达到了 94.4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6.48%,服装出口3。数量20.95亿件,同比增长34.37%。对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金额分别为 13.

18、6.64亿美元,增幅分别达到了17.16%和45.61%,出口数量增幅为4.72%和83.47%。

3、出口订单转移情况分析

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棉花等纺织原材料价格过高,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汇率、出口优惠关税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部分采购商不断把生产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东欧、拉美等国家。

(1)日本市场订单转移明显

中国成本上涨以及日本与东盟、南亚国家的一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导致中国服装在日本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日本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在日本市场的份额由2009年的82.87%下降到目前的77.07%,其中2012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东盟国家所占份额持续上升,从2009年的7.10%上升到到目前的13.08%。2012年1-11月日本服装总进口同比增长了22.16%,但是自中国进口的服装同比增幅仅为18.15%,低于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增幅45.81%和自欧盟进口的增幅23.10%。

(2)中、高价位产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萎缩和转移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对梭织服装各档出口单价产品进行分析,在出口份额占55%的5美元以下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22%,其中男式长睡衣、女式睡衣、婴儿服装及附件、男内裤跌幅明显,出口份额占35%的5-11美元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65%,比重也略有减少,其中男便服套装、男衬衫、女式连衣裙、女式上衣、女式裙子出口数量持续下跌,尤其是男便服套装,同比降幅达37.31%;而出口份额占10%的11美元-20美元和20美元以上产品同比分别下降了12.99%和6.22%,男西服套装、女西服套装、女便服套装出口数量持续下跌。

在美国市场上,中、高价位产品的订单转移趋势也很明显。比如男式西服套装,美国从全球进口同比下降了9.00%,但是从中国进口下降了18.66%,从墨西哥和越南进口分别上升了23.55%和11.36%。美国男上衣总进口减少了4.07%,从中国进口减少了10.80%,而从印度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进口增长了31.71%和47.54%,男式长睡衣美国总进口增长了5.10%, 但是从中国进口减少了10.99%,

从柬埔寨、巴基斯坦、越南进口分别增长了65.31%、93.15%、31.72%。

4、 出口订单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

2012年1-11月全国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4%,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优势龙头企业的出口增幅较大,其中出口排名前20家的服装企业的总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3.6%。

2012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下的小企业数量减少了1.06%,而出口超过1亿的企业数量增长了3.85%,出口额总额同比提高了5.2%,企业数量增加了3.85%。以上数据显示出大型企业在品质管控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更具竞争优势。

三、 生产:总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

2012年1-12月,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增速放缓,规模以下企业产量有所减少,服装总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东部地区增速较慢,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东北三省快速增长,产业继续由东部沿海向其他地区转移。

1、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67.28亿件。同比增长6.20%。其中梭织服装135.10亿件,针织服装132.19亿件,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长7.73%和4.68%,产量增速渐缓。

同时,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跟踪调研的15个重点服装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关停以及减产的规下企业数量不低于10%,产量有所减少。

综观全行业,2012年服装总产量应与2011年基本持平。

2、东部地区增速相对平稳,中西部、东北较快速增长,产业持续向东部以外地区转移

分地区来看,2012年1-11月,东部地区产量增速相对平稳,同比上升4.03%;中、西部仍保持较快增长,产量同比分别上升13.54%和12.55%;东北三省产量快速增长,同比上升37.6%。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仍为我国服装产量前五名大省,河北(84.13%)、辽宁(48.06%)等省产量同比增长较快。

从占比来看,2011年至2012年11月,东部地区产量增速逐季放缓,所占比重也逐渐缩小,2012年1-11月产量占比比2011年年底下降2.4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产量增速逐季加快,所占比重也逐季加大,2012年1-11月产量占比比2011年年底分别上升1.

48、0.13和0.17个百分点。同时,五大省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4.46%,也比2011年年底减少2.33个百分点,份额有所减少。显示产业持续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进行转移。

四、投资:同比降幅收窄,行业景气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1-12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2610.92亿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25.97%,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与2011年同比降幅收窄,显示行业景气开始回升。

五、效益:两极分化

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基本平稳,亏损面逐步缩窄;规模以下企业各项指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且与规模以上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成为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的一大因素。

1、规上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基本平稳,亏损面逐步缩窄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11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4501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5121.53亿元,同比增长11.30%;利润总额829.02亿元,同比增长7.48%。1-11月份亏损企业21

32家,亏损面为14.70%,亏损面逐步缩窄。从业人数433.26万人,同比下降2.91%。行业整体销售利润率为5.48%。同时,规上企业的四项基本能力基本平稳,略有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11月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了

2.91%。人均产值、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有所提升,分别提高了16.28%、14.63%。

2、规下企业:各项指标下滑明显, 与规上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中国服装协会跟踪调研377家企业来看,2012年1-3季度,规模以下的中小服装制造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与规上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开工率、毛利率、新增订单平均利润率较2011年同期下降,分别为下降3.25%、1.25%和0.45%。其余经济指标均不理想。

3、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1)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

从柯桥纺织服装面料类与服饰辅料类的价格指数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服装面辅料价格持续高位且持续上升。

(2)劳动力成本高企

中国服装协会2012年跟踪调研的377家企业数据显示,企业劳动力成本增长明显,增幅超过10%,规上企业的增长更加明显。

六、2013年展望

展望2013年,虽然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全球经济有望出现温和复苏势头,中国经济也将延续2012年

三、四季度的回暖趋势,综合判断,中国服装产业形势将好于2012年。

1、内销:下半年或有较明显增长

2013年,国内经济有望延续2012年

三、四季度筑底企稳并有所改善的趋势,市场信心将缓慢回升,势必带动服装内销市场。

但经济趋势反应到终端零售市场,还将会有半年到一年的反应期。而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部分服装企业2013年春夏订货会的情况了解,由于需求放缓,代理商订货意愿下降,企业订单总额普遍低于预期。

综合判断,2013年上半年,虽然受益于节日因素,但整体来看,服装内销仍难有较大起色;下半年,随着经济回暖和促进消费刺激政策逐步显现成效,国内服装消费也将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

2、出口:趋向乐观

2013年美、日在经济刺激政策下有望复苏,带动中国服装对美、日出口增长;欧盟整体经济虽难有较大起色,但欧盟服装零售9月转负为正,中国对欧盟出口降幅或将有所收窄;新兴市场所占出口比重较低,但增速显著,2013年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中国服装的出口增长。另外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部分重点产业集群和大型出口企业的调查,2013年春季订单向好。综合判断,2013年中国服装出口将保持回升势态,出口增速将高于2012年。

3、产业运行: 整体向好,转型升级压力持续

全球经济回暖趋势逐渐明朗,对行业趋稳回升形成一定拉力。但是,诸多影响行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如各类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市场需求仍较低迷等等,特别是行业原本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总体来看,在两个市场的带动下,行业运行预计好于2012年。大企业效益向好,中小企业依然面临压力。行业进入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

第二篇: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无论怎样变化,人类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始终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脱离了这些,人类终究是无法生存。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毫无疑问,服装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不能说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人们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服装不仅仅是要求能蔽体保温,人们更多追求的的是个性气质的体现。而且这样的人群也在不断的由城市蔓延到乡村,潜在的市场是越来越大。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可想而知,中国也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中国地大物博,然而中国的东西南北差异却又是巨大的,这也就决定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来说,沿海地区的服装产业相对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相对落后。虽然近几年河南郑州的女裤服饰做的比较红火,可只凭一条裤子也始终改变不了中原地区服装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而且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品牌和羽绒服,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而时尚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其实除了服装产业不说,其他的行业也是这么个情况,给世界人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就是“Madeinchina”,而并非“Createinchina”。换句话说,中国做的最多的还是贴牌生产,缺少自己的自主品牌和专利,如果不是中国自身内部有这么大的市场,估计也不会像现在赚得这么多。拿服装行业来说,我们就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内的服装企业一来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面料研发能力不足是中国服装企业的另一软肋。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国内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中国整个服装行业水平的提升。

我国化纤和棉花需大量进口,对国际原料市场依存度较大,而国际市场的原料价格总体呈现上升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又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以及缺乏替代品等原因导致能源价格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将长期存在,从国际市场原油、煤炭多年的价格走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战略转型一定是以具体的经营设计为前提的,怎么利用诸如主副品牌、高低产品结构等常规的经营规划的逐步切换来包装投入/产出与品牌溢价之间的平衡是关键的。不进行经营设计,企业就只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战略设计的路径不对,结果也将很尴尬。另外,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有一个影响要素,就是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地位的改变,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以低成本为主形象的话,那么,中国服装的品牌梦想就不会实现。

以上所说的是中国服装行业想要迅速发展的障碍,但我们也不要因此灰心丧气,毕竟科学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自主创新还需要不懈的努力,而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事实上我们中国的服装企业现在也在这么走,也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中。当然,我说的不是指那些小打小闹的小型服装生产商,这些只靠模仿抄袭的小企业是走不了多远的,而且也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在中国服装行业一面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中国服装行业所具备的绝对优势。也就是上文我所提到的,我们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了,自然所需的服饰商品的数量也是巨大的。在还尚且不能以质取胜的今天,我们大可以量取胜。而且我国的服装产品的出口额也是巨大的无疑给中国的服装行业又增添了几分机会,毕竟我们目前所生产的大部分服饰由于缺乏技术含量,价格相对低廉。另外,我国地大物博,棉花蚕丝产量巨大,这无疑是另一优势。倘若能对这些产品深加工,我们的步子就会走的更大。

虽然我国的服装行业的现状是如此,但我国服装行业的前景又是明朗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得到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服装成为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崛起,更为广阔的潜在市场将被开发出来。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趋于成熟与理性,讲究品位与舒适,服装业的市场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现在社会所主导的是低碳环保经济,这也就决定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将举出上海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博览会近几届的会展实例,以此体现

江浙沪地区服装行业市场分析

第三篇:中国目前服装行业之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业迎采了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目20世纪7D年代末至今,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服装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服装相关的配套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服装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道入2l坦纪,我国的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基本形成了包括“原料、纺织、印染、服装。等环节的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纺织品服装行业正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园的转变。

中园纺织服装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经历了六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从1983年以前凭布票供给的供不应求的状况,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纺织品服装出口也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l 978年为24.3U乙美元,2D D 7年则达到了l 712.06亿美元,塔任了69.43倍,共翻了五番,平均每六年翻一番。

回顾l 978—20 D 7年我国服装生产和贸易情况司以看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以因内市场供给为主,出口为辅;第二阶段为出口快速增长,服装出口超过了纺织品;第三阶段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第四阶段为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阶段。我园服装出口保持稳步增长,服装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增长,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出口产品的类型已由原来的资源型、原料型逐步过渡为各类最终产品;出口地区由原来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发展为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我国服装出口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重也逐年增大*居世界服装出口之首,已成为纺织行业中最吕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一、中国B装业阑比较优势分桥

比较优势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票赋优势,例如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藏、廉价的劳动力等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优势。以李嘉国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贸易理论,多年来一直是指导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和贺易的理论依据。这种贸易理论重点研究劳动力与资本

两种要素,并认为不同园家生产不同产品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密集程度不同.

而不同国家所具备的生产要素的富裕程度也不同,由此导致生产同一产品在

不同国家间的成本差目。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应集中生产出口那些需密集

使用该园皂裕要素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回需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按照传统贸易理论,纺织服装行业属于我国拥有富裕要素的产品,吕有的比较优势。

1.劳动力的优势

纺织服装工业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因而劳动力资源及其成本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前所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服装出口位居世界首位。但从我国服装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我国服装业生产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技术含昌和品牌价格较低,精加工产品比重较小,这也正说明了我国服装加工比纺织品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

当前,国际服装生产技术曰新月吕,但靠人工缝纫制作的传统生产方式井盲根本性的突破。例如一件西服有253道工序,每道工序几乎都需要人工操作,加之服装产品属于最终产品,面料等原材料已经吸附了大邑的物化劳动,因此服装包言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在相当庆的时间内,劳动力成本依然是服装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服装行业的特点使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是我国最吕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美国Nef n e?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

位.分别相当于曰本的l/37,美国、西欧的l/20左右,韩国的l/8;然而将l 996年、1998年、200 D年作比较,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巴基斯坦以美元计算的工资均有所下降,而我国却有所上升。l 99

6、l 99

8、20D D年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分别为0.5B美元、0.62美元、0.69美元。特别是2008年,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分别急剧增加至1.44美元/d、时和1.88美元/J、时·。这说明我国所吕有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但通过查找we?ne r 2004年的国际全球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对比资料后发现;从纵向上看,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在全球的相对位置与2004年几乎没有差吕,2D 04年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同样略高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内地仅高于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国。因此可以胃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用工成本虽然有所提高,但在全球的优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基地在未来的lO年中是难以改变的。

近几年,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我国中西部的劳动力优势还远远没有释放,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我国劳动力优势将为纺织服装业的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国重视基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国策,也使劳动力成本建立在素质较高的基础上,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在素质价格比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我国服装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他们。因此,在未来十几年内的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我国服装业依然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o

2.原料的优势

每个国家都拥有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区位、非熟练或半熟练的劳动力、债务资本,它是先天性的;另一类是高级要素,包括现代交通、通信系统、高级人才、研究机构等,是后天性的。一般来说,基本要素的先天性优势不会维持太久,重要性会逐渐下降,必须向高级要素过渡。基本生产要素的不足往往成为企业开发高级要素的特殊动力。

版权说明:

此文由梦芭莎优惠券时尚网http://编辑,请尊重网络版权,未经过授权,转载一经发现必究。

第四篇:中国服装行业各层次竞争分析

目前中国超高端的服装消费品市场(奢侈品消费)基本被来自国外的百年品牌和国际性品牌垄断,如ARMANI、BURBERRY 、CHRISTIAN DIOR、DOLCE AND GABBANA、LOUIS VUITTON、 HUGOBOSS 、GIVENCHY KENZO 等 ,中国在高端服装品牌领域基本没有什么企业可以和这些来自国外的百年老店竞争。

其次,中国的高端市场仍然存在着和超高端市场相似的情况,目前在全国各个一线城市,这些高端的消费者,被这些国际型品牌控制,代表品牌为ERMENEGILDO ZEGNA、LACOSTE 、BENETTON、POLO、DIESEL、MISSSIXTY、REPLAY、ENERGIE、TOMMY等一系列时尚品牌。国内只有级少数品牌进入这个市场与之竞争,女装如:白领、例外等。

中国中高档的服装市场目前是国外品牌和国内自有品牌共同竞争的局面,代表欧洲的国外品牌有 LEVIS 、 LEE 、G-STA、 ZARA(西班牙) 等,代表国内自有品牌的有素然 (上海)、VOL.3(杭州)、 玛丝费尔(深圳)、 ICICLE(上海) 等。

中国中档服装市场,也是国外品牌和国内自有品牌共同竞争的局面,代表欧洲的国外品牌有ESPRIT(香港)、JACK JONES(丹麦 )、 ONLY(丹麦)、VOER MODE(丹 麦)等。代表国内自有品牌的有EATM (上海)、马克华菲(上海)、 欧时力(广州)、 集杰(上海)、 江南布衣(杭州)、 淑女屋、贝拉维拉(上海) 等。

中国的中低档服装市场是休闲品牌为主要代表,这个市场的竞争已到了十分白热化的状态,价格战愈演愈烈,经过1996——2000年的高速发展区和2003——2005年的洗牌区,目前中国中低档休闲服装无论是在销售渠道还是市场占有率上,都被少数几个品牌占领了大多数的份额,代表品牌:美特斯邦威(温州)、 森马(温州)、以纯(东莞)、高邦(温州)、 班博(西安)、班尼路(广州)、佐丹奴(香港)、真维斯(香港)、拜丽得(东莞) 歌莉亚(广州)等等这些品牌占据着中国二线,三线市场最好的店铺位置,创造着巨大的销售业绩,自2001年

以后中国的休闲装市场仍然没有出现能与这些品牌正面竞争的新兴品牌。所以,这个市场的格局已经非常稳健,而且这些品牌之间仍然进行着非常残酷的价格较量,导致这个市场的利润率已经非常低。除了以上的品牌外,中国的中低档服装市场还有一部分为批发品牌和零售小店,外贸服装店等,但这些企业不能占据优势渠道,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所以无法成为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国的低端服装市场基本以各地的批发品牌和市场为主,例如广州的白马服装批发市场, 深圳的东门批发市场 ,虎门的富名黄河批发市场 另外广东还有东莞、中山、佛山等一大批成衣市场,沈阳的五爱批发市场,福建的石狮,哈尔滨的红博,西安的康复路,杭州的四季青,海宁的皮革城,上海的七浦路,成都的青年路,荷花池等等,这些全国的服装成衣集散中心,里面有着数以万计的服装品牌,这些批发品牌覆盖了中国二线 三线 及地县级服装市场,占领了低端的消费市场。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市场现状,我们不难发现:

1、目前中国的服装市场,超高端的利润最高,但进入很难,因为中国是以成衣加工为主的国家,自主品牌的建设不足20年,无法形成象国外百年品牌的悠久文化和品牌影响力,另外,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近20年才开始高速前进,人民的收入消费水平还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中国超高端的市场份额相对于全国13亿人口来说还是极少数的,对企业来说不能获得短期经济效应。

2、高端的市场仍然同超高端类似的情况,不过国内有些优秀的企业也向此领域进军,进入这个领域企业花费在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从投资到赢利的时间是非常长的。

3、相对于以上两个领域,中高档和中档的消费领域却是目前中国服装市场很有前景的一块,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多的青睐一些有品位,有内涵的品牌,注重的更多的是服装的潮流度,服装的品质,店铺消费的感受等,

消费者由原来对简单休闲款式简单,量贩式销售的休闲品牌转向款式时尚,质地较好的中档时尚休闲装,这也是近年来象JACK JONES、 ONLY、 ESPRIT的这些品牌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个区域的消费者更理性,不会受到品牌品牌代言人及低价格的影响,更多的注重产品本身和消费环境(装修,店铺位置等)。而且这个区域的品牌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毛利率。目前中国也有很多企业由原来的加工企业或是低档品牌转向中高档品牌,但在目前的中国还只是一个起步,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4、中国中低档及低档服装市场的竞争和市场环境目前都不利于新兴品牌的进入,中低档区域投资大,建设渠道难,广告费用大,毛利低,需要规模经济效应来创造利润。在这个区域对于新品牌的进入,渠道建设是最难的,因为绝大多数销售店铺都要是临街店铺,房租愈涨愈高,是品牌投资的最大费用之一。没有渠道就行不成规模,没有规模不仅在商品采购上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成本也高,所以在中低档服装市场的投资是一项耗资巨大,收效期较长的运做。

对于中国低档的批发成衣市场,这个区域一般的发展规律是由单品种服装批发——多品种批发——开设各地代理——逐渐形成规模——完善货品结构——形成品牌——各地代理发展成为加盟客户——逐步形成完整的品牌进入零售市场,摆脱批发市场。

第五篇: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分析作业

行业分析作业《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2011010400114卓雯琪

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 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通过第2012--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分析,尤其是中国服装网购市场的分析,得出中国服装网购市场呈现增速迅猛、主体多样且互相融合、传统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淘品牌”影响力初显等趋势。

报告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通过分析2010-2011年整体网络购物市场及服装网购市场的发展特点,结合市场的发展新趋势,将主要参与企业或商家进行系统的分类,同时通过典型企业的研究,总结出领先服装网购企业在营销、产品、服务等的运营经验。报告通过对行业专家、厂商、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销售和市场等方面数据,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市场调研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此外结合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UserTracker分析和艾瑞网络购物综合数据监测产品EcommercePlus分析以及一些公开信息,最终完成报告。

正文开始,报告首先对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购规模的定义进行解释。第一部分,报告叙述了2010--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和中国服装网购市场的基本情况。通过市场调查以及一些公共数据的分析,得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呈现出交易规模化、主体多样化、电商企业品牌化以及购物网站平台化四大特征,而中国服装网购市场则呈现增速迅猛、主体多样且互相融合、传统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淘品牌”影响力初显等趋势。

第二部分,报告通过中国网购市场规模及服装网购规模占比和中国服装网购市场规模等统计图表预测至2014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7.8%,服装网购市场规模将达5195.0亿元,届时在整体网购市场中的渗透率将保持在26.9%左右的水平,在服装零售整体市场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3.6%。通过对于中国服装网购市场份额的分析,从市场结构来看,2011年2049.0亿元的服装网购市场中,C2C网购和平台式网购占据绝大份额。相比于2010年服装B2C网购占比15.6%、服装C2C网购占比为84.4%,B2C服装网购规模占比明显上升,表明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凸显。在C2C服装网购市场中,淘宝网占90.3%的份额,而在B2C服装网购市场中,淘宝商城占68.5%的份额。而通过服装网购市场各细分品类市场份额可以看出,女装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男装与鞋类。报告分析认为,在较长时间段内,网状网购市场将延续这种份额的格局。

第三部分,报告将中国服装网购行业主要参与企业类型进行分类,分别为互联网品牌服装企业(如凡客诚品)、服装“淘品牌”企业(如韩都衣舍)、互联网渠道品牌企业(如走秀网)以及传统企业(如百丽国际和银泰网)。然后分别根据其企业生产链,企业发展方向和定位等方便进行对比分析。除此之外,报告根据2010年中国B2C在线零售商交易额Top30榜单分析得出,“前五席中,除了凡客诚品是服装服饰类垂直B2C之外,其余四家均为综合百货类B2C。此外,在这30家中,有14家是服装服饰垂直B2C,足见服装B2C发展势

1头正猛。”

第四部分,报告根据上述的企业类型的分类,在每一种企业中挑选了两个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企业案例分析及建议根据企业品牌、产品定位、供应链、网站设计与移动客户端、营销推广、仓储物流、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维护等8个方面展开。通过分析,报告得出所有的企业在存储物流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此外,“对于互联网品牌服装企业而言,应加强供应链的介入深度,进而可以对产品的要素进行深入控制,以应对更好的市场竞争局势;对于服装“淘品牌”企业而言,除了加强在供应链方面的积累以外,还要把对单一平台的依赖延伸到对多平台、多渠道的熟练运营上;对于互联网渠道品牌企业而言,尽快壮大企业规模,获得与品牌商直接采购的合作关系;而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抓紧掌握网站设计、

2线上展示和整合营销推广的技巧,更好的将线下的传统优势在线上得以显现。” 市场各参与者应在擅长的

领域继续巩固优势,对可能缺失的要素尽量弥补。

在附录部分,报告以网购市场的龙头老大--淘宝为例,针对各种类型服装的不同市场占有率、商家访1

2 艾瑞咨询集团 《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2010-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艾瑞咨询集团 《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2010-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行业典型参与企业分析)

行业分析作业《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2011010400114卓雯琪 问深度(PV/UV)、商家转化率以及商家重复购买率进行分析。分析得出传统服装品牌具有绝对的实力,标 准化程度较高的服装类产品体现出较高的转化率,因此,“商家对标准化程度较低的服装类产品应以更优化、

3更丰富的方式展示其信息,弥补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而提高。” 此外,女性类服装重复购买率明显高于男

性类服装,报告建议,“商家或者店铺应通过如下两种手段提高重复购买率,提高品牌忠诚度:1)提供可靠的服务、多元的选择、稳定的价格体系,给用户优秀的购物体验;2)通过主动的营销推广和完善的CRM

4(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以关联推荐、触发营销、活动营销,刺激消费者的重复购买。”

同时,报告对于买家的主动搜索词进行分析统计,得出消费者普遍对品类、品牌、风格、新款比较重视。最后报告通过对于以女性消费者为代表的消费而行为偏好的分析以及以男装产品为例的用户消费特征的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网购消费者对细节图的需求最大,其次是产品图和模特图,“商家在产品展示方面,贵在以精炼的内容向消费者传递尽可能多的决策辅助信息。消费者购买服装时体现出对不同类型推荐的偏好情形,对搭配服饰推荐的需求度最高,商家在进行产品的

5关联营销时应针对网站或店铺的实际情况,优化关联推荐的组合,促进整体销量的提升。”

原文来源:《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

(iResearch China Online Clothing Shopping Research)

艾瑞咨询集团3

4 艾瑞咨询集团 《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2010-2011年淘宝服装类目发展情况)艾瑞咨询集团 《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2010-2011年淘宝服装类目发展情况) 5 艾瑞咨询集团 《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 2011年》(2010-2011年淘宝服装网购用户特征)

上一篇:中国服装行业调查报告下一篇:组工干部个人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