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2023-05-15

第一篇: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目前服装行业之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业迎采了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目20世纪7D年代末至今,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服装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服装相关的配套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服装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道入2l坦纪,我国的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基本形成了包括“原料、纺织、印染、服装。等环节的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纺织品服装行业正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园的转变。

中园纺织服装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经历了六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从1983年以前凭布票供给的供不应求的状况,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纺织品服装出口也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l 978年为24.3U乙美元,2D D 7年则达到了l 712.06亿美元,塔任了69.43倍,共翻了五番,平均每六年翻一番。

回顾l 978—20 D 7年我国服装生产和贸易情况司以看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以因内市场供给为主,出口为辅;第二阶段为出口快速增长,服装出口超过了纺织品;第三阶段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第四阶段为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阶段。我园服装出口保持稳步增长,服装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增长,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出口产品的类型已由原来的资源型、原料型逐步过渡为各类最终产品;出口地区由原来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发展为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我国服装出口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重也逐年增大*居世界服装出口之首,已成为纺织行业中最吕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一、中国B装业阑比较优势分桥

比较优势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票赋优势,例如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藏、廉价的劳动力等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优势。以李嘉国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贸易理论,多年来一直是指导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和贺易的理论依据。这种贸易理论重点研究劳动力与资本

两种要素,并认为不同园家生产不同产品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密集程度不同.

而不同国家所具备的生产要素的富裕程度也不同,由此导致生产同一产品在

不同国家间的成本差目。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应集中生产出口那些需密集

使用该园皂裕要素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回需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按照传统贸易理论,纺织服装行业属于我国拥有富裕要素的产品,吕有的比较优势。

1.劳动力的优势

纺织服装工业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因而劳动力资源及其成本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前所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服装出口位居世界首位。但从我国服装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我国服装业生产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技术含昌和品牌价格较低,精加工产品比重较小,这也正说明了我国服装加工比纺织品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

当前,国际服装生产技术曰新月吕,但靠人工缝纫制作的传统生产方式井盲根本性的突破。例如一件西服有253道工序,每道工序几乎都需要人工操作,加之服装产品属于最终产品,面料等原材料已经吸附了大邑的物化劳动,因此服装包言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在相当庆的时间内,劳动力成本依然是服装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服装行业的特点使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是我国最吕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美国Nef n e?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

位.分别相当于曰本的l/37,美国、西欧的l/20左右,韩国的l/8;然而将l 996年、1998年、200 D年作比较,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巴基斯坦以美元计算的工资均有所下降,而我国却有所上升。l 99

6、l 99

8、20D D年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分别为0.5B美元、0.62美元、0.69美元。特别是2008年,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分别急剧增加至1.44美元/d、时和1.88美元/J、时·。这说明我国所吕有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但通过查找we?ne r 2004年的国际全球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对比资料后发现;从纵向上看,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在全球的相对位置与2004年几乎没有差吕,2D 04年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同样略高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内地仅高于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国。因此可以胃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用工成本虽然有所提高,但在全球的优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基地在未来的lO年中是难以改变的。

近几年,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我国中西部的劳动力优势还远远没有释放,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我国劳动力优势将为纺织服装业的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国重视基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国策,也使劳动力成本建立在素质较高的基础上,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在素质价格比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我国服装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他们。因此,在未来十几年内的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我国服装业依然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o

2.原料的优势

每个国家都拥有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区位、非熟练或半熟练的劳动力、债务资本,它是先天性的;另一类是高级要素,包括现代交通、通信系统、高级人才、研究机构等,是后天性的。一般来说,基本要素的先天性优势不会维持太久,重要性会逐渐下降,必须向高级要素过渡。基本生产要素的不足往往成为企业开发高级要素的特殊动力。

版权说明:

此文由梦芭莎优惠券时尚网http://编辑,请尊重网络版权,未经过授权,转载一经发现必究。

第二篇: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阿里巴巴钢材2012-11-27专题:钢材打印

27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12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国内服装行业进行了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10.0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674.7元,比2010年提高15.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5%;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29.5%,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17.5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2.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1年从服装制造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价格上涨和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虽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着生产继续趋冷、出口增长乏力、订单萎缩、库存持续走高、亏损企业增亏加重等问题。同时,汇率问题、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用工问题等,都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显著加快,品牌服装将更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服装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服装行业政策

①出口退税政策

2005年-2007年,为了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压力,以及促进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多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至5%。

2008年下半年,为缓冲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对国内纺织产业的冲击,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分别于8月、11月和2009年2月和4月四次提高出口退税比例。从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较2007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在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比例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②国内其他相关政策

2009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研发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加强知识产保护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将自身定位于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2011年1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纺织行业唯一的一部国家强制性标准法规,该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适用于我国境内市场的所有纺织产品,其目的在于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健康,引导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逐步以产品质量为主,提升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以便从容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1休闲服装博览会表示: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中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整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向纺织强国迈进,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纺织品服装价值量年均增长7%左右。

③国际相关政策

欧盟发布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该规定在原有的13种与纺织品有关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又新增8种,这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规的申报和测试将增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很大阻力。我国相关企业应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新加坡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量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要求)法草案2011》,将管制消费品范围从原有的45种增加到了15,000种。其中,婴儿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服装饰物等都属于受安全管制的消费品。法案要求,商品供应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的ASTM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安全标准。若消费品被认定为不安全,或者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会(SPRING)可对产品进行撤柜或禁止销售的处理,零售商和供应商也将受到罚款或最多两年刑期的处罚。

(3)服装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规模趋于萎缩,但由于掌握着品牌和销售渠道,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目前国内服装市场来看,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服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而国内服装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档产品生产和服装加工,出口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网络、人工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在发展中逐渐从规模、产量转变为品牌、品质以及产品个性化方面的竞争,涌现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如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报喜鸟等。

(4)服装行业前景

在经历10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出口增速有所缓慢,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迅速淘汰了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为我国服装产业奠定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将从规模扩张走上价值扩张道路。

在国际市场,中国低档纺织服装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但在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问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是以来样来料加工、OEM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的档次低,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想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在品牌、质量、特色等方面重力出击。

2009年4月《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把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作为重点,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纺织服装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纺织服装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服装纺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体上来讲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第三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作为衣食住行之首,人类对锦衣美服的追求似乎永远没有止境。不管是遍布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个性服装店,还是各大商场的高档品牌服装,从几十元的低档地摊货到高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进口服装,只要符合潮流和消费者的口味,都有人愿意掏钱捧场。 很多城市月光族们的消费清单上,至少有1/3是为追求靓丽而血拼服装的开支。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2005年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465亿件,比2004年增长11.2%,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70亿件,比2004年增长13.3%;针织服装产量295亿件,比2004年增长10.1%。

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但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在我国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明显下降, 2000年服装出口金额占我国比重是14.5%,到2005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仅占我国出口总值的9.7%。

2005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又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出口73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低于我国出口总值增长幅度8.5个百分点。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350.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出口数量为74.34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2%。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308.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出口数量为145.38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

6.2%。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3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面,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在十亿人民九亿商的今天,开个服装店是许多人创业的第一选择,踏踏实实地从小生意做起,也是大多数成功商人的必由之路。

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写作提纲:

1 、背景简价 2 、任务阐述 3 、经商构想 4 、形象 5 、人员及供应商 6 、经营场地及设备 7 、市场调查 8 、策略 9 、中短期目标 10 、财务计划

第四篇: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2012年第1季度)

受需求疲软影响,服装业增速放缓

Ⅰ 当季概览

2012年1季度,服装业的生产情况基本正常,但是受用工成本上升、外需不足、内销增速减缓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3月,服装业完成产量58.46亿件,同比增长7.95%,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6.69个百分点。

从内销方面来看,虽然服装企业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采取了多样的促销活动,但单价的折扣抵消了销售量的增加,同时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导致旺季消费时间缩短等因素的影响,服装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750.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滑8.4个百分点。

从出口方面来看,受欧债危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劳动力成本日渐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1~3月,我国服装业累计出口额291.32亿美元,仅维持2%的出口增速。

从投资方面来看,受资金环境趋紧、订单需求有所减少以及投资信心不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业总投资增速明显放缓,1季度,服装业投资总额359.1亿元,同比增长23.9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0.91个百分点。

从经营方面来看,受国内外经济疲软影响,服装消费需求有所下滑,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增速也随之下滑。1~3月,我国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3482.16亿元,同比增长14.66%,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5.4个百分点;随着人工成本、租金成本、融资成本的不断走高,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1季度,服装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亿元,同比增长11.05%,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2.28个百分点。

虽然2012年初,服装业的内销和出口增速双双回落,但是内销形势明显要好于出口,并且4月份商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首个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预计2季度内销市场将好于1季度。在国内市场增长和国际市场缓慢复苏的支撑下,预计上半年服装业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

Ⅱ 供求分析

一、服装行业景气情况

2012年1季度,由于欧债危机悬而未决,欧洲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使得欧费情况依然低迷,同时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装需1季度,服装业企业景气指数大幅下滑至117.9,比上年4季度下滑10.2,景升有待时机。

二、服装市场运行情况

(一)供给:产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下滑 2012年1季度,服装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受需求不振影响,服量增速有所放缓。1~3月,服装产量58.46亿件,同比增长7.95%,增速较上期放缓6.69个百分点。

分具体品种来看,服装产品产量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增速,其中,西服套装产量同比有所下滑。1~3月,针织服装、梭织服装累计产量增速分别为10.44%、5.54%,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滑5.98个、7.46个百分点,西服套装产量11616.25万件,同比下降4.05%。

(二)需求: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影响,零售额增速有所下滑 2012年1季度,虽然服装企业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采取了多样的促销活动,但单价的折扣抵消了销售量的增加,同时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导致旺季消费时间缩短等因素的影响,服装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750.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滑8.4个百分点。

(三)价格:服装价格震荡上行,预计2012年价格增速有望降至10% 2012年1季度,我国服装价格呈震荡上行态势,服装鞋帽零售价格指数从1月的103.2震荡升至3月的103.55。其中,城市和农村服装鞋帽零售价格分别同比上涨3.36%和4.1%。在我国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的趋势下,预计2012年服装价格仍会上行,但在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企稳的情况下,服装价格增速将有望放缓。 截至3月底,328级棉花价格由上年3月份的峰值31241元/吨左右下滑至19462元/吨,棉价大幅回落。综合考虑2012年棉花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全球棉花的供需将是宽平衡,供求关系将明显得以改善,因此,我们判断2012年棉花的价格会稳 定在2万元/吨左右。考虑“成本(棉花价格)趋稳定”,预计2012年服装价格增速将会降至10%左右(2011年为18%左右)。

三、服装行业进出口情况

(一)出口市场:出口环境复杂多变,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增速仅为2% 2012年1季度,服装产品外需环境较为复杂。首先,欧债危机悬而未决,欧洲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使得欧洲消费情况依然低迷;其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动用贸易救济或增加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口;再次,我国劳动力成本日渐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1~3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91.32亿美元,仅维持2%的出口增速。

从服装产品的出口市场来看,1季度,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复苏程度不一,欧美市场出现分化,美国市场好于欧盟市场。东盟等新兴市场持续发力,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 欧盟市场:经济陷入停滞,对欧出口额大幅回落。1季度,欧盟消费情况依然低迷,我国服装对欧盟出口形势继续恶化。1~3月,我国服装对欧盟累计出口额68.26亿美元,同比下降

9.82%。

美国市场:对美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出口增速为三大市场中最高。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经济薄弱环节正在修复。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我国服装产品对其出口情况好于欧盟。1季度,我国服装对美出口额5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5%。

2011年经济的寒冬之后,2012年蓄积的经济政策开始发力,日本经济正在渐渐恢复元气,已基本走出地震阴影。1季度,我国服装对日本出口额51.63亿美元,同比增长8.28%。

东盟市场:1季度,我国服装对东盟出口额13.3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3.97%, 增速远远超过对全球出口水平,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

第五篇:2009-2012中国服装行业前景分析

2009-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前景预测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但2008年开始,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服装业带来极大的冲击,这不免让人担忧服装行业到底如何突破瓶颈,走出危机。这里从女装、童装、内衣、运动装等方面全面预测2009-2012年行业的服装趋势。

中国女装市场2009-2012年前景预测报告

服装与纺织是一个每年为中国提供9%以上GDP和25%以上外汇收入的支柱产业,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1/5。出口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70.02亿件,其中梭织服装80.96亿件,针织服装88.64亿件,与2005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1.86%、12.48%和11.17%。产量增幅大幅回调,均较2005年同期增幅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绝大多数产业集群产量增幅保持在10%以内,少数集群甚至出现负增长。2006年全行业实际完成服装产量512亿件,比2005年增长10.54%,其中梭织服装180亿件,比2005年增长5.88%;针织服装332亿件,比2005年增长12.54%。

2007年1-12月,全国服装累计产量为2,027,831.42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04%。广东省服装累计产量为489,388.71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17%。浙江服装累计产量为393,748.36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36%。2008年1-10月,全国服装累计产量为1,688,078.56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1%。

女装是服装销售的主力。女装销售细分化程度高,时尚性突出。当今的女装市场早已不是上世纪90年代“职业装”打天下的局面,市场细分化程度很高,各个品牌的服装都是窄定位,除了针对的年龄层次不同外,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是生产者在选定目标顾客时的考虑因素。同时,女装的风格成为竞争和设计的焦点,女装的款式种类丰富,时尚附加值较高,因此,目前我国女装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

透视中国女装行业的现状,特别是高档层面女装行业的现状不难发现,中国女装行业在经过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已进入了一个相对贫乏的时期,竞争与淘汰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阶段的主题。通过对欧洲成功的高档女装品牌与国内高档女装品牌的比较可见,欧洲品牌同国内品牌在相同环节的处理上有着不同的模式和方法,欧洲品牌在品牌的饱满度和品牌个性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国内品牌则因标准化而导致目标市场、满足需求、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同质化,这已成为目前制约国产高档女装发展的瓶颈。

如何壮大国产高档女装行业,目前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档女装行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质量、款式与价格的有形领域,对消费者服务的无形领域的争夺也成了竞争的焦点。因此,与其说这种商业的成功是品牌符号价值的胜利,其实是品牌指向的先进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中国童装市场2009-2012年前景预测报告

童装涵盖了0-16岁年龄段人群的全部着装。按年龄段可以细分出婴儿装、幼儿装、小童装、中童装、大童装、少年装等。从国内童装市场的现实经营状况看,中国婴儿装、幼儿装、小童装和中童装发展已初具规模,产业层次比较明显,拥有各自的领军企业,品牌数量相对较多。

中国童装消费均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童装成了服装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随着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城市居民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中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者对童装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童装二级市场商业网点发展速度加快,商场购物环境和商场经营规模与一级市场商业设施差距拉近后,为童装品牌导入到二级市场提供了一个营销平台。较多品牌进入到二级市场后,使之市场品牌丰富度不断提高,顾客有更多的品牌可选择。由于童装二级市场从品牌导入期已步入到品牌发展期,消费购买能力也较强,对品牌需求欲望较高,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经营成本相应较低,该市场所凸显的发展前景已受到童装经营者的普遍关注,不乏有部分童装企业营销通路开始向二级市场渗透。

中国将进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进人高峰期。以后几年新生儿平均出生率保持在15%左右的比率增加,每年增加2-3万新生儿童),到2010年新生儿的出生数将在近几年平均出生数的基础上增加一倍。以此新生儿出生增加的比率类推到全国逐年增加的儿童人口数,中国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儿童消费市场。儿童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有利于扩大童装市场的消费量。

中国内衣市场2009-2012年前景预测报告

内衣是穿在里面的衣服的总称。根据内衣的不同品种,可划分为内层衣和基础衣两类。内层衣一般是指最贴近身体的内衣,具有防寒、保暖的作用,又可以吸汗透湿,因此多使用保暖、吸水性佳且较柔软的布料。基础衣是指可以调整身体的内衣,主要有文胸、束裤、束腰等。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最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浪潮中,内衣业蒸蒸日上,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以20%-30%的速度崛起,形成了基本完善而成熟的产业和市场体系。

中国生产内衣的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内衣企业已达400多家。山东、浙江、广东等已经成为内衣厂集聚的加工基地。中国内衣具有极大产能。在服装零售市场上,中国每年要销售3亿个文胸,而针织内衣约占五大类服装(即男、女、童、羊毛衫、针织内衣)总销售比重的25%左右。

中国的内衣市场,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在整体的市场中,女式内衣占到了60%,成为整个内衣行业的重中之重。与女性内衣不同的是,中国的男士内衣品牌是伴随着国际品牌成长的,只是国外品牌是从塔尖做起,国内品牌则从塔基做起。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男士内衣品牌发展的好时机,因此应该抓住这个商机抢先在男士内衣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确立自身的市场地位。保暖内衣市场经历了太多的市场磨砺,从广告战、价格战、口水战,导致这个行业正在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赖。价格愈加透明并且利润愈加微薄的保暖内衣新时代,让规模企业不得不思考,只有不断研发新品,才能突破现有的困局。

目前,中国内衣市场容量和出口增长潜力巨大,内衣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欧盟25国作为一个单独的市场来看待,创汇超过千万美元的就有22个市场。其中内衣出口创汇上亿美元的市场就有五个,分别是日本、欧盟、美国、香港和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市场成为中国内衣出口新兴转口市场。

尽管内衣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下降,但内衣业仍然是中国服装产业中最具活力、成长最快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其利润空间相对其他分支而言要高,风险也相对较小。比如胸罩,现在低档的一般每件也要5元左右,中档的每件20-100元,如是具有其他功能,那就要几百元了。而中高档的产品除了面料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从中可以看出,内衣行业的利润空间较大。内衣行业想要发展必须要稳住价格、完善品质。要想把市场做大,就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市场战略;要想细化市场,每个企业就要正确定位,企业成功了,行业才会繁荣、才能求得发展。

中国运动服市场2009-2012年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使体现青春、时尚的运动休闲服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也就促进了中国运动服装市场的消费增长。运动休闲服装是服装类商品中销售增长最快的产品,增幅高达5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追求时尚、舒适大方的运动休闲服饰恰好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一偏好。

中国运动服装业空前繁荣,竞争也随之愈演愈激烈。各大运动品牌的跨国巨头纷纷加大在华

的投资力度或者是改变其在华营销策略,面对洋品牌的强劲攻势以及中国入世后市场壁垒降低甚至消失等不利因素。中国运动服装的发展应树立品牌;正确进行市场定位,争取在不同层面上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尽快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技术改造,以质取胜,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运动服装的消费水平将逐步增长,且中国运动服装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运动服装业发展前景诱人。2008北京奥运会,全民运动热情空前高涨,运动产业超速发展,运动正成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运动休闲装正成为中国流行装,而时尚运动休闲装的品牌之争也将逐渐打响。

中国领带行业2009-2012年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已经形成了国际著名的领带设计、制作、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群。许多世界顶级品牌在中国均有加工生产。在国内市场上,实力最强的领带品牌有毕加索、瓦尔德龙、巴贝/皮尔卡丹、金利来等。

中国领带生产基地集中在浙江嵊州,有“中国领带名城”之称,还有很多家庭作坊,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国际著名的领带设计、制作、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群。许多世界顶级品牌在中国均有加工生产。2007年,嵊州市领带业继续高歌猛进。2007年上半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2.9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1.96亿元,利润总额1.53亿元,产量1.12亿条,同比分别增长25.1%、23.1%、35.0%和28.1%。上缴税收8883.9万元,同比增长3.7%。

进出口贸易方面。2006年1-12月,中国进口领带及领结数量为1,105,401.00条/千克,用汇6,695,047.00美元。2006年1-12月,中国出口领带及领结数量为217,108,385.00条/千克,创汇327,850,343.00美元。

2007年1-11月,中国进口领带及领结数量为1,452,052.00条/千克,用汇8,720,083.00美元。2007年1-11月,中国出口领带及领结数量为230,509,443.00条/千克,创汇金额为352,813,596.00美元。2008年1-10月,中国进口领带及领结数量为587,553.00条/千克,用汇10,506,416.00美元。2008年1-10月,中国出口领带及领结数量为206,263,851.00条/千克,创汇金额为325,616,539.00美元。

中国领带企业要高速发展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推出名牌产品,打造价值链营销,实现文化与工艺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指南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学知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