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2024-04-20

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精选8篇)

篇1: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一、中国服装业革命80至90年代,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 第一次洗牌初步完成,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严重短缺,质量低劣转向

百化齐放。代表品牌:皮尔卡丹、金利来。

 第二次革命: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无差异营销的牌洗牌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国产品牌,代表品牌:红豆服装、三枪内衣、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

二、中国服装三大特征

 价格持续走低

 品牌意识凸现流行趋势导向作用增强

 服装经营方式悄然变化,买断、特许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

三、中国服装消费八大趋势

 传统西装将继续平稳发展。

 职业服装进一步社会化。

 中老年服装品味提升。

 内衣需求进一步讲求高质量。

 童装将全面转变消费和设计观念。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装领域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是女装。 运动装将继续受到青睐。

 量身定造的置衣方式将会继续发展。

四、中国服装行业对外贸易现状

(一)我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现状

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现在许多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而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也有所增强,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服装行业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困境

1、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2、新的对华限制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市场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3、我国服装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外贸服装总体来说在世界上还是占有很重分量的,这种分量完全是指“量”的堆积,而在“质”的层面上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我国外贸服装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主要体现在我国服装行业是较低的技术门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情况下制造出低廉的商品,而且我国服装很多行业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所以,几乎没有附加值。

4、我国服装市场销售网络

由于服装的设计能力不足,也就限制了我国服装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某个个企业总裁指出中国目前的服装品牌与国外先进品牌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供应链的区别。我们很多品牌开店的数量非常惊人6000家,甚至目标是1万家,但是实际上这样一个目标是不能长久生存的。品牌竞争不是靠店的面积来取胜,真正的取胜还是靠供应链,整合全球最大的制造供应链,以及发展越来越强的物流供应链。我国服装行业在营销的技术方面和服务增值的方法方面比较欠缺。

篇2: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受需求疲软影响,服装业增速放缓

Ⅰ 当季概览

2012年1季度,服装业的生产情况基本正常,但是受用工成本上升、外需不足、内销增速减缓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3月,服装业完成产量58.46亿件,同比增长7.95%,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6.69个百分点。

从内销方面来看,虽然服装企业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采取了多样的促销活动,但单价的折扣抵消了销售量的增加,同时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导致旺季消费时间缩短等因素的影响,服装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750.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滑8.4个百分点。

从出口方面来看,受欧债危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劳动力成本日渐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1~3月,我国服装业累计出口额291.32亿美元,仅维持2%的出口增速。

从投资方面来看,受资金环境趋紧、订单需求有所减少以及投资信心不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业总投资增速明显放缓,1季度,服装业投资总额359.1亿元,同比增长23.9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0.91个百分点。

从经营方面来看,受国内外经济疲软影响,服装消费需求有所下滑,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增速也随之下滑。1~3月,我国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3482.16亿元,同比增长14.66%,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5.4个百分点;随着人工成本、租金成本、融资成本的不断走高,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1季度,服装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亿元,同比增长11.05%,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2.28个百分点。

虽然2012年初,服装业的内销和出口增速双双回落,但是内销形势明显要好于出口,并且4月份商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首个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预计2季度内销市场将好于1季度。在国内市场增长和国际市场缓慢复苏的支撑下,预计上半年服装业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

Ⅱ 供求分析

一、服装行业景气情况

2012年1季度,由于欧债危机悬而未决,欧洲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使得欧费情况依然低迷,同时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装需1季度,服装业企业景气指数大幅下滑至117.9,比上年4季度下滑10.2,景升有待时机。

二、服装市场运行情况

(一)供给:产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下滑 2012年1季度,服装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受需求不振影响,服量增速有所放缓。1~3月,服装产量58.46亿件,同比增长7.95%,增速较上期放缓6.69个百分点。

分具体品种来看,服装产品产量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增速,其中,西服套装产量同比有所下滑。1~3月,针织服装、梭织服装累计产量增速分别为10.44%、5.54%,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滑5.98个、7.46个百分点,西服套装产量11616.25万件,同比下降4.05%。

(二)需求: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影响,零售额增速有所下滑 2012年1季度,虽然服装企业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采取了多样的促销活动,但单价的折扣抵消了销售量的增加,同时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导致旺季消费时间缩短等因素的影响,服装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750.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滑8.4个百分点。

(三)价格:服装价格震荡上行,预计2012年价格增速有望降至10% 2012年1季度,我国服装价格呈震荡上行态势,服装鞋帽零售价格指数从1月的103.2震荡升至3月的103.55。其中,城市和农村服装鞋帽零售价格分别同比上涨3.36%和4.1%。在我国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的趋势下,预计2012年服装价格仍会上行,但在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企稳的情况下,服装价格增速将有望放缓。截至3月底,328级棉花价格由上年3月份的峰值31241元/吨左右下滑至19462元/吨,棉价大幅回落。综合考虑2012年棉花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全球棉花的供需将是宽平衡,供求关系将明显得以改善,因此,我们判断2012年棉花的价格会稳 定在2万元/吨左右。考虑“成本(棉花价格)趋稳定”,预计2012年服装价格增速将会降至10%左右(2011年为18%左右)。

三、服装行业进出口情况

(一)出口市场:出口环境复杂多变,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增速仅为2% 2012年1季度,服装产品外需环境较为复杂。首先,欧债危机悬而未决,欧洲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使得欧洲消费情况依然低迷;其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动用贸易救济或增加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口;再次,我国劳动力成本日渐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1~3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91.32亿美元,仅维持2%的出口增速。

从服装产品的出口市场来看,1季度,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复苏程度不一,欧美市场出现分化,美国市场好于欧盟市场。东盟等新兴市场持续发力,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欧盟市场:经济陷入停滞,对欧出口额大幅回落。1季度,欧盟消费情况依然低迷,我国服装对欧盟出口形势继续恶化。1~3月,我国服装对欧盟累计出口额68.26亿美元,同比下降

9.82%。

美国市场:对美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出口增速为三大市场中最高。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经济薄弱环节正在修复。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我国服装产品对其出口情况好于欧盟。1季度,我国服装对美出口额5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5%。

2011年经济的寒冬之后,2012年蓄积的经济政策开始发力,日本经济正在渐渐恢复元气,已基本走出地震阴影。1季度,我国服装对日本出口额51.63亿美元,同比增长8.28%。

篇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1. 工业增加值

今年以来, 国际市场持续低迷, 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但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 内需对行业稳定回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强, 二季度以来行业经济运行开始企稳回升。6月份,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11.3%, 比上月分别加快1、1.6个百分点。前6个月累计,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7.3%、11.3%, 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4、1.8个百分点, 但比1季度分别加快1.2、1.6个百分点。

2. 工业销售值

内需增长成为全行业企稳回升的主要支撑, 带动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销售值增速有所反弹。前6个月, 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销售值同比分别增长6.2%、13.81%, 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9、5.42个百分点, 但比上月分别加快0.71、1.12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销售值均保持增长, 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明显放缓。但与上月末相比, 所有行业增速均有所回升。

3. 产品产量分析

6月份, 全国纱产量同比增长13.61%;布产量增长2.62%;印染布产量增长8.96%;无纺布产量增长28.42%;服装产量增长3.09%, 上述产品产量增速比上月均有所加快。1~6月, 全国纱产量累计为1096.22万吨, 同比增长9.4%, 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86个百分点;布258亿米, 同比增长0.16%,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印染布242.27亿米, 同比增长3.38%,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35个百分点;无纺布25.98吨, 增长28.42%;服装产量114.34亿件, 增长11.36%,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2个百分点。

二、进出口分析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但随着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有所缓解以及对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政策的积极效果逐步显现, 行业运行开始进入止跌回稳阶段。1~6月, 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806.1亿美元, 同比下降11.3%。其中, 出口728.5亿美元, 下降10.8%, (纺织品出口269.78亿美元, 同比下降15.12%, 服装出口458.85亿美元, 同比下降8.16%) ;进口77.6亿美元, 下降15.2%。实现顺差650.9亿美元, 下降10.3%。经过四五两个月的急跌后, 6月份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情况略为好转, 进出口降幅均收窄至一位数, 当月进、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14.8%和13.6%。其中, 服装出口加速, 环比增幅达到22.3%, 月度同比降幅也收窄至8.2%;而纺织品月度环比仅增长0.6%, 反弹力度不大。与其他商品比较, 纺织品服装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进、出口降幅都小于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降幅。从出口市场看, 除对美国、日本分别保持1.95%、2%增长外, 对其他出口市场均为负增长, 其中对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下降8.6%, 对香港、东盟、韩国、欧洲、大洋洲出口下降幅度超过10%。主要商品累计进口下降。上半年纺织品服装进口累计下降15.2%, 降幅超过出口。

低价商品走俏市场。1~6月, 半成品的纱线、面料出口分别下降30.1%和16.7%。其中, 毛制、化纤制产品的出口下降速度更快。纺织制成品和服装的情况略好, 降幅均未超过10%, 分别为7.1%和8.2%。服装中的主流产品, 包括针、梭织服装中的棉制和化纤制服装的出口在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不大, 出口量、值的下降幅度分别较档次稍高的毛制、丝制服装少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这一特点在美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对美出口的棉制和化纤制服装的出口量、值的增幅分别为32%和19%, 而丝制、毛制服装的出口量、值则分别下降31%和28%, 对比十分明显。对全球服装 (仅包括梭织服装和针织服装) 出口单价提升8%, 其中只有毛制服装出口单为负增长, 棉制、化纤制服装的增幅为9%和10%, 丝制服装出口单价提升最快, 增幅为13.5%。对主要出口市场欧盟出口服装的单价整体提升1%, 对美国下降10.9%。纱线、面料的出口单价全面下跌, 其中丝制产品下降幅度最大。

三、市场价格分析

上半年, 我国服装类商品价格水平延续了近几年来持续下滑的态势, 并且下滑幅度相比上年有所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上半年我国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7.6, 价格水平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 下滑幅度高出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格指数为97.5, 价格水平相比上年同期下滑2.5%, 下滑幅度同样高出上年同期水平0.9个百分点。从各月价格水平同比变化上看, 下降幅度相比上年同期均有明显加剧, 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下滑幅度各月一直保持在0.9个百分点, 而服装鞋帽类零售价格下滑幅度在6月份已经达到了1个百分点。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 6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91.7和100, 与上月持平, 而上年同期为101.9、102.6。国内棉花价格小幅上涨。6月末, 国内棉花格指数 (328级) 价格为12836元/吨, 比上月末上涨57元/吨;聚酯切片价格为8350元/吨, 比上月末上涨500元/吨。市场纯棉纱 (32支) 价格为17800元/吨, 与上月末价格持平。

四、投资情况分析

篇4:探寻中国服装行业复兴方向

品牌、资本、战略——驱动企业前行的“三驾马车”

著名经济学家郎成平从世界经济环境格局的宏观角度论述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企业运营成本的全面上升,并预计至2015年,成本负担会直逼美国。

面对郎成平的经济寒冬论,中研资本的总裁戴红则抱有更多的乐观态度。“行业的严冬也一定是我们升级和复兴行业的契机。”她表示,在严酷的环境中,更加要提倡创新经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品牌的企业共计14万家左右,整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处于较低层次,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在突围的手段上,众服装企业亟需学会驾驭战略、品牌、资本三驾马车,在逆境中寻找企业成长的动力和机遇。

来自国内服装企业的上市公司代表——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宏伟从战略、品牌、资本三个层面论述了企业成功之路,为众多中小企业指点迷津。“中国服装行业复兴的方向之一就是合作共赢推动发展。”郑宏伟表示,战略造就了森马的前程,在起初服装行业还未集体意识到战略重要性的时候,森马已预见到了未来5年后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格局。“我们采取的战略是:只做高端、品牌和产品研发,把生产完全外包,通过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整个产业结构。”据介绍,森马的整个品牌线路十分清晰,形成了以森马主品牌为支柱品牌、同时创新童装的企业战略模式。对于森马在全国众多同类企业当中得以脱颖而出,郑宏伟将此归结为企业文化:“在经营过程中,森马一直秉承良好的利益分配价值观,关注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国内另一上市服装企业突出代表——特步(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叶齐则将驱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扩展为战略、品牌、资本、商品和渠道5个。他将品牌喻为企业车轮滚滚前行的导向和前驱,商品和渠道则是最重要的两个驱动轮,油箱和油门是资本,战略是方向盘,也是导航系统,驾驶员是管理者,乘客是消费者。“只有每个要素都完好,整辆车的状态才能保持良好,才能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叶齐直言,目前的服装产业中,有商标的工厂很多,有品牌的却非常少,商标如何培育成为品牌,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还力邀俞秀珍、秋京植两位韩国专家,分别从流行趋势角度和战略角度,与国内同行分享了韩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购物中心——未来渠道选择的大势所趋

去年下半年悄然蔓延的本土品牌库存危机,暴露了本土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零售体系管理中的不足。渠道为王,未来谁是渠道竞争中的胜者,谁就能率先占据成功的制高点。第二日的论坛以“渠道的力量”为主题,分别从商业地产、百货商场、电子商务等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库存之道。

21世纪不动产商业地产总经理蔡宇翔针对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为服装企业提供了未来渠道拓展的方向。他指出,购物中心未来是品牌商户选择的大势所趋。针对如何选好购物中心,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了解开发商开发项目的目的;二是要知晓开发商如何进行定位,品牌商在选址时要看自己的品牌与这种定位是否匹配;第三,需了解开发商对业态及品牌结构的认知是否专业;第四,要看开发商是否拥有成熟专业的招商管理团队,判断团队就是判断未来你的邻居,而邻居的质量也决定了你未来的利益。此外,停车位也是选择购物中心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了足够的消费人群我们的品牌消费才有机会,如果没有车位消费者何来的便利?”他表示,成熟的品牌商户除去了解自身及竞争者之外,也应对市场及购物中心的整体发展态势保持高度关注,充分洞悉市场动态,永远领先于他人,方能成为逐浪中的佼佼者。

亚洲购物中心协会副主席郭增利也认为,中国未来的零售渠道、甚至主渠道很可能是在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所倡导的品牌联动、品牌集合、业主组合足以影响当地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和生活,由此可以预见,购物中心这一渠道利用得好坏,将对服装企业未来能否争得一席之地起决定性作用,而不同的结果很可能会改变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发展格局。他指出,当下消费者的行为已发生了巨变,如多元化、品质化、追求时尚与个性等等。从目前对消费行为的分析来看,会发现纯粹的购物需求只占40%,其余五花八门的无止境需求都需要有一定的场所去满足,而这个场所就是购物中心,这也是几乎全世界的购物中心都与消费趋势紧贴的一大原因。

M型消费时代来临

伴随渠道选择的多元化,服装企业也必将改变零售管理模式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在第三天的论坛中,来自美国的零售专家现场解读了美国零售最新趋势与中国零售业借鉴。著名营销专家祝文欣发布了“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十大发展动向”。他指出,2012年资本的力量加上竞争的压力,行业将开始进入全面整合期。2012年是核心零售商的春天,感恩与忠诚是成就大业的品质。核心零售商最大的瓶颈是多店运营和管理,而对于攻克瓶颈,资金和胆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多店的管理运营水平,零售商规模化运作是应对竞争的必然之路。

他还提到了M型消费所带来的市场商机。在经济快速发展并面临通胀压力的当下,目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开始趋向于两极,呈现明显的“M型消费格局”。一方面,高收入人群表现出“趋优消费”,社会大众则表现为“趋低消费”。

“M型经济也可视为是中国品牌经济的到来,品牌商应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和营销策略。”中研资本的总裁戴红评价道。祝文欣同样看好M型消费时代给中国服装产业带来的机会,“高端市场拼什么?内在拼品牌和产品,外在拼渠道和服务。低端大众品牌拼什么?内在拼成本。如果你以产品低价为优势,那成本与你的供应链的管控非常重要。”

此外,本次论坛还现场颁发了“2012十大中国服装渠道商学习典范”、“零售商学习典范”大奖得主,来自中国最优秀的代理商和经销商与会代表分享了在零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心得。展望中国服装产业的未来,戴红表示,中国服装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品牌商和经销商走出国门,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在不远的未来,世界服装行业将会出现非常著名的中国品牌,涌现更多中国服装人的思想和身影。

篇5: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无论怎样变化,人类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始终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脱离了这些,人类终究是无法生存。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毫无疑问,服装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不能说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人们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服装不仅仅是要求能蔽体保温,人们更多追求的的是个性气质的体现。而且这样的人群也在不断的由城市蔓延到乡村,潜在的市场是越来越大。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可想而知,中国也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中国地大物博,然而中国的东西南北差异却又是巨大的,这也就决定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来说,沿海地区的服装产业相对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相对落后。虽然近几年河南郑州的女裤服饰做的比较红火,可只凭一条裤子也始终改变不了中原地区服装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而且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品牌和羽绒服,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而时尚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其实除了服装产业不说,其他的行业也是这么个情况,给世界人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就是“Madeinchina”,而并非“Createinchina”。换句话说,中国做的最多的还是贴牌生产,缺少自己的自主品牌和专利,如果不是中国自身内部有这么大的市场,估计也不会像现在赚得这么多。拿服装行业来说,我们就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内的服装企业一来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面料研发能力不足是中国服装企业的另一软肋。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国内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中国整个服装行业水平的提升。

我国化纤和棉花需大量进口,对国际原料市场依存度较大,而国际市场的原料价格总体呈现上升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又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以及缺乏替代品等原因导致能源价格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将长期存在,从国际市场原油、煤炭多年的价格走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战略转型一定是以具体的经营设计为前提的,怎么利用诸如主副品牌、高低产品结构等常规的经营规划的逐步切换来包装投入/产出与品牌溢价之间的平衡是关键的。不进行经营设计,企业就只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战略设计的路径不对,结果也将很尴尬。另外,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有一个影响要素,就是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地位的改变,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以低成本为主形象的话,那么,中国服装的品牌梦想就不会实现。

以上所说的是中国服装行业想要迅速发展的障碍,但我们也不要因此灰心丧气,毕竟科学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自主创新还需要不懈的努力,而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事实上我们中国的服装企业现在也在这么走,也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中。当然,我说的不是指那些小打小闹的小型服装生产商,这些只靠模仿抄袭的小企业是走不了多远的,而且也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在中国服装行业一面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中国服装行业所具备的绝对优势。也就是上文我所提到的,我们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了,自然所需的服饰商品的数量也是巨大的。在还尚且不能以质取胜的今天,我们大可以量取胜。而且我国的服装产品的出口额也是巨大的无疑给中国的服装行业又增添了几分机会,毕竟我们目前所生产的大部分服饰由于缺乏技术含量,价格相对低廉。另外,我国地大物博,棉花蚕丝产量巨大,这无疑是另一优势。倘若能对这些产品深加工,我们的步子就会走的更大。

虽然我国的服装行业的现状是如此,但我国服装行业的前景又是明朗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得到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服装成为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崛起,更为广阔的潜在市场将被开发出来。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趋于成熟与理性,讲究品位与舒适,服装业的市场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现在社会所主导的是低碳环保经济,这也就决定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将举出上海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博览会近几届的会展实例,以此体现

篇6:中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模式分析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尤其是服装制造大国,但是这个庞大的服装制造大国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大多数服装企业是从OEM起步的。和今天的先进技术对照起来看,我们的制造发展还有很多不足。

第一个不足就是我们的服装制造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完成了整个制作周期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只完成了制造的前期——论证、设计、生产加工、经营,而制造中期和制造后期——维护保养、管理以及服装报废、回收基本上没有做。所以这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制造系统。(服装英才网)

第二个不足是服装企业的制造模式不配套。任何一个国家的服装制造业都是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大批量生产,二是大规模定制,三是高级成衣定制。对于这三种模式来说,大批量标准生产和大批量定制生产应该是各有千秋,在大多数服装制造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是各占一半的,少量是高级成衣定制。

第三个不足是服装企业基本都依赖于本地网的集成,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视联网、无线网等多网交叉融合技术,为服装集成制造服务。现在互联网发展很快,因此服装企业以RFID为核心技术的集成制造,已经具备了条件。

对于制造前段产业链的完善,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利用网络形成一个联盟制造。未来的世界是扁平的世界,对所有服装制造环节来讲,从市场信息、设计、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到分销、物流配送,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扁平的,而且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核心技术。网络联盟制造绝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制造本身很复杂、数据很多,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制造方式,我们现在称为云制造或者云服务,这两者是通过云计算服务获得的。所以未来的制造实际上只有三部分,一个是制造云,制造所有的资源,也称为云端化,然后必然出现云制造商,下面才是一个真正的制造商。

制造商要利用知识、网络,要从制造云、运营商和服务商那里取得制造资源,完成服装产品的制造和服务。(服装英才网)

未来的制造就是这种形式,服装企业要达到这个程度,必须经过各类服装制造资源的云端化,比如服装软件资源的云端化、硬件资源的云端化,以及信息和知识的云端化。服装软件云端化很好做,但是车床、缝纫机等服装硬件怎么云端化?这就要靠虚拟云端技术解决,但这些都是很难的。当然,还要运用各种知识,才能形成云服务平台。

篇7: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东莞制衣厂

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东莞工作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服装业在加入WTO以后,如果只依靠依赖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对出口造成深远的伤害。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东莞厂服

(一)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

企业的库存表面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需求呈现多样化,对消费者尤其是对不同等级市场需求特点的研究是服装行业比较欠缺的,这样就造成企业无法将自己的产品精确的或者有针对性的投放到这些需求者的市场上去。一方面是大量的库存,一方面是服装消费严重落后。在中国,即使在一个城市中,市区和郊县的消费满足程度就存在相当的不同,城市消费过度,而在三类以下的城市却相对处于消费热点匮乏的状态,超级女生作为一种消费热点,最大的消费地不是在沿海,反而在四川。服装企业缺少抓住市场热点的能力,因此无法做到快速建立品牌规模的能力。市场经验的局限和研究的亏欠导致相当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行不成市场转化能力。渠道已然成为服装企业的制约短板。

从企业经营的导向上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普遍没有一种行业地位占位的意识和行为,企业经营主要还是从纯制造的角度来设计的,资源配置也是这样的,从自身的角度来设计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另外,企业可能对广告、传播、裁剪款式、生产管理比较在行,但是对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就显的力不从心了,尤其是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业务发展战略,没有战略就没有目标,生产多少肯定是不知道的,在产能的压力下,肯定要形成库存。

(二)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国内的服装企业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但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关键是快和灵活的反应与应用),实现产业升级(主要是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导向型企业发展)。重视流行信息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的重要措施,日本和韩国靠美国的二手信息也都在汽车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品牌。时尚品牌上升初期,无一例外不是从外观设计等次要的外在的非技术核心的部分开始的。

(三)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非常贫乏。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的战略现状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从服装企业内部来看,人才将一直是困扰经营的问题之一,时尚性质决定服装企业的人才使用机制是高度流动性的,综观世界知名服饰公司,其设计与生产总是处于地理上的分离状态,生产走的是人力成本集约型路线,而设计走的是智慧经营的路线,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东莞制衣厂

设计源于生活,至少要相应的生活场景支持。

因此,需要对设计和生产进行办公分离,而那些达不到原创资源支持的企业,就不要去想原创的事情,干脆就做一个彻底的跟随与模仿者,走快批模式,结合对渠道的整合,把类似沃尔玛的大卖场经营理念移植到传统的渠道经营过程中,以满足中国中层以下的阶层的时尚生活为主,这样就可以在人力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适应,中国中产以下的阶层在2010年的消费升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因此,不要去挤独木桥。

现在已经走在原创道路上的企业,就要审视自己了: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满足中国快速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的服饰消费能力,中国到2010年非实用的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将达到2.5亿,在全球化状态下生存起来的中产阶级有自己的品牌消费理念,因此,不但需要纯粹的设计人员,还要相应的市场与消费趋势研究部门,还有市场营运部门,这是一个强大的品牌机器,要做就做最好,结合自身的经营实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人力价值差距很大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地域分离。时尚是成本很高的经营战略,要创造条件去满足时尚人力所需要的工作、生活、交际、提升等的环境。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人力总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掣肘因素,企业需要的是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然后去进行相应的人类配置,否则,企业即使花高费用找到顶尖设计英雄,也不会留住,经营战略不解决,就是对自己的资源现实认识不清楚,因此,根本无法承载品牌之重。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如何在服装行业挖掘商机,需要我们的认真分析思考找到准确的出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国服装产业现状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毫无疑问,服装行业是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因为人类对服饰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如今,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服装不仅仅是要求能蔽体保温。谁都会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漂亮、健康、个性化的衣裳,而且由于服装类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又比较快,所以服装市场的蛋糕将会越来越大。到生产力足够发达的时代,人均拥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服装产品将不再是梦想。东莞制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

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品牌和羽绒服,休闲装,这片领域诞生了玉情儿、杉杉、雅戈尔男装、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而时尚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困惑

A、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

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

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不处理吧,积压只会导致更加库存品的更加贬值甚至一文不值。进行低价抛售处理吧,一来那些过季的产品不见得有人要,二来低价抛出去对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又是个很大的打击,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体系产生怀疑。

另外,库存数与企业缺货数量又往往是成反比的,因为服装产品从采购面料到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旺季时候有足够的数量可供销售,往往不得不储备大量的货品,这就为库存埋下了隐患。而有些较保守的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往往限制货品的生产数量,但一旦该货品畅销起来,却又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缺货而错失销售良机。

B、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贫乏。无论是从生产管理还是设计、营销、广告等。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根本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C、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东莞制衣

国内的服装企业一来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D、产业链的不健全

谁都清楚,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

篇8: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纺织服装行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行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加, 目前己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对整个世界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和市场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希望度量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高低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进而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度量

1.1 模型设定

在自由竞争市场上, 信息充分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支付的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价值。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获得产品价值增值, 产品凭借高质量比同类竞争产品卖出更高价格, 称为产品的质量溢价能力。质量溢价指数是用于反映产品由于质量差异所造成的相对于同类竞争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平均溢价程度。

纺织服装行业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的计算是基于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位价格。EUVt记为t年某国纺织服装出口单位价格, 记为t年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平均单位价格。表示t年某国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总价值, Vt表示t年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总价值, Qt表示某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总重量。

构造一国纺织服装质量溢价水平QPt的计算公式:

构造一国纺织服装质量溢价指数QPIt的计算公式:

1.2 数据来源

在商品分类上, 本文是采用《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 (HS) 分类方法。本文所述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 (1) 用以计算的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网站。

1.3 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国家出口情况

从2013年来看, 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共计6746.64亿美元, 平均出口单价为9.82美元/千克。其中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占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41.64%, 平均出口单价为10.04美元/千克。纺织服装行业中, 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 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价较高, 平均出口单价在15~26美元/千克之间;印度、美国、韩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价较低, 低于8美元/千克。 (表1)

纺织服装行业又可细分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两大类。具体来看, 2013年全球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近60%, 平均出口单价为20.38美元/千克;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约占40%, 平均出口单价为5.7美元/千克。从数量上看, 中国在纺织服装的出口中占有绝对优势;从价格上看, 欧盟和日本在高档服装和面料的出口方面享有优势。 (表2、表3)

1.4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度量

基于前面定义的质量溢价水平QPt和质量溢价指数QPIt的计算公式, 计算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国家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从计算结果来看, 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均较高。这些国家以出口高档服装为主, 收获的溢价水平更高, 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以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为主, 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相对较低。

从历史趋势来看, 除中国外, 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国家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较为稳定。其中, 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始终位于较高水平, 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始终处在较低水平。特别注意到,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的波动较大。中国服装和纺织产品在2009~2012年出口单价均遭受大幅下滑, 使得纺织服装整体行业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滑落到世界平均线以下, 如图1和图2所示。

2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召回损失度量

2.1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情况

本节采用美国、欧盟的召回数据展开研究 (2) , 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美国、欧盟的召回制度比较完善, 信息公开相对充分, 可实现国家间的比较;二是美国、欧盟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 其对外的召回信息, 代表了这两大经济体对贸易国的质量评价, 可以代表各国产品质量水平。

(1) 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情况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国, 年进口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的20%。2013年, 美国纺织服装产品进口中, 中国贸易份额占比达38.2%。据现有数据统计, 自2003年起, 美国对中国召回次数一直居高不下。其中, 2010年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28次, 召回通报次数达到顶峰;2010年以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次数有所下降。2013年美国共对中国发出召回通报178次, 占对全球发出召回通报总数的62%。其中, 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出通报18起, 占对华通报总数的10.1%。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通报的产品多为毛衫、夹克、睡衣等, 主要原因是存在窒息危险 (外套拉绳长度超标) 、致伤危险 (儿童服装的腰部抽绳长度超标、不符合易燃性标准) 等。 (图3)

(2) 欧盟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通报情况欧盟是世界上纺织服装行业高度发达的地区, 在中国纺织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数据统计, 2012年欧盟在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中位居第一位, 达459.2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纺织服装产品重要的来源地。在欧盟对各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情况统计中, 2006年欧盟对中国发生召回3次, 到2010年对中国召回通报达285次, 增长明显。一直以来, 童装及一些运动服装、服饰是中国遭欧盟召回的主要产品种类。通报的原因集中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特殊的检验、产品的人身安全、认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 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通报数仍在不断攀升, 2013年召回已达到304次。2013年欧盟对中国共发出召回通报1234次, 占对全球发出召回通报总数的61.5%。其中, 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出通报304起, 占对华通报总数的24.6%, 占对全球纺织服装产品通报总数的56%。 (图4)

2.2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召回损失的度量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 但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在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蒙受了巨大损失。本文希望通过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数据的分析, 为中国出口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供更多有用的质量安全信息, 以期减少质量损失, 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各国产品召回制度及信息公开程度不一致, 所以本文以2003-2013年美国数据为例, 度量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的召回损失。 (图5)

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召回中, 2003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频数为1次, 召回损失49.08万美元, 中国平均出口单价为10.62美元/千克, 高于世界平均单价44.3%;2010年,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召回频数达到最高, 共发生召回28次, 召回损失达1370.32万美元, 中国平均出口单价为9.55美元/千克, 低于世界平均单价7.2%;2010年以后, 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召回频数有所下降, 但近年来又有所回升, 其中, 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召回损失较高, 达到1555.58万美元, 占当年中国出口美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总额的0.04%。

3 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 在国际市场中,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处于高数量低质量的困境。中国仅仅成为了纺织服装贸易大国, 但还未成为贸易强国, 从质量溢价来看, 中国与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行业同期水平差距明显。中国在2009年以前质量溢价处于正值, 但在2009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质量下滑, 质量溢价在此后由正转负;从召回损失来看, 近年来中国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召回次数明显增加, 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到美国的消费品的召回损失占出口总额的0.04%。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优势较差, 只能依靠成本优势低价竞争, 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产品召回强度上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给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召回损失。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应充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加强产品开发, 提高品质。同时, 中国政府应适当提高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准入标准, 引导国内生产向国际化标准发展。

摘要:本文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和产品召回损失两个方面进行了效益度量。其中, 在出口产品质量溢价方面, 首先研究了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 将中国和其他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状况进行比较, 并度量了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在出口产品召回损失方面, 首先统计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召回通报情况, 然后, 以美国数据为例对产品的召回损失进行了度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得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处于高数量低质量困境的结论,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质量溢价,产品召回,质量损失

参考文献

[1]赵静霞, 等.后配额时代的国际纺织品贸易[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2]姜延书.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3]赵晓光, 等.欧美产品召回制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2024“三月三”文化节活动宣传海报下一篇:扶贫产业项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