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德语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利德”暨德语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之前中国音乐高校的声乐教育中,教学多以意大利歌曲和咏叹调的为主,对于德语艺术歌曲相对来说涉及较少。在西方,德语艺术歌曲是声乐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起源、演唱风格、教育现状综合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篇:德语教育论文范文

德语艺术歌曲德语正确的语音与美声演唱相结合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德语艺术歌曲正确语音与演唱相结合,文章会从《奉献》声乐曲和国际音标(IPA)入手,探究德语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音乐特点,探究德语艺术歌曲德语歌词的正确发音,结合现实情况,分析正确德语发音与美声演唱结合对德语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德语艺术歌曲;音标;美声演唱

一、德语艺术歌曲发展历史

声乐演唱主要包括:歌剧、清唱剧和艺术歌曲,其中艺术歌曲是传统美声唱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艺术歌曲常以室内音乐会的形式进行,通过钢琴和人声创造出大型歌剧般的音乐效果,对演唱者有极高的演唱技巧要求。

在《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一书中,提出“最早的德国抒情歌曲是伴随着古高地德语脱离其他日耳曼方言,成独立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约在 8 世纪后半叶。”11世纪游吟诗人的出现,使此类抒情歌曲的影响迅速扩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2世纪出现了“恋歌”。14世紀后,骑士阶层的衰落,市民阶层的崛起,文艺复兴的刺激,使得艺术家们挣脱了教会束缚, 自由地探索新的艺术方向和表达方式。在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复调歌曲被称“利德”( Lied) 。随之其后逐渐出现二三四声部的曲子,17世纪德语艺术歌曲的出现与市民的生活产生更多的联系,变得生活化。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前期,有大量的艺术歌曲创作出现。直到18世纪初期,德语艺术歌曲的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18世纪后期,德国艺术歌曲相继出现了第一柏林、第二柏林乐派。19世纪,德奥音乐进入浪漫主义风格后,艺术歌曲的创作达到发展的巅峰,从而在音乐界立下不可动摇的地位。进入 20 世纪后,表现主义风格的音乐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传统风格的德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逐渐被抛弃。

二、德国艺术歌曲的含义与本质

德国艺术歌曲短小精炼,歌词大多采用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伟大诗作,也有少数以民间故事为素材,配以作曲家精心谱写的具有德国风味的旋律和伴奏,通过歌唱者及钢琴伴奏的完美诠释,使欣赏者感受到美妙的音乐与诗歌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其主要特点是融合了诗歌和音乐的共性——优美而富有艺术,把二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也比一般的民歌更有深度和难度。它还通过把钢琴作为独立的声部、通过调式转换表达不同的意义和叙事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扮演来区别于其他歌曲。

德国艺术歌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没有大幅度强烈的音量变化,演唱以抒情为主,大量运用轻声、半声以及高声区渐弱的技巧来表现歌词幽静、细腻、浪漫的情绪和情感。演唱者要注意呼吸、发声等美声演唱技巧,也要在语言、诗歌内涵等文学修养上下苦功,不能只重技巧而忽略了作品内涵和情感,还要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使诗人、作曲家、歌唱者三者的情感和文字与音乐完美融合。

在这里,以声乐曲《奉献》为例。《奉献》由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理查·斯特劳创作于1882—1883 年,是作曲家激情动人之作,歌曲表现了对伟大母爱的赞颂。在作曲风格上,整体旋律充满激情而优美,结构严谨,抒情处做了细致处理更显动人。作者贯彻了自己一向的风格——“音乐中的诗意,音乐中的表现”,通过对歌曲旋律、歌词语言和歌曲表演三者的结合把《奉献》的艺术内涵得到深刻的表现。

《奉献》在这里以C大调为例,全曲以中速弹奏,演唱风格富有强烈的戏剧性,以单三部曲式为主,音乐前半段优美而抒情,后半段直至结束显得高昂明快。全曲共有30小节,简短明快,在词曲编排上,词与词之间联系紧凑,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至第三段呈现螺旋上升式的情绪递进,让听众在欣赏中更易身临其中,感受歌曲的情绪与表达内涵。《奉献》以四四拍为主,在前奏以三连音表现歌曲的顺畅圆润,人声弱起优美抒情地进入第一部分。第一段,演唱者需平稳抒情地演唱,不可突强突弱,需保持气息的连贯性,进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谢;第二段,相比第一段演唱者要在情绪上进一步推进,需语调稍高昂些,铿锵有力;第三段直至结束,需要保持高昂的情绪,进入歌曲的高潮。主题“感谢你”最后出现时,全曲达到高潮又渐恢复平静,让听众产生余音绕耳的感觉。除了对于演唱情绪和发音的准确把握,演唱者还需认真研究歌曲语言的艺术性和歌曲背景等相关信息,正确把握歌曲艺术内涵和表现内容,感受作者心情,才能准确完美地表现此艺术歌曲。

三、探究德语艺术歌曲的正确语音

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下的一门语言,包括高地德语与低地德语两大系列的数十种方言。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德语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则,掌握了发音规则(一般需要10课时左右),就可以顺利阅读一般的德语文章。德语一共有42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共19个,比如: [a:] [e:] [I:] [o:] [u:]等。除此之外,还有辅音音素23个,[m] [n] [l] [r] [h]等等。一般来说,德语是通过其发音规则来读写的,假若有来自其他语种未被德化的词,才会标注发音。

国际音标,又称国际语音字母(英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IPA),是用于为全世界所有语言注音的符号系统。其最早源于1888年,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国际音标遵循一音一符的严格标准,最初用于西方语言、非洲语言等的标音。到2007年,国际音标有单独字母107个、变音符号与超音段成分56个,并且国际语音学学会会偶尔对其进行修改更正。注:有关英语中所用到的“国际音标”,仅为国际音标其中一部分,见英语国际音标词条。

国际音标严格规定以“一符一音”为原则,即“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使用拼音方案的语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词中常有几种读法。例如:普通话ban(班)和bang(邦)的a,用国际音标分别为[a]和[ɑ]。此外,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个音有不同的拼法,这是国际音标的长处,就是可以比较科学、精确地记录和区分语音(2005年后的通行表上的音标计有辅音72个,元音32个,用来标注语音大致够用)。国际音标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辅音大致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定纵横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来定位置)。但它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词句重音位置错误、过多重音设置、音调变化过于频繁、停顿过多等就会给听众造成不流畅、节奏不准确、重轻读音不明显等不好的现象。要改正这些问题,就要从根本上理解国际音标并且反复学习。首先,学生要了解中德语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特别是德语重音的辩义;另外,通过多媒体再现德语母语者的发音,去正确模仿规范正确的发音;最后,有一定的语言联系,特别是语音的素材联系,增强德语语感,自觉地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语学习氛围。

四、德国艺术歌曲歌词正确发音与美声演唱的结合

德语属日耳曼语系,与英语是近亲。以德语为母语的国家主要有德国、 奥地利、比利时和瑞士等。全世界大概有一亿人以德语为母语。发音较硬、语速快、大舌颤音以及语法复杂是德语的基本特点。所以要想把德语的发音发的标准就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搞清楚单词的重音位置

德语中单词的重音一般在第一个音节,即第一个元音重读。 如 Lehrer 中第一个元音“e”需要重读。 抓住每一个单词的重音,是培养语感重要的一步。

(二)要注意德语中元音的长短音的区别

在德语中元音“a、e、i、o、u”发长音的情况主要有三种:第一,元音重叠时(即双写时 )元音发长音 ,如 “aa、oo、ee、uu”但元音“i”是特殊的,它在字母组合“ie”时发长音 ;第二,元音后跟字母 “h”并且 h 后不跟元音时该元音发长音 , 如单词“Kehle”;第三,当元音后面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 ,该元音发长音 ,如单词 “Name”中的“a”就发长音。 而当元音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字母时,该元音发短音。元音的长音和短音的不同在诵读和演唱中尤为关键, 因为作为一名听众,在听歌唱时绝大多数是没有歌词看的,所以就要求歌唱者的发音一定要准确,否则就会造成词义上的误解。 例如单词“Staat”中元音“a”重叠发长音,意思是“国家”,而单词“Stadt元音“a”后面是两个辅音字母发短音,意思是城市。 两个单词除了元音的长短发不同之外其他发音完全一样,但意思却完全不同。

(三)要注意德语中辅音的清浊音的区别

在德语中一般情况下清辅音和浊辅音都发其本身的读音,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 如:浊辅音在词尾时要清化发成和它“g”就应该发成清辅音 “k”;在单词中两个辅音在一起且浊辅音在清辅音之前时浊辅音要发成清辅音 ,如单词“Obst”中的“b” 就要发成和它相对应清辅音 “p”;辅音“s”位于元音之前并和这一元音构成一个音节时“s”发浊音,如单词“Sonne”;当“s” 在词尾如 “Bus” 或其后无元音如“Post” 或 “s” 重复如 “Tasse” 时 , “s” 發清音。 字母“β”是辅音“s”的特殊形式等同于双“s”(即 β=ss),发音与 s 相同此字母永远发清辅音。

对于一名声乐演唱者甚至于一般的德语艺术歌曲学习者来说,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更好地用延长诠释歌曲本身的深刻内涵、诗歌的艺术性与优美性,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并实践。首先,学习者或演唱者需要掌握准确的德语发音,了解德语发音规则。“歌以咏志”表明语言是歌唱的基石,旋律是歌唱的灵魂。诗歌与旋律的紧密结合,旋律与诗歌相辅相成,岂不妙哉?再者,要正确掌握歌曲节奏速度。能够准确把握德语的正确发音后,要想真正把歌曲诠释准确,学习者必须做到以下几个要求:朗诵歌曲,体会诗歌内容;掌握节奏,合乎律动;处理情绪,情感升华。同时,需要注意演唱速度的把握,慢速、中速或快速对于表达歌曲情感有着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最后,深刻研究作品内涵。我们知道,德国艺术歌曲大多来自于著名诗人创作的诗歌,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德国作曲家沃尔夫提过“语言第一,然后才是音乐”,也即是说,音乐是语言的美化师,运用音乐所特有的演唱技巧,用感情打动听者,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说来,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假若演唱者缺少对于诗歌的独特深刻认识,即使其会使用丰富的歌唱技巧,也是不能把一首德语艺术歌曲完全地诠释表达的。因此,演唱者还需不断学习文学知识、特别是诗歌,培养自身对于美的感觉和对美的追求。总而言之,把握艺术歌曲需要从诗歌、音乐和表演三个方面着手,缺一不可;这对诗歌意境的追求和创造尤为重要。

德语艺术歌曲在声乐界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演唱德语艺术歌曲是一名专业声乐演唱者的必修课。在今后的声乐学习中,学习者要能够认真正视如今德语艺术歌曲演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其更多思考和实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为进一步的学习夯实基础,扬帆起航!

注:本论文经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计划”项目立项。

作者:朱宇鹏

第二篇:“利德”暨德语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在中国声乐教育中的现状

摘要:“利德”暨德语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之前中国音乐高校的声乐教育中,教学多以意大利歌曲和咏叹调的为主,对于德语艺术歌曲相对来说涉及较少。在西方,德语艺术歌曲是声乐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起源、演唱风格、教育现状综合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起源 演唱风格 语言特点 教育现状

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德语艺术歌曲从初期的创作到兴盛大约是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末,长期的发展与与探索,使得每一首德语艺术歌曲都是最高境界的诗歌词三者完美融合的结晶。

一、德语艺术歌曲的起源和发展

在1618-1648年的整整30年里面,德国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人民常年受到战争的困扰,政治、经济都十分落后,偶尔有一些工匠们在工作之余会唱歌和创作,我们也称这些歌曲为工匠歌,虽然工匠歌曲并没有普及大众,但是这也是德奥艺术歌曲很重要的一个前身。在这个时期,教堂音乐还是在德国古典音中抢占着最主要的地位,人民的思想依然受到宗教因素的控制。

德语艺术歌曲的雏形产生于17 世纪中叶,这个时期的音乐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但是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思想也得到了进步,人们的创作热情也得到了启发。在这个时期,艺术歌曲呈现的是单声部的旋律。到了古典时代,以维也纳三杰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作曲家创作的一系列德文歌曲深入人心,这些歌曲当时都被人们当做咏叹调来演唱,但是这些歌曲的艺术水准已经和艺术歌曲很接近了。

到19世纪初期,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艺术歌曲开始作为一种声乐形式正是确立。随着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等一系列作曲家的发展,德国艺术歌曲进入了繁盛时期。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德语艺术歌曲的歌词并不是作曲家随手写来的,他都是出自浪漫主义诗人之手,这些优美精致的诗歌也成为了后世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

进入20世纪以后,德语艺术歌曲也开启了新音乐时代,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德语艺术歌曲作品诞生。

二、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德语艺术歌曲虽然不及咏叹调那些歌曲,篇幅庞大,情感对比强烈,但是德语艺术歌曲有着对歌唱者艺术修养更高的要求,歌唱者不仅仅是要理解作曲家的作品,更需要透彻地理解诗人创作的这首诗词的情感,只有首先在这两点上对作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开启这个艺术歌曲准确的演绎。

在技术层面,首先需要关注到的是气息,呼吸需要做到流畅、平稳,一句句的连贯性循环呼吸。其次,声音的通道要求统一,这样声音才会和谐、通畅。再次,德国艺术歌曲具有很强的名族音乐的风格特征,所以在音色的运用上面,不要需要过分夸张浑厚的音色,而是需要明亮、清晰的音色,音量上需要准确的把握和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出德语一首歌曲的意境。

在情感处理上,首先,演唱者需要把握好整首歌曲的基调,对于曲谱的各种表情符号需要一一详读, 从而表现出每一首歌曲的特点。不论是演唱抒情的还是伤感的歌曲,都应当恰如其分地做到感情的抒发,符合作品的风格,切勿使用过分的夸张、或平淡冷漠的表达。

三、德国艺术歌曲的语言发音特点

完整的演绎一首艺术歌曲,还需要把握住一个灵魂——语言。相对于法语、意大利语等其它语言,德语在发音吐字上面则难度稍大一些,主要表现在元音的组合、辅音的清晰上面,以下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德语的语言特点。

首先,元音。德语的元音一共有16个单元音和7种复合元音,除了传统的元音字母外,还有 3个特殊的变元音字母:a、o、ü,这三个变元音也是德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标志。发好这几个关键的变元音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a,a是在a这个字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发音的时候,舌尖要抵下牙齿,舌尖微微向上抬起,双唇向两边自然张开。根据不同的单词的组合,字母a的发音也分为短元音[ε]和长元音[ε:],除了发音长短时值不同以外,长元音[ε:]在发音时的开口度要比短元音[ε]稍微大一点,有点靠近发音素[a]的感觉。其次是o这个变元音,它是在o的基础上形成,也有长短音之分,音标分别为[Φ:]和[ oe]。发长元音[Φ:]时,舌头的位置同长音[e:],口型类似长音[o:],双唇稍圆,发音效果介于长音[y:]和长音[o:]之间。发短元音[oe]时舌位同短音[ε],双唇拢住成圆形,做发短音[ ]的口型,[oe]也叫做[ε]的唇化音,在听觉效果上介于短音[y:]和[ ]之间。最后就是ü,这个变元音是在字母u的基础上演变形成的,发音类似汉语“煜”字,发音中的元音(ü),这个变元音的发音也分为长元音[y:]和短元音[y],长元音[y:]是[i:]的唇化音,发音时舌位与发音素[i:]相同,舌尖要抵下牙齿,舌头微微向上抬起;短元音[y]的发音与长元音大体相似,只是有音值的长短不同而已。最后,元音的发音还应该注意保持元音的纯正饱满,清晰区分长短元音的区别,切记拖长,导致长短元音区分不清楚。

德语歌曲中,辅音的发音也是一个重中之重,单辅音的发音需要做到清晰,而复合辅音则要求第一个发得稍轻,突出第二个音,辅音的发音需要做到快速、清晰,声断气不断。德语的节奏感比较强,它的重音一般都在第一个音节上,只有把握好了重音才能把握好德语的语气,这样听上去才地道、纯正。

四、德语艺术歌曲在高校的现状

在我国早些年的高等音乐教育中,德语艺术歌曲的学习处于比较空缺的状态,大多数高校都把注意力放在意大利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学习上,即使少数人涉及到德语艺术歌曲的学习,但由于学习资源的缺乏,导致在歌词发音和演唱风格的把握等方面都存在偏差,成为高等音乐教育忽视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国内的音乐高校对德语艺术歌曲的关注有了大大的提高,来国内进行交流德语艺术歌曲的外国专家也越来越多,使我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利德”,这大大方便了我们对于德语歌曲的学习。不断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和大师班也使得国内的学术氛围变得浓厚,很多高校也在不断举办艺术歌曲的比赛和交流,这些都对“利德”在国内声乐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不断普及和研究,我们一定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德语艺术歌曲的魅力,这个在西方流传了200多年的艺术瑰宝也会在中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作者:倪郡

第三篇:专业德语的教学体会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与德国或其他讲德语的国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项目合作使学生能够到德国学习例如机械、化工、信息工程等专业知识。很多高校也在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了由国外教授授课的德语专业课程。由此看来,专业德语的学习逐步变得重要起来。

关键词:专业德语;教学方法;专业知识

专业德语就是用德语来讲授专业知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中的德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德语提高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和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专业德语是基础德语课程的发展,它与基础德语相比更难讲授,如何搞好专业德语的教学,是摆在专业德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首先教授专业德语,最为关键的是专业德语授课教师的选择。既然专业德语是用德语讲解专业知识,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就与普通德语和普通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专业德语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要具备运用德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因此一般的基础德语课教师或者专业课教师都不能达到教授专业德语的要求。做好专业德语的教学,教师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教学经验。专业德语教师应该具有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懂得如何全面的讲解专业知识并且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第二,语言水平。专业德语教师必须在德语语言上具备较高的水平,即能够熟练地使用德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是从事专业德语教学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说,专业德语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德语进行全程教学。

第三,留学经历。专业德语教师最好的选择是具有留学德国或者其他讲德语的国家的经历,并学习过多年的专业知识。如果专业德语教师具有这样的条件,就能够在教学中现身说法,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在专业德语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专业德语课面对的学生不同,不是所有学德语的学生都能参加的。因此对于参加专业德语课程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有一定的德语基本知识,最好是学过一年以上或者800学时以上的基础德语课程,了解基本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并且熟悉德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其次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

专业德语课程对内容和教材的要求不能局限于用德语念原文、中文翻译意思、中文讲解难点,这样就很难与专业课程区分开了。通过对专业德语的教学,我对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选材。专业德语教学内容越新越好,教材可以选用国外同专业大一或大二的基础课教材,以便与国外大学教学接轨,使学生到德语国家学习之后,能迅速地适应国外的学习内容,达到学好专业课的目的。

第二,教学方法。首先要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由于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该课程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德语基础,因此在授课中应该采取重点讲解,突破难点,而不是逐词、逐句、逐段地讲解。遇到有关翻译技巧或者应用的部分应该详细讲解,而且要举一反三。比如复合从句的翻译方法,动词的选择和引申,动名词的搭配等都是课堂上重点介绍的内容。其余的名词词性、例句和课文则要求学生课后自修。而且每次课中都尽量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翻译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其次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对课文进行听写,让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此外,要合理安排讲授、练习、复习等环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与国外先进国家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外语成为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专业德语教学的教学,从教材内容、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以达到增强学生对专业德语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专业德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守科,李思贤,唐玉星.当代大学生应该

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J].东京文学,

2010(4).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德语培训中心)

作者:王 鹏

上一篇:药学学术论文范文下一篇:专业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