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研究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历史选择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考历史选择题灵活多变,教师总结归纳了三种在高考中常见的基本题型,即史料主旨类选择题、材料情景型选择题、比较分析选择题。通过介绍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关键词]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高考历史试题灵活多变,下面选择经常出现的三种选择题题型进行解读,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一篇:历史选择题研究论文

时政热点历史选择题训练

【热点1】全球金融风暴:一场在大洋彼岸刮起的始料未及的金融飓风,几乎波及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远至挪威偏僻的小岛,大到世界顶级的金融巨头,广至全球的金融市场,不断遭受冲击,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回答1-3题。

1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在几个月内很快波及世界,酿成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充分说明

(

)

A 美国对世界各国经济起支配作用

B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大

D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遭受重创,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面临最大的经济风险

c、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

D、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

3 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倍受争议。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

)

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热点2】新中国60华诞:1949年是中国命运的拐点,这一年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纪念新中国60华诞,是纪念我们的先烈,也是昭示后人,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却是最重要的瞬间。我们不能忘记。回答4~6题。

4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日军占领南京,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c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5 2007年,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B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c 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D 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6 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

(

)

A 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B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热点3】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是这30年,中国人才真正告别了传统,迈入了现代社会,它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里程碑。回答7—10题。

7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表现在

(

)

①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30年前从小岗村发轫的中国农村改革,让中国农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温饱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中国农村即将翻开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页。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相关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

)

A 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B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c 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

D 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不利于工业化建设

9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 ① “北京奥运”、“炒股” ② “雄起”。其中①和②兩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

A 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B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c 对外开放 大国崛起

D 人世 市场经济

10 右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你认为最有可能属于

(

)

A 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热点4】民族团结: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1959年3月28日,对历史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天;对西藏而言,却是一个新旧社会的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雪域高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土崩瓦解,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挺直腰杆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回答11~12题。

11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⑧④

D ①②④

12 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大量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我们和达赖集团的矛盾,本质上属于(

)

A 民族问题

B 宗教问题

C 人权问题

D 维护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的问题

【热点5】海峡两岸关系:1949年后,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相隔咫尺海天。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经过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终于梦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浓

墨重彩的一页。

13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的来临。首倡两岸“三通”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时间和机构是

(

)

A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B 1981年國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c 1982年外交部

D 1984年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

【热点6】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三十年的发展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积极的发展势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更应携起手来,共度时艰,共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萨科奇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这一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中法双边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回答14-i5题。

14 2008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坚信,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关系都要向前发展,历史的潮流不会逆转。”这是因为是

(

)

A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益,也顺应时代潮流

B 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 中美之间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 中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

15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却遭到了劈灭性的破坏,“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右匿昭示国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这场战等浩劫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热点7】2009年周年大事:五四运动90周年;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60周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1929N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等。

16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寓意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 反映了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

c 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 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这场由美国金融动荡带来的全球性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区经济之间难以完全脱色,全球经济将不得不面对“环球同此凉热”的现实。

由“华尔街金藏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2 c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各国应合力共渡难关,任何旨在促进个别或少数经济体增长的保护主义措施都将有害于全球经济的振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共同努力。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趋利避害,使得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很值得关注。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从全球性角度合作应对这场危机”的能力。

3 B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 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反思历史,可以从中汲取防范和处理危机的智慧。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多少有点类似。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4 D本题以历史事实的要素(国民政府的覆灭)为考点,要求在理解图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题干的文字说明中,图示作证明作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重大历史事件。

5 A解题的关键在于将关键词对应重大的历史事件。

日出东方: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的新生政治力量,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决定力量。

星火燎原:标志是“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全国农村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鼓舞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力挽狂澜:标志是“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灯塔指引:标志是“中共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进京赶考: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进京时。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整体感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微观把握。

6 D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井冈山道路的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现化化内涵的理解。现代化一般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一个现代化社会,不仅是经济高度发达,其政治、文化也应该是高度发达的,同时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8 D“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所谓的“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民生问题。

9 B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的把握,并借助时代的流行语感受30年来的沧桑巨变。

10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本题要求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间接考查了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概念的准确理解。

11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解。1965年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实现了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西藏的贫穷落后面貌。

12 D以达赖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西藏地方政权早已被西藏人民自己建立的民主政权所代替,西藏的命运和前途再也不可能由达赖喇嘛和迭赖集团来决定,而只能由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来决定。这是西藏不容否定和动摇的客观政治现实。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西藏打砸抢烧事件”本质的认识。众所周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认为西藏有独立的根据,也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承认达赖的所谓“流亡政府”。

13 A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海峡两岸ll三通”的启动,两岸“三通”的实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情,不管面临多少困难,遇到多少阻力,花费多少时间,终究都会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

14 A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决定了两国关系仍将处于竞争与合作的曲折发展进程中。

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要从长远、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15 B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惨遭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2009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回顾这45年走过的进程,中法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本题重在引导考生关注目前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中法关系。

16 c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构图简单,寓意明显:广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着三个卖国贼吹气,人民的“气力”集中在一起,把三个卖国贼吹得人仰马翻、四脚朝天,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对人民团结力量的赞叹跃然于画上。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五四精神的理解,提高考生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意识。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

《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草》,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颁行,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而外国最早的药典——牛伦药典是1546年由牛伦堡政府刊行的,比《唐本草》晚九个世纪,所以《唐本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献,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据多数文献记载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药图》二十五卷、《药图目录》一卷、《图经》七卷。《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图经》和《药图》早已失传,无可考见。仅有《本草》这一部分,宋朝以后虽也不再流传,如今只有残卷本,但其内容绝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新修本草》实际就单纯指《本草》这一部分内容而言。

作者:郭仁贵

第二篇: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解读

[摘要]高考历史选择题灵活多变,教师总结归纳了三种在高考中常见的基本题型,即史料主旨类选择题、材料情景型选择题、比较分析选择题。通过介绍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

高考历史试题灵活多变,下面选择经常出现的三种选择题题型进行解读,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史料主旨类选择题

命题特点: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历史主旨鲜明等。

【例1】(2016年全国一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為

B.宋史官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题思路]宋太祖闷闷不乐,主要是因为皇帝所做的事情都会被史官记录下来,影响后世对皇帝的评价,说明中国古代重视修史的传统影响了皇帝的行为,所以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也不符合史实,史官不可能与君主存在尖锐矛盾。D项宋太祖只是不希望史官记录他有误失的言行。

[解题技巧]四步法,即读、寻、联、析。

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主旨内涵。

寻: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及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

联: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联系所学知识。

析:根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最后确定答案。

二、材料情景型选择题

命题特点:试题新颖,迁移运用能力强,要在具体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

【例2】(2016年河北石家庄一模)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有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区域经济多样化日益突出

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解题思路]材料无法体现大运河的作用,A项排除。从材料信息可得,从宋代到明清时期,江浙一带不再是粮食主产区而成为粮食输入地,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说明不同区域经济特色不同,即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B项正确。题目材料无法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的艰难,C项排除。D项“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表述不全。

[解题技巧]三联法。

1.确定时空:理解材料情境,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关联知识:通读材料情境,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3.判断选择:根据题干情境,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行判断,弄清楚各选项的内涵及题干情境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三、比较分析型选择题

命题特点:把具有可比性的事件或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进行对比。

【例3】(2016年浙江文综)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和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和元行省

B.唐政事堂和宋中书门下

C.西汉刺史和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和明通政司

[解题思路]东周诸侯国割据性强,使王权削弱,而元代加强中央集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A项排除。唐代中央设政事堂,宋代设置中书门下,都作为常设办公机构,职权和地位大体相当,B项正确。西汉刺史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明代在中央都查院设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等事务,两者权力与地位相差很大,故C项错误。宋代的提点刑狱司掌司法,明代的通政司是负责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讼文书的中央机构,二者职权和地位大不相同,D项排除。

[解题技巧]两比较。

1.寻找比较项的个性和共性,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

2.巧妙方法,可以用排除法等方法同中找异或异中找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性的解题方法,真正认识到试题的灵活性,不要让学生陷入盲目的分析错误中,为后续高考打下坚实的备战基础。

(责任编辑袁妮)

作者:王蕊

第三篇: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初探

摘要:“高考”虽说是简单的两个字,但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越来越突出7,其影响力B经不容小觑。作为高考科目中比较重要的一科历史e经不被人们所忽视。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历史科目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历史科目要想考出好的分数,选择题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就围绕如何解答选择题以提高选择题的分数展开讲述。

关键词:高考 历史 选择题 解题技巧

近年来,历史高考选择题已由只注重对知识的考查,改为侧重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这就使选择题的考查功能加大,其难度也加大了。因此,我们在攻克这个题型时,除必要的训练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选择题的重要性

选择题在高考各科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历史科目也不例外。由于各个省份所考题型、分值不一样,故不能一概而论。现大多数省份考的是文科综合,文科综合由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组成,总分300分,历史科目100分。其中,历史科目主观题52分,客观题48分。客观题即选择题由12道题组成,每题4分。众所周知,选择题虽然题量比较少,但是每题的分值高,且风险大。我们常说“得选择题着得天下”,也就是说如果选择题得分较高,哪怕主观题得分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历史分数相对较高;如果选择题得分很低,就算主观题得分较高,历史分数总体也会显得较低。从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得选择题着得天下”的结论,事实上也就可以看出选择题的重要性。所以,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必须要重视选择题,特别是要掌握解答选择题的相关技巧。

二、常见选择题题型

除了解题技巧外,总体而言,我们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必须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题目中去。第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管是平时的月考,还是高考,我们都要用—颗积极向上的心去面对,我们要把平时的考试当作高考来认真对待。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会沉者冷静的去面对考试。高考题隋景无论怎样花哨、材料无论怎样晦涩、设问无论怎样灵活,始终有一个不变的准则就是它一定是面向高中学生的。它不是考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也不是脑筋急转弯或智力测验。一定有中学教学的依托,或紧密或松散,或直白或含蓄,或机械或灵巧。这就要求考生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来解题,不要把问题复杂化,不要自乱方寸。要学会审题,找到试题与本学科所学知识的关联和依托,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和有效信息来破题。

(1)程度型选择题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辩证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的技巧在于学会采用排除法,即排除与题干无任何直接联系的选项、排除本身说法有误的选项。切记选项不能以偏概全,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特别要重视“根本原因”、“本质表现”、“最”等核心关键词。作为出题人,重视的一定是核心,而非一般表现。

(2)逆向型选择题

逆向型选择题,也称之为“否定型选择题”,即从四个选项选出与其它三个选项逻辑性不强的选项。解答此类题型的技巧主要是反向型排除法,即从反向的角度去解题,进而通过排除法得出答案。如题目标示为“不包括”,则可以找出题目中“包括”的选项,另外一个选项就是“不包括”,即题目的正确选项。

(3)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型考查的知识面广,往往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一般而言,由①②③④所构成的两个选项组合成一个选项,如①②、②③等。此类题最好的解题技巧是采取排除法。一旦将其中的某个选项排除,则可以排除两个选项,正确概率上升为50%;一旦可以排除另外某个选项,则正确概率会上升为100%。故排除法在此类题型解答中显得尤为重要。

(4)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见题型,所占比重较大。考查的内容多为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历史文字类材料选择题多以文言文形式考查,故还需要比较熟练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书目等,同时也需要通读题目,注意看出題人考查的重点是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不能只看到前半部分就得出答案。一般而言,考查的重点以后半部分为主,特别是要注意材料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总体而言,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5)图表类选择题

此类题型考查相对较少,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一般而言,要求学生看懂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一般以时间为主,纵坐标一般以比重为主。另外,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横纵坐标交叉点的史实。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对题干所列选项进行逐一解读,进而通过排除法得出答案。当然,综合历年考试情况,此类题型得分率相对较低。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提高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6)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地图类选择题以展示地图的形式考查,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知识,在地图中学会抓关键词,如时间、地点等。通过观察地图,要学会联想,要清楚出题人要考查的内容是什么。图片类选择题往往以图片、漫画的形式展示,同时要仔细观察图片旁边的语言文字。图片、漫画往往只是展示表面现象,故需要学生认清图片的本质内容,即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作为学生必须要具备的。

三、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

根本原则:静心、耐心、完整、准确地读题、审题,彻底弄清题干给定的客观信息(知识点)、主观信息(立场、情感、观点、意味),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把握该题的命题意图(它想考什么),尽可能地找到与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观念(课本和教师对该知识点的评价和认识)的依托。自我判断,不能与教材知识(史实)以及我国当前主流观点及党的方针政策相违背。(例:三大改造前,有些农民突击杀猪砍树破坏农具。)对于教材依托性不明显甚至毫无依托的材料型选择题通常是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历史观以及解读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试题的审题要求较高,一定要理解和领会材料的主观信息(立场、情感、观点、意味),选择与题意联系最密切的一项,不能随意教条地照搬教材。

总之,通过对以上高考常见题型以及解题技巧的分析,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同时要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解题技巧解题,才能在高考选择题中处于绝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浅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1.

作者:张建

上一篇:干部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