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工作总结

2022-07-09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色食品工作总结》,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绿色食品工作总结

绿色食品工作总结

下面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绿色食品开发现状

##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88%,气候温和湿润,是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无公害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XX年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认定为省级外向型绿色食品果菜科技示范园区。近年来,我们借助口岸、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开发成效凸显。已在申报大米、水果等5大系列12个绿色标志,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25万亩,年出口量20万吨,实现收入2.46亿元,XX年,农民人均来自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纯收入2540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56%。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

1、坚持标准化生产,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指导、狠抓推进,培育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一是制定标准,全方位转化科技成果。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吸收相关技术基础上,制定了无公害黑木耳、aa级黑木耳块、a级绿色食品水稻等8个技术规程,对品种应用、生产资料使用、基地选址、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储运等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总结形成了黑木耳、出口果菜、绿色水稻等几大作物栽培模式,使绿色食品生产步入规范化、科技化的发展轨道。与##检验检疫局、县商务局合作开展出口蔬菜基地认证备案工作。按照县有示范区、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91个标准化种植观测点,组织引导农民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无公害绿色种植、养殖,并定期监测,跟踪问效。二是强化培训,有效增强农民科技素质。为保证基地农户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我们成立由农委牵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成的技术服务小组,围绕黑木耳、果菜、特色养殖等绿色产业,利用冬春时机,组织培训讲师团,针对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培训,将标准化的知识有针对性地送到农民手中。XX年,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农民###人次,全县参与培训率达98%以上,基本达到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三是调优结构,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近年来,针对俄方市场需求,我们积极引进和推广绿色优质抗病品种,逐步确立了以日本卡木依、福星、桧熊圆葱品种,8132早甘蓝和以色列西红柿品种,五寸人参胡萝卜等优质重点品种大力推广。XX年上半年辟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处,通过实施标志性示范工程,提升了区域外向型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档次,促进了黑木耳、果菜、特色养殖等绿色产业加速发育。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进加工增值。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步伐。建成##优质米加工厂等绿标加工企业5家,设计加工能力28万吨。积极帮助##渔业协调贷款1000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全省首家俄罗斯海产品加工厂和全省最大俄产松籽加工企业。XX年,加工绿标产品14万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全县仅黑木耳产业就已形成##等近20家黑木耳加工企业,形成了实力较强、产品多元的加工群体,从小包装、精包装到压缩木耳块各有特色,年加工量超300万斤,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家超市,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提高了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发育基地,扩张产业规模。面向俄罗斯市场,建设4大绿色产业基地。即6万亩出口水果产业带;5万亩无公害圆葱、早甘兰产业带;4亿袋黑木耳产业带;5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产业带。三是进军境外,拓宽发展空间。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建成16处以果菜、食品为主的商品综合批发大市场,年经营果菜40万吨以上,承担着俄远东地区十个联邦主体三分之一的果菜供应量;##集团在俄乌苏里斯克市建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果菜批发大市场,年批发零售蔬菜近15万吨,仅此实现交易额2亿多美元,成为俄滨海边区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地之一。

第二篇: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进加工增值。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步伐。建成xx优质米加工厂等绿标加工企业5家,设计加工能力28万吨。积极帮助xx渔业协调贷款1000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全省首家俄罗斯海产品加工厂和全省最大俄产松籽加工企业。xx年,加工绿标产品14万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全县仅黑木耳产业就已形成xx等近20家

黑木耳加工企业,形成了实力较强、产品多元的加工群体,从小包装、精包装到压缩木耳块各有特色,年加工量超300万斤,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家超市,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提高了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发育基地,扩张产业规模。面向俄罗斯市场,建设4大绿色产业基地。即6万亩出口水果产业带;5万亩无公害圆葱、早甘兰产业带;4亿袋黑木耳产业带;5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产业带。三是进军境外,拓宽发展空间。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建成16处以果菜、食品为主的商品综合批发大市场,年经营果菜40万吨以上,承担着俄远东地区十个联邦主体三分之一的果菜供应量;xx集团在俄乌苏里斯克市建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果菜批发大市场,年批发零售蔬菜近15万吨,仅此实现交易额2亿多美元,成为俄滨海边区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地

之一。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xx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20万亩。xx镇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以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为载体,通过设展示台,发宣传册,有效宣传了地域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品

牌。xx优质大米、xx苹果等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从农家小院昂首迈向大中城市,品牌优势已逐步向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兴建龙头市场。斥资2200万元,积极辟建xx大市场,自xx年建成运营以来,各地客商云集,年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8亿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全国最大的xx交易市场,并稳步向国家级产业化龙头迈进。培育强势发展载体,启动兴建总投资1.1亿元的xx批发市场,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10月前竣工并投入试营业,项目建成后,将以构建沿边最大的出口蔬菜集散交易中心为目标,不断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果菜跨国仓储运销的龙头“旗舰”。

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

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一池三改”、蔬花疏果、果实套袋、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18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县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80%,堆积式烤房改建率占60%以上,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

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亿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黑木耳、元葱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组成质量监测组,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总之,我县的

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

二、下步打算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战略部署,我县将依托县情,立足于绿色食品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深入实施产业化牵动,走基地规模化、市场品牌化、精深加工系列化之路,全力推进外向型绿色产业发展步伐。

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突出建好五大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实施“天奇牌”苹果梨绿色食品基地项目、对俄出口

蔬菜基地项目、“东波”牌优质米加工改建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投入,建好五大绿色食品基地。包括:①无公害蔬菜基地4万亩:包括东良集团无公害高科技园区,无公害圆葱示范区,露地甘兰示范区,菜

一、二温室大棚示范区和马架子草霉示范区。②绿色水稻基地5万亩:包括三岔口镇3万亩,xx镇1万亩,大肚川镇1万亩。③绿色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4万亩。④建设5000头有机食品优质马鹿养殖基地。⑤绿色无公害水果基地6万亩。

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突出做好绿色食品标志申报。抓住国家中心下调绿色食品各项费用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让更多企业申办标志,今年在原有5大系列绿色食品的基础上,计划申报以绿色食品圆葱为主的蔬菜系列产品;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系列产品;以绿色食品鸡蛋为主的蛋禽类食品;以有机食品松籽仁为主的果仁系列产品;以有机食品鱼为主的渔类系列产品。

三是狠抓精深加工,突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为销售龙头,引入绥芬河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系列开发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黑木耳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以xx宝荣中俄果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开发出口绿色果菜小包装、精包装系列产品;以顺风果仁为龙头,开发绿色果仁类系列产品;以宁城渔业为龙头,深入开发有机食品鱼等渔类系列产品。

推进措施

1、完善生产基地标准体系,落实生产标准。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标准。水田区建立单排单灌渠系,达到田面平整,逐步实现整地、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和塑料田埂应用面积,旱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机化工程大力更新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化;耕地培肥大力推广根茬和秸杆还田,保证亩施优质农肥3-4立方米。二是完善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基地和小区生产严格执

行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选择国家推荐的肥料和农药,实行单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除病、虫、草害。三是完善基地标识标准。为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基地的保护意识,基地和小区内按国家统一的规格、字体和形象,设立永久性标识牌。

2、完善多元投入的资金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后劲。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项目牵动和企业扶持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支撑体系。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机制,各种扶持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资金、乡企发展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向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倾斜,金融部门优化贷款投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嫁接引联大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完善生产资料的保障供应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供应严格执行《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

则》、《生产绿色食品的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和供应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农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所需农药和肥料和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专用绿色食品肥料。

4、完善市场开发的宣传营销体系,大力拓展市场。一是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采取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的强化措施,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绿色食品室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重点是在有宣传影响力的国家、省级电视台、报纸上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市场开发的营销体系建设。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设专人搞营销,并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点,使我县的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5、完善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保证品牌信誉。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采取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生产标准、

统一媒体宣传、统一包装供应、统一基地标识设立的五统一管理办法,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管理,组织绿办、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定期抽查,严厉打击假冒产品和滥用绿色标识行为,维护绿色食品形象和信誉。

三、需要省里解决的问题和政策

一是绿色食品开发资金问题不足,产业开发缺乏后劲,恳请省里帮助解决。

二是健全绿色食品法制化管理,使绿色标识的申报、开发、应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行为,保护好绿色品牌的声誉。

四是加大绿色品牌宣传,拓展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第三篇:全区绿色食品总结.

2011年度绿色产业处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思路 绿色产业发展处 (2011年11月15日

按照年初及第二次地区“两会”工作部署和安排,结合全区绿色产业专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地委下发的《关于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处积极落实和谋划2011年度绿色食品产业工作任务和目标,以扩总量、建基地、壮龙头、抓认证、育品牌、拓市场、强项目为方向,切实加快了全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绿色食品产业按照年初的计划稳步推进,截至10月末,绿色食品实现125110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野生浆果实现产值50757万元,其中:蓝莓采集5294吨,实现产值11730万元,红豆采集完成5713吨,实现产值6345万元,加工业产值32682万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心组织召开第三届蓝莓节,进一步提升了大兴安岭知名度

本着“务实、诚信、高效、创新”的办会原则,按照节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完成现场宣传条幅321条,高空汽球89个,跨街拱门25个的标语及现场安装,室内整体效果装饰喷绘设计789平方米,标准展位搭建31个,室外特殊展位19个,科技活体展区的展位设计、展品征集及绿色产业成就展的整体设计安装工作,户外高空牌匾216平方米,蓝莓仙子造型2个及室内灯片改造134项。完成了开幕式酒会

和大型演出等活动,通过多方的积极筹备和科学组织,圆满的召开了第三届蓝莓节,在第三届蓝莓上共吸引参展企业达50家,参会企业438户,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6

项,据相关部门统计签约总额达10.1亿元,比上届蓝莓节签约额增加3.51亿元,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将为大兴安岭地区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切实加快经济转型,努力培育接续产业铺平道路,进一步提升大兴安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适时组建大兴安岭绿色产业集团,促进产业提升

按照地区“两会”提出的部署,综合考虑地域空间、产业基础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对我区现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选取县区局国有企业和全区绿色产业重点企业作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企业组建大兴安岭绿色产业集团,增强我区绿色食品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统一打市场的合力,促进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和发展,促进产业素质提升,通过实地调研和多方论证,已经完成了集团组建方案(讨论稿。

(三强化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是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政策,紧密结合我区绿色食品和寒带生物产业实际,全面抓好“十二五”期间绿色食品和寒带生物产业项目库建设;二是成立由钟志林副局长为组长的绿色产业和寒带生物产业项目推进工作组,制定了《全区“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绿色食品项目推进组2011年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上报2011全区“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绿色食品项目情况的函》,完成了项目的实地考察和签订责任状工作,召开工作会议,对所有推进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的进展情况通报,由于工作积极,准备充分,绿色食品和

寒带生物产业推进组受到地区产业项目组的通报表扬;三是本单位项目可研编制、环评、备案、申报工作已完成,正在组织实施。依托批发市场建设的电子商务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四参加地委“让百姓富起来”指导组工作,积极谋划绿色食品产业致富项目 在地区召开的第二次“两会”上,地委提出“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战略要求。为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由地委办牵头、地区全程参与了指导组各项工作。深入县区局进行调研,采取与基层干部职工、种养殖户、个体户等各层面、各行各业人员进行座谈、实际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对地委“让百姓富起来”战略任务

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各地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地委决定选择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作为试点,先行拿出各自的《“让百姓富起来”方案》,待《方案》成熟后,在全区进行推广。

(五积极做好“大兴安岭蓝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一是证明商标申报所需资金申请已完成,现正在与哈尔滨顺城商标事务所进行商洽,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对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二是积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申请的材料已经上报到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材料评审和审核已完成,目前,呼玛黑木耳地理标志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以[2011]4号文进行了公示,现等待国家公布。

(六做好蓝莓产业规划,科学推进蓝莓种苗繁育及基 地建设

一是在对我区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企业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待组织评审、论证、审核后将正式下发全区;二是按照年初计划,逐步完善温室大棚、组培室、喷灌等基础设施,有计划地建设人工蓝莓繁育基地,截止到10月末全区种苗繁育已完成397万株。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进人工蓝莓种植,人工蓝莓种植面积完成3900亩,野生蓝莓集约经营面积完成8.6万亩。

(七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今年国家“两会”期间,在国际级报纸---中国政协报上整版宣传了大兴安岭绿色食品、蓝莓产业、矿泉水产业和特色产品批发市场;二是通过认真谋划,积极筹备,成功的组织我区35户企业98人携带12大系列600余种产品参展参加了第二十二届哈洽会,实现签约额9000万元;三是在南方航空的《航空杂志》上分5版宣传第三届蓝莓节。四是在加格达奇至北京、大连、哈尔滨往返列车上的广播及龙广电台

宣传大兴安岭绿色食品;四是认真做好《林区经济》、《大兴安岭日报》、《大兴安岭政讯》、大兴安岭电视台投稿宣传的工作。以蓝莓产业、食用菌、北药等产业,重点宣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亮点。以蓝莓节为主题,突出宣传大兴安岭的地域特色优势。

(八充分利用药用资源,全力推进北药产业发展

本着速度、质量并重的原则,重点加强北药种植、养殖、采集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基地建设方面,一是筹建北药

标准化种殖示范基地,有效解决北药发展中的育种改良问题。二是与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在松岭、加林局、呼中、呼玛等地筹建草苁蓉、黄芪和五味子5个野生中药材保护区,保证兴安北药的品质。三是在韩家园、新林扩大鹿养殖规模,推广先进饲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力争把我区建成全国品质最优的寒温带茸鹿养殖基地和全国优良马鹿引种集散地。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一是重点扶持北奇神药业公司搞好“健字”、“食准字”号产品深度开发,支持公司由生产保健食品加快向生产药品方向发展。二是支持林格贝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截止10月末,已完成投资6926万元,完成今年计划投资的86.58%。其中用于设备投资3736万元,土建完成投资3190万元。剩余1074万元将于12月底全部完成。

(九加强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作用

积极组建成立“绿色食品”“蓝莓”、“食用菌”、“矿泉水”等产业协会,目前,“蓝莓产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协会”成立工作已完成,“矿泉水产业协会”成立准备工作完成,预计年底前完成。绿色食品产业协会已经通过会刊、培训等协会的职能发挥作用,并引导企业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

一是重点推进北京金惠集团和中铁快运集团公司来我区参观考察绿色产业资源,投资整合蓝莓产业,适当时机组建蓝莓产业集团;二是推进生物产业开发项目,努力培育1-2 个大型现代生物医药企业;三是重点开发寒带高端高锶矿泉水产业,充分利用我区高锶矿泉水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高品质高端矿泉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全区绿色食品产业依然缺乏大型企业,主要表现于矿泉水和食用菌产业,相关产品还停留在品种单

一、科技含量低的简单初加工状态,我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产业发展资源匮乏,制约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重点食用菌和蓝莓产业受资源影响较重,由于木材产量的大幅削减,栽培食用菌原料出现严重的短缺;由于蓝莓加工企业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我去蓝莓产业发展出现原料价高和匮乏。三是产业壮大缺少人才支撑。由于我区地处边疆,加之产业起步较晚,在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加工、技术检测、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领域人才短缺,造成了产业发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不利局面。四是资金和产业政策的短缺制约产业发展。我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缺乏增资扩股的融资渠道。地区针对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五是县区局机构配臵问题。地区绿色产业处人员编制不足,县区局机构不健全。

四、下步工作思路

2012年,我处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地委、行署重点工作,进一步突出重点,抓好绿色食品和北药产业的发展。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落实和谋划产业发展计划,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结合地委、行署的重点工作,依据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按照行署发改委制定的产业发展目标,预计绿色食品实现产值亿元,增速;预计寒带生物实现产值亿元,增速,对目标计划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工作任务、预期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

科室(人和推进措施,定期组织人员到县区局进行督办,保证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并依据《2012年度全区绿色食品目标考核方案》,建立考评标准、程序和办法严格执行,提升对行业管理的约束力,以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研究落实我区绿色食品致富项目,让百姓富起来

按照第二次第二次地区“两会”提出的“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工作要求,绿色产业发展将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根据《“让百姓富起来”实施方案》,落实在食用菌栽培、北药种植、蓝莓种植等产业建立致富项目库,按照《方案》的部署和安排,通过实地的考察、论证、指导和服务,逐步推进致富项目的落实,真正的通过这些项目和政策让百姓富起来。

(三多错并举,加大六大产业快速发展

1、蓝莓产业。一是抓好蓝莓基地建设。继续逐步推进人工蓝莓基地建设。按照科学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计划今年两个组培生产基地和四个扦插生产基地的种苗繁育达到万株。计划种植面积达到亩。二是抓好蓝莓产业化布局。根据蓝莓种植区域规划,遵循原料就地贮藏和就近加工的原则,选择已经具备一定优势和规模的浆果加工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制定措施和办法,确保原料的供应。

2、食用菌产业。一是继续完善和修改《大兴安岭食用

菌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并依据本规划,要求各县区局编制本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以农林科学院为重点,建设黑木耳原种生产基地,稳定和提高生产规模,逐步满足全区黑木耳生产需要;在具备条件的各县区局建立二级菌生产基地,满足本区域的生产需要。三是加强技术服务。搞好科技人才与生产单位直接对接,力争种植规模较大的县区局,都要建立技术服务站,帮助重点养植区域建立技术服务队伍,以便及时对养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全区食用菌计划养植3亿袋,预计实现产值亿元。

3、有机种植产业。一是稳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计划全区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万亩。二是进一步提高基地管理水平。依照国家级和省级《全国绿色食

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大兴安岭地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办法》,采取抽查、复检等形式,强化基地监管,确保基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4、特色养殖产业。一是重点加大投入,扩大森林猪、森林鹅(鸡等特种森林养殖规模;二是加大呼玛和塔河冷水性鱼类人工增殖力度,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冷水性鱼类,满足市场需求;三是重点建设蜜质优良的区域性蜜蜂养殖基地,提高“蜂产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类蜂产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平;四是加快生态柞蚕养殖基地建设,扩大生态柞蚕养殖规模;特色养殖计划实现产值万元。

5、寒带生物产业。一是继续推进药用动物养殖基地建设。以梅花鹿、马鹿、驯鹿、林蛙、蟾蜍、熊等动物为主要

养殖品种,在新林、韩家园量地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二是重点加快寒带生物制药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推荐种植五味子、防风、柴胡、龙胆草、黄芩、野生苍术、白藓皮生产基地建设;三是继续壮大林格贝生物提取,通过完善技术改造,使企业达产增效;鼓励北奇神药业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运营,着力推进“健字”、“药准字”号产品深度开发和综合开发。

6、矿泉水产业。一是联合地区有关部门对重点矿泉水水源地实施实地普查和有效保护。二是开发高端产品。针对我区矿泉水水源来自永久冻土层下、寒带、天然纯净无污染这一高品质特性,努力开发高端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提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按照省绿色食品推进组的部署,重点推进加林局古里和塔河樟岭矿泉水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建设形成大规模、高品质、高效益、可持续的天然高端矿泉水产业。

(四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抓好市场开发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特色产品批发市场,抓好电子商务建设,实现网上销售;二是引导外来投资商和支持我区的职工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绿色食品经销网点;三是积极与其他省市的经销商洽谈合作事宜,通过现有的营销网络和平台销售我区的绿色特色

产品。四是组织企业和产品参加了哈洽会、林博会和农博会,展示和宣传大兴安岭绿色食品。

(五认真抓好“三品”认证及监管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关。

一是认真抓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通过不懈努力,确保今年认证产品数量及质量,使全区

获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标识使用权产品数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二是认真抓好质量监管工作。加大了对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以及主要经营场所检查力度,增强了我区绿色食品品牌的信誉度,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在我区发展绿色食品有独特的自然、地域、环境优势,常常忽视产品质量,因此,需要我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严把产品质量关,规范企业运作,确保不合格产品决不投放市场,坚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提升

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借船出海,在野生浆果、食用菌、寒带生物制药、矿泉水、马铃薯种植加工等产业上,吸引国内外大的战略投资者来我区投资建厂,把我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成经济优势,整合我区绿色食品产业,完成大兴安岭绿色食品产业集团的组建工作;在蓝莓产业上,整合北极冰、超越、百盛等企业资源,统一品牌、统一市场、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研发新产品,继续与外来投资企业商洽组建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化集团或股份制公司。

(七加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根据我区绿色食品和汉代生物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我区产业高水平、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县区局技术队伍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各县区局技术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二是绿色产业发展处加大现有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专家定期授课对现有人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满足产业发展对生产管理、加工技术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八)抓好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蓝莓产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协会、矿泉水产业 协会职能作用,发挥协会“会刊”的指导协调作用,完善协 会的各项职能, 配合开展行业调研和技术培训工作, 与地区、 省技术监督局及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沟通,积极组织研 究编制、评审和申报《黑龙江省蓝莓产品标准》 ,完善县区 局绿色产业分会的申请设立工作,规范产业发展。 11

第四篇:内蒙古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内蒙古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集中力量进行年度工作总结。2006年度我中心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取得明显成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209家,产品611个。年内上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120个,已批准无公害农产品30个,另外,尚有120个产品正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组织填写材料等工作,可望完成年初的认证计划任务。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管理,二是完善队伍体系建设,三是政府推动,加大工作力度。存在问题主要是:一是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互脱节,二是各级政府认识不平衡,投入不足,影响认证步伐,三是缺乏市场准入相关措施,四是产品检测费用高,周期长,影响认证工作。 我中心在认真总结2006年度工作的同时,正在着手制定2007年工作计划。我区绿色食品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事业蓬勃健康发展。今年共考察绿色食品企业38家,上报国家中心36家,已批准使用标志的企业26家,产品124个。

截至目前,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累计达11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2912万亩,其中:农作物饲草料基地912万亩,森林草原面积2000万亩,年内新增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863万亩;绿色食品年产值90亿元,绿色食品年销售额89亿元。完成工作主要采取六项措施:一是调整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二是加强沟通,进一步完善认证工作,三是集中各盟市力量,切实加强质量监督和年检工作,四是狠抓源头不放松,继续加强基地建设,五是扩大宣传,不断开拓绿色食品市场,六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事业经费不足,各盟市工作发展不平衡。

我区有机食品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全区新增有机食品企业5个,产品50个。全区累计有机食品企业达18家,产品112个。主要采取加强有机食品的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工作等措施。存在主要问题是: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指导等工作。

第五篇:鲁河乡绿色食品建设基地示范总结

一、绿色食品开发现状

鲁河乡位于龙江县西北部,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25%,是全省生态建设示范乡,近年来,我们借助资源优势,面向省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开发成效凸显。已在申报大米、马铃薯等2大系列10个绿色标志,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19万亩,年产10万吨,实现收入1.46亿元,去年农民人均来自绿色、无公害食品纯收入2540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56%。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

1、坚持标准化生产,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指导、狠抓推进,培育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一是制定标准,全方位转化科技成果。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吸收相关技术基础上,制定了A级绿色食品水稻等3个技术规程,对品种应用、生产资料使用、基地选址、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储运等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总结形成了绿色水稻、马铃薯、玉米等几大作物栽培模式,使绿色食品生产步入规范化、科技化的发展轨道。按照“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建立了7个标准化种植观测点,组织引导农民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无公害绿色种植、养殖,并定期监测,跟踪问效。二是强化培训,有效增强农民科技素质。为保证基地农户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我们成立由农委牵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成的技术服务小组,围绕种植养殖业养殖等绿色产业,利用冬春时机,组织培训讲师团,针对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培训,将标准化的知识有针对性地送到农民手中。共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农民20000人次,全乡参与培训率达95%以上,基本达到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三是调优结构,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近年来,针对俄方市场需求,我们积极引进和推广绿色优质抗病品种,逐步确立了以玉米、马铃薯、水稻等品种,辟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处,通过实施标志性示范工程,提升了区域外向型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档次,促进了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等绿色产业加速发育。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进加工增值。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步伐。建成优质米加工厂等绿标加工企业3家,设计加工能力28万吨。积极帮助协调贷款100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2011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10万亩。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兴建龙头市场。斥资2200万元,

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多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乡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100%,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50万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乡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总之,我乡的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

二、下步打算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战略部署,我乡将依托县情,立足于绿色食品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深入实施产业化牵动,走基地规模化、市场品牌化、精深加工系列化之路,全力推进外向型绿色产业发展步伐。

(一)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突出建好五大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龙德牌优质米加工改建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投入,建好五大绿色食品基地。

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突出做好绿色食品标志申报。抓住国家中心下调绿色食品各项费用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让更多企业申办标志,今年在原有绿色食品的基础上,计划申报以绿色食品杂粮为主的系列产品;以绿色食品鸡蛋为主的蛋禽类食品;

三是狠抓精深加工,突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江县大兴大米厂、龙江县天天米业、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为销售龙头,系列开发水稻、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

(二)推进措施

1、完善生产基地标准体系,落实生产标准。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标准。水田区建立单排单灌渠系,达到田面平整,逐步实现整地、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和塑料田埂应用面积,旱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机化工程大力更新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化;耕地培肥大力推广根茬和秸杆还田,保证亩施优质农肥3-4立方米。二是完善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基地和小区生产严格执行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选择国家推荐的肥料和农药,实行单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除病、虫、草害。三是完善基地标识标准。为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基地的保护意识,基地和小区内按国家统一的规格、字体和形象,设立永久性标识牌。

2、完善多元投入的资金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后劲。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项目牵动和企业扶持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支撑体系。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机制,各种扶持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资金、乡企发展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向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倾斜,金融部门优化贷款投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嫁接引联大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完善生产资料的保障供应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供应严格执行《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和供应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农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所需农药和肥料和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专用绿色食品肥料。

4、完善市场开发的宣传营销体系,大力拓展市场。一是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采取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的强化措施,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绿色食品室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重点是在有宣传影响力的国家、省级电视台、报纸上开展宣传;

二是加强市场开发的营销体系建设。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设专人搞营销,并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点,使我县的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5、完善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保证品牌信誉。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采取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媒体宣传、统一包装供应、统一基地标识设立的五统一管理办法,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管理,组织绿办、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定期抽查,严厉打击假冒产品和滥用绿色标识行为,维护绿色食品形象和信誉。

三、需要省里解决的问题和政策

一是绿色食品开发资金问题不足,产业开发缺乏后劲,恳请省里帮助解决。

二是健全绿色食品法制化管理,使绿色标识的申报、开发、应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行为,保护好绿色品牌的声誉。

四是加大绿色品牌宣传,拓展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上一篇:老师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流失率管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