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于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教育关于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众所周知,幼儿的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的教育从德育入手将是未来学校德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包括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和立体式的教育,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和幼儿德育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幼儿教师所进行探讨的内容。

第一篇:教育关于论文范文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人既是现实的存在,又是超越现实的存在。作为现实的存在,人是环境的产物;而作为超越现实的存在,人又以其主动的活动否定现实改造现实。人以超越现实的理想去把现存的现实变成人的理想所要求的现实。这种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教育从时间的维度来审视,就是一个立足于现实并以现实为基础,指导年轻一代不断地构建未来的过程,而从空间的维度来审视,则是指导年轻一代面对现实的环境,以其主动的实践改造环境的过程。创新教育正在于通过批判思维的教育理念,激发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向人类已经获得的现成物或结论不断地提出新挑战,展现新的世界。人既是社会的创造物,也是人自己的创造物。人在创造社会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自我。创新教育就是提升人自己所拥有的创造意识,培养他把创造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笔者认为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规约,又要考虑到创新教育已有的升华和将来的发展。从广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反映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新理论,也是一系列“为创新而教”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创新教育的内容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这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發展的结果,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解放思想和创新激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当时许多领域的科学家都把寻找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攻坚的目标,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时也把这一被喻为“数学桂冠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舞和推动下,他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热情,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也指出,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产生于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产生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于那样的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这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三本护照”之一的“事业心与开拓精神”或彼德·圣吉“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境界。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主要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在教学中实践创新教育

(一)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为完成认识性任务,并把此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也是以此为中心,教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这种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拘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教育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如何在活动中实现自身发展的科学。没有教育活动的开展,就不可能产生教育影响,也就无所谓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因此,学校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

(二)实施课程与教材改革。传统课程教材存在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倾向,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规律和学习兴趣;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当前,应该要改变一套教材用多年的局面,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弹性化、特色化、个性化。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由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自行编制教材;应该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并举的课程结构,特别要加大选修课、实践课的比重;要促进课程的综合化,避免出现分科过细彼此孤立隔离的课程状态,强调课程教材设计的整体性,可按问题和专题系列设置课程,将各科相关知识综合到教材中。

(三)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统一性教学,教师独占课堂,造成“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这样

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率低。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这里的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或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目标的教学。课堂实施创造性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传统课堂的“统、独、死、费”的特征严重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就必须由教师来创设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学生提出创新想法必会承担错误的风险,紧张或不够宽松的课堂环境会造成学生“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并对学生所犯错误具有高度的包容精神。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性人才既要有良好的记忆力。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既要有很强的智力与能力,又要有独立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既要敢于冒险、敢于竞争,又要善于与人合作;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在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一个循规蹈矩、只会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人很难成为创造性人才。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学。自主学习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教育在学生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实性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发展提供各种舞台。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不提倡用单一的学业考试成绩来评价和管理学生。应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四、创新教育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实践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如何使所学的理论真正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学生花在实验室的时间相对较少,大部分实验都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一旦出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多开设设计性、综合型实验,这对于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学习兴趣是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激发探索欲望和深入研究的起点。但传统的实验方法把学生限制得太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致使不少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所以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改变过去“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使学生掌握实验的主动权,从而认识到它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面、开发智力的过程。它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和巧妙的具体应用中得到升华,并使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中得到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变了传统实验方式,教师只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含了硬件的制作和软件的开发。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处理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是课堂教学尚未涉及且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但经过实地观察、讨论分析、反复试验,问题得到了解决,达到了有机地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正如学生所说,刚接受任务时真不知从何人手,后来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不断探索中顺利地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实验,原来十分抽象、模糊的概念变得实在、清晰,原来支离破碎的知识变成了有机整体。这实际上是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反复提升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创新精神。

(三)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設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对教师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首先,学生提供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从容不迫地给予合适的评价。其次,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为了赶时间,动脑思考较少,在实验中只充当配角,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较少。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则不同,一切都要学生自己动手,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现象,提出诸多的问题,有些是教师从未遇到过的。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充实自己,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由于实验内容接近工程实际,基本技能训练范围很广,培养了学生将科学知识付诸工程实际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这一切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作者:冯 嫄

第二篇: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教育方法

摘要:众所周知,幼儿的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的教育从德育入手将是未来学校德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包括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和立体式的教育,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和幼儿德育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幼儿教师所进行探讨的内容。本人希望探究幼儿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结合中国古代中国在传统文化道德领域内,通過德育教育和教育的核心思想,怎样教会幼儿学会做人,并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教育;方法

引言:

德育教育自古有之中国的各类经典典籍,都非常注重孩童时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团结友爱,尊师重道的精神。而今幼儿德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幼儿必须要学会创新感受生活,适应社会具有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幼儿是天真烂漫的孩子,那么对于幼儿德育教育就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这是因为德育启蒙,如果依靠简单枯燥的说教,幼儿往往不能真正的感知和理解。

1.注重幼儿情感教育,利用日常操守感染幼儿

利用情感教育由教师的内心真正生发出情感来教育,幼儿利用情感教育来感动幼儿,才能够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实践知识,想其所想,听其所听闻其所闻,喜闻乐见,最终明白做人的道理。

1.1利用晚间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几乎每一个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幼儿最喜欢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故事特别容易打动幼儿,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幼儿在晚间与家长一起说故事,在一日生活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也会给幼儿讲很多童话故事。在讲述这些童话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的帮助幼儿,全神贯注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一些家国情怀,引导幼儿真正的走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并且明白童话故事到底要给幼儿怎样的启示意义。只有真正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才能杜绝一些贪婪和罪恶感无正义和勇敢引导幼儿在生活实践之中,不断的完善其行动巧妙的开启道德教育之门。

1.2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来感化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与教师,无论是主班教师还是副班教师的活动,参与和互动是非常多的,在一日生活之中调动幼儿的情感,渲染其情趣,比如说组织幼儿进行户外采集活动或者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产生一些互动。让幼儿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注重幼儿的情感共鸣。让幼儿在喜悦之中感受到喜悦,痛苦之中感受到同行,比如帮助小朋友捡东西,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庆祝生日的时候怎样表示祝贺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人间烟火。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来感化幼儿,可以让幼儿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注重养成性的教育,让幼儿在琐碎的生活之中明确帮助他人是怎样一件快乐的事情。

2.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行和道德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幼儿教师应该和家长一样,必须持之以恒,在坚持不懈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讲,品德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幼儿平常的学习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彬彬有礼,并且真诚为怀就会在幼儿的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启蒙,因此教师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应该很高。

2.1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

三位一体的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这是因为幼儿的成长过程,在一天24个小时里所经历的环境是不同的,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道德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教育网络,既可以让家长感受到陪伴孩子的快乐,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各种经典的案例之中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并且展开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有的家长特别容易被孩子感动或者愿意与孩子互动,而有的家长则称性比较冷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是非打即骂在这个时候,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进行多元的互动,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一个方面也不能落后、

2.2利用社区资源来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社区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构建以幼儿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基础,,同时需要社会道德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的辅助,为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大自然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劳动意识,可以在很多户外活动的时候引导幼儿帮助他人。这些帮助他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教师仅仅是组织一些户外的游玩,或者象征性地引导幼儿捡一些瓶瓶罐罐的垃圾。比如走在路上看到一些老人过马路时,教师的一些话语都可以让幼儿理解到父母长辈的不容易,幼儿的天性叛逆和倔强也可以在这些融合之中慢慢的得以缓解。幼儿的德育教育是否有效,可以通过社区资源,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等各种细节来体现出来,幼儿德育教育的综合内容需要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利用多种信息化的手段来加以配合,引发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类资源之间的互动,共同铸造祖国美好花朵的良好教育环境。

结论:

幼儿的德育教育取决于教师怎么教授教师的德行,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一个有爱的教师也需要一个有爱的家庭来帮助幼儿共同发展,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生命中一些潜在的德育机会制造各种各样有利的教育环境,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互动、,促进家长和幼儿之间互动,促进幼儿在美好的教育环境之内茁壮成长。在新历史时期,幼儿教师必须要肩负起幼儿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全心全意的为幼儿服务,构筑文明长城,建设起建立健全的幼儿德育教育促进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琳.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14-215.

[2]段辉君.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7-8.

[3]李红丽.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75-276.

[4]李彦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何细青

第三篇:关于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发展绿色化学教育。在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教育是培养具有绿色环保意识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化学教育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开展必要性及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新设想。

【关鍵词】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 中学

绿色化学理念是化学家在研究环境问题时提出的,所谓绿色化学即用现代化学手段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它的目的是把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可以说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一场革新。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的现代理论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了解,中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与绿色意识。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这一重要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使人类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传统化学工业为绿色化学工业。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绿色化学对于我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个机遇就需要千千万万具有绿色意识、懂得绿色化学知识的绿色化学人才,绿色化学教育正是培养绿色化学人才的孵化器,因此,在我国开展全民绿色化学教育已势在必行。

中学教育是人生的最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在这个关键时期,绿色意识一旦形成,势必对其一生的社会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就会让全民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工业中发展绿色化学工业,在生活中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用绿色化学来造福人类,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中学化学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绿色化学素材,将绿色化学教育“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其中。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的教学中,介绍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如何处理汽车尾气的方法;在讲“氮的固定”时,对人工化学固氮、雷雨闪电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人工化学固氮和雷雨闪电固氮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植物根瘤菌固氮既不消耗能源,也对环境无污染,是最好的固氮方法。

此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扩充绿色化学内容,如在介绍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等概念。又如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二)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包括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

(1)推广微型实验。采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将硫粉用量从常规的0.5克减少为0.02克,就将二氧化硫生成量从l克减少为0.04克,减少了排污量,另外还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2)改进实验。教材中的很多化学实验是沿用多年的设计方案,污染环境且成本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加以改进,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如考虑到CO的毒性,在还原CuO实验中可以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等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实验所产生的酸的废液和碱的废液可混合在一起进行中和反应除掉,这样可以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3)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教育。如将化学实验产生的各种废物分别放入回收容器内,采用中和、吸收、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如在氯气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对有机溶剂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采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活性炭对使用后的有机溶剂进行吸附预处理,活性炭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0.1~0.5∶1;2.过滤,除去活性炭,得到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3.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通过提纯回收有机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机溶剂回收利用方法工艺合理,先利用价格低廉的活性炭对有机溶剂进行预处理,吸附部分杂质后再进行回收处理,操作简单,具有环保、节约等优点。

(4)创意利用废物。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废物作为化学实验用品,在充分利用废物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如将饮料吸管作气体导管,用废弃的玻璃瓶等制作酒精灯,用一次性输液器做导气管、多用滴管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当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它在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它在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化仿真实验等能让学生在愉快、振奋的氛围中直观地学习到知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开展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绿色化学的目的,举办绿色化学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学方法。学校应定期举办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讲座,邀請环保局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宣传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绝不意味着污染,绿色化学作为更高层次的化学值得大家去学习,去探究。

(3)开展社会实践

虽然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共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从感性上认识到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因此,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学校负责联络社会机构,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亲自体验绿色化学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工矿企业、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原本十分紧张的教学课堂里从容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

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师在绿色化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新中学化学教师的观念是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提性条件。首先,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树立绿色意识,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化学学科,这样才能将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理论,这样才能合理地将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作风。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知识丰富了,才能达到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需要,绿色化学必将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站在这一化学改革的前沿,要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注重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始终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化学实验意识,促成绿色社会准则和规范的形成。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实践,绿色化学教育将成为我们永远的教研课题。

参考文献:

[1]谢清.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

[2]马晓红.浅析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硅谷,2008(10).

[3]张鑫.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0).

[4]魏书彦.绿色化学——中学化学教育的新课题[J].教育艺术,2010(6).

[5]谢衣团.浅议如何实现中学绿色化学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

[6]王素兰.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0(47).

作者:林日轩

上一篇:园林实践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影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