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2022-08-14

第一篇:湖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人事代理办理流程图

适用人员范围

1、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或上级批文成立原件、复印件验原件存复印件

2、单位书面申请

3、法人委托书

4、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

5、《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贰份单位签字盖章向人事代理部索取

6、盖单位公章的《职工情况一览表》壹份同时提交电子版从云南人才公共服务网下载

7、办理《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登记及编号手续。

1、 全民企、事业单位辞职、解除劳动合同人员

2、辞职、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暂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户口在中心的人员

3、档案原来以单位身份存放中心人员

4、未就业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人事代理手续详情见流程图。

1、自全民企、事业单位辞职、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提交辞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2、个人书面申请、本人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失业证原件复印件

3、《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一式贰份向人事代理部索取

4、办理《委托人事代理协议书》登记及编号手续。

提交以下材料在人事代理部签订协议

1、 毕业生凭《报到证》或《就业登记证》到毕业生服务台办理报到手续

2、 落户人员到户籍服务台办理落户手续落户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到户籍服务台领取

3、 到社保工作站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材料到社保工作站领取

4、 调动人员到人事代理核查服务台领取调动表格及相关申报材料。

1、 落户人员到户籍服务台办理落户手续落户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到户籍窗口领取

2、社保工作站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材料到社保工作站领取

3、调动人员到人事代理核查服务台领取调动表格及相关申报材料。

1、领取《人事关系与档案管理合同书》单位文本一式叁份

2、凭开据的调档函或调动通知办理人事档案转递或移交手续。

3、交纳人事代理费和档案保管费。

1、领取《人事关系与档案管理合同书》个人文本一式贰份

2、凭开据的调档函或调动通知办理人事档案转递手续。

3、交纳人事代理费和档案保管费。

第二篇:湖南省技能鉴定中心

湖南省技能鉴定中心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合署办公,是承担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湖南省技能鉴定中心。

主要职能

一、负责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培训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地方性职业技能标准的具体实施,职业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

二、拟定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条件标准和督导评估标准,拟定技工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等职业培训机构的督导评估标准,参与技工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督导评估工作。建立、管理省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提供鉴定试题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试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服务。

三、承办全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考评员、督导员资格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四、承办全省技工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职业技能鉴定的信息统计工作。

五、承办省职业培训学会、技师鉴定专家委员会日常工作。

六、承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

技能鉴定工作是企业“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释放人才能量、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中电联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湖南省电力公司的正确指导下,湖南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鉴定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指导中心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示精神,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为目标,以造就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规范鉴定流程,强化资源配置,创新鉴定模式,优化鉴定服务,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至2009年底,全省电力行业共有62390人次参加了鉴定,取证40459人次,其中:技师取证2408人次,高级技师取证832人次,为加速公司“两个转变”、加快“一强三优”建设步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领导重视,政策配套,措施得力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步较早。近年来,鉴定中心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培训是第一工程”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大力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历年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听取情况汇报,专题研究技能鉴定工作,制定相关政策,经常亲临考核考试现场督察指导。挂靠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技能鉴定中心不断加强对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及对基层各单位技能鉴定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明确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与技能鉴定开展情况挂钩;每次技能鉴定考试,鉴定中心领导都会分赴各考点督导巡考,主持召开考前动员会,讲形势,谈意义,提要求。

随着“两个转变”的持续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提速,对技能鉴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技能人才匮乏、结构性缺员严重,已不能适应公司科学发展的需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技能鉴定工作成为当务之急。面对这种状况,公司相继推出了《湖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办法》、《关于印发〈湖南省电力公司激励生产技能人员岗位成长实施办法〉的通知》、《湖南省电力公司专业技术及高级技能人才津贴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今年,公司新出台了《湖南省电力公司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试行)》。系列措施的推出和实行,既为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也逐渐形成了电力行业人才队伍一条完整的成长链(培训—鉴定—使用—待遇—提高),通过开展不同级别的岗位技能培训,以技能鉴定作为检验手段,让员工在最适合的岗位谋求个人发展,以其技能水平的提高拉动其待遇的变化,最终实现员工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湖南省技能鉴定中心》。

为了引导员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鉴定中心还在湖南省电力人才网站专设了技能鉴定网页,大力宣传和及时更新技能鉴定的相关政策,提供考试成绩查询,及时回复考生提出的有关技能鉴定中的问题,积极推介技能鉴定先进典型。

整合资源,改革创新,提升质量根据公司发展和员工队伍建设的要求,鉴定中心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鉴定工作模式,充实和完善鉴定内容,提高了鉴定质量。

整合资源,建立实训基地 搞好技能鉴定工作,考评员是关键。根据考评队伍的结构现状和技能鉴定工作实际情况,鉴定中心从各基层单位精心挑选一批岗位能手、优秀专家人才、资深的专业培训师,建立了数百人的考评员人才库。不定期聘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司的有关专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了解政策、掌握标准,增强责任心,准确把握考评尺度,实现技能鉴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完善的实训基地是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做好技能鉴定工作的必备条件。公司将员工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紧密结合,实行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2007年以来,公司投入近亿元建成三大实训基地:泉塘技能实训基地、望新实训基地和星沙实训基地。各基地设施齐全,设备与生产现场同步并适度超前,能够承担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技能培训、鉴定和竞赛。泉塘技能实训基地不断加强自身硬件建设,已建成电力营销和配电线路实训室,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望新实训基地顺利通过国网公司带电作业实训基地现场认证评估验收,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星沙实训基地设立了继电保护与变电检修两大支柱专业实训室,建设了电气设备结构剖析大厅,再现了一个逼真、完整的工作现常

锐意改革,创新鉴定模式 为了提高技能鉴定的权威性,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鉴定中心对技能鉴定操作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制定了一套科学规范并与国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相结合贴近生产、营销等实际的考核方案,并付诸实施。一是创新考核内容。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与《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相结合,紧贴生产、营销实际,确定操作考核的内容;二是创新考核方式。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完全按照公司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技能,使之与生产、营销实际同步;三是建立鉴定质量跟踪反馈体系。每次鉴定结束后,均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向单位和参考人员提出努力方向与改进意见。鉴定中心通过鉴定站,及时反馈鉴定意见,收集鉴定信息。近两年,鉴定结果认可度达百分之百。

拓展通道,培养农电人才 为适应“三新”农电发展战略需要,鉴定中心高标准、高起点对农村供电所人员开展技能鉴定。通过完善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基地建设、精心设计操作项目,交叉督导考评、规范考核过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并采取先培训合格后再鉴定的方式,保障了农电鉴定的质量。截至2009年底,省公司所辖14个电业局的农村供电所共计18874人参加了农网配电营业工鉴定,取证11528人。

严抓严管,规范考核,确保权威鉴定中心严格贯彻公司“严抓严管”的核心理念,将其融入到技能鉴定的各个工作环节,杜绝鉴定中的违章违纪行为。严把资格审查关,对所有申报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复查,对不符合申报条件者,坚决予以清退;严把试卷质量关,对出卷、组卷每个环节都严格监控,对参加制卷的专家实行封闭式管理,与鉴定中心签订保密协议,保证了试卷无差错、考试未泄密;严把理论考场关,将技能鉴定理论考场作为严抓严管、无违章违纪的工作现场,所有理论考场都装有通信屏蔽和电子监控设备;严把操作考试关,考试内容符合职业标准,贴近生产、营销实际。考试流程严格按技能鉴定操作考核工作流程和公司标准化作业要求进行。在考试过程中实行“二对一”考核,力求考评结果公平公正。在操作考试期间,鉴定中心派专人每天到考试现场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净化考场环境,确保鉴定质量;严把责任追究关,从制卷、封装、理论考试监考、阅卷、操作考试考评、成绩登录与汇总等每一项工作环节,鉴定中心都与考评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改善结构,释放能量,效果凸显通过多年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公司员工素质得到优化,技能人才数量大大增加,专业结构、年龄层次更加合理,结构性缺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

一是素质结构发生变化。20 09年与“十五”末相比,高级工由7825人增加到10117人,技师由1293人增加到2408人,高级技师由78人增加到832人。农电人员初、中级工持证人数达11459人。

二是技能人才能量凸显。技能鉴定工作的深入开展,让人才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为企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沙市电业局的田薇是一名由汽车驾驶员转到营销稽查岗位的普通员工,她积极参加局组织的业务技能培训,2002年顺利通过了技师资格鉴定,成为系统内岗位成才的典型;凤滩水电厂水轮机检修工黄建平,通过技能鉴定考试,由一名学徒逐步成长为今天的高级技师,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度优秀专家人才的荣誉称号;娄底电业局双峰电力局甘棠供电所王海明,2007年参加农电技能培训,顺利通过了农网配电营业工技师技能鉴定,在2008年10月国网公司技能比武中,取得了个人技能竞赛优异成绩,受到国网公司的奖励。

三是全员培训掀起热潮。随着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推行,每个员工都感到了压力,通过认真审视自己,重新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培训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掀起了全员培训的热潮。

通过近年的不断实践,鉴定中心在技能鉴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提高考评员队伍素质。鉴定中心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电力行业关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方针、精神,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将职业技能鉴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通道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技能鉴定质量,为公司加速“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三篇:湖南人才现状与对策分析

(决策咨询40期)

湖南省统计局 2004-07-19 11:58:08

湖南省“十五”计划制定了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关键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培养人才,引进急需人才,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全面了解全省人才现状的基础上,站在时代的高度,科学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才需求的规模及走势,这对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具有前瞻性指导作用,对湖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队伍基本现状

近年来,湖南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培养、引进、使用好人才当作战略任务来抓,注重人才队伍素质建设,使全省人才队伍在逐年壮大的同时,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不断增长,新兴产业人才增长较快。

近年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特别是新兴产业人才增长较快,非公有制企业对人才的聚集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省人才总量由2002年末的267.5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85万人,增加17.5万人,增长6.5%(详见图表

1、图表2)。在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增长较快,由去年的147.2万人增长到160万人,增长了8.7 %。全省电子信息产、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人才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省新兴产业聚集地四个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的人才总量由2002年的12.5万人增加到15.9万人,增长27.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7个百分点。开发区内三大新兴产业人才增长高达30%以上。

(二)人才素质继续提高,高层次人才比例增大。

近年来,随着素质培训力度的加大和“121人才工程”的实施,人才素质继续提高,进一步呈现高学历、高职称和年轻化,这从地方机关和国有事企业人才队伍的发展情况可以明显反映出来:

1.学历结构:本科以上学历28.3万人,占16.5 %,比上年高1个百分点;大专学历68.4万人,占39.9 %,比上年高3.6个百分点;中专学历62.7万人,占36.5 %;高中及以下12.2万人,占7.1%(详见图表3)。

2.职称结构:全省地方国有事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5万人,占5.2 %,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中级职称39.2万人,占36.9 %,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初级职称56.1万人,占52.8%,比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

3.年龄结构:全省地方国有事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47.5万人,占44.7%;35-45岁31.8万人,占30.0 %;45岁以上 29.7万人,占25.3 %。人才队伍的年轻化从图表4可以看出。同国有事企业单位相比,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的高学历、年轻化的优势更加明显。

4.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截止2003年末,全省现有两院院士4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各类专家294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66人,长江学者12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95人,具有高级职称7.9万人,研究生1.6万人。全年共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300余名,引进外国专家1730人次。

(三)人才结构日趋合理,长株潭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的启动,全省人才队伍在产业 、区域分布结构上有所调整。2003年末,人才在三产业分布情况:第一产业44万人,占18.7%;第二产业48万人, 占20.4 %;第三产业143.6万人, 占60.9 %。其比例由2002年的19.2 : 19.4 : 61.4调整为18.7 : 20.4 : 60.9。近年来,长株潭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现拥有人才总量79.8万人,占全省人才总量27.8 %,聚集了全省80%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了门类较全、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据调查统计,近年来,长株潭引进人才的特点呈“两高一低”,即“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主要流向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二、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统计数据来看,当前湖南人才队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人才分布不够合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全省各类人才总量为285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7.9 %,每万人口中有各类人才450人,低于沿海和发达省份的平均水平。同时,人才分布发展很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长株潭人才总量占全省近1/3,而且集中了全省80%的高层次人才,从图表5可看出。人口占全省4.2%的湘西,其人才总量仅占全省人才总量的3.9%,特别是高级人才更是紧缺,仅占全省高级人才的2.1%。部分偏远地区由于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行业分布来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占55.7 %)、卫生(占15.4 %),而农业、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仅占4.5%、6.6 %和0.6%,每万农业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5名,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与湖南农业大省和新兴产业发展很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创新型人才紧缺。

近几年来,我们重视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使湖南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致使湖南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缓慢,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仅占0.8%;高级职称仅占5.2%。高级职称人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院士等高层次人才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在调查中普遍反映,由于高层次人才少,具有从事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的研发人才更少。特别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创新人才的紧缺,导致部分企业形成技术落后、产品研发慢、拳头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差、人才引进难等恶性循环局面。

(三)国有企业用人机制不活,人才流失严重。

去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国企改革的深入,给国企带来了生机,出现了近几年来没有的现象,即国企人才回流现象。但总的趋势还是流出大于流入。据统计,2003年国企人才流失5.3万余人,流入人才仅1万余人,减少了4.3万余人,大部分人才流向民营和三资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企人员负担包袱重,加上国企改制后,其经济效益还参差不齐,工资待遇也不尽人意。二是由于体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还未能创造出人事相宜,人尽其才的环境来,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也就难以解决。据株洲冶炼厂(国家大型企业)统计,2003年流失人才总数是前3年流失人才的总和,是前十年引进人才的60%。流失的人才中以35岁以下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为主。图表6直观反映了2000年以来地方国有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逐年减少的状况。

(四)人才培育落后于产业发展要求。

据调查,目前,高等院校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出现人才过剩和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此外,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人才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大。现有在职人才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慢,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达到规定的继续培育时间。教育部门培育人才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方向不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出现人才过剩和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振兴湖南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生物医药)和四大传统体产业(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造纸)在一定程度出现人才紧缺,特别是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量大,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人才培育总体上落后于产业发展要求。

(五)实用技能人才数量偏少,层次偏低。

工人队伍中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全省现有高技能人才0.6万人,占企业技术工人的0.46%,其中高级技师233人,占4.1%;技师0.58万人,占95.9%,并且80%以上是大专以下学历。每年省内各技工学校培养的技工人员都输送到了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了技能人才“饥荒”现象。

农村实用人才是带动全省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据抽样调查统计,全省现有农村实用人才36.7万人,占人才总量的12.9 %,每万农村劳动力人口中有实用人才97人,并且90%以上是中专以下学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当前湖南省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速湖南省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具体来讲,就是要树立四种新的人才观念: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的比重继续上升,人才和智力已成为经济发展最基础的资源和最重要的资本。湖南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方式的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走依靠人才和科技发展的道路。因此,要进一步创新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思想,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来规划和开发。二是要树立“大人才”观念。在人才开发上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彻底克服、改变以往重学历、重职称、重资历、重身份、轻能力、轻业绩的不良现象,不拘一格选人才,最大限度开发现有人才和流动人才,为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要树立人才市场观。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地域、部门、单位所有的落后观念,形成人才是社会人才,智力社会共享的新理念。人才配置要以市场为基础,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强化措施,努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营造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必须要政府、社会、部门、单位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

1.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政府根据产业调整布局变化,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人才流动,帮助企业引进急需人才。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工程等领域所急需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高级技能人才,打造人才流动“绿色通道”,逐步建立具有竞争、择优、评价功能的人才择业和流动制度。完善整合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拓展人才市场服务的领域和内容,分类举办专业人才招聘交流会,提高人才交流的成功率,引导大中院校毕业生就业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为求职人才与用人单位搭建桥梁,提供服务平台。

2.健全用人机制。在人才使用、提拔中,要唯才是举,特别对待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不能求全责备,用其所长。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实行全部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国有企业要打破僵化、过时的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摆脱“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发挥民营经济活力优势,使民营经济从发展期过渡到成熟期。

3.强化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按专利、技术、管理等参与分配的制度,使人才的贡献、绩效与其报酬挂起钩来,充分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和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对为当地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与重奖,全方位激发各层次人才的创造潜力和工作热情,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大力抓好人才培养,进一步健全人才培育机制。

人才队伍的壮大、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人才培养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根据湖南目前人才现状,在数量和质量上追赶沿海发达省份,必须结合湖南实际,科学全面规划人才培养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力度,为振兴湖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巩固加强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变化,科学设计专业,把握培养方向,必要时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推行“定单式”培养,为企业发展培养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技能型实用人才,构筑企校紧密结合、互动共荣的“双赢”格局。

2.全面推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促进各类人才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结构的重要途径。强化继续教育,按照政府引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参与的原则,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编制继续教育中长期规划。实行分类培训的办法,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造就一批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每年选送一批年轻公务员到省内外名牌大学、科研机构深造;定期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公务员到国外或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和到基层挂职锻炼;优先选送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和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外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加大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把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经常性开支,列入政府预算和企事业单位预算,并随着经济增长逐年增长。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要采取政府扶持政策,建立“继续教育专项基金”,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要注重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名师带徒、岗位竞赛等形式,加强对技工和技师的培养,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的高级技工人才队伍。按照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要求,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培养和服务的范围,依托农校、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专家服务基地和农业引智成果推广基地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逐步使继续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四)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的成长和人才潜能的发挥需要良好的人才环境。全社会要增强和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来讲,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的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将大大降低人才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人才的经济绩效。重点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做到依法行政,使人才工作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服务人才的政策环境。二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各级领导要加强与各类人才的联系,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的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行业、单位内部要营造民主活泼的工作环境、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人文环境,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注重人才职业生涯的合理设计,推行“福利套餐”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报酬留人”,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宿感,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翁。三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注重本地区和本单位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总结、推介各地各单位抓人才资源开发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事业发展、企业生存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对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工程中心在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宗旨是通过科研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我省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探索一条我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遵循“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开放共用、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原则,以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建设主体,主要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工程中心是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技术队伍,对本行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 工程中心申报采用单位申请、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省科技厅审批方式进行。 第五条 工程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 围绕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企业、服务行业,通过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二) 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供研究开发平台,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 通过成果的辐射与扩散,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 培养一批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一批在行业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试验研究和产业化基地。

(五) 建立开放服务和合作研究有效运行机制,全方位地开展国际与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第六条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对省级工程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省工程中心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南;

(二)负责工程中心组建的申报受理、立项论证和审批;

(三) 组织对工程中心进行验收、评估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实施工程中心组建计划合同书规定的各项目标;

(二)负责工程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和工程中心主任聘任,负责对工程中心资产及经费监督管理;

(三)负责提供工程中心建设和运行所必要的资金、物资、人才和政策保障。 第二章 申报立项

第八条 省科技厅根据我省“十一五”工程中心建设规划编制计划指南,确定当年支持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第九条 申请组建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根据计划指南向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提出申请。申请单位应具有以下基本条件:

(一) 在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二) 在行业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一流或领先地位;

(三) 具有较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

(四) 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研发队伍;

(五) 具备科技成果工程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测试设备;

(六) 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组建过程中能保证资金的落实。

第十条 申报组建工程中心的单位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我省工程中心“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南的要求,并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一) 有规模:依托单位上固定资产规模不得低于5000万元,企业近三年来每年年销售收入不得低于1亿元。

(二) 有机构:依托单位具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

(三) 有人员:拥有30人以上的研究开发队伍,其中固定研究开发人员不低于70%,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不得低于60%,有学术带头人梯队。

(四) 有投入:依托单位为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来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或每年研究开发费用不少于100万元。在组建过程中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相应的匹配资金。

(五) 有能力:依托单位近五年承担国家或省重点科技计划5项以上,其中至少承担1项以上国家级科技计划,获得科技经费资助100万元以上,或者具有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以上,具有2项以上发明专利并在世界相关国家注册者从优。

(六) 有成果:申报单位已经取得了准备进入中试或产业化的技术含量高的科技成果;或者近三年来具有国家或省科技厅认证的高新技术产品。 第十一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按以下程序申报:

(一) 申请单位按照工程中心计划指南填写《湖南省工程中心建设申请表》,编制《湖南省工程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并提交有关附件。

(二) 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经过主管单位批准后,报所属地市科技局,签署推荐意见。

(三) 推荐单位向省科技厅各专业业务处室提交申请报告和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 联合组建的工程中心必须有联合组建协议书。《协议书》必须明确一个主要依托单位,以及各个组建单位在工程中心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三条 组建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中心,应依据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明确其产权关系,建立独立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章 立项论证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各业务处室工程中心组建项目的申请报告,并负责组织技术评审,向发展计划处提出推荐意见。技术评审主要包括同行技术专家现场考察和技术论证,技术论证的主要内容为:

(一) 重要性评价。工程中心所在行业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工程中心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工程中心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二) 必要性评价。组建工程中心的迫切性和意义。

(三) 可行性评价。本行业、本技术领域组建工程中心的时机是否成熟,组建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向是否属于产业发展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问题。

(四) 依托单位实力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在行业的地位与能力。重点对依托单位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工程化、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对依托单位基本条件(《办法》第九条)和必要条件(《办法》第十条)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 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收到审查推荐意见后,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有关行业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技术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的内容包括:

(一) 组建目标评价。主要依据工程中心建设规划和计划,从全省整体布局方面,是否符合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行业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

(二) 组建任务评价。组建任务是否明确具体,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 运行机制评价。主要对组建方式和管理体制,独立运行和对外开放机制以及专家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是否符合工程中心建设标准。

(四) 经费预算评价。主要对资产规模、财务运行状况、研发经费投入、组建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 成果效益评价。重点对工程中心发展前景和预期效益进行评价。

第十六条 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根据综合评审结果提出当年组建工程中心初步立项名单并报厅领导审定,确定立项名单。 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 经批准组建工程中心的单位应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省科技厅立项批复,编制《湖南省工程中心组建计划合同书》,报省科技厅审批,签订计划任务合同。 第十八条 批准立项的工程中心组建期限为2年,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方式。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在组建过程中,组织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为工程中心的决策机构,主要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每届任期三年。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具体负责选定和调整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 ——确定工程中心管理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 ——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

——协调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间的关系。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工程中心的技术顾问机构,为工程中心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由省内外在岗技术、工程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每届任期3年。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依托单位和本中心的专家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指导工程中心研究发展方向;

——审定工程中心科技攻关、中试和成果产业化项目技术方案; ——督促检查研究进展,组织学术交流; ——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工程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工程中心人、财、物管理,并负责组织完成《合同书》所规定的任务。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应该按照以下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 对外实行设备资源开放、研究项目开放、学术交流开放、人才使用开放;

(二) 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省内外优秀的科技人员带项目、带经费来工程中心开展技术开发工作。工程中心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固定人员数应不少于工程中心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三) 在项目申报、中间实验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四) 在内部人才管理方面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制度;

(五) 固定人员每年在工程中心工作的时间不少于7个月,即有效工作时间不少于200个工作间;

(六) 必须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投资新建房屋及配套设施、新添置的设备仪器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七) 加强工程中心知识产权的管理、专利技术的申请保护和实施,加强技术标准战略实施。对行业的国际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跟踪研究,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管理实行年检制度。省科技厅每年对工程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每年12月底向省科技厅上报《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报告》,省科技厅根据合同执行情况实行考核。未按要求上报材料的将视为未通过考核。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组建期满以后,应对照《组建计划合同书》规定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并编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总结报告》,然后向省科技厅提出验收申请。建设组建期需延长的,必须在建设期满期1个月内提交相关报告,延长期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

第二十五条 工程中心验收的基本程序是:

(一) 工程中心准备验收材料,主要包括:验收申请表、工程中心组建总结报告和有关附件;

(二)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和主管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 向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提交上述材料;

(四)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验收;

(五) 专家小组提出评估意见或评估机构在综合专家意见基础上编写相应的评估报告,并报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第二十六条 省科技厅审查专家评估意见(或评估报告)后,下达验收结论通知。验收合格者,正式授予“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并统一制定牌匾。验收不合格者,延期6个月再进行验收评估,原已延长建设期一年者不再延期。仍不合格者取消组建省级工程中心资格,不再提供政府资助经费。

第二十七条 工程中心可根据《组建计划合同书》目标完成情况,申请提前验收或延期验收。申请提前验收的工程中心,组建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申请延期验收的工程中心,必须在规定的组建期满前一个月内,向省科技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验收,但延期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第二十八条 工程中心验收的主要依据是《组建计划合同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和目标的实现度。

第二十九条 省科技厅对验收合格、且正式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工程中心,每3年组织一次定期评估,定期评估由省科技厅委托科技评估中介机构承担。

第三十条 定期评估的技术原则是比较优势和个体优势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原则。主要内容是: ——在行业中地位与影响;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成果转化、工程化、产业化效果与效益; ——基础条件建设与发展;

——对外开放、技术辐射、技术转移与学术交流; ——人才队伍与人才培养;

——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与整体经济收益等。

第三十一条 定期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和整改三类。评为优秀的和良好的将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分别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整改类的整改期为6个月,整改期满后复评,再次不合格的取消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连续二次被评估为整改类的,直接取消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 第三十二条 承担工程中心评估的中介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获得科技评估资格并从事过我省或国家科技评估项目。 第六章 验收与评估

第三十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以政府拨款引导性为辅。省科技厅通过立项组建的工程中心安排适当引导性补助经费,分支付。

第三十四条 依托单位必须依照《组建计划合同书》中承诺的条款投入建设经费和必要的运行费用。同时,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

第三十五条 工程中心必须建立单独帐户或专项帐号,实行单独核算。每年应按有关规定编制预决算报告,接受相关部门监督与审计。

第三十六条 省科技厅资助的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购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三十七条 省科技厅在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支持工程中心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工程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申报承担的国家的重大项目,省科技厅将酌情匹配经费。 第三十八条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在人才引进,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学术会议,晋升职称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工程中心科技人员。

第三十九条 工程中心研制开发的新产品、中试产品优先推荐列入省、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和其他计划。

第四十条 工程中心人员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出入境,可按省科技厅有关人员出访审批程序进行审核或审批。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工程中心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各工程中心的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关于召开2010年湖南省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暨2010年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的

通知

各市(州)教科院(所、教研中心):

为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选送参加中南六省中学生物教学年会和全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的优秀课教师、优秀论文,表彰在我省中学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和教研员,经研究决定召开2010年湖南省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暨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0年9月24日—27日。9月24日全天报到。

二.报到地点:

株洲市东都大酒店:红旗中路9号。电话0731-28348888。

详细地址:株洲市荷塘区红旗广场东侧约500米。汽车南站、火车站到酒店距离大约在6公里之内,长途汽车站到酒店大约4公里;汽车东站到酒店步行10分钟即可。

三.会议主题:倡导学案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四.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展示、评比和研讨

(1)形式:说课形式。各市州选派初中和高中教师各2名参加说课。

(3)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评比的具体要求

每位选手发言时间为20分钟,其中说课(所说教学内容应完整地体现课程标准中相应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说课过程中穿插课例片段展示)15分钟,与参会代表互动讨论5分钟。说课应聚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等环节可从略(PPT课件上写明即可)。

(4)每位参赛选手需在会前提交以下参评材料: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见附件;说课课件;实施该教学设计的课例录像。教学设计打印稿一式三份;教学设计电子稿、说课课件和课例录像刻成光盘,一式两份。

2.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1)株洲景弘中学教学改革整体情况报告;

(2)岳阳许市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汇报;

(3)益阳南县立达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汇报。

3.现场参观:

参观株洲市景弘中学课堂教学及管理。景弘中学系株洲市一所优质民办初中,有40多个班,近3000学生,学校坚持“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提质之路,自2008年开始,在全校整体推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新闻媒体、家长、学生的高度评价。 4.论文评审 每市10~12篇。

5.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活动 (1)先进单位的评比范围限于市(州)、县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和学校生物教研组。各市(州)上报参评先进单位的数目不得超过3个。每个参评单位须填写好附表1并按规定加盖公章,以市(州)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为单位报送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2)先进个人的评比范围限于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各市(州)上报参评先进个人的数目不得超过5个。每个参评人员须填写好附表2并按规定加盖公章,以市(州)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为单位报送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四.其他事项

1.会议收取会务费260元/人。论文评审费50元/篇。优秀课评审费200元/堂。会议统一开餐,安排住宿,车旅费、住宿费回单位报销;

2.材料上报的时间:9月24日带到会场。报到时交会务组。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0/9/3

会议日程

上一篇:霍邱县医保中心电话下一篇:化生学院运动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