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作文中的真实与想象

2022-09-11

一次小学作文教研课上, 上课教师再三叮嘱学生:“作文要写实, 写自己生活中看到的, 听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诚然,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没有真实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就是无病呻吟。但真实是否就必须写所见所闻, 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 容不得半点想象和虚构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先解读一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文课程标准》, 对于中小学生作文,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就站在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表达, 强调了真实, 阐明了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活这一基点。

其实, 作文的真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材料的真实, 二是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是说所写的材料与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一致, 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作文中的“情”“意”与心中所想一致。两种真实是有区别的。从课标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课标不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虚构, 而且还侧重于强调表情达意的真实。笔者认为其理由是:因为合理的符合生活逻辑和儿童思维的逻辑的虚构是创造艺术真实的重要方法, 是让艺术真实更具美的魅力和感染力的一次重要内容, 课标这段阐述的实质是: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老老实实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自己熟悉的事物, 写有意义的生活。不要心口不一, 说空话, 讲大话, 写自己也不知其义的话, 无病呻吟。教师在教学中为使作文内容具体生动, 应当在要求写人写事的材料来于客观生活的同时, 还应让学生在观察生活, 综合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虚构, 因为想象虚构是写作技巧, 所以不存在不允许的问题, 而是技巧匠完善与否的问题, 换言之, 为力求表达真情实感, 应完善想象虚构艺术技巧。

当然, 运用想象虚构技巧对中小学生而言, 需要一个由易到难, 从简到繁, 从生疏到娴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因而, 学生运用想虚构技巧时往往不尽人意, 斧凿痕迹明显, 有时甚至弄巧成拙。这种现象是不为怪的, 我们切不可由此而因噎废食不去想象虚构。其实, 这种现象也正是我们教者要花大气力研究和实践的领域。

要写出真情实感, 当然最好是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但真实的生活是有限的, 小学生多数时间被限制在学校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生活阅历比成人少得多, 他们可写的生活素材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如果不允许他们在写作文时进行想象虚构, 就容易导致出现无事无物可写的现象。一味追求单纯的真实, 原原本本呆板地写人叙事, 也不得利于调动学生作文兴趣。没有想象就没有多彩的生活, 也不会有美丽多彩的人生。要求学生作文句句朴实真言, 字字实录, 从儿童心理角度讲, 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想象与虚构世界的滋润的, 《猫和老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画片是少年儿童的最爱, 多数动画故事通过大胆的想象, 独特的虚构故事, 吸引着儿童, 启迪着智慧。作文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虚构创造的欲望, 满足他们表达情感体验快乐的需要。因此不可片面强求学生作文的真实, 而且应该打开学生思路, 鼓励大胆想象, 合理的虚构创造。国家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然而一味追求材料真实, 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否定想象虚构的简单教学, 不可能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 只能把学生变得越来越傻。更谈不上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这样教学必然导致学生作文空洞无物, 枯涩乏味, 无病呻吟。更无法谈及有创意地表达, 这样只能把作文逼进死胡同,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奢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学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安排了看图说话, 看图写话 (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兔运南瓜”和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我会写”) 。这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那些图上的内容很难就是每个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或是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的真人真事。

在二到四学段课文中规定的某些写作训练, 学生不运用想象虚构也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例如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后练笔续写;五年级下册《再见了, 亲人》课后小练笔描写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的一件事……诸如此类的小练笔, 必须进行想象虚构是显而易见的。细读教材还不难发现, 就是一些写实性的习作这也离不开适当的想象虚构。如:四年级上册积累园地七要求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要求写得清楚具体, 写完后还可编成短剧演一演。且不说写别人成长的故事, 对他人的观察了解毕竟是有限的, 其时其境, 写者无从经历, 无法耳闻目睹, 就是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也会因历时已久而无法完全还原生活的原貌。要将故事写得生动具体, 就要能真实地再现人物的面貌, 神态, 动作。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 鲜活逼真, 这就必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运用虚构技法了。

也许有人会说, 小学生作文有别于文学创作, 不提想象虚构, 笔者认为, 对此现象不可等闲视之, 名有高屋建瓴的视角, 关注长远。对学生作文中的想象虚构, 不必遮遮掩掩, 视之为欠缺, 而应理直气壮地鼓励扶持。想象作为创造能力近年来已受到普遍的关注, 这从《记忆可以移植》到如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类创新作文都不难看出。可以说要想写好作文, 想象力就像汽车的改动机。齐白石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时, 就是用泉水中的小蝌蚪, 来华表“十里蛙声”, 可谓想象构思奇巧。只有借力最富创意的想象, 写作时才不会受表层东西的约束, 就能摸事物背后的神韵。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的教育才不负历史使命。

上一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浅析下一篇:岱岳区主要农作物秸秆农机化综合利用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