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位素地质学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吉林省夹皮沟矿集区六批叶矿田金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六批叶矿田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夹皮沟矿集区的东南部,它地处华北地台与中亚造山带东端的结合部位的华北地台地台一侧。它是夹皮沟铁金矿集区近年来勘探出的以金为主的矿田,矿田内发育着中大型大架金矿矿床、小型蛰麻沟金矿和碱草沟金矿床,已发现、并勘探出20余条金矿盲矿体,有望成为与夹皮沟金矿田相媲美的或夹皮沟矿集区第二个大型金矿田;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六批叶金矿以来,倍受国内外经济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但是,由于勘探、开发较晚,对该矿田的矿床地质、矿床成因研究十分薄弱,进而严重制约着对该区成矿规律认识和深度探矿工作;鉴于此,我们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项目支持下和六批叶矿业公司的协助下,对六批叶矿田开展了为期3年的矿田、矿床地质、成矿流体、岩石地球化学以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如下的主要成果和进展。1.矿床地质、岩相学揭示,六批叶矿田内金矿床均赋存在NW向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以黄铁矿或硫化物石英脉型为主,共伴生蚀变岩型矿体,成矿过程从早到晚普遍经历四个阶段,即:黄铁矿-绢英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Ⅳ);从矿体到围岩的热液蚀变依次是白色硅化→高级泥化→黄铁绢英岩化→青色硅化→绿帘石+绿泥石(青磐岩)化→钾化+黑云母化;围岩蚀变依次是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绿泥石(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白色硅化→灰白色硅化→碳酸盐化;矿化主要类型是黄铁矿化,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以及微量自然金。2.不同矿化阶段矿物(石英为主)流体包裹体显微观察和测温结果揭示,三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是水盐包裹体(W型)、含CO2包裹体(C型)以及富CO2包裹体(PC型)。其中:大架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26~338℃,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60.5~265.0℃,其成矿流体的盐度在2.73%~11.95 wt.%Nacl eqv.范围内,成矿流体的密度在0.81~0.96g/cm~3范围内;蛰麻沟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17~328℃,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43~280℃,其成矿流体的盐度在2.89%~11.36 wt.%Nacl eqv.范围内,成矿流体的密度在0.74~0.99g/cm~3范围内;碱草沟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3~356℃,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54~273℃,其成矿流体的盐度在2.89%~12.77 wt.%Nacl eqv.范围内,成矿流体的密度在0.78~0.99g/cm~3范围内。3.从矿化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的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角度来看,六批叶矿田内金矿的成矿流体的性质为中低温、低密度、中低盐度的富CO2的NaCl-H2O-CO2流体体系;流体混合作用是成矿的重要机制,即:经历了含CO2三相水-盐流体、含CO2三相水-盐流体与两相水-盐流体不混溶到两相水-盐流体卸载成矿元素过程,这种特征可作为判断成矿的重要标志。4.H和S、Pb同位素特征揭示,六批叶矿田内金矿的初始含矿成矿流体应为出溶岩浆热液流体,成矿过程有不同程度大气水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下地壳或者是以CO2为主的流体交代下地壳形成的I型富集地幔源,但不排除上升运移过程有围岩的物质加入。5.成矿系统的成矿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六批叶矿成矿发生在早侏罗世(186.8±3.8 Ma),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浆作用先后发生在中三叠(235.1±6.0Ma)、早侏罗世(186.2±1.3Ma、183±0.98Ma)、中侏罗世早期(173.3±3.1Ma),其成岩成矿作用至少经历50Ma(173~235Ma),而成矿作用经历8Ma(183~191Ma)。6.矿田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深成岩、脉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前岩浆热事件是发育黄铁矿化辉绿岩和花岗岩。体现了类似“双峰式”岩浆作用的岩石组合特征。7.与成矿密切的岩浆热事件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成矿早阶段的辉绿岩具有较低的SiO2、Al2O3,较高的MgO,富集Rb、Th以及U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Eu、Nb、Zr以及Ta,呈现弧岩浆属性,指示启动成矿体系应归属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流体交代而形成的富集大陆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不排除有亏损软流圈地幔的参与可能。同样,成矿前的二长花岗岩所具有高的SiO2、Al2O3,低的MgO、MnO以及铁的氧化物,相对富集Rb、Th、U,相对亏损Ba、Sr、P、Ti、Eu、Nb、Ta以及εHf(t)负值(-5.5-11.3)特征,也暗示其岩浆起源于中生代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从区域构造热事件角度出发,其热动源应是古老的镁铁质下地壳,而诱因是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该区地体拼贴作用。综合上研究进展,我们得出六批叶矿田金矿田金的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其成岩成矿过程可划分四个阶段:(1)中生代三叠纪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诱发夹皮沟地体与中亚造山带东部发生拼贴作用,引发该区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和重熔作用形成花岗质岩浆;(2)进入中三叠世,区域构造转入伸展阶段,形成的基性岩浆沿着NW向构造破碎带上升发生大规模就位;(3)到早侏罗世发生大规模酸性岩浆就位的同时,参与的含有用矿物质的辉长质残余岩浆在NW向构造带再度上升,并伴随减压降温同时形成含矿流体;(4)进一步的岩浆结晶与流体沉淀作用形成了该区韧脆性构造带+辉长岩-花岗岩+石英脉-蚀变岩型组合,进而六批叶金矿田形成。

关键词: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中低温岩浆热液金矿床;六批叶矿田;夹皮沟矿集区;吉林省

学科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中温热液金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中温热液金矿床概念

1.2.2 时空分布

1.2.3 成矿地质特征

1.2.4 成矿地质流体

1.2.5 成矿物质来源

1.2.6 成矿作用

1.2.7 成矿地质模式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1.3 工作区金矿研究现状

1.3.1 夹皮沟-板庙子金矿田

1.3.2 六批叶矿田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依托项目及实物工作量

1.6 论文创新点及取得的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代地层

2.1.2 中生代地层

2.1.3 新生代地层

2.2 区域岩浆活动

2.2.1 太古宙岩浆岩

2.2.2 元古宙岩浆岩

2.2.3 中生代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概况

2.4 区域构造热事件与地壳演化

2.4.1 前寒武纪地壳演化阶段

2.4.2 中生代地壳演化阶段

2.4.3 新生代地壳演化阶段

2.5 区域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构造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大架金矿

3.2.2 蛰麻沟金矿

3.2.3 碱草沟金矿

第4章 成矿流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1 分析测试方法及样品采集

4.1.1 流体包裹体

4.1.2 矿物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

4.2 流体包裹体

4.2.1 大架金矿床

4.2.2 蛰麻沟金矿

4.2.3 碱草沟金矿

4.3 矿物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

第5章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5.1 实验样品与实验方法

5.1.1 Rb-Sr同位素定年

5.1.2 LA-ICP-MS锆石U-Pb测年

5.2 实验结果

5.2.1 Rb-Sr同位素定年

5.2.2 U-Pb同位素定年

第6章 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地质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1 分析测试方法

6.1.1 主微量元素

6.1.2 锆石Hf同位素

6.2 地质、岩相学特征

6.2.1 酸性侵入岩

6.2.2 共伴生脉岩

6.3 实验结果

6.3.1 酸性侵入岩

6.3.2 共伴生脉岩

第7章 含矿流体起源、性质与演化机理

7.1 含矿流体起源、性质

7.2 成矿物质来源

7.2.1 硫同位素

7.2.2 铅同位素

7.3 流体演化与成矿机理

7.3.1 流体的混合作用与沸腾作用

7.3.2 流体演化机制

第8章 岩浆作用对成矿制约

8.1 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

8.1.1 酸性侵入岩

8.1.2 共伴生脉岩

8.2 岩浆作用对成矿的制约

第9章 岩浆、流体作用与地球动力学过程

9.1 成矿时代

9.2 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地质模式

9.3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与成矿动力学模式

9.3.1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9.3.2 成矿动力学模式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深化发行制度改革论文提纲下一篇:辅导员绩效考核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