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一封信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给青年的一封信范文

致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青年朋友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个光荣的日子里,我们向全校共青团员、各族青年、广大共青团干部、青年教师以及曾今战斗在共青团战线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国家的发展就有希望。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广大青年在近百年的峥嵘岁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得到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亿万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和衷心拥护。“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是对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极大增强,必将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巨大力量。特别对于青少年这一最富有理想追求的群体,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坐标。

在此,我们对广大青年朋友们提出以下倡议:

1

1、我们必须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青年人的梦。只有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中国梦”、“我的梦”才能实现,也就是总书记讲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任何时代,青年都是最富有理想追求的群体。梦想能否实现,关键是看能否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每个青年都应把个人梦想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离开了这个大事业来谈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成才,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我的梦”和“别人的梦”的关系,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帮助别人去实现梦想,使一个个“小梦”汇成“大梦”。

2、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这条道路是无数先辈艰辛探索才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离开这条道路,实现“中国梦”是不可能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博大精深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核心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还要有好的“精气神”。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朝着“中国梦”奋勇前进。

3、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令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瞩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三个“没有变”的国情现实仍然摆在面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还很突出。因此,一定要清醒地认

2 识到,我们距离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和“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而最广泛地汇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刻苦学习、扎实工作,把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更出色,在本职岗位上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历史使命在召唤,建功立业正当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理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昂扬斗志、锐意进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

祝青年朋友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在人生的旅途上早日成才,大展宏图!

共青团内蒙古医科大学委员会

第二篇:给“哥”的一封信

强哥:

好!

对于你,哥,这个称呼我只用在三个场合,而你只能在其中的两个中听到,又在其一中仅仅听到过一次。还记得那个初中晚自习的课间吗?婆娑的树影下我鼓起莫大的勇气,叫了你一声哥,也是唯一的一次,就站在你面前,很腼腆,叫了一声。还有一种场合是我叫的最多的,可我知道,你从来没有听到过,因为那声音从来没有从我的心中传播到空气中,我多么希望,或许曾经有那么一刻,你犹豫过,你隐隐的感受到了。当然我知道,你没有,你听到最多的,是在我的信中,而这一次,不知道,你还会不会听到。

初中时代,青春懵懂的时期,已经忘记了那是怎样的前奏,我们就开始写信,可是写得并不是情书,像闺蜜,我向你倾诉着生活的苦,心里的痛,你安慰我,鼓励我,让我乐观积极。那时的我太过于羞涩,不敢直接面对你,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与你交流。每每遇到你,我总会把头埋得好低好低,可是我又怕别人发现,所以我的眼神总是飘过你的面庞,不敢有些许的停留。我是一个好学生,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上了高中更是如此。其实,我是表里不一,你可知道?我多么希望像你一样,拥有一些哥们,打闹,玩笑,偶尔做一些出格的事,不要有太好的成绩,却足以慰藉父母,不要太过于放荡不羁,却可以让生活丰富有趣。可是,我是那么腼腆,那么乏味,我只有闺蜜,没有异性相伴。我想要接近你,所以我试着去改变,去接触

异性,最终,我与他们成为挚友,而今每年还会聚一聚,偶尔还会打打电话,可是我却怎么都没有勇气面对你,每每遇到你,我总会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却又担心别人发现,所以我的眼神总会在瞬间飘过你的面庞。好在,你一直都回我的信,让我的生活一直都充满了希望。我总是问你,你会不会不认我这个妹妹了,你总是说不会。现在却发现不是你要放弃我,而是我无法再直面自己的心。我给你写的上一封信中告诉你:我喜欢你。可是你没有回我,我一直等着,你一直没有回。每一次收到你的信,我多么希望你告诉我,我不仅仅可以做你的妹妹。所以每一次看到你的信我既安慰又失望。当我鼓起勇气时,当我可以突破心里的防线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经结束,我再也收不到你的回信。我总是安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这一切了,我可以开启我的新生活了。

可是没有你的日子,我只能让忙碌与劳累来充实自己,不断地让自己疲惫,这样就可以躺在床上安稳地睡下了。现在也没什么可以忙碌的了,我的心却不知道可以放在哪儿了。没有安慰,没有依靠,总是在人海中飘摇。只恨自己那么懦弱,大学的生活这么美好,却不懂得拥有。

有男孩追求我,我想试着去接触,去开始,被在乎的感觉是多么的幸福美好,多想让它驻留。可是有一天,梦醒来,我还是选择一个人生活,而且要活得更精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真的相信有一天你会拿着一束花单膝跪在我面前,相信有一天,那晚的梦会成真。凌晨4点,我被梦惊醒,黑漆漆的屋子里我只能触摸到自己,我心痛,

哀嚎,空气里回荡的都是我颤抖的悲泣,夜的死寂,让我歇斯底里,在疲惫中入睡,醒来后,仿佛经历了一场炼狱,我抱着自己,告诉自己,顺着自己的心,一个人的生活也必定精彩,于是我删掉你的电话,其实我早已经记住,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我从来没有让你离开过我,所以我给你写下了这封信,告诉你我有多爱你,你知道后也许会非常惊讶,可是我知道我没有勇气寄给你,你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可是至少看到这封信的人知道,至少我明白,我为什么离不开你而又远离你。

你是我青春唯一的见证,让我知道,我已经长大,我要去喜欢,除了你,我的青春是那么的无味,也除了你我的青春没有遗憾。回望中学时代,闪现做多的便是你。

初中,我是那么优异,可是也只有你能抚慰我的心灵。记得我起水痘时,整天愁眉苦脸,多少人安慰我都改变不了我的容颜,唯有你微微挑逗,我便心花怒放。那天,我朝你发脾气扔东西,是我的不对,我知道我伤了你,吓到你了,事后我后悔莫及,可是那已经太晚了,其实我极少那样发脾气的,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你会那样。我第一次例假,裤子湿透了,你就在我的后面,你看到了我所有的狼狈,对于你我变得更羞涩,我多想告诉你,母亲不在我身边,我太小,什么都不懂,想请求你的一丝谅解。那天在路上遇到你们,我没有跟你说话,对你表现的很冷,那其实不是我的本意,只是因为我不敢,你问我为什么,我又怎么知道,我多么想知道,我本是想亲你,近你的。那天下午,在花坛旁,我们就这样面对着面,和你站得那么近,竟然

可以感受到你的呼吸,我分外的紧张,我不敢看你,却又不想被你发现,我的眼睛总是游离,你问我,我是否喜欢你,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竟然给的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我的脑海里总是一次次地浮现,如果我换一个答案,那又将会样?也许,一切都将改变。高中时,你突然间送我礼物,令我格外地兴奋,我要送给你什么好呢?我想了好多天,终于送给了你一个惊心动魄,不知道,你有没有看透我的心意,我用尽了心机想要去讨好你,可是,我又很倔强,极怕你发现了,或者别人看出了。你给我的信我都留着,我舍不得扔掉,尽管无数次,我想着放弃吧,可还是舍不得。高四了,高考的莫大压力也只有你能让我释怀,我会偶然间给你打一个电话,显得是那么莫名其妙,可是我顾不得了,只有你能给我想要的抚慰,尽管只是听到你的声音。那时你们来看我们,我已经没有那么羞涩,我也仍没有给你说很多的话,不是我不想说,只是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好,看见你已是我最大的安慰了,我还要奢求什么呢?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没有给他们任何人说起,也没有人看得出,我掩藏得很好。又一次高考结束了,我不想再掩藏了,我想开始,我去找你,坐在花架下,你竟然故意离我那么远,我好心伤。我当然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却依然骚扰着你,因为我想,想那就当哥哥吧,至少还可以写信。上了大学,我给你的第二封信,你没有回我,我当然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停止了对你的骚扰。我的心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思念,最煎熬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你,总是想给你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可是那样的行为频率越来越小,我的心越来越坚强,眼泪不再轻易流下,只是每每看到你的最

后一封信,依然会湿了衣襟。

我已经把你的电话删掉,不再主动联系你,你仿佛变成了我生活的影子,越来越模糊,离得很远却又很近。我不知道,我心里的那个你还是不是你,可是你注定成为我青春的遗憾,一辈子的回望。我感谢你,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勇敢前进;我会一直爱着你,爱你的心让我变得成熟、坚强;我会一直思念着你,对你的思念给了我一种莫名的力量,去追求我想要的生活,我总觉得那正是你所希望的,所以一路上有思念的相伴,不再寂寞。

你看到了我的图片了吗?我爬上了华山,见到了日出,登上了每一个峰的顶,就我一个人,一个人去爬的,我不怕,因为心里有你,我想,有一天你会看到我的,你会为我骄傲,或许,那正是你想带我去的地方,只是我刚好达成了你的愿望。

我不知道那晚的梦会不会成真,只希望你幸福,我也幸福着!若是有缘,我们再见!纵然今生无缘也还有来生!

念你的妹妹

2012年10月9日

第三篇:致中国青年的一封信

所有的青年同胞:

你们好 !

我,作为最有前途的社会成员——青年中的一员,深明我们肩上所承载的使命,近些时候勤心思考,有所感悟,故作此信,望与大家共勉。

团活时听了一段“罗刚事件”的材料与录音,关于一个日本留学生的谩骂与鄙视。很奇怪,并没有像从前或像其他同学那样义愤填膺,只是觉得有些可笑。

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这个曾发动过侵华战争的国家,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人为世界上最为低劣的人种。说实话,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国力尚弱,国民素质尚低,但与亚洲大多数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素质却要高得多。为何日本单单对中国人“情有独钟”、以其为“最低劣”呢?究其根本,在于他们的民族性格,而“忌妒”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

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匮乏,要什么没什么。而与其互邻的中国,却地大物博。开始时,尤其是唐朝的时候,日本仰慕钦佩中国的富饶与强大,以其作为“模范”,虚心求教。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资源上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旁邻的中国即是一聚宝盆,而中国人却不能充分利用。于是,仰慕逐渐变为嫉妒,嫉妒上天对中国人的恩赐。而嫉妒深了,也变为一种莫名的仇恨:“为何不如我们发达的中国能拥有这么好的国土?”地理上的劣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极度心理不平衡、求生的欲望与现实的矛盾等历史性问题,造就了日本民族扭曲的民族性格。

在经济构成上,很容易发现他们侵略的本质原因:不扩张则不能发展。天生劣势逼得日本人发奋,逼得日本人扭曲变态,逼得日本人侵略扩张,他们的资源条件与民族性格已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气定神闲、大度雍容地去发展文化。文化的内核是思想,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是不象科技那样容易学习、可以模仿的。纵观日本历史,几乎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幕府时期的统治远不如中国封建社会有秩序。虽说这对他们比中国提前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贡献,但这种动荡的社会存在却不是产生伟大文化的土壤。比如茶道,日本人从我们这里学去,模仿、发展。但发展的只是形式与技艺,真正的茶文化仍深深地植根于中华大地!

日本流行于世的动漫、游戏、偶像剧、流行歌曲,无一不显现出他们思想性的简单低下。其主要思想,大多仅止步于对人性论的较浮浅的认识,而听这个日本留学生的言论,却丝毫没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的作用,空夸其大学比重80%,竟以此作为国民素质高低的衡量标准,岂不可笑!知识不等于文化,没有文化就不会有创造力。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若干年后定会缩短,甚至消失。而日本与中国的的差距,也许,永远没有消失的可能了。

所以,面对日本,我们无须仰视,更不必自卑。但令我们痛心的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竟以为在文化上我们也比不上日本,对那些浮华、庸俗的东西顶礼膜拜,真无异于“舍文轩而弃蔽舆”。我们承认,与欧洲的黑格尔、尼采、萨特等伟大的思想家相比,

中国固有文明更偏向于自发。从整体上看,也处于一个朴素的、长期封闭的状态,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天才式的人物,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持续发展的、有深度的思想体系。这是由中国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制度所决定的。所以,对于西欧的先进思想,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而对于日本,我们则应认清其发达经济后所隐藏的文化和精神上匮乏与低劣,引以为戒。勤奋的日本人,由于文化上的缺憾,在二战后虽有了初步崛起,但仍无法避免最近十年的经济萎靡。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化上的缺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却是不言而喻、并且长时间存在的。而我国现今的社会风气,重经济、科技而轻文化、思想,几近日本,不得不令人深思。

这些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很多古建筑、城墙被拆毁,令人痛心。由于市场化、商业化的冲击,京剧、越剧、昆剧等戏剧也后继乏人,甚至有些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丁磊、陈天桥等富豪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角,王国维、陈寅恪这样的名字却已显得十分陌生。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信号。记得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首次提出时,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影响。可见法国社会的学术氛围之重。而现在,无论如何经典的哲学思想,都不会触动国人的几根神经。大多数人现在更关心的是利率、油价等实际问题。文化的影响力在逐渐淡化。法国人是骄傲的,因为他们伟大的文化。他们瞧不起美国、日本这些“爆发户”,却承认中国。我为此而自豪,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而自豪,为祖先的丰厚遗产而自豪,为他们所预示的中国的更伟大的未来而自豪!

但这种自豪感是否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我们是否也将在市场化的刺激下沦为日本那样只有科无文化,无创造力的国度,将由我们所有的青年来决定。生存,还是灭亡?

第四篇: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昨天,因为要到校本部参加几个活动,而且活动时间安排的特别分散,所以早早就决定在那里呆上一整天不回校区。早晨天刚刚亮,睁眼便是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点虽然不大,但是刮个不停的秋风把人整的够呛。这更加坚定了我之前的决定:妹的绝对不能在周末还傻逼呵呵的捧本四级单词书死去活来的背,得抽出点时间来看看“闲书”了。说是抽出点时间来看闲书,其实一天的时间下来基本上只干了三件事:早晨的体检、中午到天津电视台充当群众演员和晚上听关于党团知识的讲座。虽然这些事看起来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是带给我的感触和收获特别的多。至于这些收获和感触究竟是什么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因为我发现我啰嗦了这么一大段的话,还是没有写到关于朱光潜先生《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的半个字。

先生的几篇小文被我用零零散散的一个多小时给看完了。看完之后,我由衷的感受到了久违的一种内心的安顿,这种感受最近一次出现是在我高考之后读周国平散文的时候才出现的。我不像一些才人一般,能够在拜读过先生的作品后,论古述今、引章摘句、洋洋洒洒的写下上万字的溢美之词。但是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描绘一下我拜读过先生作品后的感受,一则为了和朋友们一同分享我的感受,一则为了能够再次品味一番内心久违的安顿。

在第一封信中,先生便向我们提出了关于读书的问题。他认为当时的(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青年)青年在读书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总是抱着非本专业的书不读的态度;第二,以为时常读课程规定的书便是一种读书习惯;第三,过分盲目的相信“青年必读书目”的谎话。在先生看来,读书至关重要的是兴趣,青年人读什么书应依赖青年人自己的兴趣选择,而非盲目听信“青年必读书目”的误导,这一则是因为人只有对自我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有深入下去的倾向,一则是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的推荐书目的人所推荐的书目大相径庭。此外,先生还建议青年人每天抽出一点儿空闲时间读书,特别是读非本专业的书籍,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青年人读书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是十分难以培养出来的。读书的习惯,一经培养出来,对人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人开阔自己的眼见,拉近在世之人与业已辞世之人的距离,而且还能够使我们养成潜心静气、平稳踏实的心性。先生在第一封信中就向青年朋友提出读书的问题,可见先生对我们良苦的用心以及读书对于青年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谈完关于读书的问题后,先生紧接着在第二封和第三封信中谈到了动与静。所谓动,就是尽性,再说通俗一点就是放纵自我,从而使自我感到原始的满足。

当然了,这种放纵必须是于己于他人都无害的。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常住草堂后,开始每天早晨把屋内的砖头搬到屋外,晚上的时候又把砖头搬回屋内。或许有人听完这样看似傻X的行为后要开始议论了:这不是脑子有病吗?搬来搬去什么也没有改变。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的想一想,就会发现并不是什么也没有改变。虽然砖头依旧是在屋内与屋外间移动,但是陶渊明本人达到了“动”的效果。终日下来,可以说这位老人从中获得了不少原始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外部的物质的增益无法带来的。青年在寻找“动”的乐趣的同时,还不应当忘记“静”的享受。所谓静,是指一个人的感受力。看看从古到今的一些诗人作家,他们的感受力都是超乎常人的,也正因此,他们才能从一些在常人看来稀疏平常的事物中找到乐趣。正如一句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平平的一汪活水,便可在诗人的笔下造出如此美景。青年,就是应该“动静结合”,过得朴实平淡,但却乐在其中。

在第四封(《谈学生与社会运动》)与第五封《谈十字街头》)信中,先生开始关注起青年与当时国情的联系。他鼓励青年人能不畏强权,站上十字街头向不合理的传统与习俗宣战,亦即,他强调青年人要打破俗规陈矩,敢于创新。这在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适用的。同时与之联系紧密的是先生鼓励青年们为国家、为民族大胆的做贡献。他援引蔡孑民先生的话“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来告诫青年人时时刻刻想着为祖国做贡献,时时刻刻不忘靠读书来为祖国做贡献。在当时的形势下,青年们是极易激动的,他们频频出现在各类的反对列强军阀的运动中。先生用此语既肯定了青年们的爱国热情,又深刻的指出了青年学生运动的方向:并非盲目的运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运动。在读到这两封信的时候,先生的一句话对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个中意思,需要我们细细品味。通过这两封信,先生教导了青年应该如何处理自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从第六封信开始,先生给青年们的教导就主要着眼于他们自我的内在修养与人生发展了。关于青年的内在修养,第六封《谈多元宇宙》、第九封《谈情与理》和第十封《谈在卢浮宫的一个感想》分别教导了青年三种内在修养:对待不同事物的合理态度、理智与情感的抉择、正确的对待效率价值观。

先生是用“多元宇宙”的概念展开青年对待不同事物的合理态度的指导的。“多元宇宙”指每个人都存在于几个宇宙中,有“道德宇宙”、“科学宇宙”和“情感宇宙”等等。在不同的宇宙中,应当有不同的评判事物的标准。比如说在“道德宇宙”中,对某个事物的评判应基于其是善是恶,而在“科学宇宙”中,对某个事物的评判则应基于其是真是假。任何宇宙都不得侵犯其它宇宙,否则会引起

难以想象的结果。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际,正是因为伽利略与哥白尼被本应用“科学宇宙”的评判标准评判,但却被教会的“道德宇宙”的评判标准评判而受难。可见,青年在自我的生活中,应当时刻谨记采取合理的态度与方法来评判一件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事物的合理发展并体现出青年的自身修养。

在理智与情感的抉择中,先生是提倡青年多加关注情感的。根据佛洛依德一派的看法,理智永远都无法胜过情感,因为在某个人的行为发生的时段,它往往是内发不自觉的动用情感,只有当行为结束后,他才有可能用理智来给行动作评价甚至是下定义。先生通过“隐情感”这一理论以及为孝应当发自内心的观点(“问理道德”与“问心道德”之辩)解释了他提倡青年多加关注情感的原因。其中种种教诲,不但有强烈的说服力,而且还不失强大的感染力,让青年既在感情上、又在理性判断上深深信服。

至于合理的效率价值观,先生给青年指出了盲目追求效率之蔽,这种为美国人欢迎并推广至世界效率价值观让人失去了平心静气享受生活的耐心。当紧密的时间表成为一个人行动的唯一依据时,他将再难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即使找到,也无法享受。试想想,如果一个人连生活的乐趣都找不到,他还可能做好什么唯需深入耐苦才能做得到的事。《蒙娜丽莎》或许会成为绝迹,因为观赏它的人只是花费一分钟的时间在画像面前感叹、赞美和拍照,人们从来都不能静静的伫立一会儿,仔细看看这世上最美的微笑。艰苦卓绝的品质,往往是与享受生活的性情结伴而行的。

先生剩余的四封信,一封为《谈升学与选课》,在那个时代就指出了枉以“欧美学校”自称的一些大学诓骗学生的现象,只不过那时的学生大部分是不了解实情,被骗进去的。而非至今愈演愈烈的“留学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几十年前的问题,何以当今仍旧存在而且还过分变态?这值得我们思考。再说《谈读书》一文,先生明确的否定了“作文需要天赋”的看法,鼓励青年可以积极的练习作文,从临摹和写实开始,一直到写情,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这也是法国作家福楼拜教导其徒莫泊桑写作技巧中的一点,个中原因,无需多述。

至此,我已将近叙述完我从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其中的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由于当时图书馆闭馆时间已到,没能读完。只剩下第十封信(《谈摆脱》),也是我体会最深的一封信,需要啰嗦几句。在这第十封信中,先生以一部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的《安提戈涅》为引子,提出了青年应当如何处理矛盾的问题。《安提戈涅》整剧,共有三处矛盾,一处是国王身份的克瑞翁与家长身份的克瑞翁的矛盾,一处是国民身份的安提戈涅与妹妹身份的安提戈涅的矛盾,还有一处是儿子身份的海蒙与未婚夫身份的海蒙的矛盾。总之,每个矛盾都需要其面对者作出坚决的选择,要么成就其一,毁弃其二,要

么成就其二,毁弃其一,如果矛盾面对者在选择方面犹豫不决的话,那就可能出现二者都被毁弃的情况。因此,先生告诉我们,处理矛盾最忌讳的不是权衡矛盾双方的利弊,而是优柔寡断的不肯做出选择。想想现在的大学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是公平的,这种公平不仅仅督促着我们要加倍努力的学习、成长或是工作,而且还暗示着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学会知足,决不能既掰玉米、又摘西瓜,把二十四个小时妄想成一年来办事。

读罢先生的文章,虽说只是明白了一些简简单单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但这世间行的通的大道理,又有哪个不是简单易懂的呢?就算是一些复杂的道理,不也是要被学者们逐步剖析,直到化解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道理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吗?因此,学问无复杂与简单之分,就算是有,也是简单学问占主导地位的。写来写去,总是一些闲言碎语,最后还是比不过我们亲力亲为,真正的拜读先生的文章,只有这样,各人才能获得各人的感受,朋友也才可以拿他的感受与我的对比吧。因此,诸君须记,闲暇之余,不妨拿出先生文章一读。

第五篇: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石老师

您好!您那时而严肃神圣不可侵违的样子,时而和蔼可新的样子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在您教我们这三年中,您总是对我们很和蔼可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烙下了一个深深地印。

在这三年中,您对我说得每件事,做得每件事都历历在目。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有一件事,那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气温不算是高,但我的心却像被关在蒸笼里一样,热得汗流浃背。那是因为在最后的语文课上您严肃地说:“该上午交日记没有交,这到了下午还是没有。下课以后没有交日记的,全部留下来写日记,不光把这篇日记写出来,还要再写一篇300字的日记”。老师您说完这句话,我就瞬间蒙了。心想:“完了,完了,我的日记还在家呢,该怎么给老师解释啊,啊,老天啊,您老人家帮帮我吧”。此时,我感到很无助,仿佛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什么都现得不那么重视,就在这时,我的“救命稻草”到来了。您又说:“你感觉你的理由很充分,就来找我”。我立刻就朝您跑了过去,我就对您说:“石老师,我的日记没有交是因为我没有在写完作业时,把作业放到书包里。结果就被我妈妈把书包带走了”。您说:“那你自己为什么收拾书包,还怨你妈”。我说:“当时我去上英语课了”。此时,您就没有与我对话。我心想:“完了,是不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我该怎么办,是回去干愿受罚,写上那两篇300字的日记,还是继续跟老师说:”我决定还是继续跟您说,因为平时哪您说话就很紧张,这一次受到批评更紧张,把“两篇300字日记”一紧张说成“两篇600字日记”。我对您说:“那还写不写两篇600字时刻,不,是两篇300字日记”。您说:“不用,回家让你妈给我打电话”。您说到前半句,我的心终于从嗓子眼儿落了下去,当我听到您说得后半句话时,我的心又提起来了。我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吵我,说:“是她的错,不怨你”。之后妈妈跟您通了电话,妈妈说:“老师,说你以后你的东西自己收拾。”其实,我也这么认为,这件事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烙下了印。因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

祝您在未来的事业中顺利,在生活中越活越年轻!

您的学生:尚鹏宽 2014年5月21日

上一篇:宫崎骏动画赏析范文下一篇:公司办公室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