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课案例分析

2023-04-11

第一篇:小学生体育课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课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呼啦圈的功效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教师、学生是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体育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呼啦圈的开发来源于学生的一次课件活动,在课间及放学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利用一些呼啦圈,自发地开展玩圈的游戏活动,并且轻松活泼、兴致盎然。我深受启发,在一次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讨活动中,我以“圈的游戏”为主题,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课中我结合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对素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创编教材,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资源的开发性,努力将新课程理念回归到课堂中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了单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性强,同时使教学资源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案例描述:

本课充分挖掘呼啦圈的健身功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丰富想像、合作创新,课堂中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场面,实现小小呼啦圈带来的功效。

一、以导激情:与呼啦圈建立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戏圈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

1、 以“我们来玩圈”引入课的学习;

2、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各种圈的游戏;比比谁玩得花样最多?

二、以导激思:激发学生积极想像、创造、开发呼啦圈的健身功能,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生成了以下一些圈的游戏方法:

1、老师问学生,你们能用呼啦圈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单脚跳圈、双脚跳圈、单跳双落、左右交换跳等等。

2、学生合作用圈创造各种跳跃的游戏“如各种拼图的跳跃游戏、造房子等等

3、在跳圈的基础上我们能用圈进行各种跑的游戏吗?教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下被调了起来,他们开动脑筋又玩出了带圈跑、障碍跑、接力跑等方法。教师充分运用这些通过学生想象设计的生成的资源,开展了个人表演、同学比赛、小组展示、集体模仿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活动、充分体验、充分展示。

三、以导激练:在教师的情景的创设下,让学生进行各种跑跳游戏的综合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跑跳游戏综合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小组设计的是飞跃水潭,用圈做小河,跨过去、跳过去„„有的小组设计的是穿越小树林,用圈做标志进行“S”练习„„还有的小组进行跑跳障碍的接力等等。

在学生综合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了跨越小河----穿越森林---钻过山洞的游戏,在这些一定的情境的激发下,学生积极思维得到了激发,学生能及时调整好圈,开展体育各项基本活动的锻炼。 分析与讨论:

一、尊重动态生成的资源,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活力。

新课程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

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动态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富有生命活力,这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里的具体体现。

在课中充分给学生了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安排5分钟学生自创玩圈的时间,开启学生的心智,实现充分活动、充分体验、充分锻炼。如:自玩圈时,学生想象创造出了十余种的玩法,这都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创设的学习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开展了个体表演、同学游戏、小组合作、团队活动,促动学生思维的绽放,情感的暴露。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合作体验,动态生成自己的思想、创新自己的动作、提高自身的技能。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在就不一定按部就班的完成预设的教学设计,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观察学生的动态生成的活动内容,即时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以此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学练习惯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重点就是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加强合作交流、研究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个体、小组、团队活动中,实现充分感悟、充分体验、充分锻炼,而不是单一的教师令行

禁止。

案例积极引导学生玩一玩、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转一转、搭一搭等活动,以乐增趣,以情激趣,体验玩圈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分组学练、合作探究,创新设计跨越小河、穿越森林、穿过山洞、“S”形跑等各种小游戏,在游戏中唤起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时时产生新鲜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在玩中练、玩中乐、玩中育。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使学生会学习、会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合理开发体育器材资源,丰富体育的教材体系

新课程标准精神要求我们,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开发一切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资源,开发其多种功能,使体育课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从中享受各种体育活动的愉悦。其实体育设施的资源是比较容易开发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目标为核心,合理地开发、整合多种资源。我们往往可以采用一物多用,一物多练,自己开发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器材,与体育器具结合,合理搭配,那些良好的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受学生欢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案例充分开发了“呼啦圈”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也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圈的多种健身功能,师生利用圈创编一个个富有情趣的

体育活动小游戏:从开始的戏圈—跳圈的游戏—跑的游戏—综合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同时也克服了学校器材设施匮乏的困难,丰富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其实上课的时间,学生只学到了“圈游戏”的部分玩法,还有许多的玩法,如投的方面、跑跳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等等。通过这次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扩展,从一种活动方法向多种发展。一个小圈可以做那么多的游戏,用类似的易拉罐、小木棒、小毽子等,也可以用来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这样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兴趣必将得到更好的培养,锻炼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逐步的增加和提高,体育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体育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沿着何种思路讲授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设计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无法预设的,应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不充分,设想不周全,就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不能生成更多的新资源,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精心的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应该跳出传统备课仅关注教材

的牢圈,由过去的文字式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这样才能解放教师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把思考更多地聚焦在备学生上,让备课更务实、更多元化,以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要。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足球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小学足球教学

教学目标:

1、 乐于学习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并对练习表现出挑战精神。

2、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学会交流和合作,并能积极展示自我。

3、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心理感受。 学习过程:

一、 激发学习兴趣阶段

讲解足球明星引出课题,带学生热身,学生积极参与对足球明星的交流。明确学习内容,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二、 合作探究,完成动作学习

学生自由组合,2人一组,每组一只足球,启发学生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并对练习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学习对有困难的组进行指导和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议,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三、努力拼搏。敢于挑战(4人传球游戏)

讲解4人传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比赛的计分方法,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在指定场地上进行试练。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地指导和帮助。对学生比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并对优胜组和动作进步最大的小组予以奖励。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1、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评议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回收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2、场地器材:足球20只,录音机一台。

五、教材分析

“脚内侧踢球”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足球是学生们特别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特点是:集体性强、竞争激烈、锻炼身体效果明显。能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通过教材内容的搭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分组与同伴间合作学习、讨论和尝试练习,教师与学生融于一起,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能满足个别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难度,体现在活动中敢于超越自我,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活动的基本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正处于思维敏捷、想象和创造能力比较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自信心。本课采用分层次讲解示范、诱导、启发创新等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得以满足,团结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1、课中让学生自己主动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从中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是主要任务。在实践中,体会每个动作,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如何改进动作。

2、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和学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3、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与同伴和小组的协作、自主合作的学习。通过和其他同学动作进行对比,创新出自己的踢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4、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选项活动尊重学生的活动范围选择,也提高个别学生对足球技术的掌握。

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支撑脚的位置、脚触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脚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

八、教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别同学的脚踝不知道如何用力蹦紧,致使在传接球环节老是做不到位。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具体示范重点指导的方法来进行纠正。这节课通过游戏和球性练习来做准备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练习,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作技术。在抢截球练习中,不但能够提高传接球技术而且还可以发展奔跑能力、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在此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和主动参与,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使课堂教学组织活而不乱,生动有序。射门分组比赛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鼓励、积极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结束部分中,通过配乐放松操使学生从激烈的竞争中回归到平和的心态,愉快地结束这堂课。

第三篇:学生上体育课事故案例分析

谢卫金

【案情】 原告顾良与被告杨晨均系被告某私立学校的学生。1995年 11月 17日下午,学校的体育老师同时给两个班级的学生上体育锻炼课,安排学生进行地滚球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原告与杨发生相撞,导致原告眼、脸部受伤。经法医临床学鉴定,原告该伤致左眼眶底骨折、左眼下直肌嵌顿,构成轻伤;原告外伤后能复视,但损伤己达10级伤残程度。原告顾称:原告按照被告学校体育老师的要求上体育锻炼课进行地滚球练习时,与被告杨发生相撞,导致受伤,且伤害程度达10级伤残,认为是学校安排课程不合理,管理措施不严谨,杨练习动作不准确所导致,故两被告应对他的受伤负责。要求他们赔偿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鉴定费、监护人误工费、伤残补助费等共计人民币46066.3元。

【审判】 法院委托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中心对此作鉴定,结论为:伤者顾外伤致左眼眶底骨折、左眼下直肌嵌顿,经手术等治疗,左眼球运动部分障碍,伤后可酌情护理二个月左右、营养三个月左右。顾的法医鉴定费300元、营养费1380元、伤残补偿费1432O元。法院认为:顾受伤事件系学校上课期间发生,其性质应根据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予以确定。就顾而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并无过错。就杨晨而言,亦同此理。学生做地滚球运动时人随球行当属常理,要求学生行进时没有偏差实属不尽情理之苛求。就学校而言,按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并无过错,且顾受伤事件发生于瞬间,要求老师采取措施保证避免亦不切实际。因此,本案顾受伤事件应属意外事件。根据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作出判决如下:

一、学校给付顾人民币16576元。

二、杨给付顾人民币5712元。案件受理费3706元、鉴定费700元,合计人民币44O6元,由顾负担人民币880元,学校负担人民币2206元,杨负担人民币1320元。

【评析】 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学校的责任问题和事故的性质问题。

1.学校的责任问题

学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处理本案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可以确定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遭受伤害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虽没有关于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书面协议,但从学校接受的对象多是未成年人、身心尚不完全成熟来看,从社会一般观念考察,学校也应尽到一般善良人应注意的义务,不能以其没有事先约定而免除过错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学校保护”一章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该法将防止人身安全事故作为学校的责任,因而学校对于在校的未成年学生具有保护、照顾、管理的职责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学校对学生应尽到保护、照顾、管理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学校成为学生的监护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监护人只能是父母等亲属,学校不在其列。监护权是一种身份权,学校不具有法定的监护人身份,不能成为法定的甚至是“推定的”监护人。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生活的期间,也不意味着其法定代理人的法定监护责任转移给学校,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照顾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二是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其进行民事活动;三是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活动。很显然,在通常情况下,学校不可能承担起所有的监护职责,监护权也不可能全部自动地转移给学校。学校承担的职责是独立的责任。”委托监护应有协议存在,家长送子女进校接受教育并不构成委托监护协议。因此,学校对学生不能承担监护的责任。

2.事故的性质与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从本案来看,根据查明的事实,原告所受伤害是在上体育锻炼课期间,按照老师的布置

进行运动练习过程中,与第二被告发生相撞事故导致。就原告而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不存在过错的情况;反过来,就第二被告而言也是同理。因为他们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主观认识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判断能力本身就不健全,因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要求他们完全预知授课内容有无危险,并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而没有偏差,显然是不合理的,即使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也不能保证其每次运动都不发生事故,我们又怎能苛求学生呢?那么,老师有无过错呢?应该讲也是没有的。因为该老师的授课,是按照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教学大纲进行的,并无偏差或越轨之举;与此同时,整个事故是在瞬间发生的,因此,要求老师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避免等也是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此事故的发生属意外事件,三方均没有过错。判断学校有无过错时,我们要避免不从个案的具体情况分析,而是认为学生只要在学校发生了事故,学校就应承担过错责任。这种认识与实践,是与过错责任原则相悖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本案是意外事件,当事人都无过错,在这种情况下,适用公平原则,不但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要的。法院最终也是按照公平原则,判决由当事人酌情分担原告的损失,并且判决的用词是“给付”而不是“赔偿。

【总结】通过对本案例的学习,我对学校的安全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要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必须让所有教职工充分认识自己的安全责任是什么?只有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才有认真落实安全的保障。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人,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检查,督促班上各项安全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班主任,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学楼(教室),学生宿舍,实验室等有关使用规定及实验用电,用药操作规程,违反规定造成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的由责任人负责。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投掷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课《投掷》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一是按照学生心理变化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强调健身。二是加强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投掷是人类的基本技能之一,尽管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突飞猛进,作为生存的基本技能及运动锻炼的手段之一,投掷仍有它的存在的价值。本课是第一课时,使学生初步掌握侧身投掷,主要解决出手角度、速度及全身协调用力的投掷动作的教学练习。本课主要是利用绳子结合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自主、能动的学习。本课预计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练习要点,在游戏中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方向,在《课标》的“大目标”的指引下,本课依照水平目标,从五个领域方面提出了可完成的教学目标。在各阶段又突出了阶段目标。从教案中可以看出,本课一改旧

时的以运动技能、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四个方面为本课教学提出总体思路。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阶段

1、课的常规。

2、导入反应练习的游戏“天、地、球”。

3、导入热身激趣游戏“抓尾巴”“踩尾巴”“炒黄豆”。 设计意图:

1、使学生的肢体充分活动。

2、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展示自己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阶段

1、引导学生把绳子做成“石头”做抛接练习,鼓励学生做出多种抛接练习。

2、引导学生做掷远练习(自由练习)

3、老师巡视,在这一过程中去发现已经会侧身投掷的或者初步掌握侧身投掷的同学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总结出侧身投掷的动作要领:侧身转体、蹬地、挥臂。

4、引导学生徒手练习,老师示范。

5、引导学生小组练习,互相指导。

6、小组比赛,推荐优秀选手代表本组比赛。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勇于超越他们。

7、小组练习努力超越。

设计意图:

1、体会身体的协调配合;

2、挖掘自身的创造力;

3、提高自我表现的能力;

4、通过探究、自主练习初步学会侧身投掷的技术。

(三)巩固练习、拓展能力阶段

1、肯定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投掷计分比赛。

2、学生总结比赛结果,表扬优秀,鼓励落后的。

设计意图:

1、能够自然协调的投掷。

2、培养遵守公平竞争的习惯。

3、体验成功与失败。

(四)稳定情绪、放松心情阶段

1、 随音乐师身同做表情歌舞。

2、引导学生做“大肚皮、小肚皮”的游戏。

3、说说自己的收获和需要努力的地方,说说别人的优点。

4、老师总结。师生再见。

案例分析: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教学过程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需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从而乐于探究、尝试。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练习,学生肯定能积极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自练自悟、合作探究。引导他们通过“玩中学、玩中练”,在自学自悟、主动探究中掌握投掷的正确动作,初步了解投掷的要领,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投掷活动的良好兴趣。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集体和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形成“参与学练、自我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的良好气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之间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将教师的正确和错误的师范、指导放在学生练习、感悟之后,不但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坚持、总结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小小奖章对小学生而言象征着光荣和自豪,本案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参与等方面进行正确评价,以授衔的方式

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通过这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一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随时留意特殊群体的行为变化,并能够机动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课堂真正建设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乐园。

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只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时教学设计的技巧与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设计的技巧与案例分析----王双

一、好看的标准,做到“四熟”、“四活”和“三精”

“四熟”:熟《标准》、熟教材、熟动作、熟学生。 熟《标准》是因为《标准》是教学的依据;

熟教材是因为要把握一堂课中教材的重点、难点,使重点突出; 熟动作是因为要给学生作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整体动作印象起直观作用; 熟学生是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教学中的要求要因人定量。

“四活”:是指课堂气氛活、授课方法活、学生思维活、处理手段活。

课堂气氛活是要求教师教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以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仪表、姿态要得体、声音洪亮、清晰,不然就不能得心应手。

授课方法活是因为一节课中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要想有一好的效果,就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推敲,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

学生的思维搞活是因为动作之间的衔接、难易转化,以及学生预测期待与能力强弱有矛盾,如果对学生不诱导不启发不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学生就会感到盲目,无所适从。

处理手段要活是因为体育课堂多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处理手段,务必给学生一个明确或适当的答复。

“三精”: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主干课程设计精、教学语言讲解精。

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就能够概括全貌、勾勒轮廓、开门见山、故事开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和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主干课程设计精:是因为主干教材是课堂的核心,只有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分散或转移难点。

教学语言讲解精:是以语言的概括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特征的,一堂好的体育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师生语言上的交流,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从“精练”入手,博中求精,才能够达到课堂互动。

二、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材、学生、教师、场地器材条件等诸多因素,选择教学内容,设置学习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最优化组织与规划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

1、明确意图:设计意图;教学意图

2、明确规划:教学处理;教学安排

3、明确项目:教学依据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分析;作业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设计目的意义

1、为了教—明确教什么、怎样教?

2、为了教得有效——解决学习、发展问题;实现学生乐学、教师教得有味。

3、为了提升教研能力与水平—探索“为什么这么教”。

五、体育教学设计原则

1、可实现:目标定位要切合学生实际。

2、可指导:分析要简明扼要入情入理。

3、可实施:设计意图要准确鲜明。

4、可衔接:“教学依据部分的设计”与“教学过程部分的设计”要有内在联系。

5、可测量:教学过程要有效。

六、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课时教学设计:

1、教的依据;

2、教的意图;

3、教的思考;

4、教什么?

5、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教案:

1、教什么?

2、怎么教?

七、体育教学设计的格式及要素 名称应规范

1、以教学内容为名称,如“篮球”、“技巧”、“橄榄球”等;

2、以教学课题为名称,如“篮球进攻战术的探究学习”等;

3、不宜使用表述不清和过于浪漫的名称,如“一棍定天下”、“上甘岭”“太空训练营”“春播秋收”“抗战救国”等名称。 教学设计的9要素:

(一)指导思想

1、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 2)虚无化 。

2、技巧

1)具体化,针对性要强;

2)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哪一点(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等); 3)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来阐述。

(二)学情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学情分析过于简单; 2)学情分析缺乏指导性; 3)学情分析缺乏调查。

2、技巧

1)分析学生的特征及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三)教材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没有研究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 2)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纵横联系 ;

3)没有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及本课教学内容的课次;

4)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技巧

1)分析课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本课内容的来源、特点、功能、作用;

3)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注明本课课次以及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 2)容易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相混淆 ;

2 3)经常把整个技术的动作要领当成教学难点; 4)制定教学重点的时面面俱到。

2、技巧 1)概念的认识

体育教学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 教学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2)研究的对象不同

教学的重点:针对内容而言,要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要研究学生

(五)学习目标

1、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不具体,如:初步掌握„进一步掌握„; 2)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如:“五个领域目标全部都写;

3)目的与目标相混淆,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了解篮球运动对促进健康的价值”、“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4)主体不清,如:使学生„培养学生。

2、技巧

1)教学目标应包括5个要素

(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课题;(4)行为条件;(4)行为标准 2)教学目标制定的4个依据 (1)依据课标的有关精神

(2)依据单元目标要求以及该课在单元中的位置 (3)依据学生的实际 (4)依据教材的特点 3)教学目标制定的5个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2)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的可能性 (3)应是单元目标的细化同一单元里每节课的目标要有层次感 (4)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可测评

(5)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基本目标、提高目标、发展性目标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主要包括

1、课的结构;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

4、时间与次数;

5、设计的意图;

6、作业设计及意图说明等。

1、课的结构

开始热身部分(开始准备部分):

1、整队集合;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目标要求;

4、点名或清点人数;

5、安排见习生;

6、检查服装与佩带物;

7、安全检查安全教育;

8、集中注意激发情绪;

9、热身动作要针对性、全面性。(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学习提高部分(基本练习部分):

1、要合理安排好主要教材的学习顺序;

2、辅助练习发展身体素质;

3、合理安排好密度与运动负荷;

4、采用全班的,分组的或个人的的形式进行练习。(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3 恢复整理部分(结束部分):

1、放 松 ;

2、小 结 ;

3、宣布课的内容作业 ;

4、收还器材 。(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2、教学内容

构思课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A、教材的先后顺序

B、教材的重点、难点、要领、要求 C、教材的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

D、选择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或游戏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注意:

1)用

一、

二、三„和

1、

2、3„标出 2)要写清教材名称

3)新授课要写出教材的动作要领、教学的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 4)复习教材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5)重点内容

①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确保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 ②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确保运动技术的巩固。 ③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技术性越强针对性越强。

④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

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

构思与编写课的组织教法与学法

A、分组教学的形式和各项教材的组织形式 B、各项教材的教学步骤

C、怎样通过学生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使得课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 D、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 E、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与使用,安全措施等。 F、教学比赛或游戏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G、明确体育骨干的任务和要求。 1)教学方法

主要存在问题:A、教学方法比较单

一、陈旧;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C、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不够。 主要类型: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分类 以语言为主: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以直观感受为主: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以比赛活动为主: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 2)体育课应如何组织实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课堂常规、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体育骨干的使用和培养等。 ①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

4 一项重要工作。课前、中、后常规。 ②队列和体操队形

运用队列和体操队形时的要求:

1、用队列和体操队形前的基本要求;

2、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

3、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 ③场地器材的布置

(七)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以上的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术掌握的程度;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多少,最高心率×次/分左右,平均心率×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左右。

3、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 (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 (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

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九)场地器材

设计与构思场地器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的设计应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并考虑到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2、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既美观又实用。

3、为了防止教学过程中器材的遗失,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提取和收回。

4、尽可能使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予以利用。

5、根据每节课所能提供的场地器材来考虑场地器材的布局和使用,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的场地与器材冲突。

上一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下一篇:小学生收压岁钱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