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示范区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生态旅游示范区范文

努力把湖山旅游度假区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乡村休闲旅游引领区

遂昌湖山旅游度假区项目规划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本着“保护第

一、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依托湖山区域丰富的森林、河段、岩壁、岛区、地热、乡村、人文等资源,建设集“湖泊度假、温泉养生、休闲体育、峡谷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引领带动整个区域生态产业的发展,加快库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

卢子跃说,遂昌与衢州同属乌溪江库区,同饮一江水,本是一家人。自2008年初遂昌遵照吕祖善省长的指示精神提出建设湖山旅游度假区以来,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三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先后深入遂昌专题考察湖山旅游度假区开发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最大鼓励。实践证明,建设湖山旅游度假区有助于发展库区经济、加快库区困难群众脱贫步伐,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保护库区水质、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现代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引领性产业,是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

卢子跃表示,衢州与丽水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脉相亲。在遂昌湖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中,衢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希望衢州市委、市政府和衢州人民进一步理解、支持、帮助遂昌湖山旅游度假区建设,促使湖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早日实施,造福库区人民,共同推动乌溪江上下游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希望遂昌县委、县政府继续坚持保护第一,适度开发的原则,深化研究,强化沟通,积极探寻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最佳产业形态和开发模式,努力把湖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乡村休闲旅游引领区,走出一条欠发达山区和生态屏障地区特色化、差异化、生态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孙建国表示,衢州市委、市政府将大力支持遂昌湖山旅游度假区项目的开发,彼此建立一种共生共荣、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良好关系。两地将共同探讨、深化研究、达成共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市委秘书长朱继坤、市政府秘书长梁忆南,龙泉市、缙云县、遂昌县领导以及市旅游局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会。

遂昌县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山区经济发展 遂昌县立足自然生态优势,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逐步探索建立起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乡村主题休闲旅游业蓬勃兴起。先后建成了南尖岩、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神龙谷等三处国家4A级景区,飞石岭、竹炭博物馆两处3A级景区,以及汤显祖纪念馆、湖山温泉、汤沐园等一批文化休闲项目。2009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49.7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9%和50.15%;短短4年时间游客接待量增长10.35倍,旅游经济增长14.57倍,两项增幅连续4年位列丽水市各县(市、区)之首和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区)前列。全县50个村参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考核连续两年获全省一等奖。

二是原生态精品农业异军突起。率全国之先把“原生态”作为县域品牌来培育,制定了全省首个原生态农产品地方标准规范,出台了《遂昌县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三年内告别农药化肥”的目标,着力培育“五区五园百基地”,已先后培育了黄泥岭土鸡、金竹山茶油、建洋原生态米等一批原生态农产品品牌。每公斤价格高达120-160元的黄泥岭土鸡成功进入杭州市场,每公斤100元的建洋原生态米供不应求,初步实现了“帮助老百姓把好东西卖出好价钱”的愿景。

三是新型生态工业稳步发展。遂昌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建筑五金制品生产基地、特种纸研发生产基地和竹炭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围绕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优势,遂昌县正努力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一个集建筑五金、电动车、高档自行车于一体的朝阳环保产业集群。

遂昌县致力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新山区经济模式

遂昌县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有效融合乡野环境、民俗文化、生态产业、乡村生活方式等元素,逐步探索建立起了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乡村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业蓬勃兴起。先后建成了南尖岩、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神龙谷等三处国家4A级景区,飞石岭、竹炭博物馆两处3A级景区,以及汤显祖纪念馆、湖山温泉、汤沐园等一批文化休闲项目。2009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49.7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9%和50.15%;短短4年时间游客接待量增长了10.35倍,旅游经济增长了14.57倍,两项增幅连续4年位列丽水市各县(市、区)之首和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区)前列。全县50个村参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考核连续两年获全省一等奖。

二是原生态精品农业异军突起。在全国率先把“原生态”作为县域品牌来培育,制定了全省首个原生态农产品地方标准规范,出台了《遂昌县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三年内告别农药化肥”的目标,着力培育“五区五园百基地”,已先后培育了黄泥岭土鸡、金竹山茶油、建洋原生态米等一批原生态农产品品牌。每公斤价格高达120-160元的黄泥岭土鸡成功进入杭州市场,每公斤100元的建洋原生态米供不应求,初步实现了“帮助老百姓把好东西卖出好价钱”的愿景。

三是特色生态工业稳步发展。遂昌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建筑五金制品生产基地、特种纸研发生产基地和竹炭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同时围绕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优势,遂昌县正努力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一个集建筑五金、电动车、高档自行车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集群。

以生态文明引领新山区建设

生态,一笔无形而巨大的天赐财富,一项无可替代的后发优势。

遂昌,地处钱瓯两源的全省生态屏障,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切从县情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潮流,以生态为引领,以生态来兴县,以生态谋富民,以生态求跨越,以十足的底气和非凡的大气谋求和实践一条着眼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和睦和气相处的标志,更是在当今生态文明兴起的潮流下人们生态道德、生态素养的一种无形见证。

去年省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作出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后,省里就一直在抓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面临节能减排大背景,因此无论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从发展定位上看,都给我们实践 “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指明了道路。

道路指明了,就等于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我们要着眼于“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以生态理念引领思想解放,以生态产业促进经济转型,以生态文化展示区域形象,以生态道德提升全民素养。我们要凝心聚力,勇于创新,全力发展生态产业,合力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打造生态文化,致力构建生态社会,加速推进以生态为引领的新山区经济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以生态为引领,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用生态的理念发展经济,用经济的理念保护生态,促进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在生态与经济这场“博弈”中,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实现经济发展效益、生态环境质量、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共同提升,让全县23万人民共享生态福祉。

“十二五”,仙县遂昌,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一个新的良好开端。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正以生态为引领,以昂扬的斗志、满怀的信心、实干的作风默默地践行新山区发展模式。

生态引领扬帆行,乘风破浪著华章!

第二篇:洛阳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

创建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围绕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战略目标

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树立一批区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典型,把洛阳区域生态建设(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乡镇企业和农药、化肥的污染防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破坏的恢复治理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逐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城镇、村庄环境建设,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农村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

三、分阶段目标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

第一阶段:2005年底,伊川、栾川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

第二阶段:2006年—2009年,嵩县、偃师、汝阳、孟津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获得命名;

第三阶段:2009年—2012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获得命名;

第四阶段:2012—2015年,洛阳市各城市区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洛阳市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

第一阶段:开展省、市两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

第二阶段:具备一定条件后,选择有条件村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

四、实施步骤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

1、2005年底,伊川、栾川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任务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嵩县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50%。

2、2006年,嵩县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80%。偃师、汝阳、孟津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并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规划的编制、上报审批工作。。

3、2007年,嵩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工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偃师、汝阳、孟津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50%。

4、2008年,偃师、汝阳、孟津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80%。

5、2009年,偃师、汝阳、孟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工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宜阳、洛宁、新安、吉利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并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规划的编制、上报审批工作。

6、2010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50%。

7、2011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完成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项目的80%。

10、2012年,宜阳、洛宁、新安、吉利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工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验收,洛阳市各城市区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并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规划的编制、上报审批工作。

11、2012—2015年,洛阳市各城市区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申报、创建任务,洛阳市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申报国家级生态市。

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

1、2006年,全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

2、2007年,全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生态文明村3个。

3、2008年,全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生态文明村5个。

4、2009年,全市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个、市级生态文明村7个。

5、2010年,全市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市级生态文明村10个。

五、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1、以政府主要负责为主成立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生态示范区建设。

2、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由县(市)人大审议通过,列入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3、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效作为政府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多方筹措资金

1、本着自愿的原则,建设经费由地方按现有的资金渠道自筹。

2、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政策,鼓励多方投资,引入市场机制,以效益吸引投资。

3、争取国家、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库资金。

(三)、强化管理

1、市政府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经验交流,并进行阶段性评比、验收工作。同时,根据各点的工作情况,必要时可对部分试点作增减、调整处理。

2、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规划目标和任务纳入环境保护目标体系,实行环保目标“一票否决”。

(四)、加强宣传

1、提高各级政府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认识,促使其加强对建设工作的领导。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第三篇:2014省级生态示范区汇报材料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考核验收组莅临景区检查验收创建工作。首先,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XX文化生态景区位于XX市XX新区,距市中心仅5公里,是以XX生态湿地为核心景观建成的滨水生态文化景区。西至,东起,南至,北至,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3.3平方公里,以XX生态公园、白鹭湖〃奥特莱斯购物公园、青龙湖健身公园、清涟湖公园、XX运动乐园为生态依托,突出淮扬菜文化、婚庆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四大淮文化主题,建有XX国际摄影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古淮楼〃江淮婚俗馆、XX城市馆、长荣大剧院〃荀派艺术馆、七星岛商务度假区、XX文化广场等旅游项目。生态保育区3.2平方公里,以古黄河湿地公园为主,公园东西长7.5公里,是XX乃至苏北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公园着力保护、营造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以生态草坡、森林景观、湿地草坡、湿地水景为主,使古黄河南岸原生态自然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古黄河纪念塔、景观桥、自行车观光长堤、湖心小岛、亲水码头、弧形景墙、假山、瀑布、沙滩、风筝广场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更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健身怡情的最佳场所。

景区自2008年9月正式开放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江苏省自驾游基地、美好江苏欢乐游推荐景区。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作为我单位的目标任务,已于年初启动申报,现就目前的创建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XX文化生态景区管委会在上级旅游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发展旅游主导产业,紧紧围绕生态、休闲、度假的主题,大力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档次,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年初,管委会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创建意识,完善景区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明共识、强管理,全面落实创建责任

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作,在确定启动创建工作之后,管委会召开了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动员大会,并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广大企业与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成立了以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班子,宣传处为创建的核心,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创建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创建小组对照管理规程和评分细则,进行任务分解和细化,从资源与环境、规划与建设、保护与治理、设施与配套、社区与教育等方面逐项排出需要整改提高的项目,逐条分解到各小组,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做到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重规划、优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

XX文化生态景区生态环境优良,有适宜度假的气候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资源一直保持国家饮用水Ⅱ级标准,被人赞誉为“江淮明珠、绿色仙境”。我们坚持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合理开发,使旅游项目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规划。为科学指导创建工作,我们抓住规划龙头,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XX文化生态景区总体规划》和《XX文化生态景区近期发展规划》,在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原则下,将环境保护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生态农业规划等各类专业规划紧密结合,协调推进,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优生态。

(一)是退建让绿,恢复湿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原生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XX文化生态景区总体规划,始终把保护原生态放在核心位置,从规划到施工,一切围绕“自然而然”、“修旧如旧”的原则,采取了“退建让绿”、“退堰让水”等举措,不砍一棵树、不改一条河、不动一面坡、不伤一片植被,保留原有的土质河岸、乡土树种,将绿化提升项目与原有环境整体融合,保持了原有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XX边形成了一条树木葱郁、芳草依依的绿色走廊。在景区主要种植适宜XX生长的景观苗木,约有香樟62棵,银杏60棵,雪松86棵,实生古银杏45棵,古香樟树、古黄连树各3棵,百年生垂丝海棠120棵。包含春花园(春季开花性植物为主,将广玉兰作为主要树种),夏景园(以夏季植物为主,将合欢作为主景树种),秋色园(以秋季色叶树种为主,如乌桕、三角枫、卫矛等强调秋的色彩灿烂),冬林园(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主景,运用白桦林与湖石营造冬季雪景景象),以季节造景,体现春之浪漫、夏之浓郁、秋之斑斓、冬之苍翠的特色。通过绿廊和游步道系统建设,将东区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等场馆与西区的淮河老街、中国城市化史馆、XX国际摄影馆等项目连成一片,促进了景区东西片区旅游的整体开发。同时XX沿河的旅游漫道本身也构成了景区生态旅游的重要节点,是观XX景色、品XX本土文化的重要平台。

(二)是因地制宜,沟通水系。XX沿岸原有7座窑厂,取土形成了数十个深坑,破坏了原有的地貌生态。我们依野趣天成的XX3.5公里原生态岸线,通过疏浚水系、恢复植被,对原有沟、塘、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功能再造,“因地制宜”地建设了白鹭湖、青龙湖等一批生态休闲公园,打造了以XX为中心、两湖环绕的生态景观,恢复了XX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的功能。2010年以来,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我们实施了清涟湖、七星湖、银河湾等疏浚工程,在不改变原有地貌特征的前提下,形成了保护XX生态环境的湖边湿地。

(三)是挖掘内涵,彰显文化。XX是XX的母亲河,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水脉与文脉汇聚,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乡土生态交相辉映,更在其周边形成了特色鲜明,遗产丰厚的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婚庆文化等淮水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淮水文化符号却正慢慢走向消亡,挖掘、传承淮水文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XX生态公园为核心,别具匠心地布置了集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与一体的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展示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老师艺术生涯的长荣大剧院,融合江淮古婚俗表演与人口文化展览的古淮楼,展现“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先生艺术人生的XX国际摄影馆,保护XX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XX文化馆等一批文化场馆。为这片文化资源丰厚的土地增添了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在推进景区可持续性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创建成果。一是还绿于河,养育了生态走廊。水底清淤净化水质、退耕还林控减污染、污水处理保护水源、生态治理涵养湿地等举措的实施XX沿岸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水生动植物得到良性繁衍,河里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黑、鳝、黄桑、鳖、蟹、虾等30多种水生动物;有荷花、菖蒲、香蒲、水鸢尾、芦苇、金鱼草、水葱、金鱼藻、睡莲等20余种水生植物;岸上有早熟禾、黑麦、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30多种草本植物;黄杨、法青、红叶小檗、洒金柏、女贞、月季、红叶李等30多种灌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落羽杉、池杉、黄连木、乌桕、石楠、枫杨、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等100多种乔木及部分竹类等;栖息了啄木鸟、喜鹊、大山雀、白鹭、灰鹳、蜂鸟、乌鸦、隼、野鸡、野鸭、鼠、狐、獾、兔等30多种飞禽走兽。景区水质常年保持Ⅱ级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动物种群达到了60多种,形成了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树木葱郁、动物种群丰富的小气候,在XX及周边形成了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生态走廊。二是传承历史,弘扬了地域文化。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XX国际摄影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古淮楼等淮文化工程,使XX流域的饮食、摄影、文学、戏曲、婚俗等多种文化有了传承的载体,使XX成为了淮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三是施惠于民,改善了周边环境。以XX生态公园、白鹭湖公园、青龙湖公园、清涟湖公园为生态支撑,景区周边已入驻企事业单位40多家,常住人口约3万人,日流动人口近万人,已建成学校、体育场、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医院、银行、餐饮、购物等生活设施。景区依托各场馆,定期开展美食文化、摄影文化、戏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群众的幸福指数,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形成了绿树环绕、人居优先的滨水生态型社区。

三、抓配套、提品质,加速创建工作开展

抓配套。按5A级景区标准建立的游客中心投入使用,内部由多功能服务区、展示中心、生态停车场、五星级公厕及配套设施等四大功能区组成,成为景区内所有旅游产品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实施了精品提升工程,完成了旅游厕所、游客等候区、游船码头、亮化绿化设施、游客休息设施等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淮扬菜博物馆、白鹭湖山庄等餐饮住宿接待设施,打造集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提品质。2010年以来,实施了环境保护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请专业研究所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邀请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业技术人员就景区内的水、声、气三项指标进行监测,监测报告均符合创建要求;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经过多次培训、资料准备、审核,顺利通过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专家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双项认证。

全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服务队伍,通过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向景区工作人员普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先进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突出个性化和人性化,为游客提供文明、热情、体贴、个性化的服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在游客中心、景区各主要出入口公布旅游投诉电话,设置游客意见箱,在游客中心设立游客咨询投诉受理台,接受游客和社会监督。协同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定期对经营户商品质量、价格和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商品价格与超市价格接轨,实行明码标价,让游客在景区放心消费。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始终坚持抓好导游队伍建设,加强对导游员的培训和考核。针对不同类别的游客和四季的变化编写了导游词。为了充分调动导游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推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导游星级评定制度,每年评定一次,等级能上能下,收入随星级变化,增强了导游争先进位的意识和提升工作技能的激情,导游队伍中还涌现出一批双语人才,能娴熟地用英语为外宾提供讲解服务。

加强景区卫生管理,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负责将旅游企业的垃圾集中收集清运,日产日清,同时驻区各旅游单位签订了《卫生责任状》,加强各单位包干区卫生管理。景区内配备了流动保洁员,分段分区域由专人负责。景区保安加强日常巡查管理,景区内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

加强安全管理。设立了景区管理处职能部门,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制订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安全保卫方案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购置流动警务室、消防艇,游客集中场所都配备了消防泵、灭火器,在游客可能发生安全意外的地点设有警示标志,在危险地带设置安全防护栏,在水上游览项目上配备救生衣,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游客中心和景区内设有游客专用医务室,配有专职医务人员,日常药品齐全,救护设施完备,并与白鹭湖医院签定医疗救护协议。

四、广宣传、扩效应,提升景区知名度

我们始终把市场开拓、宣传促销作为打造XX品牌的有效抓手,一是策划大型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四届江苏冰雪狂欢节和三届山地车耐力赛等的活动,加强了对外宣传的力度;二是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三是积极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赴主要客源地上海、山东、浙江、南京、苏州等城市组团举办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各大城市、重点景区、各大旅行社、车友俱乐部、游客集散中心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市场代理和营销网络,拓展团队旅游和自驾游等活动,与旅行社、网络销售商签定了旅游合作协议,XX文化生态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XX文化生态景区将以创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坚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不断打造旅游度假的休闲产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用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旅游品牌,努力开创XX文化生态景区生态旅游的新篇章。

2014年4月

第四篇: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生态XX”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家观看的这个专题片,主要反映的是近些年来XX区在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去年12月份,创建工作已经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得到较高评价。可以说,建设“生态XX”,我们有着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区上下正在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在下一阶段的XX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区将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坚持把“生态XX”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重大特色,认真规划好,并切实落实在各项工作中。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建设“生态XX”的初步想法。归纳起来,五个方面:

一、高起点制定环保相关规划

我们在巩固创建生态示范区成果的基础上,把新市?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快编制、完善“生态XX”规划体系。重点做好《XX区“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XX区创建全国生态区建设规划》以及《XX区城市建设环保规划》、《XX区生态湿地保护规划》、《XX区旅游业发 展环保规划》、《XX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指导作用,严格按照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引导人口、资金、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集聚和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时空分布,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二、高强度投入环保建设资金

未来几年,全区环保投入将随着经济增长保持逐年增加,逐步达到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以上。我们的投入,重点倾向于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到“十一五”末,实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以上;重点建设 片区污水处理厂、 片区污水处理厂。XX年底开工建设 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承纳 地区、 ?桥经济区等污水处理任务;XX年计划开工建设泰山片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承纳桥北地区污水处理任务。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并投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促进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确保“生态XX”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三、高质量实施环保建设工程

我们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1、碧水工程。一方面是实施污水治理工程,主要是两大片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并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筹建 重点镇及旅游景点的污水处理系统。另一方面是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到XX年底,争取完成全区主要通江河道的清淤、护砌等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所有中心沟渠的清淤整治。

2、蓝天工程。清洁能源改造工程:改进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全面开展天然气入户工作。利用垃圾场沼气发电项目:到“十一五”期末,建设4台1100KW/台机组,利用垃圾场沼气发电。垃圾综合利用生产碳粒项目:计划到XX年底,建成用生活垃圾生产碳粒项目,年产碳粒12万吨。

3、绿色工程。绿化工程。到XX年,全区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重点布置北部沿南钢生态防护带,规划宽度为公里;南部沿长江三桥生态防护带,规划宽度为 公里。国道、高速公路两侧绿带规划宽度为 米;铁路沿线两侧绿带规划宽度为 米。生产防护绿地主要布局在工业园区周边。矿山土地恢复和综合利用工程。争取到XX年底使得矿山土地的复垦率达到 %,在“十一五”期末争取达到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建设工程。到XX年底建成一批有机茶、有机水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4、宜居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从现在起,按照新市区组团式发展要求,全面实施新市区城市三年综合整治,集中精力打造“两线两片百点”:今年的开局战,重点是“桥北一线、浦珠一线,泰山片、珠江片,以及珍珠泉和 各镇街多点的改造、整治、出新”;明年重点是“沿山一线、滨江一线,桥林片、汤泉片以及区、镇、村三级百点”的改造提升;以XX年底为时间节点,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内涵。加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力度。巩固 、 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成果并不断提升质量,在“十一五”期间,桥林、珠江两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汤泉镇力争完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加大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力度。按照“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工作要求,实施改圈、改厕、清理垃圾的“两改一清”工程,推行农村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池,无畜禽散养。

5、管理工程。一是积极鼓励企业及开发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认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大力推广以农业企业和农户沼气池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十一五”期间,农业养殖业建成大中型沼气池 个,农户用小型沼气池 个;二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生态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对全区的生态环境进行长效管理。

四、高标准建立环保考核体系

认真做到“两统一”:

1、考核干部、落实领导责任与环保、生态建设相统一。关键是落实五项制度:一是“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环保问题。二是环保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认真实施行 政领导环保目标责任制,镇长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生态资源贮量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环保工作负责,实行评先选优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环保目标的,不得参与先进的评选与表彰。三是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问题或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将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四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计划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把环保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各有关部门在规划时,必须征求环保部门意见,编制的文本必须有专门的环保内容。比如,所有工业园区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五是建设项目环保评审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预审制度的意见》,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

2、环保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与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统一。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管理力度和环境执法力度,形成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的优势和合力。

五、高效能营造环保社会氛围

首先抓好领导层、决策层的环境宣传教育,强化环保国策意识。继续在党校干部培训班中开设环保课程。其次面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环保知识,进行环保基本国策教育。努力提高全区群众保护环境、珍惜环境的文明素质。每年公众对环境保护参与率都要逐年上升,让“生态XX”深入人心。第 三,继续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做好环保新闻宣传,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对有法不依、造成严重污染事故和不文明的损坏环境现象,坚决在媒体上批评、曝光,促进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第四,抓好学校的环保教育。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推进我区“绿色校园”的创建工作。

我们决心,通过一段时间全区上下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到XX年底,我区达到创建全国生态区36项指标要求,XX年通过全国生态区的考核验收。

第五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申报、评估、验收、公告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包括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工业园区。

本规程适用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管理,生态省管理参照执行。国家生态乡镇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执行。国家生态村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的通知》(环发〔2006〕192号)执行。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88号)执行。

第三条 环境保护部鼓励地方开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坚持国家指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组织,群众参与;重在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

对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达到相应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的市、县,环境保护部授予相应的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称号。

第二章 申报和规划

第四条 各市、县(含县级市)均可申报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直辖市或设区的市所属的区,可以申报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一)辖区内含建制镇(涉农街道)、建制村;

(二)生态功能用地 占辖区国土面积的比例≥50%。

第五条 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开展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的地方(以下简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编制指南,组织编制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 1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一)生态市建设规划经批准后实施4年(含)以上,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经批准后实施2年(含)以上的;

(二)获省级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1年以上的;

(三)设市城市(包括县级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称号的;

(四)经自查达到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各项标准。

第十四条 创建地区申请技术评估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技术评估申请书;

(二)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三)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

(四)省级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命名文件;

(五)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报告;

(六)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技术报告;

(七)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八)地方近三年年度环境质量报告(公报)、统计年鉴和突发环境事件统计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提交的申请书后,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环发〔2007〕195号),及时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向环境保护部提交技术评估申请及相关附件。

环境保护部收到申请后,应当于1个月内组织进行初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创建地区,环境保护部应当于6个月内开展技术评估。

第十六条 技术评估组由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

技术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听取创建地区的工作汇报;

(二)评估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实施情况;

(三)审核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四)审核区域生态环境监察情况;

(五)检查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的档案资料;

- 3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二十四条 对通过考核验收、拟授予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称号的地区,环境保护部在政府网站及中国环境报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公众可以通过登陆政府网站、来信来访、“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方式反映公示地区存在的问题。

对公示期间收到的投诉和举报问题,环境保护部应当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委托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现场调查。

第二十五条 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和举报,或投诉和举报问题经调查核实、整改完善的地区,环境保护部按程序审议通过后发布公告,授予创建地区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的地区应当在每年3月1日前,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后续工作年度报告。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每两年向环境保护部报送本地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后续工作汇总报告。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对已经获得称号的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并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中发现问题的,环境保护部应当要求当地人民政府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环境保护部审查;未通过环境保护部审查的,环境保护部应当撤销其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

第二十八条 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的地区发生行政区划变更、重组、撤销、分立或合并等情形的,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自行终止。

第二十九条 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每5年复核一次。

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复核:

(一)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复核申请;

(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初核;

(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环境保护部提交复核申请和初核意见。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部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按照以下要求组织复核:

- 5

上一篇:我的人生演讲稿范文下一篇:五大员制度说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