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探析

2022-09-10

2006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也多次强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 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1~3]。

作为西安市“四区一港两基地” (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霸生态区、国际港务区、阎良国家航空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中最年轻的成员--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以自主创新为主导, 充分利用市场环境, 推进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发展结合, 按照“航天产业立区、高科技产业兴区”的发展思路, 遵循“统筹规划、节约环保、集群发展、开放合作、高效服务”的总体原则, 秉持"四节约一环保"的理念, 采取“一次规划, 分期开发, 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 完善航天产业布局, 明确航天产业定位, 促进高科技引领、布局合理的航天产业集聚式发展, 实现了经济快速、协调发展[4]。

当前, 基地已进入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5]。基地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 挖掘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明确制定“二次创业”对策措施, 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 基地建设高水平自主创新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自成立以来, 基地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重点发展以航天技术应用为主导的航天民用产业, 大力发展以功率半导体器件、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为主的新兴产业, 积极打造以数字航天为特征的服务外包和航天创意产业, 促进航天产业集聚式发展,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1.1 建设特定产业集群, 领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作为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基地初步形成了参与产业高端分工的产业创新集群, 形成了半导体照明、大阳能光伏产业和服务外包三大主导板块。其中中电投1000MW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是陕西省建国来引进投资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项目。

1.2 注重专业孵化器建设, 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孵化器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 也是基地实施“二次创业”所规划的功能园区创业研发园中的重点项目。目前, 航天产业基地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已吸引西安炎兴软件有限公司和西安航天产业基地航科实业有限公司等70家企业顺利入驻。

1.3 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优越创新创业环境

基地自成立以来,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突破。坚持以“三为主, 一致力”为导向, 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 形成规范高效、竞争有序和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凸现了经济特区和创新高地的特征;管理和服务与国际惯例接轨, 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 一条龙服务”;积极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级高新区的先行区。

2 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

基地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与国内外先进高新区相比, 仍存在自身的不足。在国内外科技园区强大竞争下, 基地要紧抓”二次创业”的历史机遇,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重点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航天科技新城”这一目标, 寻求自身的发展路径。

2.1 建立适合基地自主创新特点的产业结构和生态体系

建立适合基地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重点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快速发展, 培育一批创新活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2.1.1 积极培育新兴业态,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利用西安人文深厚、智力密集、技术先进和研发力量雄厚的优势, 积极培育“新兴朝阳产业”-动漫产业, 基于创意园区建设, 极力打造“动漫之都”;探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路径, 重点支持由网络和通信技术催生的新兴服务业, 如互联网和3G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服务业融合渗透,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银行、远程教育/医疗和呼叫中心等服务业态, 努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集聚。

2.1.2 重点发展三大支柱产业

紧紧抓住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 瞄准产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重点培育和发展以商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以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以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同时发展诸如集成电路、汽车电子和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业。

2.1.3 加快传统产业提升和改造速度

充分挖掘基地内的自然资源、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层面的各种优势, 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基地内创办科技型企业, 探索“强强联合、体外重组”、“引进资本、嫁接改造”以及“整体迁入、自我改制”等模式, 把技术、设备和人才等存量优势转化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量优势, 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2 完善基地创业环境, 加速推动火炬创新创业园建设

2.2.1 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

注重科技产业及成果转化, 提升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服务机构的建设, 鼓励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所和企业等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 集聚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和中小型科技企业, 打造创新资源和创新创业密集区。搭建和强化科技企业加速器, 把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为企业提供高品质服务, 为基地可持续发展发挥造血能力。

2.2.2 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大力发展创业服务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 重点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和孵化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

2.2.3 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推进国际化进程

吸引大批具有经济研究背景、洞悉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具备国际视野和掌握产业发展动态的高级人才, 充实管理队伍;加强与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合作与交流, 提升合作层次, 深化合作内容, 特别要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举办国际展会的数量和质量, 鼓励管理人员尤其是招商人员积极参加高水平、高影响力及大规模的国际展会, 扩大基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3 大力推广适合自主创新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推广适合

自主创新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完善航天产业布局, 明确航天产业定位, 促进航天产业集聚式发展。推动围绕龙头企业、以推进产业化进程为核心的产业化过程中的联盟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以开拓共同市场为目的的产业成熟阶段联盟[6]。通过企业内部创新到外部联合创新的转变, 实现创新空间新提升, 把基地建成科技创新力强、投入产出比大、产业集群度高、辐射影响面广的航天高科技产业新城。

2.4 加强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 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集中政府优势科技资源向企业的自主创新倾斜, 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切实加大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力度, 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合作平台, 大力开展产学研的项目对接活动, 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机构入区。鼓励跨国公司、外埠企业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 鼓励技术转让、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发展。

2.5 建立体现时代特征国际高新区特色的创新文化

挖掘、凝练和提升基地创业文化内涵, 建立体现时代特征国际高新区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弘扬“两弹一星”和发扬“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铸造一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和作风扎实的服务创新型团队。积极举办会展、媒体宣传、先进人物评选、创新创业大赛和体育比赛等活动, 使创新文化理念成为共识;注重建设产业带与生活区内公共服务中心, 塑造一个人文、自然与科技融合的生活社区;建立公共支撑的复合功能区、建设区域标志性建筑和艺术雕塑, 创造城市优美天际线, 构造丰富多变的城市空间和场所;完善安全、消防、环保、社区服务设施, 构建和谐基地。

3 结语

“二次创业”的全面提升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基地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科技新城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将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 挖掘制约自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不断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投资环境, 建立体现时代特征国际高新区特色的创新文化, 努力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 切实打造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人文化的世界一流航天科技新城。

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历史使命, 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介绍了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高水平自主创新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针对基地自主创新的发展瓶颈, 提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 最后展望了基地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自主创新,瓶颈,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纪德尚, 马志超.高新区创新活动与自主创新能力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2) :71~74.

[2]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研究中心.把推进自主创新摆在高新区“二次创业”工作的突出位置[J].中国科技产业, 2005, 3:69~70.

[3] 徐冠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创国家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J].科技与经济, 2005, 3:3~8.

[4] 赵舰, 刘锋, 曹哲, 等.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体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09, 1:63~64.

[5] 张世军, 蒋丽丽, 谭向军.充分发挥天津高新区在全市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J].港口经济, 2009, 3:39~42.

[6] 沈玉龙.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合肥高新区发展质量[J].安徽科技, 2009, 6:19~22.

上一篇:提高训练效率培养竞赛素养下一篇:注册资本认缴制度下实收资本的财务处理问题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