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

2022-09-11

1 引言

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中对贷款用途都有了详细规定, 如《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贷款用途明确应加强管理, 在贷款发放中特别强化审查, 减少贷款不按用途使用的风险。《个贷办法》明确强调不得发放无用途贷款, 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规规定和相关政策, 特别强调要开展尽职的贷前调查。《流贷办法》同样强调贷款用途要真实, 为此特别明确规定要进行流动资金测算, 贷款金额不得超出测算的流动资金需求, 贷后检查时关注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也对贷款用途提出具体要求。在实践中, 笔者越来越觉得在信贷发放过程中重视贷款用途对防范信贷资金的风险意义的重要性, 真实的用途是有效防止贷款的移用、挪用、借名、假名、冒名的发生。那么如何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呢?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2 切实重视贷前调查

贷前的调查如做到了尽职, 就等于完成了确保贷款用途真实性工作的一半。首先, 信贷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如何尽职地做好贷前调查工作, 因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信贷员为了应付内部检查、内部审计, 不但默许借款人对贷款用途证明的造假, 对借款人伪造购买合同、合作协议, 对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有效时间、经营者等进行挖补造假等等,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个别信贷员误解了内部检查和审计的真正目的, 怕内部检查和审计查出信贷发放手续不全时要罚款、要挨批评, 殊不知信贷检查和审计是为了督促更好地做好贷前尽职调查, 防范信贷风险, 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次, 要做到一个勤字, 做好脚勤、口勤, 多到一线了解借款人贷款是干什么的, 需要多少资金, 还款能力如何, 担保实力怎样, 抵押物评估是否足值等, 从各个方面了解借款人的真实用途。

3 要做好贷时审查工作

审查工作对贷款用途真实性的把关很重要, 切不可以人情代替制度、感情代替原则。审查要确保贷款手续的合规性、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贷款时审查内容主要为:

(1) 审查贷款的金额、贷款时间长短、贷款的使用用途、发放情况进行贷时审查。

(2) 对借款人所有应提供的资料应进行审核, 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 对客户经理所调查的贷前报告要仔细开展审查, 对客户经理上交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 并对客户经理所做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是否有理有据。

(4) 贷时审查贷款是否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及有关规章和制度等。

对客户经理合法性的审查内容主要有:

(1) 审查借款企业、借款其他经济组织时, 应仔细审核借款经办人是否为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 或经过合法书面授权委托代理人, 办理贷款时是否在授权范围、时效内, 并提供借款经办人有效的本人身份证明。

(2) 在审查自然人借款时, 借款人是否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到场办理借款手续, 如果是担保贷款必须是借款人、贷款人、担保人 (或财物共有人) 到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

做好贷时审查工作能有效防止借名、假名、冒名等及法律风险的发生, 所以贷时审查的对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切不可应付了事。

4 要不折不扣地做好贷后检查工作

要适时地做好贷后检查工作, 特别是要结合信贷资金的流向;贷后检查工作能尽早发现贷款资金用途的真实性, 发现移用、挪用、借名、假名、冒名等贷款,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或提前收回未到期贷款。笔者在平时审计工作时发现个别信贷员为了应付《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贷款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等文件, 授意借款人与他人虚订交易合同, 把信贷资金按合同对象转出, 又通过其他途径转回, 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违背了“三办法一指引”的初衷, 而且增加了风险, 与贷款用途真实性背道而驰。为了有效地开展贷后检查, 笔者认为实行交叉贷后检查的必要性, 及时的发现问题, 亡羊补牢工作很大程度上也能不产生或减少信贷资金损失。

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个关键环节中做到了尽职, 利用各种计算机的辅助功能, 如OCR风险控制、OCR风险预警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等进行贷款三查工作, 能有效地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 防止贷款的移用、挪用、借名、假名、冒名的发生, 防范信贷风险。

摘要:当前银监会下发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为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是我国现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基础。《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贷款用途明确应加强管理, 在贷款发放中特别强化审查, 减少贷款不按用途使用的风险。《个贷办法》明确强调不得发放无用途贷款, 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规规定和相关政策, 特别强调要开展尽职的贷前调查。《流贷办法》同样强调贷款用途要真实, 为此特别明确规定要进行流动资金测算, 贷款金额不得超出测算的流动资金需求, 贷后检查时关注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也对贷款用途提出具体要求。可见贷款用途真实性对防范贷款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贷款用途,真实性,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上一篇: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的临床研究下一篇:创新之大学生实验室志愿者科技活动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