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2022-07-28

第一篇: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谈谈农村小学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石坝三嘉村小学 邓玉霞

[文章摘要]:新《纲要》指出:“家庭与小学有密切关系。”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辆车的两人轮子,只有同向、同步才能前进,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小学、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因此,对小学生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身处在农村的家长来说,文化程度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所以农村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园共育 家园互动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所有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小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而目前,经调查表明,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上小学才是教育的始点。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亲子观、成才观等),只有这样家园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我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家长学校:由老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或由校长或专家教授给家长授课,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2)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由小学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该方面教育有方的家长摆观点、谈经验、作骨干发言,进行传经,让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取得共识。

(3)开展丰富多采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家乐亲子游戏活动”、“水果品尝会”、“庆六一游园活动”等。

(4)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家长园地、家教杂志、广播等进行宣传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教育孩子等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更新家长教养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家园的信任

1. 首先,每一位小学生在入校后建立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小学生特点、爱好等,还有小学生的整体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小学生的特点并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也让家长的顾虑消息,同时教师也可以争对小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有效措施,使小学生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家长会是学校向家长介绍全校或全班教育工作情况,讨论有关小学生的个别问题或教育问题,向家长提出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座桥梁,它也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进程与效果,同时也是与家长的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为此,开家长会对家园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家长之间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家长会充分的展示它的作用。还有让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了解学校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孩子,评价孩子的发展情况。例如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一日生活习惯以及与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等等。

2.我们教师都要每天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这是家长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晨间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长的叮嘱也是各有不一。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更好的得到照顾,我们在门口增添了“教师备忘录”,请家长把小学生在这一天需要特别关注的事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按照家长的嘱托照顾每个孩子。如伊人的体质不太好,总要吃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时服药。还有飞鸿昨晚发烧,今天有点好转,让他多喝点水,有事打电话等等。所以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家园的距离,还让家长更加的信任。

3.家庭访问是学校进行家长工作经常性采用的方式之一。通过家庭访问,我们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小学生家庭的思想、经济、文化综合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内容和方法等等。找准切口,让小学生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

4.每周做好家园联系手册报告,将小学生本周在园的表现向家长作一次简单汇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1.为了进一步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的工作,我们还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节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每年“六。一”节、元旦,各班都会组织“家园同乐联欢会”,要求家长参加活动、演出节目。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我们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中组织了一些主题活动。如

三、彩色世界主题中,通过小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即将结束次活动时,我们组织了《学生、家长会》。

2. 〈纲要〉总则明显指出“学校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家长不同的工作、文化背景等让家长走进课堂,直接进行交流,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能为孩子们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增强教育力度和提高教育效益。家长客串教师的活动,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活跃了学校的教育活动气氛,孩子们感到特别亲切,更为家园共育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梁。

四、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自信心是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计。它对学校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自信心的培养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和睦、融洽温暖、公正民主、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尽可能的让班中的孩子自由成长。

如有的孩子在学校胆子很小,和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如在家终日嘀嘀不休,在学校内却说话很腼腆,甚至不自信,针对这一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进行了仔细地观察,觉得可以从爱护、培养、激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入手,发挥他们的个人特点。我们让大家轮流做组长,协调老师做一些整理作业、帮助他人的事情,并给与及时地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家园共育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将把家园合作视为我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的口号“为每个小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的爱成为家园合作的主旋律。在以后的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尽量争取到家长的密切配合,使家长有更强的责任感来积极参与,让家园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第二篇: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误区,导致了不良的教育效果。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呢?

第一,家长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一是学学一些幼教文章,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和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二是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学习幼儿园发放的家长学习材料,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

第二,家长要通过孩子的表征和讲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家长要不断询问并倾听孩子讲述他一天在幼儿园里看见、听见和所做的事情,欣赏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歌曲、故事、舞蹈以及手工、图画作品等。孩子在描述和表征时,可能不是那么完整,但家长一定要耐着性子倾听并鼓励孩子表达完,否则会扼杀孩子的表达欲。有些孩子在家里喜欢模仿老师,让其他家人来当小朋友做操、做游戏等,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

孩子,满足他的这种表现欲,这样一是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二是家长也能从中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

第三,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家长朋友们就要按时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节日联欢、运动会、家长会、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这样家长们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

第四,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为了孩子的发展,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公告栏上看到,要求您做出配合时,比如,配合幼儿园收集废旧物品、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查找资料、有特长的家长主动的到幼儿园进行帮教活动等等。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

儿园的工作。这样扩大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

第五,家长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要经常不断地通过口头交流、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和老师取得联系,向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与表现,并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第六,家长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有一部分家长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世斤斤计较;不孝敬老人,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你爷爷奶奶不好,你姥娘姥爷才好呢!”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不让与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让孩子接受熟人给的零食;有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一点小委屈,就教给孩子说“他要再给你闹,你就咬他”这样一句让家长出气话,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不会忍让的性格。这些家长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幼儿园的教育大打折扣。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朋友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朋友们只要在孩子的教育目标上与老师达成共识,不断学习科学育儿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主动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就会与老师携手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高枕无忧”型的。

2、偏智力开发,而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教育方法不当”。

二、家园共育的途径:

途径

一、家访

途径

二、家长会

途径

三、参与家长委员会

途径

四、家园联系手册

途径

五、日常谈话

途径

六、参与幼儿园活动

1、家长开放日活动

2、参加到我们的教学活动

3、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各项活动

三、家长要注意哪几方面的教育养成:

1、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品格。

2、注重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

3、注重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4、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5、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制度和常规。 有句俗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认识中,幼儿园应该算是孩子迈进社会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功的迈进这人生的第一步呢?我认为家长准备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就应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与班级各位教师主动沟通,向教师靠拢,促使教师尽快了解自己的孩子,形成家园同步走,建立一个共育的环境。例如爸爸妈妈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都能与老师进行简短的交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表扬式的行为讨论,孩子则会形成统一的面孔,“在家和在园一个

样”。

再如爸爸妈妈能够经常关心孩子们在班的活动、教学内容和要求,并积极配合,孩子的学习能力、

自理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如全家人都能与班级老师保持良好的和睦关系,孩子的讲友爱、懂礼貌、约束力、关心集体等方

面的良好人品将会获得健康的发展。

总之,家长要对幼儿园布置的“家庭作业”表现的十分关心,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的热心,便更鼓足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勇气,争着表现突出自己。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安排的集体活动如:家长会、幼儿园公开教育活动、半日开放、幼儿体育运动会、节日庆祝活动、家园共育活动、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等一定

要参加。

当家长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身体看到、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时,你和孩子之间就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幼儿园,孩子入园时焦虑的心情和父母紧

张的心情就会很快得到缓解。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家长和教师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促进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幼儿教育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下共同进行的,两者就如同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前进,相互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家园之间的完美契合呢?

一、 幼儿园方面

(1)师资资源方面。①注重培训。制订培训规范和计划,对已上岗的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核发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从而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学质量。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教育部门管理的基础上,幼儿园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幼儿人身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疾病防治管理、师品师德管理、入园离园管理等等,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这样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方面。①判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上这点尤其重要,要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首先就要教会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教育辨别是非能力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褒贬协调结合,这样才能较快地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评判的标准。在这一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比如看动画片、讲故事等,只有让幼儿身临其境,他们才能更深刻地思考领悟。②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教育更多地与生活联系密切,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幼儿老师能更好地关注到

幼儿的日常生活状态,更及时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学校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③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以后的小学教育,在幼儿教育期间要利用有趣轻松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重视幼儿智商的开发。针对幼儿本身好玩的特点,将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实际性接触,幼儿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含义。例如搭积木的游戏、拼图游戏、绘画等。

二、 家庭方面

(1)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即便遇到矛盾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大吵大闹,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要给予表扬,让孩子回到家里感觉温暖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要经常沟通,标准一致。绝不能各执一词,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不能当孩子犯错后逃避惩罚的保护伞。

(2)注重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独立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去刨根究底获得知识比强迫灌输好得多。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其次,要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观察是孩子进一步研究的前提,让孩子从最初的感性认识,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不仅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养成做事踏实认真的习惯。孩子天性好玩,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会创新,在团队游戏中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在户外游戏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为日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 家园之间的协作互助

(1)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学期

末还组织一次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交流会上家长们自动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家长们由于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

(3)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以增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孩子入班后,班内老师都要掌握家长的情况及家教特点,以发挥家教优势,利用有专长的家长或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家长来为班内幼儿讲课。这种教育形式生动新颖,幼儿感兴趣,家长也非常愿意参加。

总之,要想实现幼儿教育的成功必须对于家庭和幼儿园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能有任何一方的偏颇,要同时同步进行,保证家园之间对于幼儿情况信息的对称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实现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独立完成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只要家园携手,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就会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终生受益。

第四篇:如何利用家长资源 做好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高潮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备„„”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课程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这是体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家园沟通,达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开学初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在家园桥园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和月计划;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学。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首先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醒目地展示在主题墙壁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公布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温馨提示”等栏目,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从此家长的观念开始转变,观念一转变,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了。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起做实验,观察,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还有的家长给我们送来了碟片、书籍等,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习化社会”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终身学习的希望。看到了我们的家长也从幼儿教育旁观者、监督者、被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现在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是增进家园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百家争鸣式的茶话会。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召开本学期家长会时,有家长把进入大班如何达到幼小衔接这一现实问题提了出来。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请家长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时间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培养孩子的乐学。这是我们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因此,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如有的带了古建筑的照片,去旅行的照片,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工艺品、运动员、宇航员的照片和相关资料,供孩子们在信息栏认识、探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又如,我班设置了"百宝箱",用于老师、家长和孩子收集生活中无毒害的废旧物品,经过处理消毒充实到活动区中,供孩子操作探索。在班级的展示台上,展出的作品大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家长与孩子平时一起利用生活中无毒害的废旧物品制作成的。2007年“六一”之际,我园成功举办了“大手牵小手时装走秀活动”。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由家长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设计一件衣服作展示,于是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制作成衣服来参加走秀。由于家长的参与,此项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亲子活动,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七、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在家园联系栏和幼儿园网站里向家长作科学育儿的宣传。其次是合理利用价值资源,举办家教讲座。如在本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们就特邀我园张子阳的爸爸、银山消防中队队长张欣为家长举办了消防知识的讲座。这种尝试为幼儿家长之间开展交流提供了平台,很受家长欢迎。张队长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消防预防常识,家长们听得专注认真。讲座完毕后,张队长又耐心地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气氛活跃融洽,效果较好,深受家长的称赞。

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 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过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我感到要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高低,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尺子。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同。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各种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儿经验,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都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与家长“用诚信对话,用心灵握手”!

第五篇: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

一、有效途径

1.利用家长学校:由老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或由园长或专家等给家长授课,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2.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由幼儿园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该方面教育有方的家长摆观点,谈经验作骨干发言,进行传经,让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取得共识。

3.进行家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在园和家中的情况。

4.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信息和教育方法。

5.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更方便,互动性的家园沟通桥梁

6.我国幼儿园门户网的电子幼儿成长档案,可以让老师和家长同时互评幼儿的表现,并可将幼儿的相片,视频,成长故事记录。并可下载到本地电脑使用,是一种永久保存,并可更新的家园共育新桥梁。

二、互联网在家园共育中的形式

在互联网兴起后,网络应用进入了各个行业。部分先进的幼儿园也以先进的网络形式进行家园互动,深受老师家长欢迎。目前幼儿园利用网络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

1、幼儿园与家庭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联系。优点是充分保证了隐私性,缺点是缺少一对多的互动,以及交流的不方便性

2、幼儿园班级以传统的BBS或Blog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内容,家长进行观看浏览。优点是家长真正的参与进来,可以互相交流,通过图文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状况,缺点是操作不便捷,对于家园交流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3、很多幼教方面的网站专为幼儿园设计的网络虚拟幼儿园。幼儿园通过该站可轻松搭建平台,家长和老师能进行各种图文交流,满足各种需求。是幼教领域的一种趋势。

4、幼儿园可以通过校讯通服务,利用互联网给家长发送即时短信息,令家长和幼儿园联系更加紧密,也很方便!

三、家长为什么会宠坏孩子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容易受宠的往往都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

对于多数人来说,第一个孩子是世界是最好玩的玩物。但喜爱不是唯一的因素。父母除了容易把自己的希望和担心转嫁于这个孩子身上以外,还有其他的操心事,比如,要为一个无能为力的小生命地幸福和安全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感是陌生的。婴儿的哭声就像一种强烈的呼吁,使你不得不做点什么,然而你仍然会不明白该怎么做好。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后,那么养育第二个孩子,就比较有把握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你知道为了孩子,有些事情必须拒绝他,而且,当你确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由于自己的铁石心肠而感到自豪了。

哪些家长容易把孩子惯坏呢?他们通常都是:

1、大龄青年养孩子或等了很久才有了孩子,而且怀疑自己可能生不了第二胎的父母。

2、缺乏自信心,甘愿做孩子的奴隶,期望孩子能够成为他们理想中的父母。

3、孩子是抱养来的,所以想通过超常的努力来完善自己的父母资格的父母。

4、曾在大学里学过儿童心理学,并在心理学领域工作过,而且信心百倍地想证实自己能力的人,实际上,当他们把理论真的弄懂以后,就会明白育儿是一件倍加艰苦的工作。

5、由于对孩子发脾气而感到内疚,因此想采取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方式来满足心理平衡的父母。

6、听到孩子哭就忍受不了,因此时而愤怒,时而内疚的父母。

无论内在因素是什么,这些家长都是孩子想什么就给什么,所以自己牺牲的安逸和权利太多。假如孩子知道要东西的时候要明智一些,情况还不至于太糟糕。可惜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有好处。其实,听从父母的指导是孩子的本性,因为这能使他们得到安慰。当父母表示迟疑不决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到不安。结果只要孩子一哭,家长犹如听到“领导”的命令一般急忙把他抱起来,好像如果不管他们,结果就会很糟糕。长此以往,孩子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所以,家长越是向孩子的“屈服”,孩子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时的家长就会感觉到自己像个奴隶。麻烦的是,一到这时,家长就会感到生气,接着又会感到自责,然后再次让步。

四、孩子发烧 烧着了家长

育儿过程中,问及家长最最头痛的是什么,答曰“孩子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是呀,孩子一生病,家长会又慌又急,乱了手脚。尤其是孩子发烧时,看到小脸红彤彤的,怕烧出什么病来,于是就给孩子吃药或物理降温。一阵折腾下来,孩子的烧是退了,可是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家长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发烧对健康有着另一面价值。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幼儿经过一场发烧后,好像长大了,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均明显提高了。这是因为发烧加快了脑细胞的代谢和新生。由此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发烧,不要因为孩子发烧也“烧着”了自己。

正确对待孩子发烧要纠正几种错误认识。

发烧有时是好事

发烧是机体的一种积极防御反应,是人体免疫细胞和外来病菌抗争的过程,人体可以通过发烧促进新陈代谢;发烧时,如果体温不是太高,体内的白血球和抗体会增多,吞噬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也大大提高,升高的体温对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也不利;发烧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控制感染、促进病体恢复的作用;发烧时,肿瘤体内温度高出正常组织的5-10摄氏度,这足以置肿瘤细胞于死地;许多重要疾病引起的发烧还有自己的特殊“热型”,通过对“热型”的识别,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但是,如果体温过高或发烧时间较长,体内能量就会消耗过多,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这对人体就非常不利了。

高烧、低烧≠病重、病轻

好多人都以为发烧的温度越高,病情越严重。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由于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很小的刺激都会引起发烧。引起发烧的另一个原因是细菌、病毒。细菌、病毒中有一种制热源,到了机体里就变成一种抗原,机体因此产生抗体来抵抗这种外来物,抗体、抗原产生相互反应,就会引起发烧。

发烧的高低不能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机体进入严重衰竭状态,反应能力低下,常是应该发烧却并不发烧,应该高烧而呈现低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有的孩子机体反应比较激烈,发烧也比较厉害,有的孩子机体反应不激烈,发烧的温度就不高。所以,温度高,不一定说明孩子病重,温度低,不能说明孩子病轻。比如,有的孩子身体平时很棒、很壮,不经常生病,但是一旦发起烧来很怕人;有的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身体素质很差,对制热源的反应也就很差,即便是生了很重的病,也不一定会发烧。所以,发烧只是一个症状,是机体对细菌、病毒制热源的反应过程,不能用发烧的高低来衡量病的轻重。当然,发烧的温度过高,对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会带来危害,引发并发症。

服退烧药有时是坏事

由于人体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最为娇嫩、敏感,孩子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过高可诱发抽风、昏迷,使脑细胞受到损害,影响智力,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好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发烧先烧脑子,孩子稍有发热,就忙着找退热药,或请求医生打退热针,以为热退了,病就好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一发烧,就赶紧给服退烧药,一片不行来两片,如果过一段时间还是温度高,再加服,最后孩子出汗不止,衣服湿透,四肢发凉,软弱无力,出现虚脱。

发热时,血管扩张,血液加快,局部和全身新陈代谢加强;肝脏解毒能力增强,可以抑制致病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消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提高,可以促使炎症消退。因而,对于38摄氏度以下的发热,不必匆匆降温退热。有一些疾病的发病前期会出现发烧症状,如果见烧就退,有时会掩盖疾病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家长不要自作主张,以免伤害了孩子。

发烧≠发炎

家庭小药箱里,消炎药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药。有的家长会把发烧和发炎联系起来,以为发烧就是由炎症引起的,把消炎药当成退烧药。发炎会引起发烧,这是正确的认识,但是引起发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发炎(感染性),还有非感染性的,如药物反应、溶血、组织坏死、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等等。

因此,家长不要把发炎和发热等同起来。遇到孩子发烧时,要先看医生,不要乱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以免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

不要凭感觉行事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用手来衡量孩子是否发热。有时看到孩子精神很差、老想睡觉、不想吃饭,伸手一摸,哎呀,孩子发热了,赶紧退热吧。

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对额头的温度,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你摸后认为不发烧,他摸后可能觉得发烧。这就对了。人体各部位的体温是不同的,各部位对热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手部皮肤上的冷点比热点多,因此对冷的感觉比较敏感,对热的感觉较差。个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发高烧的病人有发冷期,皮肤血管收缩,体内产热增加,此时通过肛门测温可以发现体温增高,而额头温度不一定高。另外天冷时,手常常暴露在外面,温度很低,用手去摸不发烧人的额头,也会感觉额头发热,容易产生误差。

科学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来测量。家里备个温度计是很方便的。

五、小儿腹泻多 家长要留意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日前又接收了一位小患者,男孩,1岁2个月,发病当天腹泻20多次,明显脱水,精神萎靡。主治医师于四景大夫介绍,这是典型的轮状病毒肠炎(又叫秋季腹泻)。秋冬以来儿童医院收治了多名轮状病毒肠炎病人,高峰时,一天门诊量达50~60人次,年龄一般在6个月~2岁左右。接近年关,医生提醒家长注意小儿腹泻,如治疗不及时,该病严重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33于四景大夫说,小儿发病初期,会有轻微的呼吸道表现:发烧、发热、呕吐,接下来拉肚子,大便很像蛋花汤样,一般次数每天10~20次,每次量多。如不控制,容易引起脱水。

一旦有脱水症状,患儿会口渴、精神差,小便量明显减少。但家长们也不要着急,大夫建议孩子得病后,注意以下三点:

1.只要患儿想喝水,尽量多喂白开水。

2.不要吃含糖分的食物,包括母乳、奶粉(不含乳糖奶粉可以)、水果等。

3.小孩明显脱水,要尽早看医生。

于四景大夫还说,此病的自然病程在1~2周左右,即使病毒消灭,部分孩子对糖的消化能力要4~6周才能恢复,期间可能还会拉肚子,因此,要限制吃糖。

专家提醒,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播途径除食物外,还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因此,平时小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特别是过年过节,不要带小孩扎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六、宝宝得了疝气家长怎么办

笔者经常见到年轻父母抱着孩子来询问有关疝气的问题:孩子得了疝气,到底该怎样治疗呢?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斜疝,只是发病率非常低。

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躯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一岁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手术,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或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棉线束或用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内环,既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又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常能避免手术治疗。如果超过一岁,最多观察至三岁还不能自愈,则多半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

小儿疝气最大的危险是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或有些患儿长期应用疝带使疝囊颈经常受到磨擦变得肥厚坚韧,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三岁以内的患儿可暂不手术,但需密切观察;三岁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选择手术治疗。家长千万不要对手术过于恐惧,而相信那些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既浪费了钱财,又延误了手术时机,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上一篇:智慧教育伦理问题下一篇:中航工业贵飞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