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主题名称

2022-07-07

第一篇:家园共育主题名称

在主题活动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光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主题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深入开展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家长则是主题教学活动的一块宝贵资源,如:家长的人力、物力、文化、专业技术、信息资源等等,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这块宝贵的资源并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来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主要从让家长了解主题教学活动,引导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展开教学活动三个大方面入手,深化了主题教学活动,使老师、家长和幼儿在互动中共同获得提高,促进主题教学开展。

一、积极宣传,让家长了解主题教学活动。 为了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更好地实施主题教学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加大力度积极宣传。 1.通过口头交流让家长了解主题教学活动。

在平时,我们经常学习有关主题教学的理论知识,这样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深入浅出的向家长介绍主题教学活动。通过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主题教学活动的优点在于强调让孩子主动获取知识。在平时的接送时间,也可以和家长聊聊班级的教学活动,以及孩子在教学中的情况,让家长从孩子的身上间接的了解到更多的主题教学活动内容。

2.通过书面形式让家长全面了解主题教学活动。

根据班级情况,在家园联系栏中丰富有关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如我们在家园联系栏中设置了“主题内容”、“与您分享”、“请您帮助”、“家园共育”等,让家长及时了解班中的教学活动以及家长需要协助孩子做的事情。同时“家教之窗”“关注孩子”栏目张贴一 1 些主题教学的理论文章和主题教学中的案例,让家长了解孩子究竟学什么,怎么学。

3.通过家长来园活动向家长介绍班级主题教学活动。

家长来园活动可以使家长对班级师资,幼儿园的硬件设备以及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活动有一个整体了解。每学期我们定期开展家长来园活动2-3次。在每次的家长活动上向家长介绍有关主题教学情况,让家长进一步了解,知道主题教学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教师还向家长反馈班级的主题教学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在讲解中经常插入一些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的生动案例,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体会到由于自己的配合而促进孩子进步的愉悦感。 4.通过班级主页向家长展示主题教学活动情况。

开设班级网站,网站的设计蕴含班级简介、特色活动、小画家、宝贝风采、留言台、走进教学等丰富的内容,展现给家长一个全面、真实、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我们围绕主题全面展开,如在“有用的交通工具”主题中,我们就向家长展示了有关主题活动中的故事、儿歌、歌曲等内容,有教师带幼儿参观马路、走走斑马线的照片,有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汽车,有孩子的美术作品等,让家长更直接的看到主题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的更多收获。

二、鼓励引导,调动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虽然家长有很多的教育资源可利用,但如果家长没有主动地提供这些资源,效益仍然等于零,这就需要教师主动的“激活”了。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充分了解自身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价值所在。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主动性,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1.及时告知家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活动。

我们在开展一些主题活动的时候,需要孩子们在家中收集材料 2 参与活动。如在主题《多彩的秋天》主题中,需要家长协助孩子收集树叶。我们首先在家园联系栏内,将本主题活动及其目标公布出去,并在“请您帮助”栏目介绍了该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以及收集这些材料的具体用途都向家长一一说明。我们提前一周张贴出去,有利于家长有时间准备。家长了解到了所需材料后,大部分孩子能主动收集树叶。加上老师自己收集的树叶已经比较丰富,我们先开展了《树叶分类》活动,让孩子把自己收集到的树叶按大小、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孩子们兴趣很高。在《树叶变变变》活动中,孩子们将树叶进行组合粘贴在纸上,做出了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等等,活动效果非常好。在家长开放日活动前,我们都给每个孩子的家长发一份小小的邀请书,诚挚的邀请家长,同时把活动具体方案通过短信形式告之家长,让家长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鼓励肯定,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在主题教学中家长教育资源的介入,教师应该给予极大的鼓励,使家长感到资源的提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一种满足,以激发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把每周协助收集资料的孩子记录下来,主题结束前在家园栏的“表扬栏”栏目中将孩子收集什么材料一一张贴,并同时在“感谢栏”用最真诚的语言感谢积极协助的家长。对于帮助班级解决教学上问题的家长,我们都一一在“感谢栏”内予以感谢。在幼儿园的网站建设好以后,我们还将家长参与主题教学活动的照片发到网上,并写上相关的介绍。一学期结束,我们将班中热心家长统计出来评出“好家长”,在班级网站中予以公布与表扬。除了对于家长的行为进行直接的感谢外,我们在孩子中也表扬家长,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本领大”,感到自豪,间接的鼓励家长。

3.展示活动及幼儿作品,让家长看到共同的教育效果。

3 作为教师能否激发家长最大限度地提供教育资源,关键在于这些资源能否体现出它应有的教育价值,能否在孩子发展中显示出“物超所值”。只有家长看到孩子们在资源的作用下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那家长才会主动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1)展示孩子的作品。

如在主题《动物王国》中,我们请家长协助孩子利用蔬果制作动物。我们在活动结束后,请孩子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观看自己的作品。虽然有的小制作在成人眼里并不是非常的“艺术”,但是确是孩子眼里最美的。孩子们却很有成就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同时将这种喜悦和成就感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共同分享,感受到原来自己化一点精力和孩子一起收集的材料有这么大的用处。在主题活动后期也可以邀请家长来参观孩子的作品,并请孩子向家长做相关的介绍。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果,从而更增添了积极性。 (2)反馈孩子在主题教学中的言行。

在主题《美丽的春天》中,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蚕宝宝,我们需要几条蚕宝宝,于是我们在家园联系栏“请您帮助”栏中发出求助信息。有一个家长看到求助后带来了几条蚕。可是光有蚕宝宝没有还是不行,于是又继续在“请您帮助”栏目中求助,后来有一个孩子的爷爷看到了,告诉我们他们附近有桑叶,他可以每天帮忙采摘一些来。有了桑叶,孩子们就可以饲养蚕宝宝了。他们特别喜欢这几条蚕宝宝,每天一来幼儿园就围在旁边观看。在观看中孩子们发现了蚕宝宝的变化,并且还延伸出很多的话题,如“蚕宝宝的卵怎么生出来的?”“蚕宝宝的妈妈为什么生完宝宝就会死?”我们把孩子们观察中的表现、谈话内容都记录下来,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的“关注孩子 ”栏内,让家长看到一条小小蚕宝宝能给孩子带来想不到的快乐,从中使孩子也主动学到了学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还将孩子在主题教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记录下来张贴在问题板上,让家长看到自己 4 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 3.展示孩子的活动情况。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尽量将家长的教育资源利用上,并通过家长开放日结合家长提供的资源展示主题教学活动;平时还将相关主题教学活动拍摄下来,通过家长会播放给家长看。在家长开放日中,我们还设置一些亲子游戏,如《美丽的春天》的主题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儿童公园放风筝,这样既增强了孩子活动的热情,也让家长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我们还通过设置问题板,记录孩子在教学活动中提出的,而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家长帮助。家长看到自己的配合在孩子身上发挥的作用,让他们更有信心地配合班级教学工作。

三、全面了解,充分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

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班中家长,充分去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并将它合理利用,才能深化主题教学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1.全面了解家长资源,合理利用。

我们在小班的家访活动中,通过发放新生家长问卷表,请家长将职业,特长等基本情况一一填写清楚。再通过家长会宣传主题教学活动中家园互动合作的重要性,向家长发放本学期总的主题活动内容,请家长根据自身情况填写自己能够提供的资源。在家长填写好后,我们又将家长资源分类,如网络资源:哪些家长家中有电脑的,可以上网查询资料;物质资源:家长可以帮助提供哪些活动材料的;人力资源:如在《春天》的主题中可以帮忙联系车子、出游地点,在《我要上小学了》可以帮忙联系去小学参观事项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根据家长的特长或者职业特点,家长可以在主题中来园上课的。经过调查统计,为教师充分、合理、有目的的利用家长资源打下了基础。在主题《海底世界》活动中,有家长有关于海洋动物的碟片,还有很多 5 幼儿有关于各种鱼类的图书、玩具,这就为主题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丰收的秋天》这个主题中,我们在一个在农村家长的帮助下,来到田野里寻找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 2.邀请家长参与“家长老师”活动。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人才济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切身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为了使我们的活动更加有意义,开展更深入,我们通过家长自荐、教师推荐的方式,邀请家长来班中做“家长老师。”在《人们怎样工作》的主题中,有一个家长主动和我们联系来园组织一个社会活动《医院里的故事》。在活动中这位妈妈娓娓道来,与孩子们的互动很融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的倾听着。孩子们通过与医生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了他们工作的辛苦,知道自己有病要及时看病,这比我们教师上课来得生动有趣。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位妈妈,同时这位妈妈的热情也感染了其他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来询问并表示要感谢这位家长,同时也表示自己也尽量配合班级的教学工作。家长们以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教师的事业,家长的积极参与也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充分利用家长和孩子收集的资料。

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大量的资料和活动材料,教师在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的同时也要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家长、孩子一起收集,处处为家长考虑,树立为家长服务意识和本着促进全面孩子发展为目的。对于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到的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如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到的图书、图片,可以放在阅览区,在晨间谈话中教师还可以把相关书上的内容讲解给孩子们听。教师还可以将孩子们收集到的图片布置在主题墙上,时常引导幼儿观看。在问题板中,及时张贴孩子提出的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家长知道答案,教师及时将答案记录下来,并告诉幼儿。对于一 6 些具体活动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探索,或者制作成作品等等。 4.将主题活动延伸到家庭中。

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资料,让孩子在和家长一起寻找、选择、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引导幼儿学会收集查询资料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怎么样解决问题。我们还鼓励家长在家中经常和孩子交流主题进行的情况,以及活动开展的内容。让幼儿在家中讨论幼儿园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在园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巩固了孩子所学的内容。

当然,我们在主题活动中利用家长资源的做法不止这些,我们想着重说明的是:家长是主题活动中极其重要的资源,只有让家长真正认识主题活动的价值并明确自己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与幼儿园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第二篇:家园共育.

孩子的双休日怎么安排

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生活表,对孩子的生活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孩子们在学校都会严格遵守,形成了一定的规律,这样就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双休日也应该这样。

具体体现在孩子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这几方面。

卫生习惯:1-3岁的孩子可在父母及其家人的训练和影响下逐渐养成爱卫生的习惯。每天洗手、洗脸、洗脚;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睡眠习惯:卧室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光线应略暗,环境要安静。床垫铺设要软硬合适,过软会影响孩子脊柱的正常发育。2-3岁孩子睡眠的时间约为12-14小时;4-6岁孩子睡眠时间约为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要训练你的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不要抱着、拍着、摇着让孩子睡或让孩子含着乳头或吮手指入睡。

饮食习惯: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定时让孩子进食。2岁时可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拿杯子喝水,用小勺吃饭。要孩子从小养成不吃零食、不挑食、不撒饭等良好习惯。但不应强迫孩子进食,若孩子食欲不好,应查找原因。

排便习惯:婴儿到1岁左右即可养成自行大小便习惯,尽量不再便溺裤内,要逐渐使孩子养成上所的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能适应托(幼)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一)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年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快帮助孩子适应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早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上幼儿园,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二)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孩子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孩子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

养个懂礼貌的宝宝

对于宝宝,说教是苍白无力的。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爸妈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撤消溺爱与纵容;同时,也要讲究方式与策略,才能马到成功。为此,我们给爸妈提供以下一些高招让爸妈养出聪明懂事的乖宝宝。

林爸爸跟我们分享他的经验:“有一阵子,我女儿总是把爱吃的东西全霸在手里,给她讲道理也不管事。于是我宣布,以后再独霸就不给她买了。有一次,女儿霸占一包巧克力独自吃光了,以后,无论她怎样请求我都不给她买,并且让她知道这是对她独霸的惩罚。又有一次,女儿把香蕉分给大家,全家人都表扬她,我高兴地告诉她,因为她让大家吃到了好吃的香蕉,明天我还要买来请她分。就这样,我坚持赏罚分明,很快就扭转了女儿独霸食物不给人吃的毛病。”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位姓尹的家长也这样说:“我的小孩也吃独食,我就用他的行为反过来教育他。我买来一些他最爱吃的食物,当着他的面我独自有滋有味吃起来。宝宝向我提抗议了,我就用他平时拒绝的话对待他,并且让他意识到这就是学他的样,他难过地低下了头。我趁热打铁给他讲道理,他真心点头了。”

充当爱心小使者

另外一位戴爸爸说:“我和爱人商量了一个治本的办法,让宝宝体验爱心。如妈妈吃香蕉时说:‘香蕉真好吃,爸爸一定喜欢吃,宝宝,麻烦你把香蕉送给爸爸吃。’爸爸削好苹果说:‘妈妈多辛苦啊,来,宝宝请你把这个苹果送给妈妈吃’等等。宝宝反复当爱心小使者,就慢慢懂得了心中要有他人,常省下自己爱吃的送给我们,并且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还有其他方法,例如称赞其他小朋友懂得分享,让宝宝学习等,都是纠正宝宝吃独食的策略。其实,宝宝的行为与爸妈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碰到独占食物、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宝宝,爸妈更要利用一些有创意的小方法让宝宝了解这样做是不好、不对的,宝宝也才会更懂事、体贴。

从幼儿园回来,你提问了吗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幼儿园老师对宝宝来说=?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 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譬如: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快乐的事?

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

像这样的问题,提问内容具体,孩子知道从何而答。如果父母每天一出园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吃什么了?”在孩子思维最兴奋的阶段,他不会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给您一个简单的回答,比如面条,因为面条是孩子最易记住的词汇。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领到园里的食谱园地,按照食谱问一问孩子,孩子就会把思路理清,认真告诉您。这样您不仅能了解孩子饮食情况,还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讲述欲望。孩子讲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父母在提问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提问时最好使用开放性的语言,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问“为什么”,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而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提问还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家长还成长一点“空间”

小花小草要长好需要一个足够它枝叶伸展的空间。其实孩子成长也一样。0岁到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启蒙期,更需要父母的精心关注和扶持,需要一个不受束缚的、能够自由自在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像小鱼儿一样顺畅地呼吸,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翔,像小草一样茁壮地成长。

活动的空间 盛夏,一场大雨冲去了天气的闷热。院子里出现了许多水洼,尽管稀稀拉拉的小雨还没有停歇,张家的小胖、李家的小强戴着草帽迫不及待地来到院子里,张开双臂拥抱凉爽的雨滴,一双小脚丫在水洼里趟出串串水花。苗苗穿上雨衣也急着想往外跑,奶奶一把抓住她:“雨没停,不能去。趟水要生病的。”可怜苗苗如同只被捆住手脚的小猫站在门后,只能扒着窗户看别的小朋友尽情地玩耍。

峰峰生来是个小帅哥,妈妈整天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就是有一样,限制他活动。在家里,妈妈让他安静地看书、看电视、摆积木、玩车模,不能玩激烈的对抗游戏,更不许登高爬低;到公园,只能乖乖地牵着妈妈的手散步,或者坐安全的电动火车,不能在儿童游乐园自由活动,更不许和淘气的小朋友玩摸爬滚打的游戏。峰峰就像妈妈养在笼中的一个小宠物,虽然白白胖胖的,可是缺少了活动,身体平衡性不好,四肢力量弱,体质也比同龄的孩子差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从头脑、内脏、躯干到四肢都在快速成长,需要全面的营养加充足的活动。宝宝从会爬时起,活动的范围一点点扩大,当他学会走路后,就会不停地跑来跑去,蹦跳登高、翻跟头,拉拉这儿,碰碰那儿。他的这些活动有利于躯干和四肢的发育,使胳膊和双腿的骨骼与肌肉快速生长,具备灵活的控制力和协调力。所以,限制幼儿的活动、不给其活动的空间会影响其身体正常的发育。

探索的空间 3岁的童童对什么事情都十分好奇。一天她拿了一个玻璃杯子去问爸爸:“杯子掉在地上会不会摔碎?”爸爸说:“会的。”还没容爸爸解释,童童的手一松,“啪!”杯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震惊之下爸爸刚要发火——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应该好好管教。但他转念一想童童为什么这样做,还是听听她的想法吧。于是他平声静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把杯子摔在地上呢?”童童若有所思地说:“哦,它真的能摔碎了。”原来她是想亲自试一试杯子能不能摔碎。

玲玲按照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在家中的花盆里种了几颗黄豆。她天天浇水等待小苗出土。两三天后,她终于忍耐不住,用小棍扒开土取出豆子看看,再重新埋进土里。此后,她每天都要这样看看那几颗黄豆。妈妈轻声劝说:“不要再扒拉豆子了,要把它扒拉死了。”玲玲天真地回答:“我在观察呢。老师让天天观察的。豆子埋在土里,不扒拉出来,怎么看见呢?”

看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实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出于好奇心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说的,总要自己亲自试一试,总要自己做。如果童童的爸爸当时大声呵斥:“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还成心把杯子摔碎?”那真是冤枉她了。如果玲玲的妈妈提出坚决不许她再扒拉豆子,极有可能泯灭幼儿的好奇心,把探索的兴趣扼杀掉。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

失败的空间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失败后,几经努力获得成功的经历。可是,轮到对年幼的独生子女却总是过度保护,怕他们受到伤害,怕他们承受不了失败的滋味,结果使他们上学后一遇挫折就束手无错。其实及早给幼儿创造一个尝试失败的空间,让其体验失败的痛苦、郁闷,积攒努力战胜失败的信心和百折不饶获取成功的勇气,是非常必要的。

走马路牙子是许多幼儿喜好的活动。楠楠和爸爸妈妈上街时最开心的事,就是用一双小脚沿着马路牙子走。有时他平伸两手摇摇晃晃地走.

1 嘴里叨念:“过独木桥了。”有时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像螃蟹似的横着身子挪步。即使走不好,一只脚掉下马路牙子或摔倒,他站起来高高兴兴继续走。爸爸妈妈从不干涉他,掉下去再重来嘛,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朵朵就没有这份幸运了。他也想走马路牙子,可是爸爸训斥:“放着好好的路不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妈妈倒是和颜悦色哄着说:“马路牙子这么窄,你能走好么?别逞能了,走不好掉下来,歪了脚、磕破了腿怎么办?”摆出一大堆肯定要失败的后果来,就是不想让朵朵去尝试。于是,一个对孩子来说很有趣的探索过程被扼杀了。

美国儿童专家法斯乐看到自己的朋友让3岁的孩子在海边布满怪石的小径行走。那条路对3岁孩子的确十分曲折难行,可是孩子喜欢走,为了不扫他的兴,父母让孩子跟在后面走。法斯乐说:“孩子的母亲肯让他走,让他有跌跌撞撞的体验,这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体验生活,这就是人生。”

在家庭生活中,类似失败的尝试处处可见。比如,10个月的宝宝用勺子吃粥,弄得满身满脸,最后还把粥碗打翻了;两岁的宝宝自己穿裤子,把两只脚插进一条裤腿,拔不出来了。这些难道不是失败吗?但是就此不让他再尝试,他永远也学不会最基本的生活本领。大人包饺子,宝宝也要包,就让他包嘛,谁天生就会呢?宝宝要学着扫地,扫不干净可以再来一遍;宝宝做手工,剪坏了纸样,鼓励他修补好就行了。父母要是怕失败什么都不让他干,到头来会害了他。什么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失败可以积累经验,失败可以体验生活百味,失败可以锻炼意志,一次次跨越失败就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思考的空间 现如今的宝宝小脑袋都十分聪明,只要你给他足够的思考空间,会迸发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可是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总在按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他们或是盲目超前培养,揠苗助长;或是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执行填鸭式的计划;全然不给孩子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

乐乐的妈妈最喜欢家中来客人的时候,让乐乐露一手——表演讲故事的绝活。乐乐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结尾,就是他一遇生人会紧张,一紧张就忘词。妈妈比乐乐更着急,总在边上提词。长久以往,乐乐也不动脑了,反正有妈妈提词呢。结果他讲的故事再也没有新的创意了。

幼儿园的许多小朋友都上了兴趣班,甜甜妈妈认为画画文静,不征求甜甜的意见给她报了画画班。甜甜对图案和色彩悟性慢,老师布置的画画作业她总要问妈妈:“大树怎么画?”“房子是什么颜色啊?”妈妈赶紧告诉她,有时看甜甜画得太慢还帮她画两笔。爸爸说:“你应该启发她想一想,自己画。”妈妈不以为然,我在帮助她有什么不好?其实,我们身边像乐乐妈妈和甜甜妈妈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他们一点儿也不清楚,他们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思考的空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代替孩子培养兴趣,代替孩子选择玩具,代替孩子回答问题,代替孩子完成老师留的各种需要创意、需要动脑筋的作业。结果当别的孩子想出房子装上轮子,汽车长出翅膀,树上结鸡蛋,天空架彩虹桥的大胆幻想时,他们又在埋怨自己的宝宝笨。事实上,不是孩子脑子不好使,是他不动脑不思考使然。人的大脑像一部机器,不用就会生锈,越用才能越灵活。培养聪明孩子的关键是使孩子养成积极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某地在一项“什么样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的问卷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回答是:有想象力的孩子和头脑灵活的孩子。这说明大多数父母知道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为重要。只是一遇到具体的问题,父母就容易集体失意——不知道如何去做,往往用主观的想当然束缚孩子大脑思考的空间。

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与时间。斗转星移,现在都到了21世纪,陶先生解放儿童的主张依然是我们家庭教育要遵循的思想。破除传统的父母统治意识,给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新世纪父母切切实实的行动.

让宝宝学会物归原处

身边的故事: 明明有个坏毛病,经常喜欢乱扔东西,用了什么都随手一扔,所以每天都要问奶奶:“奶奶,我的画笔放到哪儿了?”“奶奶,我的衣服找不到了。”奶奶天天围着他转,不是帮他找东西,就是帮他收拾残局.

这天,明明在房间里玩,一会儿就将房间折腾得乱七八糟,铅笔躺在床单上,积木撒在地板上,图画书摆在了鞋柜上……

第二天,该上幼儿园了,明明却发现自己的彩色笔不见了,“彩色笔哪儿去了呢?我昨天还用了呢!”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那天,小朋友们画画的时候,明明只能向别的小朋友借彩色笔用,心里真不是滋味。

专家诊断

生活中,许多幼儿缺乏物归原处的意识,喜欢随手乱扔东西。

√ 幼儿期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常常为图一时痛快而随手乱扔东西,意识不到将物品物归原处,不仅整洁有序,还能方便自己和他人对物品的使用。

√ 幼儿乱扔物品的毛病,往往和家长的教育引导有关系,如家长经常替幼儿收拾东西,使其认为乱了也无妨,收拾是大人的事情,因此缺乏物归原处的意识。

您的孩子是否这样

√ 用完东西随处乱扔,没有将物品放回原处的习惯。

√ 经常找不到自己玩过的东西,“忘性”较大。

√ 不愿整理自己的物品,喜欢依赖大人。

√ 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越整越乱。

支您一招

1让宝宝懂得物归原处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便利

经常告诉宝宝用完东西后,应按类分别摆好并及时整理。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宝宝亲身体会物归原处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便利。可以用发生在宝宝身上的一件事,告诉宝宝如果图一时省事,而将用过的东西随处乱扔,不仅会给自己也会给他人造成麻烦。

2让宝宝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

对于宝宝的个人物品和玩具,家长应及早放手让宝宝自己学会整理。

开始时,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整理,让宝宝知道物归原处的简单道理,告诉宝宝每件物品和玩具的大致归位。

待宝宝适应后,家长可教宝宝自己学会整理和归类。很多情况下,宝宝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做而不愿意整理。给宝宝新添一件物品时,家长应及时告诉宝宝归放的位置,让宝宝学会物归原处,并有意识地保持物品的条理和整洁。

3为宝宝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

一个温馨整洁、错落有致的家庭环境,往往会潜在地传递给宝宝做事整洁、条理清楚的健康信息。反之,一个凌乱不堪的家庭环境,则会让宝宝养成随意乱扔、不讲条理的坏习惯。

因此,为宝宝创设一个干净利落的家庭环境,比教育宝宝如何去做更有价值。

让音乐充满了孩子的生活

1、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

对成年人来说,音乐好象是自然而然地流淌着,将要演奏的下一乐章和我们心里设想的一模一样。而一旦我们已知的那种音乐构建被打破,就会感觉非常痛苦。听到其他民族文化的旋律、节奏或和声,我们常常会感到极不舒服。生长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往往倾向于听那种带有西方音乐特征的旋律,相反,西方人很少会称赞亚洲的乐曲,在他们看来,东方的音乐只不过是有序的发出声音罢了。如果你的孩子对音乐涉猎广泛,他们日后往往会欣赏和享受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所以,还是让你的孩子聆听"雅克兄弟"的音乐,拉脱维亚的民间音乐,以及莫扎特的音乐吧!这些音乐都非常好,也能训练孩子的大脑。通过玩耍嬉戏,以及生活在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你的孩子会有最佳的学习表现。孩子们会自然地接受音乐,把音乐编进他们自己的玩耍,以及与大人的游戏之中。尽管他们的年龄还不适合进行正规的器乐训练,但已经到了和他们进行音乐游戏的年龄了,所以请广泛地给孩子们听音乐,唱歌,跳舞,吹口哨和哼小曲吧!

2、播放复杂的音乐

为你的孩子播放风格迥异的音乐是你能给他的一份珍贵礼物,但为他选择某些特定风格的音乐似乎更为明智。例如,莫扎特的音乐可能就比莫特利·克鲁的音乐要好一些。这是由于音乐的谱写往往与脑的复杂结构形式相联系,比如经典音乐就与脑电波十分吻合。记住,当人们谈到婴儿与音乐的关系时,总避免不了谈到莫扎特这个作曲家,而其他诸如巴赫和秘鲁民间音乐这样的复杂音乐形式,也被认为具有相同的效果。

3、用音乐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

圣约翰大学心理学系的杰弗理·费根及其同事证明,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以音乐为线索来记忆事物。研究人员在让婴儿聆听音乐的同时,交给他一个汽车模型让他记忆。7天后,当播放同一首曲目时,婴儿能较好地回忆起汽车模型,而播放其他音乐时其记忆的效果则不是太好。费根认为,提供诸如音乐之类的适当记忆线索,就能帮助婴儿检索先前的记忆信息。这为父母向孩子暗示记忆信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方法。在给小孩洗澡、穿衣时,哼上一段小曲,每次都哼同一首,重复哼唱有助于孩子理解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还可以帮助孩子们预见下面的旋律与歌词该如何变化。这一方法还有助于更为容易地调节日常生活。

4、开始为音乐学习打基础

婴幼儿还不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和吹单簧管,但最好在适当的时候尽可能早地(最有可能的是6岁左右时)将乐器交给他们。一个明显的好处是,早期聆听音乐与接受音乐训练将为他们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语言的学习过程一样,一个置身于魅力无穷的音乐中的孩子,就获得日后学习乐器的基础。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埃德温·E·戈登发现,婴儿接受的音乐熏陶,如果时间和顺序安排得当的话,将培养起孩子的音乐才能。在适当时候为孩子播放音乐,那么在以后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

5、轻哼,舞动,跳跃,打拍子

对你的宝宝来说,开始正规的音乐学习确实显得太早,但你仍然可以将许多有关音乐的活动引入孩子的生活。像听音乐时随着节奏轻哼,舞动,跳跃或者打拍子等。下面狂想曲的奠基者林恩·克莱纳给我们提供了五种小孩最喜爱的音乐游戏,而翻到本书的年龄与阶段部分,你还会看到有关这方面更多的内容。

1+1+1的家庭游戏法则

游戏是一种快乐、活泼、自然丰富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游戏是有趣的,虽然有时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甚至显得有点简单,但是它是你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这个深秋,让我们和宝宝一起游戏、一起happy吧……

1+1:妈妈+宝宝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妈妈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例子: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

1+1:宝宝+爸爸

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

专家评说: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

爸爸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打笨熊(适合1岁以上宝宝)

爸爸帮宝宝把被子裹在身上变成“笨熊”,爸爸也裹上一条被子,与宝宝展开战争。笨笨的动作,就像狗熊在移动,宝宝一定会喜欢的不得了。

游戏:蹦蹦跳(适合一岁半以上宝宝)

用手扶宝宝腋下让宝宝在膝上学习蹦蹦跳,边跳边念“爸爸抱,宝宝跳,一跳一跳哈哈笑”,蹦跳一会儿家长握紧宝宝的腋下悬空提起说:“摆啰,摆啰!”让让宝宝左右摆动,宝宝会适应摆的方向,配合爸爸的摆动,最后将宝宝举高。

游戏:跳高投篮(适合2岁以上宝宝)

可以在家准备一只小篮筐,让宝宝将小球投入篮筐中,可以练习跳起来投球。要求宝宝可以投准篮筐,同时练习跳跃。

1

1+1+1:妈妈+宝宝+爸爸

每个周末相信是宝宝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一家三口一般会选择去附近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玩;或是爬爬山、划划船,累了饿了就在外面吃午餐。其实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让宝宝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

专家评说:医学与健康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使大人和孩子都保持情绪兴奋状态,它能激发各自体内细胞的活力,有益身心健康。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与父母的亲和力,影响他对身外世界和人际关系的认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有助于开放性格的养成。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增进今后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文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是大人体味理想化温馨童年,并培育宝宝爱的良机。

一家三口的游戏设计:

游戏2:“冰冻”舞蹈(适合2岁以上宝宝)

用音响播放一些宝宝爱听的音乐,节奏可以欢快一点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随着音乐跳舞,然后突然暂停音乐,让宝宝把动作“冰冻”在音乐停止的那一刻,并保持安静,不出声响。听音乐跳舞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起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在跳舞过程中加入“冰冻”,可以提高宝宝的听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3:波涛汹涌(适合2岁以上宝宝)

1、准备一条床单,在床上铺平,爸爸妈妈各执床单的一头,宝宝或坐或趴在中间。爸爸妈妈开始抖动床单,一开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让宝宝先熟悉一下,鼓励宝宝勇敢、不害怕。慢慢地,可以加大抖动的幅度和力度。

2、床单离开床或地面一段距离,爸爸妈妈拿着床单的四个角摇晃,象是在海里的小船,宝宝在当中乘船,开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逐渐加大幅度。

3、爸爸妈妈手拉床单相对站立(放在距离宝宝头一定距离的地方,上面可以放一些响铃),鼓励孩子自由跳跃,用手、头努力触碰床单。或是爸爸妈妈还可以上下舞动,让宝宝在下面钻进钻出,甚至可以忽然蹲下将宝宝罩住。

*母婴世界小提示:由于被床单遮挡,宝宝看不见床面,所以在玩这个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爸爸妈妈撑开的床单要在床的正中央,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抓好被单,宝宝就能落在软软的床上。

游戏4:递减爬坡(适合2岁以上宝宝)

把孩子带到有一定坡度的草地上,比如说小区的绿化区或是附近的公园让他手脚着地,依次向上爬10步,向下爬9步,然后再向上爬8步,向下爬7步……直至0为止。在爬的时候,可别忘了要求孩子每爬一步都要数“

1、

2、3……”哦。(向上爬和向下爬时的计数,都以单脚一步为准。)当然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参与,必要时给予鼓励。

目的:让孩子练习数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手脚协调用力的技能。

游戏5:荡秋千(适合2岁以上宝宝)

爸爸和妈妈走在孩子两边,三人并排走路。爸爸妈妈分别抓住孩子的一只手,一边走,一边说:“一二三,提起来!”孩子被爸爸妈妈提了起来。因为爸爸妈妈走路的时候有一个惯性,所以孩子的身体会“荡”起来。只要爸爸妈妈有力气,就可以前后“荡秋千”,如果妈妈手臂力量不够的话,也可以双手用力

第三篇:家园共育

六、家园对话

在进行家园对话的过程中,应制订一些有效的策略,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交流、沟通为前提,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家园播报站的作用,提醒家长要以大班的孩子来要求孩子如关注幼儿的注意力,任务意识、关心家人、乐于助人等的品质培养;

2、实践过程中,激发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充分体验、认识到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价值,拉近心理距离和感情,才能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的效果。交往是互动发生的前提,在交往中,交流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互动质量,就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想法:

1、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家园共育的集体,让家长充分体会自主感、主动感和控制感,促进家长和教师从态度、感情上彼此走近,真正成为平等合作的教育伙伴。引导家长群体主动关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促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互相学习,就共同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作为老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亲职工作:

①、补发新生通讯录。包括教师联络电话;

②、进行必要的新、老生家访;

③、邀请家长参加园内、班内的各种活动;

④、每日迎接孩子时做简单的沟通;

⑤、收集、汇集有班级特色的家长育儿经验文章,整理家

长资源档案。

2、引导家长要做个倾听、观察与支持的教育者:

①父母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教育孩子;

②在家园统一的教育理念下,家长应主动参与学校教育:

a)在教师预设每个主题活动的意向、教育目标时,家长应积极主动引导幼儿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提供主题活动的资源。

b)经常与孩子一起探讨主题的进行、及相关内容,也可藉此了解幼儿学习的情况。

c)提供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各项资源(力所能及的)如:提供信息、联络场地、亲身示教、帮助幼儿使用某种技能或日常生活经验等。

d)积极反馈意见。

1, 以寻找孩子的闪光点为家园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用自身的教育行动影响着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交往。如: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一同掌握幼教动态。与家庭共同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积极开展班级的家长助教活动,使其发挥自身的特长,与孩子们展开互动,递进家园的情感交流。

2, 在筹备、展示主题的活动过程中,引发家长、孩子的积极体验,带动全班幼儿与家长的主动参与。

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应抓住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呈现给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效果差异,促进及时的各方反馈与相互影响。

幼儿是在家庭、幼儿园、社区三大环境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如果家园携手合作,就能形成1+1>2的强大合力。家园平等的对话关系一旦形成,你我之间就感悟到了“对话”的真谛。那将是一件造福于社会的大工程。从你我做起吧!

以上是本学期的班务计划。我们三位老师将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团结合作、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教学新路子。

[1]

第四篇:家园共育计划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其本质就是一个共字,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要求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进行以下活动:

一、开展日常性的"家园共育"内容:

①每周"家园联系表"。

②充分利用班级家园联系栏。

③电话、信息追访。

④个别交谈 。利用晨间、离园活动时与家长的交流。⑤家长会及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结合班级幼儿及家长情况开展具有本班特色的"家园共育"系列活动。

(一)、召开有针对性的"小型家长交流研讨会"

根据本班幼儿的薄弱环节,例:"自助进餐、取餐"、"生活自理能力"及半数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等。开展"小型家长交流研讨会",由家委会成员及幼儿能力较好的家长介

绍经验,(最好结为一对一的对子,)以点带面的进行。并及时把幼儿的进步告知家长。

(二)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

充分利用"班级家委会"的作用,由教师与家委会共同商讨,有针对性的家长专题讲座。结合不同时期家长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例:孩子在家中任性、发脾气的原因及对策。

(三)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

征询班级家长志愿者,了解家长志愿者的资源,进行汇总。利用有特长的家长走进教育教学第一线。以节日的亲教活动为基点,拓宽“快乐亲教”计划实施渠道,进一步尝试把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引入“快乐亲教”计划实施中,形成“引导家长快乐亲教,夯实共育平台。

第五篇:家园共育

论文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下共同进行的,两者就如同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前进,相互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家园之间的完美契合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 幼儿园方面

(1)师资资源方面。①注重教师培训。制订培训规范和计划,对已上岗的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核发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配套的可发普通话合格证、电脑初级达标证等,从而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学质量。②探索电教模式。即购置适量电脑、幻灯机、投影仪等,积极探索电教模式。条件允许的可由幼儿直接操作、互动。比如在数学中对数字的认识,直接将表示数字的动物转到多媒体的平面上,让幼儿感知,做加减时直接添加和删减;在色彩认识教学时,直接通过多媒体变换色彩,这样更直接,更逼真;在绘画时由幼儿在电脑中的写字板上操作,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也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及动手能力。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教育部门管理的基础上,幼儿园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幼儿人身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疾病防治管理、师品师德管理、入园离园管理、户外活动管理等等,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这样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方面。①判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吸取更多知识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上这点尤其重要,要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首先就要教会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教育辨别是非能力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褒贬协调结合,这样才能较快地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评判的标准。在这一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比如看动画片、角色模拟游戏、讲故事等,只有让幼儿身临其境,他们才能更深刻地思考领悟。②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教育更多地与生活联系密切,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幼儿老师能更好地关注到幼儿的日常生活状态,更及时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学校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合理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中的点滴抓起,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叠被子等,并且要侧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立性、节约、谦让、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③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以后的小学教育,在幼儿教育期间要利用有趣轻松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重视幼儿智商的开发。针对幼儿本身好玩的特点,将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实际性接触,幼儿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含义。例如搭积木的游戏、拼图游戏、绘画等。

二、 家庭方面

(1)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①父母双方关系要和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即便遇到矛盾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大吵大闹,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对于孩子面临的各种情况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孩子犯了错要给他讲道理,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呵斥或打骂。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要给予表扬。让孩子回到家里感觉温暖和放松。②父母在孩子问题上要取得一致。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要经常沟通,标准一致。绝不能各执一词,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不能当孩子犯错后逃避惩罚的保护伞。

(2)注重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去刨根究底获得知识比强迫灌输好得多。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孩子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其次,要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观察是孩子进一步研究的前提,让孩子从最初的感性认识,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不仅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养成做事踏实认真的习惯。第三,在玩耍中学习。孩子天性好玩,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会创新,在团队游戏中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在户外游戏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为日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 家园之间的协作互助

(1)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学期中,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学期末还组织一次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以班为单位,先以调查表的形式统计出家长最感兴趣和最觉棘手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呈现给家长,给家长充分准备的时间。交流会上家长们自动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家长们由于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讨论得热火朝天。

(2)召开班级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初,我园能及时组织各班完善家委会制度,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向家长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在家委会开展的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出谋划策,教师既要当好家长的参谋,又要虚心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本班家长工作水平。如:在家长参与的庆圣诞活动中,我园以亲子运动会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一同参与活动中来,体验亲子的快乐。然后请家委会的一个男家长扮成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果然,圣诞老人的出现使所有小朋友惊讶而高兴。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愉快的圣诞节。

(3)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以增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孩子入班后,班内老师都要掌握家长的情况及家教特点,以发挥家教优势,利用有专长的家长或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家长来为班内幼儿讲课。家长不但把专业知识讲给孩子们,同时也纠正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那种专制、生硬说教的教育方法。如请当医生的家长讲生命的来源,请当交警的家长讲交通知识,请消防队的家长讲防火知识,学习自我保护等等。这种教育形式生动新颖,幼儿感兴趣,家长也非常愿意参加。

总之,要想实现幼儿教育的成功必须对于家庭和幼儿园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能有任何一方的偏颇,要同时同步进行,保证家园之间对于幼儿情况信息的对称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实现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家长和教师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促进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园自1998年课程研究以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为依据,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我们将尊重家长、保护家长权利放在首位,视家长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努力开发家长的潜能,并通过资讯与服务、沟通与交流、支持与参与的途径,改变以往家长被动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局面,逐步确立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使幼儿、教师和家长善于合作、互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探索园本课程的建构

过程中,把幼儿、教职工、家长三大群体视为三个核心,缺一不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一、规范管理,提升办学品质

1、我园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开展《广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南》的试点工作中,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幼教管理理念和近五年的探索实践,逐步生成和建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家园共育”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对家园工作的依据、目标、原则、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统整,建立了“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为我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图:(略)

2、我们根据家园共育工作的不同内容、性质和需要,先后建立建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家长行为规范》、《家长的权利》、《家长的义务与职责》、《家园联系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各类工作制度,使家园共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家园共育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下正常运转。同时,我们将家长和社区工作列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落实了岗位负责制,加强了专人管理的力度。为了让家长了解我园的办园理念和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园时我们通过发放资料和新生家长会议,及时向家长宣传我园有关家园共育方面的要求,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办园理念、办园宗旨及对家长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与

幼儿园签定“幼儿园、家庭相互承诺协议书”,使孩子一进入我园家长就成为了教育的合作伙伴。

二、实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家园沟通

家园共育,沟通是桥梁。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才能达到家园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家教宣传专栏:幼儿园和各班都设有家长园地,每月更换一次,向家长介绍保教内容、要求、情感方面培养的目标、手段、措施、生活中应掌握的技能技巧、有关的育儿小常识以及班级、教研组、学校等各方面举行的大活动等等,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校、班级中的教育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方式与教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达到家园同步的教育效果。

2、开展家长约访:教师每学年安排一次将幼儿家长邀请到幼儿园进行半小时以上的互动交流,并做好约访记录。结合幼儿档案向家长介绍幼儿发展情况,有针对地交流教育方法。

3、上门家访:教师每学年对每位幼儿家访一次,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幼儿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新生家访在幼儿还未入园前到家里访问,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家庭情况,更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加以初步分析;同时,还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入园的一些准备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为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4、利用电话访问:对于一些工作较忙的家长,孩子通常由老人或保姆接送,与老师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对幼儿园的要求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老师将班级幼儿家中的电话号码、父母单位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进行登记,并将班级教师电话向家长们公布,鼓励家长们通过电话和教师交流。孩子可以

随时听听老师的声音与老师联系,家长、老师之间也能简便、及时地相互探讨教育方法、交流教育体会、了解孩子情况。每次交流教师都认真作好记录,电话交流方便、及时,深受家长喜爱。

5、使用家园联系手册:对有需要的家庭建立家园联系手册,每月家长和教师进行书面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联系手册上向家长反馈幼儿一个月来在生活、学习、游戏、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如何实施家庭教育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家长通过联系手册向老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的心声及愿望,使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家园联手系册加深了老师、幼儿、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感情交流。

6、建立校园网站:我园于2002年5月建立了校园网站,家园交流又多了一个更为方便的途径,它在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许多工作忙,很少来园的家长,通过网站了解我们的教学活动、办园理念、浏览幼儿活动的照片、语言记录等等。教师和家长通过BBS平台直接对话,家长们为幼儿园的管理出谋划策,让我们聆听到了家长的心声、意见和建议,使BBS论坛成为一个真正开放、交流、促进成长的平台。

三、支持合作,促进共同成长

1、家长参与管理

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家长最关心;了解孩子在园的发展情况,家长有知情权;改进和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家长有发言权。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情况,注意倾听家长的心声,接纳来自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家长委员: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同时指出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我园的家长委员会两年推选一次,由各班家长参与民主评议产生。家长委员参与幼儿园有关家长工作的重大事件的决策工作,在家长中发挥组织、宣传、教育、带头的积极作用。各委员根据特长进行分工,建立有宣教组、文体组、后勤组,并根据自己的职责开展家园合作工作。如:后勤组委员参加幼儿园的膳食会议,对幼儿园的膳食安排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亲自指导幼儿园厨师烹饪饭菜。文体组、宣教组的家长参与幼儿园各班级早操、班级环境创设、家长宣传栏、家教经验文章、教师的教育行为、幼儿园管理等方面的评价工作,使家长委员成了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长顾问:家长中的潜力和资源是无限的,为了充分挖掘家长中的人才资源,我们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为幼儿园的特殊工作的顾问,如:法律顾问、计算机顾问、文学顾问、艺术顾问、膳食顾等,在幼儿园特殊需要的时候为幼儿园提供专业资讯和实际操作服务,为幼儿园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和排除困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我园碰到高空抛物、幼儿园场地超红线的问题时,法律顾问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幼儿园创作园歌、录制音乐、对外宣传时,艺术顾问、文学顾问为我们提供了专业支持,充分体现了合作伙伴的关系。

2、家长参与活动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是家园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园家长的参与是多方面的:

家长会议:幼儿园每学期定期召开全园或班级的家长会议,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本学期的工作,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各项工作及重大事情的举措,

如课程情况、收费情况、幼儿园建设等情况向家长们公示,实施园务公开,接受全体家长的监督。

对于新生家长和孩子,为了更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生活、熟悉教师,每学年开学前举行新生家长会,从介绍幼儿园、老师的基本情况,到孩子在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保教要求、行为准则等等,切实做到让家长放心、称心。

家长开放日活动:面向全体家长开放的教学活动,由最初的一学期一次调整为一个月一次。为了给家长提供方便,家长平时也可随时到园观摩教学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自然状态,并通过观摩和直接参与活动,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和具体了解孩子在班级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 这样,家长对如何实施家园共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家长也会将意见和要求反馈给老师,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庭假日亲子活动:根据家长对增进家庭间交流的建议,我园于1999年开始尝试成立家庭联络小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家长中获得共同的认可与好评。每次活动由家长委员担任的联络小组长组织幼儿和家长到附近的景点开展活动,教师参与活动。这种“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家庭间的交流,丰富了家庭的假日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幼儿、老师和家长的互动,创设生动活泼、心心相印的教育氛围, 加强了家园和家庭间的沟通。

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的潜力是无限的,在特殊时候,家长就是教育的专家。我们让家长走进教室,参与教学,使家长更加了解教师的工作及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第一,我们根据家长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将家长分成了家长助教和家长义工,使家长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原则是量力而行,重在参与。如有的家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组织孩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有的给孩子讲故事,有的参与活动区活动等等。第

二、有兴趣的家长还可以参与班级学习内容的制定,如:在主题活动开始前,邀请家长参与主题网络的讨论,共同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制定预设的教育计划,分析可利用资源。家长在参与活动中加深了对课程的认识,在为教学活动提供材料时表现得更为积极。

大型集体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亲子运动会、歌咏活动、亲子环保小制作、亲子服饰表演、亲子绘画等等,既发挥了主体作用,又了解了幼儿园教育及孩子的成长情况,同时通过参与增进了家园的沟通。日常教学活动: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和评价者,有了家长参与日常教学互动,我们的课程研究才能顺利深入地进行。如:新的主题活动开始时,家长对孩子的已有经验进行了解,填写调查表;收据废旧材料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和环境布置提供物质资源;主题活动结束时对孩子在主题中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情况进行检核等等。

家教经验交流:我园每学年都组织家长进行一次家教经验文章交流活动,由家长委员参与评选。优秀的文章录入我园园刊——《百花园》中。并鼓励家长平时将自己对幼教或幼儿园活动的感想、心得记录下来,向幼教杂志投稿或在本园网站上发表。已有《我家的四个学会》、《如何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一个讲道理的孩子》等多篇家教文章在《深圳市青少年报》和《早期教育 》上发表。

3、参与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还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把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摆在了重要位置。在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建构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参与了以下评价工作:

参与幼儿发展评价:家长通过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学习情况的观察记录和填写幼儿发展检核表,通过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态,并对孩子的发展情况做出书面评价和对老师提出促进孩子发展的建议。

参与班级工作进行评价:我园各班级根据不同的需要,定期向家长发放各种调查问卷和情况反馈表,了解家长对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生活管理、服务要求等方面的评价情况,针对不同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分析,从而制定工作计划、调整工作策略。

参与幼儿园各项工作评价:家长通过幼儿园每学年在全园中开展的家长问卷调查,对幼儿园整体管理、班级管理、师德师风、保教质量、办学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提出发展建议,幼儿园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幼儿园各项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家长的需求,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改进工作。我园不光让家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和填写观察表、检核表的形式参与评价工作,还常常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与实际活动的评价,如参与孩子的早操活动、环境创设活动、亲子制作活动、经验论文评比活动的评价,充分发挥的主体作用。

四、分享、交流,资源共享

1、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幼儿园充分利用自己专业资源的优势,向家长传授家教经验,同时又分享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管理,我们建立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和工作制度,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家长学校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集体分享、小组讨论、家教论坛、实际操作、中心发言等,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

专家讲座:邀请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对家长进行专题理论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家教中的误区”、“儿童心理保健”、赏识教育的理念”等。

经验分享:为了利用好家长的资源,我们将家长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不同的话题或同一个话题进行小组经验交流。家长们将自己家庭教育的经验与其他家长分享,然后各小组又将经验进行汇总,在全园或年级组进行团队分享。还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家教论坛活动,家长、专家、老师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争论、辩论、讨论中分享别人的经验。

专业技能培训:我园是国际象棋特色幼儿园,为配合我园的特色教育,每学期对家长进行国际象棋培训活动。从初级的基础知识到棋艺技术的应用,形成系列培训。此外还举办“家庭安全”、“火灾逃生技能”等生活知识的培训讲座。

2、对家长开放教育资源:我园通过校园网站的信息发布系统,随时向家长传递国内外有关幼教的法律法规、幼教研究等资讯,还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公布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校园文化、校园动态、经验交流等信息,使家长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幼儿园及幼儿教育的情况。同时,幼儿园资料室随时向家长开放,家长可以借阅幼儿园大量的图书,实行资源共享。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服务教学:我园非常注重利用社区资源、社区文化为教学服务,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让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园周围教育资源丰富,体育中心、大型商场——沃尔玛、书店、快餐店、学校、银行等等,长期的交往、合作,我们与周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在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学习的同时,他们也适时地传播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如:《运动》《安全》《图书》《纸》《汽车》《衣服》等的主题探究活动,就充分利用了体育中心、消防队、书店、车站、服装店等社区资源,让孩子们在实际观察中积累直观的经验,在与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的。

3、服务社区,向社区辐射教育功能:我们不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还注意发挥我们的专业职能作用,服务社区,在社区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如:开办家教宣传栏,提供教育信息资源,参与社区组织的文艺演出、美术作品展览、国际象棋比赛、体能比赛等文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等,将教育功能向小区辐射。

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规范管理、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的途径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通力合作,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家园共育主题名称】相关文章:

共育家园范文05-16

家园共育范文05-16

家园共育标语04-23

小班家园共育计划04-18

家园共育辅导个案04-23

家园共育活动方案04-27

家园共育论文题目05-02

家园共育论文范文05-12

家园共育总结范文05-28

家园共育内容范文05-28

上一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下一篇:教育教学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