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各章节概括免费

2022-12-14

第一篇:红楼梦各章节概括免费

童年各章节概括(定稿)

第一章

父亲得了霍乱症而去世。就在这时,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小弟弟。弟弟出生后,“我”,外祖父,母亲一起去埋葬父亲,可“我”并没有对父亲的死感到一点点的伤心,而是对随着父亲一起被埋葬的两只青蛙表示悲哀。后来弟弟也死了,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母亲与外祖母便把小弟弟带去埋了。当时“我”已为他们不要我了,便难过地睡过去。醒来后,“我”发现外祖母坐在我旁边。过了好几天,我们才到尼日尼,刚到,母亲便激动起来了,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们一家人。可是我却不太喜欢“我”的外祖父。和他的院子

第二章

两个舅舅为了分家而打起架来。米哈伊尔舅舅穷极无聊,指使小侄子把顶针拿去拷红,然后放到老工人格里戈里的手边,本想烫老工人,没想到却烫伤了外祖父。雅科夫舅舅的儿子萨沙虽然年纪小,但也学会了干坏事:他怂恿“我”把一块白桌布拿到染缸染成蓝色,结果“我”遭到了外祖父的痛打。痛打之后“我”失去了知觉还大病了一场,在此期间外祖父带来礼物来病床前看“我”,他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之后伊凡也来看“我”,教“我”如何减轻被打时的疼痛。

第三章

主要内容:外祖父和舅舅们都想拉拢小茨冈,因为舅舅们将来都要开染房,想把小茨冈拉过去做事。舅舅们总是变着花样捉弄格里戈里老师傅P32。小茨冈的身世:小茨冈是个弃婴,外祖母在一个下雨的夜里在家门口捡到他P93.小茨冈给我讲的一系列好玩的事。热闹的家庭舞会上雅科夫舅舅快乐的弹着吉他,小茨冈忘情地跳着舞,外祖母的舞蹈很吸引人P35-41.我有些怕老师傅那双可以看透一切的眼睛,但小茨冈告诉我老师傅是好人,不用怕他P43小茨冈经常去市场购物时偷东西替外祖父省钱,两个舅舅总是称赞小茨冈的能干,认为他是干活的能手,所以外祖父和

舅舅们都想讨好小茨冈P45-48.小茨冈因背十字架而惨死:当时小茨冈背十字架是摔了一跤,两个舅舅怕伤到自己,赶忙扔掉十字架,导致十字架砸死了小茨冈,小茨冈的死和自私卑鄙的舅舅们有直接关系P48-53.

第四章

外祖母经常向上帝祈祷,把家务事从头到尾告诉上帝。“我”常要求他讲上帝的故事。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年轻许多,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一天,她正跪着祈祷,外祖父突然进来说失火了。外祖母严厉地,声音坚定的指挥着,而外祖父只是低声地号泣,“我”望着火光吓坏了,只见在人们的惊愕中,她抱着硫酸盐钻了出来。所有人都听她指挥,最终把火扑灭了。刚想入睡,屋里又忙了起来,舅母娜塔莉娅要生孩子了。后来“我”醒来,知道娜塔莉娅舅母难产死了。“我”只觉又一块什么东西在“我”的脑袋里和心中肿胀起来,“我”在这屋里所看到的,仿佛冬季大街上的载重车,慢慢的从“我”身上驶过,把一切都压碎了„„

第五章

舅舅们分家了。外祖父在大街上买了新居,全家搬了过去,阿廖沙对阿酷琳娜保姆有好印象。在此期间,母亲来过一次,却又走了。外祖母给阿廖沙讲以前的经历,阿廖沙回想起他与外祖父,外祖母在房间里喝茶。外祖父叫阿廖沙念字,并给他讲他母亲的故事,以及关于俄,法两国人的事,阿廖沙对拿破仑印象深刻,外祖父与外祖母聊天时,经常打外祖母,阿廖沙对此十分厌恶,并安慰外祖母。

第六章

在一个晚上,一家宁静的时候,雅科夫久久突然闯了进来,说米哈尔舅舅在他那儿喝醉了,还说他要杀了外祖父,外祖父一面暴跳如雷,一面表示出对雅科夫舅舅极大地不信任,雅科夫嗫嚅着堆在角落,外祖父更加气愤。听到野蛮的舅舅要

来打外祖父,我很害怕,外祖母让我到楼上去“放哨”,我又感到自豪,在窗户旁边往下望,我觉得很烦闷,无聊,就在这时我看见了米哈尔舅舅,我去向外祖父报告,他让我回到阁楼上,我想起了母亲,对她更加思念,突然间,米哈尔冲到楼下,准备往门里挤外祖父和雅科夫,伙计麦里扬一起吧他往外推,最终米哈尔摔倒了大街上,门被锁起来了,

外祖母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为她的儿子忏悔,这使我想起了又一回米哈尔带了几个无赖来家里捣乱的情景,那一次,外祖母被窗外砸来的东西打断了骨头,米哈尔被关在了草棚里,外祖父既悲愤又无奈。

第七章

外祖父与外祖母的上帝不同。

酒馆女主人与外祖父他们也发生了争执,我为了报复他,将他锁在了地窖里,科外祖母十分气愤,斥责了我,并亲自放了那凶狠女人,从此我与外祖母的上帝更亲近了。

每次与外祖父祷告时,时难熬的,他的上帝是凶残,也是死板的,而祖父母之间的思想差异,使得外祖父去打吗祖母。

我上街时总与孩子们大家,常常瓜菜,因为大街上的残暴行为让我感到了气愤,我亲眼看见那些狠毒的孩子是如何折磨伊戈沙。而最令人难过的,是失明的格里戈里,弹为祖母对他很好,我却别扭地不敢看他,同时放荡女人沃罗妮哈也让人畏惧

后来外祖母救下了一只小八哥,并养着他,外祖父却极为厌恶,因为八哥时常戏弄他。家里的气氛十分压抑。

第八章

外祖父把房子卖给了酒馆的老板,又买了一栋可爱的房子。在这个新地方,“我”认识了许多性格各异的邻居,胖胖的彼得罗芙娜,军人,和他的妻子等,还有“好

事情”。他是一个献身于科学的人,不讲究衣着,一味地在房间里做实验,把房间弄得一团糟。“我”一开始很好奇,爬上房顶透过窗子观察他的举动。后来,“好事情”把“我”接进了他的房间,“我”看着他做了好一会儿实验后,就被他委婉地告知以后不要来了。“我”不解而生气。外祖父从一开始就看不起,甚至厌恶“好事情”,因为他总是神神秘秘的,把房间弄乱。秋天举行娱乐宴会时,“好事情”总是沉默,只有当外祖母讲惩恶扬善的诗歌故事时,他才会激动起来,他是多么向往光明啊!不久,他与“我”还成为了朋友,把“好事情”这个口头禅整天挂在嘴边。“好事情”能耐心倾听“我”的话,并告诉“我”一些道理。一次,“我”和外祖父在广场上帮助了一个被小市民群殴的乡下人,“好事情”知道了,认为“我”和外祖母干得好。可是,外祖父他们越来越看不惯“好事情”,诬陷他印假钱。最后,他被迫搬走了“我”与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分开了。

第九章

九章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好事情,外祖父,彼得大树都被一个新来的闹上长肉瘤的老头用散弹打中了,幸好没什么大问题;彼得大叔给我讲以前的事;我被2个大哥骗去向贝特连院子的一个老爷光头上吐口水,他们去偷他的狗,结果一群贝特连家中的人来我家。两个哥哥跑到街上,我被打了一顿;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三个兄弟和我遇见,老三掉到了井里,我帮他们就出了老三;下篇写“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三兄弟的母亲死了,有一个后妈,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

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最后写的事彼得大叔有忧郁痴呆症,他的哑巴侄子到乡下结婚去了;我家后院 ,警察来了,死者是彼得大叔。

第十章

母亲回来了,让“我”惊喜万分,可她一来,便进行了一场水生火热的争吵,外祖父被气的直哆嗦,外祖母安慰着他,“我”从没见过他们这般好。母亲开始教“我”背诗,“我”并不像学,科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我依然继续学下去。科几天的宁静过后,又爆发了一场“战争”。外祖父给母亲找了个丈夫,母亲不像嫁人。争执过后,他们又像没发生这事一样,平静且安详。这样争吵,已经越来越不能刺激我了。

第十一章

母亲打扮的十分漂亮,常与朋友外出玩,米哈伊尔舅舅的儿子萨沙由于受到继母的排挤,住在了外祖母的家中,“我”与萨沙一起去上学,但萨沙逃学,外祖父很生气,“我”与萨沙都被打,“我”想当军官,萨沙想当强盗。“我”出了天花,外祖母给“我”讲关于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父亲与母亲是背着外祖父结婚的,结婚头几天,连外祖母都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后来,外祖父渐渐的接受了父亲,让母亲与父亲回家住。父亲乖巧能干,两个舅舅常常欺负她,父亲从不计较,还帮助他们逃过了警察的调查。母亲十分气愤,她和父亲一起离开了外祖父的家。外祖父也对母亲温和了许多,并且拿出扣押的服饰,把女儿好好地装扮起来。父女间的关系显著地得到了改善。母亲心交了一批花花绿绿的朋友,外祖母感到很烦恼与苦闷。

第十二章

我的脚有了知觉,并来带了母亲的房间,里面有几个陌生人,其中马克西莫夫

将成为我的继父。我深深憎恶那个老太婆和他的儿子,我也因此挨不少打。我在花园里建筑了一个工程,外祖父却打算把房子卖了。母亲和马克西莫夫结婚了。母亲和继父出发去了莫斯科。外祖父开始不断地和外祖母吵架,并把她赶出家门。秋天外祖父卖了房子,搬到了昏暗的地下室。不久,母亲回来了,继父输光了钱。我住到了索莫夫镇一所房子里,并上了学。教师和神甫不喜欢我。新来了一个教主很和蔼,他使我不再那么调皮。我拿了母亲的一卢布,卖了两本书,被母亲发现,并没收了我的《安徒生童话》。我拿钱的事传到了学校,我为此再也不想去学校了。我听见继父在打母亲。

第十三章

本章人物:阿廖沙,外祖父,外祖母,维而希尔,丘而卡,哈比,克斯特罗马,母亲,继父。

本章简述:阿廖沙回到了外祖父家,此时外祖父已经和外祖母分家。外祖母与阿廖沙过的日子十分艰苦困难,阿廖沙为此上街以捡破烂为生,把挣来的钱交给外祖母,外祖母夸奖了他。一次,他发现外祖母捧着钱哭了。捡破烂时,阿廖沙认识了几个朋友,他们生活艰难,但他们珍惜彼此的友谊,一次与阿廖沙偷木材卖钱。母亲来了,她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可不就,小弟弟再一次死去,母亲受不了丧子之痛,最后去世了。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逃犯,他埋葬了母亲后,不得不走向“人间”

本章感受“《童年》以母亲悲惨的死而结束,最后一张以”穷“这个字概括。”我“在这种情况下成长,步入“人间”,又开始了心的生活,全文充满了凄凉。

第二篇:童年各章内容概括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

第三章分四大块,分别为:

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

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

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

四、“小茨冈的惨死”。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善良、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 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

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

二、主要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生活哲理。

第六章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 “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第八章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啊”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

第十一章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 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

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

 第十三章写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写“我”检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

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 “人间”。

第三篇:红楼梦概括

第一回:作者认为自己一事无成,违背兄父,亲友之意,所以写了这件事,来警示后人。相传女娲补天之时,炼造36501块顽石,结果多炼了一块。时间长了,顽石通了灵性。一日,遇一僧一道,两人建议它镌字。又过了很久,空空道人途径。知此石大有来头,不屑其上所闻,后论辩,记下石上所闻,即《石头记》。有甄士隐,只有一女莲英。遇一僧一道,留下一句话。与土庙中的贾雨村喝酒,赠钱。后因失女,且失火,穷困,只得投奔岳父,后与乞丐奔走。

第二回:贾雨村做了太爷,寻甄士隐,寻不到,便娶了娇杏,生了子。后被诬陷,退了官,游览天下。后做了今年的盐政点,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的老师。一日空闲,偶遇朋友冷子兴。谈论些贾家的新闻。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俩。大儿子贾宁国的儿子贾代化,贾代化有儿子贾敷和贾敬;贾敬的儿子贾珍袭了官。贾荣国有儿子贾代善,娶了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儿子有贾赦和贾政。贾政有儿子贾宝玉。第三回:林如海老婆贾氏死了,贾母叫林黛玉回去,又托信给贾家让贾雨村升官。贾雨村得到了贾政的器重。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贾母叙情,后认识了“凤辣子”王熙凤。后来去拜访贾赦与贾政,人都不在。后回贾母,吃晚饭。后见到贾宝玉,贾宝玉问林黛玉有玉否?林黛玉说没有,便引贾宝玉怒摔玉,林黛玉因此而伤心,袭人劝解。

第四回:薛蟠要买拐子的莲英,即为甄士隐失散多年的女儿莲英,拐子卖给了他,但实际上早已卖给了冯渊,薛蟠便打死了冯渊。他的仆人告官贾雨村受理此案,但是贾雨村当年的门人劝贾雨村造假,如果薛蟠可以给钱,便可以了了这桩事,这才平息了事端。后来薛家到贾家访亲,实际上薛蟠为了游览上园风光。时间一长,薛蟠受不良之气诱惑,比原来坏了十倍。

第五回:薛宝钗开朗,十分收人欢喜,林黛玉便忿忿不平。林黛玉又与贾宝玉经常不和。贾蓉的妻子秦氏引贾宝玉来到自己房间休息。她的屋子里装是极其豪华,贾宝玉很快闭上了眼,睡着了。贾宝玉在梦中遇到了警幻仙子,后来进入了太虚幻境,后来进入各司,看到薄命司中的金陵十二钗,看了一会儿,被仙姑止住,后来让贾宝玉听新制红楼梦,并递上原稿,贾宝玉没有感觉。仙姑说他意淫,后来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第二天,贾宝玉被迷津所吞,醒来并且引来秦氏。

第六回:袭人发现贾宝玉的裤裆湿了,于是就脸红了。后来又与贾宝玉试了一番云雨之事。狗儿的祖上与王氏的祖上认识。后来狗儿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了家里。刘姥姥看见家里穷,便叫上板儿去荣国府要钱。后来联系到太太的配房周大爷的妻子周嫂子。后来又认识到王熙凤。一起交谈了一会儿,有宁国府的贾蓉过来借东西。后来,王熙凤向老太太打听了消息,于是就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和一串钱,然后刘姥姥走了。

第七回:周嫂子去找王夫人,后来遇到了薛宝钗。薛宝钗近日得了怪病,需要用“可巧”的药引冷香丸来治愈。然后薛姨妈叫周嫂子去送花。后来遇到丫鬟香菱,即莲英。后来把花给了四姑娘。后来知道自己的女婿冷子兴被人放了邪火。后来将花送给了林黛玉。贾宝玉向薛宝钗问好。尤氏和秦氏邀请王熙凤做客。王熙凤会见了秦钟。贾宝玉与秦钟相约去学习。走的时候遇上了无赖焦大,焦大后来被抓走。 第八回:贾宝玉看完戏后觉得意犹未尽,绕着路去到了薛宝钗的府中,去拜访她。一路上受到了很多人的恭维,这是为了不让老爷看到。后来薛宝钗发现贾宝玉的玉上有字,丫鬟莺儿发现“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薛宝钗的一个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上的字很配。后来贾宝玉要吃冷香丸,被薛宝钗拒绝。李嬷嬷不让贾宝玉喝酒,结果被林黛玉暗中训了一顿。后来两人回去。后来贾宝玉生李嬷嬷的气,说要辞走,被袭人劝下。秦钟来了。

第九回:贾宝玉要与秦钟去上学。贾宝玉与袭人临别叙情。后来遇到贾政。贾政嫌《诗经》没有用,要求念《四书》。后来又与林黛玉告别,并且故意不与薛宝钗告别。一开始,到了学府,外人说秦钟捡肥皂。后来秦钟与香怜约会被金荣打扰,后来发生口角,贾瑞维护金荣,贾蔷挑拨书童茗烟,去教训金荣,后来贾蓝嘉菌却又参与了当中,后来打成了一团。后来大仆人李贵来摆平,要金荣认错,磕头。不知道金荣从也不从。

第十回:金荣磕了头,认了错,但是心里却不服,被他的妈妈胡氏听见了。而胡氏认为再找一个这样的学校很难,难如登天,于是教训他,让他珍惜。胡氏不小心将这件事告诉了贾恒。贾恒的心里不爽,于是找秦氏说理,正巧遇到尤氏,尤氏说秦氏的月经已经两个月没有来了,有人说怀孕了,有人说这是有病。正在静养。贾恒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回去了。贾政找到了一个张友士来给秦氏看病,并且叫下人预备两天的筵席。张友士来了以后,看出了病症,却已经晚了,但还是开出了要药,可是到底有没有用,能不能保命,就要靠运气了。

第十一回:贾敬的寿辰到了,贾珍不去,派贾琏去送礼,请安。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都来了,一行人从尤氏那里了解了情况,知道尤氏得了怪病。王熙凤去探望秦氏,贾宝玉也去了,贾宝玉哭了,王熙凤劝他回去并且安慰了秦氏。贾敬对贾琏的礼品和话很满意。王熙凤回去了,被贾瑞拦住调戏了,王熙凤生了恨意,后来又探望了几次。将尤氏的情况向老太太汇报了。后来又知道贾瑞过来打听消息,王熙凤发怒了。

第十二回:王熙凤假装第一次诱惑贾瑞,贾瑞心里高兴。晚上,贾瑞偷偷到了荣家大院,王熙凤将门全部关上,贾瑞冻了一夜,饥寒交迫,又被贾代儒惩罚。王熙凤将这件事告知了老太太,老太太十分生气。第二次,王熙凤仍然诱惑,贾瑞果然又来了,贾瑞抓住路过的贾蓉,刚刚想肏,被贾蔷发现,两人要求贾瑞付钱,后来又被浇了一头粪。贾瑞生了病,凤姐不管,支付了点钱。一个跛足道士给了他风月宝鉴,只照反面,而不可以照正面,贾瑞却照了正面,后来死了。林如海有病,林黛玉赶回去了。

第十三回:凤姐在林黛玉走后,很无聊,一日晚睡觉,恍惚间见到秦氏来看她,秦氏叫她要为以后考虑,要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供的费用,又说出眼见不日有一件喜事,并且留下两句话。忽然,丧音将凤姐惊醒:秦氏死了。众人都来了,贾宝玉因此急火攻心,还吐了一口血。贾珍得了薛蟠送的棺材木。贾珍让戴权给秦氏封了一个龙禁卫,花了一千两银子,尤氏犯了旧疾,家中之事无人料理,贾宝玉推荐凤姐,贾珍求了凤姐,凤姐答应。

第十四回:凤姐来到宁国府,给众人安排了工作,各干各的活,十分有条理。举行秦氏的丧事了,凤姐将意早起,见到秦氏的棺材便哭了,尤氏与贾珍止住。后来有一仆人迟到了,凤姐本不想惩罚,后来为了树立威信,惩罚了。贾宝玉要求凤姐快弄书房。昭儿受贾琏之托,回来报信,拿衣服。为发引之期,贾珍与凤姐劳累,众人送礼,北静王世荣因祖上之情,谦卑来望,并要求来看贾宝玉,贾宝玉心中欢喜。

第十五回:北静王世荣见贾宝玉外表非凡,大致问了一下,贾宝玉一一答应,并且邀请贾宝玉去读书,还赠礼念珠。宁国府去送殡,凤姐怕贾宝玉麻烦,便与他同乘一辆车,贾宝玉邀请了秦钟。路上,凤姐到一农家更衣,贾宝玉与秦钟出去玩。贾宝玉见到许多农家器具,惊叹并且钟情了一名纺织少女。正赶上大殡。贾宝玉不肯回府,到了铁槛寺,见了静虚,静虚托凤姐写信助张家辞了守备,凤姐要求三千两,答应。于是派旺儿送信于云使节。秦钟与智能幽会,被贾宝玉发现并要挟。贾宝玉要求再住一日。回去了。

第十六回:秦钟受了风寒,身子弱,又云雨了一番,发病。凤姐因张家女儿自杀,备受之子殉情,得利,胆愈壮。六关都夏太监令贾政上朝,全家害怕,后知是让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全家欢喜,只有贾宝玉至若茫然,因为秦业因只能而气死了,秦钟为此又犯了些病。林如海葬入祖茔,贾琏与林黛玉回来了。贾琏与凤姐叙情,赵嬷嬷要求提拔她儿子,凤姐答应,众人商议盖省情别院,盖得好。秦钟将死。贾宝玉去探望。

第十七回:秦钟彻底死了,贾宝玉悲哀了好几个月。园内的工程已经竣工了,贾赦已经让贾珍要求贾政去观赏。正巧遇到贾宝玉,贾政听说贾宝玉有一些歪才,能对付,便命令他一道观赏,测他一番。一开始,贾宝玉说出几个,众人称叹,贾政也认为好。后来贾宝玉愈发大胆,贾政觉得不敬,便责骂。结束后,众小斯拿走了贾宝玉的荷包,林黛玉因此生气而哭泣,并且剪坏了前几日为贾宝玉做的荷包。实际上贾宝玉未曾将林黛玉给他的荷包给小厮。贾宝玉败下来,扔给她,她又哭泣,贾宝玉苦苦哀求,才好。王夫人要买一个宦家小姐。

第十八回:大家又买了一些东西,准备了一下,安排了一下。元春终于回来了。场面很奢华。她换了衣服,开始游览园中景物,题目全是贾宝玉题的。因为贾宝玉与元春关系密切,如母子一般。然后长辈挨个行礼,叙情,告别。元春为宝玉的长进而高兴。元春亲自题名,又让众姊妹与宝玉题词。其他姊妹知道

敌不过林黛玉和薛宝钗,乱作一番,而林黛玉和薛宝钗得到赏识,宝玉做不出,薛宝钗和林黛玉暗中帮助,上交后,元春贾政高兴,后来有演戏,赐礼,最后告别,回宫。

第十九回:袭人回家吃年茶,宝玉将贾妃赐的糖蒸酥酪留给袭人。宝玉嫌场上场戏太闹,去小书房内看美人图,正巧看见茗烟和一个小丫头偷情,教训了一番,后一起去袭人家里。招待了一番,花子芳送他们回去。奶母李嬷嬷发狂,吃了宝玉留得酥酪,袭人假称不要吃而吃栗子。袭人假称一年后要走,宝玉伤心却没有办法。袭人与宝玉约定了三条规则后便不走。袭人早上发烧,宝玉去看望林黛玉,林黛玉在睡觉,宝玉推醒,先抢枕头,后闻香,最后讲了“香玉”的典故,引林黛玉既怒又乐。

第二十回:林黛玉、宝玉、薛宝钗正在调笑时,李嬷嬷却因为袭人不与她问号,便骂她是“忘本的小娼妇”,袭人又羞又委屈,哭了起来。宝玉赶去,无用,凤姐拉走。宝玉安慰了袭人一番。袭人睡后,宝玉帮麝玉梳头。贾环与丫鬟赌钱,输了一大把,哭了。赵姨娘骂了一番,凤姐又训了一番。赐钱,继续玩。宝玉与薛宝钗去见史湘云。林黛玉见宝玉、薛宝钗正在玩笑,心中不爽。宝玉三番两次劝,略微好了。史湘云来,调笑了一番。

第二十一回:林黛玉要追打史湘云,宝玉拦住。次日一大早,宝玉便去探望林黛玉和史湘云,又梳头又洗脸,袭人生了气。薛宝钗觉得袭人不一般,问了袭人一些情况。回屋,袭人、宝玉调节不开,宝玉只得找玉儿作乐,晚上喝醉了,作了诗就睡。早上,宝玉与袭人和解了。林黛玉来了,看到宝玉作的诗,也提了一首。凤姐女儿有了喜,贾琏无人陪,找多姑娘偷情,被平儿发现了,平儿要挟,贾琏先是求,后抢了证据,平儿与他辩,不过平儿没有告诉凤姐。凤姐对贾琏有事说。

第二十二回:凤姐与贾琏商量薛宝钗生日的事,而薛宝钗正好十五岁,自然有些不同。众人点戏、点菜自然全按照贾母的意思来,引得贾母连连欢喜。凤姐发现演戏的小孩活像一个人,偏偏史湘云道出是林黛玉,宝玉向她使眼色。后引得史湘云不快,认为自己要看他眼色,要走。亦引得林黛玉不快,认为他人取笑她,而且宝玉也多事。宝玉夹在中间,不免伤心,提笔写下一首诗。让林黛玉看到,后又让薛宝钗、史湘云看到。说道宝玉悟禅尚早,林黛玉又添了一句,四人方和解。娘娘差人玩灯谜。众人纷纷制作。贾政来猜,众人拘束,后贾政走了,众人方松口气。

第二十三回:贾元春回宫后,将所有题咏全部整理起来。贾政选拔人,让人雕刻。凤姐让一班小沙弥、小道士都移至铁槛寺去。贾政因此与贾琏商议,贾琏推荐凤姐中意之人:此乃后街周氏之子贾芹,周氏曾相求于凤姐。西下廊王嫂子的儿子芸儿被凤姐派去种花、植树。元春下令派各姊妹居住于大观园中。贾政招宝玉去,贾政略微吩咐,怕他淘气。宝玉整日吟诗、读书,小有成就,很是得意。一日,不小心被林黛玉发现茗烟带给自己的《会真记》。林黛玉喜欢,而又听到唱戏的,悲伤起来。

第二十四回:正在林黛玉悲伤之时,香菱叫她,说:凤姐送上新茶叶。宝玉正调戏鸳鸯,贾芸拜见,宝玉约与明天相见。贾赦生了风寒病,宝玉等一干人去请安。刑氏对宝玉喜爱有加并留吃饭。贾芸去求贾琏安排职务,贾琏暂无空。贾琏去找母舅卜世仁,赊些冰片和麝香,卜世仁不借。正巧遇见倪二路,大方借了贾芸银子,感激。贾芸找上凤姐,要求安排上职务并送上礼。后找宝玉,无人,巧识小红。晚上,宝玉洗澡,无人倒茶,小红去倒。受姐妹辱骂。凤姐因贾芸以求贾琏而发怒,后息怒并安排了工作。小红做梦梦到了贾芸。

第二十五回:小红在园中打扫,没有化妆洗漱就去了,袭人正好叫她去借喷壶。小红寻不到贾芸,宝玉也寻不到小红。王子腾夫人过生日。贾环因嫉妒宝玉,故意将灯油泼在宝玉脸上。众人心疼不已,纷纷斥责贾环和赵姨娘,却对贾母说是自己不小心烫的。马道婆推荐贾母点大海灯供奉菩萨并要求多做善事。马道婆为帮赵姨娘解气,受了银子,做法用王鬼在贾家作恶。凤姐调笑宝玉与林黛玉。忽然宝玉头痛,发了疯,而凤姐亦发了疯。众人无奈。赵姨娘说尽风凉话,被斥。一僧一道还宝玉灵验,两人病症逐渐缓解。

第二十六回:宝玉的病好了,丫鬟佳惠来找小红。先说自己被赏了钱,后又谈到自己服侍宝玉却未得到赏而不公。最后,一个小丫头来让小红描画样子。小红去拿笔,佳惠有事,散了。小红遇到坠儿引着的贾芸,四目相对,脸红了。贾芸与宝玉闲谈片刻便结束。贾芸让坠儿还给小红手帕。袭人打发宝玉去散步。宝玉去调笑林黛玉。薛蟠假称是贾政,引来宝玉,一同享乐。正恰冯紫英来了。冯紫英说有不幸之幸却不告诉两人,散了。薛宝钗与宝玉在屋中说笑,丫鬟却自作主张,拦了林黛玉,林黛玉伤心。

第二十七回:林黛玉伤心之时,又见宝玉、薛宝钗出来。一宿无话,二更才睡。夏日之时,争奇斗艳,众人都在花园中玩耍而唯林黛玉不去。薛宝钗去寻,正巧见宝玉进了,便走了。忽然看见一个蝴蝶,便去捉。正听到小红与坠儿再说贾芸之事。薛宝钗怕被发现,假装是与林黛玉在捉迷藏。那两人便疑是林黛玉偷听了他们。凤姐安排小红去做事,小红完成甚好便令其为自己的丫鬟。宝玉寻到了林黛玉。林黛玉却视若未见。探春与宝玉私谈。林黛玉走了,宝玉去集花,正听见有人哭泣。

第二十八回:林黛玉哭时说的话引得宝玉也感而悲伤,不禁哭了起来。林黛玉见是宝玉,走了。宝玉追在后,连忙道不是,说出自己的委屈。后宝玉撒谎,编药房。林黛玉也不理他了。宝玉便在王夫人家吃了饭。后见林黛玉在裁剪,问她,林黛玉也不理。冯紫英来召见宝玉,所谓“不幸之幸”只是编来聚会喝酒的理由罢了。后来众人编曲,薛蟠瞎捣乱。宝玉当中认识了琪官儿(蒋玉涵),两人互送礼物,被薛蟠发现。回家后,宝玉被袭人质问。薛宝钗得了和尚的金锁,可与“带玉的”结为婚姻。薛宝钗因此羞涩,林黛玉因此嫉妒。

第二十九回:贾家一大口去清虚观看戏,路上见一个剪烛花的小道士,凤姐一下子打倒了。贾母却心疼,给了钱让他走。正巧遇见张道士。张道士先是问好,后要看宝玉。不禁想到贾老爷,引得众人唏嘘不已。张道士看宝玉英俊,推荐去结婚,引宝玉不快。张道士将“宝玉”给众人观赏。许多人来送礼,引贾母不快。林黛玉生病了,宝玉去探望。。两人互相喜欢,却不说,只是试探,越谈越气,宝玉怒摔“宝玉”林黛玉心痛,又吐了一地。后引贾母担心。最后,两人听到“不是冤家不聚头”,宝玉方开始劝。

第三十回:宝玉去探望林黛玉,说了许多好话,却又说当和尚,结果后悔,宝玉哭。林黛玉递手帕,两人又拉扯起来。这时,凤姐来劝,淫两人到贾母面前。宝玉将薛宝钗奚落一番。薛宝钗也配合。林黛玉略微解气。后众人又无话,散了。宝玉无聊,与金钏儿调笑,金钏儿说出不雅的话,引王夫人不快,被辞去。宝玉看到有人在蔷薇架下写字,看痴了。后下了雨,只得忙跑回去。无人开门,一生气,踢了几脚,不想踢在袭人肋上,袭人痛却不说,晚上吐了一地血。

第四篇:各章节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论:认为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革新的进展情况很不一致。技术革新领先的国家发展出一种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流程时,这项技术国外尚未掌握,因而产生了国家间的技术差距。技术革新领先的国家就有可能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但是其他国家迟早会掌握这种技术,从而消灭了技术差距。 要素密集度:指的是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可称为该要素密集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的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论: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要扩大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应当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则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论:指新产品从创新,不断改进,到逐步标准化生产,市场不断扩大,再到完全成熟,市场基本饱和,以至最后被新创新产品淘汰的整个过程,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各阶段的技术扩散和传播,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进行转移过程的统称。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成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个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某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绝对优势论: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家,若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超过它国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壁垒

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增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关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海关代表国家按照国家制定的关税政策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向纳税义务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关税的主要特点: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此外,它还是一种间接税,且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进出口货物。关税的作用有: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保护国内产业与市场。

关税壁垒: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进口税,通过征收高额进口税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削弱这些商品在进口国家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和国内产业的目的。一般说来,大多数国家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关税,对半制成品的进口税率次之,而对原料的进口税率最低甚至免税。

特惠关税:是一种特别优惠的关税,它是对特定的某一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优惠关税:适用于有经济贸易关系的国家的进口商品。

普通税:普通税率适用于无任何外交关系国家的进口商品,是最高的税率。 普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的制度。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是普惠制的三项主要的原则。普遍性是指所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非歧视性是指所有发展中国家无例外地享受普遍优惠待遇;非互惠性是指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各方实行互惠,凡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对方。最惠国关税税率是互惠的,且比普通关税低很多。 国民待遇原则:指成员方以其承诺单中所列服务部门或分部门及所列条件和限制为准,所采取的与服务有关的措施给予外国服务和服务者提供的待遇,不应低于给予本国相同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进口附加税:是指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的进口关税以外,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的额外进口税。设置进口附加税的主要目的包括:第一,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第二,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第三,对实行歧视或报复的国家实施报复等。

反贴补税:又称抵销税或补偿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奖金或贴补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名义关税:是指各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非关税措施: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特点: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

进口配额制:是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因此,进口配额制是限制进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绝对配额: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按照其实施方式的不同,绝对配额可分为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进口商配额三种形式。 全球配额:即对某种商品的进口规定一个总的限额,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国别配额即政府不仅规定了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配额,而且将总配额在各出口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因此,按国别配额进口时,进口商必须提供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证明书。与全球配额不同的是,实行国别配额可以很方便地贯彻国别政策,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歧视性。国别配额可以进一步分为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两 种形式。

自主配额:又称单方面配额,是由进口国自主地、单方面强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而不需征求输出国家的同意。自主配额由进口国家自行制定,往往带有不公正性和歧视性。 协议配额:又称双边配额,是由进口和出口两国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通过协议来确定配额。

关税配额: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按征收关税的优惠性质,关税配额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两种形式。

优惠性关税配额:是对关税配额内进口的商品给予较大幅度的关税减让,甚至免税,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即征收原来的最惠国税率;

非优惠性关税配额:是对关税配额内进口的商品征收原来正常的进口税,一般按最惠国税率征收,对超过关税配额的部分征收较高的进口附加税或罚款。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 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该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禁止出口。

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是指出口国政府并未受到国际协定的约束,自动单方面规定对有关国家的出口限额,出口商必须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配额,在领取出口授权书或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出口;也有的是出口厂商在政府的督导下,“自动”控制出口。

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是指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限协定”或“有秩序销售协定”,规定一定时期内某些商品的出口配额。 进口许可证制: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申领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即进口国预先规定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然后在配额的限度内,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对每笔进口货物发给一定数量或金额的进口许可证,配额用完即停止发放。 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即预先不公布进口配额,只是在个别考虑的基础上颁发有关商品的进口许可证。由于这种许可证的发放权完全由进口国主管部门掌握,没有公开的标准,因此,更具隐蔽性,给正常的国际贸易带来困难。

公开一般许可证:又称公开进口许可证、一般许可证或自动进口许可证。它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凡列明属于公开一般许可证的商品,进口商只要填写公开一般许可证后,即可获准进口。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进口押金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前,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储一笔现金的制度。进口押金制加重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但是,进口押金制对进口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最低限价制: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这个标准,就加征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进出口的国家垄断:也称国营贸易,是指对外贸易中,某些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把这些商品的经营权给予某些垄断组织。各国国家垄断的进出口商品主要有以下四大类:(1)烟酒。(2)农产品。(3)武器。(4)石油。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以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一些苛刻繁杂的规定,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有:(1)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制成品。(2)卫生检疫标准:主要适用于农副产品及其制品。(3)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反补贴税:又称抵销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保障措施:是指当不可预见的发展导致一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以致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成员方可以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产品的进口实施限制。

知识产权: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内,主要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保护: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外国的法律保护。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外国人如何在我国取得知识产权和我国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所根据的法律是哪个;2)中国公民的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到有关法律方面的保护。

知识产权壁垒:一国实施或支持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义,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或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滥用法律垄断权,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合理障碍的其他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与环保无关的贸易障碍。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也称有形贸易,其用于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各种实物性商品,是有形贸易。

出口贸易: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不属于外销的货物则不算。

进口贸易: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购进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列入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不属于内销货物的不算。

过境贸易: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属于过境贸易。

服务贸易: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交易的活动。这种服务是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而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外汇报酬的活动。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服务。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

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

境外消费: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

商业存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 自然人流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

服务外包: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其服务性工作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技术贸易: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它由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这两方面组成。简言之,国际技术贸易是一种国际间的以纯技术的使用权为主要交易标的的商业行为。 工业产权:法律赋予产业活动中的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均属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合称为知识产权。 许可贸易: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作为许可方,通过与被许可方签订许可合同,将其所拥有的技术授予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该项技术,制造或销售合同产品,并有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使用费的技术交易行为。

特许专营:由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方式或经验等全盘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使用,由被特许人向特许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的技术贸易行为。 合作生产:分属不同国家的企业根据它们签订的合同,由一方提供有关生产技术或各方提供不同的有关生产技术,共同生产某种合同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国际技术转让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 国际劳务合作: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构提供劳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直接投资为媒介,以获得国外企业的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重效益为目的,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主观意图是通过参与,控制企业的经营权以获取利益。 水平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将生产资本输出到另一国,在投资所在国设立子公司,根据当地情况从事某种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这种类型的直接投资多见于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部门。 垂直型直接投资:指一国投资者为了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实现专业化而将生产资本直接输出到另一国建立企业的投资活动。这种投资方式在资源的开采、提炼、加工和制成品制作过程中使用较多,或者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某些生产阶段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区位优势:企业利用在国外的特定地区的资源禀赋或资产,并将其与自身独有的资产(例如企业的技术、营销或管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所获得的优势。 跨国公司: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特点:以一个国家实习雄厚的大公司为主体,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决策中心,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根据对世界市场的考察和公司自身的战略目标,通过协议进行联合与合作的经营方式。

产业空心化:指一国传统产业已经衰退,而新兴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且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传统产业衰退造成的损失,而导致的经济萎缩的状况。

国际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从其总体经营战略出发,为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用于结算公司内部的母公司与各国子公司,或者各国子公司之间购销产品或提供劳务时的所采取的定价方法,这种价格通常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对外投资:是指经营者以盈利为目的的向国外输出资本、劳务及其他无形资产的行为,主要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以及对外设计咨询。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内外企业,并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外汇市场

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一种外币成为外汇有以下三个前提条件:(1)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2)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

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都使用这一标价方法。我国人民币外汇牌价也采用直接标价法。(如中:美=8:1) 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目前主要有美国和英国使用间接标价法。(如中:美=1:8) 即期汇率:指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后,在两个工作日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 远期汇率:指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由官方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外汇市场:是专门从事外汇交易的市场,它包括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外汇市场(或称批发市场)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外汇零售市场。

即期外汇业务:是指在外汇买卖成交后,外汇交易双方按照当天的汇率成交,并在成交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

远期外汇业务:是指在外汇买卖成交时,双方约定交易的货币、金额、汇率,在将来的某个日期再进行实际交割的一种外汇业务。外汇市场上的远期外汇交易最长可达一年,1~3个月的远期交易是最为常见的。

掉期外汇交易:是在某一日期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地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的交易,即把原来手中持有的甲货币来一个掉期。所谓掉期外汇买卖实际上由两笔交易组成:一笔是即期交易;一笔是远期交易。 购买力平价理论:简称“PPP 理论”,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应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决定汇率的依据,新的均衡汇率应以最初的均衡汇率为基础,通过两国相对通货膨胀率调整而得到。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物价的变化源于货币量的变化,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来源于货币数量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这就构成两国货币交换的基础。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这时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

无抛补利率平价: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抛补利率平价:将无抛补利率平价中的预期汇率换成了远期汇率,为即期公布的未来某一时刻的汇率。未来的实际汇率可能大于合约中确定的远期汇率,也可能小于合约中确定的远期汇率。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因其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的波动而可能遭受本币价值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交易风险:又称结算风险,是指一般企业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及非贸易交易时,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本币价值变化的风险。

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或评价风险,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时,资产负债表中某些以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在折算成以本国货币表示的项目时,因汇率变动而可能产生账面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预期收益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性风险。经济风险可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它所针对的是企业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②它所针对的是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

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外汇持有者通过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方法,来预防、规避或消除外汇业务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可能的经济损失。外汇市场的波动使一个国际企业在其对外业务中面临着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从而影响 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完全抵补策略:即银行或企业将手中持有的外汇头寸进行抛补,消除外汇敞口额,以达到避险的目的。这种策略主要是适用于实力单薄、涉外经验不足、市场信息不灵敏、汇率波动幅度大等情况。 部分抵补策略:是一种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即银行或企业根据对汇率走势的预测,对不同的涉险项目采取不同措施,只消除部分敞口金额,为了盈利而留下部分敞口金额以寻求盈利的机会。 完全不抵补策略:是一种消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即将外汇敞口风险暴露在外汇风险之中,不进行抵补。这种情况适合于汇率波幅不大、外汇业务量较小的情况。

国际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存续期在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组成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包括短期国债、短期地方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和短期大额可转让存单,但不包括某些存续期在一年以下的商品期货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国际货币市场基本上是场外市场,可以在一天24小时不间断交易。

欧洲货币:由货币发行国境外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该种货币存贷款业务,而非特指欧洲某个国家的货币。“欧洲”是指非国内的、境外的、离岸的,并非地理上的意义。欧洲美元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美元,它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流动性和购买力。不同的是,欧洲美元不由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经营,不受美联储相关银行法规,利率结构的约束。

国际债券市场:由国际债券的发行人和投资所形成的金融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组织国际债券的发行和认购。流通市场安排国际债券的上市和买卖。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国际债券市场。 可转换债券:是公司发行的一种与股权相连的债券,其持有人可在规定期限内将债券按既定的转换价格和转换比率转换成发行人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如果持有人放弃转换权利,公司必须到期还本付息。

附认购权证的债券:认购权证与债券同时发行,在一定的期限内,投资者凭认购权证,有权按协议价格购买债券发行人的某种资产。具有普通债券的特点。 外国债券市场:是传统的国际债券市场,是在一国国内市场发行外国政府或外国公司债券,这种债券以发行地的法定货币发行,受发行地国家法律管辖。

扬基债券: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货币的外国债券。

武士债券:是在日本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外国债券。

龙债券:是以非日元的亚洲国家或地区货币发行的外国债券。 猛犬债券:是由非英国本国企业在英国市场上发行的英镑债券。

欧洲债券:债券发行人在其他国家发行的以非发行国货币标价的债券。特点是对借贷双方来说都具有国际性。

做市商:在证券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纪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他们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种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的总称,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

货币危机:指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其国内经济变化没有配合相应的汇率调整,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表现为本币价值高估,由此引发的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结果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大幅度贬值。

国际金融创新: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出于对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考虑而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所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融资技术,而是泛指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既有金融机构从事的微观领域的金融创新,又有金融管理当局从事宏观领域的金融创新。

金融技术创新:在融资过程中各种新的资金运营和管理技术的引入,比如在金融交易中广泛应用科技新成果,或推出新的融资方式,使金融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有效地规避了风险,交易速度大大提高,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金融完善。 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业紧跟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创新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创造新的金融市场,不断开拓新的融资空间所做的努力。

金融制度创新:各国金融当局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和金融业治理结构所导致的金融创新活动,如推进金融自由化,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国际金融体系:在协调众多国家货币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国际货币关系的集中反映,它构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总体框架,包括各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以及其他重要的具有体系性影响的大型金融企业。

国际营销

市场细分概念:指企业根据某种标准将大而分散的市场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并且具有相似特征的消费者群的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具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与行为特征。分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需要极为相似;而分属于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无差异营销:是指企业将产品的整个市场视为一个目标市场,用单一的营销策略开拓市场,用一种产品和一套营销方案吸引尽可能多的购买者。只考虑在需求上的共同点,不关心在需求上的差异性。优点:减少生产与储运成本,节省促销费用,减少企业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制定各种营销组合方案方面的投入。对需求广泛、市场同质性高且能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产品比较合适。 差异性营销:是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针对每一细分市场制定一套独立的营销方案。优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机动灵活、针对性强,使消费者需求更好的得到满足,减少经营风险,企业一旦在几个细分市场上获得成功,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及市场占有率。不足:1)增加营销成本。2)使企业的资源配置不能有效集中,顾此失彼,在企业内部彼此争夺资源,使产品难以形成优势。 集中性营销:是集中力量进入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销售。力求在一个或几个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指导思想:与其四处出击收效甚微,不如突破一点取得成功。适合资源力量有限的中小企业。 市场定位:是企业根据目标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状况,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强有力的、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并将其形象生动的传递给顾客,求得顾客认同。

共同市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是在成员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非统一的对非成员的关税,并允许生产要素在成员间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流动与转移,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它是相对于一个国家国内物流而言的。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贸易最终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国际物流管理: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合理、高效地组织国际间的货物流动,以最小的成本、最优的服务质量保证国际贸易和国际化生产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在供应链中创造价值,以顾客满意的价格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国际物流经济管理:是指以物的国际流动过程为主体,运用各种管理职能,对物的流动过程进行系统的统一管理,以降低国际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也就是用经济方法来研究、管理物的国际流动中的规律问题。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全球供应链论坛将供应链管理定义成: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QR 是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全球供应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要求以全球化的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全球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

第五篇:当代文学各章节重点

当代文学

第十三章

《纪要》:江青提出“文艺黑线专政论”的“黑八论”。 提出争创样板戏,重新组织文艺队伍的任务,反映了毛泽东对文艺领域阶级斗争的严重估计和他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的决心,是“文艺革命”的纲领和策略。

三突出:1.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3.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被称为“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两结合:指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第十四章

八个样板戏: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意味着这一派别对对文艺“经典”的创造权和阐释权的绝对垄断。

(175页)浩然之《艳阳天》(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在那个时代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十五章

地下文学:不同程度具有“异端”因素,写作和“发表”处于秘密或半秘密状态中,作品常见的传播方式,是以手抄本形式在一定范围传播。代表作家白洋淀诗群(芒克、多多)食指,原名郭路生,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手抄本小说:是“文革”时期特有的文学类别,是与主流文学相疏离甚至对立的文学样式。一般先由某人匿名写作,然后由喜好它的人抄写传抄。代表:张扬之《第二次握手》最出名。

老诗人群:曾卓《悬崖边的树》、牛汉《半棵树》、绿原《重读<圣经>》。 天安门诗歌: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一场纪念周恩来的群众性诗歌运动。这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学自身,它不仅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拉开了新时期文学复苏的序幕。

第十六章

80年代的作家构成: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在50年代因政治或艺术原因的受挫者,称为“归来作家”,有艾青、汪曾祺、蔡其矫、牛汉、绿原;另一重要构成是“知青”的一群,有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梁晓声、阿城、铁凝。

第十七章

文学历史的重写:1980年代流行“纯文学”“ 真实的文学史”等观念,提出文学回归本身,强调文学史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文学史写作的审美思维,并据此进行了文学史的重写,重新建构文学史书写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是历史重写的重要工作。

探索戏剧:一是对戏剧功能的再认识,以调整那种戏剧是回答社会问题,进行宣传教育最好的工具的流行看法,改变当代创作上抢题材、赶任务、说教等弊端。另一是“戏剧观”和艺术方法的多样化,改变当代创造上的“易卜生”模式和演剧体系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模式”的一统地位,达到对多种戏剧观和戏剧模式的开放。即不仅肯定“写实”,也承认“写意” “象征”的戏剧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布莱希特、梅特林克的经验和中国传统戏曲的经验。

探索剧不满足于既有的一套戏剧模式,而大胆地引入新的戏剧表现手法,进行新的尝试和实验的戏剧,使话剧的“散文化”和“叙事成分”有所增加,并将象征、隐喻、荒诞变形等手法广泛运用,把传统的戏剧冲突表现为人物内在心灵的较量,加强了舞台的综合性。代表作家高行健《车站》、《绝对信号》、《野人》。

80年代文学的三个特征:①有关“历史”清算和记忆的书写,几乎是80年代作家有意无意的选择(讲述被压抑的情感和故事)。 ②探索、创新的强烈意识。(意识流、零度叙述、开放性结构、多种叙述人称)。 ③持续的超越、创新的压力,给80年代文学带来“潮流化”的特征(组织派别、写评论、发宣言、命名文学现象,潮流: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小说、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第三代诗„„)

第十八章

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因政治原因辍笔的诗人复出。1980年,艾青把他恢复创造之后的第一本诗集名为《归来的歌》,由此得名。还有作品《鱼化石》

七月诗派:牛汉、绿原、曾卓。九叶诗派:辛笛、陈敬容、杜运燮,命名于1981年《九叶集》出版。

女性诗人翟永明:组诗《女人》,新一代女性的代言人,古典气质的增强

第十九章

第三代诗: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曾经喧嚣一时的朦胧诗已经渐渐沉淀,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逐渐趋于成熟定型,即其创作风格如跳跃的结构、新奇的意象及关注现实的精神内核等,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新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开始不满于它的停滞及局限,于是决定自行探索,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方式,他们带有强烈实验味道的诗歌,的确具有迥异于前辈诗人的特征,于是按照这一群体出现的时间,评论界称他们为“第三代诗人”。第三代诗人采用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象派等手法把物像进行机械化的组装,使诗变得扑朔迷离,波谲云诡,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代表人物是:韩东、于坚、徐敬亚、多多等。 这支庞大的队伍“流派”林立,表现为南京“他们”文学社,上海“海上诗群”,四川“莽汉主义” “非非主义”等诗歌派别。

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1)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2)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3)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拒绝隐喻。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建国后第一代带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意味的诗人如公刘、白桦;第二代张扬个性但又关注社会的朦胧诗人如舒婷、北岛。

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三个崛起: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三篇为朦胧诗辩护的文章,具体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主要思想有:第

一、朦胧诗代表了由非我向自我、非人向人的回归的趋势。第

二、朦胧诗代表了回归艺术本身的趋势。第

三、提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呼声,公开亮出了现代主义的旗帜。

朦胧诗在当代文坛引起的论争:几篇反对的文章——公刘《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朦胧诗的得名) 新诗潮刊物:1978年12月创刊于北京,由北岛、芒克等主编的《今天》,是朦胧诗派另一自己接受的名称,即“今天诗人群”。 表现时代和民族历史的“史诗”

杨炼:组诗《土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大雁塔》、《礼魂》。 江河:《祖国啊,祖国》、《纪念碑》、《葬礼》。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 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 北岛:《回答》 舒婷:《致橡树》、《双桅船》。 海子:《亚洲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二十章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心灵伤痕。十年**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开篇之作),卢新华《伤痕》(得名)。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 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有明显的局限性: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较幼稚。

寻根文学: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一是寻中国文学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找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韩少功《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郑万隆《老棒子酒馆》)。

韩少功《文学的“根”》、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写西部。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被称为寻根思潮的源头。寻根三部有名的作品:《爸爸爸》、《小鲍庄》、《棋王》。

风俗乡土小说:邓友梅《那五》、《烟壶》。

京味小说:奠基者老舍。发生地是北京,对“北京”的文化阐释。重要特点是幽默和大家气派,以及北京人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质素,“京味儿”就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人心理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这种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

另有冯骥才“津门系列”,《义和拳》《神鞭》《市井人物》,写市井奇人、奇事。

陆文夫:《美食家》展示社会变迁。 刘心武:《钟鼓楼》、《风过耳》。

知青文学:两种说法——(1)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2)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他们后来的生活道路,如返城以后的情况。

第一阶段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带“伤痕”性质的知青小说,写苦难历程,以血泪的控诉为特征。主要作品:叶辛《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孔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第二阶段 80年代前期具有“回归”倾向的知青小说,写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以对知青生活正面价值的肯定为特征。主要作品: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张承志《黑骏马》,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

第三阶段 80年代中期以后是具有“反思”性质的知青小说,以对人性扭曲的思考为特征。主要作品:朱晓平《桑树坪纪事》,张抗抗《隐形伴侣》,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老鬼《血色黄昏》,李锐《合坟》。

几位知青小说家的创作:韩少功、阿城、史铁生《我与地坛》、张炜《古船》

第二十一章

反思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张一弓创作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一个为了群众生命而不惜触犯党纪国法的大队支书的形象,树立了新时期第一个成熟而完整的悲剧英雄形象。高晓声的《李大顺造屋》则以看似幽默的笔法,揭示了中国农民自身的性格弱点,指出这些“民族劣根性”。

反思小说的内容及代表作品:

(一)政治反思:王蒙《蝴蝶》、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二)人性反思:古华《芙蓉镇》。

(三)民族性反思: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四)苦难反思: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启示录》《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五)现实社会反思:理想主义者的困惑《人到中年》;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开拓之作《西线轶事》。

(六)人生反思:知青小说——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

(七)文化反思:张炜《古船》、陈忠实《白鹿原》等。 改革文学:以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为先声,一般文学史上称之为“改革文学”的写作拉开了序幕。之后,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张洁《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与改革开放有关)

第二十二章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反崇高的意识,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原始活泼的生命力。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没有戏剧性冲突、没有英雄人物,通常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者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零度叙述)。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凑而成。

代表作家及作品:①池莉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又名新写实三部曲)②刘震云《一地鸡毛》 《单位》③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

先锋文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作品:马原《拉萨河的女神》(叙述圈套)是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和《冈底斯的诱惑》。洪峰《奔丧》、残雪《山上的小屋》、格非《迷舟》(叙述怪圈)

现代派文学:以西方20世纪现代文学作为主要参照系,并将之转化为艺术经验的主要来源。对于特定时空的社会政治的“超越”,摆脱经典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追求“本性意味”的形式和“永恒”的生存命题,是当时的探索趋向。在一定程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手法,对民族文化作全方位的反思,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消极的批判,对愚昧落后的痛惜,更注重表现人的个性,注重人的潜意识以及心理历程,对现代不合理的事以讽刺。在手法上,有些作品在模式的意义上摆脱了传统的情节而建立新的情节观念模式。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被称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徐星《无主题变奏》,被称为80年代文学的分水岭。

第二十三章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在这一界说之下,女性文学的视野是开放的、发展的系统,而不是封闭静止的,应该是女作家基于性别主体意识、生别视角表现的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隐含性别主体意识)、超性别视角(隐含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

陈染、林白之“个人化写作”(又称“私人写作”)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私人生活》(女性成长主题)

第二十四章

杨绛:《干校六记》,收《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

巴金《随想录》,分为《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名篇《怀念萧姗》、《小狗包弟》。

第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代表作家余秋雨《文化苦旅》、史铁生《我与地坛》。

90年代散文创作繁盛。

90年代散文代表作家:余秋雨、史铁生《我与地坛》、张中行《负喧琐话》

大众文学:社会的商品化、市场化,意识形态和垄断权转到大众手中,知识界弥漫着“心理失落”、“焦虑”,俗文化兴起,是工业化社会中大众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鲜明的都市性、现代性特征,具有娱乐功能和消遣的性质。(“明星”作家和作品排行榜)

补充:

1、余华:他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于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

《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古典爱情》

然而他在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2、高晓声之陈奂生系列: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3、王蒙: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从愤青到回归。 季节系列:《狂欢的季节》、《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和《踌躇的季节》。 六部意识流小说:布礼、夜的眼、春之声、风筝飘带、蝴蝶、海的梦

4、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风泪眼》、《第十个弹孔》,大墙文学。

5、张贤亮:《灵与肉》(灵芝)、《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绿化树》(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黄香久),写知识分子受难,女性━━生理和心理的救赎。

6、贾平凹:《废都》《商周》

7、莫言:《红高粱》

第二十六章

大致了解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长篇小说热:竞写

二月河“历史小说” 阿来《尘埃落定》 王朔:《动物凶猛》 、《过把瘾就死》 王小波《白银时代》 贾平凹:《废都》 韩少功《马桥词典》、陈忠实《白鹿原》

《芙蓉镇》的艺术特征:①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②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情调。

一、大胆地绘真写实

二、新奇的艺术结构,用几个母题去表达一个主题的情节

三、独特的叙述语言

古华小说《芙蓉镇》的艺术特征在于:

(1)融合了湘西地区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好山、好水、一方净土、地杰人灵的美丽背景,使作品具有一种诗意的美。(2)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粉墨登场,他们的思想水平尽管并不相同,但语言很有个性化特点。

(3)作者巧妙选择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具有转折性的代表时期,描写上述人物的言行和地方风貌的变迁,深化了作品的中心思想,而且很精辟入里。

(4)作者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说教来揭示“左”的思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但却用带有道德思考的笔触,让人们在阅读中领悟人性的“真、善、美”(如秦书田的苦中作乐、谷燕山的凛然正气)以及“假、恶、丑”(如李国香的丑陋关系、王秋赦的投机污蔑)。

(5)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全书,而且略带开放性质的结尾具有警世意义。 谈谈古华的《芙蓉镇》的艺术特征。

古华的长篇《芙蓉镇》通过一个僻静山镇的盛衰变迁和人物命运描绘,再现了20多年来政治风云的变幻,揭示了"左"的错误政策给普通农民带来的严重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

1、小说采用了跳跃式的"编年史"的写法。在20年的风云历程中,小说重点选取了1963年、1964年、1969年、1979年四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关键性的年份加以展现。

2、小说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芙蓉镇》以小镇为中心场地,以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变化、沉浮为主线,展现了时代风云的变幻;

3、作品还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作家在展现时代风云同时,始终满怀深情地描写着家乡的山川风物,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以清新俊永的艺术享受。

4、小说也充分展示了作家在叙述上的功力。无论是讲述故事、交待经历,还是刻画人物、传达心理,作者都大量运用了"叙述"的方法,疏密、详略、动静的节奏把握得十分得体。

5、小说借鉴了戏剧戏曲等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在:

一、故事情节的戏剧化:

二、人物形象的脸谱化:

三、小说环境的舞台化。 结合作品谈谈汪曾祺小说的整体特征。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擅长描摹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乡土民情,奇风异俗,以及由此构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氛围。

其次,松散自由的结构,是汪小说文体的主要特点,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追求一种近似随笔的风格,往往采用淡化情节、重写气氛和情绪的散文化的处理方法。

再次,汪曾祺的语言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文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是“诗化的小说语言”。淡泊悠闲,叙若家常,却功力深厚,体现出洁净、质朴、精练、典雅的特点,富于诗的韵味,善用白描手法。

上一篇:婚礼女方代表简短致辞下一篇:湖南毕业季晚会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