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生态廊道项目设计中的问题和探讨

2022-09-10

正文:

1 关于生态廊道

1.1 生态廊道的定义

生态廊道指市域放射状通畅性廊道, 隔离城市组团并实现与城乡生态空间互联互通, 以森林为主体, 具备生态和社会功能的绿色网络体系。

1.2 生态廊道的指导思想

生态廊道建设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 以充分发挥生态廊道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以分类经营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与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植树造林, 扩大森林资源的总量。乔、灌、草相结合, 建、改、防、治相结合, 积极培育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进一步提升造林质量, 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1.3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是为了适应和满足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的需求而编制, 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建设时, 准确理解生态廊道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把握设计要点、成本控制、施工建设等相关问题。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已于2016年4月正式定稿, 也是目前上海生态廊道建设唯一的技术规范导则。

2 生态廊道项目设计中的问题和探讨

2.1 关于种植形式

对于种植形式, 此次生态廊道导则并未对此进行详细阐述。而《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中则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这几种种植形式。结合上海目前已经实施的生态公益林来看, 采用大块面的块状混交和带状混交的的形式占大多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种植形式操作上较为简便, 可操作性较强。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上海有些生态廊道在规划上近期为生态廊道, 而远期则规划为郊野公园。而目前块状混交与带状混交营造出的整体种植效果较为规整, 人工痕迹较重。虽然可以快速、简便的达到快速成林的目的, 但是这种造林法难免显得生硬、景观性不足。所以, 生态廊道的种植形式应该根据造林地块的所处区域或者其远期规划, 完全可以采取更为丰富的种植形式。如小块面的多品种块状混交、同品种多规格混交林、不同品种多规格混交林、多品种株间混交;甚至可以上层栽植乔木, 下层籽播乔木种籽任其自然生长优胜劣汰。以上这些种植形式完全可以采用自然不等距点植的形式, 使整个林相结构更为自然。这些种植形式相比规则式的种植可以形成更为丰富的林相结构以及更为丰富的季像变化, 使整个林带的景观性大大增强。在造林的同时, 又能满足部分区域对于景观的要求。同时也为远期规划为郊野公园的地块打下一个良好的绿化景观基础。

2.2 关于竖向设计

出于强化造林为主的目的, 无论是《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还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都不提倡进行大规模的土方运输以及堆筑。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造林区域, 例如围海造田而成的造林区域。其土壤含盐量非常高, 这类盐碱土造林区域的造林工程如果能有一定坡度的地形的话, 对于排盐排碱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如果造林区域面积特别巨大, 那么通过堆筑一定坡度的地形则是相当有必要的。堆筑地形的土方不必全是种植土, 底层可以采用建筑渣土或者三合土, 这样既能够作为地形骨架, 又能作为排盐排碱层起到排盐的作用。上层再覆盖足够深度的种植土, 这些措施对于盐碱地苗木成活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 如果实施地块远期规划为郊野公园的话, 在竖向设计上就应该结合远期设计堆筑适当的地形, 因为郊野公园内如果不堆筑一定的地形, 在远期实施时如果再堆筑地形, 势必要对已种乔木进行大量的搬迁,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3 关于河道沟渠

为了保证足够的造林区域,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中明确规定禁止开挖宽度4米以上的河道, 河道水深控制在1.6米以内, 并且规定水域面积不大于区域面积的10%。但是如果造林区域过于巨大, 则日常养护浇灌必须要有可浇灌的水源, 单凭不超过4米宽的河道是不能满足日常浇灌要求的。例如老港固废基地造林工程, 其南侧造林区域面积高达4000多亩, 可以说是一眼望不到边。这样巨大的区域, 再加上是盐碱地, 挖河区域其渗出的地下水也为咸水, 不能用于浇灌。如果每隔一段距离不设置蓄水池的话, 日常养护浇灌几乎可以说是无水可取的。并且蓄水池池底标高必须高于周边标高, 采用混凝土池底或者防水处理, 来达到蓄积淡水、满足日常浇灌的要求。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对于沟渠的面宽、底宽、深度等数据也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如果造林区域土质为盐碱地的话, 那么为了排盐碱的需要, 沟渠的密度及深度必须有所提高, 突破《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所规定的数据也是在所难免的。

2.4 关于土壤改良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没有详细提及外进土方和土壤改良, 只是要求由建设单位根据前期勘测结果适当考虑, 而《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则对盐碱地栽植做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应当指出的是对于经过土壤检测及PH值以及含盐量数据达到极限值甚至超出极限值的造林地块, 局部树穴土壤改良后还是远远不能达到种植要求的。即使是抗盐碱性较强的树种, 其成活率还是远远不能保证的。必须外进种植客土, 同时采用碎石或者建筑渣土或者三合土在底层作为排盐排碱层, 再结合局部树穴土壤改良处理, 这样才能达到土壤改良、保证苗木成活率的技术要求。

2.5 关于苗木规格

生态廊道建设是在《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标准, 其对于乔木规格做了更为严格的划分。苗木规格的细化和多样性对于保证生态廊道近期效果以及林相结构的丰富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多品种、多规格乔木形成的混交林可以形成高低错落的林冠线, 对于整个生态廊道的景观效果起到了明显的提升作用。

但是, 如果生态廊道建设区域土质状况不佳, 比如盐碱地或者土质遭受污染的话。≥φ10.1cm树种的成活率就不能得到保证, 反而中等以及较小规格的乔木成活率相对高一些。同时, 由于土壤盐碱性的原因, 在品种选择上也应选择抗盐碱性强的品种, 最好以杉类为主, 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结语

生态廊道无论在苗木规格、苗木品种以及道路河道等各方面相对生态公益林的标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 由于远期规划、现状土质等诸多客观实际因素的制约, 也不可避免的在某些方面需要突破《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定的技术数据及规定的内容。这也是根据实际情况, 为了满足远期规划建设以及苗木成活率所必需做出的相应调整。

摘要:生态廊道无论在苗木规格、苗木品种以及道路河道等各方面相对生态公益林的标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 由于远期规划、现状土质等诸多客观实际因素的制约, 也不可避免的需要突破《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所规定的技术数据及规定的内容。

关键词:生态廊道,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霞, 张文忠, 黄广育, 陈晓东.上海市生态公益林主要造林树种林分密度调控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2年4月.

[2] 达良俊, 陈克霞, 辛雅芬.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的规模[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 32 (4) :16-18.

[3]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2016年4月.

上一篇: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现状与思考下一篇:北京市远郊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