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推荐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窦桂梅推荐范文

窦桂梅推荐书目:

1-2年级:

必读: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

选读:

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一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 明天出版社)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可爱的鼠小弟(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著,赵静、文纪子 南海出版社)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宫西达也著,杨文译,浦蒲兰绘本馆)

7、丁丁历险记(英迈克法尔著,邹晓平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代维译,明天出版社)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 埃格钠)

14、兔子坡(美国 罗伯特罗素)

15、稻草人(叶圣陶)

3-4年级:

必读:

1、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美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 亚米契斯著)

7、犟龟(德米切尔恩德)

选读: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张之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冰波,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英罗尔德达尔,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 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美威廉史代格著,赵永芬译,新蕾出版社)

9、文身狗(德保罗马尔著,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德普鲁士勒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

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

13、蓝鲸的眼睛(赵冰波)

14、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

15、嘭嘭嘭(童喜喜)

16、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17、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18、美丽的巴拿马(德米切尔恩德)

19、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汤姆索亚历险记

5-6年级:

必读: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宇轩)(新版)

3、小王子(法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园(美弗朗西丝 霍奇森伯内特)

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 贾德,作家出版社)

选读:

1、风与树的歌(日 安房直子著,彭懿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何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4、我能跳过水洼(澳艾伦马歇尔,黄源深陈士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逃逃(秦文君,春风文艺出版社)

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王宗文译,新蕾出版社)

7、小河男孩(英蒂姆鲍勒,麦倩译,新蕾出版社)

8、奥兹仙境(美弗兰克鲍姆,张璘潘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接力出版社)

10、女生日记(杨红樱)

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12、昆虫记(法国 法布尔)

13、城南旧事(林海音)

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

15、毛毛--时间盗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

16、幻城(郭敬明)

17、《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

1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9、三重门(韩寒)20、青铜葵花(曹文轩)

21、女儿的故事(韩子涵)

22、第三军团(张之路)

23、寄小读者(冰心)

<<学生第二》 作者:李希贵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624-5 初版:2006年4月 本书是国家督学、教育专家李希贵先生集中阐述学校管理、教育管理的著作,由50篇随笔组成。作者借鉴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把它运用到中小学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每每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文笔朴实,几无一句空言。本书对一线教师有较大的启发作用,更值得每位中小学校长阅读。

《幻想之眼——一位教育者的内在冲突》 作者:张文质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958-9 初版:2006年12月 张文质教育随感结集。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课堂里,在学校中,在和教师的座谈中,在网络讨论中,在静夜阅读、沉思中,对教育、对生活的许多独特感触,片言只语中闪现了诗人的敏锐和教育者的智慧,读来给人启发良多。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阅读。

《前方是什么》 作者:吴非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894-9 初版:2006年12月 《不跪着教书》的姊妹篇。弥漫着对教育现状的忧思和对教育未来的期待,本书张扬“人的教育”的旗帜,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其实极为简单:教育,是为了要让学生像人一样地活着,要让他们像人一样地活得更好。这是一本教育随笔集,也是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的感怀。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阅读。也适合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阅读。

《写在新教育的边上》 作者:朱永新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5051-X 初版:2006年12月 朱永新先生的教育随笔集。

记录了近年来作者的心路历程 ,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作者对新教育事业的关心与热爱。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及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阅读。 朱永新,“中国学教育、懂教育、管教育的市长第一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作者:郑杰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4008-5 初版:2004年10月 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努力为教师增添职业欢乐 一位新锐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 一位富于激情和理想的青年校长给教师的诚挚建议

本书被不少教育机构、学校选用为教师培训教材,在海内外有着较好的影响。两年时间,已销售15万册,网络上出现成千上万篇教师自发撰写的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 作者:吴非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006-9 初版:2004年10月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吴非先生的教育随笔集

怀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忧思,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杂文家吴非直陈教育时弊,一石击起千层浪 2004年国内出版的最有思想含量的教育著作 入选文化部“2005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

《守望教育》 作者:刘铁芳 定价:18.80元 书号:7-5617-4004-2 初版:2004年10月 对生活、对教育的敏锐悟思和细腻的感受。优美、流畅的话语风格、不拘一格的文体,恣意流洒„„作者为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两课”重点学科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在《读书》、《书屋》、《教育研究》、等刊发表大量文章。

《教育碎思》 作者:郑金洲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005-0 初版:2004年10月 郑金洲教授教育随笔集。本书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启发。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等,以随笔的轻松语言一一阐述。

《师道实话》 作者:陈桂生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3972-9 初版:2004年10月 陈桂生教授针对教师的随笔结集。

全书分“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修养”、“师道别解”、“余论”等部分。 议论切中肯綮,引人思考。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另著有《“教育学视界”辨析》、《教育原理》、《教育实话》、《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等。

《教育的十字路口》 作者:张文质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007-7 初版:2004年10月 从教育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善与美,寻找教育的智慧 自由阐发教育本质,提升教育理念、理解教育现象

作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执行主编,《明日教育论坛》执行主编,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

《教育实话》 作者:陈桂生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3491-3 初版:2003年12月 陈桂生教授对课堂教学、当前课程改革、早期教育、教育观念等重新审视,力求实话实说。教育改革的清醒剂。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另著有《“教育学视界”辨析》、《教育原理》、《师道实话》、《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等。

《教有所思》 作者:李镇西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3562-6 初版:2003年12月 展现作者教育情怀、人生体味和社会视野的教育随笔选 以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阐述教育理念 展现作者的教育情怀、人生体味和社会视野

《坚守讲台》 作者:商友敬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412-9 初版:2006年1月 “既然是站在讲台,而不是舞台,我就不能戴上面具,不能唱别人编的唱词,我要面对自己的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说经过自己思考的话,当然也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

商友敬,江苏镇江人,1937年生于上海。 在讲台上两度沉浮,坚守至今。

《玫瑰与教育》 作者:窦桂梅 定价:16.80元 书号:7-5617-4523-0 初版:2006年2月 一位成长经历富于传奇色彩的女教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教育活动中对于语文教育、学生的生命、心灵的疑问与感悟,娓娓道来,读着或有所思。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我的教育苦旅》 作者:高万祥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525-7 初版:2006年1月 汲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些理念灌注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关注书香校园的营造,极力为学生打牢终生受益的人文底蕴,表现出对教育真谛的孜孜追寻。作者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首届名校长。

《做一个书生校长》 作者:程红兵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524-9 初版:2006年1月 本书是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先生关于学校管理和语文教学的集中阐述。作者在学校管理中注重教师的力量,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独特的学校管理思想。这种管理书系体现了“书生校长”的独特魅力。本书对中小学校长思考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有较好的启发。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作者:薛瑞萍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522-2 初版:2006年1月 平实的文字背后深藏着作者对语文、对书籍、对教育的独特理解。读了这本书,您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会莫名地感动。

作者生于1965年,籍贯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任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至今。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作者:张万祥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566-4 初版:2006年4月 本书作者都是富有经验的一线班主任,是班主任工作的佼佼者,把自己切身的感悟、宝贵的经验和鲜活的创造奉献给年轻班主任。举凡班主任工作的各个方面,班级管理、德育、与家长合作以及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等都有涉及,并运用真实的案例来说明。

《教师礼仪》

作者:李兴国、田亚丽 定价:18.00元 书号:7-5617-4563-X 初版:2006年4月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蕴涵着教育的力量。规范的教师礼仪,将带来清新的学校氛围和师生间愉快的沟通。

本书全面介绍了教师礼仪规范,举凡教师的个人形象、服饰、语言、师生关系礼仪、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礼仪、同事共处礼仪、集会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都有详细的介绍。 本书是教师培训用书;配有大量插图。

《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一辑) 作者:张文质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4547-8 初版:2006年1月 精选近年来国内最好的教育随笔,富于思想性、文学性。教育,在这些文字中建立了现实的和不可能的场景,它带着你去恢复一个过去,又努力地穿越,而预示了一个真实的未来。

《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二辑) 作者:张文质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4896-5 初版:2006年10月 本书是《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的第二辑,精选近年来思想性、文学性结合得较好的的教育随笔。作者均为教育界、人文社科界的知名学者、专家,如肖川、叶澜、梁晓声、刘伟性、王开岭、刘铁芳、毕淑敏、赵光平、王晓明、陶林齐、钟启泉、刘云杉、庄朝晖等。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作者:李镇西 定价:29.80元 书号:7-5617-4464-1 初版:2005年10月 李镇西老师17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包括课堂实录与反思等部分。第一人称的写法,将课堂发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场景、对话、课堂智慧、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等一一娓娓道来,可谓是原汁原味的课堂,读者如身临其境,当能得到最多的信息,从而引发深入的思考。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作序。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作者:窦桂梅 定价:29.80元 书号:7-5617-4463-3 初版:2006年1月 窦桂梅老师10余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包括课堂实录与反思、专家点评等部分。

本书适合作为教师培训用书,教师备课参考用书,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用书。本书更是语文教师改善教学艺术,争取更大专业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读之书。

《听袁卫星老师讲课》 作者:袁卫星 定价:29.80元 书号:7-5617-4526-5 初版:2006年1月 袁卫星老师10余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包括课堂实录与反思、专家点评等部分。

适合作为教师培训用书,教师备课参考用书,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用书。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附赠光盘1张) 作者:余映潮 定价:29.80元 书号:7-5617-4956-2 初版:2006年10月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10余个课堂实录,每个实录后附有专家点评或自我反思等。这些课例集中了作者语文教学的经验,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在语文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书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有较大启发作用。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 作者:雷玲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769-1 初版:2006年9月 本书汇集了一批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赏析和反思文章。分三部分:

一、品味细节的精彩;

二、教法的完美与缺憾;

三、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全书围绕“名师课堂”展开,以期对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数学卷)》 作者:雷玲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770-5 初版:2006年9月 本书汇集了一批中小学数学特、高级教师课堂赏析和反思文章。分三部分:

一、品味细节的精彩;

二、教法的完美与缺憾;

三、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全书围绕“名师课堂”展开,以期对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 作者:郭初阳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4897-3 初版:2006年12月 中学语文界新生代教师郭初阳执教《珍珠鸟》、《愚公移山》等课例,在浙江新课程培训中引起了轰动,后实录发表于《人民教育》、《教育科学论坛》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视为新课程中涌现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课例。本书收录具有代表意义的五则课堂实录,对应的五篇专家评论文章,以及相关的研讨与对话。 本书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

《语文课》 作者:铁皮鼓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5066-8 初版:2006年12月 魏智渊老师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出的心得结集,并附有魏老师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本书文字优美,视角独特,蕴涵深刻,能给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很好的建议和指导。

本书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

《非常语文课堂》 作者:王开东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5056-0 初版:2006年12月 王开东老师为实践新教育试验开设理想课堂的教学实录。书中选取了作者教学中的典型课堂案例,反映了作者对语文教育的独到理解和深入探究。本书视角新颖,案例典型。

本书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阅读。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作者:张文质 定价:28.00元 书号:7-5617-4459-5 初版:2006年1月 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反响的生命化教育的成果。

包括生命化教育的主持者张文质的系列演讲、生命化教育的课堂实录及点评等。 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更新教育观念等有较大启发作用。

《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 作者:张文质 定价:24.80元 书号:7-5617-4548-6 初版:2006年1月 每一堂课都闪现着教育智慧的灵光,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惊奇的发现。 这些智慧与发现不但烛照了学生的生命成长,也让教师的心谷更加丰饶。

《轻风掠过心灵——99个感人的教育故事》 作者:张文质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4959-7 初版:2006年10月 从浩如烟海的报刊、网络资料中汇编了99个感人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均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关心、尊重„„教师从中能够受到许多启发。本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者阅读。

《走向优质教育——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精品讲座》 作者:沈玉顺 定价:28.00元 书号:7-5617-4556-7 初版:2006年1月 十余篇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精品讲座。

全部讲座根据录音整理,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讲座的现场感,读来如身临境。【讲座作者群体】 陈玉琨 谈松华 钟启泉 张民生 吴志宏 郑金洲 戚业国 黄向阳 何晓文 仇忠海 沈玉顺 „„

《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 作者:王晓春 定价:24.80元 书号:7-5617-4353-X 初版:2005年9月 汇集了100个中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

积40余年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条分缕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解答,为教师提供最切实的专业指导。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 作者:王晓春 定价:24.80元 书号:7-5617-4352-1 初版:2005年9月 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条分缕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解答,为教师提供最切实的专业指导。 这些案例在教育在线、K12 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连载,引起广泛关注。

《教师如何做研究》 作者:郑金洲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461-7 初版:2005年9月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用书,作者结合大量案例细致地一一讲解教师常用的科研方法。本书特别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应是改进实践;本书论及的科研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教育日志等。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 作者:张万祥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465-X 初版:2005年9月 汇集了30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 30 位教师倾情讲述自己成长的历程,并附本人代表作 引人沉思,给年轻教师有许多启发和借鉴 适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作者:王晓春 定价:18.00元 书号:7-5617-4725-X 初版:2006年6月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他们顶撞老师,经常性迟到,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他们迷恋网络,偷拿钱物,早恋,对同学暴力相向,甚至离家出走„„教师在他们身上花费很多精力,然而收效甚微。

本书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对各种问题学生的“问题”条分缕析,为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教育的国际视野》 作者:上官子木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4411-0 初版:2005年9月 中外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引起了教育界内外广泛的讨论。本书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标准、能力评价、家庭教育方式等问题,通过具体事例细致地分析了中外教育的各个方面差异,力求探寻我国现行教育中的深层缺陷。

《我在美国教中学》 作者:方帆 定价:24.80元 书号:7-5617-4460-9 初版:2005年10月 作者在美国加州林肯高中执教多年,对中国大陆基础教育状况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本书汇集了作者在林肯高中的教学经历、课堂实录,以及他对中美教育的深入思考,系列文章曾在K12教育网上连载,引发许多教师陷入沉思中。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作者:李希贵 定价:29.80元 书号:7-5617-4064-6 初版:2006年11月 李希贵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期间,和美国教育专家、教师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的经历。在这36天里,作者完全沉浸在哥大教育学院民主教育的浓厚氛围里,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营养。这36天是智慧激荡的36天,也是作者深入思考、审问的36天。

《彼岸的教育》 作者:李茂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995-3 初版:2006年10月 本书《中国教师报》“海外版”文章精选,是全球教育先进国家教育智慧的集萃,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国内基础教育工作者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阅读。

《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 作者:张彦春、朱寅年 定价:29.80元 书号:7-5617-4976-7 初版:2006年10月 汇集魏书生、李吉林、李镇西、顾泠沅、李烈等16位教育家的教育智慧 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成长历程 适合中小学教师、校长阅读。

《教育小语——100位中外教育家的智慧感悟》 作者:单中惠 定价:16.00元 书号:7-5617-4458-7 初版:2006年7月 本书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教育格言集。

编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教育论著中披沙拣金,汇集了100位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言论,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句格言都闪烁着教育家的智慧,既可作工具书来使用,也适宜教师平时阅读,开阔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增长教育智慧。

《分心不是我的错——注意力障碍儿童家长必读》 作者:刘翔平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895-7 初版:2006年10月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认识、了解和矫正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从注意力障碍的原因、诊断、家长的态度、不同年龄阶段的注意力障碍及其矫正等角度,来介绍注意力障碍的知识,帮助注意力障碍孩子的家长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作者:帕尔默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4409-9 初版:2005年10月 本书探索的是教师的内心世界。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本书作者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激动人心的心灵之旅,旨在帮助教师反思自我,重新激发起教学的热情。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为教师而写的著作”。

《小学课堂管理》 作者:温斯坦 定价:39.80元 书号:7-5617-4569-9 初版:2006年7月 本书介绍了小学课堂管理前沿理论,并结合一线小学教师的大量课堂管理实例,探讨了班级管理原则。怎样布置教室,怎样塑造班级“个性”,怎样制定、实施行为规范,怎样激励学生,怎样应对不当行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各种班级管理问题,在本书中皆能找到答案。

《中学课堂管理》 作者:温斯坦 定价:39.80元 书号:7-5617-4568-0 初版:2006年7月 本书介绍了中学课堂管理前沿理论,并结合一线教师的大量课堂管理实例,探讨了班级管理原则,如怎样布置教室,怎样塑造班级“个性”,怎样制定、实施行为规范,怎样激励学生,怎样应对不当行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各种班级管理问题,在本书中皆能找到答案。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作者:刘儒德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565-6 初版:2006年4月 普及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心理学中常见的64种“心理效应”及如何在教学中的运用

大量教育教学的案例,详细介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教师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艺术性,而且也会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班主任兵法》 作者:万玮 定价:22.00元 书号:7-5617-3968-0 初版:2004年10月 班主任难当,此书教你如何轻松应对

本书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最畅销的教育类著作之一 班主任培训、学习的首选用书

《学校管理实话》 作者:陈桂生 定价:20.00元 书号:7-5617-3989-3 初版:2004年9月 本书就学校管理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独抒己见,实话实说。 读时痛快,增长见识;运用实际,提高效率。

《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 作者:上官子木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3677-0 初版:2004年7月 为什么我国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我们的创造力到底丢失在哪里? 本书通过对中国当前教育现状,尤其是基础教育现状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并将视野扩展至文化、社会、家庭,从而探寻导致个体创造力缺失的多重因素。

《家庭教育》 作者:陈鹤琴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4462-5 初版 :2006年5月 本书以作者的小孩(一鸣)为实验对象,探讨教育小孩的101条原则,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告诉家长,怎样教育小孩。陶行知评价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用今天的眼光看来,仍不失为指导家长的好著作。

《走在教育的边缘》 作者:刘铁芳 定价:25.00元 书号:7-5617-4994-5 初版 :2006年12月 本书结集了刘铁芳教授30余篇富有思想含量的教育文章,全书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文意识。作者在文章中倡导教育人文理念,关注教育的基本问题,展现一位爱教育者对当代教育问题的深切而幽微的人文情怀。

《回到原点》 作者:刘铁芳 定价:18.00元 书号:7-5617-4957-0 初版 :2006年12月 本书精选了20多篇富有思想含量的教育文章,以期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可谓“当代教育思想文选”。全书内容分三辑,分别选编了近年来关教育目的、教育意义和教育艺术方面有影响的文章。本书着力于引导教育研究,引导教师扩大教育视野,进行深层的教育思考。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小学卷) 作者:高谦民(主编)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5052-8 初版 :2006年12月 本丛书为班主任培训用书,编写历经两年,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共同参与。

力图反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学卷) 作者:王宁(主编)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5053-6 初版 :2006年12月 本丛书为班主任培训用书,编写历经两年,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共同参与。

力图反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等职业学校卷) 作者:匡瑛等编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5054-4 初版 :2006年12月 本丛书为班主任培训用书,编写历经两年,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共同参与。

力图反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 作者:齐学红主编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5055-2 初版 :2006年12月 本丛书为班主任培训用书,编写历经两年,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共同参与。

力图反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教学方法应用指导》 作者:郑金洲 定价:19.80元 书号:7-5617-5085-4 初版 :2006年12月 本书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为背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常用的9种教学方法作了“全景式”的介绍和阐述。

书中以新的编排方式论述教学方法,从目标、案例展示、理论基础、操作步骤、应用须知、优点、局限、小结、思考题等方面,详尽分析了9种教学方法的方方面面,适合于教师培训之用。

《叩问课堂》 作者:周彬

书号:978-7-5617-5256-2 定价:19.80 元 初版:2007年4月

课堂,犹如人的脸面,不能有丝毫污点。“叩问”,是作者在教育理论门后的冥思,也是作者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姿势。本书对课堂中“期望效应”、“学生差异”、“好生差生”等常见的象征赋以思辨,往往在山重水复之间峰回路转,给人启迪。

《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 作 者:张丽丽主编 定 价:22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412-2 初 版:2007.8 适 读:初中教师、班主任 班主任、心理教师工作案例选集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用书:

本书是一线教师教学体悟和典型案例的汇编。全书以初中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扰和典型问题为切入点,探寻行之有效的辅导之道。本书中,主编张丽丽将自己担任“青春热线”心理咨询督导和北京市“八一”中学心理咨询教师宝贵经验,融入初中生心理案例,读来发人深思,对中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很有裨益。

相关阅读:陆小娅:《青春热线•自我 结与解》 郭韶明:《青春热线•校园 忙与茫》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 作 者:钟志农主编 定 价:25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413-9 初 版:2007.8 适 读:高中教师、班主任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用书 目前校园内因心理失衡造成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学校、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本书汇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和解决之道,案例来自一线教师,并有专家的分析和解答。本书作者钟志农,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与社会分会副会长。本书对教师解决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关链接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作 者:王荣生 定 价:39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403-0 初 版:2007.8 适 读:中学语文教师 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本书是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评课精选。作者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曾任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科院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本书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课例进行评点和探讨。全书分五部分:“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和“课例综述”等。 相关阅读:周彬:《叩问课堂》

《听郑桂华老师讲课》 作 者:郑桂华 定 价:29.8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404-7 初 版:2007.8 适 读:中学语文教师 本书汇编了语文高级教师郑桂华10多个课堂实录,每个实录后附有专家点评或自我反思等。本书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有较大启发作用,适合作为教师培训用书,教师备课示范用书。

《学会教学》

作者:(美)理查德• I•阿兰兹(Richard I. Arends) 译者:丛立新等 定价:60(估) 开本:16开

书号:978-7-5617-4567-0 初版:2007年8月

新任教师的启蒙读本 资深教师的职业教练

《学会教学》是教学领域最通俗、读者忠诚度最高的教材,也是畅销图书。

视角触及教学的整个过程,提供了多种常用教学模式,既包括传统模式,又包括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当下比较流行的模式。

全书表达了将教学视为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体的思想,各章先介绍相应理论基础,再就怎样操作提供详细而实用的建议,帮助教师成为理论、实践两个层面的教学专家。 相关阅读: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

《新教育的精神》 作 者:刘铁芳主编 定 价:25 开 本:32 书 号:978-7-5617-5430-6 初 版:2007.8 大夏书系•教育人文-重温逝去的传统

本书是选编了民国至建国前,一些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文章。

本书选文时间跨越20世纪前半叶,主要集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选文力求给一线教师们和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提供一份可以放在床头案上随意翻阅的精美读本,同时也为对现代教育思想感兴趣的朋友们提供一份较全面、方便的参考文本。 本书适合于教师、校长培训用,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较好读物。 相关阅读: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 刘铁芳:《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 《生活再痴迷之中

——20位教师的生命探索》 作 者:张文质(主编) 定 价:25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432-0 初 版:2007.8 本书精选了20位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关于学生,关于孩子,关于教学。字里行间渗透了对教育的全部热情和期待。文字优美,引人深思。本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者阅读,也适合家长阅读。

《永怀生命的初恋——99个温润的课堂》 作 者:张文质主编 定 价:25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431-3 初 版:2007.8 本书汇编了99个关于课堂,关于教学的感人的文章。这些故事均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关心、尊重„„本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者阅读,也适合家长阅读。

《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 作者:Elaine K.McEwan 定价:29.80 开本:16 书号:978-7-5617-5507-5 初版:2007.9 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升学与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正日渐成为高压力群体。许多教师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陷入困境,变得或倦怠、或愤怒、或苦恼、或困惑。

如何应对身陷困境的教师,如何激励教师,如何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 本书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应对之道: l 提高教学领导能力的7个习惯 l 真实、具体、实用的案例研究 l 肯定、激励、授权于教师的60种方法 l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l 学校文化建设的程序与策略

相关阅读:《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 (美)Alan M.Blankstein著 《学会教学》(美)理查德•I•阿兰兹(Richard I. Arends)著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 帕尔默著

《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 作者:赵志伟 定价:25 开本:16 书号:978-7-5617-5530-3 初版:2007.9 本书选编了朱自清、夏丏尊、胡适等众多大家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精彩文章,选文都是名文。这些文章涵盖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文言文教学、古代文学欣赏和语文学科的考试等,选文对于当今语文教学仍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关阅读:《名家谈语文学习》 王丽主编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作者:王晓春 定价:25 开本:16 书号:978-7-5617-5531-0 初版:2007.10 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分两部分,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是讨论教师应持的思维方式,重在“立”。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班主任阅读。 相关阅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著 《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王晓春著

《名家谈语文学习》 作 者:王丽 定 价:29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601-0 初 版:2007.10 本书汇编了程千帆、周汝昌、庞朴和孙玉石等60余位专家撰写的有关自己“语文学习的经历和心得”的文章,共计60余篇,内容涉及语文学习的众多方面。本书对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有较大帮助,也适合家长和中小学生阅读。 相关阅读:《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 赵志伟 编著

《慢教育(第一辑)》 作者:张文质 定价:16 开本:16 书号:978-7-5617-5608-9 初版:2007.10 我们现在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那些可能熟悉得厌倦的教育场景,和各种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我们现在需要把自己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解放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那么,《慢教育》为你打开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慢慢氤氲心灵、慢慢丰富生命、慢慢滋养职业的教育之美。 相关阅读:《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张文质 著

《教学技能应用指导》 作 者:李冲锋 定 价:25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529-7 初 版:2007.10 本书对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详尽分析了教学导课技能、讲解技能、倾听技能、提问技能、指导技能、对话技能、板书技能、应变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教学结课和教学评价技能共计11种教学技能,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 相关阅读:《教学方法应用指导》 郑金洲 编著

《教育闲评》 作 者:陈桂生 定 价:19.8 开 本:32 书 号:978-7-5617-5549-5 初 版:2007.10 本书为陈桂生先生近年来的教育随笔、评论结集。涉及师生关系、、德育、学校管理等方面。文笔老练,论述简洁而深入。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校长阅读,也可供教育研究者参考。 相关阅读:教育实话 陈桂生著 师道实话 陈桂生著

《创建优质学校的六个原则》 作者:(美)Alan M.Blankstein 译 者:林玲等 定 价:25 开 本:16 书 号:978-7-5617-5609-6 初 版:2007.10 本书以多年的教育实验与研究为基础,关注教育改革中所有必须考虑的因素,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

本书适合中小学校长,基础教育研究者阅读,也可供教育研究者参考。 相关阅读:《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 (美)Alan M.Blankstein著 《学会教学》(美)理查德•I•阿兰兹(Richard I. Arends)著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 帕尔默著

书生小学教师阅读书目

1、《55个教育细节——一个美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

2、《静悄悄的革命》左藤学著

3、《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马克斯·范梅南著

4、《教育漫话》 洛克著

5、《学校生活社会学》 刘云杉著

6、《童年的秘密》 玛丽亚·蒙台梭利著

7、《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8、《教学勇气》帕尔默著

9、《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

10、《我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

11、《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张文质著

12、《教育自传》刘良华著

13、《守望教育》刘铁芳著

14、《不跪着教书》吴非著

15、《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著

16、《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傅道春主编

17、《和老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

18、《爱弥儿》(法)卢梭著,李世章译

19、《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20、《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21、《让孩子互相学习: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孙云晓主编

2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23、《回答未来的挑战》

2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

推荐适合小学教师阅读的书目

2012-03-13 18:44:5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薛涌著:《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2.杜威[美]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3.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相关的图书包括《道德经》,二者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和张力,但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4.黑柳彻子[日]著:《窗边的小豆豆》。

5.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 6.张民生、于漪著:《教师人文读本》(上下修订本)。

7.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相关的图书包括《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8.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者相关的书包括《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9.亨特[美]著:《心理学的故事》(相关的书包括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朱晨海编著的《天平上的心灵———实验心理学的故事》)。

10、《爱的艺术》

11、《没有任何借口》

12、《找对位置做对事》

13、《名师备课经验》

14、《中国教育最佳随笔》(

1、2辑)

15、《给教师的建议》

16、《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17、《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18、《陶行知教育文集》

19、《给孩子一个梦想的天空》 20、《我送女儿上哈佛》

21、《学校无分数三部曲》

22、《课堂提问艺术》

23、《不跪着教书》

24、《如何赢得学生的心 》

25、《读懂学生的智慧与技巧 》》

26、《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27、《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28、《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吉诺特)

29、班主任工作漫淡(魏书生) 30、《孩子们,你们好》

第二篇:窦桂梅谈主题教学[推荐]

窦桂梅谈主题教学

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尝试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

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我调入北京这“百川汇合”的教育入海口,来到教育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海淀区,工作于清华附小。面对新的校园,新的领导班子,我在这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一次次经历观念的洗礼,理念的撞击,实践的研讨,短短两年里,我的教育生命再一次注入了成长的活力,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提升。

(一)为什么提出主题教学

我想,《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之所以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成为清华附小的教学理念,是因为它改变了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状。无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还是从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的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回顾以上六年的语文教学探索,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全部的热情,在教学中增设了大量的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并且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实现对教材与课堂的超越。但我的课堂教学还只限于改良层面,而且总有那么一点“茶壶里面翻波浪”的味道──我感觉到,自己当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是从课外打包围战,而未完全进入主阵地。

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活,检索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如目不暇接的“满汉全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些“片断”知识不是被遗忘就是无法与其他经验作链接。尤其是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昨天的知识和方法在今天新知的浪潮席卷之下溶解了,猛然间,我觉得所学内容变成一场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学校的业务校长,我深深懂得: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中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目前我面临的任务不光是教学实践,还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创造,形成既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那么教师怎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积累智慧和情感,立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追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我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联想到了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于是就提出了“主题教学”。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密度强,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在海淀中心学区领导的指导下,在我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一边定期为教师上教学观摩研讨课,探讨如何以教材的一篇带动多篇,一边尝试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扩展与提高。“主题教学”的探索当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努力在理性思考支撑下去实践,去摸索。“主题教学”是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和多重的联系,以求整合;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互相协调和整体发展。基于这些思考,2002年我为海淀中心学区的教师上了《朋友》两节课,就以“朋友”为主题,自选古今中外关于友情的四篇文章,本着以上思考展开教学。初步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相关领导、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更使我坚定了这一追求,使我的教学实践以及理论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因此,主题教学的模式也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或者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强调整体和综合,强调综合性语文学习。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获颇丰,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劳动。

我们学校现在使用的教材就是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来建构的。作为实践主题单元教材的教师,就不用花大气力对教材进行统整,而应该领悟教材以主题单元编写的意图,很好地使用教材。当然,也可以在大语文观中审视或者建构教材,即超越教材并且围绕主题重新选编内容。这样做,就打破了原来以知识逻辑体系框限人和那种知识单元教法“见学不见人”的弊端。“主题单元”让系统性退隐幕后,让学生通过主题学习,建构和凸现后隐的体系。可是,我发现大多教师对“主题单元”缺乏认识,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课程教材再先进,如果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以不变应万变,改革的结果可想而知。“主题”教学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二)怎样实践主题教学

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进行“主题”教学,那么语文学习就既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沐浴着母语文化的光辉,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使得语文素养在同类的量的累积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教师既要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更要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因此,落实主题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教学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相关资源,并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当一个主题愈具有意义,愈深入或精致地处理,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当儿童的生活兴奋点与社会建立起不同、具体而主动的关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因此,学习的连接就不再是个问题,并能整合地成长──也许,这是一次真正的学习。

当然,在主题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要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教学的设计,教材的整合、方法的选择……都需要细致策划。甚至可以把“创意”全盘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拟定方案。目的是围绕“主题教学”,关注人的发展,为师生间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提供条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活动保证,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的交流和反馈。

为此,我们可以把语文“主题”教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通过文本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负载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积淀;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相比之下,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后两个层面是隐性的。不过,三个层面没有顺序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交织在一起。

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教学时,首先要抓住以上三个层面的“共振点”,也就是那些连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触发点”,即主题。也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与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感慨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兴奋点”,如“诚信”“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就是主题。当然,主题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

比如去年秋天,看到落叶满地,我便在一年级围绕“落叶”的主题,设计系列主题教学内容。比如整合几篇文章进行细致学习,捡地上的树叶进行“拔根儿”的说话游戏,选合适的落叶进行贴画写话的比赛。下面即以课文为主,附带其他内容编创的“童话剧”为例:

主要课文是: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教学伊始就创设情境,教师和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采用文本、师生、生生对话的方式,抓住“爬、躲、藏、游、飞”这些表现小动物动作的词语,比较品味。然后再朗读体会落叶给蚂蚁、燕子、小鱼、小虫带来的情趣。之后加入《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落叶的聪明能干,还能写信给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南去的大雁、山里的孩子。最后和学生一起朗诵我编写的小诗:

春天来了,带着微笑,飞上树梢。

风吹过,哗啦啦,我们舞蹈。

风住了,静悄悄,我们思考。

放假了,乘着风儿,带上奖状,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蚂蚁的小船,鱼儿的大伞,燕子的电报……

啊,大地,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

这样,用描写“落叶”的童话、诗歌组合进行教学,孩子们认识的“落叶”就人性化了,立体化了。这落叶,在春天带着这样的微笑来到地上;夏天,风吹来她们舞蹈,风停止她们思考;秋天,他们就带着奖状落到大地。蚂蚁的屋子、小鱼的大伞、燕子的电报、还有给青蛙、松鼠、大雁的信……嗨!都成了落叶的创造。就这样,“落叶”带着快乐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静静地睡去。来年,落叶还会继续当屋子、做小船、拍电报、写封信。

主题教学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组成立体的主题。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会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升华。

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主题教学好比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母语文化和世界文化这个巨大的“场”,也包括母语文化的承继、世界文化的吸纳,还包括每个学生成长的精神环境,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要考虑的必要因素。让所有孩子拥有基本相似的母语文化背景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丰富人生的涵养。

小学阶段是个体开始体认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过程的重要阶段,依靠有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才把超越教材看得如此重要。但是,怎样让学生在目前学习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的前提下,对于母语文化的积累做到高效率──这确实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比如,对于我国古代诗词的积累。以前我只注重量的积累,并没有过多考虑如何积累更有效。如果利用“主题”来建构,比如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别组合成“山水”“离别”“节日”等,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从而学会对比与区分。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被“统整”之后,就如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

譬如对蕴含在童话、寓言、对联等中外文化精神的传承,采用主题教学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内涵,既有精神成长、社会生活以及世界万象的内容,更包括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母语文化的深刻认同。如果说整合是为了学生在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分辨自然人和社会人异同的话,积累则是在建立人和母语文化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分辨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也就是说,教学除了积累语文知识,还要基于对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尊重。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文学精品为主要内容,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惟其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才不只是学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学生存在的精神家园,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全的发展,这将为其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语文知识的组织和统整必须置于个人、社会、学习研究所形成的脉络中。当真正的课程统整后,你会发现知识学科不但不是敌人,而且是必要的盟友──从更为广阔的文化知识天地中汲取人类的文明和思想的养料。

总之,母语教育强调文化背景的渲染是十分重要的。主题教学的过程就像在一幅伟大作品的背景或者框架中,整体把握、螺旋渐进,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大楼以及母语文化的画面主体,就一点一点地被“描绘”出来了,从而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壮美深远的图画。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如果说强调积累是强调对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那么主题教学中的另一个层面,反省──自我的确立,就是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塑造。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我的基本立场是:不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因此,主题教学也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需要的营养的过程。它不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视为一元思想的灌输,而是引导每个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走上正确便捷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跑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我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时,以同一个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我的老师》为主讲教材,结合现实社会,补充其他语文资料以及音像资料,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体会多种亲人的重量。教学时,从会意字“亲”入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领会亲人之血脉相连。然后引导学生倾听窗外的声音,在那些抗洪抢险的战士,抗击非典疫情的白衣天使,以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中体会同一个祖先同一个中华的亲人之爱。

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跨越国界,放眼世界,体会中朝友谊《再见了,亲人》中爱的奔流与燃烧,人间至贵的爱的轰轰烈烈。最后回到《我的老师》中不是血缘关系,不同于轰轰烈烈的平平淡淡的爱。另外,结尾推荐几本书给学生,如描写人间亲情的《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等。另外,索性引发开去,推荐沈石溪的《鸟奴》《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椋鸠十的《独耳大鹿》《雁王》《消失的野犬》等动物亲情故事。我想,这小小的课堂是不能把“亲人”的主题讨论全面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引发开去,我相信,学生作为父母的亲人,老师的亲人,在这堂课中不仅仅是学会感动,他们将各自带着对“亲人”的体悟,把这堂课获得的感受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学会去爱。那么,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凡凡,随着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感悟,会带着各自的领悟和体验体现这份爱的实实在在,并伴他们走好生命的每一天。这样,主题教学就在个体人格建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此,主题教学中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想,可以在不自觉中引领着学生品味课文遣词造句来体味其匠心所在。反之,学生得到的将是没有生命的读写之“技”,丢弃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精神之“道”。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主题教学下的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多了,思想认识自然就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放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认识,开掘他们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课堂──标准化的结论、服从化的关系、程式化思维的坚冰就会打破。也许丰富多维的立体主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很好地践行陶行知的“先生最大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懂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过程。

总之,围绕特定主题教学所带动的人文性就像是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么得到落实的工具性就是那不断颤动的琴弦,而教师就是指导学生弹奏高妙乐曲的琴师。因此,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文化”,就统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就不必在这两者如何统一的问题中纠缠或困惑了。当然,主题教学的研究还处在青涩阶段,主题阅读、主题作文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发,距成熟还有一段距离。

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主题课堂教学,目的是不只是限于教材一隅,不只是单纯的教和学,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共同探索,在感受课堂的情感涌动中一起幸福成长。努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健全的发展,努力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第三篇:观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推荐)

观窦桂梅老师《清平乐•村居》有感

前些天,我有幸观看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小学教材《清平乐•村居》一文的课堂教学视频。

对她的印象极深: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激情四溢的课堂,使人仿佛置身于这青山绿水

间,享受着远离尘嚣的安逸生活,着实令人佩服。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窦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例如题目的解读,首先让学

生感受什么才是“居”,由“安居乐业”引出“居”在这一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温馨的一面。接着

,通过一首豪迈的战争诗引出本诗,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感知这一首诗应有的感情基调。此

外,在诗歌的讲读过程中,窦老师一反传统的诗歌讲读方法,而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将一首诗当做一幅画进行解读,把诗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态都描绘的惟妙惟肖,这样,把一

幅离我们生活遥远的古人一家生活的安乐场面用我们的想象和语言描述的淋漓尽致。我想,如果没

有身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首诗讲读的如此贴近生活的。

通过细细得观看,我感受到她火热的激情,感受到她深厚的教学功力与扎实的语文功底。感受

到她每一份辛勤的耕耘和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或许这也是让她如此优秀,让他的课堂如此生动

的主要原因!

1.激情不老

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

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窦桂梅引用了别人对她的评价:“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

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

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

2,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

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齐读诗歌,读到“白发谁家翁媪”时,有位学生的节奏与其他同学不同,很有新意,也被她

听在耳里并作为范读。齐读时有的同学们的摇头晃脑,踏足,也被她细心地发现,于是就有了一起

踏出自己的节奏,边踏边读,手舞足蹈的场景。她与学生真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课堂就变得那

么其乐融融,那么美,那么和谐。

3,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

功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要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

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激情来源于什么?智慧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教者厚重的积淀,来源于作者孜孜不倦的学习。我

注意到,在这节课中,窦老师自己说出和引导学生说出了近三十首的古诗词,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没有深厚的语文积累是做不到的。

这节课大概50多分钟,我们且不去管它时间长短。单就老师上课情况而言,我感觉教师的指导

是层层深入,是激情四射,是指导有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人,是满含功底,是自然流淌。学生

是兴趣盎然,是充满愉悦,是思维高效。

看了这样的一堂课,我才感受到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的美,而美好的东西背后又有如此多的艰辛

和磨难。窦老师的成功正来自这样的磨难,来自她的勤勉,她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和她对教育的执着

。我要以她为目标,向她前进一小步,每一步都是艰辛与磨难,每一步都是成功与收获。

第四篇:窦桂梅 回到教育的原点[小编推荐]

回到教育的原点

(作者:特级教师

窦桂梅)

纷繁复杂的世界,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思维方式的转型,人际关系的刷新,碰得我们晕头转向。要学习的太多了!拒绝总不是理由。身为教师,总要把“教书育人”放在心坎,真得好好琢磨“教师”两个字的担当。

于是,疯狂地阅读一本本教育论著,接受一次次新颖理念的洗礼,有如狂蜂浪蝶不断四处寻求。越吸纳越困惑,找不到方向,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又将往哪里去,越发觉得教育教学的错乱与失控。于是乎,心生埋怨,身负繁重,茫然四顾了。怎么办?怎么办!无数次的呼唤,无数次的反省,无数次的诘问。我们是否能够,暂时停下已经乱拍的脚步,细细思虑,摆在面前的千条路径,哪条值得冲刺,哪条确定是捷径,或至少不会迂回绕弯?诸位或许以为,这是一条简单而普通的命题,但我却以为是一条本质性的“存在”。

回到学习的常识吧,也许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复杂问题的简单脉络和核心价值。

1、阅读,回到经典

一所书香学校,一个学者型校长,往往会给教师推荐一些书目,甚至集体购书分发阅读,这是幸运的。可当下的现实是,一般学校的老师则处在教育教学的“柴米油盐”的困扰中,能够静心下来阅读、思考、写作的极为罕见。即使阅读,也因为时间的零碎,空间的喧杂,而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着实令人痛心。

然而,又必须读书,这是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散发人文气质的唯一途径。无条件的热爱学习。有条件的热爱学习,无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学习,无论怎样也要创新的学。书,让我们女教师高贵起来。看书,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读书,真好,我们的信仰。读书,我们的生活。书静静等你去欣赏与阅读。教师,永远的学习者。世界上有20岁的朽木,也有80岁的常青树。机会就像小偷,来的是无影无踪,走的时让你损失惨重。读书也让学生的视野和感知途径越趋广阔,教育的生态环境和课堂细节越趋复杂,教师一旦停止学习,结束“自我更新”的状态,就会迅速成为“风雨中的雕像”,课堂也将味如嚼蜡。阅读既须选择,也要讲方法。我的体会是,一定要回到经典阅读。在“沙中拣金”的推荐阅读书目中,择取契合当前问题困扰和深度反思的“同题共构”书目,读开去,读进去,读下去。尤为要精读几本经典之书,反复地读,来回地品。老师们不妨反复阅读同一部经典,深度阅读,深层对话,“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虽说“一部论语打天下”的说法多少有点夸张,但至少可以说明,经典之书,可以打下精神的底子,成为成长道途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影响一生的人生走向。像《红楼梦》、《约翰克里斯多夫》、《哈姆雷特》等文学类的;《童年的秘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漫话》、《教育人类学》等教育类的……教师在“不厌百回读”中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与升华。韩非子的“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即是这个道理。同理,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无法绕开的必读之书。当然,我并非排斥时文阅读,它们也透亮着教育的光辉,但我们必须要有经典垫底,才能有效地汲取其它阅读的精、气、神。

学习,学习,从来没有快乐而言,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学习为艰苦的过程。15岁走出那弯弯的大山——四年的师范学习——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学博士再读,这一过程都付出意志努力、体力、脑力,学习要有激情和状态;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还有“韧”劲的学习,“恒”劲积累。 读书是广泛的,不仅要读有字书,也要读无字书,读书改变了我。读书改变命运,学习的结果让我体验到了快乐,学习让我有了尊严。

最近,我一直重读一部部“过去的小说”。《呐喊》《红字》《复活》《平凡的世界》《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是久违了的感觉,当年阅读时的感觉简直无法和这次阅读旅行相比。在回读中,你更了解了作家的写作特点,对书中的人物充满了更丰富的人性理解。泪水因澄明而让内心愈加柔软。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2、上网,避免每日挂在上面

鲁迅说“我尚能生存,我仍需学习”;张中行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那就读读书,写写文章”;商友敬说“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这些逝去的老者,是手捧书籍走向人生的一步步阶梯的。

当下的图文阅读、快餐阅读、网络阅读不绝于耳。它的确给我们资料搜索和信息交流,带来了极大便捷。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一种方式能够替代纸质阅读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和心智享受。要养成捧书阅读的习惯,避免成天“挂”在网上。尽管说,网上有许多电子经典教育图书,可是缤纷变幻的图片装饰,跳跃不止的聊天画像,动感十足的流行音乐,早就将内心“HIGH”到云里雾里。

“非典”期间,学校放假,我开始沉迷网络,也相识了不少网友,每天上网竟在八个小时以上,阅读信息,发表帖子,不亦乐乎。网上,发现山外能人,他们的阅读背景异常深厚,发表言论一语中的。这是给我触动的地方。但也有困惑,一年下来,感觉网上阅读获得的,大多是“碎片”,缺少网下整本书阅读体验的凝神静思,虽说这一年进步不小。后来,我淡出网络,回到书本的静态阅读中。她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等待着你的欣赏与阅读,是那些书制的经典,敞开我们的生命空间,一页页地翻阅着,铅印的字体,让你穿越时空的隧道,思绪尽情地想像,情感尽情地舒展。我不只一次地感叹,如果我没有喜欢上经典阅读,我心灵生活该是怎样的晦暗,生命气息又是怎样的灰蒙!如果没有挤出时间阅读这些书,我必将生活在枯寂与庸碌中,也必将失去了追求未来美好的勇气和动力。

远离股市与游戏,在规范高效的知识、能力训练之余,适当留一点自由、闲暇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更多的和经典中的大师对话,是不是教师最惬意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行为?那种“一卷在手,琅琅上口”的展卷阅读的幸福感、祥和感、澄澈感,是电脑网络绝对无法赋予的。

3、备课,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偷懒了,凡是“拿来”,已成为大多人的理所当然。孩子们呢,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了。老师们采取各种办法,想着怎样用糖衣炮弹的方式,变着花样哄孩子学习,这可把老师累坏了。降低学习难度,降低学习“痛苦”,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接受学习,当然是我们的要务。但,必须声明的是,要“理直气和”地告诉孩子们和自己,学习或教书是甜美的苦役,它需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双重劳动,而这种劳动是内在的、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凭外力。幻想借助某种神力或者投机取巧,其结果都是徒劳。

除却个别天才,芸芸众生热爱学习、钻研业务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付出艰苦努力而形成的。曾听有人说“我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现在想来,既是自我惰性的借口,也是自我生命的玩笑。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学习。正向没有人天生就喜欢教书一样。学习与教书,既是一种付出,也就意味着艰苦,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快乐学习。往往是学习的最终结果让我们体验到快乐。

提不起兴趣面对艰苦的学习和备课的教师,是一种罪过。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就其中备课一环,是艰苦的准备过程。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也包括备自己——“备”的要素太多了。取其中的解读教材来说,我每一次阅读以前,不查看任何评论,不搜索任何与之相关的资料。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以“读者”身份挖掘教材的“原生价值”后,还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于我来讲,这样的阅读过程,是艰难的爬坡。我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的理解和观点影响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不带着“现成经验”去验证或批判文本,而是自己努力成为文章的知己。事后,再阅读相关材料,对比中会常感到自己的浅显,于是激发你要不断地学习。

“艰苦”的学习或备课之后,对所阅读的知识,由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于心,到化成自己的语言与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们在人类广袤的文化原野上就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样的生命体验聚集多了,我们的视野就会由线到面,由窄变宽,从而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这就是破茧成蝶的幸福!

4、生活,融入“共同体”中

这里的“共同体”有点像过去说的“集体”,但超越了集体的意味。因为过去的集体没有“自己”。共同体是让你即没有自己,也提升自己。现在更多的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共同体中更好地学习?让我们先听听铅笔的故事——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第

一、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第

二、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第

三、不要过于执着,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第

四、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第

五、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任何团队,我们都要做这样的铅笔。只有被一只大手握住,你才能书写生命的记忆。没有环境也就没有磁场,学习的笔就会散漫无边,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必须融入学科组或学校这种“场”,去感受它的强劲力量。我们的学习需要严肃的约定,绝对不能“怎么都行”。融入共同体的学习,就是摆脱“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局限。当然,没有共同学习目标的集体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随时会被其他人征服,更可能被自己的惰性征服。同样,一所学校没有共同的“精神话语”,没有共同的事业追求,将会成为尔虞我诈的角斗场。一旦学校的天空,没有精神诉求,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自然难以真正的幸福了。

你会发现没有“共同体”的学校:“一些事没人做,一些人没事做。没事的人盯着做事的人,议论做事的人做的事,使做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一些没事的人总是没事做,一些做事的人总是做不了事。一些没事的人滋事闹事,使得做事的人,不得不做更多的事,或者干脆就不做事。结果好事变坏事,小事变大事,简单的事变复杂的事。” 这对我们是一种提醒,一种警策。一所学校的成功,不是因为一大堆人各做自己的事,而构成一个结果,而是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事业,不断学习,形成一种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如果没有“共同体”学习背景的热情或经历,而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实现几种可能。教师们会各干自己的事,或把工作当作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样,教师的幸福感自然无法找到,更谈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也就谈不上事业的幸福感。这样,我们将在“自以为是、各自为政”或“得过且过”中,丧失自己的“命业”。

5、背诵,随时随地积累

好几年前,有位专家就说,人不需要记忆,只要有一个“u盘”就够了。现在不少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记忆与积累,因为大多数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他媒体直接索引到,干嘛还要自己的大脑再去折腾呢?这些偏颇的见解,无疑是“鼠目寸光”的“外行话”。人,不积累知识是走不远的。任何时候的任何先进设施设备,都无法代替人的大脑。真正的知识应该“多多益善”,不存在“过多学习知识增加负担”的问题。多不多知识是个假问题,关键是用怎样的态度学习知识。

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仅自己需要养成阅读习惯,还要带领学生一起背诵积累。那些柔美的、比时代的轰隆声更富有生命魅力的语言,需要我们积累。当我们在阅读经典文学时,常常领悟到一个词语的韵脚,与头脑中另一个词语韵脚搭配得非常妥帖,此时便会产生一种无法形容的动感,这种动感虽然比一片树叶在风中落下来的声音还要轻,但它却能以自己的回响触及到最遥远的心灵——这种美好,就是积累带来的“化学反应”。

我会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阅读到好的语言立刻记录下来,然后在心里默默地强化记忆。我也经常会在上下班的路上拿出诵读语段,这段记忆的场景就是生命的风景。既然要学习,就要记忆。该记住什么,该怎样记忆,是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留意的教学素养。正是有了这些积累,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随时流淌“让人眼睛一亮”的观点语句。

记得有次大家谈论生活在人群中的苦恼,我随口来了一句“伤害你的人不是比你强大的,就是比你弱小的,如果他(她)比你弱小,你就宽恕他(她),如果他(她)比自己强大,就宽恕自己。”顿时大家鼓起掌来,说我的回答太精彩了。岂不知,这只是平时在读书中积累的一个普通的段落而已。我们不奢望自己学富五车,也不企望胸藏万汇,但养成积累的习惯,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语言与精神?答案不言而喻。

6、态度,常怀敬畏之心

现代人自由开放,言行举止打破了很多以往的拘囿,这是好事。但由此形成不爱谦卑爱指责的陋习,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大多国人休息的时候,想的是吃喝玩乐,晚上回家的习惯是看电视剧,没有反思静默的时候。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的人谁都敢评论,谁都敢谩骂。市场书架上,我们看到了太多读书人对古典的“解构”。解构古代经典,甚至调侃古代伟人。他们不是不可以批判,问题是需要在尊敬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培养没有规矩的下一代。

我们教师队伍中,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世界观似乎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我要说,即使有再大的才能,也必须将自己置于理性的规定之中,自己小了,世界也就大了。同时,我们很有必要在心中拥有权威,树立榜样,这样就会在尊敬仰慕的驱使中规范自己,减少野蛮、鲁莽和无知。如果随心所欲不加遏制,很有可能终生无成。

比如对母语的敬畏。天已经不蓝了,水已经不清了,奶粉不敢喝了。母语也不纯净了。目前母语的形式越来越单调了。君不见,小沈阳、周立波,郭德纲,“超男超女”的各种感言,就是唯一取乐的语言形式吗?别拿母语不当回事,我们正在培养贫嘴的男士和女士!母语,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母亲。子不嫌母丑,更何况我们的母语如此博大精深,必须形成儿童尊崇母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放弃母语,就是通向亡国的捷径。”英语要学,其他要学,但对母语要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时候,这都应成为我们最基本的言语操守,将之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责任来担当。让母语这个烙在我们灵魂和血液里的文化符号发扬光大,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李清照每次阅读学习前都会沐浴敬香,今天的我们大可不必,但是对书本无限的热爱与敬重,却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常识。

教师的发展有几个阶段:入职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离岗期。常怀敬畏之心,就能让自己变得虚心谦卑,就会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谁走在你的前面,谁就是你的老师。用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不用别人的智慧折磨自己;用别人的成功激励自己,不用别人的成功损害自己,用别人的错误提醒自己,不用别人的错误娱乐自己。

7、基础,不容忽视

我们现在的教案基本上是复制、剪切和粘切,是参考书的“录音”课本搬家,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课堂的问题设计缺乏引领,课本没有思维的挑战和情感的推进,闪光的地方不多,针对以上问题,我以我们学校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写课,教师的首要标准;说课,教师基本功能力;上课,教师整体修养。你是否了解你的学生;你是否了解你自己,你是否了解教材,写课的过程就是说课的过程(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时,不准念稿,提高老师的心理素质,训练老师的自信,)是上课的过程,把你的预设写出来,学习效果写出来。这样的课堂就会就成为你的仓库,这样的课堂就会厚实、厚重。

教师可以不是多面手,但至少你有要有一手,每一位老师要有一项基本功,原点里面基本功要有的,他可以信手拈来,省时省力,现在的年轻人上网,论文,课件都不错,但一到台上,那几笔字让你难过。在走上教师职业的最初五年时间里,在我的不断要求下,我才教语文,转折的过程也是艰苦的历程,不断的学习教材,用最朴素的办法,把12本教材全部通读一遍,研究一遍,发现12本教材不就是两本《战争与和平》那么厚吗?把所有教材吃透不就完了吗?寒暑假认真备课,在学校集体备课室时,你才脱颖而出,同时每周让校长、老师们听你的课,不断研究研究,92年,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公开课是展示自己生命亮丽的一个人过程。短短的六年,97年我被评为吉林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我成为一个榜样。

8、修炼,原点上的修炼

做教师的要朝着这几个方面发展:教学中两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教师和学生。那么学生喜欢什么呢?一般而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四有教师”——广博的学识;鲜明的观点;丰富的情感;教学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就要有

1、领导(教师)认识的修炼,管理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2、领导(教师)教学行为的修炼,教学行为的修炼是我们课程改革中不太注意的地方,但它也特别重要,首先是教学举止的修炼,上课的语言、表情、站姿、手势……要抓这些基本的,这也包括板书,粉笔字呀,看看我们现在孩子的书写吧,举个例子:有一名小学老师发试卷,喊了多次,林蛋大、林蛋大……都没有小朋友前来领取试卷。到最后,老师问:“哪位小朋友还没有领到试卷,请到前面来。”只见一名小男生很委屈的走到老师跟前:“老师,我不叫林蛋大,我是楚中天。”尤其是在清华,特别明显重理轻文特别严重,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写一手好字,学校就要牢牢地抓住这些基本功。如“一手好字”的书写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除此之外一年级学生在写字时还有几句顺口溜:“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孩子们每在写字之前都要说,这不是形式,而是仪式,这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书写要求。因为汉字是母语最美丽的容颜,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历史,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文化。谁掌握了汉字谁就拥有了故事、历史和文化。语文教师必须全力让学生写好字,长好孩子的第二张“容颜”。其次是教学内容的修炼:泛化、窄化、僵化、弱化和形式化。关于泛化,教学“泛化”成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缺少了“科学味”。对多媒体教学理解的表面化,过分的追求声、色、光的花哨,以画面观赏代替文本解读,结果把课教成了影视欣赏课。加强学科专业的修炼:了解“原生价值”和提取“教学价值”。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负载的内容,惟有语文课,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语文教学应该体现语言教学的本质,它不是教“写了什么”,而是教“怎么写的”,有什么文化意蕴?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几个词?为什么要用这句话不用那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不那样表达?语文课就是学语言的课,必须忠实地凭借文本,不要游离,不要忘“本”。关于“窄化”,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一是知识建构复杂化,二是学科教学知识化。关于“僵化”,一是结构程式化,二是分析教条化,三是板书机械化。关于“弱化”,教师角色究竟是什么?谁是“主体”?关于“形式化”,一是“平面化问答式”,二是“无主导对话式”,三是“无意义探究式”。对教师而言:不仅是职业,也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

让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回到我们应有的本质里面,回到我们应有的那一个点里面去。因此,我觉得改变的是行为的惰性,而不是我们把我们应有的行为改变了;改变思维的惯性,而不是我们仅仅就是为了一个创新。实际上我们拥有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自己的心灵里,也就在那个原来应有的那个原点里,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可以在这样的一个理想主义和现实精神下,用温家宝总理说的这就话来结束我的报告“既仰望星空 又脚踏实地”,谢谢大家!

第五篇:窦桂梅

窦桂梅:为什么要这样考试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人生就是考试

近几天,那些家里有中考,高考这样孩子的家长,高兴悲愁各不相同,原因是自己的孩子的成绩影响的。“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确实发挥选拔人才的作用,一些高分的学生自然被选入名牌重点大学深造。而与选拔相对的便是淘汰。老师呢,对成绩的过分重视,考试早已瘤变成为老师的法宝,分数成为了学生的命根。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许多学生考试怯场,讨厌考试。

在美国,学生的一些大考,家长往往是在收到学校的成绩单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又参加了一次大考。一点大考紧张的气氛都没有,学生都非常轻松自在地应对。除此,笔者还想到了美国的考试并非中国的“一年一考”,而是一月一考。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参加,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被认定,直到你自己对成绩满意为止,取你最佳的成绩。这使得考试成为了学生习以为常的考试,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且是轻松的,成绩也往往能反映了他们真实水平。

的确,教育的真谛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能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不考,为的是检查自身的能力,发现知识的缺陷,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加以重点应对。小学的考试是检查在路上的收获。 然而,我们不可能改变大局,面对国情,学生参加考试是必然的,我们平常心态面对——人的一生要参加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考试,没有考试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小学的考试,应该是学期过程的检查总结与反馈——仅此而已。也要这样认为,考试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考试必须面对,怎么能考好?这几年来我们在不停地思考与实践着。从人本的精神出发,从学科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来说,我们的回答是,可以分项、分期进行考试。这样,既检查了多项所学内容,又缓解了一学期学生的“一次大考”的压力,让考试更多成为发挥“发现问题,教育人”的作用,而不是惩罚或评判。

还可以说,小学的考试,是一个生命去发现自己创造的过程,通过考试,聚精会神的程度,平时习惯的检查,写出一句经典的话,算对一道高难度的题,等等,这是多么幸福的难得的经历!

怎样分项考试

对于教学,我们的理念是:“把你做的写出来”(制定“学科质量规划”),把你写的做出来(教学过程),把你做的检查出来(考试)。 学校一学期的考试阶段分为“自查”(每一个月年级完成)、“抽查”(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年级)、“统查”(全校同一时间期末考试)。 下面,以语文为例,谈谈考试相关的事项。

近些年的语文教学,通过“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围绕着语文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个质量目标,开展了“主题讲读课”(课文)、“识字课”(低年级)、“主题作文课”、“主题阅读课”(读书课),进行了系列研究,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什么样的评价的形式,让我们的学生既减轻学习负担,又有真正收获?以一年级期末考试为例,我们把考查内容分为:古诗背诵(10%),拼音(20%),识字((20%),写字(20%),讲故事(附加5分),阅读与写话(50%)以上五项加起来作为期末总成绩。

怎样落实?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语文积累性考试。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固有的知识。比如书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学期诗词的背诵积累,讲故事的口语表达考察等。这些,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知识”,我们需要让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这些考试属于“过关考试”范畴,不是藏着掖着,而就是要大大方方告诉学生的必考内容,复习后过关而已。

第二,语文检验性考试。也可以叫阶段性考试。有单元考试、随堂考试和期中考试。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形成性考试主要由任课教师和学校,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灵活掌握,随时进行,以便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做好以后的调节工作。

第三,语文总结性考试,也叫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总结性考试系指一学期或某一学科学习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验收性考试,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以检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在较大范围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这里,就要把前一段监测的“写字过关”(考100个生字也叫“百字过关”)、“古诗过关”、“故事过关”等内容,连同学校“统测”的内容,累加到一起。统测的内容,就是学校期末时间的综合能力测试卷——其目的是了解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运用程度,也就是考查“运用知识的知识”。 关于考试分数值——以往,百分制的优点是区分度高,具有精确的选拔功能。但小学是普及教育,没有选拔的任务。百分制在小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实际意义,剩下就是因分数排队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学生身心遭受严重的伤害。由于语文自身的内容太多,我们的考试也要顾及这些方面,因此检测的内容就多,有些内容的分数值小,所以成绩有小数后面的“点几”,内容加起来就超过100分,没有按照一百分制,而是不同配比的语文内容的累加。所以,我们这次的语文分数有中学成绩分值的特点。

关于出题的形式——分项为“积累”“理解”“运用”三大板块。“积累”涵盖字词句积累、听说积累、文学常识积累;“理解”涵盖阅读分析和读书报告单的积累;“运用”包括作文,以及与语文有关的生活常识。这些项目的考试,原则上随复习进行,把考试变为复习知识,深化巩固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不部分的考试,由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变考人人为人人考,把学生从被动应考的地位转向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古诗考试等内容,如果有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我们允许重考并按其理想的等级计绩。

关于分项考试的原则——“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监测期中、淡化期末”。分项考试是多种内容的综合,即全面考察语文所学的范围,有全面考察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师教得积极扎实,调动了教与学两个积极性。

分项考试的好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无论用什么形式的考试,其目的都在于通过考试来检查小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考试也是学生之间的知识、智能、生理和心理上的激烈竞争,这容易强化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感,导致学生反应迟钝,精力涣散,甚至恐惧、焦虑及畏难情绪等不良心态,这不仅影响考试成绩,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为保证小学生考试成功,维护其身心健康,对小学生进行考试进行这样的改进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两年的实践,我们感受这种考试至少有五点优越性:

一、每项考试的时间短,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考试内容覆盖面大,考试方法灵活多样,能较为全面地体现语文学习的质量。

三、既达到通过考试检查教师教的情况与学生学的情况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在考试中

的心理负担,消除了学生追逐分数名次的心理,使学生能在宽松的气氛中接受考试,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四、教和学的透明度都比较高,成绩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一目了然,有利于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获得不同程度成功的机会,综合分数加起来,使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这就淡化了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和竞争,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使学生看到提高、看到进步、看到希望,从而激发学生好学上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以上考试,克服了少数学生单一的分数竞争现象,为学生创造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广阔天地,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各项考试中表现。每个孩子都能受不到同程度的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他们童情、童真、童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长。

窦桂梅:磨刀不误砍柴功

——(06—07)第二学结业式发言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一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个瞬间,去年的结业式就像是在昨天,今天的结业式又在眼前。不知不觉,我已经说过大概是十多次的结业式发言了。每一次发言,在为怎样让内容不重复而伤脑筋的时候,却有机会站在台上看到你们一个个长高的个头,和一张张微笑迷人的脸。好高兴啊。

想想这一学期来,每周一次听到老师们的国旗下讲话,也许,有一句话,一个观点深深烙印在你的心中,并影响了你的行为;想想春季运动会上,你昂首挺胸走过主席台的表现;参加北京市吹打乐团,你全心投入的感受;“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你经历的难忘体验;还有你们的春游,劳技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呵,有的同学,把这些难忘的记忆写在“丁香杯”作文大赛的稿纸上,以及你的日记里。还有,在班队会上,在学校广播里,电视台,我们都能听到你成长的声音。多好啊。

再有,学校的各种学科班,除了周五以外,每天下午都有。有些同学呢,上面的班级、学校大型活动都参加,可这些学科班呢,也照样参加不误。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有好多同学和教师感慨,这学期活动太多,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啊。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先让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每天到山上去砍柴,非常努力,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砍柴,不到天黑绝不罢休。他希望砍更多的柴卖更多的钱,希望趁着自己年轻多拼一些,有朝一日能够搛足钱造房子。可令他沮丧的是半个多月后,他砍的柴竟然没有那些年纪比他大的老樵夫多。他很纳闷,也很委曲,明明那些老樵夫都在休息,自己比他们花的时间多,为什么还不如他们呢?

年轻人百思不解,以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卖力才行。结果第二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还差。这个时候,砍柴的老樵夫叫这个年轻人过去喝茶,年轻人心想:“我砍得这么少,哪里还能喝茶休息啊?”便大声回答:“谢谢!我没有时间,谢谢!” 老樵夫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砍材,却不磨刀,柴当然砍不多。”原来,那些老樵夫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一边在磨刀,刀磨快了,柴就砍得多砍得快了。老樵夫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砍柴要卖力,但也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啊,没有这锋利的刀,光靠花时

间和花蛮力有什么用呢?”

你看,砍柴好比学习,参加活动好比磨刀。不能仅仅为了磨刀而忘记了砍柴,不能只知道一个劲的砍柴不知道适当地磨刀——这才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

就学习来说,一个学期下来,考试、评比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有的同学获得了好成绩,有的同学成绩却不太理想。还有一些同学这样想,我已经很努力了,作业认真做,上课认真听,课余时间也在做一些抄抄、背背、算算的事情,可为什么没有取得好成绩呢,而班里有些同学,平时他看起来不是很努力,玩得欢,打乒乓球、棒球、板球,看课外书等等,在学习上用的时间比自己少多了,可为什么一学期下来,成绩却反而比自己好呢?其实这不奇怪,不是老师对他们偏心,也不是他们特别聪明,而我们要反思的,可能是我们的学习认识和方法出了问题。

学习也是要讲一些技巧的——如何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就是,要砍柴多,还要想办法磨好刀。我们对待学习也一样,光靠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行的,别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没有自己多,但其实他们正确处理了读书和休息,巧读书、活读书,自然,他们取得好成绩要容易的多了。 就说学校吹打乐团吧,那么多训练的时间,可有些同学从没因此而影响学业。所以同学们别忘记,要结百倍的果实,出百倍的成绩,不是光花时间和力气就行,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人,一学期中经过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比赛,虽有欢乐有悲伤,有成功也有失败,却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许许多多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忘记磨刀,所以这个学期过得忙碌、充实、快乐。

“磨刀不误砍柴功”。

窦桂梅:优秀的确是教出来的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台湾学生家长送我一本台湾“雅言文化”出版的《优秀是教出来的》。瞟一眼封面封底上那长相潇洒的小伙子的动作,以及颇为煽情的文字——“创造教育奇迹”“随便放三十名学生在他班上,不管从前成绩、操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个学生教成优等生”,读到此,却不禁莞尔,心想,这又是类似当年《学习的革命》、《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狂热推荐给国人阅读的“时髦书”,真正教育的书,来不得这种推销的。 但,不管怎样,凭着阅读的习惯,会不自觉地从头至尾浏览一番——却发现书里列举出很多实用的教学和管理小策略,也正如封面“给所有家长、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的超基本55条”。还真不错,我估计,听到这样的话,那些一贯以严谨认真著称的老教师们可能也会像我一样咧嘴了:“我们一直是这么严格要求纪律的嘛”。如果细细品味,你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味道。

作者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所强调的这些“规矩”“细节”迥异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潮流”,他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惩罚”、“必须”“秩序”、“纪律”、“礼貌”,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味道。从文中的事例看,它们对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是那么的管用,他的学生遵守纪律、彬彬有礼,正好符合人们对好孩子的期望。也许正因此,才创造了“奇迹”,受到大众的赞叹和欢迎。这里一条一条谈不可能,暂选几条,谈谈感受。

如果班上有同学赢得比赛,或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大家都应该鼓掌恭喜他。鼓掌应该持续至少三秒,手掌的角度要刚好,才能拍出响亮的掌声。(我知道这样说很蠢,可是孩子喜欢这一套)

——超基本第3条

这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想到了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怎能指望学生之间的掌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又何尝没有掌声响起的时候,只是伴随这掌声,也有另一种声音的出现,就是批评课堂“掌声泛滥”。其实,我们的掌声,什么时候响起都不过分,只要对学生有益。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互相之间时而且,为了掌声更响亮,我们需要掌声的姿势和节奏。

也因懂得这个理儿,所以,我的课经常掌声响起。比如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你的帮助下能够完整说话的时候,那些提出精彩的观点,能让其他学生分享的学生,我们的掌声就不是,也不该是一个数量限定的问题,而是一种针对不同情况的一种赞美的力量。

在我们传统的伦理习惯中,我们总是正襟危坐,严肃有余,微笑不足。我们所见到的一些会议,一般都是领导或专家发言开始或完了的时候,有一次象征性的程序化的掌声,中间的环节即便讲者说得精彩,也很难听到热烈的掌声。再有,我们的学校领导大多不会笑,一脸愁容,甚至怒容。老师之间也如此。想想,整体的环境如此,我们怎么能够真正响起鼓励、钦佩的掌声?

有一次,我在内蒙的鄂尔多斯上课,台下老师们一个个听得特别专心,那脸上的表情分明让你敬畏,然而,学生的发言无论怎样精彩,台下的老师们就是不会有掌声。课后,我讲了一个幽默故事——

李鸿章平时不苟言笑,对家人如此,更何况对待侍从了。他们家有一位厨师,做烤鸭的技艺高超,家里的人经常夸赞他,可是从来没有看到李鸿章有任何表示。有一次,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按习惯一定要上一盘烤鸭的。宴会上,只见从厨房端出一只只有一条腿的鸭子,李鸿章很奇怪,心里想,鸭子明明是两条腿,怎么却是一只腿?这不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吗?但鸭子已经端上来,也不能在客人面前问呐?客人走后,李鸿章来到厨师面前,生气地质问,只见厨师不紧不慢地说,鸭子的确是一条腿,不信可以到后院看看。李鸿章很生气,鸭子两条腿是明摆着的事实,我看你厨师究竟要干什么。于是跟着他来到鸭棚。鸭棚的鸭子们正在午睡,一个个从身体低下伸出一条腿。厨师说,看见了吧,鸭子就是一条腿。没想到李鸿章搂胳膊挽袖子,把双手举得高高,使劲双击两手——鸭子听到声音扑棱棱一个个都站了起来。李鸿章说,看见没有,鸭子不是两条腿吗?“那是因为,你给了它们热烈的掌声!”厨师镇定自若地回答。

我们应该在任何场合创造出像厨师这样的幽默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散发出光彩。要知道对于那些因自己进步而希望得到赞美的学生,他们恨不得天天这样。只要气氛对,只要适合学生,我们又何必吝啬那温暖的掌声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成功的教师的一大特点是,他们能够在课堂和学校创造出积极的气氛,他们每天都努力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即使优秀的教师或许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但从行动上看,他们好像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懂得赞美的力量。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我的爱将与你同在„„”只有掌声响起来,我们的爱才会交融,才会同在。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像李鸿章一样才明白“掌声”,那就真的来不及了。“教书就是要制造惊喜”——让课堂上的掌声经常响起吧。无论是你送给孩子的,还是孩子之间相互给予的。

学生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

——超基本第16条和19条

大人们的日常工作要面对各种最后期限和到期日,常有压力要准时完成各种工作。我认为,做功课是学生天经地义的工作。我希望他们从小就学习准时,把准时看作自己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采取的办法是,要每一名学生每天交一样家庭作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对吗?

不尽然,如果处理得当,你可以在班上,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完所有的作业,并准时交,可是这要花点功夫。作者用了三个招法:第一招就是留校辅导。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第二招就是制作一个追踪家庭作业记录统计牌。在教室外面的墙上立一个大黑板,追踪全班连续几天做完的指定作业。第三招就是同伴的压力。

就作业来说,其实有很多让你烦恼的地方,不写作业的学生,或是学习困难生,或是问题学生。另外,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总觉得自己是教育家,对待作业等问题指手划脚比较严重。这时候,必须作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在抗拒有些不满的工作时,耗用的精力反而比完成它所花的力气还要多。尤其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或者是“问题”家庭。要想改变这些“问题”学生的现状的关键,就是转变这些“问题”家长们的观念。

但是,往往对于这些“问题”家长观念的转变才是最难的。没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的技巧,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倒是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啊,知道吗?她在家里的问题我处理,当他在你那里出现问题,本来就该你处理„„”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他理直气壮地给家长提出了五条规定。其中第四条就是“你的孩子是我每天在教的孩子当中的一个,我不见得可以照顾到他的每一个需求,这一点清你谅解。教育孩子不单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现在,有些家长把学校当作长时间的托儿服务。前几天学校六一儿童节活动之后,下午放假,有位家长非常生气地质问,凭什么放假?更有很多家长要求教师把孩子看管至晚上十八点以后——老师还回不回家?老师还休息不休息?恐怕有些时候,我们的家长压根就没有想过。所以,在他们眼里,教师给孩子留的作业,也必须由教师负责到底,恨不得不要拿回家去做。

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要占孩子成长的百分之七十。家长有义务辅导、督促孩子完成学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关于作业这条,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忍受作业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把握人生、如何处理可能状况,自信地生活。给孩子留作业,规则是死的,如何运用却是活的。规则是职责,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要埋怨,所以面对这一条,作者一定会承受一些压力,但不管怎样,他的观点我极为赞同,即对指定的功课即使有抱怨也不该通融。

如果真觉得一个晚上做一些作业太多,可以直接反映出来,可是表达的方式一定要恭敬,不是抱怨的。教小孩子是不容易的,有时候为了让小孩子守规则,一些措施是必要的。 当下家长的教育认识一定要提高。教师和家长应该看大,而不是看小。扪心自问的是,这样做是否对孩子好。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就是许多体验的总和。写作业也是人生体验的一种。你可以在心里骂教师,但我要替老师说,这样做不是为了讨好你,让你喜欢,目的就是要你们学习。要让学生做到“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教育,需要学生共同的努力。无论如何,身为教师都会竭尽所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没有什么能阻挡。当然,最好是学生既喜欢你,也尊重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留什么内容的作业,怎么合理分配不同作业的时间,这需要你好好设计。

咳嗽、打喷嚏、打嗝时,得体的做法是别过头去,并用整个手掌掩口。不要手握拳。

——超基本第7条

为什么要说第7条?看似简单,奇怪的是,不仅是孩子,连好多大人都不知道这么做。就笔者来说,自己打喷嚏的时候,是用手捂着的,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必须的修养。

我担心的是怕人家看见自己的窘相。如我者,比我严重者,如作者说的那样,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嗝、打喷嚏都不掩嘴的比比皆是。也是,不信你在火车站候车室,咳嗽者声音此起彼伏,你看不见一位旅客掩嘴,打嗝者呢,那表情表现的分明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甚或认为那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呢。

或者某个餐会,来者也算有层次,但也有咳嗽对着餐盘,甚至餐后当场剔牙也不会把嘴巴捂上。而作者在书中的用餐的礼仪中,强调“如果东西卡在牙缝中,请不要当众剔牙,剔牙要到洗手间”。 作者在书中说,最讨厌在感冒流行季节搭乘纽约地铁,因为后面一定会有人对着我的脖子咳嗽和打喷嚏。有一次作者看到一位女士打喷嚏,喷到旁边一位较矮的女士,画面就像一支动漫广告片,飞沫就在苦主的头脸周围形成一团云雾,从上面罩下来。当时作者心想,可怜啊,她一定也会感冒了。

我们说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可是我们还要加上一句,打喷嚏或咳嗽完,弄脏手后,一定要立刻洗手。不然,病原一定会随着脏手接过的每一件东西传播出去。为了让孩子记住,作者讲了一个古老的迷信。这里不妨作文抄公:打喷嚏时,邪念会乘机要跳入你的身体,如果你不掩口,邪恶会侵入,可是如果你掩口。邪恶就不得其门而入。有人打喷嚏的时候,美国人说“上帝保佑你”,德国人说“祝你健康”,都表示如果你不遮嘴,邪恶就会侵入身体。这些平常话的起源,孩子们很喜欢知道,知道了他们就会更实行这项忠告。

这个故事之所以原封不动抄下来,是因为如果看不到书,不妨把这个“典故”记下来讲给学生。

关于这样的“修炼”,与书中的第八条“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第二十九条“遵守用餐的基本礼仪”说的理儿,都有相同之处。我想这些生活的行为礼仪,不但涉及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帮助他们自尊自爱,为了自己的未来,以高贵的姿态站在世界的面前,从而赢得爱戴和尊敬。

再次提醒,当上面的“意外”发生时,请轻轻将整个手掌掩口,然后说声“对不起”。 如果逐一而谈每一个“超基本”,那这篇文章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像超基本第5条——“赢得任何比赛,或有任何好表现,都不可以炫耀,如果输了,也不要显露生气的样子,你可以这样说:“刚刚参加这场比赛真是愉快,希望将来还能和你较量一下。”要不然就说:“是很不错的一场比赛”不然就什么都别说。生气或者说话酸溜溜,说什么“我刚刚又没有尽力,你真没有那么好”之类的,只是表示你很逊而已。这些“大实话”读起来真不错。还有“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

总之,他既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又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

优秀的确是可以教出来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窦桂梅推荐范文】相关文章:

窦桂梅总结范文05-19

窦桂梅老师范文05-19

窦桂梅讲座范文05-19

窦桂梅简介范文05-19

窦桂梅报告范文05-19

窦桂梅资料范文05-19

窦桂梅名言范文05-19

窦桂梅评课范文05-19

窦桂梅老师谈范文05-26

窦桂梅的故事范文05-26

上一篇:共和国献礼范文下一篇:国际物流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