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课窦桂梅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表达课窦桂梅范文

窦桂梅

向名师学习资料

面对教育,成长的还有家长

——我在新京报2015年教之道思享会上的五个故事

窦桂梅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我曾经有16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虽然现在我当了校长,但是我并没有离开我热爱的讲台。更多的时候我还是活跃在课堂中,为了学校和我可爱的学生们在进行着不断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教育的问题太多了,我的困惑也太多了。当然,对内来说,我的种种困惑也会在思变和蜕变的过程当中不断调整。但今天的主题是谈谈家校之间家长不该做什么以及学校建议家长们做什么,所以我想和在场的各位分享以下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位老师在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没有在画画儿,而是在写作业。这位老师马上问他:“你怎么不画画呢?作业等到你回家再写不行吗?”这个六年级的学生说:“我回家2天,我妈妈给我报了3个班。一个是奥数,一个是作文,还有一个是单簧管。”老师又问:“那你不是还有半天时间吗?”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这得由我妈妈决定。”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孩子们在周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有没有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这样的周末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周一孩子们的状态?大部分孩子们是带着满脸的疲惫与倦怠开始他们新一周的校园生活的。难道这都是学校单方面给的压力吗?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周末时光呢?

我要说的第二个故事与戏剧有关。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清华附小。清华附小在主题教学方面一直在不断尝试将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1+X”课程。其中,“1+X”课程的一个传统就是每年一次的戏剧展演,它要求全校每个班级都要参与

1 向名师学习资料

进来,各班家长可按照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参与。有这样一位忙碌的爸爸,百忙之中好不容易来到了学校,可是排练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提前退场了。究其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块一动不动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大石头。事后,他给班主任发了一个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扮演大石头?老师回复他说:“这是您孩子自己选择的。”听到这个答案,他突然间有一点缓和。但是仍然和班主任沟通:“虽然是自己选择的,但是难道我的孩子就只适合做一块连句台词都没有的大石头吗?难道不能做别的吗?老师您不能给他多点台词,不能扮演主角,能不能扮演配角?”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再三与其沟通。没想到孩子回家后听到了父母之间的对话。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孩子将下面的这些话转述给老师,“儿子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怎么偏偏选择一个大石头?老师既然说自愿选择,你怎么不选点好的?你爸爸当年可是班长!一直是班级最优秀的!你一个男孩选一个大石头,还拿一个剪子剪纸,这将来还有什么大出息?”老师听完后心情非常复杂。难道选择一块安静的石头,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别人演出,分享别人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吗?难道剪纸就不可以是一个男孩的爱好吗?

第三个故事起源于一首诗。

诗是这样写到的:

每次,听到你下班回家的脚步, 我的心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 爸爸,我们这个家是一块拼图也不能少的。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特别感动,突然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爸爸总是不回家,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后都要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而对于这个孩子,我特意要求他要给他爸爸朗读3遍,让爸爸写出听后感。可是作业布置下去已经一个礼拜了,这个爸爸没有一丝反应,两个礼拜还是没有任何

2 向名师学习资料

反应。那个时候,身为班主任的我发短信跟他说:“孩子给您的作业,麻烦请您写点读后感,拜托了。”爸爸说:“我知道你要我写信是什么意思。可是你怎么不问问我儿子,看看我儿子现在的表现不就行了?”我说:“我明白了。您能这样就说明你读懂了那首诗,理解了我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与意义。”现在回想起这个故事,我还是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时候的家长还是有这样的教育敏感度的。

可是当我今天成为了校长,我们的学生里又写出了类似的日记。三(2)班的一个学生这样在日记中写到:我的爸爸工作非常繁忙,经常半个月都看不到他的一个影子。好不容易他不用上班了,可是也总是三更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妈妈安慰我说他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终于等到我生日那天,他告诉我今天一定陪我过生日,我听后特别开心,想着终于可以和爸爸一起过一个生日了,我一定和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我有多想他。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就给妈妈发短信说今天他们要开讨论会,可能要晚回来一会儿。我就等啊等啊,可是爸爸还是没回来。后来我实在太困了,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前两天的音乐课上,老师领我们唱《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虽然我爸爸不是明星,但是我特别想向电视台申请一下,让我爸爸也参加《爸爸去哪里》这个节目。这样,我的爸爸就可以不用工作,不受任何干扰地和我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让我享受和爸爸生活的幸福时光。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想想,现在的家长真的不容易啊,他们都在忙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呢?

我要讲的第四个故事和年轻教师有关。我们学校有一位比较年轻的一年级老师,她们班的孩子刚上学,家长们都相当谨慎,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需求特别多。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位年轻老师遇到了下面的情况。家长早上8点左右给老师打电话,提出一些特殊需

3 向名师学习资料

要。比如说请老师照顾一下孩子上厕所的问题;亦或是和老师“讨价还价”——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写了那么多字,可是到咱们班就显得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了呢?您能不能给他一个位置,让他当个小组长,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能不能让他表现一下自己。不然的话,我的孩子好像到您这个班就一无是处了。这些还不是最让老师“头痛”的。这个老师还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到期末,我们的老师就会接到家长对他的各种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他把所有孩子的情况都跟各自的家长叙述一遍。因为老师白天不能打电话,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一一与各位家长沟通,每次一打起来就要打个一小时左右。粗略算下来,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的话,这位老师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时的电话。所以在一次家长会上,这个班的副班主任说话了:“这个老师才23周岁,请各位家长想一想,你们23周岁的时候在做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做什么?这个老师就坐在教室里,从早到晚都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孩子走了以后要打扫一个小时的卫生。如果孩子拉肚子,这个独生女要给他擦屁股,发生在教室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这样一个23周岁的年轻小姑娘去面对的。大家能不能给予班主任一些关怀与体谅?”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吗?难道教育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吗?家长难道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转嫁到我们的老师身上吗?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反思。

下面我要讲的最后一个故事也许有点极端,但是确实发生过。如今,北京的教育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太早了。故事中的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每天早上是不来上学的,因为他要睡到自然醒。自然醒的概念是什么呢?家长给出的答案是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可是学校的时间安排是早上八点正式上课。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得和家长坐下来谈一谈。谁曾想,家长的态度也很明确:之前的晨诵不会参加,让孩子睡觉是家长的权利,

4 向名师学习资料

但是如果孩子落课则是老师的错误。谈话并没有起到作用,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了一个学期。在这中间,这个小朋友还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趣味运动会上,上场以前家长拿着水瓶,让他喝口水再去。孩子因为怕耽误班里的比赛成绩,并不想这样做。在家长再三地要求下,孩子无助地哭了。因为他不知道该往前跑,还是听家长的话喝水。还出现过这样一个情况,按照学校的时间安排学生需要在学校吃午饭。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些声音。有的家长反复强调——我们的孩子不能吃辣的,一点点辣味都不能放。当班主任苦恼地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课题分析的时候,我选择直接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我们宝贝的孩子,万一将来当了成都的省长和副省长那咱们孩子怎么办?您说该不该让孩子去成都呢?”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五个教育小故事。也许,这五个故事不能全面地代表目前教育出现的问题,从教育学上讲可能也不一定对。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与困惑。大多数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知道要配合学校,或者说和学校一起来做。当然我也要说配合也不一定绝对的正确。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到底该怎么办?是一味地推卸责任、放任不管还是盲目跟从?我相信,这些都是值得各位深思的。

我们说包办婚姻都没有了,那今天我再追问一句,现在有没有包办孩子成长的家长?有没有强势的家长?有没有替代的孩子成长的家长?有没有那么急切,最后急切急切变成了急躁的家长呢?所有的问题有没有对学校的干扰?有没有对今天对教育思考的绑架?我想,其实是有的。所以回到话题上来,我想说,我们这些家长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转变吧转变。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主题叫思变。我觉得观念的转变就像顾老说的,首先要把观念改变,变成理解,变成你和孩子一起成长,变成你跟着国家,跟着这个社会的脚步一起去转变,变成信任,更多地变成合作。也许这是更多家长在我认

5 向名师学习资料

为最聪明的地方。

作为校长,我每天都会遇到上千万的家长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我一直在想,我们怎么做更好呢?我想的不一定深刻,因为我毕竟是小学老师的感觉,但是我想说几点,我们蜕着变着试着看行不行?第一点,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家长并不是要配合学校,而是我们共同来营造或者共同去达成一种人成长的基本价值观。因为我是一名孩子的母亲,所以我深刻地了解健康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在我们清华附小我就特别要强调健康第一。清华附小牢牢地把最普通的“健康、阳光、乐学”六个大字大大地写在了全学校。首先要健康,所以清华附小的体育课每周五节,相当于每天一节。大课间50分钟,还要加上各种体育项目的自由选择。我们算下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一小时零二十分钟。也就是说国家一小时,我们两个小时二十分钟。HIGH起来!体育的要求就是出汗、有趣,然后再谈安全和技能问题。第二,阳光。阳光就是心理和生理状态如何让你的家长、学生、老师们一起达成的共识。如果你一味的阴天,咱孩子长出的就是一地的苔藓。如果你一味的暴热,咱孩子就是一片盐碱地。如何去处理、去面对?第三,乐学。乐学不是你要完全地小学的会学,好奇有趣,充满一种期待,甚至是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保持这样一种状态,这是我们追求的。看似很简单,做起来的确是需要学校一起去达成的认识。所以我在想,未来的社会我们不能完全地理性说我们的孩子就要考这样、那样的大学。别看我们是清华附小,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把考上清华大学作为你的目标。清华附小的认识和理念就是既不应试唯一,也不以素质教育做掩护的无所作为。于是,我们如何去感受这个世界,进而把这种感受化作成一种能力,把每一天变得有趣,让每一天都有一种生长的感觉。也许这是我们的一种蜕变的追求吧。

第二,我特别地拜托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

6 向名师学习资料

不是敌我矛盾,我们的关系应该是去共同地完成一些任务。当然这里所说的任务并不是所有的学校任务。需要完成什么呢?我想我们可以一起来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把世界带进教室。清华附小“1+X”中的X就是可能性、个性、选择性,我们要做的就是穿越边界,寻找和选择每个家长,把所有的家长都当成附小必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在清华附小,我们的家长们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类似课程的开设数量有五六十门之多。家长的参与让孩子们知道我的爸爸也是重要的课程,人人都可以是这样的课程。家长和学校一起来了解沟通的班级微信群,我和家长们的微信群,每天要做的就是现场直播,争取做到及时沟通与现场反馈。除此之外,我们会轮流听课,将学校和教室向家长敞开大门。很多专家到清华附小发现,为什么学生家长老在教室、操场上?因为我们希望在低年段强调母性的力量,我们特别建议妈妈来,让妈妈把温暖安全感带到教室,带来学习的过程。中高年段要求爸爸来,用父亲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到成长与坚定,所以家长就有了必须来学校的理由。通过这样的课程建构,我们才知道,原来学校里的事,家长们都有共同的参与的愿望与责任,我们一起来补充完成学校里的课程的菜单。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我特别恳请我的家长们,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我们应该共同有公益的情怀。我自己深深地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学校给你什么,社会给你什么,而是你应该感受到并拥有一份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一起承担这样的情谊或者情怀。所以说在清华附小,我们要求成立校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家委会的责任之一是要轮班完成一次志愿岗。每天早晨和晚上的放学,我们的家长必须根据个人工作的情况轮流担当交通管理员的角色。第二件责任是家长们轮流图书馆做义工,服务每个孩子。第三,在班级里,要有故事妈妈,还要有中午和孩子一起吃午饭,一起研究营养餐,完成卫生料理等等一切的爸爸妈妈们。其实还有班级的义

7 向名师学习资料

工,戏剧、社团、主题活动都是所有的家长们一起来经营和参与的。我们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加懂得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意义。

这时候,我们就深深地感觉到一个好的家长一定是积极建立与社会的联系的。因为这个社会未来就是一个大社会,那班级就是一个小的道德社区,学校就是一个中的道德社区。如何去建立呢?尤其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们,他们更需要去学会分担,学会选择这样一份责任。这也是我们清华附小所提倡的核心素养之一——责任担当。只有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家长们的付出与以身作则才有了彼此共同的方向与目标。于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我是应该这样感恩的,我是应该这样付出的。更重要的是,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这是必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我们清华附小一直提倡的公益情怀。如果说公益情怀很大的话,其实背后还有更实惠的事情,清华附小一直坚信,陪伴才有感情,做才能得到。只有您亲自参与了,只有您亲自做了,您才知道,教育原来如此辛苦。日出而行日落而归的这些小学老师,尤其是要包班、每天要面对不同差异的家长们、孩子们的老师,我们才能真正心疼、理解他们。于是家长们就有了那种慈悲,就有了理解而后的参与,更有了那种大家相互配合走向共同愿景的希望。

所以说,朋友们,这就是我的三个建议。这三个建议不仅是我当下的思考,我们也是这样践行的。我们总觉得一个小学她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我们不需要批判,我们不是理论家,我们不是管理的上级部门,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批判建设性的意见拿过来。我们要去建设,我们要去播种,种上最好的种子,给她力所能及的阳光、雨露和水。于是你就坚定这个世界不是天天谩骂,不是天天否定。其实只要你坚信,相信岁月,相信会改变的时候,你依然可以改变。所以我还要说,不是天下一般黑的,还有一些学校他们不是

8 向名师学习资料

牛学校,也不是大家想象的清华附小就是这样。不!还有那么多厨房的、食堂的,那些工人的师傅的孩子在附小。还有街道的,还有那么多合同制的在整个清华工作的孩子们那些三代和四代他们都在附小。只要我们彼此相信,只要我们彼此去知道 ,去配合着,去合作着,彼此去达成,还有不好的未来吗?

第二篇:窦桂梅 总结

视频选择60多分钟的那个从9分40秒开始播放,主要是介绍的“三个超越”(如果时间上不允许可以把视频只放一段)

开始播放视频时请加上这样一句话“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使自己和孩子们超越自我、超越自身体能上的、精神上的、智慧上的极限而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历程”

生平简介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199

5、1997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先后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

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窦桂梅老师的教育教学“二十八字”心得

敬畏母语、热爱学生、钟情读书、深读教材、公开课堂、提高修养、永葆激情

窦桂梅的教育感言(10点)

1.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2.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5.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伸展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9.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我听到时光的钟声,告诉我已经长大了„„”这是和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唱的歌。那钟声是在告诉学生告别童年,长大成为少年、青年。虽然从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志的关怀,专家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

1、超越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它具有指向性却不是唯一性。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走出教材,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生命涂上更浓重的底色。如果教师仅仅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我们只能说这个老师是机器,他只是在完成课程标准这个“主人”施加的命令,而完全没有超越的痕迹。所以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理念与精神食粮传播给学生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元素。做到这点,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方能超越教材,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前言不搭后语,给人课堂散乱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维是乱的而不是发散的,这都是缘于教师没有挖掘教材而随意“超越”教材所导致。

2、超越教师:

教师首先要有超越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一个老师连学生都不能超越,那么他是不称职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有更多教师接触不到的世界,所以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导致学生只会思考一个问题,完全没有了质疑能力。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甚至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课堂生成的“讨论”,也就是说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超越课堂:

窦桂梅老师现在对语文教学最好的总结就是:用语文教人。就是教师需要更好地立足课堂,把握教材。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情感,他们需要在课堂形成更全面更强的能力走向当下的生活中的。

在谈到窦桂梅老师取得这样的成绩的感受时候,窦老师这样总结: 1.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选择自己学习的对象。不断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甚至模仿自己敬佩的老教师,时间长了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但是也学习身边任何一个老师身上自己所不具备的财富。

2.向书本学习,向经典学习。

今天做教师如果不读书或者不爱读书,他不会教他的学生读书。这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3.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

实践中总结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反思中求发展。向身边的学生学习,上面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且他们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老师快,所以我们也需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最后,对所有的语文老师窦桂梅老师有以下几句感言:在今天英语不断充实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忘记语文,语文是我们的母亲,更是我们的母语,它有博大的力量与柔美的情愫在抚慰着我们,请老师教好学生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

何以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心智上养成如下的习惯: (l)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挤,占,抢。这三条可以说充分保证了我每天能花时间“独处”的习惯。作为教学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这样达到管理的目的。随着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收获将更大。所以要求人家读书,自己首先要读书,要求人家自律自己有先要自律。

当然,真正做到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很难。在中国,职位越高,往往越管不住自己。职位低一些,往往被上级牵着鼻子走——你必须服从。这里就有一个“他用”和“自用”的问题。就看当事人的“你”怎么把握。所以,人的心态决定状态——迎难而上,不是一味地牢骚,不然,所有的时间都在埋怨宣泄中滑走了。

管理者的工作要有效,管理者不能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甚至还要超出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没有光环与虚荣,他必须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变化的教育环境下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

而我们必须明确的前提是——学会使用自己的时间。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这样的管理着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这是业务干部不同于专门管理人员的重要地方。

因此,学校每一个教学干部都要拿出自己的“绝活”,让自己的必要成果对老师有所引领。比如笔者研究的“语文主题教学”。当然,也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本人的课堂教学在当全国很有影响,其文章经验多次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等国家级,地方级教育期刊中。教育部为此出书,该实践的课例、论文经验以及出版的几本专著成果已在全国产生推动作用。2006年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特别是2006年9月 26日,我校代表海淀中心学区,向全海淀区作了“语文主题教学”的课程改革汇报。这次汇报会反响很大,得到了区教委领导、区教研室领导、各中心学区的校长、北京及省外部分参会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在这少数主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为自己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其设定的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此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级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作为教学管理的我,清醒的认识到不应是简单复制程序和印入信息,而应是主动解释信息、承担责任——主动上课,多次现场讲课,并把这一过程当作单价剖析的案例。同时,把自己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大家共享。等等,这些做法也是基于我的“长处”,课上得好,文章写得相对好的缘故。被管理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接受者,而是参与者;管理就超越了目力所及的表面,建构多重的意义。教学的管理真的成了被管理者主动建构管理的过程——所有的这些都是靠教学管理者真正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挖掘被管理者的才华,组织被管理者的才华。而这“被”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就成了管理的艺术。一句话:教学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其重要职能,有效引领理念,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4)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作为管理者,我们常被问及“你们学校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回答往往是“我们的工作是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良好”如何实现?换言之,如何施行良好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实践能力,有思考高度——更重要的能够清晰判断眼前的教育现象何去何从,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比如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引领着我们昂扬前进。作为学校的个体如何落实和保证相应的决策?惟一重要的是,保证新课程理念引领专业发展,校本研究带动教学管理,促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从而实现自主管理——而这,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对语文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个人见解

小语教学要为学生打下两个底子

我们提倡的主题教学要努力给学生打下两个底子:学习的底子,精神的底子。这两个底子怎么打?形象地说,就是给孩子们两个园子,一座田园,一座花园。田园生产农作物,玉米、水稻,萝卜、白菜,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就好比字、词、句、段、篇。但一个人只是吃饱了还不行,还要有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享受。就是说,学习语文的过程,一定有精神的“秘密花园”——文学的审美享受洋溢其中,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方能显现出来。可见,我们语文学习的家园,光有田园不够,还得有花园。

为了打好这两个底子,耕耘好这两座园地,围绕主题教学,一方面深耕课堂,用一节一节精彩纷呈的课,表达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为保障儿童语文学习的质量,我又提出了语文“三个一”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并细化到每一个年段,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堂课中。这“三个一”中的“好”是一种文学表达,体现为工具与人文合为一体。是“主题”的具体化。

以这样的课堂,落实这样系统的知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学科知识。学生在获得语文学科知识积累的同时,获得有文学、文化的熏陶,民族情感的积淀,这样语文学科知识才真正成为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一生有用的知识。小学语文要让孩子获得这些“知识”,才能既理解这个世界,又欣赏这个世界。 现在小语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是什么?

最核心的还是学科知识问题。目前,各种教育类报纸杂志上充斥的文章,大多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经验,很少有对学科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就是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麻木地、毫无辨析地接收了教科书知识,然后转手卖给学生。可以说,当前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更严重的是,现在还存在一种“去知识化”的倾向。 教师需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准,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学科知识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学科知识不够,谈什么教学方法都白搭。要把教学当作一门专业,教师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准确而丰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其中的前者是前提。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

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

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些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融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的新思考

面对儿童越来越少的语文学习空间,我们需要找到帮助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提高语文素养,深化情感和涵养智慧的教学方式。以我个人的追求,如何从新课程的高度,在“三个超越”上又有所超越,从整体上“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最近几年重点思考的问题。主题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主题教学是我立足于课堂所提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我读了统整课程理论,借鉴了比较文学中母题研究的方法,意在通过抓“主题”的方式,让语文教学的各项教学内容:人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紧紧地统一在“主题”中。这里所说的“主题”,是指从教材中寻找和挖掘出的,具有巨大的概括性和丰富的延展性的文章表达的核心语词。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为形式,牵主题的一发,动知识体系的全身,以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成长为目标,形成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吸收与保留,又是结合今天语文教育现状的创新与改革。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这些年被引用得很多。你如何看待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三个超越”中提出的超越教材,实际上就是觉得当时的教材需要改进。比如教材的政治性越强,离孩子就会越远,这是一个反比例的关系。现在拿到教材,有些文章会让我们心潮起伏,回味无穷,这是一种进步。对于这些经典文本,我们必须尊重文本的规定性,老老实实读教材,回归细读经典文本,回归情感熏陶和积累。 当然,文本细读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渠道而已。学习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或引子,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行的。很多学校,学生一个学期就学一本语文书,这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在的教材,编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了。但骨子里还是太把教材当教材了,好像教材就是圣经,就是法律,语文学习就是学教材,教师上课只是教教材,考试则只是考教材中的知识,这是不对的。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第三篇:窦桂梅 我爸爸

窦桂梅《我爸爸》实录

一、师:同学们四月初,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一起说:妇女节,**的节日。

今天我们偏不聊妈妈,我们聊聊爸爸,读,再读,连起来:我爸爸,读得好,中间有很好的停顿。

老师带来一本书,想看吗?《我爸爸》投影出示:

1、爸爸的图片,看看怎么样?(爱睡觉,贪吃的,发呆的)在哪里?(家里)不爱工作的爸爸。

2、在我眼里他真的很酷。他什么也不怕?连大野狼也不怕。

3、他一跳能飞过月亮。我爸爸敢跟月亮比高低。

4、我爸爸还敢走钢索,蓝天象大熊。

5、他还敢跟巨人摔跤,巨人膀大腰圆,但爸爸不怕。

6、参加运动会他轻松地得第一名。大家看这名黑人选手是谁?(美国著名短跑名将刘易斯)

师:看了几页,看到这儿说说我爸爸怎么样?(勇敢)你真勇敢,第一个举手发言。 看老师怎么写这个字,板书:勇敢。读。 还怎么样?有这样的爸爸好安全呀!

二、还想继续看吗?

1、出示下一幅图:爸爸呢?请你来给图画配上一句话。(变成了马。爸爸很胖,所以很能吃。)我爸爸吃得象马一样多。

2、再看,爸爸像鱼会游泳,游泳得很快。游泳的时候像鱼一样灵活。板书:灵活

3、再看几幅图(两幅)

任意选择一幅说说:我爸爸像……一样…… 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我爸爸像河马一样跳舞,很愉快。 看作者是怎样说的?

评价学生:我真崇拜你呀,你竟然说得和作者一模一样。板书:强壮,指导“壮”字怎么写。第二横稍短

他像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板书:愉快,看“愉”字怎么写。

4、在说说我爸爸怎么样?(开心果,载歌载舞,德智体全面发展)

5、有这样的爸爸怎么样?(好温暖)

6、在我的眼里我爸爸真酷!还想看吗?有个条件,咱得要猜一猜,想想还会画些爸爸的什么呢?(爸爸像章鱼一样游得快,我爸爸像小蜜蜂忙碌,爸爸像猪一样吃得多,像企鹅一样不怕冷……)

7、好,带着你的猜想往下看: ①

有时候,他又很温柔,像我的泰迪熊一样 ②

我爸爸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传说猫头鹰是智慧的化身) ③

有时也会做点傻事(把头发梳得像扫把)

8、看了这些我爸爸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你看他举着扫帚等着你的评价呢(聪明,板书:耳聪目明……爸爸是粗心鬼,爱搞笑,板书:搞笑……我爸爸很温柔,板书:温柔,请你温柔地读读这个词) 谁来用一个词形容我爸爸――“酷”

回过头来看看,我爸爸酷在――指板书小结

9、下面还剩下几幅图带着酷字往下看,我爸爸还酷在哪里? ④

是个伟大的舞蹈家 ⑤

他是了不起的歌唱家 ⑥

他踢球真棒 ⑦

还常常逗我哈哈大笑(师做鬼脸,猩猩,猪,狐狸,生大笑)

10、谁来说一句话送给我爸爸,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也是创造。

三、把书看完要有一个好习惯,合上书,放在胸口,想想书写了什么?哦,这样就是一幅网络图(指板书),到了高年级这就是很好的写作提纲。

1、还有哪幅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再打开,不是一页一页看,要有重点的细细地品味。

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图画。

1、这回看图不仅仅是好奇了,(出示大野狼图细看),这回好好看 ,画里还藏着画,大野狼后面是谁?(背景中,小树林里藏着小红帽,三只小猪)大野狼呢?(夹着尾巴溜走了)

2、再看看这幅,(出示爸爸唱歌的图片),爸爸和谁一起唱歌?(帕瓦罗蒂)对,他都惊呆了,他在唱什么歌?(我的太阳)就这样看,你会发现画里还藏着画。

3、我们一幅画说一句话,这里把两幅画连起来了,这里哪个词很关键,起到桥梁的作用――“也”

出示:看单幅画单句话 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爸爸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 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爸爸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这些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也能学这样说说你的爸爸吗?

学生练说:我爸爸像老虎一样勇猛。 指导把两句话连起来。

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4、回到第一幅图

你还记得你一开始说爸爸什么?包括说爸爸像猪也是你对爸爸的爱。 现在你想说什么?

谁回过头来想对爸爸说什么?

四、到这里想不想也为你爸爸画张像,也能写上一句话。

出示学生画的我爸爸:

1、爸爸像猪一样懒。

2、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

智慧就在你们的手指间,开始创作吧! 学生创作。

展示学生的图画:

1、我爸爸像金茂大厦一样高。

2、我爸爸的听力像兔子一样好。

3、我爸爸像蜗牛一样温柔。

4、我爸爸像火一样热情。

5、我爸爸像超人一样强壮。

6、我爸爸像山一样雄伟。

7、我爸爸向变色龙一样会变化。

8、我爸爸的知识像大树一样茂盛。

9、我爸爸像长毛猴一样多毛。

10、

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

11、

我爸爸抽得烟像火车一样多。 也有同学准备画一本绘本,就画了一个网络图。(指板书:这就是你画绘本或是作文是的一个很好的网络图。)

五、

1、孩子们,爸爸的个头真的和金茂大厦一样高吗?真的是能飞过月亮吗?

那为什么要这样画呢?(要表达对爸爸的爱)

请同学把爱字写上黑板,连起来读读:我爱爸爸

1、爸爸并没有无所不是,只因为是他是我的爸爸,我好爱他。

2、回到第一幅画,爸爸的确很普通,平凡,因为这份爱,所以在我的眼中就像是太阳(原来图中背景墙上挂着的一幅画中就藏着太阳。)

3、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回味一下这本书。 课件演示这本书,同时师描述: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他的衣扣变成了什么?(放出爸爸抱我的图画)音乐响起,师: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听的,爸爸的舞也是跳给我看的,爸爸的搞笑是为了让我开心,他的快乐为着我的快乐……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原来这本图画书可以反过来看,(指板书)我爱爸爸――爸爸爱我。这就是爱的回流。 下课

师:谈话感受(感觉我怎样)

生:像妈妈。

师:今天,我们不聊妈妈,我们来聊聊我们的爸爸, 说一说伟大的父爱。板书爸爸,学生读,加上我爱二字,再要学生读,提出学生读得很好,重点强调读好“我”和“爱”。

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说说对爸爸的印象。(爸爸坐着喝茶的肖像画,后面有一个太阳。)

生:这是一个贪吃的爸爸。

生:这是一个发胖的爸爸。

生:这是一个不爱劳动的爸爸。

生:这是一个发呆的爸爸。

师:出示连续的画面,爸(1)爸追赶大灰狼,(2) 爸爸跳高超过了月亮(3)爸爸敢走钢丝(4)爸爸和巨人摔跤(5)爸爸参加运动会,轻轻松松跑了第一名。

并在课堂中,对每一个方面都进行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爸爸的敬佩,觉得爸爸了不起。

第五个画:把美国健将刘易斯甩在了后面,汗都变成了云彩。教师板书:勇敢,学生一齐读。

生:这是一个勇敢的爸爸

师:拿出自己班级制作的童话书,准备奖励给学生,鼓动学生想说的积极性。说一说勇敢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他敢和短跑选手赛跑。

生:他敢走钢丝,而且不会掉下。

生:他把大灰狼赶走。

师:得出结论:我的爸爸好酷啊!反复读,读出“酷”情。

师:再出现后面的画面,爸爸变了。正在吃饭。

生:爸爸变成马了

生:爸爸变成驴了。

师:爸爸变成了什么?

生:爸爸很能吃,像马

师:出示画面:爸爸变成鱼

生:爸爸像鱼儿一样能游泳,灵活。

师:变成了举重的猩猩,共同出现第二幅画面像河马

生: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生:爸爸像河马一样跳舞愉快。

师:出示安东尼说的话,你说的话比大作家还说得好,板书,让学生读好“强壮”“愉快”两个词,并加上动作。教师对学生“愉快”和“快乐”两词辩析,表扬学生用词,表扬学生有个性,你觉得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爸爸真开心,是个开心果

生:爸爸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师:请学生继续看,先猜一猜,下面可能画什么?

生: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

生:爸爸像鳄鱼一样游得快

生:爸爸像猪一样能吃能睡

师:出示画面:像猫头鹰的画面,把头发梳乱的画面。

生:像猫头鹰一样博学,智慧,聪明

生:把自己头发梳得像扫帚一样,学生笑,说明搞笑。

师:教师板书:聪明、搞笑。

师:到现在,我请同学用一个字来写爸爸

师:一齐来说我爸爸酷的表现

生:勇敢、强壮、温柔、聪明

师:再看最后几幅图

生:是一个歌手,是一个伟大的舞蹈家,是一个足球大将,是一个逗我哈哈大笑的爸爸。

师:教师描述生动,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具体表演哈哈大笑,并带着哈哈大笑的动作来说我的爸爸。用一句话再来说说我的爸爸

生:我的爸爸好酷啊!

生:我的爸爸棒呆了。

师:当一本书放到我面前,先想一想书可能会写什么呢?看书之后,再想想书中写了什么,在脑海中出现网络图,到高年级的时候成了写作提纲,同时我们想一想最令我感动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画面,再仔细地读一读,仔细地品味品味,再让学生说一说

生:我喜欢强壮

生:我喜欢聪明

……

师:那我们一起来重点看一看同学们说的画面

生:我还发现画面里有其它的画面,画里有画

师:出示示赶走大尾的狼,里面有三个小猪,有个故事

师:出示了不起歌手的画面,把世界顶级的歌手放在后面,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知道后面的歌手是谁吗?

生说:著名世界男高音歌唱家。

师:爸爸来了,他只有站到后面,听爸爸的表演

师:把两幅画放在一起,要有连接一句话的词语,即:不但……而且……

师:出示几句话,用上像

生:我的爸爸像老鹰一样自由地飞翔

生:我的爸爸像狮子一样在单位称霸

师:出示两句话:

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一样的快乐

让学生学着把两个句子连到一起,用上“也”,同样的人称可以去掉。

师:回过头来,看最先出示的画面,想对爸爸说什么?

生:爸爸,请你原谅,我错怪你了,

师:不,你不需要原谅,因为你每一句话都透露着对他的爱。

师:你想画一画你的爸爸,并加上一句话吗?先出示自己班级,像猪一样睡懒觉,还画上打呼噜的圆圈,还出示了四周都是雨点,爸爸在里面的画,说爸爸温柔,不会写可以加上拼音。

你们想画一画你们的爸爸吗?并加上一句话。

生:开始画一画。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投入了画画的专注中。

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

生:我的爸爸像经贸大厦高

生:我的爸爸像免子灵敏

生:我爸爸像山一样雄伟

生:我的爸爸像灯一样明亮

生:我爸爸知识像大树一样茂盛

生:我爸爸像长毛猴一样多毛

师:说也说不完,创也创不完,再来看几幅

生:我爸爸抽的焑像火车装的货一样多

师:我班的学生还画了一幅网络图,回去后一个一个地画。我爸爸真的像这样吗?那我们为什么这样画?

生:爱

师:原来我们画的画,里面藏着一个字:爱。因为他是我的爸爸,他在我的眼里好伟大,所以我这样表达。再出示第一幅图,喝茶,极普通的样子,极平凡的样子。画后面的太阳,在我们心中是一幅太阳。一起听一听画上配的画外音,学生都进入了情境。看最后一幅图

让学生说,钮扣变成了太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画面,即爸爸抱着孩子的画面,并出示文字: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出现音乐,教师朗读:爸爸唱歌是给我听的,爸爸搞笑也是为我的,爸爸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的。原来所有的书都可以反过来读,我爱爸爸,我也爱爸爸。同学们回去后,也静静地躺在爸爸怀里,一直看着我的爸爸,享受这样美好的境界。

师:下课。

我为什么要教图画书《我爸爸》

——教学《我爸爸》感想(之一)

我们眼中的父亲与《我爸爸》中的爸爸有什么不同?

在《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中,我提到了自己的父亲。说心里话,称呼父亲的时候就一个字“爸”过去是,现在依然如此。虽一个字,声音传递出去的是一种深深的敬重。情不自禁地,会有一种庄严感。直到现在,快七十岁的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是严肃的,我们姊妹几个,从小没有和父亲开过一次玩笑,总是毕恭毕敬,甚至还有些怕他。在我的骨子里,父亲——那是家里的顶梁柱,那是我们“登天的梯”。

也许,大多的人和我的感觉相同。父亲一般情况下脾气不好,也不爱表达,父亲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显得过于悲壮一些。我朋友的父亲们,大多也是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抚养成人,操劳了一辈子,该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一般却已体弱多病。 更多文艺作品,如中学时读过的《背影》,朱自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用了那么多个动词,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对父亲的怜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细咀嚼,加以分析,就体会到作者是在“诚实”地表达父亲——父亲也不是那种大大咧咧、粗心、强壮的男人,而是一个细心、体贴、较虚弱的男人。父亲,成了一个慈祥的母亲形象。

还有歌曲、电影,大多以此为主题的表达,总是让你感到一种沉甸甸的东西压在心中。倒是,我们的母亲形象,虽然也是那么令人心痛的慈母形象。但,与父亲比,却显得柔软一些——有泪水,有聊天的时候,甚至还有婆婆妈妈的时候。比较起来,妈妈亲切一些,自然一些。所以,我们会悠悠地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当读到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的时,“父亲”变成了口语的“爸爸”,顿时轻松许多,也亲切得多,爸爸仿佛阳光一样,照射到心头,软软的,也想唱“世上也有爸爸好”。绘本采用的是超现实的绘画方法,用儿童的眼光,描绘了一个可爱、幽默,在孩子眼里却了不起的,伟大的爸爸形象。该作品获得国际安徒生绘本插图大奖。遗憾的是,笔者不能把画面的精彩描绘出来。图画的配文是:

“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他什么都不怕,连大野狼都吓不倒他。他一跳可以飞过月亮,还会走钢索(而且不会掉下来)。他敢和巨人摔交,参加父亲运动会时,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有时他又很温柔,就像我的泰迪熊一样。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不过,有时候也会做点傻事。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手。他踢足球的技巧棒呆了,还常常逗我哈哈大笑。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

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无论从画面,还是语言,在成人看来,这位爸爸长得不帅,不可能无所不能,也就是说,无论是相貌还是本领,都很平常。外人完全可以读出“跳过月亮”、舞蹈家、歌唱家等真实的情况——这是一个极普通的爸爸,和大多数人的意识中一样的爸爸。

这本图画书中,孩子没有说自己如何爱爸爸。他对爸爸的爱,全在不够可观的崇拜和赞扬中。这是一种看似的“错爱”,却是真正的爱,即儿童的爱,是很能打动人心的那种情感。我想,初识它时所带给我的震撼也是源于此的,正如巴金说的,我的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从儿童阅读、母语学习的角度,《我爸爸》好在哪?

基于儿童,从母语学习的角度,我们要打开一条路,但更要铺设一个感情的跑道,让孩子的感性得到滋养,得到抒发。这个感情的线索就是对父亲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爱的生长,故事的生长,教学的成长,教育本身的成长。

在孩子“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幅幅图中的“我”都在表达“我爱爸爸”。书的最后两幅图,“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爸爸爱我,永远爱我”。读着,看着,画面上高大的爸爸,把“我”抱在怀里——这是怎样的一幅震撼人心的情景啊。温馨,感动,沉思……原来,绘本可以倒过来读。惊觉爱的回流,原来是我们在一步步爱的感情推进中,走了一个来回。学生结尾的惊叹,也许是一路太欢快,脚步太轻盈,还是我们的感觉仅仅是停留在有趣与好玩中?当意想不到的回流出现时,才发觉我们如此惊叹?

惊叹的还有图画书后面的故事——有人问获奖的安东尼布朗,创作的灵感来自哪里,为什么这本书的爸爸始终穿着一件格子睡衣?他沉思了一会,说自己的爸爸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的遗物就是这件睡衣……原来,安东尼布朗对爸爸的思念是那样的富有意味,他和我们东方人一样,都那么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亲,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他是用阳光一样温暖的色调,描绘了却爸爸的可爱,幽默等许许多多特点。越是爱的深刻,越要轻松快乐地表达,也许这就是西方人的表达爱的方式?

因此,教学的时候,你也要循着绘本明快的基调,课堂的感情要节奏明快、逻辑清晰、情感丰富,尽力让孩子在看图中体会其韵味的无穷。当情致再继续发展的时候,走向了情愫的升华。父子之爱,正是课堂渲染出来的父子之间浓浓的、阳刚的爱意,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健全意味。儿子心中的父亲形象,正是父亲显现在儿童生命世界中的形象。儿子对父亲的爱,正是因为有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当点燃了儿童表达的冲动,所有外在力量都会聚合在这里——创作。于是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情动辞发”,“言为心声”。不需要你要求用上什么句式表达,不需要你提示画什么图画,你只需要倾听他们情感土壤里开出的花朵。就这样,把孩子们引向自身,让他们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比如让他们说自己的爸爸的特点、画一幅爸爸的漫画……

“我爸爸走路象大猩猩一样慢”——大猩猩,“长”着爸爸的脸,真好玩。“我爸爸像猪一样懒。”——胖胖的猪在被窝里睡得很香,头上的几个圆圈告诉我们,爸爸的呼噜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响。 “我爸爸抽的烟像火车一样多。”——爸爸的烟抽的的确太多了,呵呵,孩子的幽默,这位爱抽烟的爸爸看了之后会不好意思的。“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身子像熊猫一样胖。”——多么有趣的比方。如果看到孩子用西瓜代替爸爸的肚子,你会啧啧称赞孩子的创造。

还有,“爸爸发脾气的时候,像鳄鱼一样害怕;爸爸像豹子一样跑得快,像老虎一样威风……”等等,有趣生动的图文并茂的绘页就这样在孩子们的手里诞生了。这些,孩子把爸爸的缺点当特点形容,但都是孩子眼睛里的真实。

“我爸爸像大山一样高大。”——过后一问,孩子父亲的个头并不高,可是,在孩子眼里,也许已经不仅仅是在“我”眼里是个头的高大,而是形象的高大。画的大山连绵起伏——好巍峨。“爸爸像蜜蜂一样忙碌,也像老牛一样勤劳。”——这句就有了审美的意味。

还有的学生,也学着我板书的“网络图”的样子,为自己创作一本图画书作了一个网络图——就像高年级的提纲。孩子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实物画出来,网络逻辑清晰,而且还生动形象。(见《我怎么教图画书<我爸爸> 》一文的图示。)

看,童言正张扬着稚嫩的翅膀,撩着每一个看到孩子们创造的作品的眼睛。他们鼓着膨胀的喜悦,郑重写下爸爸的强壮,爸爸的幽默……所有的表达都是感情的传递——我爱爸爸。

看着一幅幅画,成人的我们有何感想?

这些画面已经不是我们经常所见的“插图”,而是图也在表达,图在说话——真正的图文并茂。想想我们的童年,有没有这样的创造——随着年龄的递增,我们逐渐衰退的不仅是对自然的敏感,也是童心的丢失。没有想象与激情,大多数人经过了时光的磨砺,曾经的狂野变成了一杯岁月中冲得很淡的咖啡。儿时,常常仰起头,而今,也渐渐被生活的引力,吸向了低处。

还有,我们的“爸爸”呢。上了几次,有好多儿童创作的是“我爸爸骂人的时候像鳄鱼一样声音大。”其实,鳄鱼的声音到底多大,我们也不知道,然而,孩子画出的长着鳄鱼身子的爸爸,你可以想象,爸爸的歇斯底里在孩子的心中是多么可怕。“我爸爸打我妈妈的时候,像老虎一样狠”。老虎吃人,孩子心中的“狠”,那是老虎的恐怖——家庭暴力一下子从孩子的语言中传递出来,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的儿童幼小的心灵是什么样的滋味?每一天匆匆忙碌的有些大男子主义的这些爸爸们,如果现场听了这些,会面红耳赤的。我多么想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的爸爸们也坐在后面,参与我们的课堂,让儿童把自己的创作读给他们听,拿给他们看,然后一起说“我爱爸爸”。最后,像绘本的最后一页一样,“爸爸把„我‟抱在怀里”,让我们的爸爸扑向自己的孩子,把他们拥抱在怀中,并一起说“爸爸也爱你,永远爱你。”

我怎样教图画书《我爸爸》

——我教《我爸爸》的感想之二

感谢这个绘本带给我的那份着柔软的父爱的润泽。感谢老师们对绘本与写作的探索和尝试,也让我和学生一起体验了其中的快乐。

一、一幅一幅地看

如何把看图画书与习作联系起来?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读”图。

课上,从封面看起。把故事书打开,一页一页让孩子看,看后适当把配文读给学生听,或者用一种儿童式的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适当让学生即兴说出图意。孩子小,不可能以我们老师所熟知的从整体入手,因为他们不能一下子把那么多图都消化了,也就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地理解了。这里一页一页地看,也许更符合儿童认知、读书的规律。你想啊,儿童读书时,都是一页一页向后读,一边读一边咂摸。许剑老师在点评我的课时,引用了台湾著名儿童文学教授杨茂秀的观点作为佐证——

现在我们要建议的方式是,不把所要讲的故事做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儿童的反应做为主要目标。举例来说,讲故事好像领小朋友到郊外走一趟。故事有起头也有结尾,郊游有开始,也有结束。有的郊游是健行式的:努力赶路,赶到终点,算是完成了一件事。路上小朋友看到什么都不许停下来观赏或研究,要不然,走走停停,怎么走得到目的地?想要有效地使用讨论与对话的故事,绝对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应该用走走停停的方式;小朋友有了反应,便是一个机会,可以“顺水推舟”,让他们的思想去发展。但要怎么样的方式才可以做到这样的讲法呢?

但,即便一页一页看,也要有些方法。我采取的方式,是把这些图分成几组。在出示的组图中,边看边解读,解读对图画的理解。同时,解读每组图后,进行小结。比如,在“读”完第二组图后,停下来,让学生猜后面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让学生有了思维的空间,想象力尽情驰骋,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听讲效果,同时让教学形式有所变化,消除孩子的课堂倦怠感。有些学生马上把自己对爸爸的印象加入其中。当我们引导学生继续看图的时候,他们会急于要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符合书上的内容,觉得很刺激,会以较高的注意力投入下面的教学环节。不过,这样的边讲边议和猜故事也要张弛适度,过多会消除孩子的新奇感,段落长而多的故事也要慎用,总之,要适度。

以往,我们总会认为,图画的表现更直观,而文字的表现更细腻,殊不知,这样的认为,其实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颇。走进绘本的世界,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图画不是插图性质的,不只是文学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也不只是图画展中的展览品;它本身就在“说话”。因此,就有一个图画和文字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不是单纯的一方说明另一方,而是互相融汇,互相协调,互相补白,共同表现同一个主题,共同创造一个世界,我想,这才是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的根本所在。在绘本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它们往往不以知识的方式呈现,但走进绘本就会发现,它们不是简单的信息的传递者,而是信息的重组者,其中有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理念……

另外,读图时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让学生结合文字,学会欣赏画面,更不能忽略画中画。正如安东尼·布朗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于是,我带着学生在“回味”图书的环节中,重点读了三幅图:

(1)大野狼的图中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在日常教学可以之前或之中之后补充《小红帽和大野狼》、《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故事。

(2)图中爸爸和两个世界上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一起歌唱。这里又补充了两个男高音,这也是一种文化,知识。

(3)读完所有图后,又带学生再“读”第一幅图——图中除了爸爸,在右上角还有一幅太阳图,这样巧妙地与主题“爱”又结合在一起,爸爸就是我心中的太阳。同时,我们也感到绘者的匠心独具。

其实,看图的过程中,有意渗透了其他图画中隐藏的“宝贝”。如爸爸比赛的时候,汗滴变成了白云等。还有一些借代,穿着睡衣的爸爸变成一条鱼,一只大猩猩,一匹马……有一些暗示,象征意义的,太多了。所以,读图有技巧,读图有方法,关键是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这样的教学指导之后创作出来的小书,就不是单纯地给文字配图了,而是让图画也会说话,和相应的文字形成了有机的结合。

二、一幅一幅地说

杨茂秀教授还建议“看图说话”的过程应持有下列几个原则:

第一、不要赶进度,讲到那里停都可以。

第二、不要扮演知识的权威或仓库的角色。不要以为儿童一提出问题,您便有责任给他一个标准的、正确的答案;但是也不是要让小朋友觉得一切都没关系,什么问题都没有正确的答案。大人要做的是和他们一同研究,一同寻理由、找证据、做说明,一同找意义。大人是小朋友知性的研究伙伴、思考的技术顾问。

第三、不但要容许,更是要鼓励儿童进行观念及语言的游戏,在游戏中要捉住机会,提供良好的练习,借机会做思考的训练。

上面这三个原则我们做老师的怎么能做到?就自己的体会来说,总觉得自己认为比小朋友强,也应该比他们强,知识比他们丰富,技能比他们多而且纯熟。因此,不免处处想去教他们。难怪有人说我的状态“强势”。的确,不自觉的你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状态。那是否微笑了,弯腰了,语气温和了,就避免了自己的“强大”呢?我们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了评判官或者审判官的位置上的,有时候的微笑,是否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强者对弱者的宽容?我们应该是情境的引导者,创设者,不能把自己放在优势地位,而是增加引导技巧,不是希望学生强迫自己相信,而是轻松地质疑和思考,然后表达。在学生面前,要尽量示弱,而不是示强,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不然,压抑了学生,他们是无话可说的。

必须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首先是情绪的引导。整堂课,我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如让大家看图画,适当用我的有些体态语,乃至眼神,引导学生发现图中要表达的奥妙。课堂上的我,和7岁的孩子一道“哈哈大笑”,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时已忘我,行走在自己似曾相识快乐的童年生活。我想,这样的教学,会随时让孩子们保持足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情趣;再就是完成了由情感到情致的发展。在引导学生看图,学习词句、理解文本的同时,特别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孩子们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发掘,把学生引向对父子之间爱的认识与体验。

从学科特点上看,不上成语文课,不做字词句的品读理解。让孩子笑起来,多一些流荡,轻松,少一些死板的匠气。比如理解爸爸的“哈哈大笑”,我不仅仅和孩子们做出图中的爸爸的样子,还给学生扮“小猪”“小狐狸”的鬼脸——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对于“哈哈大笑”,学生不仅是看到的,更是体验到的。

比如让学生看图“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这幅图的时候,引导学生“爸爸哪里去了”?孩子发现爸爸变成马的时候,再看看餐桌上的食品,以及爸爸手里拿的叉子,学生明白了——噢,原来是说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啊!接下来的一幅幅“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教师不用多说,只需要学生看后回答。没想到,学生的“表达”恰恰和绘本的表达大同小异。大同的是,都会用“像”来表达,而我却没有提“比喻句”这三个字。小异的是,形容词用的差不多。比如说爸爸像鱼一样灵活,孩子说成像鱼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当我把书上的文字打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是多么惊喜啊。他们就是绘本的创作者,成了作家!可以想见他们热烈参与的程度。于是,学习的热情始终在课堂中弥漫。这样做,也许正是语文生命的完整和圆融。

三、一幅一幅地创作

绘本与习作最终要落实到写作上,但它已完全不同于简单地把绘本中的文字当成习作例文,只是干巴巴地仿写,以至失去了读绘本的乐趣和其中的美妙。整个看图说话的过程中,一边总结故事内容,一边渗透网络图(写作提纲),渗透、体会递进关系的句子、比喻修辞的练习运用等。最后环节,老师结合绘本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了开放性的创作——真正实现“图文并茂”。给学生的友情提示是—— (1)用简笔画,为你爸爸画一张像。

(2)用笔,为你爸爸写上一句话。

(3)或者也像黑板一样,画一个网络图也可以。(可作品示范)

(4)注意爸爸的友情提示。(“……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用上更好。)

(5)当然,你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也可以。

这样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呈现出精彩的课堂,生动的儿童世界。这里我在上文已经举了一些例子,说了学生们了不起的创作。有个学生回家后专门作了一个绘本,起的名字叫《爸爸是太阳,我是小花》——里面一幅一幅为爸爸创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让我们感动。 其实,循着这样的线路,我们的孩子还会创作《我爷爷》《我外公》《我妈妈》《我奶奶》等。他们会在这堂课的潜移默化中,情不自禁地用上这本图画书,或者自己创造的一句话,这样有趣生动地形容自己的亲人,甚至老师同学。

在绘本与写作中,怎样在绘本中更科学地渗透写作训练点,怎样读图,怎样把儿童绘画与写作结合,又怎样把绘本写作研究的同时,不让学生缺失纯文字的习作与表达?这都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我和许剑及许多教师们研究刚刚起步,还在路上。但是,我们愿做那已经上路的小犟龟,这也是绘本给我们的启示。

再有,教学的时候,有个别地方有点远离儿童生活,小孩子基本没有反应,比如讲到图画中的人物马拉多纳、多明戈是否不点出来?一是我们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创造作出必要的区分,有些没有必要的鼓掌要去掉。容易导致教学的平庸化,使真正的创造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意味着课堂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共同欣赏孩子们真正的创造,而不是一味地走过场式的表扬。教学,有时候就是慢的艺术。还有,有些学生没有“童话”感觉——当我们沉醉在爸爸的“飞过月亮”的潇洒时,有个学生说,“那是不可能的”等真实回答时,我们如何用文学的想象让孩子相信,同时也反映我们的孩子过早接触科学现实,这些矛盾冲突,怎么办?这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我爸爸》绘本阅读指导教案 阅读目标:

1、观察细节,理解图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并大胆地表现。

2、通过观察夸张、变形的图画,大胆地表现。学说“爸爸像( )一样( )”; “爸爸像( )一样( ),也像( )一样(

)”。

3、萌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爱自己的爸爸。

阅读准备:课件

阅读过程:

一、导入:师: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今天我们就聊聊爸爸。

二、阅读理解绘本

1、看封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爸爸的书。他在干什么?这个动作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2、指导看图。

爸爸的图片,爸到底有多棒?有多少本领?

A、在我眼里他真的很酷。他什么也不怕?连大野狼也不怕。

B、他一跳能飞过月亮。我爸爸敢跟月亮比高低。

C、我爸爸还敢走钢索,蓝天象大熊。 D、他还敢跟巨人摔跤,巨人膀大腰圆,但爸爸不怕。

E、参加运动会他轻松地得第一名。大家看这名黑人选手是谁?(美国著名短跑名将刘易斯)

师:看了几页,看到这儿说说我爸爸怎么样?

还怎么样?有这样的爸爸好安全呀!

齐读:这就是我爸爸,我爸爸真的很酷! 过渡:还想继续看吗?

3、出示下一幅图:爸爸呢?请你来给图画配上一句话。(变成了马。爸爸很胖,所以很能吃。)我爸爸吃得象马一样多。

4、再看,爸爸像鱼会游泳,游泳得很快。游泳的时候像鱼一样灵活。

5、再看几幅图(两幅)

任意选择一幅说说:我爸爸像(

)一样(

)。

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我爸爸像河马一样跳舞,很愉快。 看作者是怎样说的?

他像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6、在我的眼里我爸爸真酷!还想看吗?有个条件,咱得要猜一猜,想想还会画些爸爸的什么呢?(爸爸像章鱼一样游得快,我爸爸像小蜜蜂忙碌,爸爸像猪一样吃得多,像企鹅一样不怕冷……)

7、好,带着你的猜想往下看:

A、有时候,他又很温柔,像我的泰迪熊一样

B、 我爸爸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传说猫头鹰是智慧的化身)

C、有时也会做点傻事(把头发梳得像扫把)

8、看了这些我爸爸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你看他举着扫帚等着你的评价呢!

9、下面还剩下几幅图带着酷字往下看,我爸爸还酷在哪里? A、是个伟大的舞蹈家 B、他是了不起的歌唱家 C、他踢球真棒

D、还常常逗我哈哈大笑

10、师:谁来说一句话送给我爸爸,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也是创造。

齐读:这就是我爸爸,我爸爸真的很酷!

11、出示句式:

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爸爸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 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爸爸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12、这些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也能学这样说说你的爸爸吗?

A、学生练说:我爸爸像(

)一样(

)。 B、指导把两句话连起来。 C、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D、学生练说:我爸爸像(

)一样(

)。 “爸爸像( )一样( )”; “爸爸像( )一样( ),也像( )一样(

)”。

13、学到到这里想不想也为你爸爸画张像,也能写上一句话? A、学生创作。

B、展示学生的图画. C、那为什么要这样画呢?指名生说。(要表达对爸爸的爱)

总结:原来爸爸和妈妈一样,也深深地爱着我们,我们都要对爸爸说一句:爸爸,我爱你。

教学后记: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他对爸爸的思念是那样的富有意味,他和我们 东方人一样,都那么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亲,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他是用阳光一样温

暖的色调,描绘了却爸爸的可爱,幽默等许许多多特点。越是爱的深刻,越要轻松快乐地 表达,也许这就是西方人的表达爱的方式? 因此,教学的时候,也要循着绘本明快的基调,

课堂的感情要节奏明快、逻辑清晰、情感丰富,尽力让孩子在看图中体会其韵味的无穷。当

情致再继续发展的时候,走向了情愫的升华。父子之爱,正是课堂渲染出来的父子之间浓浓

的、阳刚的爱意,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健全意味。儿子心中的父亲形象,正是父亲显现在儿童

生命世界中的形象。儿子对父亲的爱,正是因为有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当点燃了儿童表达

的冲动,所有外在力量都会聚合在这里——创作。于是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情动辞发”,

“言为心声”。不需要你要求用上什么句式表达,不需要你提示画什么图画,你只需要倾听他

们情感土壤里开出的花朵。就这样,把孩子们引向自身,让他们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生

活世界,比如让他们说自己的爸爸的特点、画一幅爸爸的漫画……

第四篇:南京听课 窦桂梅

“话说北宋末年......”听到这样的开场白,恍如置身单田芳的评书世界。然而,这其实是一堂真真实实的语文课,课上演义着《林冲棒打洪教头》,更演绎着窦桂梅老师“自抒机杼”的教学风采。邻座的老师纷纷停住了笔,合上了听课本,被带入课堂情景的不仅是台上的学生,还有坐在台下的我们。

早在几年前,窦桂梅老师就喊出了“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教学我设计”的口号,大胆实践创新,成为教育界改革的先行者,今天她给我们带来了“阅读”引领教学,更提出“阅读等于理解,阅读等于发现”的观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诗的韵味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套用在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堂艺术魅力上就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老师没有过多的牵引,一切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实现的。

在课上,窦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指导朗读,读题目,读外貌,读语言,读动作,通过比较再结合想象,结合表演,一下子拉进了学生与书中人物的距离,更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书中的人物,深刻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于是就在朗读中理解了林冲的谦虚、知礼、忍让,洪教头的狂妄、无礼、骄横。 在窦老师的进一步指导追问下,学生还读出了更深的层次,读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读出了从单一的线发多重角度评价人物。

而能做到这点,不得不钦佩窦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因为《水浒传》本就是以古代坊间说书为蓝本创作的,窦老师以评书话的语言还原了它的本味。

在谈到书中通过着力描写洪教头反衬林冲的特点时,她没有采用“反衬”这个来自西方文艺理论的词汇,而是中国古典叫法“背面铺粉法”,让人深为感叹。

听了窦老师的课,才知道什么是大家风范。感慨之余,促进自己多多勤奋努力。

朗读就是理解 朗读就是发现

------听窦桂梅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感

听过窦桂梅老师很多课,有温暖、温情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充满人性哲理的《珍珠鸟》,个性解读的古诗《村居》,完美拓展的《丑小鸭》等等,每次听都能感受她独有的课堂魅力,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今天有幸参加了2009“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新理念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窦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感受了窦老师评书风格的课堂,更感受到了窦老师在这堂课中解读的教学理念: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课堂中,老师带领同学解读题目,读人物外貌,读人物语言,读人物动作。通过不断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了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决定了人物的命运,构成了课文的情节。通过第一课时的朗读教学,让学生领悟到了,朗读就是理解。第二课时的教学,老师从课文的结尾: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让学生体会了洪教头愿赌服输的性格,有与前面狂妄性格不一样的性格。老师继而从发现人物性格的另一面入手,让学生再次读洪教头的话,让学生去发现人物复杂的一面。通过再次的朗读、体会、发现,学生感悟到了人物的多面性,更懂得了解读文本要多朗读,才会在朗读中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才会有更多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与收获。学生就在老师引领下,逐步提升自己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最后感悟到了老师在这堂课中要教给大家的阅读理念: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评反思

昨天是2009年10月28日,我们全体09小语绿耕学员,有幸来到了西城区三里河三小学。在这里我们走进了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欣赏她独具魅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前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听窦老师的课,但窦老师的大名却早就如雷贯耳。绿耕集中学习阶段,通过拜读窦老师的大作——《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知道的7件事》,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当有机会坐在台下,聆听窦老师那激情四射的声音,欣赏她那东北女人独有的魅力时,我的内心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震撼。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伴着《好汉歌》那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及窦老师评书式开场,一下子把听课的所有学生,以及台下所有老师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用评书中的专业语言衔接的。对于《水浒》这样经典的文学内容,这无疑是最好的形式。

我比较喜欢看《水浒》,但是看得却比较粗浅,只知道里面多是写些草莽英雄,也预示着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但我却并不喜欢最后那悲惨的结局。窦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对林冲、对我国的古典名著有了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也让我对《水浒》人物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借机好好品读一番。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实实在在体现在了窦老师的课中。她让每一个人去读句子,读出来的感受却各不相同,自然从中感受到的也不尽相同。其实,即便是同一个人将《水浒》读上几遍,也会看到几个不同的林冲和洪教头形象。正是在窦老师这堂洋溢着激情的课上,那别样的窦式风格的朗读,让我更加深深体会到了朗读的魅力,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名师之间相差的绝非咫尺之遥。也终于让我明白,原来书是可以这样读的,课文还可以是用那么一种方式讲的。

窦老师对文本进行了详细的钻研与解读,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字眼,却能让我们在窦老师引领的朗读中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的升华中产生不同的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我们跟随窦老师在有声有色的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朗读中,对洪教头的狂妄、无礼、骄横的人物形象咬牙切齿之时,对谦虚、知礼、忍让的林冲又报以敬佩与尊崇。第二课时窦老师依然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朗读,竟然又峰回路转,别有一番滋味。再回过头,细读问本,结合语境换一种方式去朗读,我们又看到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正如窦老师所说:“歹人也不乏可爱之处;好汉也不乏人性弱点。”

感叹窦老师知识的渊博,这短短的两节课中该是有着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这一结论更让我钦佩窦老师对课改的那份投入和执着,正是有了她这样的领军人物,才撑起了小语教研那片灿烂的天空。精彩的教研造就教师的精彩,可以想象得出在窦老师的带领下,那该是一支怎样精干的团队。

短短两节课,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窦老师从文字到文学、从文学到文化的不断传承理念。我相信每一位绿耕学员都会因这样的培训而不断成长,在今后的小语课堂上展示自己最美的风采!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再创辉煌而奋进不已!

窦桂梅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实在是让每一位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其实以前就看过窦老师的几部课堂实录,每一次都对窦老师充满崇敬。这次的课堂上,窦老师化身一个说评书之人,带着孩子们走进文本,进行了文本细读式的朗读体验。孩子们在逐字逐句,字斟句酌中体会人物特点、个性。带着学生们用朗读来理解、用朗读来发现。有感于窦老师的“朗读是一门专业,是一门学问,在建构语文教师的第二重生活”。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经典,用朗读的方法达到学语言的目的,始终用一种看文学作品的眼光来朗读体验

第五篇:窦桂梅的笑

文/何宇红

像我这个年纪是不追星的,但是我今天全神贯注地坐在台下,做了一个对窦老师满怀崇拜之情的小学生。

之所以对窦老师的课如此感兴趣,是受到那一串笑声的吸引。

那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窦老师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中悟空刚走,唐僧就被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今天机会来了!”窦老师带着学生品味白骨精的语言,那种“不甚欢喜”通过“自言自语”如何表现出来,学生一时无法把握,有的学生“欢喜“突出”不够,有点学生笑的声音太大,不像自言自语。在窦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最终用一种被压抑的笑声展现出来,这个时候窦老师自己示范了一次,只见她边说边笑:“造化,造化,今天机会来了!”那种害怕被别人知道想独享唐僧肉的偷着乐的笑声抑制不住地带着妖精的气息从骨子里冒出来,读完以后那笑声的余音还在荡漾着那份白骨精的嘚瑟,这笑恰到好处地瘙到白骨精最痒的地方,把白骨精的魂魄都勾勒出来了,听来真是让人拍案叫好!接下来学生纷纷模仿窦老师,一时间教室里充斥着妖精那得意的笑,我想,这堂课,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这笑我也忘不了,很多年还回荡在我的心头。我常常想,如果让窦老师去做演员,那该是多么出色的演员啊!

丹桂飘香的一个周末,窦老师又来长沙上课了,这一次她带来的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同时带来的还有她的笑声。

笑是窦老师表情自带的一种常态。“我亲爱的孩子们啊.....”说完后面自带着发自丹田的几缕笑声,这是窦老师笑的常态。就是这最普通的笑,好似有着一种磁场,拉着孩子们在文字里时而略读畅游、时而细细咀嚼,时而停下来表演。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也跟着窦老师完成了课文写了阿长几件事的小结,并概括出鲁迅在每件事上对阿长的态度。期间,我细细品味窦老师的笑,窦老师的笑有着美声唱法的架势,后来才知道窦老师原来还教过音乐,难怪气运丹田,笑自肺腑。

窦老师的笑肯定也会伴随着课堂状况相机而生。在完成常规的学习后,窦老师想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深处体味鲁迅对阿长的感情,但是学生好像没有继续深究的打算,窦老师问学生接下来干什么,学生直接回答“下课”,引来台上台下的一片哄笑,窦老师这时也笑了,爽朗极有穿透力的笑声里竟然看不出什么急躁,按理窦老师是应该有些着急了。但是这种真实未必就不是窦老师期待的效果,因为我们常常带着学生读书正是这样浅尝辄止,后面窦老师带着学生细细咀嚼,直到最后水到渠成地品读出鲁迅对阿长的深情,对比自己的教学,窦老师的教学正是一种反衬啊,在这种笑声后面,我有一种汗颜。

最喜欢听窦老师进入文本以后对人物角色感情体验时发出的笑。窦老师指导孩子们在细细咀嚼长妈妈逼着鲁迅吃福桔的这一段的一次对话,迅哥儿终于对阿长说出了一句“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窦老师首先扣住“大家”这个词,让孩子们体会阿长原来是为了大家在祝福,孩子们体会到了阿长的善良,接着让孩子们读出阿长欢喜的心情,并笑将起来。孩子们在理解了再读以后完全进入角色,那份得了好兆头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在语言里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听着孩子们的笑,窦老师也是满心欢喜地笑啊。如果说窦老师是出色的演员,自己能演还不算,最大的成功是学生能演。

窦老师的笑肯定也是幽默之花盛开的声音。最后一段,阿长给鲁迅买来带图画的《山海经》,在一番语言品味以后,窦老师和学生一个扮演卖书的老板,一个扮演阿长,当学生问有没有《三哼经》买的时候,窦老师有意为难地说没有听说过这个书名,以便让孩子用语言来描述那本书是带画儿的,结果那个扮演阿长的孩子没有坚持就说算了吧。窦老师一听嘿嘿一笑幽默地来了一句:“这个阿长原来是山寨版的!”学生大笑,笑声里孩子们也明白了,阿长为了买这本书历尽千辛,无论多难也要买到这本书,接下来那个孩子的表演的时候,详细地描述了《山海经》里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等等,老板被其诚心感动,半卖半送地给了阿长。表演成功,窦老师赞叹道,这才真正的给少爷买书的阿长呐!这个时候,再回头来看看笑声背后的窦老师,已经化身为一位导演了。

窦老师的笑还是一种信任。在讲课当中,学生几次转不过弯来,但是窦老师决不放弃,她脸上带着笑一遍遍地引领孩子,她一次次点拨,一次次让孩子们重新再读文本,然后一次次把话筒交给孩子,大胆信任地让孩子说,她相信孩子可以做到。果然,孩子在学习当中虽然有些曲折,但是最终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引领者学生从未知到有知,从不懂到领悟,这是一个做老师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一个做老师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我们总是不够相信学生,不够耐心引导,我们常常为了所谓的赶时间,对学生一次、两次不理解的东西干脆自己讲了完事。

窦老师的笑无疑是最好的鼓励。有时候窦老师既不做演员,也不做导演,她就在那里微笑着旁观,一个学生讲完了,她让那个学生自己找一个过渡语递给下一个学生,一个小组上台汇报以后,窦老师让他们自己到下面的同学那里寻找补充。开始,遇到台上的汇报小组说不出答案,她示意他们求助台下的学生,开始还会笑着努努嘴,后来就没有示意了,把话筒完全交给学生,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于是,有学生自信满满答完问题以后这样来一句:“同学们,你们不给我一点掌声吗?”于是又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后有感而发:“有同学的帮助真好!”于是,有孩子说完自己的见解,询问其他孩子:“你们认同我的观点吗?你们还有其他依据吗?”这个时候,孩子们就是导演呀!

有时候窦老师的笑也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在绝大部分孩子积极进行小组讨论,积极进入文本进行角色对话的时候,还有几个很理性的孩子坐在台下的一隅,他们在看着别的孩子学习交流,窦老师善意地笑谈他们从容淡定:“你们还在按兵不动啊!”

当然,你不要以为窦老师一节课都在那里傻乎乎的笑,该严肃的时候,她绝对端庄的,该深情的时候,她的语调是低沉的。例如,她在学习“震悚”一词的时候是绝对不笑的,哪怕下面的学生笑,她也不笑。学生的“震悚”总是不到位,她就亲自当演员,抖动这肩膀地吃惊状,演得惟妙惟肖,那样投入那样不管不顾台下的笑。原来会笑的老师,更知道什么时候不笑。

就这样,窦老师的笑像火一样点燃学习的兴趣,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感染着现场每一位听课者,像助推器一样推动着学习的进程,像水彩画一样渲染着文字里深情。

就这样一节长长的课下来,我们丝毫没有疲惫之感,只有意犹未尽。 走出课堂,窦桂梅老师的每一次笑都在我脑子里蹦跶,因为隔得太远,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是我可以想象那丰富多彩的笑声背后,同时伴随着同样丰富多彩的表情。

晚上,我点开窦桂梅老师的博客,看到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我想:在窦桂梅老师的笑声背后,肯定有无数此汗流浃背的日子,和无数泪流满面的感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表达课窦桂梅范文】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公开课窦桂梅02-23

窦桂梅总结范文05-19

窦桂梅老师范文05-19

窦桂梅讲座范文05-19

窦桂梅简介范文05-19

窦桂梅报告范文05-19

窦桂梅推荐范文05-19

窦桂梅资料范文05-19

窦桂梅名言范文05-19

窦桂梅评课范文05-19

上一篇:爱心无价作文范文下一篇:奥斯卡你电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