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评课稿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窦桂梅评课稿范文

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寒假值班,去办公室取自己的听课记录时,无意中从自己的书桌上看到一摞书(可能是没有找到主人的学校赠书一股脑放我桌子上了)。一本本浏览了一下,发现了《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不知道谁订阅的这本窦桂梅老师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专著,翻看了几页,竟有些吸引我。之前尽管自己手中早有一本吴正宪老师的《打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还是决定拿下。也许是有着书非借不读的心里吧,捧着窦老师的这本书,一看还就不可收拾了。

由于执教低年级,所以翻看目录时,我首先注意到窦老师关于低年级的评课,看到第6篇《必须不拘一格,灵活识字》、第14篇《字,必须好好写》,这两篇就《祖国在我心中》一课针对识字、写字教学环节窦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且他们学校的低年级老师以“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针对自己听的识字课,窦老师提出必须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所谓的灵活,就是几种识字方法——韵语识字,集中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段学期有所侧重和区分,不要每个老师都千篇一律的进行一种方法的复制。教学需要大胆和创新。

这让我想到我和我身边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老师,模式基本是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生字,根据一个生字引出一串形声或者形近字;学文过程中认识生字;课堂即将结束时学写一个或者两个生字。

通过自己上课和听课,总是感觉识字写字教学的环节不够扎实,有点走过场的味道。正如窦老师所言,千万不要把识字教学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一个步骤上,也要适当地运用其他方法,有些时候,注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运用,方能产生效率。

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深刻的思考,每堂课中那种方法最有效,就采用那种方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这一点。 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评课观。

窦桂梅老师认为,“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纵观窦老师的评课,她都是这样“缺点不漏,优点说尽,方法给够”,给每一位被评课教师传递最真实的心声。

可是,反观许多的评课,很多的是流于形式,有的以表扬为主,有的被动发言,甚至有的是拿着放大镜找优点,却因为种种原因故意忽视不足。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而且问题就是执教老师的朋友,问题是听课老师的朋友。评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才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再次,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导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心备课的结果。

针对这一话题,在第9篇《一堂好课好在哪儿》中,窦老师例举了一位科学老师执教的课堂,从窦老师对这位科学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我在头脑中组合这位科学老师的备课过程:从生活入手,寻找自己需要的几种植物。整整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找齐了自己课堂需要的“水葫芦”“水芙蓉”“铁黄冠”,课中,看似轻松与不轻松间,科学老师胸有成竹的和学生进行着对话,好多时候学生都要实验、讨论,这些环境的更替需要老师调节好学生的情绪,组织好秩序,这需要科学老师具备组织课堂的能力。为了一节科学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有效运用课堂生成,教师需要储备的东西太多了。由此,我想到了我,我又为自己的这堂课储备了多少专业知识呢?

在这本书中,窦老师告诉了我,应当让课堂生活成为为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仅用这“借”书之香鞭策自己,阅读储备,达到:听课,听得出门道儿;评课,评得出名堂。

楼主(xuchangwei)

复(0)

以前,对窦桂梅老师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是小语界的一颗明星,清华附属学校的业务校长。寒假,买来窦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阅读一遍,深深叹服,不愧为“建国六十周年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于是,开始阅读第二遍,做了十一页的摘抄,总觉得没有做过摘抄的阅读是没有生命的阅读,当然,摘抄的,也是触到自己教育命脉上的语句。

这是窦老师作为校长期间,听课后的一些点评,每次听课,只抓一个方面,可能是教师课堂语言,可能是教学内容,可能是教学韵味,也许是教学的落脚点……从22篇文章中,我读出了一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唤醒教师专业尊严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持之以恒的窦老师。

窦老师是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教师。在听课中,她敏锐地发现授课教师三言两语的导课有了问题,提出老师要梳理孩子们的发言;她敏锐地发现教师的评价用语只是“好”“真好”“真棒”等笼统空洞的词语,提出教师要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开始,自觉地“漂洗”教学中的杂质,每一处都力争显现出语文的真面目;她敏锐地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缺少调控能力,建议教师必须让那些喜欢抢先的学生知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几十个小朋友;她敏锐地发现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是真正的对话;她大胆地对《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提出道德上的质疑……就这样,带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窦老师走过了“课文-语文-课程”的历程,从“课堂里走出来一个教育家”。

不仅仅是自己在成长,窦老师更是个专业引领的导航者,她通过“共读、共评、共写”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她眼里,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于是,她带领教师读书,听课,评课,写课。听课,要听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就这样,通过“共读、共评、共写”,她把教师的专业尊严唤醒。

为窦老师多年的坚守而感动。她带领语文教师团队,围绕主题教学理念,花费八年时间,研制出一套12册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这是“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伟大的目标”“认认真真地做成的一件大事”。八年啊,如果是你我,我们能坚持吗?但,窦老师坚持了下来,她带领她的团队,用心规划,潜心研究,反复实践,披沙拣金,聚沙成塔,由一册到一套,由初稿到反复修改定稿,这其中,会有多少迷茫和波折,但,窦老师坚持了下来,感动,感动。

我近来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让我受益匪浅。最大的感受就是畏惧,才知道自己对于语文的理解是如此肤浅,读了窦桂梅老师评课最大感受就是今后不敢评课了。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内容是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深有感触的是窦老师评英语课。英语的词汇教学,应该,也必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或者说难点。重点如何凸现,难点如何突破?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这些字母单词,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我很佩服学生,因为这些单词不似汉字有象形特点,一看也能读出个大概。学习一个字,再学习一个字,两个加起来,不但能读出来,还能知道大概的意思。而英语可不是这么回事。 因此,必须为英语词汇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怎么办?

也许就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要先读正确。那么,英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就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至于用什么方法我不是很清楚,但课堂上一定要“书声琅琅”。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一组组练读,一个个发音,直到把正确的声音完全“装”在耳朵里。这两节课,都有听录音,模仿发音的环节。这很好,但还不充分。那些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可能可以独立发音,并能读通句子,可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能把这堂课的单词学会就不错了。要知道,在我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频繁、广泛地接触英语,因而,就不可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那样自然地在生活中习得英语词汇。在课堂上,你必须强化“会认”、“会听”、“会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意识地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学习新词汇和巩固旧词汇的能力,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英语发音的机会。

接着,就是要当堂落笔来写写。在两堂课上,我都没有看到学生动笔写单词(在我以前听到的英语课上也没看见过学生当堂写),教师都把写单词当作作业留给学生回家完成。那么,学生第一次下笔写单词,写得是否正确,写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这些,教师都没有在课堂上作示范或指导。 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所以,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在更广阔、更宽松的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

无意中从京广书城购到窦桂梅老师这本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专著,之前尽管自己手中早有一本王荣生教授著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但没有仔细认真的读下去。或许从感情上距离窦老师近的原因吧,这本书令我欣喜若狂,三天的时间,一气呵成,说真的,自己向来喜欢研究名师执教的课堂,第一次这样认真的拜读名师对自己所听教师课的评价,从理性的角度我对如何评价他人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从窦老师的文字中,从她的别具一格的评价中,我也在思考作为教师,立足课堂,应该着重修炼的素养应该是什么?作为教师,当你评价他人的课堂时,应该注意的又是什么?

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而且问题就是执教老师的朋友,问题是听课老师的朋友。评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才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评课时,你有什么样的素养,就会传递什么样的评课水平,你有什么体验,就会传递什么样的教学经验。评课时,一定要做到“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传递真实的心声,真正的水平,告诉授课老师怎么做会更好,以至他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平日教研听课的情景,有时候评课是在唱赞歌,这样的赞美很肤浅,对于执教教师和听课老师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教研活动没有做到务实,我想对于评课没有没有真心真实的态度是有着重要原因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态度和观念,珍惜听课的机会,通过评课彰显自己的认知专业水平,切勿人云亦云而已。现在就这本书,谈从窦老师的评课观点和思考建议中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一、关注学段特点。

这本书中,窦老师几次谈到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建议,而且他们学校的低年级老师以“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针对自己听的识字课,窦老师提出必须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所谓的灵活,就是几种识字方法——韵语识字,集中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段学期有所侧重和区分,不要每个老师都千篇一律的进行一种方法的复制。教学需要大胆和创新。这让我想到我身边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老师,尽管自己听了不少低年级的语文课,模式基本是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生字,根据一个生字引出一串形声或者形近字;学文过程中认识生字;课堂即将结束时学写一个或者两个生字。通过听课,总是感觉识字写字教学的环节不够扎实,有点表演的味道。自己没有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这样说或许是不准确的,但是,正如窦老师所言,千万不要把识字教学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一个步骤上,也要适当地运用其他方法,有些时候,注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运用,方能产生效率。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深刻的思考,每堂课中那种方法最有效,就采用那种方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这一点。

二、好课的标准。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导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意备课的结果。

针对这一话题,窦老师例举了一位科学老师执教的课堂,从窦老师对这位科学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我在头脑中组合这位科学老师的备课过程:从生活入手,寻找自己需要的几种植物。整整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找齐了自己课堂需要的“水葫芦”“水芙蓉”“铁黄冠”,在经意的准备中,课堂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彰显“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佩服这位执教的科学课的老师。课中,在看似轻松与不轻松间,科学老师胸有成竹的和学生进行着对话,好多时候学生都要实验,讨论,这些环境的更替需要老师调节好学生的情绪,组织好秩序,这需要科学老师具备组织课堂的能力,为了一节科学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有效运用课堂生成,教师需要储备的东西太多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语文教师,哪一一堂课不需要我们好好准备,即使一本书一篇课文你已经驾轻就熟了,可是,面对的学生不同,亦不能简单的复制。那么,我们又为自己的这堂课储备了多少专业知识呢?这还是一节圆满的科学课,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绘图本领和概括能力的有效训练,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向性明确,好课必须为学生服务的。

所以,不管什么课,课上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遨游,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跟随学情接受挑战,在挑战中疏漏、欠缺难免的,教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有了智慧的生成。好课永远在我们实践的旅程中,在我们苦苦的追求中。

三、有感于师生对话。

每个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设计过程中,总会刻意准备师生对话。 何谓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窦老师的观点告诉我们,对话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以一定区别于“灌输式”的教学。我们的教学,通过对话,借助文本,深入探究,然后走出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窦老师建议老师必须读书,善于思考,从历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认识“对话”的意义,必须把对话放在高处,方可一览众山小,带领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彼岸。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批判思维等,这是教师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师生真正的对话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平等的对话,巧妙的提问,师生愉快的合作,都是良好的对话具备的特征。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根据学情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形成课堂智慧;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有力的跟进和推动课堂的行进;通过对学生的挚爱和信任引导启发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予了我极大的冲击和启示,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作为教师,只有不停止的思考和探索的脚步,才会摸得着语文教学的的门道。

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窦老师的课在脑海里一次次地回响,意犹未尽,她带给我的震撼不是只言片语能说完的,她为学生考虑的、付出的,也不是我所能及万分之一的,怪不得高老师要我从看窦老师的课开始。真是庆幸,我看了,且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又捧起《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它带给我的感受与《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不一样,前者是带给我一个整体的感受,让我有了前进的大方向,而后者则是从细节上帮我改进课堂上的点滴。

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的识字教学,因为自己的字特别丑,所以识字教学我一直觉得很头疼,想重新练字吧,似乎错过了好时机就没了时间,嘿嘿,其实还是懒惰心理在作怪。但为了学生,也曾下过一番苦功,前后曾请教过华老师、徐老师等知名前辈,她们都很谦虚,说只是督促她们的学生不停地改,直至满意为止。好轻松的一句话,可对我来说,做起来却比登天还难,得花多少时间和心血啊, 注定又将是一个束之高阁的问题。看了《窦桂梅老师评课》后,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指导上的缺陷,窦老师追求让学生对字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既然对学生记忆字形有莫大的帮助,对记忆书写也是同理啊,我正是因为自己的字丑,不敢范写,导致学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写起来也就毫无目的了,再加上缺乏华老师她们的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自然就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了,看来,要想改变现状,得双管齐下啊。

另外,窦老师对孩子们的评价语也不是一般的精彩,如“谢谢你,让我们在这个‘忍‘中体会出了又一层韵味……”这将带给学生多么大的自信啊,又如“他谈出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也着重突出了‘但’字,强调了他的理解……”对课文的推进起了引导作用……回想起自己课堂上的评价语,“好,很好……”单一,枯燥,甚至有时几个一起评价一下,也难怪学生们找不到方向,又一次把自己的失误并强把责任推给学生。

窦老师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关注,如窦老师听一节音乐课,居然能从一段简谱中发现本课的难点,以及上一堂课新教的知识,真是不简单啊。借用武凤霞老师的一句话“用细节构建生命课堂”,课堂如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精彩的课堂更需要细节来建构。窦老师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细节中建构了课堂教学的生命,让我在这无数的细节中体验课堂生命的张力。

有幸被窦老师指导过的老师,都缩短了她们与成功的距离,就连我们这些离她很远的人,看了她的著作都收益非浅,顿觉获取要在点滴的实际行动中得到,如果永不付诸行动,就将永远无法向前迈进!

暑假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我才发现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是如此肤浅,更谈不上评课了。

窦老师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不同学科的评课为我们带来了专业上的引领与指导,特别是对语文学科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从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窦桂梅老师认为,“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纵观窦老师的评课,她都是“缺点不漏,有点说尽,方法给够”,给每一位被评课教师传递最真实的心声。再想想我们自己,何尝不需要这样的一种引领?当然,我们身边没有那么多的专业的教学引领者,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尽可能的为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常常对于教学中的参差多态,我们评课者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有的以表扬为主,有的被动发言···,这些现象在评课中经常出现。虽然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经验不足,无法看出上课教师的究竟好再哪,不好在哪,或者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就谈不上专业上的引领和指导了。对于这个,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从《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肤浅,让我深深地感到一种畏惧感,我很怕自己在这样一种教学浪潮中被淹没。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一定要不断地求索,不断地反思自己,以求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

我谨以上面的文字,向窦桂梅老师表示感谢,也希望自己在教学之路上迷失的太远。

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我敬仰窦桂梅老师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种敬仰源于自己看了一节教学视频《葡萄沟》:那飞扬的神采、激昂的语言、自信的笑脸„„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在选取自选读物时,我毫不犹豫的拿了《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这本书。从窦老师的文字中,从她的别具一格的评价中,我也在思考作为教师,作为教师,当你评价他人的课堂时,应该注意的又是什么?

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而且问题就是执教老师的朋友,问题是听课老师的朋友。评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才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评课时,你有什么样的素养,就会传递什么样的评课水平,你有什么体验,就会传递什么样的教学经验。评课时,一定要做到“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传递真实的心声,真正的水平,告诉授课老师怎么做会更好,以至他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平日教研听课的情景,有时候评课是在唱赞歌,这样的赞美很肤浅,对于执教教师和听课老师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教研活动没有做到务实,我想对于评课没有没有真心真实的态度是有着重要原因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态度和观念,珍惜听课的机会,通过评课彰显自己的认知专业水平,切勿人云亦云而已。现在就这本书,谈从窦老师的评课观点和思考建议中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一、关注学段特点。

这本书中,窦老师几次谈到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建议,而且他们学校的低年级老师以“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针对自己听的识字课,窦老师提出必须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所谓的灵活,就是几种识字方法——韵语识字,集中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段学期有所侧重和区分,不要每个老师都千篇一律的进行一种方法的复制。教学需要大胆和创新。这让我想到我身边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老师,尽管自己听了不少低年级的语文课,模式基本是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生字,根据一个生字引出一串形声或者形近字;学文过程中认识生字;课堂即将结束时学写一个或者两个生字。通过听课,总是感觉识字写字教学的环节不够扎实,有点表演的味道。自己没有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这样说或许是不准确的,但是,正如窦老师所言,千万不要把识字教学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一个步骤上,也要适当地运用其他方法,有些时候,注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运用,方能产生效率。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深刻的思考,每堂课中那种方法最有效,就采用那种方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这一点。

二、有感于师生对话。

每个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设计过程中,总会刻意准备师生对话。 何谓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窦老师的观点告诉我们,对话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以一定区别于“灌输式”的教学。我们的教学,通过对话,借助文本,深入探究,然后走出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窦老师建议老师必须读书,善于思考,从历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认识“对话”的意义,必须把对话放在高处,方可一览众山小,带领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彼岸。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批判思维等,这是教师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师生真正的对话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平等的对话,巧妙的提问,师生愉快的合作,都是良好的对话具备的特征。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根据学情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形成课堂智慧;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有力的跟进和推动课堂的行进;通过对学生的挚爱和信任引导启发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予了我极大的冲击和启示,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作为教师,只有不停止的思考和探索的脚步,才会摸得着语文教学的的门道。

灵活多样的识字教学 ——捧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作者:谢洋 新闻来源:本校 发于:2011-10-31 点击数:63 双击自动滚屏 【字体:大 中 小】

闲暇时间,我在图书馆闲逛。无意中看到一本《听窦桂梅老师评课》,窦桂梅老师的大名如雷贯耳,从上大学听教授们讲课、名师教学设计、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到现在的备课,我也习惯性的去找找这位语文教学大家的资料。但说到评课,我自己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总觉得自己对如何上好课都知之甚少,何谈评课。粗粗翻了几页后,就被震撼了。突然有个想法,在窦桂梅老师的评课中,我一样可以学到如何上好一堂课。

我用了两个星期,慢慢阅读,同时也记录其中一些让我触动的细节。说真的,第一次这样拜读名师对自己所听教师课的评估,从感性的角度我对如何评价他人的课堂有了新的意识,对上好一堂课也有了新的体会。

这本书中,窦老师几回谈到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提议,而且他们学校的低年级老师以“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针对自己听的识字课,窦老师提出必须不拘一格,机动识字。所谓的灵活,就是多少种识字方法,比如韵语识字,集中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根据学生的详细学段学期有所着重和辨别,不要每个老师都千篇一律的进行一种方法的复制。教学需要勇敢和翻新。这让我想到自己的语文课堂,一张张生字卡片,一遍遍的朗读,自己认为都讲到位了,落实好了。可是,实际上,小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学进去,才是评价我是否讲到位的一个标准。正如窦老师所言,千万不要把识字教学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一个步骤上,也要恰当地运用其他的方法。有些时候,注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巧运用,方能发生效力。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须要动身,做出深入的思考,每堂课中哪种方法最有效,就采取那种办法。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便聊天,可是课堂热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诱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但我也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捧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一)

无意中从京广书城购到窦桂梅老师这本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专著,之前尽管自己手中早有一本王荣生教授著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但没有仔细认真的读下去。或许从感情上距离窦老师近的原因吧,这本书令我欣喜若狂,三天的时间,一气呵成,说真的,自己向来喜欢研究名师执教的课堂,第一次这样认真的拜读名师对自己所听教师课的评价,从理性的角度我对如何评价他人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从窦老师的文字中,从她的别具一格的评价中,我也在思考作为教师,立足课堂,应该着重修炼的素养应该是什么?作为教师,当你评价他人的课堂时,应该注意的又是什么?

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而且问题就是执教老师的朋友,问题是听课老师的朋友。评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才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评课时,你有什么样的素养,就会传递什么样的评课水平,你有什么体验,就会传递什么样的教学经验。评课时,一定要做到“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传递真实的心声,真正的水平,告诉授课老师怎么做会更好,以至他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平日教研听课的情景,有时候评课是在唱赞歌,这样的赞美很肤浅,对于执教教师和听课老师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教研活动没有做到务实,我想对于评课没有没有真心真实的态度是有着重要原因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态度和观念,珍惜听课的机会,通过评课彰显自己的认知专业水平,切勿人云亦云而已。现在就这本书,谈从窦老师的评课观点和思考建议中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一、关注学段特点。

这本书中,窦老师几次谈到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建议,而且他们学校的低年级老师以“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针对自己听的识字课,窦老师提出必须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所谓的灵活,就是几种识字方法——韵语识字,集中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段学期有所侧重和区分,不要每个老师都千篇一律的进行一种方法的复制。教学需要大胆和创新。这让我想到我身边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老师,尽管自己听了不少低年级的语文课,模式基本是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生字,根据一个生字引出一串形声或者形近字;学文过程中认识生字;课堂即将结束时学写一个或者两个生字。通过听课,总是感觉识字写字教学的环节不够扎实,有点表演的味道。自己没有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这样说或许是不准确的,但是,正如窦老师所言,千万不要把识字教学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一个步骤上,也要适当地运用其他方法,有些时候,注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运用,方能产生效率。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深刻的思考,每堂课中那种方法最有效,就采用那种方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这一点。

二、好课的标准。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导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意备课的结果。

针对这一话题,窦老师例举了一位科学老师执教的课堂,从窦老师对这位科学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我在头脑中组合这位科学老师的备课过程:从生活入手,寻找自己需要的几种植物。整整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找齐了自己课堂需要的“水葫芦”“水芙蓉”“铁黄冠”,在经意的准备中,课堂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彰显“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佩服这位执教的科学课的老师。课中,在看似轻松与不轻松间,科学老师胸有成竹的和学生进行着对话,好多时候学生都要实验,讨论,这些环境的更替需要老师调节好学生的情绪,组织好秩序,这需要科学老师具备组织课堂的能力,为了一节科学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有效运用课堂生成,教师需要储备的东西太多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语文教师,哪一一堂课不需要我们好好准备,即使一本书一篇课文你已经驾轻就熟了,可是,面对的学生不同,亦不能简单的复制。那么,我们又为自己的这堂课储备了多少专业知识呢?这还是一节圆满的科学课,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绘图本领和概括能力的有效训练,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向性明确,好课必须为学生服务的。

所以,不管什么课,课上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遨游,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跟随学情接受挑战,在挑战中疏漏、欠缺难免的,教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有了智慧的生成。好课永远在我们实践的旅程中,在我们苦苦的追求中。

三、有感于师生对话。

每个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设计过程中,总会刻意准备师生对话。

何谓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窦老师的观点告诉我们,对话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以一定区别于“灌输式”的教学。我们的教学,通过对话,借助文本,深入探究,然后走出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窦老师建议老师必须读书,善于思考,从历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认识“对话”的意义,必须把对话放在高处,方可一览众山小,带领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彼岸。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批判思维等,这是教师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师生真正的对话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平等的对话,巧妙的提问,师生愉快的合作,都是良好的对话具备的特征。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根据学情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形成课堂智慧;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有力的跟进和推动课堂的行进;通过对学生的挚爱和信任引导启发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予了我极大的冲击和启示,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作为教师,只有不停止的思考和探索的脚步,才会摸得着语文教学的的门道。

第二篇:读《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国家的经济投入和领导的重视, 但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教师。现在的教师任重而道远。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 做一名教师不容易, 做一个好教师更不容易。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 还要有精湛的教学水平。不仅要懂得教学理论, 还要积极投入教学实践,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超越自我。我深深感到一天不学习, 思想就会跟不上趟, 话不知怎样说, 课 不知怎样上。学习、学习、再学习, 就成了我们生活必需, 工作必需, 生存所需。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是我们的一面旗帜。她勤奋学习, 勇于探索, 深刻反思, 追求完美的精神给我们以振奋, 以鼓舞, 催人向上。

几年中她读了近百万字的书籍, 写了上百万的读书笔记, 出版了多本专著, 她为教师写下的听课反馈意见, 篇篇都是一首抒情的歌, 打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很高兴,这段时间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从书题就可以感受到, 这本书有其独特的新意, 是教师的好帮手, 是一名不可缺少的贴身医生。书中有对其他教师上课的很好的评议。我觉得它对我们一线教师很实在, 真的是一把梳理课堂的好书。教我们要学会反思, 反思是我们进步的起点。

一、教我们学会钻研教材, 抓住每一课的真谛, 书中一篇“听《三袋麦子》”,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我们有的教

1 师在课堂教学中, 过多地重视形式而忽略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形式虽然很丰富, 演、读、猜, 一应俱全, 学生也很开心, 但课后学生并没有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 应有的感动和体验没有产生, 教学效果反为花哨的形式所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 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把握住书本的关键点, 没有抓住这节课应该教学生学会什么, 所以教学效果无法兑现。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应变”与“调控”能力

书中一篇听《三打白骨精有感》告诉我们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不同,课堂的信息反馈也常常会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能力。学会急刹车,积极能动的适应千变万化得学生,机敏地、富有成效地调控课堂,才能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追求完美, 不断超越自我, 学无止境。

此书篇篇都富有个性的话语, 独特鲜活的思想, 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 没有比上一节好课, 得到学生的爱戴, 家长的欢迎更让人满足的了。窦老师在她从事教学的日日夜夜里, 永远在学习, 学习, 读书, 读书, 进取、拚搏。读过她的每本书后, 都会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都能感受到一种极大的鼓舞。

第三篇: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所以,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在更广阔、更宽松的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窦桂梅

谈到评课,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评课人讲得口干舌燥,最终的效果却是无关痛痒,于事无补。学校每学期的教学活动月结束以后,就会分组进行评课。在发言之前我总是要绞尽脑汁的回忆课堂、组织语言,打好稿子,准备发言。到底如何科学、全面地评课,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暑假里,我有幸研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在《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中窦老师针对语文课堂,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等方面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同时也从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现在就这本书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一、语文课堂是生命的课堂。

执教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应为学生主动学习、幸福成长着想,两眼不能死死盯着分数,在无休止的“筛选信息”、“修改病句”、“改变句式”中沦落,消耗学生脆弱的语文热情。语文是有生命的,那字字句句的共情使学生与我们以及作者结为一体。语文的韵味能带活整个课堂。教学时,仅仅是一种感觉好、还不够;仅仅写在教案上,也不够。要想办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找到一个核心词,即主题,然后走进文字里,琢磨琢磨,体会主题的内涵,从而感受文字的生命。这样,语词就带动了全篇,就又有了“真正的生命”。

针对这一话题,在《教学韵味,不仅仅是感觉》中,窦老师举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的课堂,五年级《枫叶如丹》。开场便以自咏和引读让学生随着语言的“流”,跟着吟诵了《山行》。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欲浓”,使课堂的“语文味”十足,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入课堂。接着就是读,不要小瞧了“读”这个字,在读中可大有文章,语文的生命在于韵味,那韵味藏在“读”里,只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挖掘。直至整节课 都没能离得了这个“读”。如果这样,“枫叶如丹”这个词及其内在的生命,也许就会成为一个符号,进入学生的心中,并播种在他们的心里。我想,这就是窦老师倡导的品出文字中的“韵味”,而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吧!

二、好课无痕。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导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意备课的结果。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设计过程中,总会刻意准备师生对话。何谓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窦老师的观点告诉我们,对话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以一定区别于“灌输式”的教学。我们的教学,通过对话,借助文本,深入探究,然后每走出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窦老师建议老师必须读书,善于思考,从历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认识“对话”的意义,必须把对话放在高处,方可一览众山小,带领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彼岸。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批判思维等,这是教师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师生真正的对话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根据学情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形成课堂智慧;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有力的跟进和推动课堂的行进;通过对学生的挚爱和信任引导启发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那么,平等的对话,巧妙的提问,师生愉快的合作,都是良好的对话具备的特征。同时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跟随学情接受挑战,在挑战中疏漏、欠缺难免的,教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有了智慧的生成。好课永远在我们实践的旅程中,在我们苦苦的追求中。

三、有感于教师语言的语文化。

窦老师在这本书中还特别提到班主任语言和语文老师语言的区别:语文老师应该用语文的方式去表达语言。如果在平常琐碎的日子里,语文老师的语言成了成了没完没了的教化语言,严重的话,给学生的感觉就像“婆婆妈妈”的训斥。“语文”本身的语言就会消失殆尽。对照自身检查我觉得对自己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为此,窦老师特别提到被大家忽略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结语等“链条语”的语文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类教学语言时,起码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分清主次,语文性始终起主导作用。

第二,要从学科特点、年级特点、课时特点出发,准确运用语言。 第三,语言表达要自然,真实,能感染人。 是呀,语言水平的高低,既体现了语文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又体现了一个教师运用语文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予了我极大的冲击和启示,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作为教师,只有不停止的思考和探索的脚步,才会摸得着语文教学的的门道。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一定要不断地求索,不断地反思自己,以求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

第四篇:《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以前,对窦桂梅老师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是小语界的一颗明星,清华附属学校的业务校长,《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寒假,买来窦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阅读一遍,深深叹服,不愧为“建国六十周年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于是,开始阅读第二遍,做了十一页的摘抄,总觉得没有做过摘抄的阅读是没有生命的阅读,当然,摘抄的,也是触到自己教育命脉上的语句。

这是窦老师作为校长期间,听课后的一些点评,每次听课,只抓一个方面,可能是教师课堂语言,可能是教学内容,可能是教学韵味,也许是教学的落脚点……从22篇文章中,我读出了一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唤醒教师专业尊严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持之以恒的窦老师。

窦老师是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教师。在听课中,她敏锐地发现授课教师三言两语的导课有了问题,提出老师要梳理孩子们的发言;她敏锐地发现教师的评价用语只是“好”“真好”“真棒”等笼统空洞的词语,提出教师要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开始,自觉地“漂洗”教学中的杂质,每一处都力争显现出语文的真面目;她敏锐地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缺少调控能力,建议教师必须让那些喜欢抢先的学生知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几十个小朋友;她敏锐地发现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是真正的对话;她大胆地对《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提出道德上的质疑……就这样,带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窦老师走过了“课文-语文-课程”的历程,从“课堂里走出来一个教育家”,读后感《《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不仅仅是自己在成长,窦老师更是个专业引领的导航者,她通过“共读、共评、共写”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她眼里,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于是,她带领教师读书,听课,评课,写课。听课,要听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就这样,通过“共读、共评、共写”,她把教师的专业尊严唤醒。

为窦老师多年的坚守而感动。她带领语文教师团队,围绕主题教学理念,花费八年时间,研制出一套12册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这是“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伟大的目标”“认认真真地做成的一件大事”。八年啊,如果是你我,我们能坚持吗?但,窦老师坚持了下来,她带领她的团队,用心规划,潜心研究,反复实践,披沙拣金,聚沙成塔,由一册到一套,由初稿到反复修改定稿,这其中,会有多少迷茫和波折,但,窦老师坚持了下来,感动,感动。

第五篇:窦桂梅

窦桂梅:为什么要这样考试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人生就是考试

近几天,那些家里有中考,高考这样孩子的家长,高兴悲愁各不相同,原因是自己的孩子的成绩影响的。“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确实发挥选拔人才的作用,一些高分的学生自然被选入名牌重点大学深造。而与选拔相对的便是淘汰。老师呢,对成绩的过分重视,考试早已瘤变成为老师的法宝,分数成为了学生的命根。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许多学生考试怯场,讨厌考试。

在美国,学生的一些大考,家长往往是在收到学校的成绩单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又参加了一次大考。一点大考紧张的气氛都没有,学生都非常轻松自在地应对。除此,笔者还想到了美国的考试并非中国的“一年一考”,而是一月一考。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参加,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被认定,直到你自己对成绩满意为止,取你最佳的成绩。这使得考试成为了学生习以为常的考试,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且是轻松的,成绩也往往能反映了他们真实水平。

的确,教育的真谛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能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不考,为的是检查自身的能力,发现知识的缺陷,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加以重点应对。小学的考试是检查在路上的收获。 然而,我们不可能改变大局,面对国情,学生参加考试是必然的,我们平常心态面对——人的一生要参加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考试,没有考试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小学的考试,应该是学期过程的检查总结与反馈——仅此而已。也要这样认为,考试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考试必须面对,怎么能考好?这几年来我们在不停地思考与实践着。从人本的精神出发,从学科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来说,我们的回答是,可以分项、分期进行考试。这样,既检查了多项所学内容,又缓解了一学期学生的“一次大考”的压力,让考试更多成为发挥“发现问题,教育人”的作用,而不是惩罚或评判。

还可以说,小学的考试,是一个生命去发现自己创造的过程,通过考试,聚精会神的程度,平时习惯的检查,写出一句经典的话,算对一道高难度的题,等等,这是多么幸福的难得的经历!

怎样分项考试

对于教学,我们的理念是:“把你做的写出来”(制定“学科质量规划”),把你写的做出来(教学过程),把你做的检查出来(考试)。 学校一学期的考试阶段分为“自查”(每一个月年级完成)、“抽查”(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年级)、“统查”(全校同一时间期末考试)。 下面,以语文为例,谈谈考试相关的事项。

近些年的语文教学,通过“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围绕着语文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个质量目标,开展了“主题讲读课”(课文)、“识字课”(低年级)、“主题作文课”、“主题阅读课”(读书课),进行了系列研究,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什么样的评价的形式,让我们的学生既减轻学习负担,又有真正收获?以一年级期末考试为例,我们把考查内容分为:古诗背诵(10%),拼音(20%),识字((20%),写字(20%),讲故事(附加5分),阅读与写话(50%)以上五项加起来作为期末总成绩。

怎样落实?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语文积累性考试。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固有的知识。比如书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学期诗词的背诵积累,讲故事的口语表达考察等。这些,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知识”,我们需要让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这些考试属于“过关考试”范畴,不是藏着掖着,而就是要大大方方告诉学生的必考内容,复习后过关而已。

第二,语文检验性考试。也可以叫阶段性考试。有单元考试、随堂考试和期中考试。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形成性考试主要由任课教师和学校,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灵活掌握,随时进行,以便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做好以后的调节工作。

第三,语文总结性考试,也叫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总结性考试系指一学期或某一学科学习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验收性考试,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以检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在较大范围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这里,就要把前一段监测的“写字过关”(考100个生字也叫“百字过关”)、“古诗过关”、“故事过关”等内容,连同学校“统测”的内容,累加到一起。统测的内容,就是学校期末时间的综合能力测试卷——其目的是了解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运用程度,也就是考查“运用知识的知识”。 关于考试分数值——以往,百分制的优点是区分度高,具有精确的选拔功能。但小学是普及教育,没有选拔的任务。百分制在小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实际意义,剩下就是因分数排队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学生身心遭受严重的伤害。由于语文自身的内容太多,我们的考试也要顾及这些方面,因此检测的内容就多,有些内容的分数值小,所以成绩有小数后面的“点几”,内容加起来就超过100分,没有按照一百分制,而是不同配比的语文内容的累加。所以,我们这次的语文分数有中学成绩分值的特点。

关于出题的形式——分项为“积累”“理解”“运用”三大板块。“积累”涵盖字词句积累、听说积累、文学常识积累;“理解”涵盖阅读分析和读书报告单的积累;“运用”包括作文,以及与语文有关的生活常识。这些项目的考试,原则上随复习进行,把考试变为复习知识,深化巩固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不部分的考试,由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变考人人为人人考,把学生从被动应考的地位转向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古诗考试等内容,如果有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我们允许重考并按其理想的等级计绩。

关于分项考试的原则——“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监测期中、淡化期末”。分项考试是多种内容的综合,即全面考察语文所学的范围,有全面考察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师教得积极扎实,调动了教与学两个积极性。

分项考试的好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无论用什么形式的考试,其目的都在于通过考试来检查小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考试也是学生之间的知识、智能、生理和心理上的激烈竞争,这容易强化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感,导致学生反应迟钝,精力涣散,甚至恐惧、焦虑及畏难情绪等不良心态,这不仅影响考试成绩,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为保证小学生考试成功,维护其身心健康,对小学生进行考试进行这样的改进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两年的实践,我们感受这种考试至少有五点优越性:

一、每项考试的时间短,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考试内容覆盖面大,考试方法灵活多样,能较为全面地体现语文学习的质量。

三、既达到通过考试检查教师教的情况与学生学的情况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在考试中

的心理负担,消除了学生追逐分数名次的心理,使学生能在宽松的气氛中接受考试,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四、教和学的透明度都比较高,成绩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一目了然,有利于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获得不同程度成功的机会,综合分数加起来,使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这就淡化了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和竞争,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使学生看到提高、看到进步、看到希望,从而激发学生好学上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以上考试,克服了少数学生单一的分数竞争现象,为学生创造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广阔天地,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各项考试中表现。每个孩子都能受不到同程度的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他们童情、童真、童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长。

窦桂梅:磨刀不误砍柴功

——(06—07)第二学结业式发言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一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个瞬间,去年的结业式就像是在昨天,今天的结业式又在眼前。不知不觉,我已经说过大概是十多次的结业式发言了。每一次发言,在为怎样让内容不重复而伤脑筋的时候,却有机会站在台上看到你们一个个长高的个头,和一张张微笑迷人的脸。好高兴啊。

想想这一学期来,每周一次听到老师们的国旗下讲话,也许,有一句话,一个观点深深烙印在你的心中,并影响了你的行为;想想春季运动会上,你昂首挺胸走过主席台的表现;参加北京市吹打乐团,你全心投入的感受;“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你经历的难忘体验;还有你们的春游,劳技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呵,有的同学,把这些难忘的记忆写在“丁香杯”作文大赛的稿纸上,以及你的日记里。还有,在班队会上,在学校广播里,电视台,我们都能听到你成长的声音。多好啊。

再有,学校的各种学科班,除了周五以外,每天下午都有。有些同学呢,上面的班级、学校大型活动都参加,可这些学科班呢,也照样参加不误。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有好多同学和教师感慨,这学期活动太多,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啊。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先让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每天到山上去砍柴,非常努力,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砍柴,不到天黑绝不罢休。他希望砍更多的柴卖更多的钱,希望趁着自己年轻多拼一些,有朝一日能够搛足钱造房子。可令他沮丧的是半个多月后,他砍的柴竟然没有那些年纪比他大的老樵夫多。他很纳闷,也很委曲,明明那些老樵夫都在休息,自己比他们花的时间多,为什么还不如他们呢?

年轻人百思不解,以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卖力才行。结果第二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还差。这个时候,砍柴的老樵夫叫这个年轻人过去喝茶,年轻人心想:“我砍得这么少,哪里还能喝茶休息啊?”便大声回答:“谢谢!我没有时间,谢谢!” 老樵夫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砍材,却不磨刀,柴当然砍不多。”原来,那些老樵夫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一边在磨刀,刀磨快了,柴就砍得多砍得快了。老樵夫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砍柴要卖力,但也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啊,没有这锋利的刀,光靠花时

间和花蛮力有什么用呢?”

你看,砍柴好比学习,参加活动好比磨刀。不能仅仅为了磨刀而忘记了砍柴,不能只知道一个劲的砍柴不知道适当地磨刀——这才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

就学习来说,一个学期下来,考试、评比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有的同学获得了好成绩,有的同学成绩却不太理想。还有一些同学这样想,我已经很努力了,作业认真做,上课认真听,课余时间也在做一些抄抄、背背、算算的事情,可为什么没有取得好成绩呢,而班里有些同学,平时他看起来不是很努力,玩得欢,打乒乓球、棒球、板球,看课外书等等,在学习上用的时间比自己少多了,可为什么一学期下来,成绩却反而比自己好呢?其实这不奇怪,不是老师对他们偏心,也不是他们特别聪明,而我们要反思的,可能是我们的学习认识和方法出了问题。

学习也是要讲一些技巧的——如何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就是,要砍柴多,还要想办法磨好刀。我们对待学习也一样,光靠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行的,别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没有自己多,但其实他们正确处理了读书和休息,巧读书、活读书,自然,他们取得好成绩要容易的多了。 就说学校吹打乐团吧,那么多训练的时间,可有些同学从没因此而影响学业。所以同学们别忘记,要结百倍的果实,出百倍的成绩,不是光花时间和力气就行,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人,一学期中经过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比赛,虽有欢乐有悲伤,有成功也有失败,却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许许多多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忘记磨刀,所以这个学期过得忙碌、充实、快乐。

“磨刀不误砍柴功”。

窦桂梅:优秀的确是教出来的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台湾学生家长送我一本台湾“雅言文化”出版的《优秀是教出来的》。瞟一眼封面封底上那长相潇洒的小伙子的动作,以及颇为煽情的文字——“创造教育奇迹”“随便放三十名学生在他班上,不管从前成绩、操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个学生教成优等生”,读到此,却不禁莞尔,心想,这又是类似当年《学习的革命》、《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狂热推荐给国人阅读的“时髦书”,真正教育的书,来不得这种推销的。 但,不管怎样,凭着阅读的习惯,会不自觉地从头至尾浏览一番——却发现书里列举出很多实用的教学和管理小策略,也正如封面“给所有家长、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的超基本55条”。还真不错,我估计,听到这样的话,那些一贯以严谨认真著称的老教师们可能也会像我一样咧嘴了:“我们一直是这么严格要求纪律的嘛”。如果细细品味,你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味道。

作者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所强调的这些“规矩”“细节”迥异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潮流”,他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惩罚”、“必须”“秩序”、“纪律”、“礼貌”,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味道。从文中的事例看,它们对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是那么的管用,他的学生遵守纪律、彬彬有礼,正好符合人们对好孩子的期望。也许正因此,才创造了“奇迹”,受到大众的赞叹和欢迎。这里一条一条谈不可能,暂选几条,谈谈感受。

如果班上有同学赢得比赛,或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大家都应该鼓掌恭喜他。鼓掌应该持续至少三秒,手掌的角度要刚好,才能拍出响亮的掌声。(我知道这样说很蠢,可是孩子喜欢这一套)

——超基本第3条

这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想到了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怎能指望学生之间的掌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又何尝没有掌声响起的时候,只是伴随这掌声,也有另一种声音的出现,就是批评课堂“掌声泛滥”。其实,我们的掌声,什么时候响起都不过分,只要对学生有益。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互相之间时而且,为了掌声更响亮,我们需要掌声的姿势和节奏。

也因懂得这个理儿,所以,我的课经常掌声响起。比如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你的帮助下能够完整说话的时候,那些提出精彩的观点,能让其他学生分享的学生,我们的掌声就不是,也不该是一个数量限定的问题,而是一种针对不同情况的一种赞美的力量。

在我们传统的伦理习惯中,我们总是正襟危坐,严肃有余,微笑不足。我们所见到的一些会议,一般都是领导或专家发言开始或完了的时候,有一次象征性的程序化的掌声,中间的环节即便讲者说得精彩,也很难听到热烈的掌声。再有,我们的学校领导大多不会笑,一脸愁容,甚至怒容。老师之间也如此。想想,整体的环境如此,我们怎么能够真正响起鼓励、钦佩的掌声?

有一次,我在内蒙的鄂尔多斯上课,台下老师们一个个听得特别专心,那脸上的表情分明让你敬畏,然而,学生的发言无论怎样精彩,台下的老师们就是不会有掌声。课后,我讲了一个幽默故事——

李鸿章平时不苟言笑,对家人如此,更何况对待侍从了。他们家有一位厨师,做烤鸭的技艺高超,家里的人经常夸赞他,可是从来没有看到李鸿章有任何表示。有一次,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按习惯一定要上一盘烤鸭的。宴会上,只见从厨房端出一只只有一条腿的鸭子,李鸿章很奇怪,心里想,鸭子明明是两条腿,怎么却是一只腿?这不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吗?但鸭子已经端上来,也不能在客人面前问呐?客人走后,李鸿章来到厨师面前,生气地质问,只见厨师不紧不慢地说,鸭子的确是一条腿,不信可以到后院看看。李鸿章很生气,鸭子两条腿是明摆着的事实,我看你厨师究竟要干什么。于是跟着他来到鸭棚。鸭棚的鸭子们正在午睡,一个个从身体低下伸出一条腿。厨师说,看见了吧,鸭子就是一条腿。没想到李鸿章搂胳膊挽袖子,把双手举得高高,使劲双击两手——鸭子听到声音扑棱棱一个个都站了起来。李鸿章说,看见没有,鸭子不是两条腿吗?“那是因为,你给了它们热烈的掌声!”厨师镇定自若地回答。

我们应该在任何场合创造出像厨师这样的幽默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散发出光彩。要知道对于那些因自己进步而希望得到赞美的学生,他们恨不得天天这样。只要气氛对,只要适合学生,我们又何必吝啬那温暖的掌声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成功的教师的一大特点是,他们能够在课堂和学校创造出积极的气氛,他们每天都努力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即使优秀的教师或许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但从行动上看,他们好像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懂得赞美的力量。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我的爱将与你同在„„”只有掌声响起来,我们的爱才会交融,才会同在。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像李鸿章一样才明白“掌声”,那就真的来不及了。“教书就是要制造惊喜”——让课堂上的掌声经常响起吧。无论是你送给孩子的,还是孩子之间相互给予的。

学生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

——超基本第16条和19条

大人们的日常工作要面对各种最后期限和到期日,常有压力要准时完成各种工作。我认为,做功课是学生天经地义的工作。我希望他们从小就学习准时,把准时看作自己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采取的办法是,要每一名学生每天交一样家庭作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对吗?

不尽然,如果处理得当,你可以在班上,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完所有的作业,并准时交,可是这要花点功夫。作者用了三个招法:第一招就是留校辅导。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第二招就是制作一个追踪家庭作业记录统计牌。在教室外面的墙上立一个大黑板,追踪全班连续几天做完的指定作业。第三招就是同伴的压力。

就作业来说,其实有很多让你烦恼的地方,不写作业的学生,或是学习困难生,或是问题学生。另外,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总觉得自己是教育家,对待作业等问题指手划脚比较严重。这时候,必须作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在抗拒有些不满的工作时,耗用的精力反而比完成它所花的力气还要多。尤其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或者是“问题”家庭。要想改变这些“问题”学生的现状的关键,就是转变这些“问题”家长们的观念。

但是,往往对于这些“问题”家长观念的转变才是最难的。没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的技巧,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倒是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啊,知道吗?她在家里的问题我处理,当他在你那里出现问题,本来就该你处理„„”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他理直气壮地给家长提出了五条规定。其中第四条就是“你的孩子是我每天在教的孩子当中的一个,我不见得可以照顾到他的每一个需求,这一点清你谅解。教育孩子不单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现在,有些家长把学校当作长时间的托儿服务。前几天学校六一儿童节活动之后,下午放假,有位家长非常生气地质问,凭什么放假?更有很多家长要求教师把孩子看管至晚上十八点以后——老师还回不回家?老师还休息不休息?恐怕有些时候,我们的家长压根就没有想过。所以,在他们眼里,教师给孩子留的作业,也必须由教师负责到底,恨不得不要拿回家去做。

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要占孩子成长的百分之七十。家长有义务辅导、督促孩子完成学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关于作业这条,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忍受作业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把握人生、如何处理可能状况,自信地生活。给孩子留作业,规则是死的,如何运用却是活的。规则是职责,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要埋怨,所以面对这一条,作者一定会承受一些压力,但不管怎样,他的观点我极为赞同,即对指定的功课即使有抱怨也不该通融。

如果真觉得一个晚上做一些作业太多,可以直接反映出来,可是表达的方式一定要恭敬,不是抱怨的。教小孩子是不容易的,有时候为了让小孩子守规则,一些措施是必要的。 当下家长的教育认识一定要提高。教师和家长应该看大,而不是看小。扪心自问的是,这样做是否对孩子好。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就是许多体验的总和。写作业也是人生体验的一种。你可以在心里骂教师,但我要替老师说,这样做不是为了讨好你,让你喜欢,目的就是要你们学习。要让学生做到“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教育,需要学生共同的努力。无论如何,身为教师都会竭尽所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没有什么能阻挡。当然,最好是学生既喜欢你,也尊重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留什么内容的作业,怎么合理分配不同作业的时间,这需要你好好设计。

咳嗽、打喷嚏、打嗝时,得体的做法是别过头去,并用整个手掌掩口。不要手握拳。

——超基本第7条

为什么要说第7条?看似简单,奇怪的是,不仅是孩子,连好多大人都不知道这么做。就笔者来说,自己打喷嚏的时候,是用手捂着的,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必须的修养。

我担心的是怕人家看见自己的窘相。如我者,比我严重者,如作者说的那样,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嗝、打喷嚏都不掩嘴的比比皆是。也是,不信你在火车站候车室,咳嗽者声音此起彼伏,你看不见一位旅客掩嘴,打嗝者呢,那表情表现的分明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甚或认为那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呢。

或者某个餐会,来者也算有层次,但也有咳嗽对着餐盘,甚至餐后当场剔牙也不会把嘴巴捂上。而作者在书中的用餐的礼仪中,强调“如果东西卡在牙缝中,请不要当众剔牙,剔牙要到洗手间”。 作者在书中说,最讨厌在感冒流行季节搭乘纽约地铁,因为后面一定会有人对着我的脖子咳嗽和打喷嚏。有一次作者看到一位女士打喷嚏,喷到旁边一位较矮的女士,画面就像一支动漫广告片,飞沫就在苦主的头脸周围形成一团云雾,从上面罩下来。当时作者心想,可怜啊,她一定也会感冒了。

我们说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可是我们还要加上一句,打喷嚏或咳嗽完,弄脏手后,一定要立刻洗手。不然,病原一定会随着脏手接过的每一件东西传播出去。为了让孩子记住,作者讲了一个古老的迷信。这里不妨作文抄公:打喷嚏时,邪念会乘机要跳入你的身体,如果你不掩口,邪恶会侵入,可是如果你掩口。邪恶就不得其门而入。有人打喷嚏的时候,美国人说“上帝保佑你”,德国人说“祝你健康”,都表示如果你不遮嘴,邪恶就会侵入身体。这些平常话的起源,孩子们很喜欢知道,知道了他们就会更实行这项忠告。

这个故事之所以原封不动抄下来,是因为如果看不到书,不妨把这个“典故”记下来讲给学生。

关于这样的“修炼”,与书中的第八条“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第二十九条“遵守用餐的基本礼仪”说的理儿,都有相同之处。我想这些生活的行为礼仪,不但涉及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帮助他们自尊自爱,为了自己的未来,以高贵的姿态站在世界的面前,从而赢得爱戴和尊敬。

再次提醒,当上面的“意外”发生时,请轻轻将整个手掌掩口,然后说声“对不起”。 如果逐一而谈每一个“超基本”,那这篇文章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像超基本第5条——“赢得任何比赛,或有任何好表现,都不可以炫耀,如果输了,也不要显露生气的样子,你可以这样说:“刚刚参加这场比赛真是愉快,希望将来还能和你较量一下。”要不然就说:“是很不错的一场比赛”不然就什么都别说。生气或者说话酸溜溜,说什么“我刚刚又没有尽力,你真没有那么好”之类的,只是表示你很逊而已。这些“大实话”读起来真不错。还有“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

总之,他既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又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

优秀的确是可以教出来的。

上一篇:公路自行车赛范文下一篇:给奶奶过生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