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管护

2022-09-11

前言, 生态公益林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满足人类社会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 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下面是本人就生态公益林经营、布局现状、管护等方面谈谈自已一些认识和看法。

1 生态公益林的布局和经营管护现状

目前, 我省生态公益林的现状是先成立一个大的管理中心, 旗下分设各个地方的管理办公室。共同管理和维护本区域的生态公益林的工作。这些重点公益林的管护工作组织机构必须要做到领导有方, 有序有规律的开展。各个阶层的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各个系统的管理层的选拔也要严格按照监管员、护林员的聘用标准聘用。择优选拔聘用监管员要从乡 (镇) 林业站、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中择优录取。护林员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 也要实行一些民主的制度。比如村民推荐、考试考核、生态办审批、等等。共识之后优先聘用。聘用之后经过严格的培训, 竞聘上岗。建立责任追究制、林业案件跟踪制、兑现制、末位淘汰制及签到制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管护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2 管理模式与经营技术

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而经营主体是森林经营者。森林经营是森林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框架下, 按照既定的目标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对森林资源实施的各种人为干预措施的总和。森林资源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国家根据经济、生态和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利用采取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调控措施的总和。经营管理是个长期的过程, 经营管理的好坏关系到生态效益的发挥, 经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研究者在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后, 提出了各自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技术体系。

2.1 管理模式

管理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行为, 具体表现为对森林经营者的规范和限制。比如对经营措施的激励、服务和控制等等。从大方向来说, 公益林管理模式分为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投入机制、补偿机制、检查监督等部分。其中管理体制是研究的重点, 是决定管理模式的主要方向。研究者将生态公益林按不同林种、不同林权分别进行了划分。

(1) 对于特种用途林种的生态公益林, 在明晰产权, 确认管理责任的基础上, 可委托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 环保部门, 科研单位等单位进行经营管理。

(2) 对于防护林种的生态公益林, 由林权单位或直接受益者经营, 并由生态林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3) 对于林权属国家所有的公益林由所属经营主体性质决定。

(4) 林权属集体, 建立集体公益林林场统一经营管理, 并给予补偿。

(5) 林权属农户, 按自愿原则进行资产评估, 逐步将林权转让给集体或政府, 统一管理。

2.2 经营技术

根据森林分类标准的不同和生态公益林发挥主导功能的差异进行公益林经营,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经营方法和技术措施。

(1) 自然演替经营法。采取严格保护为主的森林经营法, 任其自然演替, 禁止一切人为干扰活动。

(2) 仿自然经营法。在公益林经营中介入疏伐、卫生伐等必要人为措施, 防止地力衰退, 森林环境恶化等生态危害。

(3) 森林美化经营法。制定经营技术措施, 通过对森林的艺术处理, 充分反映其内在特性。

3 生态公益林管护

现有研究主要从公益林试点单位内管护现状出发, 剖析了当前生态公益林管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 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质量和成效, 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3.1 重点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

(1) 从客观上讲。机构职责不清, 工作滞后, 虽然各市、县 (区) 都成立了公益林建设管理组织机构, 但计财和资源部门兼职的较多, 个别单位没有确定专人负责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 导致工作拖拉、互相推诿。

(2) 从人为因素来看, 管护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这个要从最初级的管理人员的聘用上, 如果在聘用管护人员环节上, 有的县区在聘用监管员、护林员时不能做到择优上岗, 甚至任人唯亲, 导致管护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破坏了人员工作展开的平衡性, 严重制约了管护工作的开展, 影响了重点公益林的管护效果。从管护队伍管理方面看, 各地虽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但还存在着对护林员、监管员管理不到位、考核不及时等问题。

(3) 管理内容比较偏颇, 忽视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一些管理人员就为了一己之私而忽视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国家重点公益林开发上偷工减料,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使得大部分国家资源流入个人的腰包, 这不仅仅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 也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维护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能有效开发综合利用好公益林资源, 既能更有效地保护好森林, 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使防护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经济效益促进防护效益的提高。

3.2 管护机制

(1) 实行公益林管护, 首先明确管护人员责任, 目前普遍做法是签订公益林管护责任书、护林监管协议、护林合同, 确定政府与林权所有者, 林权所有者与护林员之间的关系。

(2) 实行分类经营后, 生态公益林采取怎样的管护措施, 如何管护, 已成为林业生产中的热门话题。对管护模式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方法。

首先, 从林权角度划分。对国有林, 建立护林专业队伍, 联合承担管护责任;对集体林, 由林权单位民主选举产生护林员, 以村委会为单位确立护林队;对林权归个人, 可分户管护也可集体联合管护。其次, 以村为单位划分。通过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 以管护模式、管护效果、护林员产生、护林员的管理及群众的综合评价为调查因子, 对村委统一管护、村与村联合管护、乡 (镇) 统一管护、家庭管护、村老年协会管护及国有林场管护等六大管护模式进行分析评价。最后, 从宏观角度表述。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框架, 建立保护网络;完善工作制度, 规范、监管管护工作;严格资金管理, 及时兑现报酬;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管护能力。显然, 生态公益林管护研究起步较晚, 是公益林管护机制没有完全展开的主要原因。管护模式是管护机制的核心, 不管哪种管护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当地实际条件, 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模式。

4 结语

重点生态公益林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要保护好。管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开发利用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 上述经营管护模式将有助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发展。

摘要:针对森林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益林,经营管护,管理模式

上一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分析下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