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公开课窦桂梅

2023-02-23

第一篇:生命生命公开课窦桂梅

窦桂梅

窦桂梅:为什么要这样考试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人生就是考试

近几天,那些家里有中考,高考这样孩子的家长,高兴悲愁各不相同,原因是自己的孩子的成绩影响的。“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确实发挥选拔人才的作用,一些高分的学生自然被选入名牌重点大学深造。而与选拔相对的便是淘汰。老师呢,对成绩的过分重视,考试早已瘤变成为老师的法宝,分数成为了学生的命根。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许多学生考试怯场,讨厌考试。

在美国,学生的一些大考,家长往往是在收到学校的成绩单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又参加了一次大考。一点大考紧张的气氛都没有,学生都非常轻松自在地应对。除此,笔者还想到了美国的考试并非中国的“一年一考”,而是一月一考。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参加,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被认定,直到你自己对成绩满意为止,取你最佳的成绩。这使得考试成为了学生习以为常的考试,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且是轻松的,成绩也往往能反映了他们真实水平。

的确,教育的真谛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能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不考,为的是检查自身的能力,发现知识的缺陷,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加以重点应对。小学的考试是检查在路上的收获。 然而,我们不可能改变大局,面对国情,学生参加考试是必然的,我们平常心态面对——人的一生要参加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考试,没有考试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小学的考试,应该是学期过程的检查总结与反馈——仅此而已。也要这样认为,考试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考试必须面对,怎么能考好?这几年来我们在不停地思考与实践着。从人本的精神出发,从学科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来说,我们的回答是,可以分项、分期进行考试。这样,既检查了多项所学内容,又缓解了一学期学生的“一次大考”的压力,让考试更多成为发挥“发现问题,教育人”的作用,而不是惩罚或评判。

还可以说,小学的考试,是一个生命去发现自己创造的过程,通过考试,聚精会神的程度,平时习惯的检查,写出一句经典的话,算对一道高难度的题,等等,这是多么幸福的难得的经历!

怎样分项考试

对于教学,我们的理念是:“把你做的写出来”(制定“学科质量规划”),把你写的做出来(教学过程),把你做的检查出来(考试)。 学校一学期的考试阶段分为“自查”(每一个月年级完成)、“抽查”(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年级)、“统查”(全校同一时间期末考试)。 下面,以语文为例,谈谈考试相关的事项。

近些年的语文教学,通过“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围绕着语文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个质量目标,开展了“主题讲读课”(课文)、“识字课”(低年级)、“主题作文课”、“主题阅读课”(读书课),进行了系列研究,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什么样的评价的形式,让我们的学生既减轻学习负担,又有真正收获?以一年级期末考试为例,我们把考查内容分为:古诗背诵(10%),拼音(20%),识字((20%),写字(20%),讲故事(附加5分),阅读与写话(50%)以上五项加起来作为期末总成绩。

怎样落实?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语文积累性考试。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固有的知识。比如书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学期诗词的背诵积累,讲故事的口语表达考察等。这些,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知识”,我们需要让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这些考试属于“过关考试”范畴,不是藏着掖着,而就是要大大方方告诉学生的必考内容,复习后过关而已。

第二,语文检验性考试。也可以叫阶段性考试。有单元考试、随堂考试和期中考试。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形成性考试主要由任课教师和学校,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灵活掌握,随时进行,以便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做好以后的调节工作。

第三,语文总结性考试,也叫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总结性考试系指一学期或某一学科学习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验收性考试,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以检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在较大范围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这里,就要把前一段监测的“写字过关”(考100个生字也叫“百字过关”)、“古诗过关”、“故事过关”等内容,连同学校“统测”的内容,累加到一起。统测的内容,就是学校期末时间的综合能力测试卷——其目的是了解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运用程度,也就是考查“运用知识的知识”。 关于考试分数值——以往,百分制的优点是区分度高,具有精确的选拔功能。但小学是普及教育,没有选拔的任务。百分制在小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实际意义,剩下就是因分数排队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学生身心遭受严重的伤害。由于语文自身的内容太多,我们的考试也要顾及这些方面,因此检测的内容就多,有些内容的分数值小,所以成绩有小数后面的“点几”,内容加起来就超过100分,没有按照一百分制,而是不同配比的语文内容的累加。所以,我们这次的语文分数有中学成绩分值的特点。

关于出题的形式——分项为“积累”“理解”“运用”三大板块。“积累”涵盖字词句积累、听说积累、文学常识积累;“理解”涵盖阅读分析和读书报告单的积累;“运用”包括作文,以及与语文有关的生活常识。这些项目的考试,原则上随复习进行,把考试变为复习知识,深化巩固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不部分的考试,由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变考人人为人人考,把学生从被动应考的地位转向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古诗考试等内容,如果有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我们允许重考并按其理想的等级计绩。

关于分项考试的原则——“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监测期中、淡化期末”。分项考试是多种内容的综合,即全面考察语文所学的范围,有全面考察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师教得积极扎实,调动了教与学两个积极性。

分项考试的好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无论用什么形式的考试,其目的都在于通过考试来检查小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考试也是学生之间的知识、智能、生理和心理上的激烈竞争,这容易强化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感,导致学生反应迟钝,精力涣散,甚至恐惧、焦虑及畏难情绪等不良心态,这不仅影响考试成绩,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为保证小学生考试成功,维护其身心健康,对小学生进行考试进行这样的改进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两年的实践,我们感受这种考试至少有五点优越性:

一、每项考试的时间短,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考试内容覆盖面大,考试方法灵活多样,能较为全面地体现语文学习的质量。

三、既达到通过考试检查教师教的情况与学生学的情况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在考试中

的心理负担,消除了学生追逐分数名次的心理,使学生能在宽松的气氛中接受考试,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四、教和学的透明度都比较高,成绩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一目了然,有利于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获得不同程度成功的机会,综合分数加起来,使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这就淡化了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和竞争,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使学生看到提高、看到进步、看到希望,从而激发学生好学上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以上考试,克服了少数学生单一的分数竞争现象,为学生创造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广阔天地,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各项考试中表现。每个孩子都能受不到同程度的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他们童情、童真、童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长。

窦桂梅:磨刀不误砍柴功

——(06—07)第二学结业式发言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一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个瞬间,去年的结业式就像是在昨天,今天的结业式又在眼前。不知不觉,我已经说过大概是十多次的结业式发言了。每一次发言,在为怎样让内容不重复而伤脑筋的时候,却有机会站在台上看到你们一个个长高的个头,和一张张微笑迷人的脸。好高兴啊。

想想这一学期来,每周一次听到老师们的国旗下讲话,也许,有一句话,一个观点深深烙印在你的心中,并影响了你的行为;想想春季运动会上,你昂首挺胸走过主席台的表现;参加北京市吹打乐团,你全心投入的感受;“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你经历的难忘体验;还有你们的春游,劳技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呵,有的同学,把这些难忘的记忆写在“丁香杯”作文大赛的稿纸上,以及你的日记里。还有,在班队会上,在学校广播里,电视台,我们都能听到你成长的声音。多好啊。

再有,学校的各种学科班,除了周五以外,每天下午都有。有些同学呢,上面的班级、学校大型活动都参加,可这些学科班呢,也照样参加不误。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有好多同学和教师感慨,这学期活动太多,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啊。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先让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每天到山上去砍柴,非常努力,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砍柴,不到天黑绝不罢休。他希望砍更多的柴卖更多的钱,希望趁着自己年轻多拼一些,有朝一日能够搛足钱造房子。可令他沮丧的是半个多月后,他砍的柴竟然没有那些年纪比他大的老樵夫多。他很纳闷,也很委曲,明明那些老樵夫都在休息,自己比他们花的时间多,为什么还不如他们呢?

年轻人百思不解,以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卖力才行。结果第二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还差。这个时候,砍柴的老樵夫叫这个年轻人过去喝茶,年轻人心想:“我砍得这么少,哪里还能喝茶休息啊?”便大声回答:“谢谢!我没有时间,谢谢!” 老樵夫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砍材,却不磨刀,柴当然砍不多。”原来,那些老樵夫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一边在磨刀,刀磨快了,柴就砍得多砍得快了。老樵夫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砍柴要卖力,但也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啊,没有这锋利的刀,光靠花时

间和花蛮力有什么用呢?”

你看,砍柴好比学习,参加活动好比磨刀。不能仅仅为了磨刀而忘记了砍柴,不能只知道一个劲的砍柴不知道适当地磨刀——这才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

就学习来说,一个学期下来,考试、评比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有的同学获得了好成绩,有的同学成绩却不太理想。还有一些同学这样想,我已经很努力了,作业认真做,上课认真听,课余时间也在做一些抄抄、背背、算算的事情,可为什么没有取得好成绩呢,而班里有些同学,平时他看起来不是很努力,玩得欢,打乒乓球、棒球、板球,看课外书等等,在学习上用的时间比自己少多了,可为什么一学期下来,成绩却反而比自己好呢?其实这不奇怪,不是老师对他们偏心,也不是他们特别聪明,而我们要反思的,可能是我们的学习认识和方法出了问题。

学习也是要讲一些技巧的——如何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就是,要砍柴多,还要想办法磨好刀。我们对待学习也一样,光靠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行的,别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没有自己多,但其实他们正确处理了读书和休息,巧读书、活读书,自然,他们取得好成绩要容易的多了。 就说学校吹打乐团吧,那么多训练的时间,可有些同学从没因此而影响学业。所以同学们别忘记,要结百倍的果实,出百倍的成绩,不是光花时间和力气就行,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人,一学期中经过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比赛,虽有欢乐有悲伤,有成功也有失败,却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许许多多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忘记磨刀,所以这个学期过得忙碌、充实、快乐。

“磨刀不误砍柴功”。

窦桂梅:优秀的确是教出来的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

语文资源网(小学版):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冀教版、沪教版、西师版、北师版资料库 免费·系列·全面·实用

台湾学生家长送我一本台湾“雅言文化”出版的《优秀是教出来的》。瞟一眼封面封底上那长相潇洒的小伙子的动作,以及颇为煽情的文字——“创造教育奇迹”“随便放三十名学生在他班上,不管从前成绩、操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个学生教成优等生”,读到此,却不禁莞尔,心想,这又是类似当年《学习的革命》、《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狂热推荐给国人阅读的“时髦书”,真正教育的书,来不得这种推销的。 但,不管怎样,凭着阅读的习惯,会不自觉地从头至尾浏览一番——却发现书里列举出很多实用的教学和管理小策略,也正如封面“给所有家长、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的超基本55条”。还真不错,我估计,听到这样的话,那些一贯以严谨认真著称的老教师们可能也会像我一样咧嘴了:“我们一直是这么严格要求纪律的嘛”。如果细细品味,你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味道。

作者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所强调的这些“规矩”“细节”迥异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潮流”,他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惩罚”、“必须”“秩序”、“纪律”、“礼貌”,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味道。从文中的事例看,它们对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是那么的管用,他的学生遵守纪律、彬彬有礼,正好符合人们对好孩子的期望。也许正因此,才创造了“奇迹”,受到大众的赞叹和欢迎。这里一条一条谈不可能,暂选几条,谈谈感受。

如果班上有同学赢得比赛,或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大家都应该鼓掌恭喜他。鼓掌应该持续至少三秒,手掌的角度要刚好,才能拍出响亮的掌声。(我知道这样说很蠢,可是孩子喜欢这一套)

——超基本第3条

这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想到了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怎能指望学生之间的掌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又何尝没有掌声响起的时候,只是伴随这掌声,也有另一种声音的出现,就是批评课堂“掌声泛滥”。其实,我们的掌声,什么时候响起都不过分,只要对学生有益。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互相之间时而且,为了掌声更响亮,我们需要掌声的姿势和节奏。

也因懂得这个理儿,所以,我的课经常掌声响起。比如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你的帮助下能够完整说话的时候,那些提出精彩的观点,能让其他学生分享的学生,我们的掌声就不是,也不该是一个数量限定的问题,而是一种针对不同情况的一种赞美的力量。

在我们传统的伦理习惯中,我们总是正襟危坐,严肃有余,微笑不足。我们所见到的一些会议,一般都是领导或专家发言开始或完了的时候,有一次象征性的程序化的掌声,中间的环节即便讲者说得精彩,也很难听到热烈的掌声。再有,我们的学校领导大多不会笑,一脸愁容,甚至怒容。老师之间也如此。想想,整体的环境如此,我们怎么能够真正响起鼓励、钦佩的掌声?

有一次,我在内蒙的鄂尔多斯上课,台下老师们一个个听得特别专心,那脸上的表情分明让你敬畏,然而,学生的发言无论怎样精彩,台下的老师们就是不会有掌声。课后,我讲了一个幽默故事——

李鸿章平时不苟言笑,对家人如此,更何况对待侍从了。他们家有一位厨师,做烤鸭的技艺高超,家里的人经常夸赞他,可是从来没有看到李鸿章有任何表示。有一次,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按习惯一定要上一盘烤鸭的。宴会上,只见从厨房端出一只只有一条腿的鸭子,李鸿章很奇怪,心里想,鸭子明明是两条腿,怎么却是一只腿?这不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吗?但鸭子已经端上来,也不能在客人面前问呐?客人走后,李鸿章来到厨师面前,生气地质问,只见厨师不紧不慢地说,鸭子的确是一条腿,不信可以到后院看看。李鸿章很生气,鸭子两条腿是明摆着的事实,我看你厨师究竟要干什么。于是跟着他来到鸭棚。鸭棚的鸭子们正在午睡,一个个从身体低下伸出一条腿。厨师说,看见了吧,鸭子就是一条腿。没想到李鸿章搂胳膊挽袖子,把双手举得高高,使劲双击两手——鸭子听到声音扑棱棱一个个都站了起来。李鸿章说,看见没有,鸭子不是两条腿吗?“那是因为,你给了它们热烈的掌声!”厨师镇定自若地回答。

我们应该在任何场合创造出像厨师这样的幽默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散发出光彩。要知道对于那些因自己进步而希望得到赞美的学生,他们恨不得天天这样。只要气氛对,只要适合学生,我们又何必吝啬那温暖的掌声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成功的教师的一大特点是,他们能够在课堂和学校创造出积极的气氛,他们每天都努力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即使优秀的教师或许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但从行动上看,他们好像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懂得赞美的力量。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我的爱将与你同在„„”只有掌声响起来,我们的爱才会交融,才会同在。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像李鸿章一样才明白“掌声”,那就真的来不及了。“教书就是要制造惊喜”——让课堂上的掌声经常响起吧。无论是你送给孩子的,还是孩子之间相互给予的。

学生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

——超基本第16条和19条

大人们的日常工作要面对各种最后期限和到期日,常有压力要准时完成各种工作。我认为,做功课是学生天经地义的工作。我希望他们从小就学习准时,把准时看作自己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采取的办法是,要每一名学生每天交一样家庭作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对吗?

不尽然,如果处理得当,你可以在班上,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完所有的作业,并准时交,可是这要花点功夫。作者用了三个招法:第一招就是留校辅导。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第二招就是制作一个追踪家庭作业记录统计牌。在教室外面的墙上立一个大黑板,追踪全班连续几天做完的指定作业。第三招就是同伴的压力。

就作业来说,其实有很多让你烦恼的地方,不写作业的学生,或是学习困难生,或是问题学生。另外,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总觉得自己是教育家,对待作业等问题指手划脚比较严重。这时候,必须作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在抗拒有些不满的工作时,耗用的精力反而比完成它所花的力气还要多。尤其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或者是“问题”家庭。要想改变这些“问题”学生的现状的关键,就是转变这些“问题”家长们的观念。

但是,往往对于这些“问题”家长观念的转变才是最难的。没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的技巧,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倒是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啊,知道吗?她在家里的问题我处理,当他在你那里出现问题,本来就该你处理„„”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他理直气壮地给家长提出了五条规定。其中第四条就是“你的孩子是我每天在教的孩子当中的一个,我不见得可以照顾到他的每一个需求,这一点清你谅解。教育孩子不单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现在,有些家长把学校当作长时间的托儿服务。前几天学校六一儿童节活动之后,下午放假,有位家长非常生气地质问,凭什么放假?更有很多家长要求教师把孩子看管至晚上十八点以后——老师还回不回家?老师还休息不休息?恐怕有些时候,我们的家长压根就没有想过。所以,在他们眼里,教师给孩子留的作业,也必须由教师负责到底,恨不得不要拿回家去做。

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要占孩子成长的百分之七十。家长有义务辅导、督促孩子完成学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关于作业这条,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忍受作业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把握人生、如何处理可能状况,自信地生活。给孩子留作业,规则是死的,如何运用却是活的。规则是职责,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要埋怨,所以面对这一条,作者一定会承受一些压力,但不管怎样,他的观点我极为赞同,即对指定的功课即使有抱怨也不该通融。

如果真觉得一个晚上做一些作业太多,可以直接反映出来,可是表达的方式一定要恭敬,不是抱怨的。教小孩子是不容易的,有时候为了让小孩子守规则,一些措施是必要的。 当下家长的教育认识一定要提高。教师和家长应该看大,而不是看小。扪心自问的是,这样做是否对孩子好。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就是许多体验的总和。写作业也是人生体验的一种。你可以在心里骂教师,但我要替老师说,这样做不是为了讨好你,让你喜欢,目的就是要你们学习。要让学生做到“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教育,需要学生共同的努力。无论如何,身为教师都会竭尽所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没有什么能阻挡。当然,最好是学生既喜欢你,也尊重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留什么内容的作业,怎么合理分配不同作业的时间,这需要你好好设计。

咳嗽、打喷嚏、打嗝时,得体的做法是别过头去,并用整个手掌掩口。不要手握拳。

——超基本第7条

为什么要说第7条?看似简单,奇怪的是,不仅是孩子,连好多大人都不知道这么做。就笔者来说,自己打喷嚏的时候,是用手捂着的,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必须的修养。

我担心的是怕人家看见自己的窘相。如我者,比我严重者,如作者说的那样,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嗝、打喷嚏都不掩嘴的比比皆是。也是,不信你在火车站候车室,咳嗽者声音此起彼伏,你看不见一位旅客掩嘴,打嗝者呢,那表情表现的分明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甚或认为那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呢。

或者某个餐会,来者也算有层次,但也有咳嗽对着餐盘,甚至餐后当场剔牙也不会把嘴巴捂上。而作者在书中的用餐的礼仪中,强调“如果东西卡在牙缝中,请不要当众剔牙,剔牙要到洗手间”。 作者在书中说,最讨厌在感冒流行季节搭乘纽约地铁,因为后面一定会有人对着我的脖子咳嗽和打喷嚏。有一次作者看到一位女士打喷嚏,喷到旁边一位较矮的女士,画面就像一支动漫广告片,飞沫就在苦主的头脸周围形成一团云雾,从上面罩下来。当时作者心想,可怜啊,她一定也会感冒了。

我们说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可是我们还要加上一句,打喷嚏或咳嗽完,弄脏手后,一定要立刻洗手。不然,病原一定会随着脏手接过的每一件东西传播出去。为了让孩子记住,作者讲了一个古老的迷信。这里不妨作文抄公:打喷嚏时,邪念会乘机要跳入你的身体,如果你不掩口,邪恶会侵入,可是如果你掩口。邪恶就不得其门而入。有人打喷嚏的时候,美国人说“上帝保佑你”,德国人说“祝你健康”,都表示如果你不遮嘴,邪恶就会侵入身体。这些平常话的起源,孩子们很喜欢知道,知道了他们就会更实行这项忠告。

这个故事之所以原封不动抄下来,是因为如果看不到书,不妨把这个“典故”记下来讲给学生。

关于这样的“修炼”,与书中的第八条“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第二十九条“遵守用餐的基本礼仪”说的理儿,都有相同之处。我想这些生活的行为礼仪,不但涉及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帮助他们自尊自爱,为了自己的未来,以高贵的姿态站在世界的面前,从而赢得爱戴和尊敬。

再次提醒,当上面的“意外”发生时,请轻轻将整个手掌掩口,然后说声“对不起”。 如果逐一而谈每一个“超基本”,那这篇文章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像超基本第5条——“赢得任何比赛,或有任何好表现,都不可以炫耀,如果输了,也不要显露生气的样子,你可以这样说:“刚刚参加这场比赛真是愉快,希望将来还能和你较量一下。”要不然就说:“是很不错的一场比赛”不然就什么都别说。生气或者说话酸溜溜,说什么“我刚刚又没有尽力,你真没有那么好”之类的,只是表示你很逊而已。这些“大实话”读起来真不错。还有“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

总之,他既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又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

优秀的确是可以教出来的。

第二篇:窦桂梅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要: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坛上,可谓是群星璀璨,窦桂梅老师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星。从一个山里农户家里的小姑娘,到名扬全国的特级教师,到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所取得的成就与荣誉让人叹为观止。她有特殊的禀赋,有特殊的魅力,有特殊的机缘,所以有特殊的成就。许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也不例外。但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以后,我完完全全改变了这一看法。

关键词:窦桂梅;主题教学;现代教育

近日,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著——《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收益颇多。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坛上,可谓是群星璀璨,窦桂梅老师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星。从一个山里农户家里的小姑娘,到名扬全国的特级教师,到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所取得的成就与荣誉让人叹为观止。她有特殊的禀赋,有特殊的魅力,有特殊的机缘,所以有特殊的成就。许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也不例外。但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以后,我完完全全改变了这一看法。这部教育专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过多的纯理论知识,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体会以及从教师角度阐发的具体教学方法。读这本书,我还被作者崇高的师德、不懈的努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求证务实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润泽着。

一、我眼中的窦桂梅——新时代的新教师

窦桂梅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她是一个本份的教师,也在尽一个教师的本份,她的起点并不高,基础也不厚实,她的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除,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发、结果,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激情不老,伸展个性

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窦老师认为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确,真正的激情不会因年龄的增长,化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窦老师的这种不老的激情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她每天坚持一小时以上的阅读,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读书卡片。联想自己,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所以我必须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弥补和充实,要像干燥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

2 取。

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浪,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1]“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窦桂梅老师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

(二)爱在细节,海纳百川

在中窦老师提到,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雪中”去“送碳”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二、窦桂梅的教育观:“三个超越”与“主题教学”

课改以来,关于语文教学有相当多的话题,相当多的争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根在哪里?窦桂梅的“三个超越”和主题教学无疑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最有力的诠释。[2]

(一)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心置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他的生命流程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升华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追求。

一是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二是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语言已经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3]三是尊重教师,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要说窦桂梅的“三个超越”是从实践开出的课改之花,那么她的“主题教学”便是勇于创新的教学和思想之果。

(二)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教学形式。也许,相比任务驱动,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

3 程认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好的主题应当是和课程知识点紧密耦合的,主题完成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同时也推动了主题的深入。有些主题教学采用的主题在考虑其中的紧密耦合上缺乏熟虑,比如主题和知识联系的恰当性,主题推动环节如何设置,主题在推动技能需求上是否合理,环节间连贯性如何,是否是自然的必须的连贯,通过获得技能支撑后,是否体现了对主题的认识或者思考的提升。不然,主题只能漂浮在课堂上,文化成为了装饰品。

2002年,窦桂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工作于清华附小。短短三年,她继续着自觉、理性的实践和探索,她和同事们研究着课堂,勇敢地走上了创新之路,论述和演绎着“主题教学”。[4] 在本书中窦桂梅提到在她的语文课堂中,把主题教学演绎的淋漓尽致,她认为“主题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灵活运用就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课程方式。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单一的内容按文化主题统整起来。

三、不断超越自我,为将来能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准备

窦桂梅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这思想、见解是属于窦桂梅自己的,是窦桂梅教育实践的提炼和升华。在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于此同时,我收获颇丰。

(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老师,首先要修炼内功。

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迅速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坛上独树一帜,与她酷爱读书是密不可分的。青灯如豆,书叠千山,那一个个日夜给予她的是最为充实的快乐的享受,让她一点点地营造着自己的梦想。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学后记,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为了让自己的课具有理念与思想的支撑、将课上出风骨,她在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在语文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讲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晚上,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专著。在不断超越自己的理念的支撑下,她成为一代名师!她形象地说:“教育是容易使人心灵结茧和蒙尘的职业,我必须靠‘书’取暖、保鲜——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其实我们只要能合理利用时间,也可以乘着书本的翅膀飞翔。趁现在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阅读图书典籍,不断充实自己。

(二)做一名教师,需要科学的理念

4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为生命奠基的教育主题的理念。当我们对这位特级教师的创造力由衷赞叹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一点:超越必须拥有一个平台,始于一个原点,这就是常常被人们遗忘的“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窦老师恰巧做好了这几点,她的“三个超越”是建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把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语文教学带入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成长的动力,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她深知厚积才能勃发,绝不能固守一本语文书,为了学生的成长,小学六年,在学习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她精选了180篇文章,带着孩子泛读了84篇,精讲了72篇,略读了24篇。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合计100余册书籍供学生选读。[5]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不能开空头支票。作为未来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原点,大量地补充同主题的文章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来丰富学生的积累,用同主题文章的量的突破来达到质的突破。

(三)塑造平和的心境,力争做一名好老师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绿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将来有幸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窦老师当初的“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时至今日,她早已收获鲜花、掌声、荣誉,可是,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却始终如一。现在的社会,处处都充满诱惑,也许我们经常会思索:教师到底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其实,教师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以适当引导,启迪学生心中最美的那部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教师这个职业,或许最初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或者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梦想,但我们却不能无视这种工作所承担的公共使命。为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是可以超越个人利益的,这也是实现教师的魅力、价值和意义所在。

读《窦桂梅与主体教学》有感

假期阅读了《窦桂梅与主体教学》这本书,使我对窦桂梅老师的人生之路和教育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读后感触颇深。

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站在孩子们的笑脸中间,当一名真正的老师,窦桂梅老师奋斗、争取。她向书本学习,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她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她向名师学习,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她还一次次争取上“公开课”。在这样的执著中,机会开始垂青她这个有准备的人。

这样的付出怎么不使人感动?我们现在的青年教师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努力吗?不要总借口没有时间读书,不要总嫌记读书笔记麻烦,不要总认为听课占用了办公的时间,不要总害怕上“公开课”„„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我们应该把读书当成一项作业布置给自己。

可以说,窦老师的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是和学生的一次心灵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生”,应该格外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情感的调动。我们都知道开课要有一个好的导入,这个好的导入就是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我们也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可是我们的情感调动是否落到了实处,我们是否真的调动起了每个学生的情感?这真是 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思考之余,就让我们将对学生的兴趣及情感的调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好,努力使每个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能充满兴趣地进行下去。

“课中悟情情更浓”。窦老师时时将自己置于课堂原野,用真情去催发课堂的生命,为课堂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开课的激情不能褪去,我们应该将它延伸到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时而舒缓有致,时而激情澎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

“课终喑情情未了”。教师对学生课后的教学启迪应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小学生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到了课终之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超越必须始于一个平台,必须拥有一个原点,这就是“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讲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等等。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学生心中一本不读不厌的大书。

窦老师说——课堂,我的生活世界。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她对生命状态的一执著热烈的追求,对生活的体察和生命的体验,让她与课堂达到了“人课一身”的相融境界。

我们应该向窦老师一样,做一个本份的教师,尽一个教师的本份,树立正确的信念,使生命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名家——窦桂梅

窦桂梅:《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一、导入

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 说说四大名著,板书:《西游记》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

2.视频:猪八戒。师介绍猪八戒的自我评价。 3.孙悟空的图片,聊聊他,火眼金睛。视频。 4.这是谁啊?板书:白骨精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出示妖精的名字。(学生激qing高涨谈起妖精的特点) 5.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 6.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读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报告单,(小说三要素,中心和自己的对课文的见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述说)

三、环境

1.指名读课文中的“唐僧师徒四人……” 2.自读,有什么感受。

3.出示原文中的片段,读一读。 师:什么感受?

生:蛇很度很长,害怕

生:山势险峻,令人毛骨悚然。 生读

4.师: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有——妖怪。 有妖怪,必定会发生——故事

四、情节

1.聊一聊起因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试一遍。 生:读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生:再读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胜和我们平常的“胜”一样吗? (出示视频)

师:谁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生:读

2.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愿意聊哪次都行。

3.第一次 生: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六年级的同学,要说美貌的词,是一个接着一个。那还不行,你们知道的词和文中的美貌还不够

(出示视频) 师:怎么样?

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师: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读

师:李卓戊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 妙在哪儿呢?

生:常人看不出这女子的美。 师:这美下面藏的是——恶。 师: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生:一生读

师:这美中藏的是什么? 生:凶恶

生:她变成村姑送斋饭。 4.第二变 生:读

师:出示文字,再好好读读,这一变妙在哪儿? 生:变成老妇人,找女儿。 师:见到过八旬的老妇人吗? 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 师:那变成老妇人是为了—— 生:让我们产生恻隐之心

师: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生:读

师:这哭里藏着的便是——恶,藏的是——刀 想到了一个成语 生:笑里藏刀 师:现在是哭 生:哭里藏刀 5.第三变 生自由读

师:原著里有一段描述 生:读

师:这是谁做的? 生:出家人

师:诵的是什么? 生读

师:一个字,念的是——善

变成了和唐僧是——同道中人(学生谈起这进唐僧的意见) 6.小结

师:一共变了三次,妙不可言。你们真了不起,把这不可言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看顺序,为什么这样变?

生:一变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这是——离间计。 师:而且一计接着一计,这叫—— 生:连环计 7.出示歇后语 白骨精开口—— 白骨精送饭—— 白骨精的饭食—— 白骨精骗唐僧—— ……

8.小结:板书:有意作恶。所以不叫白骨妖,叫——白骨精。所以,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要把这里的恶——打死。 9.聊一聊“打”

生读三次打的相关文字 出示提炼出的三次打: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 …… ……

师: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

生: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 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

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 师:你们知道金箍棒多重? 读读原文中关于金箍棒的描述 师:打得怎么样?

生:打得好、狠、妙、妙不可言。 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10.师:唐僧是怎么样看的呢? 生读相关文字

出示视频,看第三次打后的责难

出示“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不受你歹人的礼”板书:无心向善 读一读

11.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生:因为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

师:三变的内容不一样,三打、三责的内容一样吗? 师:而且,这三次中间有联系吗?一次比一次深。

我想到了歌曲有三段,是为了反复抒情。所以,课文这样写是为了 生:反复叙事。

师:板书。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写作时反复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师:西游记中用到“三”的还有——

12、报告单 出示报告单上半部分。

如果把白骨精替换成被别的妖精,你也可以发现起因、经过、结果 比如换成红孩儿,说说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发现没有,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像这样,找到起因、经过、结果 整本书都像这个故事,都可以看成是——反复叙事。

13一路上遇到了那么多妖魔鬼怪,作者为什么要那么写? 生:表现取经的艰辛。 生:表现社会的腐败

师:相信到了初中,你对这方面的思考会更深刻。

师:他们到了那么多国家,不管到哪儿,要突显他们的——决心和毅力 我们才发现,人物、情节、环境等都是为了谁服务——人物

五、聊人物 生自由聊一聊 1.聊唐僧和悟空 生读相关文字

师:他给孙悟空留下商量的余地吗?那该怎样读? 生读

采访唐僧:

山势险峻……你就没有想到会有妖精出现,要吃你? 你说孙悟空无心向善,那在你心中的“善”是什么? 学生小组聊 交流

找一个男唐僧

生:这险峻的山中,肯定有妖精你为什么不相信孙悟空呢 生:我相信世上还是善多 评价有没有其他想法。 为什么看不到孙的善

师傅他错了吗?他还是这样对你,你为什么还要打? 他是我师傅。他的妖精、打妖精是我的天分 为什么师傅念紧箍咒,你还要苦苦哀求? 生:当年是他旧我出来 师:孙悟空不但有情也有意 出示录象。配乐

安慰安慰悟空,劝劝唐僧吧! 生:你是肉身,看不出妖精

师:矛盾冲突就出来了,如果没有矛盾冲突,你愿意看吗? 对,有了矛盾冲突,才会有人物鲜明的性格,引人入胜。 2.聊八戒

读课文中的一句话

师:八戒贪吃,还贪——

出示原著中的一段:胃口大,读 出示原著中一打后八戒的表现:读 3.出示人们阅读《西游记》后的感受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描写,体会悟空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三”字成语知多少 一问

一而再,

,两天晒网

,顶个诸葛亮

2、能填出来吗?指答。

3、自己读读,有没有什么发现?

4、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和三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

5、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你还能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描写吗?(三变、三打、三骗、三拦)找得越多越能干。 生:…… 师板书。

二、趣读三变、三打、三阻,感知人物形象。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三变、三打、三阻的句子。(注意用上不同的记号),并体会对其中人物有何评价。(出示自读要求)

2、师:一天。唐僧师徒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山林中不时腾起一团团妖雾。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白骨精摇身一变。(视频) 师:请你们读出自己划的有关三变的句子。 指答

(1)白骨精的魔爪一次次地伸向唐僧,出现在唐僧面前的是——(读句子)。 引读

(2)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说说自己对白骨精的评价。 师:请你们说说对白骨精的评价?(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学生每讲一个,教师可适当引导他说说理由。) 重点指导“诡计多端”。

4、过渡:在危急时刻,孙悟空一次次地挺身而出,担当起除妖降魔、保护师傅的重任。

5、读出孙悟空的“三打" (1)读读“三打”。

(2)从这“三打”感受到什么?(机智、勇敢、坚定、疾恶如仇) 重点抓住“藏、走、迎、笑”理解。 相机指读。

(3)再读,同桌讨论比较“三打”的异同。

(4)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斗智斗勇的“三打”。播放视频。 (5)此时此刻,你想对悟空说——(屏显)

(6)师:白骨精虽然狡诈,但却逃不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生“三变”“三打”配合读。

过渡:这“三打”,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机智勇敢,打出了决心。同时也打出了师父的责难。(阻拦与责难) 指答。

6、读出唐僧的“三责 生读相关文字

(1)你是怎样看待唐僧的呢?(迂腐、心慈手软、糊涂无知、善良) (2)指读。

(3)当悟空为了师傅的安危,一次又一次地跟白骨精斗争,而师傅却一次又一次地责骂他,你们瞧,老师把“三打”和唐僧责难的语句放在一起,你们再读读,感受到什么?

(4)师:你们发现没有,书上只写了两次责难,第三次呢?看过原著的同学一定知道…… (屏显“……”) 指答

(5)因为唐僧耳根太软,即使悟空想出机智的办法,还是难逃师父责难,最后竟然要与他脱离师徒关系。出示视频,看第三次打后的责难。 (6)师:悟空眼中含着泪,心中默默对师傅说——

(7)因为师傅的一纸贬书,悟空不得不选择离开,虽然离开,但悟空心中仍充满着不忍和牵挂。但是我们相信,悟空一定会再回到师父身边,保护他去西天取经

三、总结课文

1.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生:因为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 生:一次比一次深。

师:老子曾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这“三变”衬托出悟空的火眼金睛,本领非凡;正是这“三打”,打出了悟空的机智勇敢,疾恶如仇;正是这“三责”,表现了悟空的坚定与忠诚。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师: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这其中也不乏关于“三”的故事。你们想去了解吗?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片尾曲)

第四篇:窦桂梅老师

2013年3月22日,我和李娜老师赴长沙参加了《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学习名师基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引领老师们“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通过两天的学习,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为我们上示范课及讲座的都是名师,大家。北京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带来的《威尼斯的小艇》,江苏语文特级教师王红梅老师的《纪昌学射》,以及现任清华附小校长的窦桂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示范课《魅力》和带给我们的讲座——回到教学的原点。

窦桂梅老师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的领军人物,能够有机会去现场学习听课、观摩她的教学,我感到很荣幸。收获用语言表述只能是一点点,更多的是无法言传的心灵的感悟。

虽然窦老师的课和讲座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窦桂梅老师产生了由衷的敬佩。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体裁特点和人文内涵。窦桂梅老师把握住了《魅力》一课作为一篇小说的体裁特点,在“预学”环节指导学生学会了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引领学生围绕着主要情节展开学习,感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窦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也很明确地告诉了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应该遵循读小说的独特规律。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还凸显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课堂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教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共学”环节开始,窦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学生在课上纷纷发问,提出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

表达形式。窦老师就像个巧手的纺织娘,先引领学生去掉枝杈,把握主干、关键的问题,然后围绕着关键问题“为什么买?为什么卖”,展开阅读学习,探讨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这正体现了窦老师所说的,处于老师的位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下午是窦老师的讲座《回到教学的原点》,其中关于回到母语的部分带给我无限的思考。我们的儿童接受什么样的学习,终究要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专属于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能跨越地域的局限,疏通五千年文明脉络的,滋养我华夏几千年文化的——汉语,我们的母语。语文是“母性”学科。对于学生,母语也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母亲。语文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母语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基础意义。一个人语言的涵养,就是他文化的素养。所以教师要修炼自己的语言。别忘了我们是小学语文老师,怎么让我们的孩子有“根”才是我们的任务。

窦桂梅校长首先明确了教育的主张是: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她指出“一个人语言的涵养就是他的文化素养”。在当今社会,当语言成了娱乐、消遣、颓废的工具时,我们不禁感慨:“别拿母语不当回事!”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语文教育需要“种子和泥土、阳光、水”。儿童是种子,母语是土壤,教师是阳光和水,阅读是提供优质土壤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种子在土壤中孕育,在阳光和水的滋润下成长。对母语要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时候,这都应是我们最基本的言语操守。让母语这个烙在我们灵魂和血液里的文化符号发展起来,当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活动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领略到了每位名师所独具的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有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一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让我知道了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对老师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地向名师和身边的好老师学习,努力

更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真诚的关爱自己所遇到的孩子们,让他们的人生最初的地方能因为有我的陪伴而留下美好的记忆。

第五篇:评窦桂梅课

评窦桂梅上课特色

——听《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有感

窦桂梅老师的课,就是小心的呵护,培育孩子的精神成长,始终以其丰富的人文情怀贯穿于每一堂教学之中。她的课堂,吸引我们的不是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不是她丰厚的语文功底,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又是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习者的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学习者。她的课堂忠实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立基于所身处的历史文化、社会人心,从心灵的最底层启发学生的心智,正如窦桂梅老师自己所说的“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孩子们学语文的,我更是用语文教人的。”下面从《我爸爸》和《我的爸爸叫焦尼》两堂课谈窦桂梅老师的上课特色。

一、 教学语言情感化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是对于老师,尤其是情感化的语言对于语文老师来讲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语言所带有的强烈的感染性将渗透整节课堂,让教室充满一种理想的学习气氛,进而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窦桂梅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强调,而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用最朴实无华的词汇和最

简单形式的表达,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带动他们的深层情感。例如,《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一课堂中,窦老师没有引用崔京浩的歌曲《父亲》、朱自清的文章《背影》以及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这种惯常的导入艺术,而恰恰是用“我们常常会想到母爱,但今天,在脑海里搜索的,是对父亲的感受。或许是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心灵最深处的感动”,这样一小段简短的话语加之窦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使学生不自觉的进入了父亲的世界。然后,窦老师配之以柔和平静的音乐开始朗读课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叙述、描绘、摹拟等语气语调的处理,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她读出了现场感,读出了生命感。字字情真意切,句句饱含深情,令同学们边看课件画面边沉浸倾听,犹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变成了小狄姆,感受着与爸爸之间的丝丝情意。

二、解读文本丰富化

窦桂梅老师的博客中有这样一段话:“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尺度,无外乎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有‘慧眼’,能够正确把握作品真正动人、具有感染力、值得让学生反复品味的地方。这慧眼体现在解读教材上。”挖掘文本所潜藏的多样内涵,将文本解读实现最大限度的多元化,这是每一个老师应该力求做到的一点。在这方面,窦桂梅老师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无论是《我爸爸》,还是《我的爸爸叫焦尼》,窦老师都从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图形等多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

《我爸爸》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塑造爸爸的伟大形象来增进父子

之间的深情。如果是我们教授这篇课文,我们可能把握到的仅仅是这一点,然后大肆的渲染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然而,窦老师在把握上述思想内涵之外,还抓住了这个绘本每个画面的小细节。如第一页在爸爸右上方的太阳,解读出爸爸在孩子们的心中像永不落的太阳给予他们力量,突出了爸爸的地位;再如,在解读出此绘本的人文情怀的同时,注意了“。。。。。。也。。。。。。”、“像。。。。。一样。。。。。。”的语法积累。同一个文本,不同方面的解读构成了丰富的层次性,将作者的表达意图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

《我的爸爸叫焦尼》这堂课中,窦桂梅同样在引导同学们读完全文,解读出父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之后,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寻找语言之外的会意点。然后带领同学们找出了狄姆一家围巾颜色的独特及其象征的寓意,发现了以灰为主的稍带悲凉的色调,还找出了最后一幅图的圆形代表的美好向往。窦老师,不局限于文字传达出来的丝丝情意,还从色调、构图、会意物、人物形态等多方面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文本的意义生成丰富化。

三、讲课模式的多样化。

对比《我爸爸》和《我的爸爸叫焦尼》,可以看出窦桂梅老师在面对不同的授课群体时,讲课风格迥然不同。

《我爸爸》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同学,窦老师在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比较活跃的气氛,并且以其自身的热情带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甚至结合讲课内容掺杂表演的成分。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讲到“还常常逗我哈哈大笑”这一页时,窦老师在有多名听课老师的情况下,毫无

顾忌的给孩子们扮鬼脸的情景。这种童化的举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亲切,与不苟言笑相比,无形中拉近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只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顺应孩子的心理年龄,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孩子才会喜欢老师,认可老师,才会进一步的信任老师,与老师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比之下,《我的爸爸叫焦尼》这堂课面对的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理解力还是感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窦老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时候,采用启迪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沉浸于狄姆与爸爸那种浓浓的亲情之中,慢慢体会父子之间那种恋恋不舍的情景,进而引导孩子联想实际生活,联想自己的爸爸。整节课,平静而舒缓,没有快乐的语言,没有畅快的心情,满满承载的,是深沉的父爱,是充满真情的语言,是学生心灵最深层的感悟。

四、会感恩,谢谢学生。

窦桂梅老师的课所具有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她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谢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对于老师的感谢之词,却很少有老师去感谢自己的学生。当然,对于传授给自己知识的老师说声谢谢是应该而且是必要的。殊不知,当学生表现出色时,老师对他们说的一句“谢谢”远远比家长和朋友的夸奖更能鼓舞他们,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成长。在这句谢谢中,学生得到的是尊重,是自我价值的肯定,更是老师对于他们的感恩。 窦老师正是凭借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色才不会流于大众教学,才能使其语文教学由内而外的散发一种人文关怀,也验证了她“用语文

教人”的理念。作为教育界的“一枝梅”,窦老师的教学特色所带来的影响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命生命公开课窦桂梅】相关文章:

表达课窦桂梅范文05-23

窦桂梅评课05-04

窦桂梅教学特点05-08

窦桂梅学习心得04-13

窦桂梅总结范文05-19

窦桂梅老师范文05-19

窦桂梅讲座范文05-19

窦桂梅简介范文05-19

窦桂梅报告范文05-19

窦桂梅推荐范文05-19

上一篇:生命主题班会活动总结下一篇:生命科学学院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