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成本控制方案

2022-06-30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成本控制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管理成本控制方案

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方案

按照集团公司《董事会工作安排》中关于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的要求,切实抓好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实,从控制成本中要效益。制订本方案:

一、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本单位要以控制收入成本率,确保收入利润率、利润指标在内的效益指标的完成作为目标。

二、成本费用控制的要求:要求在经营过程中,在加大创收力度的同时,增强成本费用的控制意识,将落实控制成本费用措施、杜绝浪费,力争下半年提高经营效益。要对全部的成本费用制订开支预算计划,建立和执行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和把关。

三、成本费用控制的做法:管理人员和员工要强化成本意识,执行成本费用预算计划,落实成本费用责任制度,用绩效管理的方法,按任务指标进行工作,达到降耗增效。动员每一位员工,以超大人“勤俭”的精神投入到控制成本的活动中,杜绝浪费,节省资金,降低消耗,增加效益。

上林有限公司 2011.8.23

第二篇:成本管理方案

1 成本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透过这个舞台企业将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不期而遇。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市场需求的减少、资金短缺,人力成本上升等困难,加之众多的不可预期,让企业把提升竞争力的焦点转向了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

目前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单一,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常常因成本无法及时核算完成,导致报表延时报送的情况;无法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由于大量的核算工作占用财务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无法致力于经营成果的分析和成本的考核,财务人员自已算自己的,与业务部门沟通较少,致使成本信息的可靠性不强,无法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财务部门无法发挥出企业决策的参谋作用。

1.1 关键业务需求

 成本信息失真,导致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生产怀疑

财务部门做为企业基本活动的支持部门,承担着汇总反映整个经营活动过程的重任。大量的统计与计算工作耗费了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相对较少,各部门独自进行本部门的信息记录与反映,使得企业内部出现了许多信息孤岛。由于这些孤岛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并且在统计口径上存在着不一致,同时考虑到部门考核的影响,一些部门报送财务的信息又存在一定的虚假成份,导致财务的成本核算结果失真,不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构成情况。又使得业务部门及管理层对财务的工作质量、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效果。

 成本核算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出具相关报表

由于成本核算需要收集大量的业务数据,并进行汇总整理、分配、计算,所需时间较长,手工处理的条件下,易出错,且效率不高,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时常出现不能及时出具相关报表的现象;此外,大量的核算工作耗用了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而用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时间相对较小,无法真正发挥财务人员的战略决策支持作用。所以,企业急需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工作效率,更快、更准的实现成本核算。

 粗放的成本核算模式,成本结果不够精确

由于国内的管理多采用粗放式的模式,故对成本核算也采用相类似的方法,如分类法,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可以简化日常核算工作量,但却带来了另外的负面影响,即成本核算的结果不够精确,对于品种较多的企业会产生成本分配不均,一些成本分配给了与成本生产无任何关系的产品上,无法真实还原产品成本构成,对于企业合理分析产品结构,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极大的影响。

 急需强化内部成本控制与分析,提升成本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压力也让企业感到难以应对。一方面企业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利润的稳步增长,基于这种压力,通过强化内部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来实现这两个目标是最佳选择。那么如何强化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便成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 如何推进绩效考核,以明确员工责、权、利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各部门及人员的考核也有存在较大差别。绩效考核有助于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强化企业执行力。但对于业务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的考核最为困难,故许多企业都选择通过成本指标的下达来推进企业的发展,规范企业的操作,明确员工的责、权、利。

 实时成本核算,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随着能源的紧俏,诸如化纤、铜、石油等等一些原料的价格也是随时在波动和变化。受原料价格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也是起伏不定,希望能突破现有以会计期间为成本核算周期的限制,做到更加灵活的,如每天、每周的成本情况。

1.2 业务流程

 基础资料设置:此功能将完成所有与成本计算相关的各项基础资料的设置工作,便于系统完成成

本的自动核算。实际成本可以自定义费用分配标准,实现更加多样、更加科学的分配标准,保证产品成本的精确度。

 产量归集:主要是完成投产量、完工产量、在产品产量、废品产量的收集工作。实际成本管理系

统实现了与金蝶其他系统的无缝集成,此处的投产量可手录入,也可来自其他金蝶系统或外部数据源,完工产量来自仓存系统。

 注:除了可以引入金蝶其他系统的相关数据外,实际成本管理系统还提供了实用的外部 数据引入功能,可从多种渠道实现相关费用数据的采集,减少重复工作,保证数据源的 准确性,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费用归集:及时准确的费用归集是成本核算的前提。材料费用可从仓存系统自动采集,人工费用可从工资系统或总帐系统引入,制造费用可从总帐系统引入。 费用分配:实际成本管理系统提供了所有生产费用的分配功能。以材料费用为例:可根据用户录入

的领料单内容自动判定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若是直接费用无需调用费用分配标准,若是间接费用则根据用户设定的分配标准,选择的费用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并生成费用分配报表供用户查询。由于实际成本区别传统的完全成本,故实际成本的费用分配可细化到成本中心、工作中心、工序,实现工序成本的核算。

 注:金蝶实际成本管理系统提供了三种费用分配方法:手工、自动、向导。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满足不同客户对费用分配功能的需求, 成本计算:将分配完成的费用按照基础资料中指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计算,最终计算出每个成本对象的成本,为企业进行作业有效性及效率的分析提供准确数据。 注:在开始计算前系统会首先检查成本计算合法性,以保证各项成本计算的有效性。然后通过简

洁高效的向导式计算模式,帮助用户完成最终的成本核算,在整个计算执行过程中也可随时返回上一操作步骤或取消计算,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 凭证生成功能:成本管理系统的凭证处理可将各事务类型反映的各业务流程单据按凭证模板生成

凭证,可根据凭证模板上选定的科目属性生成不同的凭证,如数量金额凭证、外币凭证等,单据上的核算项目(包括自定义的核算项目类型字段)信息也可传递到凭证。还可对生成的凭证进行查询和修改,并实现了单据和凭证之间的连查,物流和资金流在本模块实现同步。

 科学深入的成本分析:构建成本优势,一方面要准确核算出产品成本,另一方面要做好科学的成

本分析与有效的控制。成本管理系统提供了本量利分析模型,标准成本核算,价量、量差分析,更多大量从不同纬度对成本信息进行分析的报表,为强化成本控制,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更为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3 关键业务控制

◆ 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不仅能提高核算效率,更能提供精准的

成本信息。

◆ 费用分配标准的制定:成本核算的核心即是费用的分配,如何保证费用分配的科学

性、合理性是成本核算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所以,必须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的合理的费用分配标准。

◆ 成本计算前的合法性检查:在进行正式成本计算前,必须保证所需的各项数据的准

确、全面。所以,计算前的合法性检查对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4 关键业务报表分析

 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单是以成本项目的形式来反映各个产品投入产出过程的产量、成本信息,本年累计信息,是企业最常用的成本报表之一。

 材料成本计算单

反映某一产品的所耗用的各种材料的数量、成本信息(包括材料耗用量、材料耗用金额)。帮助分析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 订单成本计算单

综合反映某一订单的成本信息。包括投产、完工入库、在产品等成本与数量信息。并汇总计算出订单的总成本信息,辅助分析订单的利润贡献率,评估客户的重要级别,为销售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 订单成本分析表

提供订单报价、实际成本、出库成本对比数据的分析报表。通过本报表可以看到执行本订单之后耗用总成本以及各成本项目的构成情况,同时通过本报表还可以查看到针对该定单最终出库时的出库成本,从而分析出各个物流阶段的预计利润。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表

可以揭示出材料成本波动对产品成本产生影响的具体原因,从价差和量差两个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差异的构成,找到材料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明细表

按成本项目反映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人工效率差异的报表。通过分析此表可能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评估现行工资标准的合理性,持续优化人工成本水平。

 单位标准成本多级展开报表

将某一产品按BOM多级展开,列明具体的标准成本信息,为新产品投产前的评估及个性化订单提供分析依据。

1.5 应用效益

 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通过金蝶强大的系统集成优势,将成本系统与业务系统、其他财务系统有机地整合起来。可自动获取各产量、费用等数据信息,保证成本核算数据源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据些开展成本计算,可极大地提高了成本核算的质量,让财务部门出具的成本信息更具说服力。  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以往企业的财务成本信息经常会受到业务部门及领导的质疑,成本核算时间长、效率低。借助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了各项费用、产量的自动采集,并对采集到的费用进行自动分配和成本计算。把大量的计算工作交由计算机,以达到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 保证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为产品定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将大量的复杂的运算交由计算机处理,这样企业便可选择品种法,核算出每一个品种的成本,实现精细的成本核算,突破手工无法实现品种法核算的局限。基于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具优势的价格策略,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赚取更大的利润。

 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构建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可帮助企业构建一套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渐进式的成本管理提升方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成本领先优势。

 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为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执行,需要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成本管理系统的施行,有助于企业成功开展绩效考核,及时获取各项考核数据,不断优化考核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量控制及管理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为了促进我院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持续改进,加强临床、护理、医技质量的内涵建设,建立正常、研严谨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我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我院品牌,现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

一、控制目标

(一)增强全员质量、安全意识,树立以质量安全为生命、以开拓创新为灵魂和依法执业的观念,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二)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与报告制度、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和大手术审批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输血管理制度、处方和医嘱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

(三)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严把环节质量,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关键)环节的管理。严防医疗差错、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四)教育全体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严格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切实做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监控范围

门诊

三、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由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五个部分组成。

1、科室应执行岗位责任制,制定科室考核标准。

2、严格执行疑难、危重、死亡、术前病例讨论等医疗相关制度,诊疗、护理技术规程;各种讨论记录认真,登记完整,及时规范。

3、严格执行会诊制度。

4、各临床科室认真执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品管理办法;抗生素使用率≤50%。

5、按照要求书写各种医疗文书;。

6、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7、基础护理合格率≥90%。

8、医院感染现患率≤10%、消毒灭菌率10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紫外线消毒及记录。

9、严格执行血液制品使用和管理规定,输血谈话签字率100%、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10、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医院定额范围内。

11、法定报告传染病率100%。

1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公示主要收费项目。

13、合理

用药监控评价前10位药品。

14、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15、综合满意度≥90%。

四、监控措施

重点落实首诊负责制管理、危重病人会诊、病例讨论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督查等重点环节管理和监控。

1、环节监控

1)科自查: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按照指标逐项对各组各个人进行定期考核,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作详细记录备查。

2)院督查:医院督察组、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随机对全院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诊质量和精神文明等情况进行督查并现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2、终末监控

医院定期组织全院性的质量检查,对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医疗文书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诊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检查、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意见并奖惩兑现。

五、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各种形式的检查均以《医疗质量考评实施细则》(见第七项)为评分标准,检查总分为100分,<90分为不达标,科室失分扣分到科室,个人失分由科室追究直接责任人;科室成绩作为科主任、护士长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定期对质量检查情况作评估小结。逐项量化评分。对违反医德规范或发生医疗事故并承担主要责任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定期检查、抽查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作书面记录,对丙级、乙级归档病历,医务科一书面形式将质量检查情况向相关科室反馈,相关科室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讨论、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医务科。医务科并将双向反馈的情况向分管领导汇报。每季度终末对全院医疗质量检查情况作一次总结,并在科主任例会或医疗护理质量委员会上通报。年终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总结,综合考评办公室参与监督。

六、考评奖惩

考评原则是责任与利益一致,奖优罚劣,实行医疗护理质量考核量化分数与奖金挂钩制。

单项考评奖罚包括:

(一)医技

1、发现一份疑难复杂诊断报告未经上级医师或科室讨论签字,造成漏签、误诊,扣除当事人和审核人当月奖金各50元,扣除当事科室管理分2分。

2、“危急值”应及时电话通知相关临床医师,并在报告单上记录通知时间及被通知人(临床医师);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应及时告知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违者扣除当事人和审核人当月奖金各100元,扣除科主任当月职务津贴,并扣除当事科室管理分3分。

3、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评(百分制),总分达90分为合格科室,<90分为不合格科室。合格科室根据分数排名,第一名给予奖励2000元,第二名给予奖励1000元。不合格科室,倒数第一名扣罚科室奖金2000元,倒数第二名扣罚科室奖金1000元。

(二)护理

由护理部制定护理质量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三)院感

1、依法进行传染病报告,如果传染病漏报,当事医生停职一周到院感办进行专门培训学习,培训学习期间不享受科室奖金分配,相关科室负责人追究管理责任并扣除科室管理分2分;截留传染病患者一例扣除当事人奖金100元。

2、院内感染病例24小时报告制度,漏报一例扣科室管理分1分,扣除当事人奖金50元。

3、每季,制定本方案。

第四篇: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案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等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的功能与职责,有效地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和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其职责如下:

(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2)审校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督促落实; (3)对重大医疗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并向全院通报相关情况和处理决定;

(4)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2、医院医务部

医务部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常设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解决各科室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每月向医院提供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 (4)定期反馈医疗质量信息。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督促落实; (2)结合科室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定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

(4)定期组织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科室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二)医疗质量监测指标

1、住院死亡类指标:死亡病例数

2、重返类指标:出院患者31日再入院例次、非计划重返手术例次、重症监护患者重返ICU例次

3、医院感染类指标:医院感染发生例次

4、手术并发症指标:择期手术并发症例次、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例次、术后肺栓塞发生例次、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次、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次、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次、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次、术后伤口裂开发生例次、术后呼吸衰竭发生例次、术后生理/代谢紊乱发生例次

5、患者安全类指标:输血反应发生例次、输液反应发生例次、住院患者压疮发生例次、院内跌倒/坠床发生例次、输血/输液反应发生例次、手术异物遗留发生例次、医源性气胸发生例次、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例次、新生儿产伤发生例次、阴道分娩产妇产伤发生例次

6、合理用药指标:药占比、抗菌药物比率、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

7、运行管理类指标: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住院手术例数、门诊手术例数、住院危重抢救成功例数、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例数、门诊处方合格率、住院病历甲级率

(三)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机制

1、完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规范各专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程、临床诊疗指南;

3、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

4、建立医疗技术意外损害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二、完善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院科二级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院级医疗质量考核部门为医务、护理、院感等相关职能部门,考核对象为各临床医技科室。各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自查评价,并对科室成员进行考核,形成“医疗质量考核部门——各科室质控小组”为层级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院级医疗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诊疗质量、病历质量、护理质量、院感控制、药物合理使用、临床用血质量等,考核指标详见《科室综合目标达成明细》。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年终评优等挂钩。

三、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各项措施

(一)医疗质量监控管理

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按季度、年度统计各类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统计分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根据医院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将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薄弱环节设置为考核指标,纳入每年度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强化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二)医疗制度与“三基”培训 开展医疗制度规范和“三基”知识的培训、考核与督察,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规范临床医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

(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管理

制定和完善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管理标准和措施,不断加强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产房、重症病房等重点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围手术期患者、输血和抗菌药物应用、有创诊疗操作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意识。

(四)医院应急管理

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化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提高医院整体应急能力。加强急诊管理,保障急诊设备及药品处于备用完好状态,完善急救技能培训及演练机制,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五)医疗技术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实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管理,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准入与风险管理,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有效地防范、控制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六)患者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危急值及不良事件报告等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特殊药物管理,防范与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及患者压疮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并采取积极措施,让患者参与到医疗安全,协助患者理解和选择诊疗方案,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七)医院感染管理

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的防控贯彻于所有医疗服务中。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监管,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开展目标性监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完善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落实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

(八)护理质量管理

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完善护理质量评价及追溯机制,强化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落实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理培训与考核,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 (九)合理用药管理

落实临床用药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临床用药指导与培训,完善合理用药监测控制与处方点评机制,规范处方行为。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加强药品安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完善临床用药数据的统计分析机制,将医院药占比与抗菌药物使用比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临床用血管理

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和安全储血量,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落实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加强输血质量监控,保障用血安全。加强输血知识培训及临床用血考核,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十一)病历质量管理

深化病历质量控制管理,坚持严格终末质量把关和适度奖惩的原则,将院级质控和科室质控有效的结合起来。强调终末质量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环节质量,如:加大病历书写培训力度,对病历书写时限进行刚性管控,加强运行病历的检查考核力度等。

(十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推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临床路径开展工作覆盖率达到相关要求,并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对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四、监督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过程

(一)医疗质量考核部门每月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将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列为持续改进的对象,对其进行重点督查。

(二)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结果,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定期对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查。

(三)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每季度通报医疗质量指标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监测结果,提出针对突出问题的持续改进措施。

(四)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半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医院质量和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制定下阶段的总体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第五篇:生产成本管理计划方案书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管理则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一、目的

为了实施对生产成本的规范化管理,将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特制定奔方案。

二、生产成本预算编制

(一)生产成本预算编制程序

各有关部门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在每年11月份向财务部提供下一及每月的成本预算资料,财务部于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成本预算,经总经理审查后,于12月底上报董事长,经批准后贯彻执行。

(二)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分工

财务部负责组织整个企业成本预算的编制。与生产成本有关的各专业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制定、分管专业和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

(三)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要求

财务部根据企业预算管理要求,结合上的成本实际完成情况,以及企业下达的定额成本计划及企业是实际情况,编制本生产成本预算。

(四)生产预算的调整

由生产技术指标调整而造成的生产预算调整以及因企业因素而引起的成本增减,财务部按有关程序申请调整预算。月度生产计划、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调整文件或资料,专业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交财务部。

三、生产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是一种最为基础的和较低级别的,但是应用最为普遍,在一定的条件下效果也是十分好的一种成本控制法。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都是由此开始的,而其他每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的最底层部分其实都是由此构成的。它是管理者借助过去的经验来现实对管理对象进行控制,从而追求较高的质量、效率和避免或减少浪费的过程。

(二)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控制方法

绝大多数企业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全面地或部分地采取了这种成本控制办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历史上已经发生的成本,取其平均值或最低值(管理者通常会要求以最低值)作为当前阶段或下一阶段的最高成本控制标准。

(三)基于预算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预算管理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按计划来花钱,自然就不会乱花钱、花冤枉钱,因为计划通常是事前经过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反复讨论协商出来的。不过预算一旦执行以后,也不是铁板一块,必要的时候是可以作适当调整的。最重要的是,有预算管理一定会比没有预算管理好。

(四)基于标杆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所谓标杆,就是样板,就是别人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自己好,所以要以别人为楷模来做,甚至比别人做得还要好,或说别人做到了那样的效果,所以我也要求自己达到甚至超过那样的效果。

(五)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控制方法(我有时也把它称为“基于决策层意志的成本控制法”,因为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决策者的意志将起主导作用)。这一方法已经被众多的企业所采用,即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手段。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时候看似不能达到的目标,如果有一个强权者一定要让人们达到它,它有时还真得能够如愿以偿。许多企业往往并不知道自己企业是否存在降低成本的空间,采取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把海绵中所有的水都拧干。

(六)基于价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使用该方法企业往往设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降低成本”,他们分析现有的工作、事项、材料、工艺、标准,通过分析他们的价值并寻找相应的替代方案,可以相应地降低成本。

四、生产成本的考核

(一)考核办法

根据全面预算要求,实施目标管理的考核办法,建立定额成本管理机制,通过对生产成本计划和生产成本实际指标的对比,对生产部生产成本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二)考核主体

1.由生产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以及生产成本管理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目标成本监督小组,作为生产成本考核的主体。

2.财务部按照成本习性,对生产基地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负有业务指导与监督义务。对于出现一般问题,财务部经理直接解决,解决无效时报总经理解决。

(三)考核实施

考核为季度考核和考核相结合。考核主体构成的考核小组通过各项成本计划指标与成本实际指标的测算、分析,对生产部生产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确认,并根据企业的考核奖惩标准针对考核结果实施奖励和惩罚。

五、生产成本管理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有效的目标成本指标体系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需要。目标成本则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二)成本核算方法不当造成失真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三)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将投资、成本、费用、收入及分配等全面纳入预算的大预算管理成为目前企业成本预算工作的重点。大预算管理是在新的形势条件和目标任务下提出的,以坚持市场化、完善业绩驱动为核心,以开展对标、追赶先进为方向,以滚动预算目标、预算和月度跟踪预测为手段,以管理性支出标准化体系为配套政策,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技术支撑,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企业成本分析只局限于事后的产品成本报表分析,反映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或同期完成情况,只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进行成本分析的目的绝不单单在于揭示实际成本与计划(或目标)、与同期成本的差异以评估绩效,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成本形成的过程及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六、生产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树立全员生产成本管理意识,推行成本责任制度

企业领导在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管理首要目标的同时,必须树立全员生产成本管理意识,并且在生产车间推行成本责任制,分权管理,逐级授权,层层负责。从而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明确权责范围,使各生产部门始终保持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

(二)建立严谨的生产成本管理科学体系按照现代生产成本管理七个职能,建立严谨的生产成本管理科学体系。

1.成本预测。根据企业目前经营状况和发展目标,利用定量和定性及用因果分析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2.成本计划。根据成本预测,编制计划期内生产耗费。

3.成本决策。根据成本计划或既定的目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拟定出各种降低成本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各方案进行分析计算,从中选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佳的方案,使目标成本最优化的过程。

4.成本预算。是保证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得以在实际中贯彻执行,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5.成本控制。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加以控制。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发现

其与目标成本的差距,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节和干预,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它按控制时期的不同分为事前控制、日常控制。

6.成本分析。对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产生差异的性质因素以及每种原因造成的影响,揭示成本差异的构成,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7.成本考核。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消耗指标执行情况与预算的差距,明确责任,实行奖惩,以确保成本计划顺利完成。根据各车间各部门,规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按期进行考核评比。

(三)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一支专业的生产成本管理队伍

在生产一线的关键岗位或者控制点改革用人机制,采取比较可行的措施,实行人员合理配置,人尽其才。才外还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生产成本管理队伍,各生产车间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使之从根本上降低成本,管理好生产。

(四)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加快网络建设

成本会计工作要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必须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生产成本管理经验,按照“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原则,结合企业实际认真研究。选择适合于自已企业的核算方法。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供满足生产成本管理信息。

加快企业的网络建设,必须将企业的各个子系统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的信息系统,形成企业内部局域网。通过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生产运行状态,实现成本实时跟踪和控制,及时发现生产成本管理问题并得以及时解决。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能够提供成本管理方面的信息。从而为生产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七、生产成本分析

(一)生产成本分析目的

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暴露和发现矛盾,为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二)生产成本分析的形式和内容

1.分析形式:企业实行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事前事中与事后分析、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的生产成本分析方法。

2.分析内容:

(1)月度主要分析生产成本与经济技术指标的偏差。

(2)季度主要进行专题分析。

(3)半年或分析主要进行成本综合分析,既要与上年同期比,又要与目标成本计划比。

(三)生产成本分析的实施

1.事后的生产分析是向总经理进行书面报告的最主要形式,财务部的成本分析报告应与月度8日、季度8日、10日内完成。

2.各专业管理部门分管指标的分析分别于月度3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财务部。

3.按月、季、年召开成本分析会议,就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作出相应决议,定人、定事、定日期,并指定有关部门会后检查与总结,成本分析会议可结合经济活动分析会进行。

上一篇:高考作文热门主题下一篇:管理公司工作规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