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审计信息化步骤

2022-08-31

第一篇:项目审计信息化步骤

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

薛晓儒 储文胜

摘要:随着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本单位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做法,对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题词:信息化 审计

质量

控制

信息化是由一位日本学者上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目前对信息化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定义和解释,信息管理学把信息化定义为“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信息化的范围较为广泛,如国家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的信息化等。在本文中讨论的信息化是指企业的信息化。

所谓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on) ,是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 1 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生产信息化。就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经过多年实践,长庆油田现在实现了“井站一体、电子巡井、远程管理,精确制导、智能管理”的油田管理新模式,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信息采集、油井远程控制起停、超压、超限报警等方面全部取消了人工操作,并在主要生产区域应用油水井和站库视频监控、GPS车辆管理和外输管线泄漏自动报警系统,实现了油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有效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和增加了产量。

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初期发展阶段,企业通过开发或者采购商品软件,如财务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来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某一领域信息进行管理,以满足企业某一个或某些部门的职能需要;但这样的问题是产生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思想

2 指导下、采用面向业务流程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以计划为主线,针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石油“十一五”信息化的核心--ERP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必将使公司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质的飞跃。

三是,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信息化。SCM --就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控制、运输、分销、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主要作用是协调企业和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有效减少原材料库存积压和提高资金周转;CRM--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等经营环节的信息有序地、充分地、及时地在企业内部和客户之间流动,实现客户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软件系统。CRM的作用重在完善企业和客户的关系,致力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信息化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

审计项目质量是指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对相关职业规范的遵守情况。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核心。信息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实务技术,对审计查证作业过程、工作效率以及查证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㈠审计对象发生变化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所要考察的客体,即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和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企业信息化,尤其是ERP的实施,它通过流程重组,实现了企业的管理变革;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流程控制,实现了绩效的动态监控;通过系统优化,实现了管理的持续改善。这些都使得企业的财务收支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审计面临的对象更为复杂。

㈡审计线索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审计中,审计证据都是以纸介质进行保存的,审计线索也十分清晰。审计人员通过跟踪审计线索来收集审计证据,审核有关经济业务。而企业实行信息化后,企业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审计证据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会计的业务处理也实现了自动化等,这些都导致了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

㈢审计技术方法发生了变化

审计技术方法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它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信息化,生产数据、会计数据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部分业务的控制实现了自动化,没有人员签字的痕迹可循。业务处理的隐蔽性以及电子数据的“不可见性”,审

4 计人员是否能够应用新的技术方法进行取证、分析;如利用软件获取原始数据、并应用工具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比较、分析。这些工作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也是目前审计人员的开展审计工作的难点。

㈣审计风险的变化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系统软件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流程设计的合理性、管理软件的完善等都增加了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控制的难度。

㈤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了变化

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绕过计算机系统就无法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完备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对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 针对信息化对审计工作带来的诸多变化以及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所产生的不小的影响,那么,企业内部审计如何转变观念、顺势而为,化被动为主动、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审计项目质量,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所谓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

5 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特别是内部审计,审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审计信息化使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进行准确、高效地收集各种电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审计环节上设臵疑点控制,实行适时监控;通过直接汇总查询各项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审计的重点;直接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查询、筛选,摘取审计疑点,寻找审计线索。审计信息化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管理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应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发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获取、筛选、比较、分析和对审计项目的管理;逐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克服信息化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必由之路;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开发审计专用辅助审计软件,是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确保审计行为规范化和审计质量的有效手段。

㈠开发应用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

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借企业信息化东风,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促信息化、以信息化应对信息化,研发

6 基于严格的内部控制、严密的组织流程、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其规范审计行为、统一专业思想、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应通过如下功能,实现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

⒈严格的审计流程,规范的审计程序

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以审计准则为基础,严格按照萨奥法案和404条款的要求,使系统中设计的所有审计流程,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系统中严格的审计流程,包括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成员的安排、审计通知书、审计查证记录、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写审核等,都必须按照系统设臵的顺序执行。有效的减少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随意性,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同时,在系统中,设计审计业务办理进度的实时导航图,能够引导审计人员很快熟悉系统中的业务流程和了解业务办理的进度。

⒉严格的权限管理,明确的人员责任

在系统中,应按照审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分工,对用户在系统中的权限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保证审计的内部控制之落实以及审计人员责任的明确。

所谓权限管理,一般指根据系统设臵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信息资源。系统不良的权限控制体系,必然留下系统漏洞,给黑客可趁之机。很多 7 软件可以轻松通过URL侵入、SQL注入等模式,轻松越权获得未授权数据。甚至对系统数据进行修改、删除,造成巨大损失。

⒊严格的全程审核,减少审计人员失误

审计全程审核,就是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如审计计划录入、审计方案、审计查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只有在审核通过后,在系统中才能进行下一步审计工作;同时,对于审计业务管理中的特殊规定,在系统中也要能够体现。如在系统流程中,按照内部管理规定,设臵“三级会审”程序,对于审计业务处理中的重大事项,审计人员必须启动“三级会审”程序,只有审计人员、科长、主管业务处长同时在系统中审核签字后,审计工作才能够进行到下一步审计环节。审计中各个环节多重审核的设臵,有效的达到内部牵制,减少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失误或偏差,加强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⒋实现自动控制,避免人为操作差错

在系统中,对于审计方案、审计查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规定,审计人员如果要素填写不完整,无法正常保存,使以前传统审计模式中的人工检查变为自动控制,保证审计各个环节审计资料的完整性。同时,前期在审计方案中录入系统的审计项目名称、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等信息,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在填写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底稿时这些信息能够自动获取,以减少人工录入差错,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⒌通用多样的接口,实现资源共享

8 审计管理系统应当具有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程序,如合同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造价管理系统、ERP等,既减少了信息的重复录入,又避免了信息录入的差错和获取信息的滞后与信息不全,增强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有效的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接口程序的开发,充分利用了信息传递快捷的优势,使审计的实时监督成为可能,实现了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

⒍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支撑审计成果应用

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应开发审计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使得审计管理人员在审计管理中,能够通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快速的了解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审计成果的分类情况以及个人的工作量及审计成果,极大地方便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同时,通过审计成果的分析,应用分析结果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查证。

⒎灵活多样的沟通功能,方便项目的过程指导与控制 在审计系统中,增加视频会议功能和短信通知功能,加强审计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和控制,如提交的审计报告需要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业务主办人员可以在系统通过发短信的方式予以提醒;如重大审计业务办理需要执行三级会审制度,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使身处异地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除在系统中形成的会审纪要之外,并可使会审情况以视频音像资料方式自动予以 9 保存。通过这些方法,加强对审计各个环节的控制及业务指导,从而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⒏档案电子化管理,以利于查询利用

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审计资料在审计管理系统中比较规范、全面,因此,对于系统中每审计数据保存,存档,也实现了审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解决了电子取证数据难以归档的难题。

⒐强化系统安全,保证信息质量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安全是最为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一个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安全存在严重漏洞,审计信息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高保密性、可控制性、易审查性、抗攻击性等4个方面。因而,既要从技术方面重视(如应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与检验、网络中的存取控制、防火墙等技术,对计算机病毒、黑客等进行防范),也要从制度上加强管理(如建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系统备份恢复方案等),确保信息安全。

⒑集成审计工具,方便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工具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有所体会。但我们发现:审计工具大的如审计辅助系统,小的如针对个别情况开发的脚本工具。在审计应用时,同时打开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又要打开管理工具,操作比较麻烦,也对于审计取证的归集也带来了不方便。因此,对

10 于审计工具的开发,作为审计管理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以方便审计工作的开展。

㈡逐步开展IT项目审计,确保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安全可靠基础之上开展审计项目,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的开展已经无法再绕过计算机系统,像传统审计那样开展审计项目。因为,被审计对象无论是生产数据还是管理数据都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系统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审计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逐步开展IT项目审计,通过审计摸索经验、锻炼队伍,为正常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有力措施之一。

实践证明,对于管理系统,审计从系统的管理、应用、维护、安全四个方面入手,对系统的制度建设、软硬件控制、岗位职责的分离、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数据资源控制、安全控制、系统维护控制以及灾难恢复控制等(如图)进行审计,能够取得较好的审计成果。

统是费系国家计构收4.过了定机鉴。否经督测量监的检3.权限增加、变更或撤销是否经过有效审批2.检查行了合是否进位分工理的岗和职责划分5登.检软记查硬清被件单软硬完信,件整息确的是认记否录1.否建检查善管立了是理制完度理灾序物安复程2.体制建实控否全是统风机1.系理立管 险制 系统管理查病毒检检查3.难恢检查数据控输入制2.数据处理控制1. 6.操5.防作系4.防墙统检火查系统应用通讯IT审计系统安全出数3.控制系统维护5.检备份查数情况据4.检查费率设置的正确性3.是否定期对应用系统日志进行检查是程变更2.流制控否有效护统维系1.规划8.号用安、户全口帐控令制据输7.第访问三方是到有否得效监控 11 ㈢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种类较多,一般把这些工具分为面向计算机系统的辅助审计工具和面向数据的辅助审计工具;

面向计算机系统的辅助工具主要是通过平行模拟、集成测试、程序编码检查、脚本程序等来检查应用系统逻辑、系统设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漏洞等;如我们在审计中应用的绿盟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是一套通过了公安部鉴定的专用硬件平台的安全扫描评估系统,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收集和测试网络的信息和远程安全风险,确定安全漏洞的存在,并以直观的方式报告给使用者。

面向数据的辅助审计工具包括对通过对获取信息系统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满足审计数据分析需要的数据形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取审计证据;如中国石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

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方法相结合而开发的有针对性审计工具,因而对系统数据的采集更全面,对数据的分析功能更强大,因而能够更有效的提高了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 结束语

虽然我们对信息化条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本

12 身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应用的一个发展过程。信息化不仅是审计对象的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也是审计工具、审计管理的信息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新方向,努力寻求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相结合的能力,才能不断的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长庆油田审计管理系统用户手册》—长庆油田审计处

《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对策研究》--慈溪市审计局徐鹤田 《网络财务》—刘锦萍 刘雪晶 韩光强 杨国有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结算审计步骤及方法

一、 确定审计方案

(一)收集审计基础资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结算书等)

(二)在充分阅读理解上述资料的同时,提出“审计注意事项”

(三)熟悉竣工图纸及竣工结算,作“竣工结算及初审情况分析”

(四)确定本次审计方法(审计重点、收方核量的方法)

(五)收集审计依据(政策、法规等)

1、关于印发《四川省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的 通知

2、《四川省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川国土资发【2004】164号)

3、《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发【2004】271号)

4、《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国家和省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财投 【2006】80号)

5、《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07】50号)

二、 现场收方

(一)熟悉施工图纸,变更签证及竣工图纸

(二)确定现场收方重点,并制定书面表格样式

(三)有针对性的 进行现场收方(施工单位、甲方在收方表上签字)

三、 全面审核

(一)工程量审核

1、合同内工程(执行清单价的项目)

2、合同外工程(重新组价的 项目)

3、经济签证单(逐个审核)(1)是否已在竣工图上反映(2)是否符合规定或已包含在措

(一)或措

(二)之中

(二)组价的 审核

1、定额组合是否完整:工作内容,施工程序

2、定额套用是否准确

(三)材料单价的审核

1、合同内

2、合同外

(四)审计中的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注意审计程序

2、工作联系必须以书面形式与审计局联系,审计局再出书面与其它单位联系协调

3、工作方案(审计方案),工作日程,审计日志如实提供

第三篇:CPA考试审计科目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样本设计阶段

【内容导航】:

(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内容。

【知识点】:样本设计阶段

(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控制测试目标

(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教材P75)

Y=K/X

2.定义总体(适当性、完整性)

(1)评价总体的适当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控制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公众微信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得出结论(总体项目内容完整)。

又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得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总体的涉及时间完整)。

3.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教材P75倒数第1段)。

4.定义偏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教材P76第3段)。

5.定义测试期间

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1)期中实施的控制测试(初始测试)。

(2)剩余期间的补充测试。

(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细节测试目标

(1)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

2.定义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细节测试的方向。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公众微信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表定义为总体。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将被审计单位的供货商对账单作为总体比将应付账款明细表作为总体更加适当;也可以用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未付款的验收报告等也可以作为总体,它们都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证据。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例如,如果将总体定义为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日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又如,如果总体是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加总或计算来完成这一工作。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将发票金额总数与已记入总账的销售收入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3.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教材P85第4段)。

4.分层

(1)分层是指将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为三层: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公众微信号:gaoduncpa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第1层: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

第2层:对于金额在5000-10000元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第3层:对于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5.定义误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

(2)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实际审计工作中常常采用错报金额(元)的表现形式。

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gaodun.cn

公众微信号:gaoduncpa

第四篇: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收藏人:西尧1976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2012-06-09 | 阅:1358 转:47 | 来源

| 分享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

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

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

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

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

内容:

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

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

资料等。

如果在以前实施过内部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审计发现及审计

对象对审计建议的态度。

三、成立审计小组和确定审计时间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审计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

成立审计小组的同时,应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包括审计开始的时间、外勤工作时间、审计

结束及审计报告的提出时间。

四、准备初步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具体进行的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审计方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由审计负责人初步制定,并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中根据

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

订和完善审计方案。

五、计划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时间和对象

六、发出审计通知书

在审计前,审计人员应通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时间、审计目标和范围,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准备相关的文件、报表和其他资料、告知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

在经授权实施突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不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

以上为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完成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即进入外勤工作阶段,主要包括

步骤

三、

四、

五、六。

步骤三:初步调查

一、 审计座谈会

审计开始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召开审计座谈会。了解基本情况、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中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和需要协助的范围

等。

二、 实地考察

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设备、职员及业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

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三、 研究文件资料

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及实地考察过程中得到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进行查阅、研究。

四、 编写初步调查说明书

初步调查完成后,审计人员应编写简要的初步调查说明书,概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

初步调查的实施情况。

步骤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

一、分析性程序(比较、比率和趋势分析)

审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和有关业务数据计算相关比率、趋势变动,用定量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主要的分析、比较包括:

实际与预算的比较;

内各月份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

间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

账户间关系分析;

财务和经营比率与前期、同类经营机构的分析比较;

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引起充分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

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二、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

审计人员应采用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等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应在认真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规定等文件的情

况下,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恰当性进行评价。

三、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1、审计人员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或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获得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

息。

2、审计人员可采用对经营活动进行“穿行测试”或小样本测试的方式,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穿行测试”是审计人员针对关键控制点,选取一定的交易和经营活动进行程序测试或文件测试(根据组织的记录来追踪选定测试项目的整个过程)。小样本测试是选择较少的样本量对选定项目进行测试、复核,以测试真实性,了解经营活动的实际处理是否与预期一致。

3、研究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测试。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被审计活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各个环节。尤其是集团各下属医院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恰当性直接影响其资金、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等的准确、完整性。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与分析,并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

4、分析重大风险领域,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及方法。

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和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以及审计的重点。

步骤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

一、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详细

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二、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审计证据(包括文件、函证、笔录、复算、询问等),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审计判断。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2、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

3、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药品、器材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

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

4、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

5、盘点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

6、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

来结算的准确性。

7、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药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

对一致。

8、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9、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

10、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发票、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

11、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

12、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

足额缴纳税款。

13、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14、其他审计程序

步骤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

一、审计发现

审计发现应包括事实、标准及期望、原因及结果。

事实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的实际情况、相关问题。

标准及期望是指评价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范、考核目标、预算指标等。

原因是审计人员分析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标准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果是指实际情况与标准产生差异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风险。

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述相关的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成文的审计发现

应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

二、审计建议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内部控制情况及相关的审计发现提出具体的、适当的审计建议,以

利于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步骤七:审计报告

一、审计复核与监督

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证明资料进行详细的复核,并对审计人员实施的相关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

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编写意见交换稿

1、外勤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报表、记录等证据资料及时整理、归类。审计人员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审计工作底稿及证据资料编制索引号,以

便查阅。

2、召开退出会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编写详细的意见交换稿,也可以编制审计报告初稿代替。意见交换稿应简要说明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对具体的审计

发现和初步的审计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三、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包括重大问题的沟通及退出会议上的意见交换。

一、重大问题主要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正在进行的重大违规或对集团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被审计单位马上采取相关的措施。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所发现问题的实质及影响,确定沟通的对象,并报集团总裁批准。

二、召开退出会议,就相关审计发现与审计建议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召开退出会议,就意见交换稿上的相关问题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解释与意见,并详细记录。双方应在意见交换书上签名确认。对在有关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可由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陈述并交与审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

审计发现与建议一齐归档,以便查阅、分析。

四、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

外勤工作结束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正式的审计报告是在意见交换稿的基础上根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结果,正式编制完成。审计报告应用简捷、扼要的文字阐述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结论,并适当地表明审计人员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看法,也可根据需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

五、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

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对审计报告及相关的审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核,确认后正式报送给集团总裁及审计委员会,并对审计结果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审计部门也应将经批准的审计报告送与

被审计单位并确认其已收到。

步骤八:后续审计

在出具了正式的审计报告后,审计部门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及集团总裁对相关事项处理决定的态度。在认为合适的一段时间以后,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后续审计,确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解决。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否告知并得到了集团总裁或董事会的批准。审计人员应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将后续审计的结果及相关的风险

评价报告集团总裁及审计委员会。

步骤九: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指审计部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目标

的完成情况进行的总结、评价。

审计评价由审计人员的自我评价、审计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评价及审计部负责人的总结评价三个层次构成。每一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审计部负责人都应督促审计人员、审计项目负责人及时做出书面总结、评价,审计部负责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签署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步骤十:审计档案

完成以上九个步骤后,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编号,形成内部审计档案,

并由审计部负责保管。

现代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作者:麦兜与流氓兔 提交日期:2009-5-15 17:08:00

现代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摘要]内部审计五大流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成果运用。审计方法不仅仅是取证方法,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审计人员与被审人员都有各自的心态表现,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被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当运用审计方法,以便能做好审计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流程工作; 方法运用;心态分析

一直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内部审计流程与方法没有确切的说法。总是照搬照抄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这是内部审计界的一大欠缺。笔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对实务界有所帮助。

一、审前准备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编制审计计划应该关注的因素。

单位组织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审计项目先后顺序安排;审计资源(人员数量、审计耗时与审计经费)的合理分配;后续审

计的必要安排。

2 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审计时间分配;专家与外部审计

工作结果的利用等。

3 审计前的调查内容。

经营活动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意见等。

4 审计方案的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执行人及执行日期等。

5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必要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审计机构及负责人签章和签发日期。(附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承诺书、被审计

单位提供资料清单、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二、审计实施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 分类: | 访问量:54

表2 审计实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测试与有效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全面、制衡、成本效益、权责利对称);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关键控制点是否

存在;控制强点与控制弱点。

有效性测试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和不必要的控制;关键控制点是否发挥

作用;内部控制目标是否达到。

控制测试方法有:询问相关人员;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

重新执行有关内部控制(穿行测试);功能测试。

穿行测试(waIk-through test):检查一项业务从头至尾的处理情况,以确认控制程序是否认真执行。一般采用顺查法。从凭证开始查到登记入账为止。

功能测试:查明制度执行是否发挥了控制作用,还要进行功能分析。注意是否存在多余制度(不

经济、无效率、管理混乱)。

2 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内容包括业务活动效益性测试和财务收支合法性测试。测试种类有分析性程序、交易测试、余额测试和列报测试。测试方法是:询问、观察、检查、监盘、函证、分析、计算。

实质性测试中关于重要性原则判断的考虑:

(1)绝对数。把某一特定金额作为重要性水平,而不考虑经营规模或业务量的大小。

(2)以错报金额占相关账户金额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3)以错报金额占利润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4)以错报金额占资产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5)错报的性质(违法、舞弊)而不考虑金额大小。

3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日志。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业务的具体记录,其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名称;审计事项期间i审计事项描述与结果记录;审计结论;执行人姓名与执行日期;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与复核意见;索引号及页次;审计标识。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多层次复核。

审计日志是审计人员行为的过程记录,其内容包括:审计事项名称;实施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4 中期审计报告。

中期审计报告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要问题。及时传达给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迅速采取行动,纠正失误,减少损失。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可以是正式报送也可以是非正

式报送,非常灵活。

三、审计报告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基本要素包括: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和报告日期。正文内容有: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等。附件包括对审计过程和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报告重点说明:披露发现的情况,说明在什么方面出问题;对发现的情况进行描述。说明为什么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说明应采取什么整

改措施;反映被审计单位意见与行动计划。

审计报告基本类型:一是满意(肯定、积极)审计意见;二是大致满意但有例外的审计意见;三是

不满意(否定、消极)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修订路径:

审计报告草稿→审计人员修订→审计组长修订→部门经理修订→审计经理修订→被审计单位提

出意见→领导审核→正式定稿以待发送。

2 审计交流。

审计交流包括:征求反馈意见、审计建议、审计整改、审计决定等。审计交流对事不对人,围绕

问题开展细致、深入的交流。

四、后续审计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后续审计中的三方职责。

审计人员职责: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充分尊重,不把具体纠正措施强加给被审计单位;采取合适的方法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行动;向高层管理者报告其后续审计中的判断和评价;实施后续审计时尽量避免对被审计单位正常业务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职责:配合、协助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报告作出及时、全面的回复并对报告中提到的缺陷采取切实有效而持续的纠正措施:向审计人员和高层管理者汇报纠正行动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在纠正方法上的不同意见;选择最恰当的纠正方法。

高级管理层职责:监控后续审计过程,鼓励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作出回复;评审被审计单位的纠正措施。考虑其充分性和有效性;避免干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

2 制定后续审计政策。

后续审计政策的制定必须做到:表明政策中的各项声明均得到企业最高权力层支持并以书面形式载明;政策应发给所有管理层的主管;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限内对审计人员的发现和建议作出书面回复;要列示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和高级管理在后续审计中的职责。

3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回复;与被审计单位就回复中提到的纠正措施、存在缺陷进行探讨的回函:报告专递信和讨论有关审计报告事项的信函复印件;后续审计会议、电话备忘录以及文件审查、计算的书面资料;发送给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信件、备忘录。

4 后续审计报告。

后续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审计目的;以前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和建议;纠正措施;审查结果;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后续审计发现;后续审计评价。

5 扩散审计。

扩散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部门是否也存在相同问题开展的审计工作,检查其是否也

开展了同步后续审计。

五、成果运用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建立完善的审计公告与通报制度。积极争取高级管理层和各个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审计结果公告与通报工作必须加强。立项必审,审计必纠,结果必告。责任必纠。建立纠错机制和制度,审计一个项目,完善一项制度,教育一批干部。审计政策建议能够得到适当管理层的肯定、采纳和应用,形成制度和政策,

以达到防弊、兴利与增值的目的。

审计成果运用的具体体现:组织内部高层管理者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批示;职能部门对审计建议

的采纳;相关责任人的移送处理。

审计成果运用=高层批示+部门采纳+移送处理+建立健全政策与制度=防弊、兴利、增值。

六、主要审计方法的运用

传统审计方法往往被认为是审计取证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询问、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其实这是片面的,审计方法是一个体系,包括书面资料审阅方法、客观实物证实方法、审计调查方法、分析判断方法、审计沟通方法、审计写作方法与制度设方法等。

(一)书面资料审阅方法

1 核对法。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数量、日期、金额等)、核对凭证与账簿(日期、会计科目、金额、方向等)、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核对账簿与报表、核对报

表与报表。

2 审阅法。审阅会计资料完整、齐全、正确;审阅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合理。

3 复算法。小计、合计、乘积、余额,通过复算发现差错。

4 比较法。实际与计划比较、本期与前期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异。

5 财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账户分析法与账龄分析法。

(二)客观实物证实方法

1 盘点法。采取恰当的盘存方式,包括突击式盘点(现金和贵重物品)与预告式盘点(一般物资);选择合适的盘点时间,在营业或工作开始之时与之后;健全有关手续,明确有关责任。

2 调节法。通过调节确认结账日财产实物的实存数。

3 鉴定法。聘请信誉好有影响力的专家,对专业事项进行鉴定。

(三)审计调查方法

1 观察法(账外信息法)。观察法是“跳出”会计资料,从“账外”捕捉信息的审计调查方法。该方法没有固定格式,应处处留心,见机行事。灵活多样。

2 询问法。审计工作要创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审计人员要面带微笑,语言甜美。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是由管理引起的,而管理的缺陷既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原因。也有具体实施人员的原因。审计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被审计人自己分析、自己找缺点,避免主观假设、仓促下结论,要充分体会被审计人的意图、目的和困难,客观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淡化双方的对立情绪,在感情上与被审计人产生共

鸣。提问时应注意技巧,善于倾听、耐心倾听。

3 函证法。函证对象的选择主要关注关联方、往来单位、银行、账户余额大小,加强函证过程的

控制。

4 审计会议法。参加人员包括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纪检、监察人员,被审计当事人和代表群众。加强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三维立体的会议沟通。

5 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调查,注重对各部门、各环节风险因素的调查。

6 现场走访。询问+观察=现场走访。了解业务细节。列出访谈提纲。避免录音,创造相互信任

的气氛。

(四)审计分析判断方法

审计是一种高智商的工作,经常要运用取证、判断、推理来核定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审计与被审计之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所做的估计、断定或选择。审计判断具有目标性、主观性、经验性、风险性和连续性。

审计判断的方法主要有:

1 直觉判断法。直接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需要判断的事项作出分析和推论。是建立在审计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2 比较判断法。比较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类比的原理,把需要判断的项目与类似的项目进行对

比,从而分析其差异的判断方法。

3 归纳判断。归纳判断是从个别特殊事件中推出一般结论的审计判断方法。现代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抽样,从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4 演绎判断。演绎判断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

法;从一般法律法规、会计原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针对具体经济业务推断出具体业务是否合法、

公允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判断方法。

(五)审计沟通方法

1 按照沟通环节可以分为:

事前沟通包括下发审计通知书、张贴审计告示、座谈会等;事中沟通包括个别谈话、资料交流、意见交流等;事后沟通包括结果沟通、审计报告意见征求、管理建议书、审计决定书、审计通报等。

2 按照沟通方式可以分为:

口头沟通有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书面沟通有问卷调查、审计通知书、

内外审计协调报告、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等。

3 沟通主要类型有:

语言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非语言沟通(肢体行为、眼神与动作)、人员沟通(审计人员与相关人员沟通,主要方式是倾听)、组织沟通(审计部门与上、下、左、右、内、外等部门沟通)。

(六)审计写作方法

1 运用主动语态。例如:“审计决定没有被管理当局执行”改为“管理当局没有执行审计决定”。

2 运用通俗语言。例如:“采购部门把业务上的低效率归咎于因预算资金欠缺而造成的人员缺乏。”改为“采购部门认为。由于雇不起采购员,他们完不成采购任务。”

3 语句和段落要短小。例如:“这些金额,即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是可以免除的。”改为“这些金额是可以免除的,包括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

4 尽可能使用图表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性和灵活性。

(七)制度建设方法(约束与激励)

1 预防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是事前控制,把错误与舞弊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授权批准、职责分离、双重控制、

付款前审核、招标投标。

2 检查性控制制度。

检查性制度是事中控制,把已经发生和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例如:实物盘点、实地观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相关单据核对、预算执行控制、成本控制。

3 纠正性控制制度。

纠正性制度是事后控制。把由检查性控制揭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控制。例如:考核与奖惩。

4 补偿性控制制度。

补偿性制度也是事前控制,是针对某些控制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补偿性控制的目的是要排除损失、错误和舞弊。例如:岗位轮换、不定期盘点、突击检查等。

5 指导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检查性制度和纠正性制度是为了预防、检查和纠正不利的结果。指导性控制是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主要由管理层进行。

七、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配合心态(服从心态)

热情接待,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提供资料,全面、真实回答。服从审计结论。

(二)双重心态

表面积极,过度热情,态度和蔼,展示清白,背后设法抵制各种审计。

(三)规避心态(抵触心态、对抗心态)

不主动配合,不理不睬;不提供资料,不配合,不回答问题;避重就轻,百般抵赖;推卸责任,

对抗到底。

(四)防范心态

认为审计是挑毛病、专门挑刺的行为,查出问题会影响单位声誉、影响领导个人发展前途,因此

对审计人员不信任,心存防范。

(五)应付心态

对待审计既不积极配合,也不阻挠反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冷不热,听之任之,任其审计,

应付了事。

(六)厌烦心态

被审计单位业务繁忙。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和审计,对审计产生厌烦心态,因而不积极配合。

(七)干扰心态

转移、隐藏非法资产;拖延、拒绝执行审计决定;人情沟通、权力介入、利益交换;对审计结论

提出不恰当质疑。

(八)从众心态

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整改意见持观望态度。“同类型问题,其他部门怎样整改我们也效仿。”

(九)侥幸心态

总认为自己可能不被审计到,即使抽查到了。也不一定就查出问题;即使查出问题,也不一定处

理和追究责任。

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冲动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了如指掌。热切期待,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心情激动。

(二)畏难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预期艰难,被审计单位阻力大,心理压力大,对自己的审计能力产生怀疑。

(三)拖延心态

鉴于审计对象与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审计人员难以自拔。不知所措。审计人员出于审计责任考虑,

往往拖延时间。

(四)速成心态

审计人员对面对熟悉的审计项目急于求成,厌烦急躁,单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判断,不注意变化了

的新情况。

(五)对抗心态

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在面对重大实质问题和原则问题时,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形成

对立情绪,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六)批判心态

对待任何被审计事项,总是以批判眼光看待。总认为不真实、不合法;总认为被审计人员在欺骗,

没有提供全部真实资料。

(七)放松心态

审计取证结束,问题已经查清,大功已经告成。不考虑审计结论的沟通,不考虑审计报告的写作和处理意见的提交。万事大吉,彻底放松。会计论文网

(八)恐惧心态

由于审计项目给审计人员自身带来的人身安全、职位升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恐惧。

(九)忧虑心态

对待查出的问题,能认真分析单位组织存在的风险,忧虑重重,责任心强,先天下之忧,考虑深

层次的体制、机制与制度问题。

审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做好审

计工作 。

真郁闷,图标没有显示,唉!

第五篇:项目成本分析步骤

一、公司报量预算分解

1、将报量预算中的分部分项工程费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

2、再将报量预算中的项目措施费(总价措施费、单价措施费)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

3、汇总以上两项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

4、规费。

5、税金。

注:总价措施费即费率计取的措施费,包括: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临时设施费等三项)、冬雨季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测量放线检测试验费。单价措施费包括:砼模板及支架(撑)、脚手架工程、垂直运输、超高施工增加、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按拆、施工排降水等措施费。

二、分析项目实际生产费用分解

1、对工程施工结算和材料报耗的分解,其中人工费包括: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等结算的人工费的分解,外聘人员工资等的之和。材料费包括:月项目工程材料报耗(工程耗用及安全文明施工部分)、钢化租赁材料费、材料运费、材料管理人员工资(自有职工)、专业分包等结算的材料费的分解等的之和。机械费包括:机械租赁分包、专业分包等结算的机械费的分解、施工电费等的之和。以上所涉及的分包和专业分包不含临建部分。

2、按照直属部有关文件规定的摊销比例(例如:彩钢活动房分三个项目进行摊销,比例为50%、30%、20%)计算总临建费用。然后再对临建工程施工结算和材料报耗的费用进行分解,其中人工费包括: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等结算的人工费的分解,外聘人员工资等的之和。材料费包括:月项目工程材料报耗(临建部分)、专业分包等结算的材料费的分解等的之和。机械费包括:机械租赁分包、专业分包等结算的机械费的分解等的之和。汇总以上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再进行工程的逐层或建筑面积的分解,并依据当月的施工进度(完成的结构层数或面积)计算当月摊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如当月发生少量小笔临建费用当月成本分析时可一次摊销。以上所涉及的分包和专业分包均为临建部分。

3、汇总以上两项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注:汇总临建当月摊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4、其他直接费为当月产生的水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冬雨季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测量放线检测试验费等。

5、项目管理费为办公费(包含房租、电话费、宽带费等)、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包含伙食补贴)、自有职工工资(除材料人员工资外)、职工福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其他费用(如经营费等)。

三、项目成本分析

1、项目预算成本构成:报量预算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之和。

2、项目实际成本构成:工程施工、临建工程结算和材料报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项目其他直接费、项目管理费的总和。

3、项目预算成本—项目实际成本=项目利润,正值为盈余,负值为亏损。

4、{[项目预算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项目实际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项目预算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100%=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盈亏比率,正值为盈余比率,负值为亏损比率。如按照最新人工费调整的预算人工费亏损在50~60%(50%之内)为合理范围,材料费盈余在50~60%为合理范围,机械费盈余在50~60%为合理范围。如超出以上参考范围项目应仔细分析盈亏原因。

四、项目承包成本分析

项目预算成本×(1-项目承包上交系数)—项目实际成本=项目利润,正值为盈余,负值为亏损。

上一篇:项目廉政建设演讲稿下一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