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办法正式

2022-06-24

第一篇:测量管理办法正式

确定正式候选人办法

协商确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的做法

《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倍。如果初步代表候选人人数在规定的差额比例之内,经选民小组讨论协商后,直接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如果初步代表候选人人数超出应选代表名额的一倍时,就需要选举委员会交由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征求选民的意见,并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在组织酝酿讨论代表候选人的过程中,一般通过“三上三下”的办法进行协商确定。即首先由选举委员会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将推荐的代表候选人汇总,经审查后将候选人名单及其基本情况予以公布称之为“一上”,然后将这个公布后的名单及其基本情况交由各选民小组讨论称之为“一下”;其次,汇总选民小组的讨论情况,召开选民小组长或选民代表会议,介绍各选民小组的讨论情况,并进行协商,缩小候选人的范围称之为“二上”,向选民介绍各选民小组讨论的情况和选民小组或选民代表会议协商的情况,听取选民意见称之为“二下”;再次将协商情况和选民对协商结果的意见上报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称之为“三上”,并按选区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及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称之为“三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和尊重选民意见,要把握好“较多数选民的意见”。

第二篇:公司煤炭产品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正式)

******矿业有限公司

煤炭产品质量管理考核办法

为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煤矿企业煤炭产品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煤炭质量保障体系,确保煤炭产品质量稳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煤矿管理职责

第一条矿长 :煤炭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全面负责煤质管理工作。承担煤炭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责任,对原煤质量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全矿的煤质考核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煤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条煤矿(总)工程师:煤炭产品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制定提高煤质的技术措施,并根据公司下达的煤质要求组织编制煤质计划和进行煤质预测预报工作;负责对设计、生产、计划、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中关于保证和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措施的制定。

第三条生产副矿长: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质量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提高煤质的技术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负责半煤岩巷掘进的分掘、分装、分运措施和制度落实。监督好防止矸石混入煤流;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煤质问题;负责煤质管理办法的组织实施和对各单位的考核工作,对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负责检查提高煤质的技术措施和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执行公司文件规定,做好煤质的现场管理工作。

第四条其他矿领导按职责分管范围开展煤质管理工作

第二章考核办法

第五条采煤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公司以及矿上煤质管理的要求。

第六条煤、矸要分采、分装。在支护时要护好顶帮,做到顶板

不漏矸、老塘不窜矸。尽量将矸石滞留老塘。不能滞留老塘的矸石在运出时要和煤炭分装分运。对于不坚持分采、分掘、分装、分运的,发现一次罚款500元。

第七条装煤时要确保水流不进入煤斗(矿车)。对于用水管理不当而出现水煤现象的,根据拉水煤的多少,对责任人每次罚款50—100元,因管理不当罚责任单位500—1000元。

第八条机采工作面要加强切割管理,采面要做到“三不准”(即不准切割夹矸层、不准切割顶板、不准切割破底版)和“三控制”(即控制切割宽度、控制切割深度、控制切割角度),防止碎矸石进入煤内,保持矸石有一定的块度,以利选矸;炮采工作面要做到打眼不打顶、不打底、不打夹矸石。否则发现一次跟班队长罚款100—200元,对责任单位罚款300—500元。

第九条狠抓采掘工作面捡矸石关,在工作面出煤过程中,严格执行“三选”(即工作面选、装车选、专人选)。

第十条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时,支护要完整,不漏矸、不冒顶;半煤岩掘进时,要做到煤岩分掘、分装、分运,并统一排矸或就地处理。

第十一条井下洒水点要严格控制洒水量,尽量避免洒水进入原煤。

第十二条在运输过程中不同煤种不同质量的煤坚持分装分运,在存放过程中坚持分别储放,严禁半煤半岩、脏杂物等混入煤堆。

第十三条要抓好原煤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立足源头抓煤质,把住煤质检查验收关,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生产方式、运输环节等特点,要在矿井的整个生产流程中科学地布置煤质检查网点,实现从井下生产到地面装车全过程、全方位的煤质管理。

第十四条总工程师负责,其他部门配合预测每一个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地质情况,提出煤质计划,在此基础讨论制定煤质计划并下发实施。

第十五条捡矸时要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严把此关,发现矸石块超过20厘米者,发现一次罚责任人30—50元。

第十六条对各采掘工作面,定期在井口采取煤样,作为考核(矿内部考核)各工作面煤质的依据。

第十七条井下原煤运输过程中,严禁掺入杂物,清理的杂物尽可能填帮处理或统一装车运走,否则发现一次罚责任单位300—500元,责任人100—200元。发生煤质质量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的,由公司研究对矿上各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对没有煤质管理措施的或有措施而不认真落实的,发现一次对队长、跟班副队长罚款100—200元,对责任单位罚款300—500元。

第十九条各矿对全矿生产的原煤产品实施统一管理,公司有关部门(公司销售部、生产计划部等)对原煤质量行使监督管理权,各生产单位对本部门的原煤质量实施统一负责管理。

第二十条生产技术科和其他行使质量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公司销售部、生产计划部等),必须加强对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对不按规程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行为有权纠正,直至停止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保证原煤质量的责任和义务,并有权对任何损害煤炭产品质量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二十一条如有矸能选不选、煤矸混装、以矸充煤等弄虚作假的现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查出一车报废两车,并一次性处罚当班班组200~500元;队长、现场跟班队长分别处罚50~100元。

第二十二条禁止煤车上部装优质煤,底部装劣质煤和矸石。一经发现将对责任人予以重罚。

第二十三条原煤含矸量以本矿本煤层生产的块煤为基准,粉煤和原煤含矸量高于本煤层生产块煤含矸量的5%以上的为不合格产品。公司将对该煤矿进行处罚,处罚方案根据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由公司主管领导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含矸量由公司销售部负责进行取样化验,以销售部化验结果为准。

第二十五条其它规定:凡是进入煤流系统的杂物、火工品等影响煤质的,按下列奖罚标准(或由各矿参照下列标准自行制定)执行。

第三章煤质质量指标

第二十六条指标要求:含矸率、热值(发热量)

含矸率:原煤含矸率以本矿本煤层生产的块煤为基准,粉煤和原煤含矸率必须低于本煤层生产块煤含矸量的5.0%。

热值(发热量)由公司具体研究后确定。

第二十七条内调原煤堆中注水,发现一次罚款5万元。

第二十八条销售经营部储煤场(仓)煤种混淆污染,发现一次罚款5万元,不严格执行分储、分装、分运一次罚款 5万元(特殊情况必须报公司煤炭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认可后方准进行)

第四章考核

第二十九条由生产计划部和销售经营部全面履行公司煤炭产品质量监督职责,制定并监督落实公司煤炭产品质量管理考核办法,督促落实各煤矿煤质日常管理工作和有关煤质奖罚考核及内调煤质量仲裁扣量结果的执行。

第三十条每月由公司组织召开一次煤质工作会议,要求公司生产计划部、销售经营部相关负责人及各煤矿矿长、工程师参加,各部门、各煤矿汇报上个月工作总结及安排下个月煤质管理相关事宜,生产计划部和销售经营部通报上个月各煤矿煤质检查情况及考核结果;每季度组织一次对各煤矿煤质管理检查,并排名奖罚,督促改进煤矿

煤质管理水平。

第三十一条由公司制定各煤矿质量管理工作有关奖罚标准,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对公司各单位煤质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检查、指导、考核。

第三十二条生产计划部和销售经营部负责日常煤质管理监督检查结果记录统计,月末汇总、落实煤质奖罚考核结果。

第三十三条销售经营部负责煤的质量抽检,并出具各矿煤层煤样报告、质量抽检报告和商品煤质量鉴定书。

第三十四条生产计划部和销售经营部负责公司煤炭产品质量仲裁,每月将各项煤质监督检查情况和质量抽检结果加权平均作为考核依据,执行月度煤质考核奖罚或上报公司执行月度扣产扣量。

第五章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各矿要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认真做好煤炭产品的数量、质量、调运、计量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煤质考核执行月考核,销售经营部每月5日前,出具各单位煤质管理监督检查情况及考核结果。

第三十七条销售经营部每月5日前出具矿井原煤超矸扣吨考核结果,

第三十八条各单位要对照煤质标准化管理办法,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切实把煤质标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矿业有限公司

2012年**月**日

第三篇: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正式公布稿)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机关事务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本级政府的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对机关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统筹配置资源。

政府各部门应当明确一个内设机构集中管理本部门的机关事务工作,执行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和标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政府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下级政府有关机关事务工作。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拟定本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和标准;

(二)负责保障机关正常运行所需经费、资产、服务和能源资源利用的使用管理;

- 12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通过调剂方式盘活闲置资产。不能调剂的,应当依法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处置,处置收益上缴本级国库。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办公用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权属登记、统一使用管理;具备条件的,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对本级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实行统一建设。

第十五条 政府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标准核定、使用办公用房。超标部分应当移交本级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统一调剂使用。

政府各部门新建、调整办公用房的,应当在搬入新建或者新调整办公用房的同时,将原办公用房腾退移交本级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统一调剂使用。

政府各部门因机构增设、职能调整确需增加办公用房的,应当在本部门现有办公用房中解决;本部门现有办公用房不能满足需要的,由本级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调剂解决。

第十六条 政府各部门建设、购置、置换、维修改造办公用房,应当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需要租用办公用房的,应当经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财政部门应当严格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的办公用房建设、购置、置换和维修改造项目,不得下达财政预算。

第四章 公务用车管理

第十七条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城区或者规定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定期发布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对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执法执勤类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具体规定,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下级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公务用车审批权限规定,按照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统筹安排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公务用车注册登记时,应当查验公务用车批准文件。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并严格落实车辆使用登记、指定停放、节假日封存、公务标识等管理措施,合理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建立健全定向化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

- 56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嫁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开支的;

(二)超标准采购或者超出办公需要采购服务的;

(三)办公用房超标,未按规定移交的;

(四)新建、调整办公用房后未按规定腾退原办公用房的;

(五)擅自建设、购置、置换、维修改造办公用房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机关事务管理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有条件的州(市)、县(市、区),可以推行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机关的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探析企业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

摘要:自梅奥等人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起,非正式组织一直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非正式组织概念和特质的分析和研究以及与正式组织的比较,从中获得企业对非正式组织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影响 对策

20世纪30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发现了存在于一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非正式组织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存在。

1. 正式组织

1.1正式组织的内涵

企业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实现其目标,由正式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范围、固定的成员及其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体系。

正式组织以提高劳动效率为目标,有正式的规则和程序,人与人的互动是程序化、非人格化的,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工作而较少感情色彩。[6]

2. 非正式组织

2.1非正式组织的内涵

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交往过程中,相互间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而构成的体系。

非正式组织以满足员工情感需要为主要标准,人与人之间是直接面对面的,是融入强烈情感的自由互动,员工对其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它以其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6]

2.2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2.2.1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条件

(1)环境因素。

(2)利益或价值观的一致性。

(3)情感的交融。

(4)兴趣和爱好的相似性。

(5)相似的经历和背景。[3]

2.2.2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1)志向兴趣性因素。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工作中的联系而产生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观,使员工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共同的语言及相互理解对方的行为。这种交往的经常化,就会自然形成非正式组织。

(2)需求性因素。员工出于希望相互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在相互适合对方个性的基础上而发展联系,进而成为非正式组织。如新进员工期待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以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3)利益维护因素。公司制度与管理不公平、有争议,易使权益受损的员工因为认知相同而互相支持。如员工感到自身利益会被侵犯的时候,希望被其他非正式成员的认同并保护的欲望就更强烈,从众心理也就较严重。[4]

3. 非正式组织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3.1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3.1.1墨守成规,阻碍变革。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寻求维持现状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非正式组织往往不拘泥于组织的目标计划而受限于习惯、风俗、文化等要素。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非正式组织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造成惰性。[5]

3.1.2角色、目标上的冲突,降低组织效能。一个正式组织的成员,有其特定的角色任务,但如果同时又是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则兼有非正式组织的角色和任务。当这种双重角色,双重任务不能相容时,则必然产生了角色任务的冲突:不是懈怠了正式组织的角色任务,就是忽略了非正式组织的角色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成员常常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做事忧柔寡断,犹豫不决,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1.3抑制才能发挥,造成企业人才流失。非正式组织对所属成员具有相当的约束力和控制力,使其言行能够自觉遵从于非正式组织的整体好恶。那些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免于被孤立冷落,其结果要么向非正式组织屈服,刻意降低自己的效率或保留自己的能力,要么选择离开组织,另谋高就。无论哪种选择,都使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损失。[5]

3.2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影响

3.2.1给予正式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

3.2.2缓解工作压力,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恰好给人们释放压力、宣泄情绪提供了一个场所。[4]

3.2.3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成员的向心力和团队意识是非常强的,而当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利益同企业的目标利益同步的时候,整个企业的成员会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分工合作会更加默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4.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

(1)接受理解,认识接纳,防止非正式组织紧密化。善于发现非正式组织,掌握其形成的原因、目标和需求倾向,根据不同的成因加以引导,适当融入,减少企业内部冲突。

(2)重视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核心人物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权威性,应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其在正式组织中发挥作用,增强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吸引力,使其成为正

式组织的建设者而非对抗者。

(3)利用其传播信息,实行一正视,二利用,三限制原则。首先,要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一分为二地看待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与消极方面。其次,利用其积极作用,满足员工心理需要;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搜集信息,了解员工思想动向,给员工做些澄清事实和解释调解的工作;再者,限制非正式沟通的消极作用,开放正式沟通渠道,增加工作透明度,用事实对那些子虚乌有、放大变形的流言、消息予以揭露。[4]

第五篇: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正式)

农业科统计数据

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1、为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依据《统计法》和省、市专业统计报表制度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制定本制度。

2、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场圃统计负责人,对本级负责填报和提供的数据资料质量负责。

3、按照专业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工作,负责上报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符合统计方法制度和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独立真实填报统计数据资料的行为。

4、加强所属统计调查对象上报统计数据资料的审核,规范实施统计数据检查、审核、评估。

5.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完善检查方法,对农村住户统计报表,在审核中发现的差错,及时与有关乡镇或辅助调查员核实后重新上报。

6、指导并监督统计调查对象,依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使数据搜集取之有据、资料整理完整准确,做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基层统计报表数据来源合法、上报数据依据合法、数据上报程序合法。

7、部门、乡镇、街道、场圃以及辅助调查员在统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统计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8、为确保统计任务及时、准确地完成,对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报表的单位和个人,应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影响统计任务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9、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的单位或个人,情节严重的,将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10、对违反《统计法》其他规定的违法行为,如侵犯统计人员行使权利,擅自发布统计数据违反保密制度等,也将局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仓库班长工作计划下一篇:擦亮窗口用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