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指什么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国梦指什么范文

什么是中国梦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当前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当前就是要实现共同理想;

4. 当前就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篇:什么是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中国梦的见证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我们的祖父祖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他们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父亲母亲出生于日寇的铁蹄下,他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这一代出生于“文革”的**年代,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新世纪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孩子呢?孩子的欢声笑语是最动听的音乐,他们理应有更好的未来。他们这一

代将见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想那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基调一定是玫瑰色的,因为玫瑰色最温暖。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

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叔”“房妹”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专家认为,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有别于以个人奋斗为特征的美国梦。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前年出版了一本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高度关注的书,就叫《中国梦》,他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同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中国信仰的问题,那么你就很

难在竞争中得到金牌。因为信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灵魂。”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总书记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既强调了实干兴邦,又强调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基本要求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辛向阳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五个有”: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备。

有路是指中国梦的实现有着中国道路的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不是别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三大优势: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民族特色的优势。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独特优势是

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来守护社会公正。

有魂是指中国梦的实现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三大能量:能够把握趋势、抓住机遇、化解风险。

有底是指中国梦的实现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础和可靠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三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成熟定型成大事、融合发展干大事。

有人是指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中国人的梦想正是在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中不断得以实现的。

有备是指中国梦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有足够估计,树立忧患意识,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第三篇:中国律师是什么?

从“国家法律工作者”,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再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当事人”这三个字的表述,不仅是一种法律语言的规范,更是一种律师职业定位的回归

1980年《律师暂行条例》颁布,标志着律师制度正式重建。当时处于“文革”后各项制度百废待兴的阶段,无论是出于刚刚走出牛棚的老干部深受迫害而需要保护被告人辩护权的初衷,还是因为外国有我们也要有的心理,中国的律师制度在历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昙花一现和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的无法无天之后,终究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与改革开放同步而予以恢复重建了。

这个恢复重建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在1978年《宪法》中作出了保护被告人辩护权的规定;二是1979年7月刑法、刑诉法等法律的出台,加快了律师制度恢复重建的步伐,此后,各地开始由法院出面恢复设立法律顾问处;三是1979年9月,司法部恢复重建,当年12月9日,司法部向全国发出“关于恢复律师制度的通知”;四是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律师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律师制度在法律层面正式恢复重建。

但是,律师真正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与职业出现,还是在1980年11月进行的对“四人帮”的审判。在那次审判中,律师第一次在全国、在电视里、在中国人面前正式亮相。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不习惯。他们实在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还要培养律师为那些“坏人”辩护? 按照《律师暂行条例》规定,律师是“国家法律工作者”。应当说,这个定义和定位在当时是比较准确的。那时律师制度刚刚恢复重建,需要给律师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定位才能向社会宣示它的存在。为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无论是在至今看来问题诸多的“严打”工作中,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实践中,中国律师都发挥了正常而独特的作用。于是,律师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了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也成了“政法干警队伍”的重要一员。

律师业不断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如何不断发挥律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上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那个时期的律师事务所都是国资所,其优势在于,律师都是“政法 1

工作者”,都是国家干部,不存在现在的会见和阅卷等这样那样的困难。为了有效地调动律师个人的积极性,在1986-1993年之间,许多律师事务所都面临一个如何改革的问题,有一部分律师事务所开始走向合作所改革。但是,在1986年开始试点、1988年全国推行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律师事务所财产的归属和财产分配如何界定?这是律师业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如果都是国家法律工作者,律师如何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这样,在探索实践当中就面临许多难题。因为既要解决过去的老问题,又要解决眼前的新问题。于是,当时的新一届司法部党组主动适应了这个变化,在全国各地启动了“重中之重”的律师体制改革。

1993年6月,司法部提出了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年底国务院批准了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这一改革意味着律师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律师进入市场。可以说,这是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年的发展进程中,最大的变化、最大的动作、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实践。当然,这样的改革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阻力。像传统的行政级别、行政编制等,一夜之间都没有了。

1996年5月《律师法》颁布,标志着中国特色律师制度的形成。《律师法》制定过程中,争议比较大的是对律师职业性质的定位问题,另外还有律师管理的问题,比如说能否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等。而归根到底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观念问题。应当说,这些争议到2007年版《律师法》修订才真正得到一定解决。

律师制度恢复重建的时候,律师还是吃财政饭的“公家人”,所以反映在1980年颁布的《律师暂行条例》中是“国家法律工作者”。但“国家法律工作者”能否为社会尤其是到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就成了让人们困惑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律师法》则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律师成了“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直到2000年所有自收自支的国资律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律师完全成了“下海”的法律中介工作者。这个定位使律师的身份一下子失去了公权力的权威。2007年修订的《律师法》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律师的身份已经变成了“依法取得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不要小看这个变化,其中的“当事人”三个字,就蕴涵了深刻的意义。

如果说过去“为国家提供法律服务”有些太高了的话,而“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则有些太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是实打实。按照传统的理解,律师应当是作为私权利的代言人,抗衡公权力,制约公权力,同时平衡公私权力/权利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眼前

的这部法律说的“当事人”已经不局限于公与私,只要具备委托或指定的情况,律师就可以依法介入,就可以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当事人”这三个字的表述,不仅是一种法律语言的规范,更是一种律师职业定位的回归。

律师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以后,从事刑事辩护业务的律师,碰到了很多执业困境。特别是他们的辩护往往意味着和公安和检方对抗,容易引起职业报复,而“律师伪证罪”的出现,更是导致刑辩律师执业环境的凶险。这就是被律师界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中国《刑法》第306条。

对此,我的观点是:第一,这是一种现实存在。不管是职业报复还是社会误解,它已经明白无误地摆在我们面前,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律师头上;第二,这是一种法律存在。在法律没有修订之前,它对任何一位律师都有效。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呼吁对这个条文进行修订。但是,在修订之前,我们既要尽力尊重它,也要努力规避它。在我们这个没有律师文化传统的国度,即使没有这个条款,也会还有其他办法制约和压制律师的正常执业。

律师自由执业,律师行业自律,以及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在这三重关系上,在律师业发展的这30年中,政府的管理与干预是被强调得最多的,以至于至今还被看成是律师管理的重要法宝。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律师行业自律开始被不断强调。尤其是1996年版《律师法》颁布后,律师行业自律已经被作为“两结合”(行业自律与政府管理结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管理之中的“律师自由执业”,始终未予正式回应。其实,《律师法》第二条中关于“当事人”的定位,正是“律师自由执业”的正常写照。在我个人看来,应当是律师行业自治与律师个人自律相结合,律师自由执业与政府管理干预相配合,律师管理创新与律师业务拓展相契合。

在前些年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法律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后来确立了统一司法考试,被认为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建立的基础制度之一。不过,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要从优秀律师中选拔更优秀者进入法官队伍和检察官队伍。但现实是,这条途径看来有些渺茫。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第七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上对中国律师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定位:第一,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工作者;

第二,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服务者;第三,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第四,做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者;第五,做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者。

应当说,从律师作用发挥层面看,这种定位是有其道理和依据的。为此,我个人希望,律师群体应当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在管理上有所作为,作为管理人才的资源库,律师可以做企业家,可以做政治家;二是在立法上要有所作为,律师通过个案的努力,促进立法,完善立法;三是在普法上有所作为,律师通过自己的执业行为已经做了很多普法工作,但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普及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普及一种精神和理念;四是在服务上有所作为,律师要为社会、为政府、为个人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法律服务。■

作者刘桂明

第四篇: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反映了新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分八个专题摘录了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日期间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一百四十多段,汇集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提供了一部权威的教材。

这部《摘编》内容十分丰富,八个专题可分为四个板块。第

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中国梦的源起、本质内涵和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特别是近代以来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些论述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深刻揭示了中国梦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中国梦既紧紧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又与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现代化的一贯目标追求和既定的“三步走”战略相衔接,既是一种形象、通俗的表达,又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步骤,易于人民群众接受和理解,更便于传播和交流。

这部《摘编》的第三到第六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怎样实现中国梦的问题。

要由现实的此岸到达梦想的彼岸,就必须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论述,表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表现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

梦想和道路需要精神的支撑。梦想之船只有扬起精神的风帆才能一往无前。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就是说,“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就是要用爱国主义把中华民族力量团结凝聚在一起,要用改革创新精神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每一个人为之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他强调:“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

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提示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摘编》的第七部分,论述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的关系,展示了中国梦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习近平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访就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中国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的国际形象。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

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顺应了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昭示了全球化发展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思维和新思路,也展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积极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摘编》的第八部分,论述的是梦想与担当、理想的现实的关系。

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提出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美好生活对国家民族光明前途的向往,也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总是把理想与担当紧紧连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现中国梦,要有担当意识,更要靠实干精神。人间万事出艰辛,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习近平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

他强调“政贵有恒”、倡导“功成不必在我”,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他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中国梦是精彩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国梦的论述同样精彩、透辟。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拓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竖起了一面新的精神旗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用这些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肩负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重任。

第五篇:中国梦是什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是什么》

“我的理想并不是多么的远大,只要明天拥有的比今天多就行了”。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喜欢,说不出理由,反正就是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完成。今天是明天的垫脚石,年轻就需要用激情,积累,沉淀,创造去打拼一个关于未来的诗篇,未来的梦想,有关中国的梦。

中国梦,是一个世世代代传承的信念:只有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才能成功。如果没有了它,中国将会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梦,是一个代代相传的精神:坚持,永不放弃。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样一个精神,才击败了帝国主义列强,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领悟到了成功的真谛。

中国梦,在每个同学心中都是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点:为了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但只有努力,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才能够实现。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美国则国胜于美国,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身上担负着国家的希望,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自己的目标,中国梦是对自己的期许。不是善做梦才杰出,而是杰出者善做梦。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而且要为这个中国梦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上一篇:组工干部述职范文下一篇:照会翻译要求范文